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題型02 物質推斷題-備戰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題源解密(全國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題型02 物質推斷題-備戰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題源解密(全國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題型02 物質推斷題
類型1 文字敘述型 1
類型2 框圖型 3
類型3 表格型 8
類型4 線型轉化型 14
類型5 流程圖 20
類型6 游戲類 26
類型1 文字敘述型
1.(2024·四川樂山)實驗室有一包固體,可能由和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探究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該固體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③向步驟②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已知是一種白色固體,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常見的酸.下列有關原固體成分的分析正確的是
A.一定不含和 B.一定不含和
C.一定只含有 D.一定含有和
2.(2024·江蘇鎮江)以海水為原料生產的NaOH固體,可能含有NaCl、Na2CO3、Na2SO4,CaCl2、MgSO4中的一種或幾種。進行如下實驗。
(1)取適量固體加水溶解,得無色澄清溶液A,則原固體中一定不含 。
(2)取適量A溶液,加入過量BaCl2溶液,過濾得白色固體B。取固體B,加入過量稀鹽酸,固體全部溶解,產生氣泡,則原固體中一定不含 。生成固體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另取適量A溶液,先加入過量的稀 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原固體中一定含 。
3.(2024·江蘇鎮江·二模)現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含有NaCl、CaCO3、NaOH、BaCl2、Mg(NO3)2、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做如下實驗:
取少量固體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得白色固體A和無色濾液B。
(1)向固體A中加入稀鹽酸,無氣泡,則原固體中一定不含有 ,一定含有 。
(2)取少量濾液B,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向溶液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生成,則原固體中一定不含有 ,產生白色沉淀的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另取少量濾液B,滴加稀HNO3后再滴加AgNO3溶液,產生沉淀,則原固體中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含NaCl。
類型2 框圖型
1.(2024·四川成都)物質轉化是化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甲、乙、丙、丁是不同類別的常見物質,甲是單質,丁是配制波爾多液的原料,轉化關系如圖(“—”表示相互反應,“→”表示一步轉化,涉及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①一定是置換反應 B.反應②有氫氣生成
C.反應③④一定有沉淀生成 D.丙是鹽
2.(2024·山東濱州)A、B、C、D、E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物質。A是由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C俗稱火堿;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一種氧化物且常用作固體干燥劑。它們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上方為條件或反應物;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物質E的化學式: ;
(2)D轉化為E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
(3)E轉化為B的反應為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4)寫出的化學方程式: 。
3.(2024·青海西寧)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屬于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中的不同類別,其中甲是黑色固體,乙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氣體原料,丙、丁中均含有人體內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各物質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圖中“—”表示相連的物質間可以發生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相應的轉化關系,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請根據相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丁屬于 (填物質類別)。
(2)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 。
4.(2024·四川樂山)甲、乙、丙、丁分別為碳酸鈉、鹽酸、氯化亞鐵、氯化銅中的一種,它們之間的部分反應或轉化的關系如圖所示(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問題:
(1)甲物質為 .
(2)甲與乙的反應屬于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反應.
(3)甲與戊反應可以生成丙,則戊可能是 (任寫一種即可).
(4)丙生成丁的化學方程式為 .
5.(2024·河南)甲、乙、丙三種物質都含同一種元素,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表示反應一步實現,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略去)。
(1)已知甲、乙組成元素相同,丙在空氣中含量居第二位。甲轉化為乙的化學方程式為 ;從分子角度解釋,甲、乙性質有差異的原因是 。
(2)已知三種物質都含鈣元素,甲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乙難溶于水且相對分子質量為100。甲的化學式為 ;乙轉化為丙的化學方程式為 。
6.(2024·四川德陽)常見物質A、B、C、D、E、F之間的轉化或反應關系如圖所示,其中,"→"表示一種物質可以通過一步反應轉化為另一種物質,"—"表示兩種物質或其溶液在常溫下可相互反應。轉化關系A→B常用于煉鐵,C的溶液呈藍色,D是一種常見的堿,E為海水"制堿"的重要產品。
回答下列問題:
(1)紅色粉末狀固體A的化學式為 。
(2)C的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
(3)固體E中加入足量F溶液反應的現象是 。
(4)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7.(2024·內蒙古興安盟)A、B、C、D、E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物質,下圖中“—”表示相連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部分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已知A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揮發性酸,B、C為黑色固體,E俗稱熟石灰。
(1)A的名稱是 。
(2)A與B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
(3)D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寫出E的一種用途 。
8.(2024·黑龍江)A~F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六種物質,其中B可用作食品干燥劑,A、B、C中含有相同的金屬元素,C、D、E、F是氧化物、酸、堿、鹽四種不同類別的化合物,E由兩種元素組成,其溶液呈黃色。它們的關系如圖(圖中用“—”表示兩種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用“→”表示一種物質可以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或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
(1)B物質的俗稱是 。
(2)F的物質類別是 。
(3)C和F反應的微觀實質是 。
(4)物質C和E反應的實驗現象是 。
9.(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A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B是赤鐵礦的主要成分,且B、C、 F物質類別相同,E廣泛應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紙、紡織和印染等工業。它們之間存在如圖所示關系。圖中“—”表示兩種物質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兩種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其中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及生成物已略去)。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B物質的化學式 ,E物質的俗稱是 。
(2)B與足量的D反應的實驗現象是 。
(3)請寫出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類型3 表格型
1.(2024·天津)如圖所示為甲、乙、丙、丁四種物質間的相互關系,涉及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反應,“→”表示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轉化),下列選項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選項 甲 乙 丙 丁
A CuO H2 H2SO4 Mg
B HCl Fe Fe3O4 O2
C O2 CO CO2 C
D Ca(OH)2 CO2 Na2CO3 HCl
A.A B.B C.C D.D
2.(2024·天津河西·一模)如圖所示為甲、乙、丙、丁四種物質間的相互關系,涉及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一”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反應,“→”表示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轉化),下列選項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選項 甲 乙 丙 丁
A
B HCl NaOH
C
D Fe
A.A B.B C.C D.D
3.(2024·天津河北·二模)下圖所示為甲、乙、丙、丁四種物質間的相互關系,涉及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表示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轉化),下列選項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選項 甲 乙 丙 丁
A
B
C
D
A.A B.B C.C D.D
4.(2024·貴州·一模)如圖所示為甲、乙、丙三種物質間的相互關系,涉及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表示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轉化),下列選項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選項 甲 乙 丙
A NaOH Na2SO4 NaNO3
B Ca(OH)2 CaCl2 CaCO3
C Fe2O3 Fe FeSO4
D Cu CuO Cu(OH)2
A.A B.B C.C D.D
5.(2024·廣東東莞·二模)X、Y、Z、W四種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反應一步實現,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則不符合轉化關系的是
選項 X Y Z W
A Al Cu CuO CuCl2
B H2O CaO CaCO3 CO2
C H2O2 O2 H2O H2CO3
D HCl CO2 Na2CO3 NaOH
A.A B.B C.C D.D
6.(2024·天津南開·二模)下圖所示為甲、乙、丙、丁四種物質間的相互關系,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反應,“ → ”表示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轉化),下列選項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選項 A B C D
轉化關系
物 質 甲 Na2CO3 CuO CaCO3 Fe
乙 Ca(OH)2 C CO2 HCl
丙 H2SO4 CO NaOH CuCl2
丁 MgCl2 O2 Na2CO3 NaOH
A.A B.B C.C D.D
7.(2024·天津河北·一模)下圖所示為甲、乙、丙、丁四種物質間的相互關系,涉及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反應,“→”表示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轉化),下列選項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選項 甲 乙 丙 丁
A Fe NaOH
B C
C NaOH
D HCl
A.A B.B C.C D.D
8.(2024·天津河東·一模)X、Y、Z、W四種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轉化),則符合要求的X、Y、Z、W依次是
選項 X Y Z W
A
B
C
D
A.A B.B C.C D.D
類型4 線型轉化型
1.(2024·山東濟寧)某同學學習酸、堿的知識后,構建了有關酸、堿與X、Y、Z三種初中常見物質之間的反應關系圖,圖中連線兩端的物質均能發生化學反應,其中X為黑色固體,Y、Z為氧化物,常溫下,Z為氣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X為
B.若Y與稀反應得到黃色溶液,則Y為
X與Z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X與Y發生的化學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2.(2024·湖北武漢)如圖所示物質及變化均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純凈物及反應。其中甲、乙、丙均是單質且由不同種元素組成,丁是氧化物。“—”表示相連兩種物質可以反應,“→”表示一種物質通過一步反應可以轉化成另一種物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甲→乙反應前后一定存在元素化合價的改變
甲、丙可以都是金屬,且金屬活動性:甲>丙
→丁的反應體現了氧氣的氧化性
丁→丙的反應一定屬于置換反應
