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課程標準】通過了解歷史上跨洲、跨國家、跨地區不同規模的人口遷徙,以及移民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認識在遷徙與融入當地社會過程中出現的文化認同。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 第三單元 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第7課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區轉移原因影響回顧:殖民擴張的三個階段早期殖民擴張(15-18世紀)主要國家:西、葡、荷、英、法等目的:方式:影響: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巨額資本。給殖民地帶去災難。中期殖民擴張(18世紀后期-19世紀中期)主要國家:英俄法美等目的:方式:影響:推動歐洲工業資本主義發展,客觀上促進亞非拉國家走上近代化道路。后期殖民擴張 (19世紀后期-20世紀末)主要國家:英、法、美、德、俄、日等目的:方式:影響: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掠奪財富、積累原始資本爭奪商品銷售市場與原料產地對外資本輸出公開殖民搶掠、種族滅絕、三角貿易、壟斷商路炮艦政策、強簽條約、商品傾銷、掠奪原料劃分勢力范圍,瓜分世界一、被迫遷徙: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族群是指地理上靠近、語言上相近、血統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體,也稱族團。比如中華民族可分為華夏族群(漢族族群)、維吾爾族群、藏族族群、蒙古族群、回族族群。1、殖民擴張(1)時間: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后。思考:殖民擴張是怎樣影響美洲族群變化的?新航路的開辟殖民者屠殺、奴役印第安人人口銳減種植園勞動力不足買進非洲黑人,作為奴隸在種植園勞動三角貿易變化表現(人口結構) 北美拉美西印度群島印第安人黑人白人人混血印第安①美國和加拿大,白人占據了人口的大多數。②在美國,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趕進保留地生活。①混血人種居主導。②西歐在秘魯等少數國家,印第安人相對較多,但也很少超過人口半數。海地等西印度群島國家,黑人人口占多數。(1)印第安人數量銳減;(2)非洲黑人數量激增;(3)歐洲白人的數量大量增加;(4)新的族群——混血人種。2、美洲族群變化的表現思考:閱讀P38,歸納指出美洲人口結構的變化。思考:結合材料及所學,分析美洲族群變化的原因(1)印第安人數量銳減(2)非洲黑人數量激增英國人把沾染天花病毒的衣物、被子送給印第安人歐洲人在美洲殖民擴張和掠奪,屠殺、奴役以及帶來天花等傳染病使得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中斷了 原有社會發展進程,印第安文明遭到毀滅性打擊。為彌補勞動力的不足,殖民者進行黑奴貿易,擄掠黑人販賣到美洲種植園。對非洲:非洲失去了大約1億人口,深刻改變了非洲的人口結構,嚴重影響了非洲的社會發展;對美洲:為殖民者在美洲的種植園與礦山提供了勞動力;對歐洲∶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對世界∶促進世界市場進一步拓展,各地聯系進一步加強思考:結合材料及所學,分析美洲族群變化的原因。(3)歐洲白人數量大增(4)混血人變多材料:宗教改革后,新教勢弱,被天主教打擊迫害,一些新教徒被迫來到了北美洲,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14到16世紀,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持續開展圈地運動,爭奪農民的土地,農民成了一無所有的自由人,歐洲農民,生活苦不堪言,遭到虐待,只好逃到新大陸生存;1521年,西班牙士兵侵占了墨西哥城和秘魯,獲得了最少700萬英鎊的財富。西班牙的財富神話,進一步刺激了商人、冒險家、投機者,乃至掌權者們的野心。歐洲人因為各種原因(宗教改革、政治迫害、尋找發財致富的機會)來到美洲。加速殖民擴張,同時也帶去先進生產方式,促進美洲開發。材料:巴西很少有歐洲女性,葡萄牙男性非常樂意盡享齊人之福,娶一個美洲女人,同時再娶一個女奴……事實上,在殖民時期的巴西,跨民族、跨種族的婚姻是很常見的,由此代代相傳下來,比墨西哥的梅斯蒂索人的混血情況要徹底得多、復雜得多。——《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五月花號”各族群之間通婚交流變多,出現了較多混血后代。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混血后代,逐漸成為美洲大陸的主要居民。帶來了歐洲宗主國的文化(伊比利亞文化)。3、美洲族群變化的影響——對文化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帶來了伊比利亞的文化概念,他們認為比土著文化優越。