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科學觀念:能夠說出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地殼、地幔、地核)和外部圈層結構(大氣圈、水圈、生物圈);認識不同類型地形的基本特征;認識等高線地形圖,并能根據等高線的特點判讀簡單的等高線地形圖。科學思維:理解各圈層的主要特點和相互關系;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的特點判讀山地的地形部位,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探究實踐:通過觀察圖片、分析資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通過體會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過程,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態度責任:使學生認識到地球各圈層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科學發展觀;形成嚴謹的科學探究態度,增強對大自然的熱愛。一、地球的結構1. 地球表面由 構成。這層巖石是地球的“外殼”,它和地幔頂部巖石共同組成 。從太空中拍攝的地球照片來看,地球大陸表面和海洋上空有旋轉的云朵,這表明地球上分布著水和大氣,水形成了 ,大氣形成了 。2. 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中的水以及大氣圈中的水等水體,構成了地球的 。海洋覆蓋了近71%的地球表面。海洋中的水蒸發到大氣中,有一部分降落到大陸,然后流回到大海。水無比重要,是所有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3. 地球被 所包裹。 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呼吸所必需的,它能 來自太陽輻射的傷害,保持地球上的溫度使之適合生物生存,也影響著天氣和氣候的變化。4. 地球上的水圈、大氣圈、巖石圈既彼此分離,又相互 和相互 。大氣與巖石、巖石與水、水與大氣之間不斷地發生著相互 。5. 地球的內部分為三個層次:高密度的內層,稱為 ;密度較小的中層,稱為 ;密度很小且很薄的外層,稱為 。地殼厚度很 ,海洋部分地殼較 ,大陸部分地殼較 。6. 在地球的表面還覆蓋著很薄的 ,是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四個圈層的共有部分。二、地形和地形圖7. 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態。陸地地形主要有 、 、 、 、 五種類型。8. 是指地表形態高低起伏的態勢,包括坡度的陡緩程度和地表的相對高度。9. 是指地面某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即相對于海平面的高度。10. 是指海拔一般在200 m以下,地勢 的一片廣闊區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河口地區。11. 是指海拔一般在200~500 m,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 m,地勢起伏 ,坡度 ,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12. 是指海拔在500 m以上且相對高度超過200 m的高地,地勢起伏很 ,坡度 ,溝谷幽深,一般多呈 分布。13. 是指四周 ,中間 的區域。14. 是指海拔一般在500 m以上,地勢相對 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15. 如果你把山峰上的等高線正確地繪制到了白紙上,那么這就是一張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圖—— 。16. 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的數值表示 。根據等高線的 狀況,可以判斷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線密集,坡度較 ;等高線稀疏,坡度較 。山地的部位不同,其等高線的形態往往也 。◆任務點一:地球的結構1、探索活動觀察圖,并結合實際生活中所見的地形,描述不同地形的基本特征。地形類型 基本特征平原山地丘陵2、思考與討論的家鄉屬于哪類地形?這樣的地形特點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什么影響?◆任務點二:地形和地形圖1、實踐活動1. 用橡皮泥、馬鈴薯或其他材料做一個山峰。2. 在山峰不同的高度處按一定的高度差(如 1 厘米)依次畫上等高線如圖4.1-4所示。3. 把山峰放在白紙上。4. 俯視山峰,上面的等高線呈什么形狀? 。5. 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線按原來的位置繪到白紙上?6. 山峰的等高線在白紙上呈什么形狀? 。2、探索活動圖4.1-7和圖4.1-8是某山地及對應的等高線地形圖,山頂、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已在地形圖上標出,請在表4.1-2內填寫各地形的等高線特點。1.以下不屬于地球內部圈層的是( ?。?br/>A.地殼B.地幔C.地核D.水圈2.下列關于生物圈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生物圈的范圍涉及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C.有生物生存的圈層叫做生物圈D.生物圈的范圍是陸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約100米3.法國作家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地心游記》激起了人們對地球內部結構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達地心的旅程中,將依次穿過的圈層是( )A.地核—地?!貧?B.地?!睾恕貧?br/>C.地殼—地幔—地核 D.地殼—地核—地幔4.下列關于地形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平原與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大B.山地與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環繞,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對高度大,且海拔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5.如圖是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以下有關地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B.