3.(2024·四川廣元)A~F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每個反應都是一步實現,其中“—”表示兩種物質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兩種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反應條件、部分物質已略去)。已知A是年產量最高的金屬,F是紫紅色金屬,C、D用于配制農藥波爾多液,B、C、D、E、F是五種不同類別的物質。請回答下列問題:
(1)A和D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2)寫出B物質的一種用途 。
(3)C的俗稱為 。
(4)若E→F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2024·四川達州)A、B、C、D、E、F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C、D、E、F為不同類別的物質。A、F兩物質元素組成相同且常溫下均為液態,C是應用最廣泛的金屬,D的溶液呈藍色。“—”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表示相連物質能向箭頭所指一方轉化,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省略,回答下列問題:
(1)A轉化為B和F的化學方程式為 。
(2)D與E反應的現象是 。
(3)C與D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反應。
5.(2024·山東泰安·二模)學習酸、堿的知識后,小芳構建了物質之間的反應關系圖,甲、乙、丙是三種初中常見物質,其中甲為黑色固體,乙、丙為氧化物,如圖連線兩端的物質均能發生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可以通過金屬礦石的冶煉獲得
B.稱生石灰,可用于配制波爾多液
C.若乙物質中有鐵元素,乙與稀鹽酸反應得到溶液一定呈淺綠色
D.甲與丙反應過程會吸熱,甲可以通過化合或置換反應轉化為丙
6.(2024·陜西西安·模擬預測)在一次復習課上,同學們以圖形轉換的形式將六種常見物質的相互關系進行了如下整合。已知A俗稱生石灰,B為人體胃酸的主要成分。三角形中的“→”指一種物質可反應生成另一種物質“—”指兩種物質可發生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為
A.物質A和水反應放熱 B.物質B和C的反應為中和反應
C.物質D的可能為堿或鹽 D.物質E和F可能分別為CO2和H2O
7.(2023·廣西南寧·模擬預測)物質A、B、C之間存在下圖轉化關系:(“→”表示某物質可通過某個過程或某個化學反應轉化成其他物質),其中 A 是由元素周期表第一、二周期中元素組成的常見無色液體,則關于 A、B、C 的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B→C可通過化合反應來實現
B.A→C可通過分解反應來實現
C.A→B轉化中可能放出熱量
D.物質B一定是H2O
8.(2024·內蒙古包頭·一模)在某校“學科之星”活動中,化學老師組織同學們進行了推斷題命題大賽,這是其中的特等獎作品,請你來挑戰。已知A~G為初中化學常見的七種物質。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實驗室常用E的水溶液檢驗;B、C、G、F分別屬于不同類別的物質。各種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一種物質可以通過一步反應轉化為另一種物質,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A的化學式為 ,C的化學式為 。
(2)若G是純堿,則G的化學式為 。
(3)F屬于 (填物質類別)。
(4)寫出E→F的化學方程式: 。
9.(2024·新疆·二模)含鈣物質的轉化如下圖所示。“→”表示能一步實現的轉化方向(部分生成物已略去)、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甲為單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丙一定是CO2
B.甲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
C.“CaCl2→Ca”反應的生成物均為單質
D.乙與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0.(2024·黑龍江哈爾濱·二模)圖1中的A~F六種物質中的B~F五種物質均能與A反應,且具有以下轉化關系:B→C→D→E→F→B(“→”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轉化關系已略去,他們之間的反應關系和轉化關系均為初中常見的)。其中C、E分別與水混合后均會放熱,D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可用于制造玻璃。A~F六種物質的分類如圖2所示。(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已略去,部分反應需要在溶液中進行,物質是溶液的只考慮溶質。)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分別寫出D、F物質的化學式。D: ;F: 。
(2)寫出B轉化為C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根據上述信息判斷,A可能是下列物質中的 (填序號)。
①硫酸 ②醋酸 ③氧氣
(4)向40g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的E溶液中通入少量CO2,使E溶液部分變質,充分反應后將溶液蒸干,得到8.65g固體,則變質的E占變質前E的質量分數為 。
類型5 流程圖
1.(2024·甘肅臨夏)A~I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假設每步反應均恰好完全反應),已知A為酒精,G俗稱苛性鈉,I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請回答下列問題:
(1)I的化學式是 。
(2)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 ,寫出F的一種用途: 。
(3)寫出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 。
(4)反應④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
2.(2024·黑龍江牡丹江)A~H是初中常見的物質。其中,A可用作補鈣劑,E、F組成元素相同,H有紫紅色金屬光澤。(“—”表示反應關系,“→”表示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省略)
(1)E的化學式為 ,B的俗稱是 。
(2)反應①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反應。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 。
(4)反應③ 熱量(填“放出”或“吸收”)。
3.(2024·黑龍江大慶)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受熱分解產生三種氧化物B、C、D(分解過程中所有元素化合價保持不變)。已知,常溫常壓下B為液體、D為氣體,I為HCl,J為磁鐵礦的主要成分,K和N為常見的金屬單質。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反應條件和產物已略去)。
(1)寫出堿式碳酸銅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
(2)C與鹽酸發生化學反應的反應類型為 。
(3)M的化學式為 ;向L和M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為純凈物,則濾液中溶質的成分可能有 種情況。
(4)D與焦炭生成H的反應是 反應(填“吸熱”或“放熱”);反應中焦炭作 劑(填“氧化”或“還原”)。
(5)H與J反應生成K的化學方程式為 。
4.(2024·河北)為減少煉鐵過程中生成的質量,某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煉鐵新方案(反應條件已略去)。A~H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其中A是常用的溶劑,G是鐵;反應①中用到的電為“綠電”,獲得“綠電”的過程中不排放。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可作為“綠電”來源的是 。(選填“煤炭”或“水能”)
(2)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反應①~④中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選填序號)。
(4)冶煉得到相同質量的鐵,使用該新方案比高爐煉鐵生成的質量少,其原因除使用了“綠電”外,還有 。
5.(2024·四川自貢)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開始生產和使用鐵器。煉鐵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與鐵的氧化物反應。如圖為某化學興趣小組對煉鐵高爐內發生的主要反應進行的知識網絡建構,各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表示物質間能相互發生反應,”→“表示物質間能發生一步轉化,反應條件略去)。A﹣F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其中E為紅棕色氧化物。
請回答下列問題:
(1)F的化學式為 。
(2)反應①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反應。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 。
6.(2024·河北邯鄲·模擬預測)A~I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反應條件已略去)。已知B是人體胃液中的酸,可幫助消化;H常溫下為液體。
請回答下列問題:
(1)H的化學式為 。
(2)反應③的一個化學方程式為 。
(3)反應④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4)寫出一種主要成分為A的物質的名稱: 。
7.(2024·貴州貴陽·二模)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該白色粉末的成分,實驗小組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實驗過程中所加試劑均足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白色沉淀A的成分是BaCO3、BaSO4 B.無色溶液B中含有兩種溶質
C.無色溶液D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D.該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Cl2、Na2CO3,可能含有NaOH
8.(2024·天津西青·二模)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鈉、硫酸銅、氯化鈉、硝酸鋇、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設計了如下實驗流程(所加試劑均足量)。
(1)操作Ⅰ、Ⅱ的名稱是 。
(2)灼燒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得到無色氣體的質量為 g。
(3)該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填化學式),肯定含有的物質的總質量為 g。
類型6 游戲類
1.(2024·江蘇宿遷·二模)某同學在歸納梳理物質間關系時,應用如圖所示的七巧板分別代表初中化學常見的七種純凈物,拼搭出行走的人形圖案。拼圖中相連物質間可發生化學反應,A是不溶于水的紅褐色固體,化合物B不含氧元素,C能被磁鐵吸引,G是黑色固體,且C、E、G均為單質,D、F在農業上可用于配制波爾多液。請回答下列問題:(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未標出)
(1)D物質的化學式是 。
(2)列舉一條物質E的用途: 。
(3)寫出B與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圖中7種物質間的反應,共涉及 種基本反應類型。
2.(2024·陜西榆林·二模)化學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一個“彩燈游戲”。
(1)串聯彩燈:相鄰兩燈的物質可以發生反應,電流才能通過,燈才能發光。有下列六種物質,鐵、氧化鐵、燒堿、稀鹽酸、硫酸銅、純堿。從上述物質中選擇,每個彩燈代表一種物質,A為紅棕色固體,A~D分別為四種不同類別的化合物。
①A燈代表的物質是 。
②C和D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并聯彩燈:處對應的是一種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其與彩燈對應的四種物質均能發生反應,四盞彩燈同時亮起。
則處的物質可以是 (填化學式)。
3.(2024·內蒙古呼倫貝爾·模擬預測)如圖,物質王國中的A-F及X七種物質玩“獨木橋”游戲,其中A-F分別是鹽酸、氫氣、氧化銅、氫氧化鈣、碳酸鈉、二氧化碳六種物質中的一種。
(1)搭橋:規則是A-F搭橋后相鄰的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所涉及反應均為初中常見化學反應)。已知E的俗名叫熟石灰。
①F的化學式是 ;
②A與B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
③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過橋:若A-F分別能通過一步反應直接轉化為X,則X可成功過橋。物質X是 。
4.(2024·陜西商洛·二模)“天問一號”環繞器是一座通信“中繼站”,為火星表面巡視器與地球之間的通訊搭建起橋梁。硫酸銅、碳、二氧化碳、氧化銅、鹽酸、氫氧化鈣、碳酸鈉七種物質組合出如圖所示的“化學號”環繞器,圖中相鄰的兩種物質之間能發生反應。已知常溫下D為氣體,G的溶液顯藍色。請回答下列問題:
(1)C的化學式為 。
(2)寫出E與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寫出A與F發生反應的現象 。
(4)下列選項中可以替換E、F的物質分別是______(填字母)。
A.H2O、CaO B.O2、Fe C.MgCl2、Fe2O3
5.(2024·內蒙古赤峰·二模)如圖,棋盤上編號為的五枚棋子代表五種不同類別的物質,游戲規則是相鄰的棋子間可以發生化學反應,其中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年產量最高的金屬,C的溶液顯藍色,E是紅棕色固體;請回答:
(1)D物質的類別為 ;(填“堿”或“鹽”或“氧化物”)
(2)A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若F具有造紙、玻璃、洗滌劑等用途,則F棋子可落在 位置。(填甲、乙、丙)
6.(2024·河南駐馬店·二模)一年一度的校園杯足球賽于2024年5月舉行。足球迷小彬同學設計了以“足球小子”為輪廓的物質轉化關系圖,其中A-F分別為氧化銅、硫酸銅、氫氧化鈣、碳酸鈣、硝酸銀和鐵中的一種。已知相鄰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A是黑色固體,B、C、E的物質種類相同,在B和E中金屬元素的質量分數均為40%。
(1)B在生活或生產中的一種用途是 。
(2)A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CO2與F之間的反應是否屬于基本反應類型 (填“是”或“否”)。
7.(2024·陜西西安·模擬預測)如圖所示“延安”紅色寶塔五層A~E分別代表初中化學中五種常見物質,下層物質可以生成相鄰的上層物質,題中所涉及反應均為初中常見的化學反應。其中B常用于食品干燥劑且與水反應放熱,A、B、C中含相同的金屬元素。D俗稱火堿。
(1)B的化學式是 。
(2)寫出C生成D所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3)請你寫出一種不易揮發且與ABCD均反應的物質的化學式 。
(4)B可能的物質類別 (填序號)
①氧化物 ②鹽 ③堿 ④酸題型02 物質推斷題
類型1 文字敘述型 1
類型2 框圖型 3
類型3 表格型 8
類型4 線型轉化型 14
類型5 流程圖 20
類型6 游戲類 26
類型1 文字敘述型
