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模塊檢測卷(二) (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9小題,每小題2分,共3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2024·綠谷聯盟高二聯考)以下哪項不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 ( )全球性環境問題 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 醫學科技的進步2.(2024·舟山高二期末)碳中和也稱碳平衡,是指人們通過計算一定時間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然后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措施把這些排放量吸收和抵消掉,實現二氧化碳相對“零排放”。為了實現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減少紙張的過度使用關停所有火力發電廠大力推廣新型綠色能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3.(2024·麗水期末)日本排放的核污染廢水中含有60多種放射性元素,引起全球關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核污染廢水導致的效應與水體富營養化相同核污染廢水排放可能會影響全球的水資源安全核污染廢水引發的生態問題可能較長時間才會體現核污染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會隨著食物鏈在人體內富集4.(2024·杭州及其周邊聯考)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是一個集自然景觀、文化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尤其是今年的亞運會更是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前去旅游觀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該公園是以保護濕地多樣的生物種類和非生物環境為目的的國家公園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觀賞,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使用價值該濕地公園在一定程度上能調節水分,凈化水質等若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該公園能實現物質與能量的自我循環5.(2024·嘉興期末)我國通過一系列舉措提高國土綠化面積,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退耕還林不利于減緩全球變暖退耕還林是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舉措草原大規模造林可提高草原的生態效益提高人造林的植物多樣性有助于碳的固定 (2024·嘉興高二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6~7題。 種群密度的大小可作為判斷生物有益或有害、保護或防治的依據。某研究機構對某區域1公頃范圍內的一種田鼠進行了連續調查。第一次調查統計所捕獲的田鼠數量、性別等數據記錄如表,連續10年的種群數量增長情況如圖所示(后一年的種群數量是前一年的λ倍)。捕獲 數/只 標記 數/只 雌性個 體數/只 雄性個 體數/只初捕 50 50 28 22重捕 50 10 32 186.以下是對第一次調查數據的分析,正確的是 ( )此調查方法可以用來調查土壤中小動物物種豐富度若田鼠在被捕捉過一次后更難捕捉,統計的種群密度比實際低綜合兩次捕獲情況,該田鼠種群的性別比例(♀/♂)約為7∶2該地區田鼠的平均種群密度約為250只/公頃7.以下是對連續10年的種群數量增長情況的分析,正確的是 ( )第6年以前田鼠種群數量呈邏輯斯諦增長第5年和第7年的田鼠種群數量相同第3年的田鼠種群增長速率最大第3年的田鼠種群數量最大8.(2024·湖州高二期中)下列關于種群與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 ( )采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樣方越多、面積越小,越準確種群研究的中心問題是種群的數量特征及其變化規律群落演替過程中會發生物種的遷移與定居環境容納量不會隨該種群自身數量的變動而改變9.下列關于環境容納量的敘述,錯誤的是 ( )環境容納量是指種群在環境中的穩定平衡密度種群的內源性調節因素不會改變環境容納量的大小頂極群落中的各種群數量基本保持在環境容納量上下波動在理想條件下,影響種群數量增長的因素主要是環境容納量10.(2024·諸暨診斷)為加大對瀕危物種綠孔雀的保護,我國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將割裂的棲息地連接起來,促進了綠孔雀種群數量的增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將割裂的棲息地連接,促進了綠孔雀間的基因交流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綠孔雀種群數量的重要途徑綠孔雀成年雄鳥在繁殖期為驅趕其他雄鳥發出的鳴叫聲,屬于物理信息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遷地保護,是保護綠孔雀的有效措施11.(2024·TOP20名校聯盟聯考)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豐富,鳥類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者對某濕地生態系統不同退化階段的生物多樣性進行了調查,結果見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典型 濕地 季節性 濕地 中度退 化濕地 嚴重退 化濕地濕地 特征 常年 積水 季節性 積水 無積水 完全干涸, 鼠害嚴重生物多樣性指數 2.7 2.4 2.1 1.5鳥類豐富度 25 17 12 9注:生物多樣性指數反映生物多樣性水平嚴重退化濕地中的鼠類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網結構最為復雜因濕地退化食物不足,鳥類死亡率增加導致豐富度降低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是其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濕地退化對生物多樣性的間接使用價值影響最大12.(2024·海淀區高二期末)原產于北美沙漠地區的豚草適應能力強,自流入中國后,對本土植物產生很強的抑制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流入初期豚草種群數量呈現近似“J”形增長豚草適應能力強,擠占了本土植物的生態位調查豚草的種群密度應該采用樣方法大量引入豚草的天敵是治理豚草入侵的有效方法13.(2024·西城區高二期末)傳粉昆蟲多樣性對于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學家調查了林區和山地梨園兩種生境中傳粉昆蟲物種數及個體數,結果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生境 物種數 個體數林區 178 7 090山地梨園 89 8 817傳粉昆蟲取食花蜜,與植物為寄生關系植物通過物理或化學信息吸引傳粉昆蟲傳粉昆蟲物種數差異與蟲媒花植物多樣性有關山地梨園傳粉昆蟲多樣性低與人為干擾和噴施農藥有關14.