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章 第一節 課時2 有絲分裂的過程和意義、癌細胞可以無限制地分裂(課件 學案 練習,共4份)浙科版(2019)必修1 分子與細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章 第一節 課時2 有絲分裂的過程和意義、癌細胞可以無限制地分裂(課件 學案 練習,共4份)浙科版(2019)必修1 分子與細胞

資源簡介

課時2 有絲分裂的過程和意義、癌細胞可以無限制地分裂
課時學習目標 本課時的概念為“細胞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分裂,其中有絲分裂保證了遺傳信息在親代和子代細胞中的一致性”,該概念的建構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撐。(1)染色體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呈規律性變化。(2)有絲分裂可保證遺傳信息在親代和子代細胞中的一致性。(3)癌細胞可以無限制地分裂。
概念1 染色體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呈現規律性變化
(閱讀教材P117~120,完成填空)
1.有絲分裂的過程(以植物細胞為例)
2.動物細胞與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區別
3.有絲分裂的意義
[微思考]
赤道板與細胞板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正誤]
(1)有絲分裂后期,在紡錘絲的牽引下,著絲粒會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  )
(2)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核糖體的增生和環溝的形成同時發生在末期。(  )
(3)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中心體的分開和倍增分別發生在前期和中期。(  )
(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某同學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了圖A和圖B兩種形態的染色體,又在實驗老師的幫助下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到了圖C和圖D兩種形態的染色質。
(1)請就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質(染色體)的行為進行正確排序,并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染色質(體)模型,填寫下表圖示結構中染色體、核DNA、染色單體的數量關系。
項目
染色體 1條 1條 1條 1條
核DNA ____個 ____個 ____個 ____個
染色單體 ____條 2條 ____條 0條
(3)A→B的變化發生在有絲分裂的什么時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C的變化發生在細胞分裂的什么時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定1個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和核DNA分子數為2n,請完成下表。
項目 分裂間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體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染色單體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核DNA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6)根據上述表格中的數據,在下面的坐標系中畫出細胞周期中一個細胞內染色體數目、核DNA分子數和染色單體數及每條染色體上的DNA分子數的變化曲線。
【學以致用】
[例1] 如圖表示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染色體的形態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乙的過程中細胞內核DNA數目加倍
B.觀察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通常在丁時期
C.丁中的染色體數和核DNA數的關系是1∶1
D.戊時期細胞中染色體數與核DNA分子數相等
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規律性變化
[例2] 圖1、圖2分別表示某種生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某一時期的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1細胞中共有4條染色體,8個核DNA分子
B.圖2細胞中共有8個核DNA分子,0條染色單體
C.a構成紡錘體,動、植物細胞形成紡錘體的方式不同
D.圖2的下一時期將在細胞中央出現細胞板形成細胞壁
根據染色體的形態判斷有絲分裂各時期圖像
概念2 癌細胞可以無限制地分裂
(閱讀教材P120~121,完成填空)
1.癌細胞的定義
在某些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有的細胞會變得不受控制而____________,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
2.癌細胞的特征
3.細胞癌變的機理
[微思考]
酶能否增加化學反應中產物的總量?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正誤]
(1)癌細胞表面的一種粘連蛋白增多,所以易在組織間轉移。(  )
(2)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內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
(3)癌細胞在有氧條件下主要依靠需氧呼吸供能。(  )
下圖表示結腸癌發生過程示意圖,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從基因角度看,結腸癌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致癌病毒為什么會引起細胞癌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具有哪些明顯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怎樣預防癌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以致用】
                