1.(2024·四川樂山)實驗室有一包固體,可能由和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探究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該固體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③向步驟②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已知是一種白色固體,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常見的酸.下列有關原固體成分的分析正確的是
A.一定不含和 B.一定不含和
C.一定只含有 D.一定含有和
【答案】A
【分析】實驗室有一包固體,可能由 CaCl2、KCl、K2CO3 和 CuSO4 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
①取少量該固體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說明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銅(硫酸銅溶液顯藍色),且不能同時含有氯化鈣和碳酸鉀溶液,因為碳酸鉀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鉀;
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碳酸鉀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鉀、二氧化碳和水,說明該固體中一定含有碳酸鉀,則說明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鈣;
③向步驟②所得溶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出現白色沉淀,銀離子和氯離子反應會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由于步驟②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則無法確定固體中是否含有氯化鉀;
綜上,則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銅和氯化鈣,一定含有碳酸鉀,可能含有氯化鉀。
【詳解】A、由分析可知,一定不含CuSO4和CaCl2,故A分析正確;
B、由分析可知,一定不含CuSO4和CaCl2,一定含有碳酸鉀,可能含有氯化鉀;
C、由分析可知,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銅和氯化鈣,一定含有碳酸鉀,可能含有氯化鉀;
D、由分析可知,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銅和氯化鈣,一定含有碳酸鉀,可能含有氯化鉀。
2.(2024·江蘇鎮江)以海水為原料生產的NaOH固體,可能含有NaCl、Na2CO3、Na2SO4,CaCl2、MgSO4中的一種或幾種。進行如下實驗。
(1)取適量固體加水溶解,得無色澄清溶液A,則原固體中一定不含 。
(2)取適量A溶液,加入過量BaCl2溶液,過濾得白色固體B。取固體B,加入過量稀鹽酸,固體全部溶解,產生氣泡,則原固體中一定不含 。生成固體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另取適量A溶液,先加入過量的稀 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原固體中一定含 。
【答案】(1)MgSO4/硫酸鎂 (2) Na2SO4、CaCl2
(3) 硝酸/HNO3 NaCl/氯化鈉
【詳解】(1)NaOH固體中可能含有NaCl、Na2CO3、Na2SO4,CaCl2、MgSO4中的一種或幾種,取適量固體加水溶解,NaOH能與MgSO4反應生成Mg(OH)2沉淀,而實驗中得到無色澄清溶液A,說明原固體中一定不含MgSO4。
(2)取適量A溶液,加入過量BaCl2溶液,過濾得白色固體B,NaOH、NaCl、Na2CO3、Na2SO4,CaCl2中,能與BaCl2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質有Na2CO3、Na2SO4,BaCl2與Na2CO3反應生成BaCO3沉淀、NaCl,Na2SO4與BaCl2反應生成BaSO4沉淀、NaCl。取固體B,加入過量稀鹽酸,固體全部溶解,產生氣泡,由于BaSO4不能與稀鹽酸反應,而BaCO3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因此固體B是BaCO3沉淀,則原固體中一定不含Na2SO4,一定含有Na2CO3。由于Na2CO3能與CaCl2反應生成CaCO3沉淀,所以原固體中一定不含CaCl2。
BaCl2與Na2CO3反應生成BaCO3沉淀(固體B)、NaCl,化學方程式為:。
(3)根據前面的分析,A溶液中含有NaOH、Na2CO3,不含MgSO4、Na2SO4、CaCl2,不確定是否含有NaCl。Na2CO3能與AgNO3反應生成Ag2CO3沉淀,NaCl能與AgNO3反應生成AgCl沉淀。若要驗證溶液A中是否存在NaCl,滴加AgNO3溶液前,需加入過量的稀硝酸酸化,Na2CO3能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鈉、二氧化碳、水,硝酸鈉不會干擾NaCl的檢驗,從而避免Na2CO3對NaCl的檢驗造成干擾。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實驗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后,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原固體中一定含NaCl。
3.(2024·江蘇鎮江·二模)現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含有NaCl、CaCO3、NaOH、BaCl2、Mg(NO3)2、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做如下實驗:
取少量固體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得白色固體A和無色濾液B。
(1)向固體A中加入稀鹽酸,無氣泡,則原固體中一定不含有 ,一定含有 。
(2)取少量濾液B,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向溶液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生成,則原固體中一定不含有 ,產生白色沉淀的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另取少量濾液B,滴加稀HNO3后再滴加AgNO3溶液,產生沉淀,則原固體中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含NaCl。
【答案】(1) 碳酸鈣/CaCO3 一定含有氫氧化鈉、硝酸鎂[或NaOH Mg(NO3)2]
(2)碳酸鈉/Na2CO3 BaCl2+2NaOH+CO2=BaCO3↓+2NaCl+H2O (3)不一定
【詳解】(1)硝酸鎂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硝酸鈉,取少量固體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得白色固體A和無色濾液B,白色固體是CaCO3、Mg(OH)2中的一種或兩種;
向固體A中加入稀鹽酸,無氣泡,說明固體不是碳酸鈣,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產生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氣體,一定是氫氧化鎂,氫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產生氯化鎂和水,則要產生氫氧化鎂需要氯化鎂和氫氧化鈉,則原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鈣(CaCO3),一定含有硝酸鎂[Mg(NO3)2]和氫氧化鈉(NaOH );
(2)取少量濾液B,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因為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向溶液中通入CO2,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產生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溶液中的氯化鋇反應產生碳酸鋇白色沉淀和氯化鈉,則原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鈉,因為碳酸鈉和氯化鋇不能共存;產生白色沉淀的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l2+2NaOH+CO2=BaCO3↓+2NaCl+H2O;
(3)原固體中含有氯化鋇,溶液中含有氯離子,會和加入的硝酸銀反應產生難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銀白色沉淀,則不能確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鈉;因此原固體中不一定含NaCl。
(4)E→F為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化學方程式為。
類型2 框圖型
1.(2024·四川成都)物質轉化是化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甲、乙、丙、丁是不同類別的常見物質,甲是單質,丁是配制波爾多液的原料,轉化關系如圖(“—”表示相互反應,“→”表示一步轉化,涉及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①一定是置換反應 B.反應②有氫氣生成
C.反應③④一定有沉淀生成 D.丙是鹽
【答案】A
【分析】甲、乙、丙、丁是不同類別的常見物質,甲是單質,丁是配制波爾多液的原料,甲與丁能反應,所以丁是硫酸銅,甲是比銅活潑的常見金屬(如鐵等),甲能和乙反應且乙能轉化為丁,所以乙是稀硫酸,丙能和酸、鹽反應,故丙是堿(如氫氧化鈉等),帶入驗證,推理正確。
【詳解】A、甲是鐵等較活潑金屬,丁是硫酸銅,反應①可以是活潑金屬和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另一種硫酸鹽,此類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故說法正確;
B、乙是稀硫酸,丁是硫酸銅,反應②可以是氧化銅或氫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故說法錯誤;
C、乙是稀硫酸,若丙是氫氧化鈉,稀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沒有沉淀生成,故說法錯誤;
D、由分析可知,丙是堿,故說法錯誤。
2.(2024·山東濱州)A、B、C、D、E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物質。A是由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C俗稱火堿;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一種氧化物且常用作固體干燥劑。它們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上方為條件或反應物;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物質E的化學式: ;
(2)D轉化為E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
(3)E轉化為B的反應為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4)寫出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1)CaO (2)分解反應 (3)放熱 (4)Na2CO3 + Ca(OH)2 = CaCO3↓+2NaOH
【分析】C俗稱火堿,C為氫氧化鈉;D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是碳酸鈣;D(碳酸鈣)高溫條件下生成E;碳酸鈣高溫條件下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E 是一種氧化物且常用作固體干燥劑,則E為氧化鈣,E與H2O轉化為B,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則B為氫氧化鈣;A與B(氫氧化鈣)能轉化為C(氫氧化鈉)和D(碳酸鈣),A是由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則A為碳酸鈉,代入驗證,推理正確。
【詳解】(1)物質E是氧化鈣,化學式:CaO;
(2)D轉化為E發生的反應是碳酸鈣高溫條件下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3)E轉化為B的反應為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4)A+B→C+D發生的反應是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CO3 + Ca(OH)2 = CaCO3↓+2NaOH。
3.(2024·青海西寧)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屬于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中的不同類別,其中甲是黑色固體,乙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氣體原料,丙、丁中均含有人體內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各物質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圖中“—”表示相連的物質間可以發生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相應的轉化關系,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請根據相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丁屬于 (填物質類別)。
(2)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鹽 (2) (3)
【分析】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屬于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中的不同類別,其中乙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氣體原料,乙為二氧化碳,屬于氧化物;丙、丁中均含有人體內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即都含鈣元素,其中丙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故丙為氫氧化鈣,丁能生成二氧化碳,丁為碳酸鈣,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氫氧化鈣屬于堿、碳酸鈣屬于鹽,所以甲屬于單質,且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故甲為碳,碳與二氧化碳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將答案帶入原題,符合題意。
【詳解】(1)經分析丁為碳酸鈣,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屬于鹽;
(2)反應①為碳與二氧化碳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方程式為:;
(3)反應②為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方程式為:。
4.(2024·四川樂山)甲、乙、丙、丁分別為碳酸鈉、鹽酸、氯化亞鐵、氯化銅中的一種,它們之間的部分反應或轉化的關系如圖所示(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問題:
(1)甲物質為 .
(2)甲與乙的反應屬于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反應.
(3)甲與戊反應可以生成丙,則戊可能是 (任寫一種即可).
