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課前回顧: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時間、原因、影響1.原因:資本主義具有開放性和擴張性。①經濟:在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中,資本主義各國越來越要求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②政治:爭先恐后地擴大自己的殖民地,更大規模地瓜分世界。2.影響對世界: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當中,世界緊密地連為一體。(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對殖民國家:①促進了列強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鞏固了資本主義的統治。②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擴張與爭奪的加劇,也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為世界大戰埋下伏筆。對殖民地:①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形成了人類歷史上()極不合理的狀態。②客觀上傳播新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推動殖民地歷史的進步③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不斷高漲。拉丁美洲的獨立亞洲的覺醒非洲的抗爭1804年法屬海地獨立1826年西屬拉美民族獨立1822年葡屬巴西獨立1910-1917年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1889年,巴西建立共和國1911年中國辛亥革命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運動1905-1911年伊朗立憲革命1882年埃及掀起反英斗爭1881-1899年蘇丹抗英大起義1894-1896年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496年,在海地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8世紀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處于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下。殖民者推行總督制度、農奴制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到16世紀中葉,葡萄牙建立了幾十個商站。17世紀開始,英國、荷蘭、法國成為主角。19世紀后,印度、印尼、緬甸淪為殖民地,奧斯曼、伊朗、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斷加深。西方列強瓜分非洲19世紀中葉以前,殖民者主要占據港口。1882年英國占領埃及,1884年柏林會議。19世紀中葉以后,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目錄21概念解析:民族民主革命表現概況: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亞洲的覺醒非洲的抗爭3歷史意義:“民族革命”與“民主革命”的區別“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運動。“民族革命”是指反抗異族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其主要革命對象是外國的侵略勢力。“民主革命”是指反抗專制統治,建立民主制度的運動,其主要革命對象是本國的封建勢力。一、概念解析:民族民主革命1、背景二、表現概況: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1)政治: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結合教材歸納拉美獨立運動的背景(2)經濟:拉丁美洲的經濟發展(3)思想: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長(4)外因:①法國大革命;②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③西葡的衰落(5)根本: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阻礙了拉美經濟的發展(根本原因)二、表現概況: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殖民地 時間 領導者 結果法屬 海地西屬 拉美葡屬 巴西1791-1804杜桑·盧維杜爾玻利瓦爾、圣馬丁等18221826年建立拉美第一個獨立共和國,拉開了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實現了獨立巴西獲得獨立,建立君主制第一階段特點:反對殖民統治,獲得民族獨立;拉丁美洲獨立戰爭形勢圖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智利阿根廷政體:除巴西以外的拉美國家都建立了共和國。簡單敘述法屬、西屬和葡屬拉美獨立概況;并歸納其主要特點。2.第一階段:18世紀末19世紀初---民族革命1822年,巴西獨立玻利瓦爾被稱為“南美洲的解放者”、“委內瑞拉國父”。其獨立思想至今影響著美洲政治思想。圣馬丁是阿根廷"國父",智利和秘魯稱他為"自由的締造者"與西蒙·玻利瓦爾一道被譽為美洲的解放者,被視為國家英雄。圣馬丁與玻利瓦爾的雙雄密談二、表現概況: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材料:獨立后的拉美各國(除巴西外)都建立了議會制共和國,但實際上廣大人民在政治上處于無權地位,黑人和印第安人更是遭到種族壓迫和歧視;各國普遍出現了軍事獨裁者(考迪羅:軍官或地主集團首領)的統治。……他們依靠軍隊和教會(大地產所有者),任意修改憲法,實行軍事管制,隨意搜刮民財,搶劫國庫。……考迪羅奪權的方式就是發動軍事政變,如墨西哥在1824-1848年間發動了250次政變,更換了31個總統,其中在1841-1848年7年內更換了21個總統。……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考迪羅們經常以出賣國家主權和利益換取歐洲國家和美國的借款,從而為外國資本的滲入和政治干涉大開方便之門。……總之,考迪羅制只能使國家和人民經常陷于苦難和不安之中。