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框 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1.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這一要求的依據是( )①人民是歷史的主體和社會革命的領導者 ②人民群眾的生活是文化創作的源泉 ③人民是所有文化作品的創作者 ④人民的需求是衡量文化生命力的標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因為人民群眾的生活是文化創作的源泉,人民的需求是衡量文化生命力的標準,②④符合題意;①“領導者”說法錯誤;③“所有”表述太絕對。答案:D2.我們要加強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讓文化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這是因為( )A.文化發展要滿足人民所有的需求才行B.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C.發展文化產業不利于滿足人民精神需求D.保障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比其他更重要解析:材料說明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B項正確;A項“所有的需求”表述錯誤;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滿足人民精神需求,C項錯誤;其他權益也重要,D項錯誤。答案:B3.電視劇《覺醒年代》用鮮活高超的藝術形式,講精彩了中國共產黨創立的故事,講清楚了波瀾壯闊歷史巨變背后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講透徹了歷久彌新、豐沛博大的中國精神,用真誠打動人心。該劇再一次證明創作優秀文藝作品要( )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②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示范作用 ③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 ④以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為目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該劇說明創作優秀文藝作品要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要面向人民群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①③說法正確;在當代中國,應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導向和示范作用,②說法錯誤;文化創作的目的是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不是促進民族文化繁榮,④說法錯誤。答案:A4.紅色資源是承載中國共產黨革命史、奮斗史、英雄史的重要資源,是彰顯偉大建黨精神的“富礦”。梅州市大力挖掘紅色資源,精心策劃創作了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紅色主題文藝精品。其中廣東省首部大型原創民族歌劇《血色三河》,以音樂劇的方式講述可歌可泣的三河壩戰役。該劇并沒有采用“說教”的方式來敘事,而是通過塑造、刻畫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物形象,謳歌了革命信仰、親情、戰友情與愛情。全劇音樂均是原創的客家山歌,并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全息影像與戲劇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強了現場觀眾的觀感。這部紅色革命題材的主旋律作品,是近兩年來廣東省打造的舞臺藝術作品中觀眾口碑較好的一部,深受觀眾贊揚,讓觀眾“坐得下來,看得進去,并為之感動落淚”。《血色三河》是新時代激活紅色資源的典型案例。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的“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的相關知識說明其成功的原因。答案:①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血色三河》是梅州市結合當地特色,深挖紅色資源,精心策劃制作的紅色主題文藝精品的代表。②繼承和弘揚革命文化精華。紅色資源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血色三河》是紅色革命文化的重要體現,是紅色資源的杰出代表。③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血色三河》以音樂劇的方式講述可歌可泣的三河壩戰役。通過塑造、刻畫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物形象,謳歌了革命信仰、親情、戰友情與愛情,實現了文化的繼承和創新。④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血色三河》的故事來源于歷史事實,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是人民的藝術。課時評價作業(二十四)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對應課時評價作業第57頁)[學考達標]1.1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英勇奮斗中經受住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從勝利走向勝利,關鍵就在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始終“不忘初心”。上述事實進一步印證了 ( )①加強理想信念的教育是全部工作的中心 ②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③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 ④民族復興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①錯誤;材料印證了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民族復興需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②④符合題意;③錯誤,信念影響事業成敗,不是決定。答案:C2.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的原因是( )①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 ②文化反作用于實踐 ③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 ④文化是在人民的實踐中孕育和創造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的原因是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文化是在人民的實踐中孕育和創造的,①④正確;材料沒有強調文化對于實踐的反作用,②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不是強調文化要服務人民,③與題意不符。答案:B3.創作于20世紀80年代的《平凡的世界》,用溫暖的現實主義筆觸,展現普通勞動者的奮斗狀態,謳歌普通勞動者的奮斗精神,到今天依然被廣大青年欣賞和熱愛。這說明具有恒久魅力的文化作品必須 ( )①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 ②推動文化內容與形式的創新 ③符合人類歷史前進的時代潮流 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時代風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平凡的世界》用溫暖的現實主義筆觸,展現普通勞動者的奮斗狀態,謳歌普通勞動者的奮斗精神,說明文藝創作要符合時代潮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時代風貌,③④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文化繼承,也沒有強調內容與形式創新的問題,①②不符合題意。答案:D4.河南衛視推出的國風盛典《少年奇妙游》,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和現代創新科技相結合,帶給觀眾一場東方審美的視覺盛宴,贏得好評如潮。這啟示我們,文藝創作應該( )A.貼近人民生活,弘揚時代主旋律B.以群眾是否喜聞樂見為根本評價標準C.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D.以滿足人民各種需求為創作目的解析:貼近人民生活強調人民的生活是文化創作的源泉,材料強調的是滿足人民的需求,A項不符合題意;社會主義文化是為人民服務的,要以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文藝創作的根本評價標準,而不是以群眾是否喜聞樂見為根本評價標準,B項錯誤;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和現代創新科技相結合,是將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與現代科技資源融會貫通,實現綜合創新,C項正確;文藝創作要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是為了滿足人民的各種需求,D項錯誤。答案:C[能力提升]5.《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讓中國精神成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這是因為( )①文藝只有順應人民意愿、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 ②人民群眾的生活實踐是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源泉 ③群眾的喜好決定社會主義文藝工作者的創作思路 ④為人民群眾服務是以人民為中心原則的所有內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這是因為立足于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人民群眾的生活實踐是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源泉,文藝只有順應人民意愿、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①②符合題意;群眾的喜好影響社會主義文藝工作者的創作思路,但不起決定作用,③錯誤;以人民為中心包括依靠人民和服務人民兩方面,④錯誤。答案:A6.