[例3] 某人因常年酗酒而患肝癌。下列關于癌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易在體內轉移 B.分裂次數有限
C.粘連蛋白增多 D.細胞周期變長
[例4] 海拉細胞自1951年從一位病人的宮頸癌(感染人乳頭瘤病毒所致)組織中分離出來后,一直培養至今,其作為第一個能在實驗室無限增殖的人類細胞系,被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廣泛使用。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海拉細胞是由人乳頭瘤病毒使正常細胞內原癌基因功能喪失和抑癌基因激活引起的
B.海拉細胞保留了原來宮頸細胞的某些特點
C.海拉細胞增殖過程中,染色體存在的時間比染色質存在的時間長
D.海拉細胞中的核形態和正常細胞相同
課時2 有絲分裂的過程和意義、癌細胞可以無限制地分裂
概念1
自主梳理
1.紡錘體 核仁 染色質 核膜、核仁
2.囊泡 細胞板 環溝
微思考
提示:前者是人們假想的細胞中央的一個平面,后者是在赤道板的位置真實出現的結構,會形成新的細胞壁。
辨正誤
(1)× 提示:著絲粒的分裂與紡錘絲的牽引無關。
(2)× 提示: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核糖體的增生發生在G1期,環溝的形成發生在末期。
(3)× 提示: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中心體的倍增發生在分裂間期, 分開發生在前期。
合作探究
(1)提示:D→C→A→B。染色質要先進行復制,然后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以利于平均分配。
(2)1 2 2 1 0 2
(3)提示:后期;著絲粒的分裂。
(4)提示:S期;DNA的復制。
(5)2n 2n 2n 2n→4n 4n→2n 0→4n 4n 4n 4n→0 0 2n→4n 4n 4n 4n 4n→2n
(6)提示:
學以致用
例1 C [甲→乙表示分裂間期,此時細胞中主要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因此DNA數目加倍,A正確;丁時期染色體凝聚變短,便于觀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B正確;丁中的染色體數和核DNA數的關系是1∶2,C錯誤;戊時期細胞中染色體數與核DNA分子數相等,D正確。]
例2 D [由圖可知,該細胞是動物細胞,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細胞中央不會出現細胞板,D錯誤。]
概念2
自主梳理
1.無限增殖
2.50~60 粘連蛋白 變形運動 旺盛 線粒體
3.物理 化學 生物 原癌 抑癌
微思考
提示:否;酶只是縮短了化學反應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并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平衡點。
辨正誤
(1)× 提示:癌細胞表面的一種粘連蛋白很少或缺失,所以易在組織間轉移。
(2)√
(3)× 提示:癌細胞的線粒體功能障礙,即使在氧供應充分的條件下也主要依靠糖酵解途徑獲取能量。
合作探究
(1)提示:從基因角度分析,結腸癌發生的原因是相關基因(包括抑癌基因Ⅰ、原癌基因、抑癌基因Ⅱ、抑癌基因Ⅲ)發生了突變。
(2)提示:致癌病毒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與致癌有關的核酸序列,它們感染人的細胞后,會將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從而誘發人的細胞癌變。
(3)提示: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具有的特點是呈球形、增殖快、容易發生轉移等。
(4)提示:遠離致癌因子,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學以致用
例3 A
例4 B [海拉細胞是由人乳頭瘤病毒使正常細胞內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功能喪失引起的,A錯誤;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轉化而來的,但也保留了原來細胞的某些特點,B正確;細胞周期中分裂間期時間長,分裂期時間短,染色體存在于分裂期,而染色質主要存在于分裂間期,故染色體存在的時間比染色質存在的時間短,C錯誤;癌細胞的核形態往往與正常細胞不同,有巨核、雙核或多核現象出現,D錯誤。](共29張PPT)
第四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 
課時2 有絲分裂的過程和意義、癌細胞可以無限制地分裂
課時學習目標
本課時的概念為“細胞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分裂,其中有絲分裂保證了遺傳信息在親代和子代細胞中的一致性”,該概念的建構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撐。
(1)染色體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呈規律性變化。
(2)有絲分裂可保證遺傳信息在親代和子代細胞中的一致性。
(3)癌細胞可以無限制地分裂。
目錄 CONTENTS
1.染色體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呈現規律性變化
2.癌細胞可以無限制地分裂
自主梳理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思維導圖
自主梳理
紡錘體
(閱讀教材P117~120,完成填空)
1.有絲分裂的過程(以植物細胞為例)
核仁
染色質
核膜、核仁
2.動物細胞與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區別
囊泡
細胞板
環溝
3.有絲分裂的意義
[微思考]
赤道板與細胞板有何不同?
提示:前者是人們假想的細胞中央的一個平面,后者是在赤道板的位置真實出現的結構,會形成新的細胞壁。
×
[辨正誤]
(1)有絲分裂后期,在紡錘絲的牽引下,著絲粒會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 )
提示:著絲粒的分裂與紡錘絲的牽引無關。
(2)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核糖體的增生和環溝的形成同時發生在末期。( )
提示: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核糖體的增生發生在G1期,環溝的形成發生在末期。
(3)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中心體的分開和倍增分別發生在前期和中期。( )
提示: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中心體的倍增發生在分裂間期, 分開發生在前期。