同樣,他們也認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會生存下來,并且在與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動的同時,維持著相對的自治性。同樣,奴隸們在學習應付他們的主人和適應新環境的同時,保持了非洲的宗教傳統、信仰、習慣和語言。——[美]斯基德莫爾、史密斯、格林著,張森根等譯《現代拉丁美洲》思考:歐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動對美洲文化有什么影響?學思之窗①歐洲征服者:②印第安社會:③非洲奴隸們:④形成了歐洲文化主導、融合多種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一定程度上維持著相對的自治性,獨立發展的印第安文化被中斷,但被保留下來。保持了非洲的宗教傳統、信仰、習慣和語言。1、美國和加拿大,白人占據了人口的大多數。北 美拉 美1、混血人種居主導。西印度群島國家黑人人口占多數。18世紀末至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進運動2、在美國,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趕進保留地生活。2、秘魯等少數國家,印第安人相對較多,但也很少超過人口半數。(西、葡未禁止不同種族之間的通婚)3、美洲族群變化的影響——對美洲人口結構【拓展】美洲出現了族群的巨大變化,而非洲為什么沒有?材料1:美洲在當時屬于剛發現的新大陸,長期以來與亞歐大陸隔絕,殖民者的大肆屠殺,病毒入侵,導致美洲原住民人口極大減少,殖民者不得不大量從外洲移民,從而導致美洲族群的變化。而非洲與歐洲在歷史上軍事、經濟交流較為頻繁,較少受殖民者攜帶病毒影響,殖民者在非洲雖也有屠殺行為,但沒有美洲規模大。材料2:新航路開辟后的三角貿易,美洲屬于人口輸入方,非洲屬于輸出方,數億的非洲勞動力被賣到美洲,極大影響了美洲族群,而非洲雖然損失了巨額人口,但族群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材料3:美洲的環境較非洲更加優越,西方殖民者大量移民定居于美洲,并建立政權,如美國,這也影響了美洲族群。美洲歷史上與世隔絕,非洲與歐洲交流頻繁三角貿易中美洲是輸入方,非洲是輸出方殖民者移民美洲而不是非洲伊比利亞文化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在語言、文化和歷史上有諸多共同之處。兩國的原住民都是凱爾特人和伊比利亞人,之后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份。葡萄牙、西班牙滋生的一種文化觀念,稱為伊比利亞文化。這種觀念熱衷于享樂,鄙視生產,歧視勞動者,追求奢華,追求娛樂。解讀概 念▲桑巴(葡萄牙語Samba)最早根源于非洲土著帶有宗教儀式性的舞蹈,與巴西其他文化混合演變而成。▲爵士樂(Jazz)19C末20C初源于美國,以搖擺節奏為基礎,非洲黑人文化和歐洲白人文化的結合。作為流放罪犯的場所1851年18世紀中后期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淪為原料產地,掠奪土地,建立牧場。發現金礦,采礦業迅速發展。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英國罪犯為主英國自由移民增多,罪犯比例下降“淘金熱”吸引英國、歐洲、印度、中國移民,1868年英國停止輸送罪犯。二、鳩占鵲巢:英國的殖民活動與大洋洲人口結構的改變1、英國的殖民活動”三部曲”白人原住民變化時間變化原因變化表現 (人口結構)文化影響2、大洋洲人口結構的改變18世紀中后期,英國殖民者來到后。①殖民擴張(屠殺、傳染病、牧場、采礦);②歐洲移民(罪犯、經濟活動)。19世紀中葉,白人已經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歐洲文化成為當地文化的主流。【合作探究】英國殖民澳大利亞的特點 材料:18世紀中后期,英國殖民者來到澳大利亞。最初,英國將澳大利亞作為流放罪犯的場所。19世紀,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掠奪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場。1851年,人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金礦,采礦業迅速發展起來。1788年英國庫克船長在悉尼登陸時,居住在澳洲的土著有30萬人,500個左右的部落,人們從事狩獵和采集,通過以群體的家族集團形式居住在一起。到了19世紀中葉,澳洲土著只剩下5萬多人,白人已經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歐洲文化成為當地文化的主流。——摘編自《澳洲土著民族的歷史與現狀》①持續時間長; ②規模不斷擴大; ③種族滅絕;④經濟掠奪; ⑤移植本國生產方式; ⑥文化殖民。三、背井離鄉: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1、明清時期的“下南洋”思考:結合視頻分析明清時期,中國人“下南洋”的原因及特點。