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4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核酸課時學習目標 本課時的概念為“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載者,核酸是儲存與傳遞遺傳信息的生物大分子”,該概念的建構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1)利用本尼迪特試劑和雙縮脲試劑可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與蛋白質。(2)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能儲存與傳遞遺傳信息,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概念1 檢測生物組織的糖類和蛋白質(閱讀教材P12~14,完成填空)1.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提醒 葡萄糖、果糖等所有單糖和麥芽糖等部分二糖為還原糖;淀粉、纖維素等所有多糖和蔗糖等部分二糖為非還原糖。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淀粉3.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蛋白質[辨正誤](1)檢測還原糖的材料可選用番茄果肉。( )(2)向高溫變性的蛋白質溶劑中加入雙縮脲試劑,搖勻后溶液會呈現紫色。( )(3)利用碘-碘化鉀溶液檢測淀粉、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本尼迪特試劑檢測還原糖均不需要加熱。( )1.(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結合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油脂和蛋白質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是否能利用西瓜瓤作為檢測還原糖的材料?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鑒定蛋白質時為什么先加入雙縮脲試劑A,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通常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質,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一般含有葡萄糖而不含蛋白質,但腎小球腎炎患者的尿液中往往會同時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質。(1)現有兩份尿液樣品,一份是糖尿病患者的,另一份是腎小球腎炎患者的。如何進行區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學的尿樣經雙縮脲試劑檢測呈紫色,但該同學卻認為是盛尿樣的試管被蛋白質污染了造成的“假陽性”。該同學的想法是否有可能?應如何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另一同學的尿樣經本尼迪特試劑檢測,結果沒有出現紅黃色。該同學認為據此尚不能證明其尿樣中不存在葡萄糖,因此無法排除該批次本尼迪特試劑失效而產生的“假陰性”。該如何進行實驗,排除這種“假陰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以致用】[例1] 下列關于“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和蛋白質”的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檢測之前應利用指示劑對標準溶液進行顯色觀察B.對獲取的馬鈴薯勻漿直接滴加碘化鉀溶液進行淀粉檢測C.檢測還原糖時,取2 mL樣液滴加5滴本尼迪特試劑后進行熱水浴加熱觀察D.檢測蛋白質時,將雙縮脲試劑A和雙縮脲試劑B等體積混合后加入樣液中[例2] (2024·A9協作體聯考)某同學進行了物質鑒定實驗,實驗結果如下表,下列所進行的推測錯誤的是( )溶液 雙縮脲 試劑 碘-碘化 鉀溶液 本尼迪特試劑(在 熱水浴加熱條件下)甲 + - -乙 - ++ -甲、乙混合 + + +注:“+”顯色,“++”顯色更深;“-”不顯色A.甲溶液含有蛋白質B.乙溶液含有淀粉C.乙溶液含有還原糖D.混合溶液中有部分淀粉發生了水解[例3] (2024·精誠聯盟聯考)為檢測梨中的營養物質,將梨研磨、過濾后獲得梨汁,并分組。各組分別加入適量的碘—碘化鉀溶液、雙縮脲試劑、本尼迪特試劑振蕩,靜置一段時間觀察溶液顏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加碘—碘化鉀溶液的目的是檢測淀粉B.加雙縮脲試劑的梨汁未出現紫色的原因是梨汁中蛋白質含量低C.加本尼迪特試劑的梨汁出現紅黃色沉淀D.若選用有顏色的樣品溶液將影響結果的觀察概念2 核酸儲存與傳遞遺傳信息(閱讀教材P14,完成填空)提醒 核酸是細胞中控制其生命活動的生物大分子。[辨正誤](1)核酸是由C、H、O、N、P 五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分為DNA和RNA兩類。( )(2)一分子脫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的。( )(3)DNA和RNA的區別只在于糖的種類差異。( )1.(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研究表明,大熊貓和大腸桿菌體內均同時含有DNA和RNA,而乙肝病毒只含有DNA,新冠病毒只含有RNA。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這四種生物體內含氮堿基的種類和核苷酸的種類分別有幾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含氮堿基A參與構成的核苷酸,在大熊貓體內共有幾種?在新冠病毒中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含氮堿基T參與構成的核苷酸,在大熊貓體內共有幾種?在新冠病毒中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某核酸保健品在其說明書上印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向全世界建議,成年人每天需要補充外源核酸1克至1.5克,核酸營養制品已經風靡世界。”而事實上,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根本沒有做過類似的建議。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核酸能夠在人體消化道內被徹底水解。核酸的初步水解產物是什么?徹底水解產物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認為口服外源核酸產品會像廠家宣傳的那樣具有保健作用嗎?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嘌呤代謝異常是引起痛風的重要原因,過量攝入嘌呤類物質,可能會引起痛風的發生。請分析過量口服核酸類保健品會對身體帶來什么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以致用】[例4] 如圖表示核苷酸的模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組成DNA和RNA基本單位的不同之處表現在②和③上B.組成DNA的②是脫氧核糖C.病毒內的②只有一種,③有4種D.