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冷熱與溫度》教案【基于課標背景分析】(五)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5.5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④識別人的眼、耳、鼻、舌、皮膚等器官,列舉這些器官的功能與保護方法。學業要求:識別人體的感覺器官。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身邊常見生物的外部形態特征。教學策略建議:1-2年級課知道學生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或觸覺器官觀察和感知物體。(六)生物體的穩態與調節6.2人和動物通過獲取其他生物的養分來維持生存②舉例說出動物可以通過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環境。技術、工程與社會12.3科學、技術、工程相互影響與促進④初步體驗利用工具可以更好的進行觀察與測量。【教材簡析】本課是一年級下冊第一課“體驗單元——冷熱與溫度”,讓學生領略科學的魅力,產生學習興趣,從利用感覺器官體驗冷熱的感覺過渡到利用工具測量溫度,使學生初步體驗運用工具科比幫助我們更好的觀察身邊的事物。本課學習活動主要包括四部分:1.問題與猜想:比較四杯水的溫度;2.探究與結論:利用電子溫度計測量四杯水的溫度,體驗工具測量比較溫度高低更準確;3.反思與評價:用一個小實驗,將左右兩個手分別放進冷水和熱水中,停留5秒,在同時放入溫水中的感受,發現感覺不一樣,交流得出結論,用溫度計更準確;4.應用與遷移:利用生活中的實例,第一個是小朋友感覺不舒服感覺,家長測量發燒的方法,摸一摸額頭或者量一量體溫,第二個是利用體溫計,記錄自己一天的體溫變化。【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科學課,他們對于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冷熱與溫度”主題,有較高的學習熱情,愿意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實驗活動,但動手能力不足,不能夠獨立完成系統的科學觀察,在嘗試觀察、研究的活動中需要教師的帶領、示范和關注,做好安全提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冷熱有一定的感知,比如知道冬天冷、夏天熱,能直觀感受到熱水燙手、冷水涼爽。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對具體、生動、直觀的事物感興趣,選用生活實例和直觀的實驗,如觸摸不同溫度的水、摸一摸額頭判斷生病時是否發熱等。在測量工具方面選用有電子顯示屏的電子溫度計,避免液柱類溫度計學生不會讀數的情況,便于學生觀察。他們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課堂上難以長時間專注于一個知識點,需要多樣的教學方式和豐富的活動來維持注意力,如小組討論、趣味小游戲等。學生團隊合作意識較弱,自我控制力不強,學習習慣、表達能力、傾聽習慣等都需要培養。【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目標1.感官觀察是我們認識實物的重要途徑,但感官受身體條件和環境影響,可能產生誤差。2.借助溫度計、體溫計等工具能測量準確溫度,判斷物體冷熱。科學思維目標鼓勵學生基于證據與邏輯,運用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建立冷熱與溫度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思考問題。探究實踐目標提出科學問題并針對科學問題進行合理猜想與假設,通過簡單的實驗收集證據驗證,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能利用工具溫度計、體溫計測量溫度。能如實記錄觀察到的信息。態度責任目標1.科學技術為生活帶來的便利,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2.