(4)丙生成丁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鹽酸 (2)復分解 (3)
(4)
【分析】甲、乙、丙、丁分別為碳酸鈉、鹽酸、氯化亞鐵、氯化銅中的一種,乙能與氫氧化鈉相互轉化,則乙為碳酸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均能與甲反應,則甲為鹽酸,甲能轉化為丁、丙,丙能轉化為丁,氫氧化鈉能與丙反應,則丙為氯化銅,丁為氯化亞鐵,代入驗證,推論合理。
【詳解】(1)由分析可知,甲為鹽酸;
(2)甲與乙的反應即為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屬于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復分解反應;
(3)甲(鹽酸)與戊反應可以生成丙(氯化銅),則戊可能是氧化銅、氫氧化銅或堿式碳酸銅,化學式為CuO或Cu(OH)2或Cu2(OH)2CO3等;
(4)丙生成丁即為鐵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化學方程式為:。
5.(2024·河南)甲、乙、丙三種物質都含同一種元素,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表示反應一步實現,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略去)。
(1)已知甲、乙組成元素相同,丙在空氣中含量居第二位。甲轉化為乙的化學方程式為 ;從分子角度解釋,甲、乙性質有差異的原因是 。
(2)已知三種物質都含鈣元素,甲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乙難溶于水且相對分子質量為100。甲的化學式為 ;乙轉化為丙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 它們的分子構成不同
(2) Ca(OH)2
【詳解】(1)已知甲、乙組成元素相同,丙在空氣中含量居第二位,可推出丙為氧氣,甲能轉化為乙、丙,可推出甲為過氧化氫,乙為水,代入驗證,符合題意;
甲轉化為乙的反應為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故甲、乙性質有差異的原因是:它們的分子構成不同;
(2)已知三種物質都含鈣元素,甲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可推出甲為氫氧化鈣,乙難溶于水且相對分子質量為100,可推出乙為碳酸鈣,甲能轉化為乙、丙,乙、丙能相互轉化,可推出丙為氯化鈣,代入驗證,符合題意。
由分析可知,甲為氫氧化鈣,化學式為:Ca(OH)2;
乙轉化為丙的反應為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2024·四川德陽)常見物質A、B、C、D、E、F之間的轉化或反應關系如圖所示,其中,"→"表示一種物質可以通過一步反應轉化為另一種物質,"—"表示兩種物質或其溶液在常溫下可相互反應。轉化關系A→B常用于煉鐵,C的溶液呈藍色,D是一種常見的堿,E為海水"制堿"的重要產品。
回答下列問題:
(1)紅色粉末狀固體A的化學式為 。
(2)C的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
(3)固體E中加入足量F溶液反應的現象是 。
(4)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Fe2O3 (2)Cu2+ (3)產生大量氣泡,固體逐漸消失
(4)
【分析】轉化關系A→B常用于煉鐵,C的溶液呈藍色,說明C是可溶性銅鹽溶液,例如硫酸銅,B和C能發生反應,則B為鐵,A是紅色粉末狀固體,則A是氧化鐵,D是一種常見的堿,C能和D反應,E為海水"制堿"的重要產品,則E為碳酸鈉,E能轉化為D,則D為氫氧化鈉,F能和D、B、A、E反應,則F為稀鹽酸或稀硫酸,代入驗證,推論合理。
【詳解】(1)紅色粉末狀固體A為氧化鐵,化學式為Fe2O3;
(2)C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為銅離子,離子符號表示為Cu2+;
(3)固體E(碳酸鈉)中加入足量F溶液(稀鹽酸或稀硫酸),碳酸鈉和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或硫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現象是產生大量氣泡,固體逐漸消失;
(4)C與D反應可以為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沉淀,化學方程式為:。
7.(2024·內蒙古興安盟)A、B、C、D、E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物質,下圖中“—”表示相連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部分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已知A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揮發性酸,B、C為黑色固體,E俗稱熟石灰。
(1)A的名稱是 。
(2)A與B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
(3)D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寫出E的一種用途 。
【答案】(1)鹽酸/稀鹽酸/濃鹽酸 (2)復分解反應 (3)
(4)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分析】A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揮發性酸,則為鹽酸;E俗稱熟石灰,則為氫氧化鈣;B、C為黑色固體,而碳和氧化銅均為黑色固體,碳和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氧化銅能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且碳能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則B為氧化銅、C為碳、D為二氧化碳。
【詳解】(1)由分析可知,A的名稱為鹽酸。
(2)A和B的反應為氧化銅和鹽酸的反應,該反應為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3)D和E的反應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E為氫氧化鈣,在建筑上用熟石灰與沙子混合來砌磚,用石灰漿粉刷墻壁;在樹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等的石灰漿,可保護樹木,防止凍傷,并防止害蟲生卵;農業上可用石灰乳與硫酸銅等配制成具有殺菌作用的波爾多液作為農藥使用;還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實驗室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等等。
8.(2024·黑龍江)A~F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六種物質,其中B可用作食品干燥劑,A、B、C中含有相同的金屬元素,C、D、E、F是氧化物、酸、堿、鹽四種不同類別的化合物,E由兩種元素組成,其溶液呈黃色。它們的關系如圖(圖中用“—”表示兩種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用“→”表示一種物質可以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或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
(1)B物質的俗稱是 。
(2)F的物質類別是 。
(3)C和F反應的微觀實質是 。
(4)物質C和E反應的實驗現象是 。
【答案】(1)生石灰 (2)酸 (3)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
(4)有紅褐色沉淀,溶液由黃色變為無色
【分析】B可用作食品干燥劑,B為氧化鈣,A、B、C中含有相同的金屬元素,說明均含有鈣元素,E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溶液呈黃色,說明E為含有鐵離子的鹽溶液,E為氯化鐵,由圖可知,A→B→C→A,則有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即有C為氫氧化鈣,A為碳酸鈣,則D和F為氧化物或酸,氫氧化鈣能與F反應,F能生成氯化鐵,F為鹽酸,為酸,鹽酸能生成D,且D為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的氧化物,D為二氧化碳,代入驗證,推理正確。
【詳解】(1)由分析可知,B為氧化鈣,俗名為生石灰,故填:生石灰;
(2)由分析可知,F為鹽酸,為酸,故填:酸;
(3)C為氫氧化鈣,F為鹽酸,二者反應實質為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故填: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
(4)C為氫氧化鈣,E為氯化鐵,二者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鈣,可以看到紅褐色沉淀,溶液由黃色變為無色,故填:有紅褐色沉淀,溶液由黃色變為無色。
9.(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A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B是赤鐵礦的主要成分,且B、C、 F物質類別相同,E廣泛應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紙、紡織和印染等工業。它們之間存在如圖所示關系。圖中“—”表示兩種物質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兩種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其中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及生成物已略去)。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B物質的化學式 ,E物質的俗稱是 。
(2)B與足量的D反應的實驗現象是 。
(3)請寫出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1) 燒堿/火堿/苛性鈉
(2)紅棕色固體逐漸溶解至消失,溶液由無色變成黃色 (3)
【分析】A G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B是赤鐵礦的主要成分,可推出B為氧化鐵,且B、C、 F物質類別相同,E廣泛應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紙、紡織和印染等工業,可推出E為氫氧化鈉,B能轉化為C,C能轉化為F,E能轉化為F,C能與E反應,可推出C為二氧化碳,F為水,C能與G反應,G能與F相互轉化,可推出G為氫氧化鈣,A能與B反應,A能轉化為C,A能與C反應,可推出A為碳,B能與D反應,D能轉化為C,D能與G反應,可推出D為酸,如稀鹽酸,代入驗證,符合題意。
【詳解】(1)由分析可知,B為氧化鐵,化學式為:Fe2O3;
E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鈉俗稱燒堿、火堿、苛性鈉;
(2)B與足量的D的反應為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現象是:紅棕色固體逐漸溶解至消失,溶液由無色變成黃色;
(3)F→G的反應為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類型3 表格型
1.(2024·天津)如圖所示為甲、乙、丙、丁四種物質間的相互關系,涉及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反應,“→”表示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轉化),下列選項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選項 甲 乙 丙 丁
A CuO H2 H2SO4 Mg
B HCl Fe Fe3O4 O2
C O2 CO CO2 C
D Ca(OH)2 CO2 Na2CO3 HCl
A.A B.B C.C D.D
【答案】D
【詳解】A、甲—乙反應是指氧化銅與氫氣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水;甲—丙反應是指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丙—丁反應是指硫酸和鎂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丁→乙是指鎂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丙→乙是指鎂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乙→丙不能一步反應實現轉化,不符合題意;
B、甲—乙是指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甲—丙反應是指鹽酸和四氧化三鐵反應生成鹽和水;丙—丁不反應,不符合題意;
C、甲—乙反應是指氧氣和一氧化碳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甲—丙不反應,不符合題意;
D、甲—乙反應是指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氣體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甲—丙氫氧化鈣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丙—丁是指碳酸鈉溶液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丁→乙是指鹽酸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丙→乙是指碳酸鈉溶液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乙→丙是指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符合題意。
2.(2024·天津河西·一模)如圖所示為甲、乙、丙、丁四種物質間的相互關系,涉及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一”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反應,“→”表示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轉化),下列選項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選項 甲 乙 丙 丁
A
B HCl NaOH
C
D Fe
A.A B.B C.C D.D
【答案】A
【詳解】A、甲→乙:硫酸與氫氧化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銅;甲一丁:硫酸和氫氧化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乙→丙:硫酸銅溶液和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銅;乙→丁: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丁→丙:氫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符合圖示關系;