從熱帶雨林到云貴高原大峽谷,從大漠戈壁到川藏高原,中國香港某主持人及其團隊用自己的雙腳丈量每一寸土地,拍攝的脫貧攻堅紀錄片《無窮之路》見證了國家脫貧奇跡,拉近了內地和香港同胞的心靈距離,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這告訴我們文藝創作要( )①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 ②勇立時代潮頭,弘揚社會主旋律 ③創新表達方式,激發觀眾情感共鳴 ④加強文化交流,吸收優秀文明成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中國香港某主持人及其團隊用自己的雙腳丈量每一寸土地,拍攝的脫貧攻堅紀錄片《無窮之路》見證了國家脫貧奇跡,這告訴我們文藝創作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勇立時代潮頭,弘揚社會主旋律,①②觀點符合題意;紀錄片《無窮之路》是以一種傳統的方式進行創作,沒有涉及創新表達方式,③觀點不符合題意;脫貧攻堅紀錄片《無窮之路》見證了國家脫貧奇跡,沒有涉及加強文化交流,吸收優秀文明成果,④觀點不符合題意。答案:A7.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獻禮文藝作品是文藝創作的一種特殊類型,通過重溫歷史,回眸經典,追溯燃情歲月,不僅可以為重大政治活動和重要節日、紀念日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更可以帶領觀眾追憶光輝歲月,致敬偉大歷史。創作優秀的獻禮文藝作品應 ( )①將人民群眾作為源泉和動力,堅持作品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②聚焦時代主題,彰顯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積極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③立足社會實踐,講好中國故事,謳歌中國精神,弘揚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 ④把提高人的文化程度作為根本目的,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獻禮文藝作品作為文藝創作的一種特殊類型,應聚焦時代主題,彰顯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積極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立足社會實踐,講好中國故事,謳歌中國精神,弘揚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②③正確;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是社會實踐,①錯誤;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根本目的,④錯誤。答案:C8.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講話指出:“時代為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重任在肩、大有作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在培根鑄魂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在明德修身上煥發新風貌,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創造,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的知識說明這一觀點。答案:①文化發展要立足時代之基,展現時代精神。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在時代的舞臺上,了解中國之進中存在的問題,創作出反映時代風貌、回答時代問題的文藝作品。②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從群眾實踐中找到文藝創作的題材,將人民奮斗的征程展現在作品中,創作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作品,使文藝作品能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PAGE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3張PPT)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學習目標1.查詢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文化發展與人民的關系的相關論述,理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的原因與要求,培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的學科素養。2.搜集結合時代促進文化發展的典型事例,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立,理解文化與時代的關系,明確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增強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的學科素養。3.通過教材事例或通過網絡搜集融通各種文化資源促進文化創新的例子,理解融通各種文化資源、實現綜合創新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培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公共參與的學科素養。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框 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1.總體要求(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 、,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 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2)堅持 。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堅定 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自信。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要求(1)依靠人民。①原因:人民是文化發展的 ,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眾偉大的 活動中孕育和創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以人民人的全面發展主體社會實踐為中心自信自立道路文化堅定理想信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②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 ,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生動展示人民奮發有為的 和創造歷史的輝煌業績。(2)服務人民。①原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 和受益者。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 素質。②要求: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加強社會 . 建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生產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作品,讓文化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豐富高品質 的供給,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創作導向精神風貌最終享有者思想道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消費產品【拓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指面向大眾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文藝精品創作服務體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七個方面。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具有引導性意義。1.立足時代之基(1)理論依據:每一種文化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是 的展現。時代精神立足時代之基 回答時代問題(2)現實意義: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類歷史前進的時代潮流,具有鮮明的 ,體現時代特征,反映時代風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2.回答時代問題(1)理論依據: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2)現實意義:①只有立足時代、解決特定的時代問題,才能推動 。②只有傾聽特定的時代聲音,才能吹響促進 的時代號角。時代特色時代任務社會進步經濟社會發展1.融通不同資源(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融通 各種資源。(2)特別是要把握好 、國外優秀文化等資源。2.實現綜合創新(1)原則:堅持 、吸收外來、面向未來。(2)處理好內外關系、前后關系:古今中外不忘本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外關系 向內看 深入研究關系 的重大課題向外看 積極探索關系 的重大問題前后關系 向前看 準確判斷 發展趨勢向后看 善于繼承和弘揚 精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類前途命運國計民生融通不同資源 實現綜合創新(3)成果:形成 社會主義文化。[思考小測]堅持面向未來是如何體現發展的觀點的 提示:發展具有普遍性,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只有堅持面向未來,不斷創新,才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任務:探究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因材料一 作為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長期以來擁有“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內蒙古文藝界也有著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在烏蘭牧騎這面紅色旗幟的指引下,內蒙古文聯和內蒙古作協不斷建立健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常態化機制,組織引導各文藝門類作家藝術家,問題探究深入農村牧區、廠礦企業、社區學校,深入各行各業基層一線汲取靈感、采風創作,推出一批接地氣、有靈氣、聚人氣的優秀文藝作品,生動描繪內蒙古自治區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的動人篇章。