×
×
血漿
(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某同學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了圖A和圖B兩種形態的染色體,又在實驗老師的幫助下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到了圖C和圖D兩種形態的染色質。
(1)請就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質(染色體)的行為進行正確排序,并說明理由。
提示:D→C→A→B。染色質要先進行復制,然后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以利于平均分配。
(2)根據染色質(體)模型,填寫下表圖示結構中染色體、核DNA、染色單體的數量關系。
項目
染色體 1條 1條 1條 1條
核DNA ____個 ____個 ____個 ____個
染色單體 ____條 2條 ____條 0條
1
2
2
2
0
2
(3)A→B的變化發生在有絲分裂的什么時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后期;著絲粒的分裂。
(4)D→C的變化發生在細胞分裂的什么時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S期;DNA的復制。
(5)假定1個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和核DNA分子數為2n,請完成下表。
項目 分裂間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體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染色單體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核DNA 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n
2n
2n
2n→4n
4n→2n
0→4n
4n
4n
4n→0
0
2n→4n
4n
4n
4n
4n→2n
(6)根據上述表格中的數據,在下面的坐標系中畫出細胞周期中一個細胞內染色體數目、核DNA分子數和染色單體數及每條染色體上的DNA分子數的變化曲線。
提示:
【 學以致用 】
C
[例1] 如圖表示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染色體的形態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乙的過程中細胞內核DNA數目加倍
B.觀察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通常在丁時期
C.丁中的染色體數和核DNA數的關系是1∶1
D.戊時期細胞中染色體數與核DNA分子數相等
解析:甲→乙表示分裂間期,此時細胞中主要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因此DNA數目加倍,A正確;
丁時期染色體凝聚變短,便于觀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B正確;
丁中的染色體數和核DNA數的關系是1∶2,C錯誤;
戊時期細胞中染色體數與核DNA分子數相等,D正確。
A.甲→乙的過程中細胞內核DNA數目加倍
B.觀察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通常在丁時期
C.丁中的染色體數和核DNA數的關系是1∶1
D.戊時期細胞中染色體數與核DNA分子數相等
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規律性變化
D
[例2] 圖1、圖2分別表示某種生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某一時期的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1細胞中共有4條染色體,8個核DNA分子
B.圖2細胞中共有8個核DNA分子,0條染色單體
C.a構成紡錘體,動、植物細胞形成紡錘體的方式不同
D.圖2的下一時期將在細胞中央出現細胞板形成細胞壁
解析:由圖可知,該細胞是動物細胞,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細胞中央不會出現細胞板,D錯誤。
根據染色體的形態判斷有絲分裂各時期圖像
無限增殖
(閱讀教材P120~121,完成填空)
1.癌細胞的定義
在某些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有的細胞會變得不受控制而____________,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
2.癌細胞的特征
粘連蛋白
變形運動
旺盛
線粒體
50~60
3.細胞癌變的機理
物理
化學
生物
原癌
抑癌
[微思考]
酶能否增加化學反應中產物的總量?理由是什么?
提示:否;酶只是縮短了化學反應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并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平衡點。
×
[辨正誤]
(1)癌細胞表面的一種粘連蛋白增多,所以易在組織間轉移。( )
提示:癌細胞表面的一種粘連蛋白很少或缺失,所以易在組織間轉移。
(2)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內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
(3)癌細胞在有氧條件下主要依靠需氧呼吸供能。( )
提示:癌細胞的線粒體功能障礙,即使在氧供應充分的條件下也主要依靠糖酵解途徑獲取能量。

×
下圖表示結腸癌發生過程示意圖,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從基因角度看,結腸癌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從基因角度分析,結腸癌發生的原因是相關基因(包括抑癌基因Ⅰ、原癌基因、抑癌基因Ⅱ、抑癌基因Ⅲ)發生了突變。
(2)致癌病毒為什么會引起細胞癌變?
提示:致癌病毒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與致癌有關的核酸序列,它們感染人的細胞后,會將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從而誘發人的細胞癌變。
(3)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具有哪些明顯的特點?
提示: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具有的特點是呈球形、增殖快、容易發生轉移等。
(4)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怎樣預防癌癥?
