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2 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課時概念解析 本課時的次位概念為“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聯系在一起形成復雜的營養結構”“特定生態系統的生物與非生物因素決定其營養結構”。這些概念的建構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1.生態系統各生物之間單向的營養關系形成食物鏈和食物網。2.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地富集。3.生態系統各營養級間的生物量或個體數量關系呈金字塔形。概念1 生態系統各生物之間單向的營養關系形成食物鏈和食物網(閱讀教材P61~63,完成填空)1.食物鏈(1)概念在生態系統各生物之間,通過一系列的____________關系,不斷傳遞著________所固定的能量,這種單向的營養關系稱為食物鏈。(2)主要類型提醒:任何生態系統中都存在著捕食食物鏈和腐食食物鏈。2.食物網提醒:①一般認為,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強;②地球上最穩定的生態系統是熱帶雨林,最脆弱和對外力干擾最敏感的生態系統是苔原生態系統。3.營養級[辨正誤](1)食物網中兩種生物之間只有捕食關系。( )(2)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所占的營養級可能不同。( )(3)“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條食物鏈中,螳螂是第二個營養級。( )(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下圖是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組成,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有幾條食物鏈?最長的是哪一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鷹占有哪幾個營養級?鷹和蛇之間是什么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由于某種原因導致綠色植物減少,其他生物的數量會如何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應用】例1 (2024·A9協作體高二聯考)下列關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敘述,錯誤的是( )A.食物鏈是通過取食與被取食關系建立起來的單向營養關系B.死亡的生物或現成的有機物均可成為腐食食物鏈的起點C.一般來說,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強D.食物網中營養級越高的動物體型越大例2 如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食物網簡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蛇在此食物網中處于兩個不同營養級B.圖中所示的食物網中共有4條食物鏈C.圖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構成此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D.圖中的青蛙與蜘蛛之間只存在捕食關系不存在競爭關系概念2 生物富集與生態金字塔(閱讀教材P63~65,完成填空)1.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地富集2.生態系統各營養級間的生物量或個體數量關系呈金字塔形[辨正誤](1)DDT對植食動物的危害比對肉食動物的危害更嚴重。( )(2)生物量金字塔一定呈正金字塔形。( )(3)數量金字塔一般為正金字塔形,但也會出現倒金字塔形。( )1.(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汞及其化合物進入水體后,汞離子會被生物體吸收,轉變為毒性更大的有機汞,有機汞會對腦等組織、器官造成損害。科學家通過對某水域的研究顯示,水中汞的濃度為0.000 1 mg/kg時,浮游生物體內有機汞的含量可達0.001~0.002 mg/kg,一些取食浮游生物的小魚體內可達0.02~0.05 mg/kg,而在一些取食小魚的大魚體內可達1~5 mg/kg,大魚體內的汞比水中含汞量高1萬~5萬倍。(1)汞等某些有害物質可能通過哪些途徑進入生物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汞等有害物質在生物體內的含量與生物體所處的營養級有怎樣的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生物興趣小組在某一時刻調查得到了始豐溪濕地生態系統中部分區域的生物量或個體數量,結果如下表所示。指標 生產者 初級 消費者 次級 消費者 三級 消費者草地的生物量/(g·m-2) 809 37 11 1.5湖泊的生物量/(g·m-2) 4 21 — —草地的個體數量/(個體·0.1 hm-2) 1 500 000 200 000 9 000 1林地的個體數量/(個體·0.1 hm-2) 200 150 000 — —(1)根據表中數據,繪制出草地和湖泊的生物量金字塔以及草地和林地的數量金字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所繪制的兩種生物量金字塔中,哪一種呈倒金字塔形?