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測試卷(A3+A4+精品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教科版(2017秋)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測試卷(A3+A4+精品解析)

資源簡介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測試卷
時間:60分鐘 分值:100分
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總分
得分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小花同學取菜園里奶奶還在種植用的一些土壤,將它放到塑料袋中密封好,放到太陽下晾曬一段時間,發現塑料袋內壁上有( ),這一現象可說明了土壤里有( )。
2.人們根據土中沙粒和黏粒含量的多少把土分為三類,含黏粒多的土壤叫( ),含沙粒多的土壤叫( ),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 )。
3.科學課上我們比較了巖石、沙和黏土,比較的方法有:用眼和放大鏡觀察比較它們的顏色和顆粒大小、( )、
( )等。
4.土壤的形成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從土壤的剖面可以看出它分成四層,從上到下分別是( )、( )、( )和( )。
5.由于太陽、風、水、( )和( )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可能碎裂,形成較小的顆粒、( )和黏土。
6.我們身邊的石頭通常都是巖石,所有巖石都是由( )組成的。例如:花崗巖、( )等都是常見的巖石。
7.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時,要制作一張標簽,標簽上應寫上巖石或礦物名稱、( )和( )。
8.我們可以借助其他物體的( )特征,采用( )的方法來觀察、描述礦物的光澤。
二、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9.地球上的巖石存在于( )。
A.海洋底部 B.陸地上 C.地球的表面,包括陸地和海洋
10.我們一般使用( )來觀察礦物標本的透明度。
A.手電筒 B.放大鏡 C.小刀
11.西瓜適合在( )里生長。
A.沙質土 B.黏質土 C.壤土
12.巖石中( )的痕跡表明過去有哪些生物存在過。
A.顏色 B.形狀 C.動植物
13.小英把一塊礦物碎片的邊緣放在科學書上,發現下面的字看的很清楚,他是在判斷礦物的( )。
A.光澤度 B.透明度 C.顏色
14.小科和同學小明、小亮想要收集一些巖石和土壤,小科撿了一個水泥塊,小明撿了一塊鵝卵石,小亮撿了一塊瓦片,請你判斷他們中( )撿到的是巖石。
A.小科 B.小明 C.小亮
15.如果我們用手電照射不同的礦物,會發現( )的反光似金屬。
A.黃鐵礦 B.巖鹽 C.硫磺
16.李明發現一個坍塌的山坡,用手團揉潮濕的表層土,發現不容易團成小球,此土壤最有可能是(  )。
A.沙質土 B.壤土 C.黏質土
17.將土壤放入水中,攪拌后靜置一會兒,水面上漂浮著一層物質,它是( )。
A.沙粒 B.腐殖質 C.黏土
18.在生活中,有一種礦物可以用來點豆腐,這種礦物是( )。
A.石圈 B.石膏 C.巖鹽
三、判斷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9.根據巖石的化學成分,科學家們測定地球的年齡大約是45.6億年左右。( )
20.不同類別的巖石,它們的顆粒大小是一樣的。( )
21.金屬的反光能力最強,玻璃的反光比金屬弱,比泥土強。( )
22.巖石隨處可見,將它們做成標本保存起來沒有任何意義。( )
23.制作礦物標本時,最關鍵的步驟是將礦物放置在小盒內。( )
24.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可能碎裂,形成較小的顆粒、沙和黏土。( )
25.不同的植物適合生長在不同的土壤中,比如花生適合在沙質土里生長。( )
26.濕黏土團成小球后不容易散開,濕沙團成小球后很快就會散開。( )
27.地球上的巖石和土壤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大量開采利用。( )
28.大量噴灑農藥能提高作物產量,并且不會污染土壤。( )
四、連線題(6分)
29.根據不同土壤的組成和特點連一連。
沙質土 保水性能最強 西瓜、花生
黏質土 最適宜植物生長 水稻、蘆葦
壤土 通氣性能最強 玉米、高粱
五、排序題(5分)
30.排序。(填序號)
按照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的步驟,正確的操作步驟順序是 。