人體內含A、T、C、G的核苷酸有8種細胞生物與非細胞生物(病毒)的核酸類型項目 核酸 遺傳物質類型 核苷酸種類 含氮 堿基種類 類型 核苷酸種類 含氮 堿基 種類細胞生物 DNA和RNA 8 5 DNA 4 4非細胞 生物 (病毒) DNA病毒 DNA 4 4 DNA 4 4RNA病毒 RNA 4 4 RNA 4 4[例5] 下圖是DNA和RNA組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甲型H7N9流感病毒(RNA病毒)有5種含氮堿基和8種核苷酸B.作為細菌遺傳物質的核酸由5種含氮堿基構成C.病毒中也同時有上述兩種核酸D.DNA徹底水解得到的產物中有脫氧核糖,而沒有核糖(1)“三看”法快速確認DNA、RNA(2)常見有機物的水解產物有機物 初步水解產物 徹底水解產物淀粉 麥芽糖 葡萄糖蛋白質 多肽 氨基酸DNA 脫氧核糖核苷酸 磷酸、脫氧核糖、含氮堿基(A、T、G、C)RNA 核糖核苷酸 磷酸、核糖、含氮堿基(A、U、G、C)感悟真題1.(2022·浙江1月學考,17改編)為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制備了某蘋果的兩種提取液:①淺紅色渾濁的勻漿;②淺黃色澄清的勻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淀粉、少量的麥芽糖和蔗糖等還原糖B.與提取液②相比,①更適合用于檢測蘋果中的還原糖C.檢測還原糖時,先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幾滴碘-碘化鉀溶液D.提取液②加入本尼迪特試劑并加熱產生紅黃色沉淀,說明②中含有還原糖2.(2019·浙江6月學考,2)下列試劑中,可用于檢測淀粉的是( )A.雙縮脲試劑 B.蘇丹Ⅲ染液C.碘-碘化鉀溶液 D.本尼迪特試劑3.(經典學考)如圖為DNA的基本單位結構示意圖,①表示含氮堿基,②表示脫氧核糖,③表示磷酸,①不可能是( )A.U B.TC.G D.C4.(2020·7月浙江學考,10)下列關于細胞內蛋白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由C、H、O三種元素組成B.決定著細胞的遺傳特性C.正確的三維結構是表現其特有生物學活性所必需的D.可用本尼迪特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是否含有蛋白質課時4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核酸概念1自主梳理1.紅黃色 還原糖 還原糖2.藍色 淀粉3.紫色 A辨正誤(1)× 提示:番茄果肉呈紅色,會影響顯色反應的觀察。(2)√(3)× 提示:利用本尼迪特試劑鑒定還原糖時需要80~100 ℃熱水浴加熱。合作探究1.(1)提示:不可以,西瓜瓤中含有色素,呈紅色,會掩蓋還原糖與本尼迪特試劑產生的紅黃色。(2)提示:先加入雙縮脲試劑A營造堿性環境,然后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進行顯色反應。2.(1)提示:與雙縮脲試劑反應不呈紫色的尿樣為糖尿病患者的;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紫色的尿樣為腎小球腎炎患者的。(2)提示:有可能;用同一批來源的試管,加入蒸餾水后,與雙縮脲試劑反應,看是否會呈紫色,若不呈現紫色即可排除該同學的想法。(3)提示:用標準的葡萄糖溶液與該批次本尼迪特試劑反應,若結果出現紅黃色,即可排除這種“假陰性”。學以致用例1 A [檢測淀粉的試劑是碘-碘化鉀溶液,不是碘化鉀溶液,B錯誤;檢測還原糖時,應取2 mL樣液,滴加2 mL本尼迪特試劑后熱水浴加熱,C錯誤;檢測蛋白質時,應先向2 mL樣液中滴加2 mL雙縮脲試劑A,混勻后再加入5滴雙縮脲試劑B,D錯誤。]例2 C [甲溶液與雙縮脲試劑有顏色反應,說明其含有蛋白質,A正確;乙溶液與碘-碘化鉀溶液有顏色反應,說明其含有淀粉,B正確;乙溶液與本尼迪特試劑在熱水浴加熱條件下沒有相應的顏色反應,說明乙溶液中不含還原糖,C錯誤;甲、乙混合溶液與碘-碘化鉀有顏色反應,但顏色比乙溶液與碘-碘化鉀溶液混合后的溶液顏色淺,且與本尼迪特試劑在熱水浴加熱條件下也有顏色反應,說明混合溶液中有部分淀粉發生了水解,D正確。]例3 C [還原糖與本尼迪特試劑的顯色反應需要水浴加熱,C錯誤;最好選擇白色或接近無色透明的樣品溶液,D正確。]概念2自主梳理C、H、O、N、P C、H、O、N、P 脫氧核糖 T 核糖 U 脫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遺傳 蛋白質辨正誤(1)√(2)× 提示:一分子脫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脫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的。(3)× 提示:DNA與RNA的區別不僅僅在于糖的種類差異,堿基的組成也有一定的不同。合作探究1.(1)提示:生物類別 含氮堿基種類 核苷酸種類大熊貓 5 8大腸桿菌 5 8乙肝病毒 4 4新冠病毒 4 4(2)提示:2種;1種。(3)提示:1種;0種。2.(1)提示:核苷酸;磷酸、核糖、脫氧核糖和含氮堿基A、T、G、C、U。(2)提示:不會;口服的外源核酸會在消化道中被徹底分解掉。(3)提示:過量攝入的核酸類保健品,在消化道內徹底水解會產生腺嘌呤和鳥嘌呤,被人體吸收后,會造成體內嘌呤類物質增多,誘發痛風。學以致用例4 D [DNA與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點表現在②和③上,A正確;組成DNA的五碳糖為脫氧核糖,B正確;病毒中只有一種核酸,其組成單位有一種五碳糖和四種含氮堿基,C正確;人體細胞中含有DNA和RNA,含有A、T、C、G的核苷酸有7種,D錯誤。]例5 D [甲型H7N9流感病毒為RNA病毒,含有A、G、C、U 4種含氮堿基和4種核苷酸,A錯誤;細菌的遺傳物質是DNA,DNA含有A、G、C、T 4種含氮堿基,B錯誤;一種病毒只有一種核酸,為DNA或RNA,C錯誤;DNA中含有的五碳糖為脫氧核糖,沒有核糖,D正確。]感悟真題1.D [淀粉和蔗糖不是還原糖,A錯誤;由于②較澄清,①為淺紅色渾濁的勻漿,所以與提取液①相比,②更適合用于檢測蘋果中的還原糖,B錯誤;檢測還原糖時,應加入本尼迪特試劑,碘-碘化鉀溶液用于檢測淀粉,C錯誤;本尼迪特試劑與還原糖在熱水浴條件下反應生成紅黃色沉淀,所以提取液②加入本尼迪特試劑并加熱產生紅黃色沉淀,說明②中含有還原糖,D正確。]2.C [雙縮脲試劑用于檢測蛋白質,蘇丹Ⅲ染液用于檢測油脂,碘-碘化鉀溶液用于檢測淀粉,本尼迪特試劑用于檢測還原糖。]3.A [由于圖為DNA的基本單位結構示意圖,①表示含氮堿基,所以①只可能是A、T、G、C,不可能是U。]4.C [蛋白質主要由C、H、O、N四種元素組成,另外部分蛋白質還有少量的S和其他元素,A錯誤;DNA中儲藏的信息控制著細胞的所有活動,并決定著細胞和整個生物體的遺傳特性,B錯誤;每一種蛋白質都有其獨特的空間結構,正確的三維結構是蛋白質表現其特有的生物學活性所必需的,C正確;用來檢測蛋白質的試劑是雙縮脲試劑,本尼迪特試劑是用來檢測還原糖的,D錯誤。](共35張PPT)第一章 細胞的分子組成 課時4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核酸課時學習目標本課時的概念為“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載者,核酸是儲存與傳遞遺傳信息的生物大分子”,該概念的建構還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1)利用本尼迪特試劑和雙縮脲試劑可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與蛋白質。(2)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能儲存與傳遞遺傳信息,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目錄 CONTENTS1.檢測生物組織的糖類和蛋白質2.核酸儲存與傳遞遺傳信息3.