(2024·西城區高二期末)蚜蟲是常見的小麥害蟲,蚜蟲體型小,多集中分布在心葉,以小麥的汁液為食。下圖為某麥田中能量流經蚜蟲及其天敵N的過程示意圖,其中的字母表示相應的能量數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該麥田中生物構成的數量金字塔可能為倒金字塔圖中c包括了蚜蟲遺體殘骸及其糞便中的能量天敵N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可用b-f表示麥田中的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細菌和真菌 (2024·百校聯盟開學考)閱讀以下資料,回答15~16題。 2020年一場史上罕見的蝗蟲災害席卷東非和亞歐大陸。沙漠蝗、東亞飛蝗和中華稻蝗等多種蝗災害蟲鋪天蓋地,毀壞當地的草場、作物,對糧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最新研究表明,蝗蟲會釋放一種信息素——4-甲氧基苯乙烯(即4VA),吸引其他個體聚集。15.下列有關蝗蟲數量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調查蝗蟲種群密度變化,常用標志重捕法東亞飛蝗種群數量波動表現為非周期性波動某時間段沙漠蝗種群數量呈邏輯斯諦增長,但其數量不會超過K值不同年份蝗蟲數量變化主要由內源性因素調節引起16.下列有關蝗災的敘述,正確的是 ( )蝗災破壞后的草場,不存在垂直結構被破壞的草場可發生次生演替形成森林群落蝗蟲釋放的4VA屬于化學信息,可利用4VA防治蝗災因生態系統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故不應人為對蝗災進行干預17.(2023·蘇州市高二期末)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動植物資源豐富,下圖是該生態系統食物網的一部分。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食物鏈(網)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渠道植食性動物的糞便屬于第二個營養級的同化量東北虎增重1 kg,至少需消耗植物100 kg碳元素在群落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傳遞18.(2024·海淀區高二期末)清朝皇家獵苑“木蘭圍場”因為頻繁受到自然、戰爭、人為等因素的影響,原始森林遭到極大破壞。1962年在此地建立塞罕壩機械林場后,森林植被有效恢復。科研人員整理歸納了塞罕壩漫甸區的群落演替規律,如圖所示。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塞罕壩漫甸區由沙地演替到人工林的過程為初生演替進展演替過程中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增加過度放牧、氣候干旱等干擾條件下可能發生逆行演替人類活動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19.(2024·東城區高二期末)高大的針葉林樹木更易受到卷葉蛾的攻擊,造成持續落葉而死亡。較少受到攻擊的幼樹從郁閉脅迫中解脫出來,快速成長為新的冠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針葉林在空間上只有垂直結構沒有水平結構卷葉蛾選擇性攻擊使某些樹種年齡結構改變卷葉蛾對針葉林數量的影響屬于生物因素卷葉蛾蟲害可能使針葉林區發生群落演替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2分)20.(12分)(2024·寧波九校聯考)蝗蟲主要取食禾本科植物的莖葉,是一種農業害蟲,蝗災對農業、經濟和環境構成了重大威脅??蒲泄ぷ髡咴诨认x聚居地發現了一種釋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群居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研究表明,在群居信息素的作用下,蝗蟲種群由散居型可以轉變為群居型,形成超大型種群。為進一步確定4-VA的作用,科研人員利用4-VA及溶劑進行圖1(黑色表示添加了4-VA的樣方區域)所示的室外草地誘捕實驗,其結果如圖2所示?;卮鹣铝袉栴}:(1)(4分)調查蝗蟲幼蟲跳蝻種群密度常用樣方法,但調查蝗蟲成蟲卻不適合用樣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提議采用空中拍照技術調查蝗蟲成蟲的種群密度,與標志重捕法相比,該技術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點)。但也有人反對采用該技術,你認為反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采用圖1所示的方法進行室外草地誘捕實驗時,需要設置樣方,并將誘捕器置于樣方內。設置樣方時,實驗組與對照組要交替進行,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 (3)(4分)分析圖2可以得出結論:群居信息素4-VA可以吸引蝗蟲種群由散居型轉變為群居型, 其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3分)(2024·精誠聯盟高二聯考)輪葉黑藻和穗花狐尾藻是沉水植物,凈水能力強、易存活,常用于水體富營養化的治理?;卮鹣铝袉栴}。(1)(5分)水體富營養化是由水體中N、P等物質富集,引起藍細菌、綠藻等大量繁殖,這對水中的動、植物會造成嚴重危害,造成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生富營養化的水體可引入輪葉黑藻、穗花狐尾藻等進行控制。在引種植物時應充分調研引種植物在原生地的生態位,調研角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兩點)。 (2)(4分)福壽螺是一種食量大、繁殖能力強的外來入侵物種。研究人員就福壽螺入侵后,對輪葉黑藻、穗花狐尾藻生長的影響,進而導致水質的變化進行了探究。在培養有輪葉黑藻和穗花狐尾藻的水槽中放入福壽螺,測得兩種植物的生物量變化,結果如圖。據圖 (填“能”或“不能”)說明福壽螺更偏好取食輪葉黑藻,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調查發現,在大蒜種植區域內,福壽螺種群密度很低,具有逃離傾向。有人提出是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殺死福壽螺的觀點,請以大蒜素為材料,設計實驗予以探究此觀點。 (寫出實驗思路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3分)(2024·蘇州高二期末改編)南疆地區是我國三大棉花種植區之一,棉花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作物,蚜蟲是危害棉花的重要害蟲,蚜蟲寄生蜂包括兩類:初級寄生蜂和重寄生蜂。初級寄生蜂將卵產于蚜蟲體內,幼蟲依靠取食蚜蟲的組織和營養生長,最終導致蚜蟲死亡形成僵蚜。重寄生蜂攻擊初級寄生蜂。下圖是棉田中的部分營養關系圖,請回答:(1)(2分)棉蚜刺繭蜂與棉蚜的種間關系是 。 (2)(3分)棉田中棉長管蚜的能量來源于 ,能量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研究發現間作蘋果樹后, 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了生態系統 的能力,棉花不易爆發蟲害。 (4)(5分)為了驗證蘋果樹與棉花間作對蚜蟲的控制作用,科研人員統計了棉花單作和與蘋果樹間作后棉花植株上蚜蟲的數量以初級寄生蜂的寄生率,結果分別如下圖:蚜蟲數量在6月27日左右達到最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月11日左右蚜蟲數量顯著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圖1和圖2可以得出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2024·強基聯盟高二聯考)為更好地解決某地的水體有機污染問題,人們采用生態浮床(如圖1)對被污染的某濕地生態系統進行修復。