①為巖石和礦物添加標簽;
②給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編號;
③準備采集需要的工具與材料;
④按照編號順序放置在小盒子的方格內,對應放好標簽;
⑤對照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鑒,識別采集到的標本。
六、簡答題(2+3,共5分)
31.有同學認為巖石碎裂后經過一系列變化最終會變成土壤,便認為土壤是可再生資源,所以不需要保護和珍惜。你認為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
32.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人類必須依賴土壤才能生存,因此應該珍惜土壤,保護土壤不被污染和破壞。請列舉兩條保護土壤的措施。
七、實驗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3.土壤是地球上寶貴的資源,人類的食物絕大多數要依靠土壤才得以生長??茖W課上,我們也準備了一些土壤,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了探究土壤成分的實驗。
(1)小明用干燥的紙袋裝了一些土壤帶回教室研究,發現 現象說明土壤中有水分。
(2)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看到了 現象,說明土壤中有空氣。
(3)將土壤和水的混合物攪拌后靜置一段時間,水面上漂浮著一些黑色物質,它們是 。同時發現土壤有 現象,比較符合實驗結果的是圖1的 (選填“A”或“B”)。
(4)小明用圖2的裝置研究了壤土、沙質土、黏質土的滲水性。其中壤土做完實驗后,接水杯中水位如圖2,請畫出沙質土、黏質土的水位可能位置。
(5)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土壤是一種 。
八、綜合題(每空1分,共9分)
34.小明在野外撿了一塊礦物并對這塊礦物進行了觀察和描述。
①這是一塊紅褐色固體,在白色無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條痕是櫻紅色。②不能用銅鑰匙在礦物上刻畫出痕跡,但能用小刀刻畫出痕跡。③用手電筒照射礦物,光線完全不能穿過礦物,但有暗淡、不刺眼反光。
(1)請完成下面的“不知名礦物特征卡”。
觀察 內容 外表 顏色 條痕 顏色 光澤 透明度 硬度
特征 ( ) ( ) ( ) ( ) ( )
(2)這種礦物可能是( )。
A.輝梯礦(淺灰色,條痕黑灰色,強金屬光澤,不透明,軟,較重)
B.磁鐵礦(鐵灰色,條痕黑色,金屬或半金屬光澤,不透明,硬,較重,脆,具有強磁性)
C.赤鐵礦(暗紅色等,條痕櫻紅色,硬度不一,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或暗淡光澤,不透明)
(3)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 組成,花崗巖由石英、 、 組成。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參考答案
答案第2頁,共2頁
答案第1頁,共1頁
1. 水珠 水分
2. 黏質土 沙質土 壤土
3. 聞它們的味道 看劃痕深淺
4. 表層土 下層土 基巖碎屑 基巖
5. 地震 火山 沙
6. 礦物 砂巖、大理巖
7. 采集地點 采集人姓名
8. 反光 比較
9.C
10.A
11.A
12.C
13.B
14.B
15.A
16.A
17.B
18.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③②⑤①④
31.不對,因為土壤的形成需要幾百萬年甚至更長時間,不能在短時內再生,因此土壤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應保護和合理利用。
32.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垃圾分類;植樹造林;保護耕地;嚴控排污等。
33.(1)紙變潮濕了(2)冒氣泡 (3)腐殖質 分層 A (4)(5)混合物
34.(1)紅褐色 櫻紅色 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或暗淡光澤 不透明 較硬(2)C
(3) 礦物 長石 云母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測評卷
一、填空題
1.小花同學取菜園里奶奶還在種植用的一些土壤,將它放到塑料袋中密封好,放到太陽下晾曬一段時間,發現塑料袋內壁上有 ,這一現象可說明了土壤里有 。
【答案】 水珠 水分