感悟真題自主梳理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思維導圖自主梳理紅黃色(閱讀教材P12~14,完成填空)1.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提醒 葡萄糖、果糖等所有單糖和麥芽糖等部分二糖為還原糖;淀粉、纖維素等所有多糖和蔗糖等部分二糖為非還原糖。還原糖還原糖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淀粉藍色淀粉3.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蛋白質紫色A×[辨正誤](1)檢測還原糖的材料可選用番茄果肉。( )提示:番茄果肉呈紅色,會影響顯色反應的觀察。(2)向高溫變性的蛋白質溶劑中加入雙縮脲試劑,搖勻后溶液會呈現紫色。( )(3)利用碘-碘化鉀溶液檢測淀粉、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本尼迪特試劑檢測還原糖均不需要加熱。( )提示:利用本尼迪特試劑鑒定還原糖時需要80~100 ℃熱水浴加熱。√×1.(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結合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油脂和蛋白質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是否能利用西瓜瓤作為檢測還原糖的材料?為什么?提示:不可以,西瓜瓤中含有色素,呈紅色,會掩蓋還原糖與本尼迪特試劑產生的紅黃色。(2)鑒定蛋白質時為什么先加入雙縮脲試劑A,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 提示:先加入雙縮脲試劑A營造堿性環境,然后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進行顯色反應。2.(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通常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質,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一般含有葡萄糖而不含蛋白質,但腎小球腎炎患者的尿液中往往會同時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質。(1)現有兩份尿液樣品,一份是糖尿病患者的,另一份是腎小球腎炎患者的。如何進行區分?提示:與雙縮脲試劑反應不呈紫色的尿樣為糖尿病患者的;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紫色的尿樣為腎小球腎炎患者的。(2)某同學的尿樣經雙縮脲試劑檢測呈紫色,但該同學卻認為是盛尿樣的試管被蛋白質污染了造成的“假陽性”。該同學的想法是否有可能?應如何排除?提示:有可能;用同一批來源的試管,加入蒸餾水后,與雙縮脲試劑反應,看是否會呈紫色,若不呈現紫色即可排除該同學的想法。(3)另一同學的尿樣經本尼迪特試劑檢測,結果沒有出現紅黃色。該同學認為據此尚不能證明其尿樣中不存在葡萄糖,因此無法排除該批次本尼迪特試劑失效而產生的“假陰性”。該如何進行實驗,排除這種“假陰性”?提示:用標準的葡萄糖溶液與該批次本尼迪特試劑反應,若結果出現紅黃色,即可排除這種“假陰性”。【 學以致用 】A[例1] 下列關于“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和蛋白質”的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檢測之前應利用指示劑對標準溶液進行顯色觀察B.對獲取的馬鈴薯勻漿直接滴加碘化鉀溶液進行淀粉檢測C.檢測還原糖時,取2 mL樣液滴加5滴本尼迪特試劑后進行熱水浴加熱觀察D.檢測蛋白質時,將雙縮脲試劑A和雙縮脲試劑B等體積混合后加入樣液中解析:檢測淀粉的試劑是碘-碘化鉀溶液,不是碘化鉀溶液,B錯誤;檢測還原糖時,應取2 mL樣液,滴加2 mL本尼迪特試劑后熱水浴加熱,C錯誤;檢測蛋白質時,應先向2 mL樣液中滴加2 mL雙縮脲試劑A,混勻后再加入5滴雙縮脲試劑B,D錯誤。C[例2] (2024·A9協作體聯考)某同學進行了物質鑒定實驗,實驗結果如下表,下列所進行的推測錯誤的是( )溶液 雙縮脲試劑 碘-碘化鉀溶液 本尼迪特試劑(在熱水浴加熱條件下)甲 + - -乙 - ++ -甲、乙混合 + + +注:“+”顯色,“++”顯色更深;“-”不顯色A.甲溶液含有蛋白質 B.乙溶液含有淀粉C.乙溶液含有還原糖 D.混合溶液中有部分淀粉發生了水解解析:甲溶液與雙縮脲試劑有顏色反應,說明其含有蛋白質,A正確;乙溶液與碘-碘化鉀溶液有顏色反應,說明其含有淀粉,B正確;乙溶液與本尼迪特試劑在熱水浴加熱條件下沒有相應的顏色反應,說明乙溶液中不含還原糖,C錯誤;甲、乙混合溶液與碘-碘化鉀有顏色反應,但顏色比乙溶液與碘-碘化鉀溶液混合后的溶液顏色淺,且與本尼迪特試劑在熱水浴加熱條件下也有顏色反應,說明混合溶液中有部分淀粉發生了水解,D正確。[例3] (2024·精誠聯盟聯考)為檢測梨中的營養物質,將梨研磨、過濾后獲得梨汁,并分組。各組分別加入適量的碘—碘化鉀溶液、雙縮脲試劑、本尼迪特試劑振蕩,靜置一段時間觀察溶液顏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加碘—碘化鉀溶液的目的是檢測淀粉B.加雙縮脲試劑的梨汁未出現紫色的原因是梨汁中蛋白質含量低C.加本尼迪特試劑的梨汁出現紅黃色沉淀D.若選用有顏色的樣品溶液將影響結果的觀察解析:還原糖與本尼迪特試劑的顯色反應需要水浴加熱,C錯誤;最好選擇白色或接近無色透明的樣品溶液,D正確。CC、H、O、N、P(閱讀教材P14,完成填空)提醒 核酸是細胞中控制其生命活動的生物大分子。C、H、O、N、P脫氧核糖T核糖U脫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遺傳蛋白質√[辨正誤](1)核酸是由C、H、O、N、P 五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分為DNA和RNA兩類。( )(2)一分子脫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的。( )提示:一分子脫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脫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的。(3)DNA和RNA的區別只在于糖的種類差異。( )提示:DNA與RNA的區別不僅僅在于糖的種類差異,堿基的組成也有一定的不同。××1.(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研究表明,大熊貓和大腸桿菌體內均同時含有DNA和RNA,而乙肝病毒只含有DNA,新冠病毒只含有RNA。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這四種生物體內含氮堿基的種類和核苷酸的種類分別有幾種?提示:生物類別 含氮堿基種類 核苷酸種類大熊貓 5 8大腸桿菌 5 8乙肝病毒 4 4新冠病毒 4 4(2)由含氮堿基A參與構成的核苷酸,在大熊貓體內共有幾種?在新冠病毒中呢?提示:2種;1種。(3)由含氮堿基T參與構成的核苷酸,在大熊貓體內共有幾種?在新冠病毒中呢?提示:1種;0種。2.(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某核酸保健品在其說明書上印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向全世界建議,成年人每天需要補充外源核酸1克至1.5克,核酸營養制品已經風靡世界。”而事實上,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根本沒有做過類似的建議。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核酸能夠在人體消化道內被徹底水解。核酸的初步水解產物是什么?