地球內部結構從外向內依次是:地殼、地幔、地核C.地球內部結構最薄部分是C-地殼、最厚部分是B-地核D.整個地殼部分構成了整個巖石圈6.下列對五種陸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br/>A.地面廣闊平坦的一定是平原B.地面連綿起伏的一定是山地C.高原和丘陵絕對高度都比較小,相對高度都比較大D.盆地是周圍高、中間低且平坦的地形7.如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請據圖回答問題:(1)李村所處的地形類型是( ?。?br/>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2)①②③④四地中,適合攀巖運動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關于圖中① 、②兩幅等高線地形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①圖表示的實地面積比②大 B.①圖中虛線位置表示的地形是山谷C.①圖中甲地在乙地的正東方 D.②圖中丙處坡度比丁處坡度陡2.如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a、b、c、d四線為等高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數值關系為a>b>c>d,則甲地海拔大于乙地B.若數值關系為a>b>c>d,甲地為山谷C.若數值關系為a<b<c<d,乙地可能發育形成河流D.若數值關系為a<b<c<d,站在丁地不可能看到丙3.小金同學利用假期和父母一起到福建州的火山島旅游,感受到不一樣的景致。請回答:(1)在火山島景區遍布著蔚為壯觀的石柱,如圖甲所示,它們是熾熱的巖漿從地面噴出后 (填物態變化名稱)而形成的。(2)歷史上火山島曾發生過八次以上的火山噴發,火山噴發的巖漿主要來自地幔。在圖乙的“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中表示地幔的是 (填序號)。4.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山頂A與D地的相對高度約為 米。(2)從E點爬到山頂A和從C點爬到山頂A,比較省力但費時的是從 點爬到山頂A。這是因為 。(3)該地的地形屬于 (地形類型)。5.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稱:A. 。(2)山坡E和F的坡度相比,坡度較陡的是 。(3)甲、乙兩地山頂的相對海拔不超過 m。(4)B處河流的流向為 。6.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圖上呢 某同學利用土豆、橡皮、記號筆、小刀等進行操作。(1)為盡可能減小誤差,畫線過程中需注意 ;A.每塊橡皮的高度相同B.記號筆水平放置在橡皮上C.繞土豆模型畫出螺旋式上升的線(2)某山地地形如步驟④中的俯視模型,從 地(選填“甲”或“乙”)上山頂的路比較陡峭;(3)為了把等高線繪在白紙上,接下來的操作是用小刀將土豆自下而上 。(忽略材料不理想帶來的干擾)7.某山區水資源豐富,為了發展當地經濟,要從圖上所示A、B、C、D四地中選擇一地修建水電站。請你運用所學的等高線地形圖知識,選擇一個最適合建造大壩的地點,并說明理由。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科學觀念:能夠說出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地殼、地幔、地核)和外部圈層結構(大氣圈、水圈、生物圈);認識不同類型地形的基本特征;認識等高線地形圖,并能根據等高線的特點判讀簡單的等高線地形圖。科學思維:理解各圈層的主要特點和相互關系;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的特點判讀山地的地形部位,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探究實踐:通過觀察圖片、分析資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通過體會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過程,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態度責任:使學生認識到地球各圈層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科學發展觀;形成嚴謹的科學探究態度,增強對大自然的熱愛。一、地球的結構1. 地球表面由巖石構成。這層巖石是地球的“外殼”,它和地幔頂部巖石共同組成巖石圈。從太空中拍攝的地球照片來看,地球大陸表面和海洋上空有旋轉的云朵,這表明地球上分布著水和大氣,水形成了水圈,大氣形成了大氣圈。2. 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中的水以及大氣圈中的水等水體,構成了地球的水圈。海洋覆蓋了近71%的地球表面。海洋中的水蒸發到大氣中,有一部分降落到大陸,然后流回到大海。水無比重要,是所有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3. 地球被大氣所包裹。大氣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呼吸所必需的,它能減少來自太陽輻射的傷害,保持地球上的溫度使之適合生物生存,也影響著天氣和氣候的變化。4. 地球上的水圈、大氣圈、巖石圈既彼此分離,又相互滲透和相互作用。大氣與巖石、巖石與水、水與大氣之間不斷地發生著相互作用。5. 地球的內部分為三個層次:高密度的內層,稱為地核;密度較小的中層,稱為地幔;密度很小且很薄的外層,稱為地殼。地殼厚度很不均勻,海洋部分地殼較薄,大陸部分地殼較厚。6. 在地球的表面還覆蓋著很薄的土壤,是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四個圈層的共有部分。二、地形和地形圖7. 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態。陸地地形主要有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五種類型。8. 地勢是指地表形態高低起伏的態勢,包括坡度的陡緩程度和地表的相對高度。9. 海拔是指地面某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即相對于海平面的高度。10. 平原是指海拔一般在200 m以下,地勢平坦或起伏較小的一片廣闊區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河口地區。11. 丘陵是指海拔一般在200~500 m,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 m,地勢起伏較小,坡度較緩,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12.