【詳解】土壤是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物,將一些土放到塑料袋中密封好,放到太陽下晾曬一段時間,會發現塑料袋上有水珠,這是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后凝結形成的。這個實驗證明了土壤里有水分。
2.人們根據土中沙粒和黏粒含量的多少把土分為三類,含黏粒多的土壤叫( ),含沙粒多的土壤叫( ),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 )。
【答案】 黏質土 沙質土 壤土
【詳解】根據土壤中所含沙粒和黏粒量的多少,一般把土壤分為壤土、黏質土、沙質土:含黏粒多的土壤稱為黏質土,含沙粒多的土壤稱為沙質土,沙粒和黏粒含量差不多的土壤稱為壤土。
3.科學課上我們比較了巖石、沙和黏土,比較的方法有:用眼和放大鏡觀察比較它們的顏色和顆粒大小、 、 等。
【答案】 聞它們的味道 看劃痕深淺
【詳解】比較巖石、沙和黏土,比較的方法有: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團一團,看劃痕深淺??茖W課上我們比較了巖石、沙和黏土,比較的方法有:用眼和放大鏡觀察比較它們的顏色和顆粒大小,聞它們的味道、看劃痕深淺等。
4.土壤的形成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從土壤的剖面可以看出它分成四層,從上到下分別是( )、( )、( )和( )。
【答案】 表層土 下層土 基巖碎屑 基巖
【詳解】土壤剖面圖按土壤形成的過程分成四層,從土壤的剖面由上到下為表層土、下層土、基巖碎屑、基巖。土壤的形成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的土壤,可能需要幾百到數萬年的時間。
5.由于太陽、風、水、( )和( )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可能碎裂,形成較小的顆粒、( )和黏土。
【答案】 地震 火山 沙
【詳解】由于太陽、風、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可能碎裂,形成較小的顆粒、沙和黏土。我們可以在小區花壇、沙漠、工地等地方可以找到巖石、沙和黏土。
6.我們身邊的石頭通常都是巖石,所有巖石都是由 組成的。例如:花崗巖、 等都是常見的巖石。
【答案】 礦物 砂巖、大理巖
【詳解】我們周圍的天然石頭通常都是巖石。巖石是固態礦物或礦物的混合物,它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常見的巖石有砂巖、大理巖、花崗巖等。
7.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時,要制作一張標簽,標簽上應寫上巖石或礦物名稱、 和 。
【答案】 采集地點 采集人姓名
【詳解】在野外采集巖石、礦物標本首先選擇你要采集的巖石種類,確定種類后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選擇新鮮的巖石斷面,不要選擇風化嚴重的。制作巖石標本的步驟一般包括采集巖石、砸新斷面、洗凈、晾干。巖石標本的標簽內容包括礦物或巖石名稱、采集地點、采集人姓名等。
8.我們可以借助其他物體的( )特征,采用( )的方法來觀察、描述礦物的光澤。
【答案】 反光 比較
【詳解】礦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澤,我們可以借助其他物體的反光特征,采用比較的方法來觀察、描述礦物的光澤。
二、選擇題
9.地球上的巖石存在于( )。
A.海洋底部 B.陸地上 C.地球的表面,包括陸地和海洋
【答案】C
【詳解】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有些巖石裸露在空氣中,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所以地球上的巖石存在于地球的表面,包括陸地和海洋。
10.我們一般使用( )來觀察礦物標本的透明度。
A.手電筒 B.放大鏡 C.小刀
【答案】A
【詳解】我們要通過觀察和認識礦物的形狀、顏色、軟硬等。觀察礦物的顏色時,還應分清風化面和新鮮面。觀察礦物標本的透明度,并把它們分成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類,我們一般使用手電筒來觀察礦物標本的透明度。
11.西瓜適合在( )里生長。
A.沙質土 B.黏質土 C.壤土
【答案】A
【詳解】沙質土中水肥容易流失,但透氣性好,適宜種植仙人掌、紅薯、花生、馬鈴薯、西瓜、虞美人等塊根莖作物。故選A。
12.巖石中( )的痕跡表明過去有哪些生物存在過。
A.顏色 B.形狀 C.動植物
【答案】C
【詳解】巖石中的動植物痕跡,即化石,能夠表明過去有哪些生物存在過。顏色和形狀雖然也能提供一些信息,但并不能直接表明過去的生物種類。