徹底水解產物有哪些?提示:核苷酸;磷酸、核糖、脫氧核糖和含氮堿基A、T、G、C、U。(2)你認為口服外源核酸產品會像廠家宣傳的那樣具有保健作用嗎?為什么?提示:不會;口服的外源核酸會在消化道中被徹底分解掉。(3)嘌呤代謝異常是引起痛風的重要原因,過量攝入嘌呤類物質,可能會引起痛風的發生。請分析過量口服核酸類保健品會對身體帶來什么危害?提示:過量攝入的核酸類保健品,在消化道內徹底水解會產生腺嘌呤和鳥嘌呤,被人體吸收后,會造成體內嘌呤類物質增多,誘發痛風。【 學以致用 】D[例4] 如圖表示核苷酸的模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組成DNA和RNA基本單位的不同之處表現在②和③上B.組成DNA的②是脫氧核糖C.病毒內的②只有一種,③有4種D.人體內含A、T、C、G的核苷酸有8種解析:DNA與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點表現在②和③上,A正確;組成DNA的五碳糖為脫氧核糖,B正確;病毒中只有一種核酸,其組成單位有一種五碳糖和四種含氮堿基,C正確;人體細胞中含有DNA和RNA,含有A、T、C、G的核苷酸有7種,D錯誤。細胞生物與非細胞生物(病毒)的核酸類型項目 核酸 遺傳物質 類型 核苷酸 種類 含氮 堿基種類 類型 核苷酸種類 含氮堿基種類細胞生物 DNA和RNA 8 5 DNA 4 4非細胞 生物 (病毒) DNA病毒 DNA 4 4 DNA 4 4RNA病毒 RNA 4 4 RNA 4 4D[例5] 下圖是DNA和RNA組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甲型H7N9流感病毒(RNA病毒)有5種含氮堿基和8種核苷酸B.作為細菌遺傳物質的核酸由5種含氮堿基構成C.病毒中也同時有上述兩種核酸D.DNA徹底水解得到的產物中有脫氧核糖,而沒有核糖解析:甲型H7N9流感病毒為RNA病毒,含有A、G、C、U 4種含氮堿基和4種核苷酸,A錯誤;細菌的遺傳物質是DNA,DNA含有A、G、C、T 4種含氮堿基,B錯誤;一種病毒只有一種核酸,為DNA或RNA,C錯誤;DNA中含有的五碳糖為脫氧核糖,沒有核糖,D正確。A.甲型H7N9流感病毒(RNA病毒)有5種含氮堿基和8種核苷酸B.作為細菌遺傳物質的核酸由5種含氮堿基構成C.病毒中也同時有上述兩種核酸D.DNA徹底水解得到的產物中有脫氧核糖,而沒有核糖(1)“三看”法快速確認DNA、RNA(2)常見有機物的水解產物有機物 初步水解產物 徹底水解產物淀粉 麥芽糖 葡萄糖蛋白質 多肽 氨基酸DNA 脫氧核糖核苷酸 磷酸、脫氧核糖、含氮堿基(A、T、G、C)RNA 核糖核苷酸 磷酸、核糖、含氮堿基(A、U、G、C)D1.(2022·浙江1月學考,17改編)為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制備了某蘋果的兩種提取液:①淺紅色渾濁的勻漿;②淺黃色澄清的勻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淀粉、少量的麥芽糖和蔗糖等還原糖B.與提取液②相比,①更適合用于檢測蘋果中的還原糖C.檢測還原糖時,先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幾滴碘-碘化鉀溶液D.提取液②加入本尼迪特試劑并加熱產生紅黃色沉淀,說明②中含有還原糖解析:淀粉和蔗糖不是還原糖,A錯誤;由于②較澄清,①為淺紅色渾濁的勻漿,所以與提取液①相比,②更適合用于檢測蘋果中的還原糖,B錯誤;檢測還原糖時,應加入本尼迪特試劑,碘-碘化鉀溶液用于檢測淀粉,C錯誤;本尼迪特試劑與還原糖在熱水浴條件下反應生成紅黃色沉淀,所以提取液②加入本尼迪特試劑并加熱產生紅黃色沉淀,說明②中含有還原糖,D正確。C2.(2019·浙江6月學考,2)下列試劑中,可用于檢測淀粉的是( )A.雙縮脲試劑 B.蘇丹Ⅲ染液C.碘-碘化鉀溶液 D.本尼迪特試劑解析:雙縮脲試劑用于檢測蛋白質,蘇丹Ⅲ染液用于檢測油脂,碘-碘化鉀溶液用于檢測淀粉,本尼迪特試劑用于檢測還原糖。A3.(經典學考)如圖為DNA的基本單位結構示意圖,①表示含氮堿基,②表示脫氧核糖,③表示磷酸,①不可能是( )A.U B.TC.G D.C解析:由于圖為DNA的基本單位結構示意圖,①表示含氮堿基,所以①只可能是A、T、G、C,不可能是U。C4.(2020·7月浙江學考,10)下列關于細胞內蛋白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由C、H、O三種元素組成B.決定著細胞的遺傳特性C.正確的三維結構是表現其特有生物學活性所必需的D.可用本尼迪特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是否含有蛋白質解析:蛋白質主要由C、H、O、N四種元素組成,另外部分蛋白質還有少量的S和其他元素,A錯誤;DNA中儲藏的信息控制著細胞的所有活動,并決定著細胞和整個生物體的遺傳特性,B錯誤;每一種蛋白質都有其獨特的空間結構,正確的三維結構是蛋白質表現其特有的生物學活性所必需的,C正確;用來檢測蛋白質的試劑是雙縮脲試劑,本尼迪特試劑是用來檢測還原糖的,D錯誤。第一章 課時精練4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核酸(時間:30分鐘分值:50分)選擇題:第1~16題,每小題2分,共32分。答案P183【對點強化】 概念1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和蛋白質1.(2024·嘉興質檢)下面是一組探究生物體內主要有機物存在與否的鑒別實驗,按表中編號順序①~⑤對應的內容,正確的是( )待測物 試劑 顏色蛋白質 ① ④油脂 ② 橙黃色還原糖 ③ ⑤雙縮脲試劑、碘-碘化鉀溶液、本尼迪特試劑、紫色、紅色本尼迪特試劑、碘-碘化鉀溶液、雙縮脲試劑、紅色、紫色雙縮脲試劑、蘇丹Ⅲ染液、本尼迪特試劑、紫色、紅黃色本尼迪特試劑、蘇丹Ⅲ染液、雙縮脲試劑、紫色、紅黃色2.(2024·金華十校高一聯考)下列關于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馬鈴薯塊莖中含淀粉較多,其勻漿加碘-碘化鉀溶液后會變紫色西瓜汁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是還原糖鑒定的良好材料檢測蛋白質時,直接用蛋清液作為實驗材料并水浴加熱油脂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染料3.(2024·百校聯盟聯考)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鑒定植物組織內還原糖可以用西紅柿作為實驗材料雞蛋清與雙縮脲試劑在常溫下反應呈現紫色還原糖、油脂、蛋白質的鑒定都需要顯微鏡油脂鑒定中用50%的酒精去除多余的油脂4.(2024·臺州八校聯考)實驗測得小麥、大豆、花生三種生物干種子中三大類有機物含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向小麥種子的研磨濾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試劑,就會出現紅黃色沉淀向花生種子研磨液中加入5滴碘-碘化鉀溶液,不會出現藍色向大豆組織樣液中加入等體積混合的雙縮脲試劑A和B后出現紫色鑒定三種生物的三大類有機物時,需要設置標準對照組5.下列有關檢測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油脂實驗,需要用95%酒精洗去多余的蘇丹Ⅲ染液花生子葉經蘇丹Ⅲ染液染色后,鏡檢可觀察到橙黃色的脂肪顆粒不是所有的糖都可以用本尼迪特試劑鑒定蛋白質變性后,用雙縮脲試劑鑒定,仍然可以顯紫色6.(2024·浙江山水聯盟聯考)下列有關“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有機物的實驗”的描述,正確的是( )在梨汁勻漿中加入碘-碘化鉀溶液可以觀察到明顯的藍色變化蘇丹Ⅲ染液是脂溶性染色劑,可以進入活細胞后使油脂呈橙黃色向待測樣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試劑可檢測其是否含有葡萄糖鑒定蛋白質時,需要向樣本上清液先后加入等體積的雙縮脲試劑A和B概念2 核酸儲存與傳遞遺傳信息7.