B、甲→乙:稀鹽酸和碳酸鈣反應有二氧化碳生成;甲一丁:稀鹽酸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乙→丙:二氧化碳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生成氫氧化鈉轉化;乙→丁: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有碳酸鈉生成;丁→丙: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鈉溶液反應有氫氧化鈉生成,不符合圖示關系;
C、甲→乙: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有水生成;甲一丁:碳酸鈣和二氧化碳不反應;乙→丙:水在通電條件下有氧氣生成;乙→丁:水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生成二氧化碳轉化;丁→丙: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有水生成,不符合圖示關系;
D、甲→乙:鐵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生成硫酸鐵轉化;甲一丁:鐵和氧化鐵不反應;乙→丙:硫酸鐵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有氫氧化鐵沉淀生成;乙→丁:硫酸鐵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生成氧化鐵;丁→丙:氧化鐵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生成氫氧化鐵轉化,不符合圖示關系。
3.(2024·天津河北·二模)下圖所示為甲、乙、丙、丁四種物質間的相互關系,涉及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表示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轉化),下列選項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選項 甲 乙 丙 丁
A
B
C
D
A.A B.B C.C D.D
【答案】B
【詳解】A、氧化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無法轉化成硫酸亞鐵,選項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水電解生成氧氣和水,碳和氧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選項符合題意;
C、碳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不能轉化為碳,選項不符合題意;
D、鹽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氯化鋇和水,氯化鋇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和鹽酸,硫酸鋇不能轉化為硫酸,選項不符合題意。
4.(2024·貴州·一模)如圖所示為甲、乙、丙三種物質間的相互關系,涉及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表示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轉化),下列選項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選項 甲 乙 丙
A NaOH Na2SO4 NaNO3
B Ca(OH)2 CaCl2 CaCO3
C Fe2O3 Fe FeSO4
D Cu CuO Cu(OH)2
A.A B.B C.C D.D
【答案】B
【詳解】A、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氫氧化鈉和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鈉和水,鈉鹽和硝酸鹽均是可溶的,硝酸鈉不能轉化為硫酸鈉,不符合題意;
B、氫氧化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題意;
C、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氧化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不能生成硫酸亞鐵,鋅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氯化鋅和鐵,不符合題意;
D、銅和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銅,銅不能轉化為氫氧化銅,氫氧化銅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銅和水,不符合題意。
5.(2024·廣東東莞·二模)X、Y、Z、W四種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反應一步實現,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則不符合轉化關系的是
選項 X Y Z W
A Al Cu CuO CuCl2
B H2O CaO CaCO3 CO2
C H2O2 O2 H2O H2CO3
D HCl CO2 Na2CO3 NaOH
A.A B.B C.C D.D
【答案】B
【詳解】A、鋁可以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鋁,銅在氧氣中加熱生成氧化銅,氧化銅在碳、一氧化碳或者氫氣的作用下還原得到單質銅,氧化銅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故A不符合題意;
B、水不能一步反應得到氧化鈣,氧化鈣無法一步反應得到碳酸鈣,故B符合題意;
C、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反應生成氧氣,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水通電分解生成氧氣,水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故C不符合題意;
D、鹽酸與碳酸鈣反應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鈉與氫氧化鈣生成氫氧化鈉,故D不符合題意。
6.(2024·天津南開·二模)下圖所示為甲、乙、丙、丁四種物質間的相互關系,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反應,“ → ”表示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轉化),下列選項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選項 A B C D
轉化關系
物 質 甲 Na2CO3 CuO CaCO3 Fe
乙 Ca(OH)2 C CO2 HCl
丙 H2SO4 CO NaOH CuCl2
丁 MgCl2 O2 Na2CO3 NaOH
A.A B.B C.C D.D
【答案】B
【詳解】A、甲乙丙丁分別為碳酸鈉、氫氧化鈣、硫酸、氯化鎂,甲與乙反應: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甲與丙反應:碳酸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碳和水;乙與丙反應:氫氧化鈣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水;丁與乙反應:氯化鎂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鈣;丁與丙反應:氯化鎂與硫酸不反應,故甲乙丙丁四種物質不滿足圖中轉化關系,不符合題意;
B、甲乙丙丁分別為氧化銅、碳、一氧化碳、氧氣,甲與乙反應:氧化銅與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甲與丙反應:氧化銅與一氧化碳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乙轉化為丙:碳不充分燃燒會生成一氧化碳;丁與乙反應: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丙與丁反應: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故甲乙丙丁四種物質滿足圖中轉化關系,符合題意;
C、甲乙丙丁分別為碳酸鈣、二氧化碳、氫氧化鈉、碳酸鈉,甲轉化為乙:高溫煅燒碳酸鈣生成二氧化碳;甲與丙反應:碳酸鈣與氫氧化鈉不反應;丁轉化為乙: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丁轉化為丙: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鈉;甲與丁互相轉化:碳酸鈣不能通過一步反應轉化為碳酸鈉,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故甲乙丙丁四種物質不滿足圖中轉化關系,不符合題意;
D、甲乙丙丁分別為鐵、鹽酸、氯化銅、氫氧化鈉,甲與乙反應: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和氯化亞鐵;甲與丙反應:鐵與氯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氯化亞鐵;甲與丁反應:鐵與氫氧化鈉不反應;丁與乙反應: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丁與丙反應:氫氧化鈉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氯化鈉;乙轉化為丙:鹽酸與氧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銅,故甲乙丙丁四種物質不滿足圖中轉化關系,不符合題意。
7.(2024·天津河北·一模)下圖所示為甲、乙、丙、丁四種物質間的相互關系,涉及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反應,“→”表示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轉化),下列選項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選項 甲 乙 丙 丁
A Fe NaOH
B C
C NaOH
D HCl
A.A B.B C.C D.D
【答案】A
【詳解】A、鐵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硫酸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氫氧化鈉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鈉,硫酸能與氧化銅反應轉化為硫酸銅,符合圖示關系,正確;
B、氧氣能與氫氣反應生成水,能與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氫氣能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水,碳與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氫氣不能轉化為碳,即乙不能轉化丁,不符合圖示關系,錯誤;
C、碳酸鉀能與硝酸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硝酸鉀,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硝酸鋇不能轉化為氫氧化鈉,即甲不能與丁反應,乙不能轉化丁,不符合圖示關系,錯誤;
D、硫酸鈉不能轉化氧化鐵,即乙不能轉化丁,不符合圖示關系,錯誤。
8.(2024·天津河東·一模)X、Y、Z、W四種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轉化),則符合要求的X、Y、Z、W依次是
選項 X Y Z W
A
B
C
D
A.A B.B C.C D.D
【答案】A
【詳解】A、氧化銅和鹽酸生成氯化銅水,和硫酸生成硫酸銅和水,氯化銅和氫氧化鈉生成氫氧化銅和氯化鈉,氫氧化銅和硫酸生成硫酸銅和水,硫酸銅和氫氧化鈉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鈉,符合要求;
B、鹽酸和碳酸鈉生成氯化鈉和水和二氧化碳,鹽酸不能轉化為碳酸鈉,碳酸鈉和氫氧化鈣生成氫氧化鈉和碳酸鈣,氫氧化鈉和鹽酸生成水和氯化鈉,氧化鈉和水生成氫氧化鈉,不符合要求;
C、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但是氧氣無法轉化為碳酸,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不符合要求;
D、氫氧化鋇和鹽酸生成氯化鋇和水,和硫酸生成硫酸鋇和水,氯化鋇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和硝酸鋇,硝酸鋇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和硝酸,但是硫酸鋇無法轉化為硝酸鋇,不符合要求。
類型4 線型轉化型
1.(2024·山東濟寧)某同學學習酸、堿的知識后,構建了有關酸、堿與X、Y、Z三種初中常見物質之間的反應關系圖,圖中連線兩端的物質均能發生化學反應,其中X為黑色固體,Y、Z為氧化物,常溫下,Z為氣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X為
B.若Y與稀反應得到黃色溶液,則Y為
X與Z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X與Y發生的化學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答案】A
【分析】Y為氧化物,能與硫酸反應,Y為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銅、氧化鐵;X為黑色固體,能與金屬氧化物Y反應,故X為碳單質,碳單質具有還原性,能把金屬氧化物中的金屬置換出來;Z為氧化物,能與氫氧化鈉反應,所以Z為非金屬氧化物,且Z能與碳單質反應,則Z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高溫生成一氧化碳。
【詳解】A、由分析可知,X為碳單質,選項錯誤;
B、Y是金屬氧化物,若Y與稀H2SO4 反應得到黃色溶液,則Y為中含有鐵離子,故為Fe2O3,氧化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硫酸鐵溶液呈黃色,選項正確;
C、由分析可知,X與Z發生反應為二氧化碳與碳高溫生成一氧化碳,方程式為:,選項正確;
D、X與Y發生的化學反應為碳單質與金屬氧化物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金屬單質和二氧化碳,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
2.(2024·湖北武漢)如圖所示物質及變化均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純凈物及反應。其中甲、乙、丙均是單質且由不同種元素組成,丁是氧化物。“—”表示相連兩種物質可以反應,“→”表示一種物質通過一步反應可以轉化成另一種物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甲→乙反應前后一定存在元素化合價的改變
甲、丙可以都是金屬,且金屬活動性:甲>丙
→丁的反應體現了氧氣的氧化性
丁→丙的反應一定屬于置換反應
【答案】D
【詳解】A、甲、乙均為單質,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0,而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不為零,則甲→乙反應前后一定存在元素化合價的改變,該選項說法正確;