提示:遠離致癌因子,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 學以致用 】
A
[例3] 某人因常年酗酒而患肝癌。下列關于癌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易在體內轉移 B.分裂次數有限
C.粘連蛋白增多 D.細胞周期變長
B
[例4] 海拉細胞自1951年從一位病人的宮頸癌(感染人乳頭瘤病毒所致)組織中分離出來后,一直培養至今,其作為第一個能在實驗室無限增殖的人類細胞系,被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廣泛使用。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海拉細胞是由人乳頭瘤病毒使正常細胞內原癌基因功能喪失和抑癌基因激活引起的
B.海拉細胞保留了原來宮頸細胞的某些特點
C.海拉細胞增殖過程中,染色體存在的時間比染色質存在的時間長
D.海拉細胞中的核形態和正常細胞相同
解析:海拉細胞是由人乳頭瘤病毒使正常細胞內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功能喪失引起的,A錯誤;
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轉化而來的,但也保留了原來細胞的某些特點,B正確;
細胞周期中分裂間期時間長,分裂期時間短,染色體存在于分裂期,而染色質主要存在于分裂間期,故染色體存在的時間比染色質存在的時間短,C錯誤;
癌細胞的核形態往往與正常細胞不同,有巨核、雙核或多核現象出現,D錯誤。第四章 課時精練21 有絲分裂的過程和意義、癌細胞可以無限制地分裂
(時間:30分鐘分值:50分)
選擇題:第1~17題,每小題2分,共34分。答案P194
【對點強化】
概念1 染色體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呈現規律性變化
1.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能夠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姐妹染色單體的時期是(  )
分裂間期和前期 前期和中期
中期和后期 后期和末期
2.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中期圖,全部能看到的結構應該是(  )
染色體、細胞壁、紡錘體
染色體、赤道面、細胞膜
細胞壁、細胞膜、核膜
細胞壁、紡錘體、核仁
3.在一個細胞周期中,最可能發生在同一時期的是(  )
著絲粒的分裂和染色體數目的加倍
染色體數目的加倍和DNA數目的加倍
細胞板的出現和紡錘絲的出現
紡錘絲的出現和DNA數目的加倍
4.(2024·朝陽區高一期末)通常,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區別于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是(  )
核膜、核仁消失    形成紡錘體
中心體周圍發出紡錘絲    著絲粒分裂
5.依據細胞生理特點鑒別一個正在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是植物細胞還是動物細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檢查它的(  )
染色體的數目變化
是否出現紡錘絲
細胞質分成兩部分的方式
蛋白質合成的方式
6.2024·西城區高一期末)如圖為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該細胞中含有8條染色體
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
①和②是姐妹染色單體
③將在后期分裂為2個
7.(2024·海淀區高一期末)如圖①~⑤為大蒜根尖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圖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制片流程:解離→染色→漂洗→制片
分裂過程的先后順序為①③④⑤,構成細胞周期
④的細胞中央會形成細胞板,最終擴展為細胞壁
⑤中染色體形態清晰,是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
8.下列各項中,能正確說明高等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主要區別的是(  )
染色體和紡錘體的形成方式不同
分裂間期的時間長短不同
紡錘體的形成和細胞質的分裂方式不同
染色體的活動規律不同
9.如圖表示某人體細胞(部分染色體)及洋蔥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模式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甲為人體細胞的分裂前期,此時染色體已縮短到最小程度
①在G2期已經復制完成,前期時作用于②而影響染色體的移動
③④均為細胞膜,兩種細胞的胞質分裂方式不同
⑤由前期時核膜解體成的囊泡組成,最終聚集成細胞板
概念2 癌細胞可以無限制地分裂
10.下列能引起細胞發生癌變的因素是(  )
①X射線照射 ②煤焦油的刺激 ③溫度過高
④細胞失水 ⑤勞氏肉瘤病毒感染 ⑥紫外線照射
①②④⑤ ①②③④
①②⑤⑥ ②④⑥
11.下列關于細胞癌變的敘述,錯誤的是(  )
癌細胞在條件適宜時可無限增殖
癌變前后,細胞的形態和結構有明顯差別
細胞癌變的內因往往與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改變有關
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細胞發生異常增殖
12.下列做法不能防止正常細胞發生癌變的是(  )
皮膚經常照射紫外線以消毒殺菌
盡量避免接觸各種致癌因子
注意增強體質
保持心態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3.下列關于細胞癌變的敘述,錯誤的是(  )
癌變和抑癌基因的激活有關
癌細胞有無限增殖的能力
癌細胞表面粘連蛋白很少或缺失
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可能會使細胞發生癌變
14.黃曲霉素是黃曲霉等菌株產生的雙呋喃環類物質,主要污染糧油及其制品,是引發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黃曲霉素屬于化學致癌因子
黃曲霉素可能誘發肝細胞突變
肝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
肝癌細胞表面的粘連蛋白增加導致易轉移
【綜合提升】
15.下圖是動物細胞一個細胞周期中的細胞模式圖,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圖①細胞在顯微鏡下可清晰地看到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