圖2為食草性魚類的部分能量流動情況。其中a、b、c、d表示能量的流向。回答下列問題:(1)(3分)據圖1分析,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有機污水往往會造成富營養化污染,原因是污水中的有機物經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產生 ,使藻類大量繁殖。生態浮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而抑制藻類生長。(3)(3分)圖2中c是指 。相比于恒溫動物,魚類d/b的比值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生態浮床中植物的引入,使得該水體抵抗干擾保持穩態的能力 ??蓪⑸鷳B浮床中的植物進行定期收割用于制作沼氣,可實現資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2024·七彩陽光聯盟高二聯考)全球氣候變暖正在驅使低海拔地區的動物和植物向高海拔地區遷移,以躲避氣候變化后出現的溫度上升。由于動物的遷移速度通常快于植物,二者之間往往存在遷移差異??蒲腥藛T在高山草原選取一些樣方,放置網箱,將在低海拔地區活動的幾種蝗蟲轉移到網箱中,一段時間后,統計網箱中的植物生物量和豐富度變化情況,結果如圖1?;卮鹣铝袉栴}:(1)(6分)實驗中將低海拔地區活動的蝗蟲轉移到樣方內的網箱,可以模擬遷移差異所引起的群落 的改變。對照組應進行的處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據圖分析,蝗蟲對高原草地植物生物量和豐富度的影響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分)為解釋上述現象,研究人員繼續調查了低海拔地區和遷移到高海拔網箱中的幾種蝗蟲的食譜變化,結果如圖2。注:數字代表蝗蟲種類;甲、乙分別代表低海拔和高海拔蝗蟲;植物類群1、2相對比例表示該類蝗蟲的食物比例。①在低海拔和高海拔時,蝗蟲種類 的食譜最相似。 ②上述調查包含的種間關系有 。 (3)(2分)上述調查研究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進行的,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還應探究溫度升高的影響。簡要說明改進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塊檢測卷(二)1.A [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導致人類生存環境惡化,不是導致人口激增的原因;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和醫學科技的進步使死亡率降低,出生率增加,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故選A。]2.B [減少紙張的過度使用,可以減少樹木的砍伐,有利于實現碳中和,A正確;關停所有火力發電廠,這個做法太絕對了,不可取,B錯誤;大力推廣新型綠色能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都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C、D正確。]3.A [核污染廢水含有很多高輻射物質,故核污染廢水導致的效應與水體富營養化不同,A錯誤;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循環性,因此核污染將會隨著物質循環過程影響全球的水資源安全,B正確;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核污染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會隨著食物鏈這一渠道流入人體內,D正確。]4.D [能量單向流動,不能循環利用,D錯誤。]5.D [溫室效應主要是CO2大量排放造成的,植樹造林可吸收更多的CO2,減少大氣中CO2含量,從而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A錯誤;退耕還林可提高生態效益,B錯誤;草原生態系統不適宜大規模造林,C錯誤;提高人造林的植物多樣性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有助于碳的固定,D正確。]6.D [由于土壤動物活動能力強(不適合樣方法)、身體微小(不適合標志重輔法),一般采用取樣器取樣法調查土壤中小動物物種的豐富度,A錯誤;由種群密度N=M×n÷m可知由于被捕捉一次之后,田鼠更難捕捉,則m減少(因為不容易被捕),因此N增大,大于實際的種群密度,B錯誤;在兩次捕獲中,雌性個體數量是(28+32)=60,雄性個體數量是(22+18)=40,即雌性∶雄性的比例為3∶2,C錯誤;該地區田鼠的平均種群密度約為50×50÷10=250(只/公頃),D正確。]7.D [在第3年以前田鼠種群數量呈現增長的趨勢,第3年到第6年,種群數量開始下降,A錯誤;在第3~9年間田鼠種群數量一直在不斷減少,故第7年的田鼠種群數量比第5年少,B錯誤;由圖可知:在第1~3年之間田鼠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第3年時,田鼠種群數量到達最大值,種群增長速率為0,C錯誤,D正確。]8.A [采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一般而言,樣方越多,偶然因素越少,其統計結果越接近真實情況,但并不是樣方面積越小越準確,必須滿足能容納種群的最低的面積,A錯誤;群落演替過程中會發生優勢種的替代,也會發生物種的遷移與定居,C正確;環境容納量是由環境資源所決定的,不會隨該種群自身數量的變動而改變,D正確。]9.D [在理想條件下,影響種群數量增長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錯誤。]10.D [將割裂的棲息地連接,有利于綠孔雀的繁殖和生存,促進了綠孔雀間的基因交流,A正確;提高出生率能有效增加綠孔雀的種群數量,B正確;鳴叫聲屬于物理信息,C正確;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就地保護,D錯誤。]11.D [嚴重退化濕地中鼠害嚴重,鳥類豐富度降低,食物網結構簡單,A錯誤;群落中不同物種的總數稱為物種豐富度,鳥類的死亡率增加,不能直接說明豐富度降低,B錯誤;濕地自我調節能力是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基礎,C錯誤;由題表可知,濕地退化會使濕地積水減少,直至完全干涸,因此濕地退化在防旱、調節氣候等方面的作用下降,即濕地退化對生物多樣性的間接使用價值影響最大,D正確。]12.D [大量引入豚草的天敵可能會引起新的生態入侵,D錯誤。]13.A [傳粉昆蟲可以幫助植物傳播花粉,植物為昆蟲提供花粉,二者之間并非寄生關系,A錯誤。]14.B [蚜蟲糞便中的能量屬于上一個營養級小麥的同化量,c由蚜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蚜蟲遺體殘骸中的能量和天敵N糞便中的能量,B錯誤。]15.B [蝗蟲種群中包括蝗蟲的蟲卵和成蟲,若調查蟲卵,不能用標志重捕法,若只調查蝗蟲的成蟲數量可考慮用標志重捕法,A錯誤;由于蝗蟲不斷的遷徙活動,使得其生存環境條件具有不確定性,因而蝗蟲種群的數量波動表現為非周期性,B正確;某時間段沙漠蝗種群數量呈邏輯斯諦增長,其種群數量會圍繞K值波動,因而可能會超過K值,C錯誤;不同年份蝗蟲數量變化主要是由氣候這一外源性因素調節引起的,也會受到內源性因素調節的影響,D錯誤。]