原因:①國內政治動蕩,戰亂不斷民不聊生。②地少人多,人地矛盾突出。③殖民者到來加速了東南亞開發。特點:主要是自愿結伙出洋謀生;大多分布在東南亞;人數較少。2、近代華工出國華工也被稱為“豬仔”,泛指于晚晴時,前赴海外工作的華人勞工以至苦力,如東南亞、美國、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遠至古巴和秘魯等國家,進行艱苦的勞動工作。材料1 1807年和1838年,英國先后宣布廢除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度,但是美洲各殖民地的勞動力供應卻因此更加緊張了。美洲白人殖民者從東南亞熱帶種植園的實驗中得到證實:契約華工是他們最理想的對象。所以不惜跑到遙遠的東方,爭相掠販,用以接替得到解放的黑奴。……太平天國失敗前后,閩、粵勞動人民在清統治者瘋狂鎮壓下,大批逃往香港、澳門,出洋避禍。 ——摘編自《華工出國史料匯編》材料2 外國商人在各通商口岸設立代理機構和移民公司,由自稱的雇主或者投機商經營,提供所需的勞工,他們在此中間抽取傭金。……不計其數的中國人被拐騙至世界各地充當苦力。待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華工出國被列強政府條約式的“合法化”后,這些人販子對華工的擄掠則更加猖狂了。——王富盛《論近代中國苦力貿易興起之原因》材料3:“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諭各省督撫大吏,以凡有華民情甘出口——無論單身或愿攜帶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國船只,毫無禁阻”。——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北京條約》③外國資本主義入侵,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招募華工。(1860年,清政府在《北京條約》中允許列強在中國招募華工。)思考: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華工出國的原因?①黑奴貿易受到限制,美洲、大洋洲等地需要大量勞動力,中國勞動力價格低廉。②殖民者的誘騙和綁架,美國淘金熱的吸引。④迫于生計:國內人地矛盾突出;小農經濟逐漸解體,大批農業和手工業者破產;⑤歷史傳統:明清下南洋的傳統貢獻 開發 美洲開發 大洋洲19世紀后期,大量華工參與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鐵路,這條貫穿加拿大東西部的鐵路被認為是該國建國初期最為重要的工程之一。當時巴拿馬運河尚未開通,汽車、飛機還未發明,從紐約到舊金山乘船繞行南美洲至少需要6個月(修通后只需7日)。大約1.5萬華人參與了工程建設,因為工作條件艱險,大約有4000多華工在施工中喪生。有人說,太平洋鐵路每一公里的枕木下,都有一個中國勞工的亡魂。通車盛典的照片,照片中沒有華工身影,主持人只字不提華工的貢獻。他們后來因此被稱為“沉默的道釘”。“我們建造了鐵路,鐵路成就了美國?!?br/>①美國:華工是加利福尼亞金礦和中央太平洋鐵路工地等繁重勞動場所的主要勞動力。②拉丁美洲:加勒比群島、秘魯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萬的華工。①19世紀中葉,大量華工來到澳大利亞開采金礦。②在大洋洲的一些島嶼上,華工在種植園和礦山辛勤勞動。材料:華人是在1848一1855年加利福尼亞的淘金熱中開始大量進入美國的。然而當客易獲取的黃金的儲量縮小,淘金競爭加劇的時候,對華人的憎惡也隨之加劇。本土主義者團體開始聲稱,加利福尼亞的金子是美國人的,而后開始對外籍淘金者進行肉體侵宋華人們在被強行驅逐出金礦之后遷入了城市,主要是舊金山,從事薪酬勞動和仆役。隨著美國經濟的衰敗,針對華人的憎恨被州長約翰·比格勒政治化,他將美國的不幸歸答于華人苦力和1864年和1869年間簽約建造中央太平洋鐵路的華人勞工。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華人來到加州,暴力經常在一些城市例如洛杉磯發生。全國尤其是加州的報刊開始抹黑和指責華人導致了白人失業等很多問題。弊察也以各種機會速捕華人。在排華的狂熱時期,加州甚至在1881年宣布將當年3月6日作為假日用以大規模的游行來支持排華法案的制定。排華法案最終于1882年通過。——摘編自馬慧玥《近代契約華工法律研究》思考:根據材料,說明美國為何會出現排華現象?(1)美國:①淘金競爭加劇;②美國一些地區的經濟衰敗,將責任歸咎于華工;③城市發生了一些暴力事件,也歸咎于華工;④白人失業現象也被歸咎于華工的存在;(2)中國: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國力衰弱,國際地位低下,中國人在外不受尊重。思考:華工對世界發展和本國進步所做出的的重大貢獻?材料1 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總裁利蘭·斯坦福亦寫道:“沒有華工,這條重要的國家交通干線的西段,就不能在國會法案所要求的時限以內完工。……事實上,他們是筑路工頭夢寐以求的理想工人?!?br/>——陳翰笙主編:《華工出國史料匯編》第七輯,第296頁材料2 唐人街是老華僑的溫床、新華僑的聚會所,也是美國人眼里的小中國。