圖②細胞可發生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圖③所示的時期,細胞內的高爾基體的活動顯著加強
圖④所示的時期,細胞中的核DNA數目不變,但染色體數量加倍
16.如圖表示某動物進行有絲分裂細胞的細胞周期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曲線,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AB段細胞內有4條染色體,4個核DNA分子
中心體的復制發生在AB段
細胞中核DNA分子數目的減半和染色體數目的減半是同步的
體細胞中含有8個核DNA分子
17.如圖1和圖2表示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和核DNA的數量關系,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觀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最佳時期處于圖1的C→D段
圖1中D→E段的細胞染色體數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變
圖2中a對應圖1中的A→B段,c對應圖1中的E→F段
有絲分裂過程不會出現圖2中d所示的情況
18.(16分)動物細胞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的正確分離需要細胞內的監控機制來保證。紡錘體組裝檢驗點依賴SAC蛋白,負責監控紡錘絲與著絲粒之間的連接。APC為后期促進因子,通過降解粘連蛋白來觸發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如下圖所示。
(1)(8分)開始時,SAC蛋白與染色體的②    相連成為結合態的SAC蛋白,如果②與①    發出的紡錘絲連接并排列在    上,SAC蛋白會很快失活轉化為非結合態并脫離②;當所有的SAC蛋白都脫離后,細胞進入圖C所示的    期,之后APC被激活,完成正常的有絲分裂。
(2)(4分)某藥物M能抑制APC的活性,若將M加入正在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培養液中,可能出現的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請結合已有知識,解釋本檢驗機制對于有絲分裂正常進行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時精練21 有絲分裂的過程和意義、癌細胞可以無限制地分裂
1.B [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分裂間期DNA復制形成姐妹染色單體,但這個時期染色體呈染色質絲狀態,在光鏡下看不到姐妹染色單體,A錯誤;后期由于染色體的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成為獨立的染色體,所以后期和末期細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單體,C、D錯誤。]
2.A [植物細胞最外面是細胞壁,在有絲分裂前期形成染色體和紡錘體,A正確;赤道面只是一個位置,而不是實際存在的細胞結構,細胞膜緊貼著細胞壁,在高倍顯微鏡下無法直接看到,B錯誤;核膜和核仁在前期解體,末期重現,在中期不可見,C、D錯誤。]
3.A [著絲粒的分裂和染色體數目的加倍均發生于后期,A正確;染色體數目在后期加倍,而DNA數目在分裂間期加倍,B錯誤;細胞板在末期出現,而紡錘絲在前期出現,C錯誤;紡錘絲出現在前期,DNA數目的加倍發生在分裂間期,D錯誤。]
4.C [動物細胞區別于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主要有兩點:一是前期紡錘體的形成方式不同,動物細胞是由中心體發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高等植物是由細胞兩極發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二是末期胞質分裂的方式不同,動物細胞是細胞在兩極之間的“赤道面”上向內凹陷,形成環溝,高等植物細胞是細胞中部出現細胞板,因此C正確。]
5.C [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在末期時細胞中央形成細胞板,并向四周擴展形成新的細胞壁,將細胞分成兩個子細胞;動物細胞在分裂末期時,細胞在兩極之間的“赤道面”上向內凹陷,形成環溝,將細胞縊裂成兩個子細胞,C符合題意。]
6.A [該細胞中有4個著絲粒,因此有4條染色體,A錯誤。
7.C [制作根尖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依次是解離→漂洗→染色→制片,A錯誤;①是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②是分裂間期的細胞,③是有絲分裂前期的細胞,④是有絲分裂末期的細胞,⑤是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分裂過程的先后順序為②③①⑤④,構成細胞周期,B錯誤;④的細胞中央赤道面位置會形成細胞板,最終擴展為細胞壁,C正確;①中染色體形態清晰,處于有絲分裂中期,是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D錯誤。]
8.C [由于高等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不同,導致有絲分裂過程中出現差異,具體表現在前期紡錘體的形成以及末期細胞質的分裂方式上。]
9.B [細胞分裂中期時,染色體才縮短到最小程度,A錯誤;①中心體在G2期已經復制完成,前期時作用于②染色體的著絲粒而影響染色體的移動,B正確;圖中③表示細胞膜,④表示細胞壁,C錯誤;⑤是由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組成,聚集成細胞板,D錯誤。]
10.C [引起細胞發生癌變的致癌因子有物理因子,如紫外線、電離輻射等;化學因子,如吸煙時煙霧中的物質、亞硝酸鹽等;生物因子,如某些病毒、細菌、霉菌等。溫度過高或細胞失水不會引起細胞癌變。]
11.D [細胞癌變往往與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改變有關,其中抑癌基因的產物能夠抑制細胞增殖,D錯誤。]
12.A [皮膚經常照射紫外線會增加患皮膚癌的概率。]
13.A [細胞癌變與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功能喪失有關,A錯誤。]
14.D [癌細胞表面的一種粘連蛋白很少或者缺失,易于從腫瘤上脫落,D錯誤。]
15.C [圖①~④所示的細胞分別表示處于有絲分裂中期、分裂間期、有絲分裂末期和有絲分裂后期的動物細胞,判斷的依據是細胞的形態變化及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依靠細胞膜內陷縊裂,將細胞質分成兩部分,形成兩個子細胞;高等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末期,在高爾基體的參與下,形成細胞板并進一步擴展成細胞壁,C錯誤。]