16.C [蝗災破壞后的草場,也存在垂直結構,A錯誤;被破壞的草場發生次生演替不會形成森林群落,因為當地的水分含量不足以滿足森林群落的產生,B錯誤;蝗蟲釋放的4VA屬于化學信息,可利用4VA防治蝗災,這屬于生物防治,C正確;生態系統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但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蝗災的發生對當地的群落造成了嚴重影響,因而需要進行人為干預,D錯誤。]17.A [植食性動物的糞便中的能量屬于第一個營養級植物的同化量,B錯誤;東北虎增重1 kg,至少消耗植物的量,在計算時,應按最高能量傳遞效率20%和最短食物鏈“灌木、草本→兔子、鹿→東北虎計算,即1÷20%÷20%=25(kg),C錯誤; 碳元素在群落中以含碳有機物形式傳遞,D錯誤。]18.A [塞罕壩漫甸區由沙地演替到人工林的過程屬于次生演替,A錯誤。]19.A [針葉林在空間上具有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A錯誤。]20.(1)成蟲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 操作簡便;調查周期短 蝗蟲個體比較小,且大多數群居,從照片中不容易辨別個體數目(2)實驗組與對照組樣方的大小要相同且合適;樣方與樣方之間的距離要相等;各樣方與中心點的距離要相等(3)與對照組相比,添加了4-VA的樣方區域內蝗蟲的數量明顯增多解析 (1)蝗蟲成蟲具有飛行能力,其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不能采用樣方法。空中拍照技術操作更便捷,調查周期短,影響更小。但是因為蝗蟲個體比較小,且大多數群居,從照片中不容易辨別個體數目等原因,也有人反對采用該技術。(2)各樣方的設置應該保持一致,如樣方大小、距離中心點的距離、各樣方之間的距離等。(3)從圖2可知,與對照組相比,使用4-VA的樣方所獲取的蝗蟲數量顯著增加,說明群居信息素4-VA可以吸引蝗蟲種群由散居型轉變為群居型。21.(1)大量浮游生物會遮蓋水面,導致部分水生植物因長期光照不足而死亡;同時會導致水體中溶氧量降低,導致水生動物缺氧死亡 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與其他物種的關系(或種間關系)(2)能 加入福壽螺后,輪葉黑藻生物量下降的幅度更大,且(最終)會低于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3)將福壽螺均分為兩組培養,一組加入大蒜素,一組加入等量清水,一段時間后觀察對比兩組福壽螺的成活率解析 (1)水體富營養化是由水體中N、P等物質富集,引起藍細菌、綠藻等大量繁殖,這對水中的動、植物會造成嚴重危害,主要因為大量浮游生物會遮蓋水面,導致部分水生植物因長期光照不足而死亡;同時會導致水體中溶氧量降低,導致水生動物缺氧死亡。在引種植物時應充分調研引種植物在原生地的生態位,調研角度有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與其他物種的關系(或種間關系)。(2)加入福壽螺以后輪葉黑藻的生物量明顯下降,但是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下降不明顯,說明福壽螺偏好取食輪葉黑藻。(3)要探究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否殺死福壽螺,實驗的自變量是有無大蒜素,因變量是福壽螺是否死亡。故實驗基本思路為:將福壽螺均分為兩組培養,一組加入大蒜素,一組加入等量清水,一段時間后觀察對比兩組福壽螺的成活率。22.(1)寄生(2)棉花中有機物 流向初級寄生蜂、呼吸作用散失、流向分解者(3)生態系統的組分和營養結構復雜程度 抵抗干擾保持穩態(4)棉花生長旺盛期,可以為蚜蟲提供足夠的食物資源,初級寄生蜂的寄生率較低 初級寄生蜂大量繁殖增加了寄生率使得蚜蟲死亡率增加 蘋果樹與棉花間作顯著提高了初級寄生蜂的寄生率,降低了蚜蟲數量的最大值,從而有效控制了蚜蟲數量解析 (1)棉蚜刺繭蜂寄生在棉蚜體內,故棉蚜刺繭蜂與棉蚜的種間關系是寄生。(2)棉長管蚜以棉花植株為食,故能量來源于棉花中的有機物;棉長管蚜屬于第二個營養級,每一個營養級中能量的去向為:呼吸作用散失,被下一個營養級同化,被分解者分解。(3)間作蘋果樹后,使生態系統的組分和營養結構更加復雜,從而提高了生態系統抵抗干擾保持穩態的能力。(4)蚜蟲數量在6月27日左右達到最大的原因是此時棉花生長旺盛,蚜蟲有足夠的食物,而且初級寄生蜂的寄生率也比較低,蚜蟲的死亡率低。7月11日左右蚜蟲數量顯著下降的原因是此時寄生率較大,增加了蚜蟲的死亡率。根據圖1和圖2可以得出:蘋果樹與棉花間作可以顯著提高初級寄生蜂的寄生率,增加蚜蟲的死亡率,降低了蚜蟲數量最大值,對蚜蟲有很好的控制作用。23.(1)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外來有機污水中的化學能(2)礦質離子(和CO2)?、僬诒侮柟?;②與藻類競爭水體中無機鹽等物質(3)呼吸散失的熱能 更大 魚類是變溫動物,呼吸散失的熱能相對比較少(或者恒溫動物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維持體溫的恒定)(4)增大 多層次利用(或多級利用)解析 (1)圖1中,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外來有機污水中的化學能。(2)污水中的有機物經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產生無機鹽和CO2,生態浮床能抑制浮游藻類的生長,其原因是藻類植物生長進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動需要光和無機鹽,生態浮床遮蔽部分光線,藻類的光合作用減弱,并且與藻類競爭水體中無機鹽等物質,從而抑制藻類生長。(3)生物同化的能量去向是呼吸散失的熱能和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所以c代表呼吸散失的熱能。魚類是變溫動物,呼吸散失的熱能相對比較少(或者恒溫動物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維持體溫的恒定),所以魚類d/b的比值更大。(4)生態浮床中植物的引入,使得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更為復雜,所以該水體抵抗干擾保持穩態的能力增大。可將生態浮床中的植物進行定期收割用于制作沼氣,可實現資源的多層次利用(或多級利用)。24.(1)水平結構 在高山草原選取一些樣方,放置網箱,但是不放入低海拔的蝗蟲 生物量減少,豐富度增加(2)5 競爭、捕食(3)將題干實驗操作中的對照組和實驗組均在一系列梯度溫度下進行,一段時間后,統計網箱中的植物生物量和豐富度變化情況解析 (1)結合題干,將低海拔地區活動的蝗蟲轉移到樣方內的網箱(放有高海拔的樣方)中,可模擬遷移差異所引起的群落水平結構的改變,對照組的處理是在高山草原選取一些樣方,放置網箱,但是不放入低海拔的蝗蟲,據圖可知,蝗蟲使高原植物生物量的改變值減少,豐富度增加。(2)①分析圖2可知,在低海拔和高海拔時,蝗蟲種類5的食譜最相似,均都以植物類群2為食。②上述調查包含的種間關系有競爭(有些蝗蟲之間食物存在相同的類群)、捕食(蝗蟲以植物類群為食)。(3)上述調查研究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進行的,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還應探究溫度升高的影響,即溫度也為實驗的自變量之一,故需要將上述實驗操作中的對照組和實驗組均在一系列梯度溫度下進行,一段時間后,統計網箱中的植物生物量和豐富度變化情況。(共55張PPT)模塊檢測卷(二)(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A一、選擇題(本題共19小題,每小題2分,共3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2024·綠谷聯盟高二聯考)以下哪項不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 )A.