(2024·溫州十校聯合體期中,改編)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以表彰他對已滅絕人種的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現。其中人類基因(核酸)的基本單位是( )氨基酸 脫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核酸8.如圖為DNA和RNA化學成分的比較概念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 )脫氧核糖、鳥嘌呤、腺嘌呤、磷酸胸腺嘧啶、腺嘌呤、磷酸核糖、脫氧核糖、磷酸胞嘧啶、鳥嘌呤、腺嘌呤、磷酸9.(2024·綠谷聯盟高一聯考)如圖表示某種大分子物質的基本單位,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該物質是核糖核苷酸,人體細胞內有4種由C、H、O、N、P五種元素組成,N存在于堿基中堿基A、C、G、T可以參與合成圖中物質連接形成的大分子物質是合成蛋白質所必需的10.(2024·浙北G2聯盟)下列關于核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DNA的全稱叫脫氧核糖核酸DNA所含的含氮堿基有5種DNA和RNA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核糖核苷酸藍細菌細胞內有DNA和RNA兩種核酸,兩種核酸都是它的遺傳物質11.(2024·七彩陽光聯盟聯考)如圖是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的模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DNA與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點只有③核酸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載者人體內的核苷酸共有4種,②共有2種組成DNA與RNA的核苷酸中的③共有5種【綜合提升】12.如圖為糖類的相關圖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若A為果糖,則①是蔗糖若③是動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則③是糖原若構成②的堿基有胸腺嘧啶,則A為核糖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則它可作為RNA的組成部分13.如圖所示是由三個圓構成的物質類別關系圖。下列選項中,符合這種類別關系的物質是( )Ⅰ為蛋白質、Ⅱ為免疫球蛋白、Ⅲ為運輸蛋白Ⅰ為脫氧核糖核酸、Ⅱ為核糖核酸、Ⅲ為核酸Ⅰ為淀粉、Ⅱ為麥芽糖、Ⅲ為葡萄糖Ⅰ為油脂、Ⅱ為膽固醇、Ⅲ為磷脂14.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結構規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組成單位,按一定的排列順序和連接方式形成的多聚體。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若該圖為一段肽鏈的結構模式圖,則1表示肽鍵,2表示中央碳原子,3的種類約有20種若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團,3表示堿基,則該圖為一段DNA的結構模式圖碳鏈是每一個單體的基本骨架,也構成了多糖、蛋白質和核酸分子的基本骨架若該圖表示多糖的結構模式圖,則淀粉、纖維素和糖原的單體之間的連接方式是相同的15.(2023·A9協作體高一期中)圖甲、乙、丙為組成生物體的相關化合物,乙為一個由α、β、γ三條多肽鏈形成的蛋白質分子,共含100個氨基酸,圖中每條虛線表示由兩個硫基(—SH)脫氫形成一個二硫鍵(—S—S—)。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甲為組成乙的基本單位,乙中含有20種甲由不同種類的甲形成乙后,相對分子質量比原來減少1 754若丙中含有含氮堿基U,則其參與構成的核酸為DNA若甲中的R基團為—CH3COOH,則兩分子甲形成的二肽中含有的游離羧基和氨基數相等16.(2024·浙江嘉興五中月考)如圖表示有關生物大分子的簡要概念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若B為葡萄糖,則C在動物細胞中可能為乳糖若C為RNA,則B為核糖核苷酸,A為C、H、O、N若C具有信息傳遞、運輸、催化等功能,則B為氨基酸若B為脫氧核苷酸,則C徹底水解后的產物有5種17.(18分)某同學用玉米籽粒進行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鑒定實驗,設計如下實驗分組,回答下列問題:(1)(3分)進行還原糖鑒定,應選擇________(填“甲”或“乙”)組裝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分)另一組裝置用于檢測蛋白質,加入的鑒定試劑和方法為________(填序號);①NaOH ②NaCl ③CuSO4 ④分別使用 ⑤混合后再使用若試管中不加玉米籽粒勻漿,只加鑒定試劑,則試管中溶液顏色是________,若試管中先加玉米籽粒勻漿,再加鑒定試劑,搖勻后,則試管中溶液顏色是________。(3)(1分)做以上鑒定實驗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樣液,與鑒定后的樣液的顏色變化作__________之用,這樣會增強說服力。(4)(8分)欲檢測玉米籽粒細胞中是否含有油脂,應將玉米籽粒充分浸泡后切取薄片,用________進行染色,并用________洗去多余的染料,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中有被染成________色的脂肪顆粒,則說明玉米籽粒細胞中含有油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________(填“面積”或“長或寬”)的放大倍數。課時精練4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核酸1.C [鑒定蛋白質用雙縮脲試劑,溶液會呈現紫色;鑒定油脂用蘇丹Ⅲ染液,油脂會被染成橙黃色;鑒定還原糖用本尼迪特試劑,熱水浴加熱會產生紅黃色沉淀,C正確。]2.D [淀粉遇碘-碘化鉀溶液呈藍色,A錯誤;西瓜汁自身呈紅色,影響還原糖鑒定時紅黃色沉淀的觀察,B錯誤;檢測蛋白質時,所用蛋清液需要經過稀釋,使用雙縮脲試劑時無需加熱,C錯誤。]3.B [西紅柿自身的顏色會影響紅黃色沉淀的觀察,A錯誤;油脂的鑒定需用到顯微鏡,還原糖和蛋白質的鑒定無需用到顯微鏡,C錯誤;油脂鑒定中需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蘇丹Ⅲ染液,D錯誤。]4.D [使用本尼迪特試劑鑒定還原糖時需要熱水浴加熱,A錯誤;花生種子中也含有淀粉,加入碘-碘化鉀溶液也會出現藍色,B錯誤;檢測蛋白質時,應向2 mL樣本上清液中先加入2 mL雙縮脲試劑A,再加入5滴雙縮脲試劑B,C錯誤。]5.A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油脂實驗中,需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蘇丹Ⅲ染液,A錯誤。]6.B [淀粉遇碘-碘化鉀溶液會變藍色,梨汁勻漿中含淀粉較少,不能觀察到明顯的藍色,A錯誤;向待測樣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試劑并在熱水浴加熱條件下可檢測其是否含有還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C錯誤;鑒定蛋白質時,需要向樣本上清液先加入 2 mL雙縮脲試劑A,搖勻后再加入5滴雙縮脲試劑B,D錯誤。]