16.C [圖中AB段為細胞有絲分裂的前期,該時期細胞內有4條染色體,8個核DNA分子,A錯誤;中心體的復制發生在細胞分裂間期,B錯誤;由圖可知,體細胞中含有4個核DNA分子,D錯誤。]
17.C [圖1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與核DNA數量之比,其中BC段表示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由1個變為2個,是由于分裂間期DNA的復制;CD段表示每條染色體含有2個DNA分子,處于G2期和有絲分裂前期、中期;DE段表示每條染色體上的DNA由2個變為1個,是由于后期著絲粒的分裂;EF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圖2中a、c表示染色體∶核DNA=1∶1;b表示染色體∶核DNA=1∶2;d表示染色體∶核DNA=2∶1(這種情況不存在)。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穩定、數目清晰,是觀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最佳時期,對應于圖1的C→D段,A正確;圖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粒分裂,此時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變,B正確;圖2中a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對應圖1中的E→F段,c表示G1期,對應圖1中的A→B段,C錯誤;圖2中d表示染色體∶核DNA=2∶1,這種情況不存在,D正確。]
18.(1)著絲粒 中心體 赤道面 中
(2)著絲粒不分裂(姐妹染色單體不分開,染色體數目不能加倍或不能正常進入后期,停留在中期)
(3)SAC能夠保證所有的染色體的著絲粒與紡錘絲連接并排列在赤道面上,才能激活APC,促進細胞順利進入后期,保證細胞分裂正常進行和染色體平均分配,維持親子代細胞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解析 (1)②是染色體的著絲粒,開始時,SAC蛋白與染色體的②著絲粒相連接,成為結合態的SAC蛋白;如果著絲粒與紡錘絲連接并排列在赤道面上,則SAC蛋白會很快失活并脫離②;圖C所示的時期著絲粒整齊排列在赤道面上,表示有絲分裂中期。(2)APC為后期促進因子,通過降解粘連蛋白來觸發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某種藥物M能抑制APC的活性,若將M加入正在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培養液中,可能出現的結果是著絲粒不分裂,姐妹染色單體不分開,染色體數目不能加倍,不能進入后期。(3)分析題意可知,SAC蛋白監控著紡錘絲與著絲粒之間的連接,如果染色體著絲粒沒有排列在赤道面上,則不能激活APC,細胞不能進入后期,完成細胞分裂,所以該檢驗機制對于有絲分裂正常進行的意義是能夠保證所有染色體的著絲粒與紡錘絲連接并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才能激活APC,促進細胞順利進入后期,保證細胞分裂正常進行和染色體平均分配,維持親子代細胞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共26張PPT)
課時精練21 有絲分裂的過程和意義、癌細胞可以無限制地分裂
(時間:30分鐘 滿分:50分)
B
概念1 染色體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呈現規律性變化
1.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能夠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姐妹染色單體的時期是(  )
A.分裂間期和前期 B.前期和中期
C.中期和后期 D.后期和末期
解析: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分裂間期DNA復制形成姐妹染色單體,但這個時期染色體呈染色質絲狀態,在光鏡下看不到姐妹染色單體,A錯誤;
后期由于染色體的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成為獨立的染色體,所以后期和末期細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單體,C、D錯誤。
2.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中期圖,全部能看到的結構應該是(  )
A.染色體、細胞壁、紡錘體 B.染色體、赤道面、細胞膜
C.細胞壁、細胞膜、核膜 D.細胞壁、紡錘體、核仁
解析:植物細胞最外面是細胞壁,在有絲分裂前期形成染色體和紡錘體,A正確;
赤道面只是一個位置,而不是實際存在的細胞結構,細胞膜緊貼著細胞壁,在高倍顯微鏡下無法直接看到,B錯誤;
核膜和核仁在前期解體,末期重現,在中期不可見,C、D錯誤。
A
3.在一個細胞周期中,最可能發生在同一時期的是(  )
A.著絲粒的分裂和染色體數目的加倍
B.染色體數目的加倍和DNA數目的加倍
C.細胞板的出現和紡錘絲的出現
D.紡錘絲的出現和DNA數目的加倍
解析:著絲粒的分裂和染色體數目的加倍均發生于后期,A正確;
染色體數目在后期加倍,而DNA數目在分裂間期加倍,B錯誤;
細胞板在末期出現,而紡錘絲在前期出現,C錯誤;
紡錘絲出現在前期,DNA數目的加倍發生在分裂間期,D錯誤。
A
4.(2024·朝陽區高一期末)通常,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區別于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是(  )
A.核膜、核仁消失   B.形成紡錘體
C.中心體周圍發出紡錘絲   D.著絲粒分裂
解析:動物細胞區別于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主要有兩點:一是前期紡錘體的形成方式不同,動物細胞是由中心體發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高等植物是由細胞兩極發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二是末期胞質分裂的方式不同,動物細胞是細胞在兩極之間的“赤道面”上向內凹陷,形成環溝,高等植物細胞是細胞中部出現細胞板,因此C正確。
C
5.依據細胞生理特點鑒別一個正在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是植物細胞還是動物細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檢查它的(  )
A.染色體的數目變化 B.是否出現紡錘絲
C.細胞質分成兩部分的方式 D.蛋白質合成的方式