全球性環境問題 B.工業化C.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 D.醫學科技的進步解析: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導致人類生存環境惡化,不是導致人口激增的原因;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和醫學科技的進步使死亡率降低,出生率增加,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故選A。2.(2024·舟山高二期末)碳中和也稱碳平衡,是指人們通過計算一定時間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然后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措施把這些排放量吸收和抵消掉,實現二氧化碳相對“零排放”。為了實現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減少紙張的過度使用 B.關停所有火力發電廠C.大力推廣新型綠色能源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解析:減少紙張的過度使用,可以減少樹木的砍伐,有利于實現碳中和,A正確;關停所有火力發電廠,這個做法太絕對了,不可取,B錯誤;大力推廣新型綠色能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都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C、D正確。B3.(2024·麗水期末)日本排放的核污染廢水中含有60多種放射性元素,引起全球關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核污染廢水導致的效應與水體富營養化相同B.核污染廢水排放可能會影響全球的水資源安全C.核污染廢水引發的生態問題可能較長時間才會體現D.核污染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會隨著食物鏈在人體內富集A解析:核污染廢水含有很多高輻射物質,故核污染廢水導致的效應與水體富營養化不同,A錯誤;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循環性,因此核污染將會隨著物質循環過程影響全球的水資源安全,B正確;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核污染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會隨著食物鏈這一渠道流入人體內,D正確。4.(2024·杭州及其周邊聯考)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是一個集自然景觀、文化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尤其是今年的亞運會更是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前去旅游觀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公園是以保護濕地多樣的生物種類和非生物環境為目的的國家公園B.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觀賞,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使用價值C.該濕地公園在一定程度上能調節水分,凈化水質等D.若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該公園能實現物質與能量的自我循環解析:能量單向流動,不能循環利用,D錯誤。D5.(2024·嘉興期末)我國通過一系列舉措提高國土綠化面積,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退耕還林不利于減緩全球變暖B.退耕還林是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舉措C.草原大規模造林可提高草原的生態效益D.提高人造林的植物多樣性有助于碳的固定解析:溫室效應主要是CO2大量排放造成的,植樹造林可吸收更多的CO2,減少大氣中CO2含量,從而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A錯誤;退耕還林可提高生態效益,B錯誤;草原生態系統不適宜大規模造林,C錯誤;提高人造林的植物多樣性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有助于碳的固定,D正確。D(2024·嘉興高二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6~7題。種群密度的大小可作為判斷生物有益或有害、保護或防治的依據。某研究機構對某區域1公頃范圍內的一種田鼠進行了連續調查。第一次調查統計所捕獲的田鼠數量、性別等數據記錄如表,連續10年的種群數量增長情況如圖所示(后一年的種群數量是前一年的λ倍)。 捕獲數/只 標記數/只 雌性個體數/只 雄性個體數/只初捕 50 50 28 22重捕 50 10 32 18D6.以下是對第一次調查數據的分析,正確的是( )A.此調查方法可以用來調查土壤中小動物物種豐富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過一次后更難捕捉,統計的種群密度比實際低C.綜合兩次捕獲情況,該田鼠種群的性別比例(♀/♂)約為7∶2D.該地區田鼠的平均種群密度約為250只/公頃解析:由于土壤動物活動能力強(不適合樣方法)、身體微小(不適合標志重輔法),一般采用取樣器取樣法調查土壤中小動物物種的豐富度,A錯誤;由種群密度N=M×n÷m可知由于被捕捉一次之后,田鼠更難捕捉,則m減少(因為不容易被捕),因此N增大,大于實際的種群密度,B錯誤;在兩次捕獲中,雌性個體數量是(28+32)=60,雄性個體數量是(22+18)=40,即雌性∶雄性的比例為3∶2,C錯誤;該地區田鼠的平均種群密度約為50×50÷10=250(只/公頃),D正確。7.以下是對連續10年的種群數量增長情況的分析,正確的是( )A.第6年以前田鼠種群數量呈邏輯斯諦增長B.第5年和第7年的田鼠種群數量相同C.第3年的田鼠種群增長速率最大D.第3年的田鼠種群數量最大解析:在第3年以前田鼠種群數量呈現增長的趨勢,第3年到第6年,種群數量開始下降,A錯誤;在第3~9年間田鼠種群數量一直在不斷減少,故第7年的田鼠種群數量比第5年少,B錯誤;由圖可知:在第1~3年之間田鼠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第3年時,田鼠種群數量到達最大值,種群增長速率為0,C錯誤,D正確。D8.(2024·湖州高二期中)下列關于種群與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 )A.采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樣方越多、面積越小,越準確B.種群研究的中心問題是種群的數量特征及其變化規律C.群落演替過程中會發生物種的遷移與定居D.環境容納量不會隨該種群自身數量的變動而改變解析:采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一般而言,樣方越多,偶然因素越少,其統計結果越接近真實情況,但并不是樣方面積越小越準確,必須滿足能容納種群的最低的面積,A錯誤;群落演替過程中會發生優勢種的替代,也會發生物種的遷移與定居,C正確;環境容納量是由環境資源所決定的,不會隨該種群自身數量的變動而改變,D正確。A9.下列關于環境容納量的敘述,錯誤的是( )A.環境容納量是指種群在環境中的穩定平衡密度B.種群的內源性調節因素不會改變環境容納量的大小C.頂極群落中的各種群數量基本保持在環境容納量上下波動D.