7.B8.D [分析圖形可知陰影部分是DNA和RNA共同含有的,DNA中含有的是脫氧核糖,RNA中含有的是核糖,A、C錯誤;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含氮堿基,B錯誤;胞嘧啶、鳥嘌呤、腺嘌呤和磷酸是DNA和RNA共同含有的,D正確。]9.C [核糖核苷酸中的堿基是A、U、G、C,不能有T,C錯誤。]10.A [DNA中含有4種含氮堿基,B錯誤;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糖核苷酸,C錯誤;藍細菌細胞內有DNA和RNA兩種核酸,但只有DNA是其遺傳物質,D錯誤。]11.D [DNA與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點在②(五碳糖)和③(含氮堿基)方面,A錯誤;蛋白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載者,核酸儲存與傳遞遺傳信息,B錯誤;人體內含有的核苷酸共有8種(4種核糖核苷酸+4種脫氧核糖核苷酸),②共有2種(核糖+脫氧核糖),C錯誤;組成DNA與RNA的核苷酸中的③共有5種(A、T、U、G、C),D正確。]12.C [若A為果糖,它與葡萄糖脫水縮合形成的①為蔗糖,A正確;若③是動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則③為糖原,由葡萄糖脫水縮合而來,B正確;若構成②的堿基有胸腺嘧啶,則②表示脫氧核苷酸,A為脫氧核糖,C錯誤;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則它可作為RNA的組成部分,D正確。]13.A [蛋白質包括了免疫球蛋白和運輸蛋白,A正確;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兩種,B錯誤;淀粉、麥芽糖和葡萄糖同屬于糖類,互不隸屬,C錯誤;油脂、膽固醇和磷脂均屬于脂質,互不隸屬,D錯誤。]14.C [若題圖為一段肽鏈的結構模式圖,則1表示中央碳原子,2表示“—CO—NH”結構,A錯誤;若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團,3表示堿基,則題圖為一段單鏈RNA的結構模式圖,B錯誤;碳鏈是每一個單體的基本骨架,也是構成多糖、蛋白質和核酸大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確;若題圖表示多糖的結構模式圖,淀粉、纖維素和糖原的基本組成單位相同,都是葡萄糖,但是所組成的空間結構不同,所以組成淀粉、纖維素和糖原的葡萄糖之間的連接方式不同,D錯誤。]15.B [甲為氨基酸,乙為蛋白質;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但一個蛋白質分子中不一定含有全部種類的氨基酸,A錯誤;100個氨基酸形成具有3條肽鏈的蛋白質時,失去97分子水,形成4個二硫鍵,因此相對分子量減少了97×18+2×4=1 754,B正確;若丙中含有含氮堿基U,則丙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組成單位之一,C錯誤;若甲中的R基團為—CH3COOH,則兩分子甲形成的二肽中含有的游離氨基數目為1,游離羧基數目為3,D錯誤。]16.C [若B為葡萄糖,則C是多糖,在動物細胞中可能為糖原,乳糖是動物細胞中的二糖,不是生物大分子,A錯誤;若C為RNA,則B為核糖核苷酸,其化學元素A是C、H、O、N、P,B錯誤;若C具有信息傳遞、運輸、催化等功能,說明C是蛋白質,組成蛋白質的單體B是氨基酸,C正確;若B為脫氧核苷酸,則C是DNA,則C徹底水解后的產物有磷酸、脫氧核糖、堿基(A、T、G、C 4種),共6種,D錯誤。]17.(1)乙 還原糖的鑒定試劑為本尼迪特試劑,需要熱水浴加熱才能顯色 (2)①③④ 藍色(淺藍色) 紫色 (3)對照(4)蘇丹Ⅲ染液 50%的酒精 橙黃 長或寬解析 (1)還原糖的鑒定試劑是本尼迪特試劑,需要熱水浴加熱才能顯色;若進行還原糖鑒定,則應選擇乙組裝置。(2)另一組裝置用于檢測蛋白質,加入的鑒定試劑為雙縮脲試劑,雙縮脲試劑A是①NaOH溶液,B是③CuSO4溶液,使用方法為先加雙縮脲試劑A后加雙縮脲試劑B,需要分別使用,故選①③④。若試管中不加玉米籽粒勻漿,只加鑒定試劑,則試管中溶液顏色是藍色,若試管中先加玉米籽粒勻漿,再加入鑒定試劑,搖勻后,則試管中溶液顏色是紫色。(3)實驗要遵循等量對照原則,做題述鑒定實驗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樣液,與鑒定后的樣液的顏色變化作對照之用,這樣會增強說服力。(4)油脂可用蘇丹Ⅲ染液鑒定,呈橙黃色。欲檢測玉米籽粒細胞中是否含有油脂,應將玉米籽粒充分浸泡后切取薄片,用蘇丹Ⅲ染液進行染色,并用50%的酒精(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中有被染成橙黃色的脂肪顆粒,則說明玉米籽粒細胞中含有油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長或寬的放大倍數。(共30張PPT)課時精練4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核酸(時間:30分鐘 滿分:50分)C概念1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和蛋白質1.(2024·嘉興質檢)下面是一組探究生物體內主要有機物存在與否的鑒別實驗,按表中編號順序①~⑤對應的內容,正確的是( )待測物 試劑 顏色蛋白質 ① ④油脂 ② 橙黃色還原糖 ③ ⑤A.雙縮脲試劑、碘-碘化鉀溶液、本尼迪特試劑、紫色、紅色B.本尼迪特試劑、碘-碘化鉀溶液、雙縮脲試劑、紅色、紫色C.雙縮脲試劑、蘇丹Ⅲ染液、本尼迪特試劑、紫色、紅黃色D.本尼迪特試劑、蘇丹Ⅲ染液、雙縮脲試劑、紫色、紅黃色解析:鑒定蛋白質用雙縮脲試劑,溶液會呈現紫色;鑒定油脂用蘇丹Ⅲ染液,油脂會被染成橙黃色;鑒定還原糖用本尼迪特試劑,熱水浴加熱會產生紅黃色沉淀,C正確。待測物 試劑 顏色蛋白質 ① ④油脂 ② 橙黃色還原糖 ③ ⑤A.雙縮脲試劑、碘-碘化鉀溶液、本尼迪特試劑、紫色、紅色B.本尼迪特試劑、碘-碘化鉀溶液、雙縮脲試劑、紅色、紫色C.雙縮脲試劑、蘇丹Ⅲ染液、本尼迪特試劑、紫色、紅黃色D.本尼迪特試劑、蘇丹Ⅲ染液、雙縮脲試劑、紫色、紅黃色2.(2024·金華十校高一聯考)下列關于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A.馬鈴薯塊莖中含淀粉較多,其勻漿加碘-碘化鉀溶液后會變紫色B.西瓜汁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是還原糖鑒定的良好材料C.檢測蛋白質時,直接用蛋清液作為實驗材料并水浴加熱D.油脂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染料解析:淀粉遇碘-碘化鉀溶液呈藍色,A錯誤;西瓜汁自身呈紅色,影響還原糖鑒定時紅黃色沉淀的觀察,B錯誤;檢測蛋白質時,所用蛋清液需要經過稀釋,使用雙縮脲試劑時無需加熱,C錯誤。D3.(2024·百校聯盟聯考)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鑒定植物組織內還原糖可以用西紅柿作為實驗材料B.雞蛋清與雙縮脲試劑在常溫下反應呈現紫色C.還原糖、油脂、蛋白質的鑒定都需要顯微鏡D.油脂鑒定中用50%的酒精去除多余的油脂解析:西紅柿自身的顏色會影響紅黃色沉淀的觀察,A錯誤;油脂的鑒定需用到顯微鏡,還原糖和蛋白質的鑒定無需用到顯微鏡,C錯誤;油脂鑒定中需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蘇丹Ⅲ染液,D錯誤。B4.(2024·臺州八校聯考)實驗測得小麥、大豆、花生三種生物干種子中三大類有機物含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DA.向小麥種子的研磨濾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試劑,就會出現紅黃色沉淀B.