也許我們應該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譯過來,干脆稱它為“中國城”,可能更恰當一定。 ——李歐梵《美國的“中國城”》材料3 近代中國海外移民的總數為1500萬人左右,期中90%移往東南亞,移民與祖國保持著密切聯系,1862-1949年,華僑投資國內企業有25510家,投資總額約63271萬元。——摘編自曹樹基《中國移民史》(第六卷)等①華工用辛勤的勞動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建設和發展。③近代華僑投資辦廠,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②傳播了中華文化,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材料4 “此次推翻帝制,各埠華僑既捐巨資以為軍費,而回國效命決死,以為黨軍模范者復踵相接”“華僑是革命之母”。——孫中山《1916年致海外革命同志書》材料5 宋慶齡在抗日期間曾指出:“海外各地的華僑,在其居留地政府統治下,久已深切體會到被壓迫民族之待遇與痛苦,所以,更加能夠了解祖國之興衰存亡,關系與華僑之福利更大,俱有國家觀念,勇于抗戰救。材料6 一戰期間,中國派遣至英法的華工約有14萬人之多。華工一到歐洲,就立即被劃撥到各處,他們不僅在重工企業、港口碼頭等地從事最艱苦、最繁重的勞動,而且還身處戰爭前線,負責挖戰壕、就傷病、送給養甚至直接參戰,有近2萬人死于戰火或疾病。——摘編自王平貞等《一戰百年:華工赴歐啟示錄》④一些華人華僑曾積極支持辛亥革命和中華民族抗日戰爭事業。⑤幫助協約國取得勝利,促進中歐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提高中國國際地位。思考:華工對世界發展和本國進步所做出的的重大貢獻?⑥使東南沿海地區喪失大量勞動力,華工被掠奪出國,他們大多在海外諸國過著暗無天日的奴隸生活,健康和生命受到極大的摧殘,是中華民族的災難和血淚史。思考:對華工自身有何影響?材料 15世紀末到17世紀,伊比利亞白人大舉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已占領美洲大陸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移民總數達15萬。到1590年,巴西的歐洲白人已有三四萬。在伊比利亞人移入美洲之際,印第安人便開始了銳減和被滅絕的過程,16-17世紀時銳減了約90%。在印第安人銳減的同時,歐洲人又大肆販賣黑人,運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紀,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堅人、加拿大人的主體。17-18世紀時,荷蘭人、英國人又大舉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19世紀,英國人、愛爾蘭人大舉移入澳大利亞、新西蘭,最后使澳大利亞、新西蘭成為以白人為主的國家。發韌于地理大發現時代,遷徙久遠的大移民,包括自愿移民和強迫移民,深刻地改變了美洲、澳洲、北亞、南非的人種、民族結構,同時也影響了整個世界,客觀上推進了全世界的物質和人文大交流,促進了民族和文化的交融。——摘編自張箭《地理大發現研究》影響:①加速了遷入地的開發;②改變了許多地區的人種和民族結構,形成新的族群;③推進了世界的物質和人文交流,促進了民族和文化的交融。探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16-19C世界人口遷徙的特點和影響。特點:①遷徙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加;②人口遷徙的范圍不斷擴大;③由人口密集地區遷徙到人口稀疏地區;④由發達國家主導;⑤自愿移民和強迫移民相結合。⑥從宗主國向殖民地和附屬地遷移,從舊大陸向新大陸遷移,由發達國家向欠發達國家轉移。1.有研究認為,美國獨立后不到半個世紀,拉丁美洲經過獨立戰爭,推翻了殖民統治,但拉美國家并沒有像近鄰美國那樣獨立后進入現代化的快車道,而是發展停滯,究其原因,殖民統治難辭其咎?!半y辭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奪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統治最早C.進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國生產方式高考真題訓練【解析】據材料“拉美國家并沒有像近鄰美國那樣獨立后進入現代化的快車道,而是發展停滯,究其原因,殖民統治難辭其咎”結合所學分析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其落后的生產方式傳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發展滯后的歷史包袱,而北美地區被英國殖民統治,英國工場手工業發達,推動了北美的快速發展,故選 D項;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 A項;材料”推翻了殖民統治,但拉美國家并沒有像近鄰美國那樣獨立后進入現代化的快車道”說明殖民統治不是原因,排除B項;北美也有非洲和歐洲移民,排除 C項。