在理想條件下,影響種群數量增長的因素主要是環境容納量解析:在理想條件下,影響種群數量增長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錯誤。D10.(2024·諸暨診斷)為加大對瀕危物種綠孔雀的保護,我國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將割裂的棲息地連接起來,促進了綠孔雀種群數量的增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將割裂的棲息地連接,促進了綠孔雀間的基因交流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綠孔雀種群數量的重要途徑C.綠孔雀成年雄鳥在繁殖期為驅趕其他雄鳥發出的鳴叫聲,屬于物理信息D.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遷地保護,是保護綠孔雀的有效措施D解析:將割裂的棲息地連接,有利于綠孔雀的繁殖和生存,促進了綠孔雀間的基因交流,A正確;提高出生率能有效增加綠孔雀的種群數量,B正確;鳴叫聲屬于物理信息,C正確;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就地保護,D錯誤。11.(2024·TOP20名校聯盟聯考)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豐富,鳥類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者對某濕地生態系統不同退化階段的生物多樣性進行了調查,結果見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典型濕地 季節性濕地 中度退化濕地 嚴重退化濕地濕地特征 常年積水 季節性積水 無積水 完全干涸,鼠害嚴重生物多樣性指數 2.7 2.4 2.1 1.5鳥類豐富度 25 17 12 9注:生物多樣性指數反映生物多樣性水平A.嚴重退化濕地中的鼠類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網結構最為復雜B.因濕地退化食物不足,鳥類死亡率增加導致豐富度降低C.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是其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D.濕地退化對生物多樣性的間接使用價值影響最大答案 D解析:嚴重退化濕地中鼠害嚴重,鳥類豐富度降低,食物網結構簡單,A錯誤;群落中不同物種的總數稱為物種豐富度,鳥類的死亡率增加,不能直接說明豐富度降低,B錯誤;濕地自我調節能力是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基礎,C錯誤;由題表可知,濕地退化會使濕地積水減少,直至完全干涸,因此濕地退化在防旱、調節氣候等方面的作用下降,即濕地退化對生物多樣性的間接使用價值影響最大,D正確。12.(2024·海淀區高二期末)原產于北美沙漠地區的豚草適應能力強,自流入中國后,對本土植物產生很強的抑制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流入初期豚草種群數量呈現近似“J”形增長B.豚草適應能力強,擠占了本土植物的生態位C.調查豚草的種群密度應該采用樣方法D.大量引入豚草的天敵是治理豚草入侵的有效方法解析:大量引入豚草的天敵可能會引起新的生態入侵,D錯誤。D13.(2024·西城區高二期末)傳粉昆蟲多樣性對于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茖W家調查了林區和山地梨園兩種生境中傳粉昆蟲物種數及個體數,結果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生境 物種數 個體數林區 178 7 090山地梨園 89 8 817A.傳粉昆蟲取食花蜜,與植物為寄生關系B.植物通過物理或化學信息吸引傳粉昆蟲C.傳粉昆蟲物種數差異與蟲媒花植物多樣性有關D.山地梨園傳粉昆蟲多樣性低與人為干擾和噴施農藥有關解析:傳粉昆蟲可以幫助植物傳播花粉,植物為昆蟲提供花粉,二者之間并非寄生關系,A錯誤。14.(2024·西城區高二期末)蚜蟲是常見的小麥害蟲,蚜蟲體型小,多集中分布在心葉,以小麥的汁液為食。如圖為某麥田中能量流經蚜蟲及其天敵N的過程示意圖,其中的字母表示相應的能量數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A.該麥田中生物構成的數量金字塔可能為倒金字塔B.圖中c包括了蚜蟲遺體殘骸及其糞便中的能量C.天敵N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可用b-f表示D.麥田中的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細菌和真菌解析:蚜蟲糞便中的能量屬于上一個營養級小麥的同化量,c由蚜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蚜蟲遺體殘骸中的能量和天敵N糞便中的能量,B錯誤。(2024·百校聯盟開學考)閱讀以下資料,回答15~16題。2020年一場史上罕見的蝗蟲災害席卷東非和亞歐大陸。沙漠蝗、東亞飛蝗和中華稻蝗等多種蝗災害蟲鋪天蓋地,毀壞當地的草場、作物,對糧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最新研究表明,蝗蟲會釋放一種信息素——4-甲氧基苯乙烯(即4VA),吸引其他個體聚集。15.下列有關蝗蟲數量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調查蝗蟲種群密度變化,常用標志重捕法B.東亞飛蝗種群數量波動表現為非周期性波動C.某時間段沙漠蝗種群數量呈邏輯斯諦增長,但其數量不會超過K值D.不同年份蝗蟲數量變化主要由內源性因素調節引起B解析:蝗蟲種群中包括蝗蟲的蟲卵和成蟲,若調查蟲卵,不能用標志重捕法,若只調查蝗蟲的成蟲數量可考慮用標志重捕法,A錯誤;由于蝗蟲不斷的遷徙活動,使得其生存環境條件具有不確定性,因而蝗蟲種群的數量波動表現為非周期性,B正確;某時間段沙漠蝗種群數量呈邏輯斯諦增長,其種群數量會圍繞K值波動,因而可能會超過K值,C錯誤;不同年份蝗蟲數量變化主要是由氣候這一外源性因素調節引起的,也會受到內源性因素調節的影響,D錯誤。16.下列有關蝗災的敘述,正確的是( )A.蝗災破壞后的草場,不存在垂直結構B.被破壞的草場可發生次生演替形成森林群落C.蝗蟲釋放的4VA屬于化學信息,可利用4VA防治蝗災D.因生態系統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故不應人為對蝗災進行干預C解析:蝗災破壞后的草場,也存在垂直結構,A錯誤;被破壞的草場發生次生演替不會形成森林群落,因為當地的水分含量不足以滿足森林群落的產生,B錯誤;蝗蟲釋放的4VA屬于化學信息,可利用4VA防治蝗災,這屬于生物防治,C正確;生態系統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但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蝗災的發生對當地的群落造成了嚴重影響,因而需要進行人為干預,D錯誤。17.(2023·蘇州市高二期末)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動植物資源豐富,下圖是該生態系統食物網的一部分。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A.食物鏈(網)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渠道B.植食性動物的糞便屬于第二個營養級的同化量C.東北虎增重1 kg,至少需消耗植物100 kgD.碳元素在群落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傳遞解析:植食性動物的糞便中的能量屬于第一個營養級植物的同化量,B錯誤;東北虎增重1 kg,至少消耗植物的量,在計算時,應按最高能量傳遞效率20%和最短食物鏈“灌木、草本→兔子、鹿→東北虎計算,即1÷20%÷20%=25(kg),C錯誤;碳元素在群落中以含碳有機物形式傳遞,D錯誤。