內蒙古文聯和內蒙古作協始終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把文藝惠民、文藝為民、文藝樂民作為根本宗旨,充分發揮文聯、作協的組織優勢、人才優勢,在內蒙古自治區全面鋪開“書寫我們的美好生活”“賦雅鄉村”“村歌嘹亮”“微笑的力量”等九個文藝志愿服務品牌活動,累計開展惠民演出、文藝培訓、文藝支教、結對幫扶等各類文藝志愿服務活動近千場,走遍了內蒙古各個盟市和大部分旗縣,受到基層群眾的廣泛歡迎。(1)結合材料,運用相關知識,分析內蒙古文聯和內蒙古作協在文藝志愿服務中是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答案: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內蒙古文聯和內蒙古作協在文藝志愿服務中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以惠民、為民、樂民為宗旨,熱情謳歌內蒙古各族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展示內蒙古各族人民的精神風貌,貼近內蒙古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滿足內蒙古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2)“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的本質知識加以分析。答案: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生成了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人類創造科學文化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精神文化領域。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群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物質資料生產活動和變革社會關系的活動,體現了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同時,社會主義文藝具有鮮明的價值導向和階級屬性,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材料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文學藝術以形象取勝,經典文藝形象會成為一個時代文藝的重要標識。一切有追求、有本領的文藝工作者要提高閱讀生活的能力,不斷發掘更多代表時代精神的新現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創造,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美學風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的藝術形象,為時代留下令人難忘的藝術經典。”(3)根據本課知識說明你是如何理解文藝“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材料三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孕育了多次改革與變法,如管仲改革、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商鞅變法等,為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提供了寶貴的思想經驗。同時,改革開放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順應了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答案:文藝源于生活,是因為文化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類歷史前進的時代潮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體現時代特征,反映時代風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文藝高于生活,是強調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推動時代發展,而不僅僅是對時代的簡單反映。(4)結合材料三,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我們應如何進行文化發展。【材料聚焦】關注材料三中我國從古代各個時期的變法到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及“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順應于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聯系課本中的相關內容回答即可。答案: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既向內看,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又向外看,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既向前看,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又向后看,善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一、把握實踐、人民、文化發展的關系1.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發展的主體。2.文化是在人民群眾偉大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孕育和創造的,人民的生活是文化創作、發展的源泉。文化發展會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3.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核心突破二、準確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1.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根本上是一致的。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根本價值目標,也是共產主義社會的根本特征。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唯物史觀依據就是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體現和要求。3.文化創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必須做到兩個方面:一是依靠人民,即向人民群眾學習,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到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二是服務人民,這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創作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作品,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三、總體把握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及依據1.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依靠人民、服務人民: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2.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文化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是時代精神的展現。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3.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文化發展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某衛視播出的端午節特別節目——《端午奇妙游》,其中水下中國風舞蹈《祈》征服了觀眾。節目中,舞者化身“洛神”絕美登場,拂袖起舞,或剛勁有力,或娉婷裊娜……舞姿、妝容、服飾等最大限度再現了曹植名篇《洛神賦》,一時間,觀者深陷于洛神之美。中國風舞蹈《祈》的成功說明 ( )①文化創作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②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是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 ③融通古今文化資源是提升文化創造力的重要途徑 ④中華文化的美學價值與人民群眾的審美志趣相契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題示范解析:材料沒有涉及理想信念和以人民為中心,①排除;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是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②錯誤;中國風舞蹈《祈》的成功說明融通古今文化資源是提升文化創造力的重要途徑,中華文化的美學價值與人民群眾的審美志趣相契合,③④正確。答案:D利用云服務、人工智能、VR等科技手段,山西精心打造了一座“永不落幕的博物館”——山西文物數字博物館。該博物館匯聚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為公眾提供查詢、瀏覽、鑒賞、互動等服務。該博物館的打造( )①融通了不同資源,實現中華文化的綜合創新 ②見證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③豐富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傳承中華文明 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針對訓練解析:利用云服務、人工智能、VR等科技手段打造的山西文物數字博物館,為公眾提供多種服務,說明該博物館的打造融通了不同資源,實現中華文化的綜合創新,同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①④正確。該博物館的打造與見證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無關,②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對文物展現形式的創新,并未豐富優秀傳統文化內涵,③錯誤。答案:B課堂回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九課第二框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練習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九課第二框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