D2.下圖可以用來說明,奴隸貿易A.是早期資本主義擴張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確立C.導致“日不落帝國”的產生D.因白銀開采的需要達到極盛高考真題訓練【解析】柱狀圖中的數據代表的是16—18世紀歐洲向美洲販運的奴隸數量,很明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大幅增加的,這個時間段主要是在工業革命之前,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貿易這一早期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對外殖民擴張的手段,故選A;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確立是在20世紀初,材料時間與之不符,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整個歐洲,而“日不落帝國”只體現了英國,另外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不僅僅是依靠販賣黑奴,故屬于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黑奴貿易的主要意圖是滿足美洲奴隸制種植園的需要,故D排除。A3.1500~1800年美洲人口結構發生變化,歐洲人、印歐混血人、非洲人、非歐混血人數量不斷增加,并最終超過美洲原住民。造成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殺B.歐洲人對美洲不斷的探險和征服C.外來疾病導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歐洲人在美洲大陸的分布越來越廣泛高考真題訓練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本題考查美洲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AC兩項都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AC兩項錯誤?!皻W洲人、印歐混血人、非洲人、非歐混血人數量不斷增加,并最終超過美洲原住民”是歐洲長期不斷征服美洲的結果,B項正確。歐洲人在美洲大陸的分布越來越廣泛是表現而不是原因,D項錯誤。4.下圖是美國1821—1920年新增歐洲移民示意圖。下列不屬于這一期間移民因素的是( )A.英國與美國的歷史淵源 B.法西斯大規模迫害猶太人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 D.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人口遷徙高考真題訓練【解析】美國歷史上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向美洲移民是必然,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法西斯大規模迫害猶太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1939至1945年),不符合題干時間,故B項錯誤,符合題意;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在歐洲戰場,美國不受影響,因而很多歐洲人為躲避戰火而移民到美國,故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最終確立,為了開辟市場,向美洲移民,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B5.19世紀中后期,大批華工被販賣至澳大利亞墨爾本開采金礦,金礦開采完畢后,由于遭受歧視,很多窮苦的華工只能蝸居在唐人街里,以種菜、做家具、做廚師等方式來謀生,那些巧奪天工的中式家具以及中式餐館里的可口飯菜,成功地吸引了外國人的眼球。這些華工①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②提升了中國的國際政治地位③融入了當地的主流文化 ④保留和傳播了中華傳統文化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針對性訓練C【詳解】根據“19世紀中后期,大批華工被販賣至澳大利亞墨爾本開采金礦”可得出華工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根據“以種菜、做家具、做廚師等方式來謀生,那些巧奪天工的中式家具以及中式餐館里的可口飯菜,成功地吸引了外國人的眼球。”可得出華工保留和傳播了中華傳統文化。①④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到國際地位,排除②;從材料可得出,華工并沒有融入當地的主流文化,③錯誤;排除ABD項。故選C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