18.(2024·海淀區高二期末)清朝皇家獵苑“木蘭圍場”因為頻繁受到自然、戰爭、人為等因素的影響,原始森林遭到極大破壞。1962年在此地建立塞罕壩機械林場后,森林植被有效恢復。科研人員整理歸納了塞罕壩漫甸區的群落演替規律,如圖所示。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A.塞罕壩漫甸區由沙地演替到人工林的過程為初生演替B.進展演替過程中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增加C.過度放牧、氣候干旱等干擾條件下可能發生逆行演替D.人類活動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塞罕壩漫甸區由沙地演替到人工林的過程屬于次生演替,A錯誤。19.(2024·東城區高二期末)高大的針葉林樹木更易受到卷葉蛾的攻擊,造成持續落葉而死亡。較少受到攻擊的幼樹從郁閉脅迫中解脫出來,快速成長為新的冠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針葉林在空間上只有垂直結構沒有水平結構B.卷葉蛾選擇性攻擊使某些樹種年齡結構改變C.卷葉蛾對針葉林數量的影響屬于生物因素D.卷葉蛾蟲害可能使針葉林區發生群落演替解析:針葉林在空間上具有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A錯誤。A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2分)20.(12分)(2024·寧波九校聯考)蝗蟲主要取食禾本科植物的莖葉,是一種農業害蟲,蝗災對農業、經濟和環境構成了重大威脅??蒲泄ぷ髡咴诨认x聚居地發現了一種釋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群居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研究表明,在群居信息素的作用下,蝗蟲種群由散居型可以轉變為群居型,形成超大型種群。為進一步確定4-VA的作用,科研人員利用4-VA及溶劑進行圖1(黑色表示添加了4-VA的樣方區域)所示的室外草地誘捕實驗,其結果如圖2所示?;卮鹣铝袉栴}:(1)調查蝗蟲幼蟲跳蝻種群密度常用樣方法,但調查蝗蟲成蟲卻不適合用樣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提議采用空中拍照技術調查蝗蟲成蟲的種群密度,與標志重捕法相比,該技術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但也有人反對采用該技術,你認為反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蟲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操作簡便;調查周期短 蝗蟲個體比較小,且大多數群居,從照片中不容易辨別個體數目(2)采用圖1所示的方法進行室外草地誘捕實驗時,需要設置樣方,并將誘捕器置于樣方內。設置樣方時,實驗組與對照組要交替進行,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圖2可以得出結論:群居信息素4-VA可以吸引蝗蟲種群由散居型轉變為群居型, 其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組與對照組樣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點)。大小要相同且合適;樣方與樣方之間的距離要相等;各樣方與中心點的距離要相等與對照組相比,添加了4-VA的樣方區域內蝗蟲的數量明顯增多解析:(1)蝗蟲成蟲具有飛行能力,其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不能采用樣方法??罩信恼占夹g操作更便捷,調查周期短,影響更小。但是因為蝗蟲個體比較小,且大多數群居,從照片中不容易辨別個體數目等原因,也有人反對采用該技術。(2)各樣方的設置應該保持一致,如樣方大小、距離中心點的距離、各樣方之間的距離等。(3)從圖2可知,與對照組相比,使用4-VA的樣方所獲取的蝗蟲數量顯著增加,說明群居信息素4-VA可以吸引蝗蟲種群由散居型轉變為群居型。21.(13分)(2024·精誠聯盟高二聯考)輪葉黑藻和穗花狐尾藻是沉水植物,凈水能力強、易存活,常用于水體富營養化的治理。回答下列問題。(1)水體富營養化是由水體中N、P等物質富集,引起藍細菌、綠藻等大量繁殖,這對水中的動、植物會造成嚴重危害,造成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生富營養化的水體可引入輪葉黑藻、穗花狐尾藻等進行控制。在引種植物時應充分調研引種植物在原生地的生態位,調研角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兩點)。大量浮游生物會遮蓋水面,導致部分水生植物因長期光照不足而死亡;同時會導致水體中溶氧量降低,導致水生動物缺氧死亡 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與其他物種的關系(或種間關系)(2)福壽螺是一種食量大、繁殖能力強的外來入侵物種。研究人員就福壽螺入侵后,對輪葉黑藻、穗花狐尾藻生長的影響,進而導致水質的變化進行了探究。在培養有輪葉黑藻和穗花狐尾藻的水槽中放入福壽螺,測得兩種植物的生物量變化,結果如圖。據圖________(填“能”或“不能”)說明福壽螺更偏好取食輪葉黑藻,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加入福壽螺后,輪葉黑藻生物量下降的幅度更大,且(最終)會低于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3)調查發現,在大蒜種植區域內,福壽螺種群密度很低,具有逃離傾向。有人提出是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殺死福壽螺的觀點,請以大蒜素為材料,設計實驗予以探究此觀點。 (寫出實驗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福壽螺均分為兩組培養,一組加入大蒜素,一組加入等量清水,一段時間后觀察對比兩組福壽螺的成活率解析:(1)水體富營養化是由水體中N、P等物質富集,引起藍細菌、綠藻等大量繁殖,這對水中的動、植物會造成嚴重危害,主要因為大量浮游生物會遮蓋水面,導致部分水生植物因長期光照不足而死亡;同時會導致水體中溶氧量降低,導致水生動物缺氧死亡。在引種植物時應充分調研引種植物在原生地的生態位,調研角度有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與其他物種的關系(或種間關系)。(2)加入福壽螺以后輪葉黑藻的生物量明顯下降,但是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下降不明顯,說明福壽螺偏好取食輪葉黑藻。(3)要探究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否殺死福壽螺,實驗的自變量是有無大蒜素,因變量是福壽螺是否死亡。故實驗基本思路為:將福壽螺均分為兩組培養,一組加入大蒜素,一組加入等量清水,一段時間后觀察對比兩組福壽螺的成活率。22.(13分)(2024·蘇州高二期末改編)南疆地區是我國三大棉花種植區之一,棉花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作物,蚜蟲是危害棉花的重要害蟲,蚜蟲寄生蜂包括兩類:初級寄生蜂和重寄生蜂。初級寄生蜂將卵產于蚜蟲體內,幼蟲依靠取食蚜蟲的組織和營養生長,最終導致蚜蟲死亡形成僵蚜。重寄生蜂攻擊初級寄生蜂。下圖是棉田中的部分營養關系圖,請回答:(1)棉蚜刺繭蜂與棉蚜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寄生(2)棉田中棉長管蚜的能量來源于________________,能量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發現間作蘋果樹后,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生態系統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棉花不易爆發蟲害。