故選:C
13.小英把一塊礦物碎片的邊緣放在科學書上,發現下面的字看的很清楚,他是在判斷礦物的( )。
A.光澤度 B.透明度 C.顏色
【答案】B
【詳解】我們可以將礦物的透明度分為不透明、半透明和透明三種等級。在衡量礦物的透明度時采用的方法是通過觀察礦物碎片的邊緣是否能看見其他物體。所以小英把一塊礦物碎片的邊緣放在科學書上,發現下面的字看得很清楚,他是在判斷礦物的透明度。
14.小科和同學小明、小亮想要收集一些巖石和土壤,小科撿了一個水泥塊,小明撿了一塊鵝卵石,小亮撿了一塊瓦片,請你判斷他們中( )撿到的是巖石。
A.小科 B.小明 C.小亮
【答案】B
【詳解】大自然中,這些成分集中且有一定結構的石頭叫做礦物。它們是構成巖石的“積木”,巖石通常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水泥塊和瓦片都是人工合成的,不屬于巖石;鵝卵石屬于巖石。
15.如果我們用手電照射不同的礦物,會發現( )的反光似金屬。
A.黃鐵礦 B.巖鹽 C.硫磺
【答案】A
【詳解】黃鐵礦是一種常見的硫化鐵礦物,具有金屬光澤,反光似金屬。而巖鹽和硫磺則不具備金屬光澤,巖鹽通常是透明或半透明的,硫磺則呈現非金屬光澤。
16.李明發現一個坍塌的山坡,用手團揉潮濕的表層土,發現不容易團成小球,此土壤最有可能是( ?。?。
A.沙質土 B.壤土 C.黏質土
【答案】A
【詳解】沙質土由于顆粒較大,土壤之間的空隙較大,水分不易保持,因此潮濕的沙質土不容易團成小球。而壤土和黏質土由于顆粒較小,水分保持能力較強,更容易團成小球。
17.將土壤放入水中,攪拌后靜置一會兒,水面上漂浮著一層物質,它是( )。
A.沙粒 B.腐殖質 C.黏土
【答案】B
【詳解】攪拌水中的土壤,看到水變渾濁,靜置一段時間后,我們發現沉積下來的土壤中有分層現象,顆粒大的在最下層,顆粒小的在最上層,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層黑色物質是腐殖質。
18.在生活中,有一種礦物可以用來點豆腐,這種礦物是( )。
A.石圈 B.石膏 C.巖鹽
【答案】B
【詳解】巖石的性質不同,其用途也不相同。巖石的用途非常廣泛,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和生產生活資料。礦物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我們身邊有許多礦物制成的物品:如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用礦物石膏來點豆腐。 石圈不是一種礦物。巖鹽可以提取食鹽。故選B。
三、判斷題
19.根據巖石的化學成分,科學家們測定地球的年齡大約是45.6億年左右。( )
【答案】√
【詳解】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它們的形成有的需要幾百萬年,甚至更長時間,所以在每一塊巖石和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跡。根據巖石的化學成分,推測地球的年齡大約是45.6億年。
20.不同類別的巖石,它們的顆粒大小是一樣的。( )
【答案】×
【詳解】巖石的顆粒大小是巖石的一個基本特征,巖石的種類不同,巖石的顆粒大小也是不同的,所以題干中說法錯誤。
21.金屬的反光能力最強,玻璃的反光比金屬弱,比泥土強。( )
【答案】√
【詳解】根據科學課物體反光能力的實驗認知,比較金屬、玻璃、泥土的反光能力,由強到弱的是排序是金屬>玻璃>泥土。
所以題目說法是正確的。
22.巖石隨處可見,將它們做成標本保存起來沒有任何意義。( )
【答案】×
【詳解】采集巖石和礦物,將它們做成標本,既能豐富知識、開闊眼界,還能增加生活情趣,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23.制作礦物標本時,最關鍵的步驟是將礦物放置在小盒內。( )
【答案】×
【詳解】制作礦物標本,首先準備需要的材料,給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編號,觀察每塊已編號的巖石,對照圖鑒,識別采集到的標本,為巖石與礦物添加標簽,將巖石與礦物按照編號順序放置在小盒的格內,標簽對應放。制作礦物標本時,最關鍵的步驟是識別巖石或者礦物。
24.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可能碎裂,形成較小的顆粒、沙和黏土。( )
【答案】√
【詳解】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可能碎裂,形成較小的顆粒、沙和黏土。沙和黏土有很大不同,它們的顆粒大小、氣味、黏性等都不相同。題干表述正確。
25.不同的植物適合生長在不同的土壤中,比如花生適合在沙質土里生長。( )
【答案】√
