資源簡介 2.2《找空氣》教案【核心概念】(一)物質的結構與性質(六)生物體的穩態與調節(十二)技術、工程與社會【學習內容與要求】1.2空氣與水是重要的物質③認識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④說明空氣有質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間,空氣會充滿各處。學業要求:能說出空氣和水的形態特點。能在好奇心驅使下,對事物外部特征表現出探究興趣;能仔細觀察 和比較,如實表達觀察到的現象;愿意使用工具輔助觀察。能利用證據說明空氣占據空間、充 滿各處的性質等。教學策略建議:1~2年級課知道學生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或觸覺器官觀察和感知物體。6.2人和動物通過獲取其他生物的養分來維持生存②舉例說出動物可以通過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環境。12.3科學、技術、工程相互影響與促進④初步體驗利用工具可以更好地進行觀察與測量。【教材簡析】本課是一年級下冊《空氣》單元第二課“找空氣”,根據上節課空瓶不空的經歷,我們發現空瓶里面是空氣。尋找身邊的空氣,利用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使學生初步體驗運用工具科比幫助我們更好地觀察身邊的事物。本課學習活動主要包括五個部分:1、問題與猜想:從教室裝進塑料袋的氣體也是空氣。猜猜哪里有空氣;2、探究與結論:利用材料超市里的物品,找一找哪里有空氣;3、反思與評價:證明空氣存在于哪里,借助工具感受空氣的存在;4、應用與遷移:生活中收納棉被;5、閱讀與新知:洗耳球的妙用,體會空氣的用途。【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科學課,他們對于與生活緊密相關的“找空氣”主題,有較高的學習熱情,愿意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實驗活動,但動手能力不足,不能夠獨立完成系統的科學觀察,在嘗試觀察、研究的活動中需要教師的帶領、示范和關注,做好安全提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塑料袋一兜風就鼓起來了”上節課我們發現空瓶里是空氣,發出猜想,塑料袋中也是空氣嗎?利用真實情境,找一找周圍空氣存在的證據,引發學生猜想,并用一系列實驗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們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課堂上難以長時間專注于一個知識點,需要多樣的教學方式和豐富的活動來維持注意力,如小組討論、趣味小游戲等。【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目標1.空氣是一種看不見的氣體。2.空氣占有一定的空間,空氣會充滿各處。科學思維目標能在教師指導下,觀察空氣,通過口述、畫圖等方式描述空氣的特征。初步分清觀點與事實,根據問題提出假設,具有提供證據的意識。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思考問題。探究實踐目標提出科學問題并針對科學問題進行合理猜想與假設,通過簡單的實驗收集證據驗證,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能利用多種感官或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征及現象, 并能對這些特征和現象進行簡單的比較。能如實記錄觀察到的信息。態度責任目標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進行總結反思,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好奇心驅使下,對常見自然現象或生活現象表現出直覺興趣2.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態度,善于合作,樂于分享。【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用證據證明我們周圍被空氣充滿。2.教學難點:空氣看不見,嘗試根據生活現象進行簡單解釋空氣的存在。【教學準備】教師:實驗觀察記錄表、塑料袋、洗耳球、棉被壓縮袋、扇子、針孔、彩帶等。學生:密封膠帶,安全剪刀,直尺,鉛筆,彩筆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問題與 猜想 【PPT:1-5】 魔術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變一個神奇的魔術。(拿出一個癟癟的塑料袋)大家看,這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塑料袋,現在老師要讓它自己鼓起來,就像被什么東西充滿了一樣,眼睛可別眨哦!(教師將塑料袋在空中快速揮動幾下,然后扎緊袋口,塑料袋鼓起來) 引導思考:大家看,塑料袋真的鼓起來啦!那現在請小朋友們開動小腦筋想一想,塑料袋為什么會鼓起來呢?里面裝的是什么呀?(邀請幾位同學回答)有的小朋友猜里面裝的是空氣,那到底是不是呢?我們從教室里把氣體裝進塑料袋,這個袋子里的真的是空氣嗎? 3.提出猜想:看來大家對空氣藏在哪里很感興趣。那除了我們剛剛在教室里讓塑料袋鼓起來,大家再猜一猜,還有哪些地方有空氣呢?(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如家里的氣球里、田野上、大樹周圍等 )大家的想法都很有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尋找空氣,看看我們的猜測對不對! 學生觀看、回憶上節課內容 學生積極思考 預設:上節課空瓶中裝的是空氣,這次塑料袋里裝的也是空氣嗎? 學生猜想,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哪里有空氣。 預設:在操場、在抽屜、在樹林里、樓道里…… 魔術開場,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積極思考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探究與 結論 【PPT:6-13】 1.引導:你準備利用下列材料超市中的哪個工具,去哪里找空氣。 2.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利用你選擇的工具去找空氣吧! 注意:使用針筒時要注意安全。切勿使用廢棄的醫用材料進行實驗,以防傳染疾病。 3.組織學生交流展示: 你在哪里找到的空氣,你怎么證明?(用以下句式) 我用 (工具)在 (地點)找到了空氣, (證據 )證明了 (地點)有空氣。 組織學生匯報結果。 4.尋找其他證據: 5.小結:通過實驗,我發現: 空氣充滿各處! 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學生積極舉手,踴躍發言。 預設:你在哪里找到的空氣,你怎么證 明?(用以下句式) 我用塑料袋(工具)在公園里 (地點)找到了空氣,塑料袋鼓鼓的 (證據 )證明了 公園里 (地點)有空氣。 預設:粉筆里有空氣,因為我看到了有氣泡出來。 預設:呼吸中有空氣,因為我看到了水中有氣泡。 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空氣存在,培養觀察和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問題能力。 讓學生通過分享自己的收獲,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反思與 評價 【PPT:14-15】 1.組織學生回憶本節課的探究: 我們借助哪些工具感受到了空氣的存在? 在它旁邊打上“√”,說一說你是怎樣發現的? 2.組織學生進行評價:你能用多種工具證明空氣的存在嗎?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表現在評價表上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吧。 學生積極思考、發言 根據自己的表現自我評價: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涂色評價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課堂學習習慣。應用與遷移 【ppt:16-18】 1.提問:天氣熱了,不用的棉被太占地了,怎么收納比較好呢? 2.引導:我們可以把它收進密封袋里,然后抽去空氣。這真的有用嗎? 3.演示:被子變薄了。真節省空間!這還能變回來嗎? 4.小結:天冷了,取出被子,空氣鉆進被子里,被子又鼓起來了。 學生觀察思考、回家試試 理論聯系實際,更深刻理解空氣占據空間的特點。閱讀與新知 【ppt:19-20】 別小瞧洗耳球!它能吹走植物葉片灰塵,保持清新;能清潔相機鏡頭,讓拍攝更清晰;還能對付鍵盤縫隙積塵,讓設備保持整潔,是清潔小能手。 學生學習、觀察、思考 洗耳球應用了空氣的特點。【板書】找空氣我們發現:空氣充滿各處!7 /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