解析: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在末期時細胞中央形成細胞板,并向四周擴展形成新的細胞壁,將細胞分成兩個子細胞;動物細胞在分裂末期時,細胞在兩極之間的“赤道面”上向內凹陷,形成環溝,將細胞縊裂成兩個子細胞,C符合題意。
C
6.(2024·西城區高一期末)如圖為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A.該細胞中含有8條染色體
B.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
C.①和②是姐妹染色單體
D.③將在后期分裂為2個
解析:該細胞中有4個著絲粒,因此有4條染色體,A錯誤。
7.(2024·海淀區高一期末)如圖①~⑤為大蒜根尖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圖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C
A.制片流程:解離→染色→漂洗→制片
B.分裂過程的先后順序為①③④⑤,構成細胞周期
C.④的細胞中央會形成細胞板,最終擴展為細胞壁
D.⑤中染色體形態清晰,是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
解析:制作根尖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依次是解離→漂洗→染色→制片,A錯誤;
①是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②是分裂間期的細胞,③是有絲分裂前期的細胞,④是有絲分裂末期的細胞,⑤是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分裂過程的先后順序為②③①⑤④,構成細胞周期,B錯誤;
④的細胞中央赤道面位置會形成細胞板,最終擴展為細胞壁,C正確;
①中染色體形態清晰,處于有絲分裂中期,是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D錯誤。
A.制片流程:解離→染色→漂洗→制片
B.分裂過程的先后順序為①③④⑤,構成細胞周期
C.④的細胞中央會形成細胞板,最終擴展為細胞壁
D.⑤中染色體形態清晰,是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
8.下列各項中,能正確說明高等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主要區別的是(  )
A.染色體和紡錘體的形成方式不同
B.分裂間期的時間長短不同
C.紡錘體的形成和細胞質的分裂方式不同
D.染色體的活動規律不同
解析:由于高等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不同,導致有絲分裂過程中出現差異,具體表現在前期紡錘體的形成以及末期細胞質的分裂方式上。
C
9.如圖表示某人體細胞(部分染色體)及洋蔥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模式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B
A.甲為人體細胞的分裂前期,此時染色體已縮短到最小程度
B.①在G2期已經復制完成,前期時作用于②而影響染色體的移動
C.③④均為細胞膜,兩種細胞的胞質分裂方式不同
D.⑤由前期時核膜解體成的囊泡組成,最終聚集成細胞板
解析:細胞分裂中期時,染色體才縮短到最小程度,A錯誤;
①中心體在G2期已經復制完成,前期時作用于②染色體的著絲粒而影響染色體的移動,B正確;
圖中③表示細胞膜,④表示細胞壁,C錯誤;
⑤是由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組成,聚集成細胞板,D錯誤。
A.甲為人體細胞的分裂前期,此時染色體已縮短到最小程度
B.①在G2期已經復制完成,前期時作用于②而影響染色體的移動
C.③④均為細胞膜,兩種細胞的胞質分裂方式不同
D.⑤由前期時核膜解體成的囊泡組成,最終聚集成細胞板
概念2 癌細胞可以無限制地分裂
10.下列能引起細胞發生癌變的因素是(  )
①X射線照射 ②煤焦油的刺激 ③溫度過高 ④細胞失水 ⑤勞氏肉瘤病毒感染 ⑥紫外線照射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⑤⑥ D.②④⑥
解析:引起細胞發生癌變的致癌因子有物理因子,如紫外線、電離輻射等;化學因子,如吸煙時煙霧中的物質、亞硝酸鹽等;生物因子,如某些病毒、細菌、霉菌等。溫度過高或細胞失水不會引起細胞癌變。
C
11.下列關于細胞癌變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癌細胞在條件適宜時可無限增殖
B.癌變前后,細胞的形態和結構有明顯差別
C.細胞癌變的內因往往與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改變有關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細胞發生異常增殖
解析:細胞癌變往往與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改變有關,其中抑癌基因的產物能夠抑制細胞增殖,D錯誤。
D
12.下列做法不能防止正常細胞發生癌變的是(  )
A.皮膚經常照射紫外線以消毒殺菌
B.盡量避免接觸各種致癌因子
C.注意增強體質
D.保持心態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解析:皮膚經常照射紫外線會增加患皮膚癌的概率。
A
13.下列關于細胞癌變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癌變和抑癌基因的激活有關
B.癌細胞有無限增殖的能力
C.癌細胞表面粘連蛋白很少或缺失
D.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可能會使細胞發生癌變
解析:細胞癌變與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功能喪失有關,A錯誤。
A
14.黃曲霉素是黃曲霉等菌株產生的雙呋喃環類物質,主要污染糧油及其制品,是引發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黃曲霉素屬于化學致癌因子
B.黃曲霉素可能誘發肝細胞突變
C.肝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
D.肝癌細胞表面的粘連蛋白增加導致易轉移
解析:癌細胞表面的一種粘連蛋白很少或者缺失,易于從腫瘤上脫落,D錯誤。
D
15.下圖是動物細胞一個細胞周期中的細胞模式圖,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C
A.圖①細胞在顯微鏡下可清晰地看到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
B.圖②細胞可發生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C.圖③所示的時期,細胞內的高爾基體的活動顯著加強
D.圖④所示的時期,細胞中的核DNA數目不變,但染色體數量加倍