B、若甲、丙都是金屬,且甲能把丙置換出來,則說明金屬活動性順序:甲>丙,該選項說法正確;
C、物質和氧氣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其中體現了氧氣的氧化物,該選項說法正確;
D、丁為氧化物,丙為單質,若丁為氧化銅,丙為銅,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不屬于置換反應,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3.(2024·四川廣元)A~F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每個反應都是一步實現,其中“—”表示兩種物質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兩種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反應條件、部分物質已略去)。已知A是年產量最高的金屬,F是紫紅色金屬,C、D用于配制農藥波爾多液,B、C、D、E、F是五種不同類別的物質。請回答下列問題:
(1)A和D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2)寫出B物質的一種用途 。
(3)C的俗稱為 。
(4)若E→F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1)置換反應 (2)金屬除銹(合理即可) (3)熟石灰/消石灰 (4)
【分析】A~F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B、C、D、E、F是五種不同類別的物質,已知A是年產量最高的金屬,可推出A為鐵,F是紫紅色金屬,可推出F為銅,C、D用于配制農藥波爾多液,可推出C、D為氫氧化鈣和硫酸銅,A能與D反應,可推出D為硫酸銅,則C為氫氧化鈣,A能與B反應,B能與C反應,B能轉化為D,可推出B為硫酸,E能轉化為D和F,可推出E為氧化銅,代入驗證,符合題意。
【詳解】(1)A和D的反應為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2)由分析可知,B為硫酸,硫酸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可用于金屬除銹;
(3)由分析可知,C為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消石灰;
(4)若E→F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則該反應為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2024·四川達州)A、B、C、D、E、F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C、D、E、F為不同類別的物質。A、F兩物質元素組成相同且常溫下均為液態,C是應用最廣泛的金屬,D的溶液呈藍色。“—”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表示相連物質能向箭頭所指一方轉化,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省略,回答下列問題:
(1)A轉化為B和F的化學方程式為 。
(2)D與E反應的現象是 。
(3)C與D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反應。
【答案】(1) (2)有藍色絮狀沉淀產生,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3)置換
【詳解】(1)A、F兩物質元素組成相同且常溫下均為液態,A、F為過氧化氫、水兩種中的一種,過氧化氫可分解為水和氧氣,故A為過氧化氫,F為水,A轉化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2)F物質為水,能與水相互轉化的物質為氫氧化鈣,氧化鈣和水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鈣和水,故E為氫氧化鈣,D的溶液呈藍色,D為硫酸銅,硫酸銅和氫氧化鈣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鈣,可觀察到有藍色絮狀沉淀產生,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故填:有藍色絮狀沉淀產生,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
(3)C是應用最廣泛的金屬,C為鐵,D的溶液呈藍色,D為硫酸銅,鐵和硫酸銅的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為置換反應,故填:置換。
5.(2024·山東泰安·二模)學習酸、堿的知識后,小芳構建了物質之間的反應關系圖,甲、乙、丙是三種初中常見物質,其中甲為黑色固體,乙、丙為氧化物,如圖連線兩端的物質均能發生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可以通過金屬礦石的冶煉獲得
B.稱生石灰,可用于配制波爾多液
C.若乙物質中有鐵元素,乙與稀鹽酸反應得到溶液一定呈淺綠色
D.甲與丙反應過程會吸熱,甲可以通過化合或置換反應轉化為丙
【答案】D
【分析】甲、乙、丙是三種初中常見物質,其中甲為黑色固體,乙、丙為氧化物,甲能和乙、丙反應,乙能和鹽酸反應,丙能和氫氧化鈣反應,則甲是碳,乙可以是氧化銅、氧化鐵等,丙是二氧化碳,代入驗證,推論合理。
【詳解】A、由分析可知,甲物質是碳,碳不可以通過金屬礦石的冶煉獲得,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B、氧化鈣俗稱生石灰,而Ca(OH)2稱熟石灰,可用于配制波爾多液,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C、若乙物質中有鐵元素,則乙可以是氧化鐵,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得到溶液呈黃色,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D、甲是碳,丙是二氧化碳,碳與二氧化碳反應過程會吸熱,碳可通過與氧氣發生化合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或碳與氧化銅發生置換反應轉化為二氧化碳和銅,故選項說法正確。
6.(2024·陜西西安·模擬預測)在一次復習課上,同學們以圖形轉換的形式將六種常見物質的相互關系進行了如下整合。已知A俗稱生石灰,B為人體胃酸的主要成分。三角形中的“→”指一種物質可反應生成另一種物質“—”指兩種物質可發生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為
A.物質A和水反應放熱 B.物質B和C的反應為中和反應
C.物質D的可能為堿或鹽 D.物質E和F可能分別為CO2和H2O
【答案】C
【分析】A俗稱生石灰,A是氧化鈣,B為人體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鹽酸,氧化鈣可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所以C是氫氧化鈣。
【詳解】A. 氧化鈣和水反應放熱,此選項正確;
B. 酸堿之間的反應是中和反應,所以物質B和C的反應為中和反應,此選項正確;
C. 堿不能與堿反應,所以物質D不可能為堿,此選項錯誤;
D. 由分析可知,物質B可發生反應生成E和F,E和F又可以發生反應,所以E和F可能分別為CO2和H2O中的一種,此選項正確。
7.(2023·廣西南寧·模擬預測)物質A、B、C之間存在下圖轉化關系:(“→”表示某物質可通過某個過程或某個化學反應轉化成其他物質),其中 A 是由元素周期表第一、二周期中元素組成的常見無色液體,則關于 A、B、C 的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B→C可通過化合反應來實現
B.A→C可通過分解反應來實現
C.A→B轉化中可能放出熱量
D.物質B一定是H2O
【答案】D
【分析】其中 A 是由元素周期表第一、二周期中元素組成的常見無色液體,故A為水或過氧化氫溶液,A可轉化成B,B可轉化成C,A可轉化成C,若A為水,無法實現以上轉化,故A為過氧化氫溶液,過氧化氫分解得到水和氧氣,故B為氧氣或水,若B為氧氣,則C為水,若B為水,則C為氧氣。
【詳解】A、若B為氧氣,則C為水,氫氣可以與氧氣發生化合反應生成水,該選項說法正確;
B、A為過氧化氫溶液,可發生分解反應生成水和氧氣,根據分析,該選項說法正確;
C、A為過氧化氫溶液,發生分解反應生成水和氧氣,該反應是放熱反應,A→B轉化中可能放出熱量,該選項說法正確;
D、根據分析,B為氧氣或水,該選項說法錯誤。
8.(2024·內蒙古包頭·一模)在某校“學科之星”活動中,化學老師組織同學們進行了推斷題命題大賽,這是其中的特等獎作品,請你來挑戰。已知A~G為初中化學常見的七種物質。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實驗室常用E的水溶液檢驗;B、C、G、F分別屬于不同類別的物質。各種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一種物質可以通過一步反應轉化為另一種物質,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A的化學式為 ,C的化學式為 。
(2)若G是純堿,則G的化學式為 。
(3)F屬于 (填物質類別)。
(4)寫出E→F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1) (2) (3)堿 (4)
【分析】已知A~G為初中化學常見的七種物質。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鈣,實驗室常用E的水溶液檢驗,可知E是氫氧化鈣;B、C、G、F分別屬于不同類別的物質,A碳酸鈣可以轉化為B,B和G可以相互轉化,G和F可以相互轉化,E氫氧化鈣可以轉化為F,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碳酸鈣,所以B為二氧化碳(氧化物),G為碳酸鈉(鹽),F是氫氧化鈉(堿);E能與D相互轉化,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水和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則D是水,C能與D相互轉化,C能轉化為B,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和氧氣點燃生成水,碳和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是氧氣(單質),代入驗證,推論正確。
【詳解】(1)A是碳酸鈣,化學式為;C為氧氣,化學式為O2;
(2)若G是純堿,則G為碳酸鈉,化學式為;
(3)F為氫氧化鈉,屬于堿;
9.(2024·新疆·二模)含鈣物質的轉化如下圖所示。“→”表示能一步實現的轉化方向(部分生成物已略去)、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甲為單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丙一定是CO2
B.甲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
C.“CaCl2→Ca”反應的生成物均為單質
D.乙與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A
【詳解】A、CaO和H2O反應生成乙,則乙是Ca(OH)2,Ca(OH)2可以和CO2反應生成CaCO3和H2O,Ca(OH)2也可以和Na2CO3反應生成CaCO3和NaOH,則丙可能是CO2,也可能是Na2CO3,故A選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B、Ca和甲反應生成CaO,則甲是O2,O2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故B選項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CaCl2通電分解生成Ca和Cl2,該反應生成物均為單質,故C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乙是氫氧化鈣,丁是氯化氫,則乙和丁的反應為氫氧化鈣和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2HCl=CaCl2+2H2O,故D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10.(2024·黑龍江哈爾濱·二模)圖1中的A~F六種物質中的B~F五種物質均能與A反應,且具有以下轉化關系:B→C→D→E→F→B(“→”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轉化關系已略去,他們之間的反應關系和轉化關系均為初中常見的)。其中C、E分別與水混合后均會放熱,D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可用于制造玻璃。A~F六種物質的分類如圖2所示。(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已略去,部分反應需要在溶液中進行,物質是溶液的只考慮溶質。)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分別寫出D、F物質的化學式。D: ;F: 。
(2)寫出B轉化為C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根據上述信息判斷,A可能是下列物質中的 (填序號)。
①硫酸 ②醋酸 ③氧氣
(4)向40g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的E溶液中通入少量CO2,使E溶液部分變質,充分反應后將溶液蒸干,得到8.65g固體,則變質的E占變質前E的質量分數為 。
【答案】(1) Ca(OH)2 Na2CO3 (2)CaCO3CaO+CO2↑ (3)① (4)25%
【分析】圖1中的A~F六種物質中的B~F五種物質均能與A反應,且具有以下轉化關系:B→C→D→E→F→B,其中C、E分別與水混合后均會放熱,D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則D為氫氧化鈣(堿),F可用于制造玻璃,則F為碳酸鈉(鹽)。根據圖2六種物質分類,B和F(碳酸鈉)均屬于鹽,D(氫氧化鈣)和E均屬于堿,E溶于水放熱,則E為氫氧化鈉,A能與堿、鹽反應,則A為酸,C溶于水也會放熱,則C為氧化鈣(氧化物),F(碳酸鈉)能轉化為B,,B能轉化為C(氧化鈣),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則B為碳酸鈣,代入驗證,推論合理。
【詳解】(1)D為氫氧化鈣,化學式為Ca(OH)2;F為碳酸鈉,化學式為Na2CO3;
(2)B轉化為C,即為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3)由分析可知,A為酸,且A為無機化合物,則A不可能為醋酸(醋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則A可能為硫酸,故選①;
(4)E為氫氧化鈉,向40g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的E溶液中通入少量CO2,使E溶液部分變質,充分反應后將溶液蒸干,得到8.65g固體,即為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質量和,反應前氫氧化鈉的質量為40g×20%=8g,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設變質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x,