向花生種子研磨液中加入5滴碘-碘化鉀溶液,不會出現藍色C.向大豆組織樣液中加入等體積混合的雙縮脲試劑A和B后出現紫色D.鑒定三種生物的三大類有機物時,需要設置標準對照組解析:使用本尼迪特試劑鑒定還原糖時需要熱水浴加熱,A錯誤;花生種子中也含有淀粉,加入碘-碘化鉀溶液也會出現藍色,B錯誤;檢測蛋白質時,應向2 mL樣本上清液中先加入2 mL雙縮脲試劑A,再加入5滴雙縮脲試劑B,C錯誤。A.向小麥種子的研磨濾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試劑,就會出現紅黃色沉淀B.向花生種子研磨液中加入5滴碘-碘化鉀溶液,不會出現藍色C.向大豆組織樣液中加入等體積混合的雙縮脲試劑A和B后出現紫色D.鑒定三種生物的三大類有機物時,需要設置標準對照組5.下列有關檢測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油脂實驗,需要用95%酒精洗去多余的蘇丹Ⅲ染液B.花生子葉經蘇丹Ⅲ染液染色后,鏡檢可觀察到橙黃色的脂肪顆粒C.不是所有的糖都可以用本尼迪特試劑鑒定D.蛋白質變性后,用雙縮脲試劑鑒定,仍然可以顯紫色解析: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油脂實驗中,需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蘇丹Ⅲ染液,A錯誤。A6.(2024·浙江山水聯盟聯考)下列有關“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有機物的實驗”的描述,正確的是( )A.在梨汁勻漿中加入碘-碘化鉀溶液可以觀察到明顯的藍色變化B.蘇丹Ⅲ染液是脂溶性染色劑,可以進入活細胞后使油脂呈橙黃色C.向待測樣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試劑可檢測其是否含有葡萄糖D.鑒定蛋白質時,需要向樣本上清液先后加入等體積的雙縮脲試劑A和BB解析:淀粉遇碘-碘化鉀溶液會變藍色,梨汁勻漿中含淀粉較少,不能觀察到明顯的藍色,A錯誤;向待測樣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試劑并在熱水浴加熱條件下可檢測其是否含有還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C錯誤;鑒定蛋白質時,需要向樣本上清液先加入 2 mL雙縮脲試劑A,搖勻后再加入5滴雙縮脲試劑B,D錯誤。概念2 核酸儲存與傳遞遺傳信息7.(2024·溫州十校聯合體期中,改編)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以表彰他對已滅絕人種的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現。其中人類基因(核酸)的基本單位是( )A.氨基酸 B.脫氧核糖核苷酸C.核糖核苷酸 D.核酸B8.如圖為DNA和RNA化學成分的比較概念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 )DA.脫氧核糖、鳥嘌呤、腺嘌呤、磷酸B.胸腺嘧啶、腺嘌呤、磷酸C.核糖、脫氧核糖、磷酸D.胞嘧啶、鳥嘌呤、腺嘌呤、磷酸解析:分析圖形可知陰影部分是DNA和RNA共同含有的,DNA中含有的是脫氧核糖,RNA中含有的是核糖,A、C錯誤;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含氮堿基,B錯誤;胞嘧啶、鳥嘌呤、腺嘌呤和磷酸是DNA和RNA共同含有的,D正確。9.(2024·綠谷聯盟高一聯考)如圖表示某種大分子物質的基本單位,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A.該物質是核糖核苷酸,人體細胞內有4種B.由C、H、O、N、P五種元素組成,N存在于堿基中C.堿基A、C、G、T可以參與合成圖中物質D.連接形成的大分子物質是合成蛋白質所必需的解析:核糖核苷酸中的堿基是A、U、G、C,不能有T,C錯誤。10.(2024·浙北G2聯盟)下列關于核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A.DNA的全稱叫脫氧核糖核酸B.DNA所含的含氮堿基有5種C.DNA和RNA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核糖核苷酸D.藍細菌細胞內有DNA和RNA兩種核酸,兩種核酸都是它的遺傳物質解析:DNA中含有4種含氮堿基,B錯誤;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糖核苷酸,C錯誤;藍細菌細胞內有DNA和RNA兩種核酸,但只有DNA是其遺傳物質,D錯誤。A11.(2024·七彩陽光聯盟聯考)如圖是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的模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DA.DNA與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點只有③B.核酸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載者C.人體內的核苷酸共有4種,②共有2種D.組成DNA與RNA的核苷酸中的③共有5種解析:DNA與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點在②(五碳糖)和③(含氮堿基)方面,A錯誤;蛋白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載者,核酸儲存與傳遞遺傳信息,B錯誤;人體內含有的核苷酸共有8種(4種核糖核苷酸+4種脫氧核糖核苷酸),②共有2種(核糖+脫氧核糖),C錯誤;組成DNA與RNA的核苷酸中的③共有5種(A、T、U、G、C),D正確。A.DNA與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點只有③B.核酸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載者C.人體內的核苷酸共有4種,②共有2種D.組成DNA與RNA的核苷酸中的③共有5種12.如圖為糖類的相關圖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A.若A為果糖,則①是蔗糖B.若③是動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則③是糖原C.若構成②的堿基有胸腺嘧啶,則A為核糖D.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則它可作為RNA的組成部分解析:若A為果糖,它與葡萄糖脫水縮合形成的①為蔗糖,A正確;若③是動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則③為糖原,由葡萄糖脫水縮合而來,B正確;若構成②的堿基有胸腺嘧啶,則②表示脫氧核苷酸,A為脫氧核糖,C錯誤;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則它可作為RNA的組成部分,D正確。A.若A為果糖,則①是蔗糖B.若③是動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則③是糖原C.若構成②的堿基有胸腺嘧啶,則A為核糖D.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則它可作為RNA的組成部分13.如圖所示是由三個圓構成的物質類別關系圖。下列選項中,符合這種類別關系的物質是( )AA.Ⅰ為蛋白質、Ⅱ為免疫球蛋白、Ⅲ為運輸蛋白B.Ⅰ為脫氧核糖核酸、Ⅱ為核糖核酸、Ⅲ為核酸C.Ⅰ為淀粉、Ⅱ為麥芽糖、Ⅲ為葡萄糖D.Ⅰ為油脂、Ⅱ為膽固醇、Ⅲ為磷脂解析:蛋白質包括了免疫球蛋白和運輸蛋白,A正確;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兩種,B錯誤;淀粉、麥芽糖和葡萄糖同屬于糖類,互不隸屬,C錯誤;油脂、膽固醇和磷脂均屬于脂質,互不隸屬,D錯誤。