——改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卷》(2)內部:大多政局動蕩,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考迪羅主義),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3)外部:英美等國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緊了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考迪羅考迪羅為西班牙語,意為領袖或首領。考迪羅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軍閥、大地主和教會三位一體的獨裁制度。特征:考迪羅經濟上依靠大地產大莊園主,在政治上靠軍人專政來維持統治。對外投靠外國勢力,對內殘酷鎮壓人民反抗。二、表現概況: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結合教材,思考獨立后的拉丁美洲存在什么樣的問題?結合教材,思考獨立后的拉丁美洲存在什么樣的問題?美國:“門羅主義”、“大棒政策”、“金元外交”。1823年,美國第5任總統門羅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國將拉丁美洲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門羅主義大棒政策1904年美國第26任總統羅斯福提出和實行武力威脅和戰爭訛詐的外交政策。主張以武力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國家“循規蹈矩”,聽命于美國。20世紀初美國第27任總統塔夫脫提出“用美元代替子彈”,鼓勵和支持銀行家擴大海外投資,以實現向外擴張的外交政策,將附帶苛刻條件的投資滲透進拉美。金元外交拉美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務尚未完成,實際上仍是半殖民地。二、表現概況: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巴西:1889年,巴西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墨西哥:1910年,墨西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墨西哥頒布了資產階級憲法。意義:憲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原則,為墨西哥人民進一步爭取民主和進步奠定了基礎。第二階段特點:推動民主改革,鞏固獨立成果,促進國家的進步和發展。第二條,墨西哥合眾國禁止奴隸貿易……第十九條,聯邦最高權力在行使權力時分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第二十七條國家領土范圍內土地與水流之所有權本屬國家……國家在任何時候皆有權利對私產加以限制……一切礦物,或存在于礦脈、礦層、礦快或礦床中構成礦物質物質……其所有權皆直接屬于國家……第三十九條一切權利來自于人民并為人民的利益而創立,人民在任何時候均享有改變或修改其政府形式的天賦權利……--周一良、吳于廑總主編,蔣相澤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近代部分》①廢除奴隸制;②實行人民主權,三權分立;③限制大地產,國家是土地、河流和礦藏的所有者3.第二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主革命(1)概況拉美的進一步革命取得了什么成果?墨西哥資產階級憲法主要內容有哪些?有什么意義?二、表現概況: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性質: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既是民族解放運動,也是資產階級革命。性質: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既是民族解放運動, 也是資產階級革命。特點:1、范圍廣,時間長,成果豐碩,以戰爭的形式實現獨立。4、獨立運動的結果具有不徹底性,保留大量封建殘余。經濟上封建大地產制沒有被根本觸動并有所發展,政治上“考迪羅主義”盛行。3、獨立運動的由外來移民及其后裔(土生白人)領導。2、革命任務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壓迫雙重性質,爭取民族獨立是首要任務。拓展:19世紀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性質與特點二、表現概況: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材料:亞洲的覺醒是指亞洲各國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的覺醒和抗爭。……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進一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亞洲的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不斷發展,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民族民主意識也不斷發展......終于形成了列寧所說的“亞洲的覺醒”的新局面。——徐藍主編《世界近現代史》【思考】亞洲的覺醒指的是什么?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伊朗立憲革命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中國辛亥革命為什么會亞洲能夠覺醒?二、表現概況:亞洲的覺醒(一)背景:(1)政治:帝國主義的侵略加深了亞洲各國民族危機;材料1:1906年,提拉克在對印度民眾的演講中說:“你們的工業被……外國統治所摧毀;你們的財富流出國外,你們的生活降低到沒有人能忍受的最低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不是請愿,而是抵制;準備好你們的軍隊,然后開始干吧。”——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2:據統計,1858—1911年間全國民族資本所設立的資本在一萬元以上的民用工礦企業有953家,創辦資本總額為2億多元。1901—1911年設立了650多家工礦企業,資本總額為1.4億多元。——摘編自杜恂誠《民族資本主義與舊中國政府》材料3:英國的教育制度把西方的文學和政治思想整個主要部分引入印度,也促進了印度的民族主義。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原則、個人自由和民族自決的原則,不可避免的變得對外來的英國統治不利起來。