x=2g
則變質的E占變質前E的質量分數為:。
類型5 流程圖
1.(2024·甘肅臨夏)A~I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假設每步反應均恰好完全反應),已知A為酒精,G俗稱苛性鈉,I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請回答下列問題:
(1)I的化學式是 。
(2)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 ,寫出F的一種用途: 。
(3)寫出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 。
(4)反應④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
【答案】(1)CaCO3 (2) 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3) (4)復分解反應
【分析】A為酒精,酒精燃燒需要氧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B為氧氣,C、D分別為水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種;G俗稱苛性鈉,則為氫氧化鈉;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則D為二氧化碳、C為水、H為碳酸鈉;I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則為碳酸鈣;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則E為氧化鈣、F為氫氧化鈣,G為氫氧化鈉,符合推斷。
【詳解】(1)由分析可知,I的化學式為CaCO3。
(2)反應②為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為氫氧化鈣,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爾多液等。
(3)反應③為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反應④為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該反應為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2.(2024·黑龍江牡丹江)A~H是初中常見的物質。其中,A可用作補鈣劑,E、F組成元素相同,H有紫紅色金屬光澤。(“—”表示反應關系,“→”表示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省略)
(1)E的化學式為 ,B的俗稱是 。
(2)反應①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反應。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 。
(4)反應③ 熱量(填“放出”或“吸收”)。
【答案】(1) 生石灰 (2)復分解 (3) (4)吸收
【分析】A可用作補鈣劑,則A為碳酸鈣;H有紫紅色金屬光澤,則H為銅;碳酸鈣在高溫條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E、F組成元素相同,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則B為氧化鈣、E為二氧化碳、F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則G為氧化銅;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則C為氫氧化鈣;D能與碳酸鈣、氧化銅反應,則D為酸。
【詳解】(1)由分析可知,E為二氧化碳,其化學式為;B為氧化鈣,其俗稱為生石灰;
(2)由分析可知,D為酸、G為氧化銅,則反應①可以是鹽酸與氧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該反應符合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氣體、沉淀或水,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復分解反應;
(3)由分析可知,F為一氧化碳、G為氧化銅、H為銅,則反應②為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4)由分析可知,E為二氧化碳、F為一氧化碳,則反應③為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該反應吸收熱量。
3.(2024·黑龍江大慶)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受熱分解產生三種氧化物B、C、D(分解過程中所有元素化合價保持不變)。已知,常溫常壓下B為液體、D為氣體,I為HCl,J為磁鐵礦的主要成分,K和N為常見的金屬單質。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反應條件和產物已略去)。
(1)寫出堿式碳酸銅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
(2)C與鹽酸發生化學反應的反應類型為 。
(3)M的化學式為 ;向L和M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為純凈物,則濾液中溶質的成分可能有 種情況。
(4)D與焦炭生成H的反應是 反應(填“吸熱”或“放熱”);反應中焦炭作 劑(填“氧化”或“還原”)。
(5)H與J反應生成K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 (2)復分解反應 (3) FeCl2 兩
(4) 吸熱 還原 (5)
【分析】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受熱分解產生三種氧化物B、C、D(分解過程中所有元素化合價保持不變)。根據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知生成的三種氧化物分別為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已知,常溫常壓下B為液體,故B為水,D為氣體,故D為二氧化碳,C為氧化銅;B通電生成E和F,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故E和F為氫氣和氧氣,且E能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氫,故E為氫氣,F為氧氣,金屬K能與氧氣反應生成J,J為磁鐵礦的主要成分,J為四氧化三鐵,K為金屬鐵,鐵與氧氣點燃生成四氧化三鐵。C與鹽酸反應生成L,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故L為氯化銅,L與K反應生成M和N,且N為金屬,氯化銅與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故M為氯化亞鐵,N為銅。D與焦炭反應生成H,二氧化碳與碳高溫生成一氧化碳,故H為一氧化碳。將答案帶入原題,符合題意。
【詳解】(1)由分析可知,堿式碳酸銅加入生成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為:;
(2)C與鹽酸發生化學反應為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是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為復分解反應;
(3)由分析可知M為氯化亞鐵,化學式為:FeCl2;
向L和M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即向氯化銅和氯化亞鐵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氯化銅與鐵反應生成銅和氯化亞鐵,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為純凈物,則濾渣為銅,說明鐵全部被氯化銅完全反應掉,氯化銅可能過量,也可能與鐵恰好完全反應,故濾液中溶質的成分可能為氯化亞鐵或氯化銅和氯化亞鐵兩種情況;
(4)D與焦炭生成H的反應,即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條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屬于吸熱反應;
反應中焦炭得到氧,發生了氧化反應,作還原劑;
(5)H與J反應生成K,即一氧化碳在高溫的條件下與四氧化三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方程式為:。
4.(2024·河北)為減少煉鐵過程中生成的質量,某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煉鐵新方案(反應條件已略去)。A~H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其中A是常用的溶劑,G是鐵;反應①中用到的電為“綠電”,獲得“綠電”的過程中不排放。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可作為“綠電”來源的是 。(選填“煤炭”或“水能”)
(2)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反應①~④中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選填序號)。
(4)冶煉得到相同質量的鐵,使用該新方案比高爐煉鐵生成的質量少,其原因除使用了“綠電”外,還有 。
【答案】(1)水能 (2) (3)③
(4)反應③是氫氣和氧化鐵或四氧化三鐵生成鐵和水(合理即可)
【分析】A~H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其中A是常用的溶劑,故A是水,所以B、C是氫氣、氧氣,G是鐵,B和E生成水和鐵,所以B是氫氣,E是氧化鐵或四氧化三鐵,C是氧氣,F和氧化鐵或四氧化三鐵生成鐵和H,C和D反應生成F,所以D是碳,F是一氧化碳,H是二氧化碳,代入驗證,推理正確。
【詳解】(1)反應①中用到的電為“綠電”,獲得“綠電”的過程中不排放,所以可作為“綠電”來源的是水能;
(2)反應①是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反應①是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此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反應②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此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反應③是氫氣和氧化鐵或四氧化三鐵生成鐵和水,此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反應④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鐵或四氧化三鐵生成鐵和二氧化碳,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所以屬于置換反應的是:③;
(4)反應③是氫氣和氧化鐵或四氧化三鐵生成鐵和水,導致生成二氧化碳的量減少了。
5.(2024·四川自貢)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開始生產和使用鐵器。煉鐵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與鐵的氧化物反應。如圖為某化學興趣小組對煉鐵高爐內發生的主要反應進行的知識網絡建構,各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表示物質間能相互發生反應,”→“表示物質間能發生一步轉化,反應條件略去)。A﹣F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其中E為紅棕色氧化物。
請回答下列問題:
(1)F的化學式為 。
(2)反應①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反應。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Fe (2)化合 (3)
【分析】A﹣F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其中E為紅棕色氧化物。可推出E為氧化鐵,A能與B反應生成C,C能與A反應,可推出A為碳,B為氧氣,C為二氧化碳。A與C轉化為D,可推出D為一氧化碳;D能與E轉化為F和C,可推出F為鐵,代入驗證,符合題意。
【詳解】(1)由分析可知,F為鐵,化學式為:Fe;
(2)反應①為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
(3)反應②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2024·河北邯鄲·模擬預測)A~I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反應條件已略去)。已知B是人體胃液中的酸,可幫助消化;H常溫下為液體。
請回答下列問題:
(1)H的化學式為 。
(2)反應③的一個化學方程式為 。
(3)反應④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4)寫出一種主要成分為A的物質的名稱: 。
【答案】(1)H2O (2)CO2+2NaOH=Na2CO3+H2O(合理即可) (3)復分解反應
(4)大理石/石灰石(合理即可)
【分析】已知B是人體胃液中的酸,可幫助消化,故B為鹽酸,A與B反應生成三種物質,其中一種為液體,根據酸的化學性質可知:A可以為碳酸鈣,H為水,同時再根據A分解生成C和D,則C可以為氧化鈣,D為二氧化碳,E為氯化鈣;D二氧化碳和F反應產物之一是H水,故F為堿,可為常見的氫氧化鈉,則G為碳酸鈉;E氯化鈣和G碳酸鈉反應生成A碳酸鈣和I氯化鈉,代入框圖驗證合理。
【詳解】(1)由分析可知,H為水,化學式為:H2O;
(2)反應③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
(3)反應④是E氯化鈣和G碳酸鈉反應生成A碳酸鈣和I氯化鈉,此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屬于復分解反應;
(4)由分析可知,A可以為碳酸鈣,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7.(2024·貴州貴陽·二模)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該白色粉末的成分,實驗小組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實驗過程中所加試劑均足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白色沉淀A的成分是BaCO3、BaSO4 B.無色溶液B中含有兩種溶質
C.無色溶液D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D.該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Cl2、Na2CO3,可能含有NaOH
【答案】C
【詳解】A、白色沉淀A可能是氯化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的碳酸鋇,也可能是氯化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的硫酸鋇,也可能是它們的混合物,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稀鹽酸,得到無色氣體和無色溶液,說明白色沉淀A為碳酸鋇,因為碳酸鋇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鋇和稀鹽酸不反應,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氯化鋇和碳酸鈉,一定不含硫酸鈉,不符合題意;