其可能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所繪制的兩種數量金字塔中,哪一種呈倒金字塔形?其可能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應用】例3 為更好地建設雄安新區,科研人員調查白洋淀水域生態系統各成分中難降解的有機氯農藥DDT污染狀況,得到如下表所示檢測結果。由數據不能作出的判斷是( )不同成分 水 底泥 水生 植物 浮游 動物 底棲 動物 鯽魚 烏鱧DDT含量/ (μg·kg-1) 0.1 0.7 6.3 21.0 37.9 19.4 124.4注:鯽魚主要以植物為食,烏鱧為肉食魚。A.DDT幾乎污染了白洋淀生態系統所有組成成分B.DDT會沿著食物鏈傳遞并逐漸富集積累C.營養級越高,生物體內的DDT含量越高D.鯽魚僅通過體表直接吸收DDT而達到富集效果例4 如圖為一生態金字塔示意圖,字母代表不同的營養級。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該金字塔能夠代表食物鏈“草→蟲→蜘蛛→蛙→蛇→貓頭鷹”各個營養級的生物量關系B.該金字塔的一部分能夠表示食物鏈“油松→松毛蟲→烏鴉”各個營養級之間的個體數量關系C.一般來說,在陸地和淺水生態系統中,生物量金字塔呈現如圖所示的正金字塔形D.兔子和鹿均吃草,它們所處的塔層相同感悟真題1.(2021·浙江6月選考,7)下列關于生態金字塔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態金字塔顯示了各營養級之間的數量關系B.生態金字塔中每個營養級的生物均屬于同一食物鏈C.生態金字塔中的營養級均按其所占的數值大小依次排列D.生態金字塔可分別以個體數量、生產量和能量為指標繪制2.(2020·浙江7月選考,11改編)下列關于營養級的敘述,正確的是( )A.營養級的位置越高,歸屬于這個營養級的能量通常越多B.自然生態系統中的所有綠色植物都屬于生產者營養級C.營養級是指處于食物鏈同一環節上同種生物的總和D.一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只能占據同一個特定的營養級3.(2023·浙江6月選考,21節選)地球上存在著多種生態系統類型,不同的生態系統在物種組成、結構和功能上的不同,直接影響著各生態系統的發展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在消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的害蟲時,噴施了易在生物體內殘留的殺蟲劑Q,一段時間后,在該草原不同的生物種類中均監測到Q的存在,其含量如圖所示(圖中數據是土壤及不同營養級生物體內Q的平均值)。由圖可知,隨著營養級的遞增,Q含量的變化規律是________;在同一營養級的不同物種之間,Q含量也存在差異,如一年生植物與多年生植物相比,Q含量較高的是________。因某些環境因素變化,該草原生態系統演替為荒漠,影響演替過程的關鍵環境因素是________。該演替過程中,草原中的優勢種所占據生態位的變化趨勢為________。(2)熱帶雨林是陸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態系統,物種之豐富、結構之復雜在所有生態系統類型中極為罕見。如果僅從群落垂直結構的角度審視,“結構復雜”具體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時2 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概念1自主建構1.(1)取食和被取食 生產者 (2)生產者 海洋 死亡生物 現成有機物 陸地 淺水2.彼此交錯 單向的營養關系 多種 多種 多種 相對穩定3.全部生物 一 二 三 少 5辨正誤(1)× 提示:還可能存在競爭關系。(2)√(3)× 提示:螳螂為第三個營養級。合作探究(1)提示:4條;綠色植物→食草昆蟲→青蛙→蛇→鷹。(2)提示:第三、四、五個營養級;捕食和競爭。(3)提示:其他生物的數量都減少。典例應用例1 D [食物網中營養級越高的動物體型不一定越大,D錯誤。]例2 D [由圖可知,蛇在大麥(狗尾草)→蝗蟲→青蛙→蛇食物鏈中處于第四個營養級,在大麥(狗尾草)→蝗蟲→蜘蛛→青蛙→蛇食物鏈中處于第五個營養級,A正確;題圖食物網是部分食物網簡圖,且不含分解者,故圖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構成此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C正確;該食物網中青蛙以蜘蛛為食,二者存在捕食關系;且青蛙和蜘蛛均捕食蝗蟲,因此二者之間還存在競爭關系,D錯誤。]概念2自主建構1.分解 環境 營養級 積累 高于 重金屬 DDT 高位營養級2.營養級 低 高 正 倒 生產者 巨大辨正誤(1)× 提示:植食動物為第二個營養級,肉食動物至少是第三個營養級,營養級越高,體內的DDT濃度越高,危害越嚴重。(2)× 提示:生物量金字塔在湖泊和開闊海洋的生態系統中呈現為倒金字塔形。(3)√合作探究1.(1)提示:汞等某些有害物質進入生物體的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直接從環境中攝取,二是通過食物鏈被攝入。(2)提示:汞等有害物質的含量會隨營養級的增加逐級積累和濃縮,即通過食物鏈不斷地富集。2.(1)提示:(2)提示:湖泊;生物量金字塔呈倒金字塔形的原因可能是湖泊中的生產者主要是個體小、繁殖快、含纖維素少、世代周期短、積累的有機物較少、可被浮游動物整個吞食和消化的單細胞藻類。