【詳解】根據植物生長對土壤類型的需要。不同的植物適合生長在不同的土壤中,比如花生適宜在透水性好的沙質土中生長,水稻適應在保水性強的黏質土中生長,多種作物適應在壤土中生長。
26.濕黏土團成小球后不容易散開,濕沙團成小球后很快就會散開。( )
【答案】√
【詳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質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質土。所以,濕黏土團成小球后不容易散開,濕沙團成小球后很快就會散開。
27.地球上的巖石和土壤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大量開采利用。( )
【答案】×
【詳解】地球上的巖石和土壤雖然數量龐大,但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過度開采和利用會導致環境破壞、生態失衡等問題。因此,巖石和土壤的開采和利用需要合理規劃和可持續管理。
28.大量噴灑農藥能提高作物產量,并且不會污染土壤。( )
【答案】×
【詳解】農藥不易在環境中降解,大量而持續使用農藥,不斷在土壤中積累,便會使土壤造成污染。當我們噴灑農藥時,會造成嚴重的土壤污染,農藥進入土壤后,除了殺傷防治對象外,還傷害土壤中的其他生物。
四、連線題
29.根據不同土壤的組成和特點連一連。
沙質土 保水性能最強 西瓜、花生
黏質土 最適宜植物生長 水稻、蘆葦
壤土 通氣性能最強 玉米、高粱
【答案】
【詳解】沙質土顆粒較大,孔隙多,通氣性能好,但保水性能差,適合種植需要良好通氣條件的作物,如西瓜、花生。
黏質土顆粒細小,孔隙少,保水性能強,但通氣性能差,適合種植需要大量水分的作物,如水稻、蘆葦。
壤土介于沙質土和黏質土之間,具有良好的保水和通氣性能,是最適宜植物生長的土壤,適合種植玉米、高粱等多種作物。
五、排序題
30.排序。(填序號)
按照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的步驟,正確的操作步驟順序是 。
①為巖石和礦物添加標簽;
②給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編號;
③準備采集需要的工具與材料;
④按照編號順序放置在小盒子的方格內,對應放好標簽;
⑤對照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鑒,識別采集到的標本。
【答案】③②⑤①④
【詳解】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的步驟:①準備需要的材料;②給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編號;③觀察每一塊已編號的巖石和礦物,對照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鑒,識別采集到的標本;④為巖石和礦物添加標簽;⑤將巖石和礦物按照編號順序放置在小盒的格內,標簽對應放好;⑥展示制作完成的標本并交流。
六、簡答題
31.有同學認為巖石碎裂后經過一系列變化最終會變成土壤,便認為土壤是可再生資源,所以不需要保護和珍惜。你認為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
【答案】不對,因為土壤的形成需要幾百萬年甚至更長時間,不能在短時內再生,因此土壤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應保護和合理利用。
【詳解】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著幾十億個生物體。土壤為我們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土壤的形成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的土壤,可能需要幾百到數萬年的時間。因此土壤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應保護和合理利用。
32.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人類必須依賴土壤才能生存,因此應該珍惜土壤,保護土壤不被污染和破壞。請列舉兩條保護土壤的措施。
【答案】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垃圾分類;植樹造林;保護耕地;嚴控排污等。