B、由A的分析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氯化鋇和碳酸鈉,氯化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了碳酸鋇和氯化鈉,故無色溶液B中一定含氯化鈉,向無色溶液B中加入氯化鈣溶液,得到白色沉淀C,說明無色溶液B中含碳酸鈉,因為碳酸鈉能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氯化鈉,且足量的氯化鈣溶液能將碳酸鈉除盡,碳酸鈉能與氯化鋇反應,不能共存,則無色溶液B中一定不含氯化鋇,測定無色溶液D的pH,pH>7,說明無色溶液D中含氫氧化鈉,則無色溶液B中含氫氧化鈉,故無色溶液B中含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三種溶質,不符合題意;
C、無色溶液D pH>7,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符合題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該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鋇、氫氧化鈉、碳酸鈉,一定不含硫酸鈉,不符合題意。
8.(2024·天津西青·二模)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鈉、硫酸銅、氯化鈉、硝酸鋇、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設計了如下實驗流程(所加試劑均足量)。
(1)操作Ⅰ、Ⅱ的名稱是 。
(2)灼燒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得到無色氣體的質量為 g。
(3)該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填化學式),肯定含有的物質的總質量為 g。
【答案】(1)過濾 (2) 2.2 (3) CuSO4 11.87
【詳解】(1)操作Ⅰ、Ⅱ是將不溶于液體的固體物質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名稱是過濾。故填:過濾。
(2)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鈉、硫酸銅、氯化鈉、硝酸鋇、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加水溶解得到固體甲和無色溶液A,將7.33g固體甲充分灼燒得到無色氣體和5.13g固體乙,說明原固體中一定含有碳酸鈣,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得到無色氣體二氧化碳的質量為:7.33g-5.13g=2.2g。故填:;2.2。
(3)白色粉末加水溶解得到固體甲和無色溶液A,說明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銅,現分析7.33g固體甲成分,設碳酸鈣的質量為x。
得:x=5g
則7.33g固體甲中含含有硫酸鋇的質量為:7.33g-5g=2.33g,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還含有硝酸鋇和硫酸鈉。設生成2.33g硫酸鋇需要硝酸鋇的質量為y,硫酸鈉的質量為z。

解得:y=2.61g,z=1.42g
向無色溶液A中加入硝酸鋇溶液產生沉淀,說明溶液中A一定含有硫酸鈉,設生成4.66g硫酸鋇需要硫酸鈉的質量為w。
類型6 游戲類
1.(2024·江蘇宿遷·二模)某同學在歸納梳理物質間關系時,應用如圖所示的七巧板分別代表初中化學常見的七種純凈物,拼搭出行走的人形圖案。拼圖中相連物質間可發生化學反應,A是不溶于水的紅褐色固體,化合物B不含氧元素,C能被磁鐵吸引,G是黑色固體,且C、E、G均為單質,D、F在農業上可用于配制波爾多液。請回答下列問題:(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未標出)
(1)D物質的化學式是 。
(2)列舉一條物質E的用途: 。
(3)寫出B與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圖中7種物質間的反應,共涉及 種基本反應類型。
【答案】(1)CuSO4 (2)供給呼吸,用于醫療急救等 (3)Fe+2HCl=FeCl2+H2↑ (4)3/三
【分析】A 是一種紅褐色難溶性堿,則A是氫氧化鐵,化合物 B 含有兩種元素且能和氫氧化鐵反應則是鹽酸。C是黑色固體單質,能和鹽酸反應,所以是鐵。D、F 用于配制農藥波爾多液則是氫氧化鈣和硫酸銅,D可以和鐵反應,所以D是硫酸銅,則F是氫氧化鈣。G 是黑色固體單質,則C是碳,碳和鐵都能和E反應,則E可以是氧氣。代入驗證無誤。
【詳解】(1)由以上分析知, D是硫酸銅,化學式是CuSO4。
(2)由以上分析知,E是氧氣,可以供給呼吸,用于醫療急救等。
(3)B與C反應為鹽酸和鐵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
(4)A和B反應是氫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是復分解反應;B和C反應是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是置換反應;C和D反應是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是置換反應;C和E反應是鐵和氧氣點燃生成四氧化三鐵,是化合反應;D和F反應是硫酸銅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鈣,是復分解反應;E和G反應是碳和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合反應;共涉及3種基本反應類型。
2.(2024·陜西榆林·二模)化學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一個“彩燈游戲”。
(1)串聯彩燈:相鄰兩燈的物質可以發生反應,電流才能通過,燈才能發光。有下列六種物質,鐵、氧化鐵、燒堿、稀鹽酸、硫酸銅、純堿。從上述物質中選擇,每個彩燈代表一種物質,A為紅棕色固體,A~D分別為四種不同類別的化合物。
①A燈代表的物質是 。
②C和D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并聯彩燈:處對應的是一種初中化學常見物質,其與彩燈對應的四種物質均能發生反應,四盞彩燈同時亮起。
則處的物質可以是 (填化學式)。
【答案】(1) 氧化鐵 (2)Ca(OH)2(合理即可)
【分析】有鐵、氧化鐵、燒堿、稀鹽酸、硫酸銅、純堿六種物質。A為紅棕色固體,則A是氧化鐵(氧化物);A~D分別為四種不同類別的化合物,氧化鐵能和稀鹽酸反應,稀鹽酸能和氫氧化鈉反應,氫氧化鈉能和硫酸銅反應,則B是鹽酸(酸),C是氫氧化鈉(堿),D是硫酸銅(鹽)。
【詳解】(1)①由分析可知,A燈代表的物質是氧化鐵。
②C是氫氧化鈉,D是硫酸銅,則C和D發生的反應是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uSO4=Cu(OH)2↓+Na2SO4;
(2)氫氧化鈣能和二氧化碳、氯化銨、碳酸鈉、氯化亞鐵反應,則電源開關處的物質可以是:Ca(OH)2。
3.(2024·內蒙古呼倫貝爾·模擬預測)如圖,物質王國中的A-F及X七種物質玩“獨木橋”游戲,其中A-F分別是鹽酸、氫氣、氧化銅、氫氧化鈣、碳酸鈉、二氧化碳六種物質中的一種。
(1)搭橋:規則是A-F搭橋后相鄰的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所涉及反應均為初中常見化學反應)。已知E的俗名叫熟石灰。
①F的化學式是 ;
②A與B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
③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過橋:若A-F分別能通過一步反應直接轉化為X,則X可成功過橋。物質X是 。
【答案】(1) 置換反應 (2)
【分析】E的俗名叫熟石灰,氫氧化鈣會與碳酸鈉、鹽酸反應,氫氣只會與氧化銅反應,所以A、F可能是氫氣,F是氫氣時,不會與氫氧化鈣反應,所以A是氫氣,B是氧化銅,氧化銅會與鹽酸反應,所以C是鹽酸,D是碳酸鈉,F是二氧化碳,經過驗證,推導正確;
【詳解】(1)①綜上分析,F為二氧化碳,化學式為CO2;
②A與B的反應是氫氣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所以基本類型是置換反應;
③C與D的反應是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是:;
(2)若A~F分別通過一步反應能直接轉化為X,則X可成功過橋,氫氣和氧化銅反應生成水,氧化銅和鹽酸反應生成水,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水,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水,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水,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X是水。
4.(2024·陜西商洛·二模)“天問一號”環繞器是一座通信“中繼站”,為火星表面巡視器與地球之間的通訊搭建起橋梁。硫酸銅、碳、二氧化碳、氧化銅、鹽酸、氫氧化鈣、碳酸鈉七種物質組合出如圖所示的“化學號”環繞器,圖中相鄰的兩種物質之間能發生反應。已知常溫下D為氣體,G的溶液顯藍色。請回答下列問題:
(1)C的化學式為 。
(2)寫出E與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寫出A與F發生反應的現象 。
(4)下列選項中可以替換E、F的物質分別是______(填字母)。
A.H2O、CaO B.O2、Fe C.MgCl2、Fe2O3
【答案】(1)Ca(OH)2 (2)
(3)黑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4)A
【分析】D常溫下為氣體,則D是二氧化碳,G的溶液顯藍色,則G是硫酸銅。C和二氧化碳、硫酸銅都發生反應,則C是氫氧化鈣。E可以和二氧化碳反應,則E是碳,F可以和碳反應,則F是氧化銅,A可以和氧化銅反應,則A是鹽酸,B能和鹽酸、氫氧化鈣反應,則B是碳酸鈉,代入驗證無誤。
【詳解】(1)C是氫氧化鈣,化學式Ca(OH)2。
(2)E碳和F氧化銅高溫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3)A鹽酸和F氧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氯化銅溶液為藍色,所以現象是黑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4)替代EF則需要兩種物質可以相互反應。且E可以和D二氧化碳反應,F可以和A鹽酸反應。
A、水和氧化鈣可以反應,水可以和二氧化碳反應,氧化鈣可以和鹽酸反應。符合題意;
B、氧氣和鐵可以反應,但氧氣不能和二氧化碳或鹽酸反應。不符合題意;
C、氯化鎂和氧化鐵不反應。不符合題意。
5.(2024·內蒙古赤峰·二模)如圖,棋盤上編號為的五枚棋子代表五種不同類別的物質,游戲規則是相鄰的棋子間可以發生化學反應,其中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年產量最高的金屬,C的溶液顯藍色,E是紅棕色固體;請回答:
(1)D物質的類別為 ;(填“堿”或“鹽”或“氧化物”)
(2)A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若F具有造紙、玻璃、洗滌劑等用途,則F棋子可落在 位置。(填甲、乙、丙)
【答案】(1)堿 (2) (3)丙
【分析】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為鹽酸;B是年產量最高的金屬,為鐵;C的溶液顯藍色,含有銅離子;E是紅棕色固體,為氧化鐵;
【詳解】(1)A E 的五枚棋子代表五種不同類別的物質,由分析可知,A是酸,B是單質,C為鹽,E為氧化物,則D為堿;
(2)A與E反應: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3)若F具有造紙、玻璃、洗滌劑等用途,則F為碳酸鈉,碳酸鈉不能與鐵反應,故不在甲處;碳酸鈉不與氧化鐵反應,故不在乙處;碳酸鈉能與鹽酸反應,故在丙處。
6.(2024·河南駐馬店·二模)一年一度的校園杯足球賽于2024年5月舉行。足球迷小彬同學設計了以“足球小子”為輪廓的物質轉化關系圖,其中A-F分別為氧化銅、硫酸銅、氫氧化鈣、碳酸鈣、硝酸銀和鐵中的一種。已知相鄰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A是黑色固體,B、C、E的物質種類相同,在B和E中金屬元素的質量分數均為40%。
(1)B在生活或生產中的一種用途是 。
(2)A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CO2與F之間的反應是否屬于基本反應類型 (填“是”或“否”)。
【答案】(1)作建筑材料 (2) (3)否
【分析】A~F分別為氧化銅、硫酸銅、氫氧化鈣、碳酸鈣、硝酸銀和鐵中的一種,A是黑色固體,B、C、E的物質種類相同,則均為鹽,在B和E中金屬元素的質量分數均為40%,則B、E分別為碳酸鈣、硫酸銅中的其中一種,B可與稀鹽酸反應,則B為碳酸鈣,E為硫酸銅,C可與稀鹽酸反應,則C為硝酸銀,F與二氧化碳反應,則F為氫氧化鈣,D與稀鹽酸、硫酸銅均反應,則D為鐵,A為氧化銅,代入驗證,推理正確。
【詳解】(1)B為碳酸鈣,在生活或生產中用作建筑材料,故填:作建筑材料;
(2)A為氧化銅,和稀鹽酸生成氯化銅和水,方程式為,故填:;
(3)F為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鈣和水,該反應反應物為兩種化合物,產物為兩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化合反應、分解反應、也不符合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不是復分解反應,故不屬于任何基本反應類型,故填:否。
7.(2024·陜西西安·模擬預測)如圖所示“延安”紅色寶塔五層A~E分別代表初中化學中五種常見物質,下層物質可以生成相鄰的上層物質,題中所涉及反應均為初中常見的化學反應。其中B常用于食品干燥劑且與水反應放熱,A、B、C中含相同的金屬元素。D俗稱火堿。
(1)B的化學式是 。
(2)寫出C生成D所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3)請你寫出一種不易揮發且與ABCD均反應的物質的化學式 。
(4)B可能的物質類別 (填序號)
①氧化物 ②鹽 ③堿 ④酸
【答案】(1)CaO (2) (3)H2SO4 (4)①
【分析】A~E分別代表初中化學教材中五種常見物質,下層物質可以生成相鄰的上層物質,其中B常用于食品干燥劑且與水反應放熱,可推出B為氧化鈣,A、B、C中含相同的金屬元素,故均含鈣元素,D俗稱火堿,則D為氫氧化鈉,A能轉化為B,B能轉化為C,C能轉化為D,D能轉化為E,可推出A為碳酸鈣,C為氫氧化鈣,E可以為碳酸鈉,代入驗證,推論合理。
【詳解】(1)由分析可知,B為氧化鈣,化學式為CaO;
(2)C→D反應為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安县| 朔州市| 尚志市| 呼伦贝尔市| 大渡口区| 河间市| 娄烦县| 广河县| 德阳市| 沅陵县| 宜宾市| 井陉县| 万荣县| 开原市| 舒城县| 嵊泗县| 军事| 巴塘县| 怀化市| 绩溪县| 岫岩| 万源市| 化隆| 博兴县| 报价| 兰西县| 东乡县| 永州市| 伊宁县| 通辽市| 饶阳县| 兴隆县| 吴堡县| 青海省| 松滋市| 乡宁县| 天峨县| 元朗区| 金华市| 广安市| 江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