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 m以上且相對高度超過200 m的高地,地勢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溝谷幽深,一般多呈脈狀分布。13. 盆地是指四周高,中間低平的區域。14. 高原是指海拔一般在500 m以上,地勢相對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15. 如果你把山峰上的等高線正確地繪制到了白紙上,那么這就是一張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圖——等高線地形圖。16. 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的數值表示海拔。根據等高線的疏密狀況,可以判斷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山地的部位不同,其等高線的形態往往也不同。◆任務點一:地球的結構1、探索活動觀察圖,并結合實際生活中所見的地形,描述不同地形的基本特征。2、思考與討論的家鄉屬于哪類地形?這樣的地形特點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什么影響?◆任務點二:地形和地形圖1、實踐活動1. 用橡皮泥、馬鈴薯或其他材料做一個山峰。2. 在山峰不同的高度處按一定的高度差(如 1 厘米)依次畫上等高線如圖4.1-4所示。3. 把山峰放在白紙上。4. 俯視山峰,上面的等高線呈什么形狀?閉合的曲線。5. 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線按原來的位置繪到白紙上?6. 山峰的等高線在白紙上呈什么形狀?閉合的曲線。2、探索活動圖4.1-7和圖4.1-8是某山地及對應的等高線地形圖,山頂、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已在地形圖上標出,請在表4.1-2內填寫各地形的等高線特點。1.以下不屬于地球內部圈層的是( ?。?br/>A.地殼B.地幔C.地核D.水圈【答案】D【詳解】地球內部圈層由外向內分為地殼、地幔、地核,水圈是地球外部圈層,不屬于地球內部圈層,D選項符合題意,ABC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2.下列關于生物圈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生物圈的范圍涉及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C.有生物生存的圈層叫做生物圈 D.生物圈的范圍是陸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約100米【答案】C【分析】生物圈是生物與環境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態系統。【詳解】生物圈是生物與環境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環境。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可見C的敘述是正確的。故選C。【點睛】生物圈的內容是中考的熱點,要好好理解掌握。3.法國作家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地心游記》激起了人們對地球內部結構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達地心的旅程中,將依次穿過的圈層是( )A.地核—地?!貧?B.地幔—地核—地殼C.地殼—地?!睾?D.地殼—地核—地幔【答案】C【詳解】地球內部圈層從外向里分別為地殼、地幔、地核,地殼和地幔的界面為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界面為古登堡界面,從地殼到地核,依次經過地殼一地幔一地核。故選C。4.下列關于地形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平原與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大B.山地與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環繞,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對高度大,且海拔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答案】B【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平原地形平坦,A錯;山地和丘陵地面都崎嶇不平,B對;盆地為中間低,四周高,但中間不一定是平原,也可以有丘陵,如四川盆地,C錯;相對高度大,且海拔較高的地形是山地,D錯;綜上可知,故選B。5.如圖是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以下有關地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B.地球內部結構從外向內依次是:地殼、地幔、地核C.地球內部結構最薄部分是C-地殼、最厚部分是B-地核D.整個地殼部分構成了整個巖石圈【答案】D【詳解】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A正確;地球內部結構從外向內依次是:地殼、地幔、地核,B正確;地球內部結構最薄部分是C-地殼、最厚部分是B-地核,C正確;巖石圈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頂部,D錯誤;故選D。6.下列對五種陸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面廣闊平坦的一定是平原B.地面連綿起伏的一定是山地C.高原和丘陵絕對高度都比較小,相對高度都比較大D.盆地是周圍高、中間低且平坦的地形【答案】D【分析】根據地表地形的特點,進行分析解答。【詳解】地面平坦是可能是高原,也可能是平原,故A錯誤;地面連綿起伏的是山地、丘陵或高原,故B錯誤;高原相對高度較小,但海拔較高,故C錯誤;盆地的特點是四周高,中部低,故D正確;故選D。7.如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請據圖回答問題:(1)李村所處的地形類型是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2)①②③④四地中,適合攀巖運動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 A【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詳解】(1)李村的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所以李村的地形類型為盆地,故選擇答案B。(2)①地是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四地中適合攀巖運動的是①地。1.關于圖中① 、②兩幅等高線地形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①圖表示的實地面積比②大 B.