【分析】土壤,是由一層層厚度各異的礦物質成分所組成大自然主體,是覆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物質。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詳解】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著幾十億個生物體。土壤為我們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人類必須依賴土壤才能生存,因此應該珍惜土壤,保護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費。保護土壤,我們要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可以修建梯田、退耕還林還牧、修擋土壩等。
七、實驗題
33.土壤是地球上寶貴的資源,人類的食物絕大多數要依靠土壤才得以生長。科學課上,我們也準備了一些土壤,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了探究土壤成分的實驗。
(1)小明用干燥的紙袋裝了一些土壤帶回教室研究,發現 現象說明土壤中有水分。
(2)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看到了 現象,說明土壤中有空氣。
(3)將土壤和水的混合物攪拌后靜置一段時間,水面上漂浮著一些黑色物質,它們是 。同時發現土壤有 現象,比較符合實驗結果的是圖1的 (選填“A”或“B”)。
(4)小明用圖2的裝置研究了壤土、沙質土、黏質土的滲水性。其中壤土做完實驗后,接水杯中水位如圖2,請畫出沙質土、黏質土的水位可能位置。
(5)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土壤是一種 。
【答案】(1)紙變潮濕了
(2)冒氣泡
(3) 腐殖質 分層 A
(4)
(5)混合物
【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我們可以采用放入水中、攪拌觀察沉淀、放在火上燒等多種方法驗證土壤的成分。
【詳解】(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小明用干燥的紙袋裝了一些土壤帶回教室研究,發現紙變潮濕了,說明土壤中有水分。
(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有許多氣泡從土壤中冒出來,這些氣泡是空氣。
(3)動植物遺體在土壤中腐爛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質。攪拌水中的土壤,靜置一段時間后,水面上漂浮著一些黑色物質就是腐殖質。除此之外,沉積下來的土壤有分層現象,顆粒相對較大的沉積在下面,比較符合實驗結果的是圖1的A。
(4)不同的土壤滲水性不同,含有黏粒較多的土壤滲水性最弱,三種土壤滲水能力高低依次是沙質土、壤土、黏質土。所以沙質土的水量比壤土多,黏質土的水量比壤土少。
(5)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八、綜合題
34.小明在野外撿了一塊礦物并對這塊礦物進行了觀察和描述。
①這是一塊紅褐色固體,在白色無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條痕是櫻紅色。②不能用銅鑰匙在礦物上刻畫出痕跡,但能用小刀刻畫出痕跡。③用手電筒照射礦物,光線完全不能穿過礦物,但有暗淡、不刺眼反光。
(1)請完成下面的“不知名礦物特征卡”。
觀察 內容 外表 顏色 條痕 顏色 光澤 透明度 硬度
特征 ( ) ( ) ( ) ( ) ( )
(2)這種礦物可能是( )。
A.輝梯礦(淺灰色,條痕黑灰色,強金屬光澤,不透明,軟,較重)
B.磁鐵礦(鐵灰色,條痕黑色,金屬或半金屬光澤,不透明,硬,較重,脆,具有強磁性)
C.赤鐵礦(暗紅色等,條痕櫻紅色,硬度不一,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或暗淡光澤,不透明)
(3)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 組成,花崗巖由石英、 、 組成。
【答案】(1) 紅褐色 櫻紅色 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或暗淡光澤 不透明 較硬
(2)C
(3) 礦物 長石 云母
【分析】觀察方法是開展礦物探究活動的必要技能,我們可以從礦物的顏色、條痕、軟硬、透明度、光澤和形狀來觀察和描述。
【詳解】(1)根據提干可知,“不知名礦物特征卡”中外表顏色是紅褐色,條痕顏色是櫻紅色,有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或暗淡光澤,不透明,硬度是較硬。
(2)經過觀察和分析并對照下面的礦物特征卡,這種礦物可能是赤鐵礦,因為條痕顏色是櫻紅色,而且有光澤,不透明。
(3)大自然中,這些成分集中且有一定結構的石頭叫做礦物。它們是構成巖石的“積木”,巖石通常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弾r雜色、花紋美麗、顆粒不均勻、質地堅硬,聲音清脆,沒有氣孔,吸水性不好。它由石英、長石和云母等礦物組成,經常用作建筑材料。