14.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結構規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組成單位,按一定的排列順序和連接方式形成的多聚體。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CA.若該圖為一段肽鏈的結構模式圖,則1表示肽鍵,2表示中央碳原子,3的種類約有20種B.若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團,3表示堿基,則該圖為一段DNA的結構模式圖C.碳鏈是每一個單體的基本骨架,也構成了多糖、蛋白質和核酸分子的基本骨架D.若該圖表示多糖的結構模式圖,則淀粉、纖維素和糖原的單體之間的連接方式是相同的A.若該圖為一段肽鏈的結構模式圖,則1表示肽鍵,2表示中央碳原子,3的種類約有20種B.若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團,3表示堿基,則該圖為一段DNA的結構模式圖C.碳鏈是每一個單體的基本骨架,也構成了多糖、蛋白質和核酸分子的基本骨架D.若該圖表示多糖的結構模式圖,則淀粉、纖維素和糖原的單體之間的連接方式是相同的解析:若題圖為一段肽鏈的結構模式圖,則1表示中央碳原子,2表示“—CO—NH”結構,A錯誤;若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團,3表示堿基,則題圖為一段單鏈RNA的結構模式圖,B錯誤;碳鏈是每一個單體的基本骨架,也是構成多糖、蛋白質和核酸大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確;若題圖表示多糖的結構模式圖,淀粉、纖維素和糖原的基本組成單位相同,都是葡萄糖,但是所組成的空間結構不同,所以組成淀粉、纖維素和糖原的葡萄糖之間的連接方式不同,D錯誤。15.(2023·A9協作體高一期中)圖甲、乙、丙為組成生物體的相關化合物,乙為一個由α、β、γ三條多肽鏈形成的蛋白質分子,共含100個氨基酸,圖中每條虛線表示由兩個硫基(—SH)脫氫形成一個二硫鍵(—S—S—)。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A.甲為組成乙的基本單位,乙中含有20種甲B.由不同種類的甲形成乙后,相對分子質量比原來減少1 754C.若丙中含有含氮堿基U,則其參與構成的核酸為DNAD.若甲中的R基團為—CH3COOH,則兩分子甲形成的二肽中含有的游離羧基和氨基數相等A.甲為組成乙的基本單位,乙中含有20種甲B.由不同種類的甲形成乙后,相對分子質量比原來減少1 754C.若丙中含有含氮堿基U,則其參與構成的核酸為DNAD.若甲中的R基團為—CH3COOH,則兩分子甲形成的二肽中含有的游離羧基和氨基數相等解析:甲為氨基酸,乙為蛋白質;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但一個蛋白質分子中不一定含有全部種類的氨基酸,A錯誤;100個氨基酸形成具有3條肽鏈的蛋白質時,失去97分子水,形成4個二硫鍵,因此相對分子量減少了97×18+2×4=1 754,B正確;若丙中含有含氮堿基U,則丙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組成單位之一,C錯誤;若甲中的R基團為—CH3COOH,則兩分子甲形成的二肽中含有的游離氨基數目為1,游離羧基數目為3,D錯誤。16.(2024·浙江嘉興五中月考)如圖表示有關生物大分子的簡要概念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CA.若B為葡萄糖,則C在動物細胞中可能為乳糖B.若C為RNA,則B為核糖核苷酸,A為C、H、O、NC.若C具有信息傳遞、運輸、催化等功能,則B為氨基酸D.若B為脫氧核苷酸,則C徹底水解后的產物有5種A.若B為葡萄糖,則C在動物細胞中可能為乳糖B.若C為RNA,則B為核糖核苷酸,A為C、H、O、NC.若C具有信息傳遞、運輸、催化等功能,則B為氨基酸D.若B為脫氧核苷酸,則C徹底水解后的產物有5種解析:若B為葡萄糖,則C是多糖,在動物細胞中可能為糖原,乳糖是動物細胞中的二糖,不是生物大分子,A錯誤;若C為RNA,則B為核糖核苷酸,其化學元素A是C、H、O、N、P,B錯誤;若C具有信息傳遞、運輸、催化等功能,說明C是蛋白質,組成蛋白質的單體B是氨基酸,C正確;若B為脫氧核苷酸,則C是DNA,則C徹底水解后的產物有磷酸、脫氧核糖、堿基(A、T、G、C 4種),共6種,D錯誤。17.某同學用玉米籽粒進行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鑒定實驗,設計如下實驗分組,回答下列問題:乙(1)進行還原糖鑒定,應選擇________(填“甲”或“乙”)組裝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還原糖的鑒定試劑為本尼迪特試劑,需要熱水浴加熱才能顯色(2)另一組裝置用于檢測蛋白質,加入的鑒定試劑和方法為________(填序號);①NaOH ②NaCl ③CuSO4 ④分別使用⑤混合后再使用若試管中不加玉米籽粒勻漿,只加鑒定試劑,則試管中溶液顏色是______________,若試管中先加玉米籽粒勻漿,再加鑒定試劑,搖勻后,則試管中溶液顏色是________。①③④藍色(淺藍色)紫色(3)做以上鑒定實驗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樣液,與鑒定后的樣液的顏色變化作__________之用,這樣會增強說服力。(4)欲檢測玉米籽粒細胞中是否含有油脂,應將玉米籽粒充分浸泡后切取薄片,用____________進行染色,并用____________洗去多余的染料,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中有被染成________色的脂肪顆粒,則說明玉米籽粒細胞中含有油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__________(填“面積”或“長或寬”)的放大倍數。對照蘇丹Ⅲ染液50%的酒精橙黃長或寬解析:(1)還原糖的鑒定試劑是本尼迪特試劑,需要熱水浴加熱才能顯色;若進行還原糖鑒定,則應選擇乙組裝置。(2)另一組裝置用于檢測蛋白質,加入的鑒定試劑為雙縮脲試劑,雙縮脲試劑A是①NaOH溶液,B是③CuSO4溶液,使用方法為先加雙縮脲試劑A后加雙縮脲試劑B,需要分別使用,故選①③④。若試管中不加玉米籽粒勻漿,只加鑒定試劑,則試管中溶液顏色是藍色,若試管中先加玉米籽粒勻漿,再加入鑒定試劑,搖勻后,則試管中溶液顏色是紫色。(3)實驗要遵循等量對照原則,做題述鑒定實驗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樣液,與鑒定后的樣液的顏色變化作對照之用,這樣會增強說服力。(4)油脂可用蘇丹Ⅲ染液鑒定,呈橙黃色。欲檢測玉米籽粒細胞中是否含有油脂,應將玉米籽粒充分浸泡后切取薄片,用蘇丹Ⅲ染液進行染色,并用50%的酒精(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中有被染成橙黃色的脂肪顆粒,則說明玉米籽粒細胞中含有油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長或寬的放大倍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時4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核酸.docx 課時4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核酸.pptx 課時精練4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核酸.docx 課時精練4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核酸.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