①圖中虛線位置表示的地形是山谷C.①圖中甲地在乙地的正東方 D.②圖中丙處坡度比丁處坡度陡【答案】D【分析】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詳解】根據比例尺的含義,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以①圖的比例尺比②圖大,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因此A選項錯誤。由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彎曲的地方,故①圖中虛線位置表示的地形是山脊,因此B選項錯誤。根據圖中的指向標定向法,可知①圖中甲地在乙地的東北方,因此C選項錯誤。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處為陡坡;等高線稀疏處為緩坡。由圖可以推斷丙處坡度比丁處坡度陡,故選項D正確。故選D。2.如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a、b、c、d四線為等高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數值關系為a>b>c>d,則甲地海拔大于乙地B.若數值關系為a>b>c>d,甲地為山谷C.若數值關系為a<b<c<d,乙地可能發育形成河流D.若數值關系為a<b<c<d,站在丁地不可能看到丙【答案】A【詳解】A、甲地海拔在b與c之間,乙地海拔在c與d之間,因為a>b>c>d,所以甲地海拔高于乙地,故A正確。B、若數值關系為a>b>c>d,甲地位于山脊,該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故B錯誤。C、若數值關系為a<b<c<d,乙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該處是山脊,不能發育成河流,故C錯誤。D、若數值關系為a<b<c<d,丁地海拔高,丙海拔低,站在丁地能看到丙,故D錯誤。故選A。3.小金同學利用假期和父母一起到福建州的火山島旅游,感受到不一樣的景致。請回答:(1)在火山島景區遍布著蔚為壯觀的石柱,如圖甲所示,它們是熾熱的巖漿從地面噴出后 (填物態變化名稱)而形成的。(2)歷史上火山島曾發生過八次以上的火山噴發,火山噴發的巖漿主要來自地幔。在圖乙的“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中表示地幔的是 (填序號)。【答案】 凝固 ②【詳解】(1)[1]石柱是巖漿從地面噴出后由液態變成固態,屬于凝固現象。(2)[2]將地球內部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地核,圖乙中,②是地幔。4.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山頂A與D地的相對高度約為 米。(2)從E點爬到山頂A和從C點爬到山頂A,比較省力但費時的是從 點爬到山頂A。這是因為 。(3)該地的地形屬于 (地形類型)。【答案】(1)570(2) C 等高線稀疏,坡度和緩,距離也會拉長(3)山地【分析】本題以等高線地形圖為材料,涉及相對高度的計算、等高線特點及地形類型的判斷,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詳解】(1)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高度差,由此可判定,圖中A山頂與D地的相對高度約為670-100=570米。(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由此可判定,從E點爬到山頂A和從C點爬到山頂A,比較省力但費時的是從C點爬到山頂A,這是因為從C點到山頂A等高線更稀疏,坡度更緩,但距離遠,所以更省力但耗時久。(3)由圖中信息可判定,該地的地形屬于山地。5.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稱:A. 。(2)山坡E和F的坡度相比,坡度較陡的是 。(3)甲、乙兩地山頂的相對海拔不超過 m。(4)B處河流的流向為 。【答案】 山脊 F 100 東北流向西南【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出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詳解】(1)A處的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2)從等高線地形圖看出,山坡E和山坡F相比,E處等高線較稀疏,坡度和緩,F處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陡。(3)從圖中看出,甲山頂的海拔高度是600—700米,乙山頂的海拔高度是500—600米,則兩地的相對高度不超過100米。(4)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法可得:圖中B處河流的流向是自東北向西南流。6.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圖上呢 某同學利用土豆、橡皮、記號筆、小刀等進行操作。(1)為盡可能減小誤差,畫線過程中需注意 ;A.每塊橡皮的高度相同 B.記號筆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繞土豆模型畫出螺旋式上升的線(2)某山地地形如步驟④中的俯視模型,從 地(選填“甲”或“乙”)上山頂的路比較陡峭;(3)為了把等高線繪在白紙上,接下來的操作是用小刀將土豆自下而上 。(忽略材料不理想帶來的干擾)【答案】 AB 甲 見解析【詳解】(1)[1]為盡可能減小誤差,每塊橡皮高度相等,記號筆水平放置于橡皮上,目的是保證每條等高線之間的相對高度一致,故選AB。(2)[2]某山地地形如步驟④中的俯視模型,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從甲地上山頂的路比較陡峭。(3)[3]為了把等高線繪在白紙上,沿“線”水平切下“山體”,放在白紙上依次沿“山體”邊緣描線或沿線切下,放白紙上繪外圍輪廓。7.某山區水資源豐富,為了發展當地經濟,要從圖上所示A、B、C、D四地中選擇一地修建水電站。請你運用所學的等高線地形圖知識,選擇一個最適合建造大壩的地點,并說明理由。 【答案】選C點,由于C點兩側都是山脊,此處可以建大壩省工,山谷內空間大,有利于蓄水,匯集了山谷內所有的水流,水資源豐富【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緩。【詳解】選C點,由于C點兩側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都是山脊,此處可以建大壩省工,山谷內空間大,有利于蓄水,匯集了山谷內所有的水流,水資源豐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4.1 探索地球表面(第1課時)學案(原卷版).docx 【核心素養】4.1 探索地球表面(第1課時)學案(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