棉花中有機物流向初級寄生蜂、呼吸作用散失、流向分解者生態系統的組分和營養結構復雜程度抵抗干擾保持穩態(4)為了驗證蘋果樹與棉花間作對蚜蟲的控制作用,科研人員統計了棉花單作和與蘋果樹間作后棉花植株上蚜蟲的數量以初級寄生蜂的寄生率,結果分別如下圖:①蚜蟲數量在6月27日左右達到最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月11日左右蚜蟲數量顯著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據圖1和圖2可以得出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棉花生長旺盛期,可以為蚜蟲提供足夠的食物資源,初級寄生蜂的寄生率較低初級寄生蜂大量繁殖增加了寄生率使得蚜蟲死亡率增加蘋果樹與棉花間作顯著提高了初級寄生蜂的寄生率,降低了蚜蟲數量的最大值,從而有效控制了蚜蟲數量解析:(1)棉蚜刺繭蜂寄生在棉蚜體內,故棉蚜刺繭蜂與棉蚜的種間關系是寄生。(2)棉長管蚜以棉花植株為食,故能量來源于棉花中的有機物;棉長管蚜屬于第二個營養級,每一個營養級中能量的去向為:呼吸作用散失,被下一個營養級同化,被分解者分解。(3)間作蘋果樹后,使生態系統的組分和營養結構更加復雜,從而提高了生態系統抵抗干擾保持穩態的能力。(4)蚜蟲數量在6月27日左右達到最大的原因是此時棉花生長旺盛,蚜蟲有足夠的食物,而且初級寄生蜂的寄生率也比較低,蚜蟲的死亡率低。7月11日左右蚜蟲數量顯著下降的原因是此時寄生率較大,增加了蚜蟲的死亡率。根據圖1和圖2可以得出:蘋果樹與棉花間作可以顯著提高初級寄生蜂的寄生率,增加蚜蟲的死亡率,降低了蚜蟲數量最大值,對蚜蟲有很好的控制作用。23.(12分)(2024·強基聯盟高二聯考)為更好地解決某地的水體有機污染問題,人們采用生態浮床(如圖1)對被污染的某濕地生態系統進行修復。圖2為食草性魚類的部分能量流動情況。其中a、b、c、d表示能量的流向。回答下列問題:(1)據圖1分析,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機污水往往會造成富營養化污染,原因是污水中的有機物經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產生________________,使藻類大量繁殖。生態浮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抑制藻類生長。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外來有機污水中的化學能礦質離子(和CO2)①遮蔽陽光;②與藻類競爭水體中無機鹽等物質(3)圖2中c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比于恒溫動物,魚類d/b的比值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散失的熱能更大魚類是變溫動物,呼吸散失的熱能相對比較少(或者恒溫動物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維持體溫的恒定)(4)生態浮床中植物的引入,使得該水體抵抗干擾保持穩態的能力________??蓪⑸鷳B浮床中的植物進行定期收割用于制作沼氣,可實現資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多層次利用(或多級利用)解析:(1)圖1中,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外來有機污水中的化學能。(2)污水中的有機物經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產生無機鹽和CO2,生態浮床能抑制浮游藻類的生長,其原因是藻類植物生長進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動需要光和無機鹽,生態浮床遮蔽部分光線,藻類的光合作用減弱,并且與藻類競爭水體中無機鹽等物質,從而抑制藻類生長。(3)生物同化的能量去向是呼吸散失的熱能和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所以c代表呼吸散失的熱能。魚類是變溫動物,呼吸散失的熱能相對比較少(或者恒溫動物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維持體溫的恒定),所以魚類d/b的比值更大。(4)生態浮床中植物的引入,使得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更為復雜,所以該水體抵抗干擾保持穩態的能力增大??蓪⑸鷳B浮床中的植物進行定期收割用于制作沼氣,可實現資源的多層次利用(或多級利用)。24.(12分)(2024·七彩陽光聯盟高二聯考)全球氣候變暖正在驅使低海拔地區的動物和植物向高海拔地區遷移,以躲避氣候變化后出現的溫度上升。由于動物的遷移速度通??煊谥参铮咧g往往存在遷移差異??蒲腥藛T在高山草原選取一些樣方,放置網箱,將在低海拔地區活動的幾種蝗蟲轉移到網箱中,一段時間后,統計網箱中的植物生物量和豐富度變化情況,結果如圖1。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將低海拔地區活動的蝗蟲轉移到樣方內的網箱,可以模擬遷移差異所引起的群落________的改變。對照組應進行的處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據圖分析,蝗蟲對高原草地植物生物量和豐富度的影響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結構在高山草原選取一些樣方,放置網箱,但是不放入低海拔的蝗蟲 生物量減少,豐富度增加(2)為解釋上述現象,研究人員繼續調查了低海拔地區和遷移到高海拔網箱中的幾種蝗蟲的食譜變化,結果如圖2。注:數字代表蝗蟲種類;甲、乙分別代表低海拔和高海拔蝗蟲;植物類群1、2相對比例表示該類蝗蟲的食物比例。①在低海拔和高海拔時,蝗蟲種類________的食譜最相似。②上述調查包含的種間關系有______________。5競爭、捕食(3)上述調查研究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進行的,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還應探究溫度升高的影響。簡要說明改進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題干實驗操作中的對照組和實驗組均在一系列梯度溫度下進行,一段時間后,統計網箱中的植物生物量和豐富度變化情況解析:(1)結合題干,將低海拔地區活動的蝗蟲轉移到樣方內的網箱(放有高海拔的樣方)中,可模擬遷移差異所引起的群落水平結構的改變,對照組的處理是在高山草原選取一些樣方,放置網箱,但是不放入低海拔的蝗蟲,據圖可知,蝗蟲使高原植物生物量的改變值減少,豐富度增加。(2)①分析圖2可知,在低海拔和高海拔時,蝗蟲種類5的食譜最相似,均都以植物類群2為食。②上述調查包含的種間關系有競爭(有些蝗蟲之間食物存在相同的類群)、捕食(蝗蟲以植物類群為食)。(3)上述調查研究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進行的,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還應探究溫度升高的影響,即溫度也為實驗的自變量之一,故需要將上述實驗操作中的對照組和實驗組均在一系列梯度溫度下進行,一段時間后,統計網箱中的植物生物量和豐富度變化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模塊檢測卷(二).docx 模塊檢測卷(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