試卷第8頁,共10頁
試卷第9頁,共10頁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測試卷
時間:60分鐘 分值:100分
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總分
得分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小花同學取菜園里奶奶還在種植用的一些土壤,將它放到塑料袋中密封好,放到太陽下晾曬一段時間,發現塑料袋內壁上有( ),這一現象可說明了土壤里有( )。
2.人們根據土中沙粒和黏粒含量的多少把土分為三類,含黏粒多的土壤叫( ),含沙粒多的土壤叫( ),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 )。
3.科學課上我們比較了巖石、沙和黏土,比較的方法有:用眼和放大鏡觀察比較它們的顏色和顆粒大小、( )、
( )等。
4.土壤的形成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從土壤的剖面可以看出它分成四層,從上到下分別是( )、( )、( )和( )。
5.由于太陽、風、水、( )和( )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可能碎裂,形成較小的顆粒、( )和黏土。
6.我們身邊的石頭通常都是巖石,所有巖石都是由( )組成的。例如:花崗巖、( )等都是常見的巖石。
7.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時,要制作一張標簽,標簽上應寫上巖石或礦物名稱、( )和( )。
8.我們可以借助其他物體的( )特征,采用( )的方法來觀察、描述礦物的光澤。
二、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9.地球上的巖石存在于( )。
A.海洋底部 B.陸地上 C.地球的表面,包括陸地和海洋
10.我們一般使用( )來觀察礦物標本的透明度。
A.手電筒 B.放大鏡 C.小刀
11.西瓜適合在( )里生長。
A.沙質土 B.黏質土 C.壤土
12.巖石中( )的痕跡表明過去有哪些生物存在過。
A.顏色 B.形狀 C.動植物
13.小英把一塊礦物碎片的邊緣放在科學書上,發現下面的字看的很清楚,他是在判斷礦物的( )。
A.光澤度 B.透明度 C.顏色
14.小科和同學小明、小亮想要收集一些巖石和土壤,小科撿了一個水泥塊,小明撿了一塊鵝卵石,小亮撿了一塊瓦片,請你判斷他們中( )撿到的是巖石。
A.小科 B.小明 C.小亮
15.如果我們用手電照射不同的礦物,會發現( )的反光似金屬。
A.黃鐵礦 B.巖鹽 C.硫磺
16.李明發現一個坍塌的山坡,用手團揉潮濕的表層土,發現不容易團成小球,此土壤最有可能是( ?。?。
A.沙質土 B.壤土 C.黏質土
17.將土壤放入水中,攪拌后靜置一會兒,水面上漂浮著一層物質,它是( )。
A.沙粒 B.腐殖質 C.黏土
18.在生活中,有一種礦物可以用來點豆腐,這種礦物是( )。
A.石圈 B.石膏 C.巖鹽
三、判斷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9.根據巖石的化學成分,科學家們測定地球的年齡大約是45.6億年左右。( )
20.不同類別的巖石,它們的顆粒大小是一樣的。( )
21.金屬的反光能力最強,玻璃的反光比金屬弱,比泥土強。( )
22.巖石隨處可見,將它們做成標本保存起來沒有任何意義。( )
23.制作礦物標本時,最關鍵的步驟是將礦物放置在小盒內。( )
24.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可能碎裂,形成較小的顆粒、沙和黏土。( )
25.不同的植物適合生長在不同的土壤中,比如花生適合在沙質土里生長。( )
26.濕黏土團成小球后不容易散開,濕沙團成小球后很快就會散開。( )
27.地球上的巖石和土壤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大量開采利用。( )
28.大量噴灑農藥能提高作物產量,并且不會污染土壤。( )
四、連線題(6分)
29.根據不同土壤的組成和特點連一連。
沙質土 保水性能最強 西瓜、花生
黏質土 最適宜植物生長 水稻、蘆葦
壤土 通氣性能最強 玉米、高粱
五、排序題(5分)
30.排序。(填序號)
按照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的步驟,正確的操作步驟順序是 。
①為巖石和礦物添加標簽;
②給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編號;
③準備采集需要的工具與材料;
④按照編號順序放置在小盒子的方格內,對應放好標簽;