——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2)經濟: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發展;(3)思想: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二、表現概況:亞洲的覺醒結合教材與材料思考亞洲覺醒的背景國家殖民者斗爭形式概況影響結果印度伊朗中國①1885民族資產階級建立國大黨;②1905提拉克帶領民眾進行斗爭;③1908年孟買工人總罷工。1905-1911年,立憲革命,制定了伊朗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規定伊朗為君主立憲國家。隨著革命失敗,憲法撤銷。1911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英國英俄列強建立政黨立憲革命民主革命印度人民反英斗爭的高潮,表明無產階級登上政治斗爭舞臺。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打擊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傳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拉開了…打開了…傳播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中華民族思想解放和中國社會變革。二、表現概況:亞洲的覺醒失敗: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梳理亞洲覺醒的代表事件概況并分析其性質性質: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族民主運動(二)概況1、印度民族解放運動(1905—1908)(二)概況188519051908印度民族資產階級成立了國民大會黨,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提拉克(1856—1920)印度國大黨黨旗出現反英斗爭高潮,以提拉克為首的國大黨激進派主張聯合民眾力量,推翻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孟買工人總罷工,要求釋放提拉克,成為20世紀初印度人民反英斗爭的高潮失敗:但表明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斗爭的舞臺二、表現概況:亞洲的覺醒2、伊朗立憲革命(1905—1911)(二)概況①時間:②成果:③結果:④意義:1905-1911年,伊朗發生立憲革命。制定了伊朗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規定伊朗為君主立憲國家。革命雖然失敗,但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傳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在伊朗統治階級和俄英等外部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失敗:但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傳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二、表現概況:亞洲的覺醒(二)概況:3、中國辛亥革命(1905—1911)1911年爆發,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2)意義:①辛亥革命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②它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失敗: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但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二、表現概況:亞洲的覺醒(三)特點◎結合材料思考,如何理解亞洲的民族獨立運動是開創歷史新階段的標志之一。§材料1:【學思之窗】亞洲的覺醒和歐洲先進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斗爭的開始,標志著20世紀初所開創的全世界歷史的一個新階段。——(蘇)列寧《亞洲的覺醒》,《列寧選集》第二卷▲列強在亞洲的殖民地和勢力范圍(19C末20C初)特點:新的領導階級:民族資產階級新的主體力量:無產階級新的運動趨勢:資產階級政治運動一定程度上與工農運動相結合。革命任務: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質: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運動斗爭形式:政治罷工、武裝斗爭結合所學知識,思考亞洲覺醒的特點二、表現概況:亞洲的覺醒(一)概況事件方式結果埃及抗英斗爭(1882年)蘇丹馬赫迪反英起義(1881-1898)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1894-1896)阿散蒂人民的抗英斗爭(19-20C初)①祖國黨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以此喚起民族意識。②1882年阿拉比領導軍民抵抗抵抗失敗,英國占領埃及。1881年,蘇丹爆發反英大起義,起義領導人自稱“馬赫迪”沉重打擊了侵略者,英國控制了蘇丹。皇帝孟尼利克二世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者,保衛國家的獨立。1896年打敗侵埃意軍(阿杜瓦戰役)保持了國家獨立。政黨組織宗教號召皇帝領導阿散蒂軍民奮起反擊,打退英國的多次侵略20世紀初,英國才完全占領阿散蒂。軍民合力蘇丹馬赫迪起義:“馬赫迪”原意為傳說中伊斯蘭教的救世主,起義的領導者穆罕默德·阿赫邁德·伊本·賽義德·阿布達拉,自稱是馬赫迪,有利于發動群眾,驅逐異教徒,即英國殖民者。二、表現概況:非洲的抗爭歸納非洲國家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概(二)特點▲列強瓜分非洲埃及抗英斗爭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蘇丹馬赫迪起義§【學思之窗】非洲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有哪些重要特點?(1)斗爭對象:反抗西方列強,爭取民族獨立。(2)斗爭形式:武裝斗爭為主。(3)革命力量:工人、民族資產階級。(4)歷史結果:因民眾動員方面不同而導致有的成功,有的失敗。▲阿散蒂人民的抗英斗爭▲孟尼利克二世非洲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斗爭有哪些重要特點?二、表現概況:非洲的抗爭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歷史意義。