A.圖①細胞在顯微鏡下可清晰地看到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
B.圖②細胞可發生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C.圖③所示的時期,細胞內的高爾基體的活動顯著加強
D.圖④所示的時期,細胞中的核DNA數目不變,但染色體數量加倍
解析:圖①~④所示的細胞分別表示處于有絲分裂中期、分裂間期、有絲分裂末期和有絲分裂后期的動物細胞,判斷的依據是細胞的形態變化及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依靠細胞膜內陷縊裂,將細胞質分成兩部分,形成兩個子細胞;高等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末期,在高爾基體的參與下,形成細胞板并進一步擴展成細胞壁,C錯誤。
16.如圖表示某動物進行有絲分裂細胞的細胞周期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曲線,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C
A.AB段細胞內有4條染色體,4個核DNA分子
B.中心體的復制發生在AB段
C.細胞中核DNA分子數目的減半和染色體數目的減半是同步的
D.體細胞中含有8個核DNA分子
解析:圖中AB段為細胞有絲分裂的前期,該時期細胞內有4條染色體,8個核DNA分子,A錯誤;
中心體的復制發生在細胞分裂間期,B錯誤;
由圖可知,體細胞中含有4個核DNA分子,D錯誤。
17.如圖1和圖2表示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和核DNA的數量關系,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C
A.觀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最佳
時期處于圖1的C→D段
B.圖1中D→E段的細胞染色體數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變
C.圖2中a對應圖1中的A→B段,c對應圖1中的E→F段
D.有絲分裂過程不會出現圖2中d所示的情況
解析:圖1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與核DNA數量之比,其中BC段表示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由1個變為2個,是由于分裂間期DNA的復制;CD段表示每條染色體含有2個DNA分子,處于G2期和有絲分裂前期、中期;DE段表示每條染色體上的DNA由2個變為1個,是由于后期著絲粒的分裂;EF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圖2中a、c表示染色體∶核DNA=1∶1;b表示染色體∶核DNA=1∶2;d表示染色體∶核DNA=2∶1(這種情況不存在)。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穩定、數目清晰,是觀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最佳時期,對應于圖1的C→D段,A正確;
圖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粒分裂,此時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變,B正確;
圖2中a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對應圖1中的E→F段,c表示G1期,對應圖1中的A→B段,C錯誤;
圖2中d表示染色體∶核DNA=2∶1,這種情況不存在,D正確。
18.動物細胞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的正確分離需要細胞內的監控機制來保證。紡錘體組裝檢驗點依賴SAC蛋白,負責監控紡錘絲與著絲粒之間的連接。APC為后期促進因子,通過降解粘連蛋白來觸發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如下圖所示。
(1)開始時,SAC蛋白與染色體的②________相連成為結合態的SAC蛋白,如果②與①________發出的紡錘絲連接并排列在________上,SAC蛋白會很快失活轉化為非結合態并脫離②;當所有的SAC蛋白都脫離后,細胞進入圖C所示的________期,之后APC被激活,完成正常的有絲分裂。
(2)某藥物M能抑制APC的活性,若將M加入正在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培養液中,可能出現的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結合已有知識,解釋本檢驗機制對于有絲分裂正常進行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絲粒
中心體
赤道面

著絲粒不分裂(姐妹染色單體不分開,染色體
數目不能加倍或不能正常進入后期,停留在中期)
SAC能夠保證所有的染色體的著絲粒與紡錘絲連接并排列在赤道面上,才能激活APC,促進細胞順利進入后期,保證細胞分裂正常進行和染色體平均分配,維持親子代細胞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解析:(1)②是染色體的著絲粒,開始時,SAC蛋白與染色體的②著絲粒相連接,成為結合態的SAC蛋白;如果著絲粒與紡錘絲連接并排列在赤道面上,則SAC蛋白會很快失活并脫離②;圖C所示的時期著絲粒整齊排列在赤道面上,表示有絲分裂中期。(2)APC為后期促進因子,通過降解粘連蛋白來觸發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某種藥物M能抑制APC的活性,若將M加入正在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培養液中,可能出現的結果是著絲粒不分裂,姐妹染色單體不分開,染色體數目不能加倍,不能進入后期。(3)分析題意可知,SAC蛋白監控著紡錘絲與著絲粒之間的連接,如果染色體著絲粒沒有排列在赤道面上,則不能激活APC,細胞不能進入后期,完成細胞分裂,所以該檢驗機制對于有絲分裂正常進行的意義是能夠保證所有染色體的著絲粒與紡錘絲連接并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才能激活APC,促進細胞順利進入后期,保證細胞分裂正常進行和染色體平均分配,維持親子代細胞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西市| 太仆寺旗| 五莲县| 中卫市| 西安市| 栾川县| 石棉县| 五莲县| 礼泉县| 静海县| 林西县| 宝山区| 始兴县| 阳山县| 石阡县| 留坝县| 靖西县| 桂东县| 德州市| 鞍山市| 额敏县| 泽库县| 商河县| 元江| 湖南省| 全椒县| 宣威市| 淳安县| 富宁县| 汉沽区| 莱阳市| 元谋县| 阿勒泰市| 霞浦县| 龙里县| 奎屯市| 洱源县| 内江市| 凤凰县| 铜陵市| 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