⑤對照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鑒,識別采集到的標本。
六、簡答題(2+3,共5分)
31.有同學認為巖石碎裂后經過一系列變化最終會變成土壤,便認為土壤是可再生資源,所以不需要保護和珍惜。你認為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
32.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人類必須依賴土壤才能生存,因此應該珍惜土壤,保護土壤不被污染和破壞。請列舉兩條保護土壤的措施。
七、實驗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3.土壤是地球上寶貴的資源,人類的食物絕大多數要依靠土壤才得以生長??茖W課上,我們也準備了一些土壤,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了探究土壤成分的實驗。
(1)小明用干燥的紙袋裝了一些土壤帶回教室研究,發現 現象說明土壤中有水分。
(2)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看到了 現象,說明土壤中有空氣。
(3)將土壤和水的混合物攪拌后靜置一段時間,水面上漂浮著一些黑色物質,它們是 。同時發現土壤有 現象,比較符合實驗結果的是圖1的 (選填“A”或“B”)。
(4)小明用圖2的裝置研究了壤土、沙質土、黏質土的滲水性。其中壤土做完實驗后,接水杯中水位如圖2,請畫出沙質土、黏質土的水位可能位置。
(5)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土壤是一種 。
八、綜合題(每空1分,共9分)
34.小明在野外撿了一塊礦物并對這塊礦物進行了觀察和描述。
①這是一塊紅褐色固體,在白色無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條痕是櫻紅色。②不能用銅鑰匙在礦物上刻畫出痕跡,但能用小刀刻畫出痕跡。③用手電筒照射礦物,光線完全不能穿過礦物,但有暗淡、不刺眼反光。
(1)請完成下面的“不知名礦物特征卡”。
觀察 內容 外表 顏色 條痕 顏色 光澤 透明度 硬度
特征 ( ) ( ) ( ) ( ) ( )
(2)這種礦物可能是( )。
A.輝梯礦(淺灰色,條痕黑灰色,強金屬光澤,不透明,軟,較重)
B.磁鐵礦(鐵灰色,條痕黑色,金屬或半金屬光澤,不透明,硬,較重,脆,具有強磁性)
C.赤鐵礦(暗紅色等,條痕櫻紅色,硬度不一,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或暗淡光澤,不透明)
(3)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 組成,花崗巖由石英、 、 組成。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參考答案
答案第2頁,共2頁
答案第1頁,共1頁
1. 水珠 水分
2. 黏質土 沙質土 壤土
3. 聞它們的味道 看劃痕深淺
4. 表層土 下層土 基巖碎屑 基巖
5. 地震 火山 沙
6. 礦物 砂巖、大理巖
7. 采集地點 采集人姓名
8. 反光 比較
9.C
10.A
11.A
12.C
13.B
14.B
15.A
16.A
17.B
18.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③②⑤①④
31.不對,因為土壤的形成需要幾百萬年甚至更長時間,不能在短時內再生,因此土壤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應保護和合理利用。
32.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垃圾分類;植樹造林;保護耕地;嚴控排污等。
33.(1)紙變潮濕了(2)冒氣泡 (3)腐殖質 分層 A (4)(5)混合物
34.(1)紅褐色 櫻紅色 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或暗淡光澤 不透明 較硬(2)C
(3) 礦物 長石 云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霸州市| 瑞安市| 云霄县| 赣榆县| 当雄县| 绵阳市| 上林县| 成都市| 津市市| 泗洪县| 凤城市| 井冈山市| 南陵县| 油尖旺区| 樟树市| 和顺县| 西峡县| 康马县| 万荣县| 吉林省| 进贤县| 太和县| 莒南县| 揭阳市| 双峰县| 应城市| 玛沁县| 江油市| 新密市| 磐石市| 景泰县| 新竹市| 望谟县| 龙南县| 肃南| 罗山县| 达州市| 拉萨市| 凯里市| 商南县| 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