1804年法屬海地獨立1821年 西屬墨西哥獨立1822年葡屬巴西獨立1826年 西屬拉美實現民族獨立1885年 印度成立國大黨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運動1911年中國辛亥革命1905-1911年伊朗立憲革命1882年埃及掀起反英斗爭1894-1896年 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18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1910-1917年 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1889年巴西建立共和國1881-1899年蘇丹抗英大起義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三、歷史意義:拉美的獨立亞洲的覺醒非洲的抗爭原因特點領導力量代表事件意義本課總結海地獨立、西屬拉美獨立、巴西獨立與建立共和國、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歐洲殖民者長期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范圍廣、時間長、成果豐碩土生白人地主集團中的先進分子為主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伊朗立憲革命中國辛亥革命帝國主義的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等范圍廣、反帝反封建、影響大資產階級埃及抗英斗爭蘇丹馬赫迪起義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給非洲帶來了空前的破壞和災難有組織、規模大且持久的武裝斗爭力量多樣,宗教領袖、國王、知識分子等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傳播了民族民主思想,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第13課思考:為什么教材中要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自身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土著集團的先進分子領導民族獨立成為其首要任務資產階級成為領導階級新的階級力量參加斗爭進入民族民主革命階段經濟具有較強的依附性領導多是傳統社會階層仍屬于舊式的民族斗爭由于各個地區、國家的社會發展程度不平衡,外來資本主義刺激下產生的新的經濟因素或強或弱,階級結構的變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區和國家民族獨立運動的斗爭水平高低各異,形式和性質也不盡相同。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亞洲的覺醒非洲的抗爭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1.(2023北京)墨西哥在1821年獨立后,以阿茲特克帝國的繼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將阿茲特克人視為祖先,將阿茲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視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這些做法意在A.打擊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統治B.深化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C.推動墨西哥的民族獨立運動D.重建阿茲特克帝國的文明B趁熱打鐵2.(2023山東)圖4為某一時期歐洲主要殖民國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圖。這一時期A.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興起B.大西洋三角貿易已走向衰落C.西、葡殖民優勢逐漸被打破D.傾銷工業品是主要掠奪手段C趁熱打鐵3.(2022山東)1913年,列寧在《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中說:“極大的世界風暴的新的發源地已在亞洲出現。……八億人民的亞洲投入了為實現和歐洲相同的理想的斗爭。”“相同的理想”指的是A.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B.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C.摧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D.實現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聯合A趁熱打鐵4.(2021重慶)1888年,一位熱衷于殖民主義的訪客在德國首相俾斯麥面前攤開一大張非洲地圖,指著地圖說明當地的資源有多么豐富。俾斯麥表示:“您的非洲地圖非常漂亮,然而我的非洲地圖位于歐洲。俄國在這里,法國在這里,而我們夾在中間。這是我的非洲地圖。”這反映了當時德國A.意在限制法國和俄國的崛起B.當務之急是實現統一C.殖民野心受限于其地緣政治D.要在非洲拓展殖民地C趁熱打鐵5.(2024·廣東高考·13)1794年《人權宣言》在哥倫比亞首次被翻譯和秘密印刷。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大城市,土生白人貴族和知識青年組織了各種秘密結社。“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成為慣常口頭語,一種“美洲人”的新觀念開始形成。這反映了在拉丁美洲( )A.國家認同引發社會變革B.思想啟蒙激發民族意識C.獨立運動摧毀殖民體系D.革命理念得到廣泛傳播B趁熱打鐵6.(2023·遼寧高考·14)20世紀初,印度進口自行車的主要購買群體是居住在印度的英國人。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印度人擁有了自行車,英國人便以騎車會讓人汗流浹背和“不體面”為由,逐漸放棄了自行車而改為汽車出行。這反映出英國人的( )A.時尚引領意識B.前瞻性科學思維C.保守主義思想D.殖民者優越心理D趁熱打鐵7.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國家民族解放運動最突出的新動向是()A.無產階級成為革命的主力軍B.以暴力斗爭為主要形式C.各革命階級建立了聯盟D.資產階級運動成為主流D8.19世紀20年代,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基本獲得成功,而20世紀初的亞洲覺醒卻沒有使各國獲得獨立,其根本原因是()A.兩洲的運動所處的歷史環境不同B.亞洲的覺醒沒有啟蒙思想的指導C.亞洲民族解放運動沒有外援D.亞洲沒有形成新的生產關系A趁熱打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