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態度,善于合作,樂于分享。【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到物體的冷熱程度可以用溫度計準確測量,能理解溫度計示數與物體冷熱程度的對應關系。難點:理解感官受身體條件和環境影響,可能產生誤差,嘗試根據生活現象進行簡單解釋。【教學準備】教師:實驗觀察記錄表、電子溫度計、電子體溫計、有蓋瓷杯、熱水、溫水、冷水、冰塊等。學生:課前了解電子溫度計的使用方法,直尺,鉛筆,彩筆等。【教學過程】問題與猜想師:今天我們和探探、究究、奇奇和妙妙一起探究生活中的冷熱與溫度。妙妙:看,這里有四杯水,請你們來比較下這四杯水的冷熱吧!準備材料:有蓋瓷杯、冷熱不同的水、冰塊。打開杯蓋,仔細觀察下列四杯水,想一想如何比較?學生猜想:預設1:1號杯里有冰塊,應該是最冷的。預設2:4號杯冒著熱氣,應該最熱。預設3:2號和3號杯看起來差不多,怎么比較?預設4:我們可以摸一摸,來判斷冷熱。師:你同意他們的想法嗎?學生實驗,按照自己選定的順序觀察,比較四杯水的冷熱。填寫記錄表。預設:我先摸了1號和4號杯中的水,再摸2號和3號杯中的水,我感覺......預設:我先摸了2號和3號杯中的水,再摸1號和4號杯中的水,我感覺......安全提示:若感覺溫度過高,立即將手指移開,不要強行繼續感受,避免燙傷!實驗規則:時間3分鐘,按照自己選定的順序觀察,用手指摸一摸杯中的水,比較四杯水的冷熱。將比較記錄記錄在實驗單中。實驗記錄,填寫實驗記錄單。實驗結束,小組分享、交流實驗結果并說說自己的發現和疑問。匯報:你們小組是如何觀察的?比較的結果是什么?預設:我們小組的觀察方法是:先用手摸2、3號,再摸1、4號,我們發現1號水最冷,3號水比1號水熱,2號水比3號水熱,4號水最熱。實驗結果:1號和4號杯的冷熱差別比較大,填寫的結果都一樣。2號和3號杯的水冷熱差別不明顯,填寫的結果不一樣。疑問:怎樣做能準確的觀測這四杯水的溫度呢?交流:家里見過媽媽用溫度計測量,我們也可以試試啊。探究與結論教師:我們可以借助工具——電子溫度計。介紹電子溫度計的結構和使用方法。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溫度越高,物體越熱。1、用電子溫度計測量每杯水的溫度,重新比較它們的冷熱。比較方法:先比較小數點前面的數字,數字大的溫度高;如果小數點前面的數字大小一樣,再比較小數點后面的數字。填寫記錄表:實驗完成,讓同學們交流下實驗結果。用溫度計測量以后,我們的比較結果都一樣了。實驗結論:借助溫度計可以準確測量物體的溫度。反思與評價問:為什么我們用手直接摸2號和3號水杯的時候結果不同?預設:我們每人的皮膚感覺靈敏度不一樣。我們可以再做一個實驗。教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用溫度計測量的結果更準確。在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是我們的皮膚來感覺冷熱,接下來一個實驗請同學們體會我們的感官受身體條件和環境影響。將左手和右手分別放入冷水和熱水中,停留5秒,再同時放入溫水中說說自己的感受。交流: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過交流發現,先摸熱水再摸溫水,會覺得溫水涼涼的,先摸冷水再摸溫水,會覺得溫水溫溫的。放入同一盆水中,兩只手的感覺怎么會不一樣呢 預設:我們的感官受身體條件和環境影響,可能產生誤差。還是用溫度計測量更準確!結論:利用工具、儀器可以更準確地進行觀察和測量。說說自己的收獲并評價。應用與遷移運用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妙妙感覺有點不舒服,媽媽想通過用手摸摸額頭的方式判斷是否發熱,爸爸提議用體溫計測量,你覺得哪種方法準確?生:用體溫計測量更準確。活動:用電子體溫計測量自己的體溫電子體溫計的使用方法:先把探頭放在腋下中間位置,夾緊,到說明書指定時間拿出來,看一下電子屏顯示的數據,就是腋下體溫。安全提示:共用腋下體溫計時,每人使用前后,務必消毒。發現體溫異常,及時就醫。用電子體溫計測量一天中不同時段的體溫,看看有沒有變化。【板書設計】冷熱與溫度按照自己選定的順序觀察,用手指摸一摸杯中的水,比較四杯水的冷熱。【作業設計】做一做:用電子體溫計測量一天中不同時段的體溫,看看有沒有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