(3)提示:林地;數量金字塔呈倒金字塔形的原因可能是生產者數量少但個體非常大。典例應用例3 D [據表分析,該生態系統中的組成成分幾乎都被DDT污染,A正確;DDT難以降解,在食物鏈中具有富集現象,營養級越高,生物體內的DDT含量越高,B、C正確;鯽魚也可通過食物鏈的捕食作用達到DDT富集效果,D錯誤。]例4 B [生態金字塔是指各個營養級之間的某種數量關系。A選項中的食物鏈各個營養級之間的生物量金字塔可表示為正金字塔形,A正確;B選項給出的食物鏈中,松毛蟲的數量顯然比油松多,所以個體數量呈倒金字塔形,不能用題目中給出的正金字塔形表示,B錯誤;D選項兔子和鹿均吃草,為植食動物,即第二個營養級,在金字塔中所處塔層相同,D正確。]感悟真題1.A [每個營養結構包括多種生物,不一定屬于同一食物鏈,B錯誤;生態金字塔中的營養級不是按其所占的數值大小依次排列,而是按照食物鏈環節排列營養級位置順序,C錯誤;生態金字塔是把生態系統中各個營養級有機體的生物量、個體數量或能量,按營養級的順序由低至高排列繪制的圖形,生產量不能作為指標繪制,D錯誤。]2.B [營養級的位置越高,歸屬于這個營養級的能量通常越少,A錯誤;自然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綠色植物都屬于生產者,B正確;營養級是指處于食物鏈某一環節上的全部生物的總和,C錯誤;一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可能會占據多個營養級,D錯誤。]3.(1)逐級積累(或增大) 多年生植物 溫度和水分 逐漸減小 (2)群落的分層現象復雜解析 (1)從圖中數據可知,隨著營養級遞增,Q含量的變化規律是逐漸積累(或增大)。某些物質,如Q等,具有化學性質穩定、難以分解、無法排出等特點,其在生物體內的含量會隨著生物體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因此,與一年生植物相比,多年生植物Q的含量較高。因某些環境因素變化,該草原生態系統演替為荒漠,影響演替過程的關鍵環境因素是溫度和水分。該演替過程中,草原中的優勢種會被替代,草原中優勢種的生態位逐漸減小。(2)群落的垂直結構主要指群落的分層現象,對森林生態系統來說,從樹冠到地面一般可以分為樹冠層、下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地表層。熱帶雨林是陸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態系統,其物種豐富度極高、結構極復雜,僅從群落垂直結構的角度來看,“結構復雜”具體表現在群落的分層現象復雜。(共34張PPT)第三章 生態系統課時2 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課時概念解析本課時的次位概念為“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聯系在一起形成復雜的營養結構”“特定生態系統的生物與非生物因素決定其營養結構”。這些概念的建構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1.生態系統各生物之間單向的營養關系形成食物鏈和食物網。2.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地富集。3.生態系統各營養級間的生物量或個體數量關系呈金字塔形。目錄 CONTENTS1.生態系統各生物之間單向的營養關系形成食物鏈和食物網2.生物富集與生態金字塔3.感悟真題自主建構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課時概念圖自主建構取食和被取食(閱讀教材P61~63,完成填空)1.食物鏈(1)概念在生態系統各生物之間,通過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_____關系,不斷傳遞著_________所固定的能量,這種單向的營養關系稱為食物鏈。生產者(2)主要類型提醒:任何生態系統中都存在著捕食食物鏈和腐食食物鏈。生產者海洋死亡生物現成有機物陸地淺水2.食物網提醒:①一般認為,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強;②地球上最穩定的生態系統是熱帶雨林,最脆弱和對外力干擾最敏感的生態系統是苔原生態系統。彼此交錯單向的營養關系多種多種多種相對穩定3.營養級全部生物一二三少5×[辨正誤](1)食物網中兩種生物之間只有捕食關系。( )提示:還可能存在競爭關系。(2)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所占的營養級可能不同。( )(3)“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條食物鏈中,螳螂是第二個營養級。( )提示:螳螂為第三個營養級。√×(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下圖是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組成,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有幾條食物鏈?最長的是哪一條?提示:4條;綠色植物→食草昆蟲→青蛙→蛇→鷹。(2)鷹占有哪幾個營養級?鷹和蛇之間是什么關系?提示:第三、四、五個營養級;捕食和競爭。(3)若由于某種原因導致綠色植物減少,其他生物的數量會如何變化?提示:其他生物的數量都減少。●若人類的捕殺導致鷹大量減少,兔、食草鳥、蛇數量如何變化?提示:兔、食草鳥、蛇數量先增加后減少,最后趨于穩定,但結果比原來的數量要大。 ●若圖中的兔大量減少,短時間內鷹的數量會不會大量變化?為什么?提示:不會;因為鷹有多種食物來源。●生產者是第一個營養級,初級消費者是第二個營養級,以此類推,即消費者的營養級別=消費者級別+1。●在食物網中,兩種生物間可能既有捕食關系又有競爭關系。●食物鏈(網)中生物數量變化分析【典例應用】D例1 (2024·A9協作體高二聯考)下列關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敘述,錯誤的是( )A.食物鏈是通過取食與被取食關系建立起來的單向營養關系B.死亡的生物或現成的有機物均可成為腐食食物鏈的起點C.一般來說,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強D.食物網中營養級越高的動物體型越大解析:食物網中營養級越高的動物體型不一定越大,D錯誤。D例2 如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食物網簡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蛇在此食物網中處于兩個不同營養級B.圖中所示的食物網中共有4條食物鏈C.圖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構成此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D.圖中的青蛙與蜘蛛之間只存在捕食關系不存在競爭關系解析:由圖可知,蛇在大麥(狗尾草)→蝗蟲→青蛙→蛇食物鏈中處于第四個營養級,在大麥(狗尾草)→蝗蟲→蜘蛛→青蛙→蛇食物鏈中處于第五個營養級,A正確;題圖食物網是部分食物網簡圖,且不含分解者,故圖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構成此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C正確;該食物網中青蛙以蜘蛛為食,二者存在捕食關系;且青蛙和蜘蛛均捕食蝗蟲,因此二者之間還存在競爭關系,D錯誤。A.蛇在此食物網中處于兩個不同營養級B.圖中所示的食物網中共有4條食物鏈C.圖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構成此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D.圖中的青蛙與蜘蛛之間只存在捕食關系不存在競爭關系分解(閱讀教材P63~65,完成填空)1.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地富集環境營養級積累高于重金屬DDT高位營養級2.生態系統各營養級間的生物量或個體數量關系呈金字塔形營養級低高正倒生產者巨大×[辨正誤](1)DDT對植食動物的危害比對肉食動物的危害更嚴重。( )提示:植食動物為第二個營養級,肉食動物至少是第三個營養級,營養級越高,體內的DDT濃度越高,危害越嚴重。(2)生物量金字塔一定呈正金字塔形。( )提示:生物量金字塔在湖泊和開闊海洋的生態系統中呈現為倒金字塔形。(3)數量金字塔一般為正金字塔形,但也會出現倒金字塔形。( )×√1.(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汞及其化合物進入水體后,汞離子會被生物體吸收,轉變為毒性更大的有機汞,有機汞會對腦等組織、器官造成損害。科學家通過對某水域的研究顯示,水中汞的濃度為0.000 1 mg/kg時,浮游生物體內有機汞的含量可達0.001~0.002 mg/kg,一些取食浮游生物的小魚體內可達0.02~0.05 mg/kg,而在一些取食小魚的大魚體內可達1~5 mg/kg,大魚體內的汞比水中含汞量高1萬~5萬倍。(1)汞等某些有害物質可能通過哪些途徑進入生物體?提示:汞等某些有害物質進入生物體的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直接從環境中攝取,二是通過食物鏈被攝入。(2)汞等有害物質在生物體內的含量與生物體所處的營養級有怎樣的關系?提示:汞等有害物質的含量會隨營養級的增加逐級積累和濃縮,即通過食物鏈不斷地富集。●除了汞及其化合物外,殺蟲劑DDT等農藥也存在嚴重的生物富集現象。生物富集有何危害?如何對其進行防控?(答出兩點即可)提示:危害:難以降解的有害物質通過大氣、水和生物等載體擴散到世界各地,會造成全球性的環境污染;防控:①減少甚至禁止這些有害物質的使用;②研制可降解的殺蟲劑;③推廣生物防治技術。 2.(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生物興趣小組在某一時刻調查得到了始豐溪濕地生態系統中部分區域的生物量或個體數量,結果如下表所示。指標 生產者 初級消費者 次級消費者 三級消費者草地的生物量/(g·m-2) 809 37 11 1.5湖泊的生物量/(g·m-2) 4 21 — —草地的個體數量/(個體·0.1 hm-2) 1 500 000 200 000 9 000 1林地的個體數量/(個體·0.1 hm-2) 200 150 000 — —(1)根據表中數據,繪制出草地和湖泊的生物量金字塔以及草地和林地的數量金字塔。提示:(2)上述所繪制的兩種生物量金字塔中,哪一種呈倒金字塔形?其可能原因是什么?提示:湖泊;生物量金字塔呈倒金字塔形的原因可能是湖泊中的生產者主要是個體小、繁殖快、含纖維素少、世代周期短、積累的有機物較少、可被浮游動物整個吞食和消化的單細胞藻類。(3)上述所繪制的兩種數量金字塔中,哪一種呈倒金字塔形?其可能原因是什么?提示:林地;數量金字塔呈倒金字塔形的原因可能是生產者數量少但個體非常大。【典例應用】例3 為更好地建設雄安新區,科研人員調查白洋淀水域生態系統各成分中難降解的有機氯農藥DDT污染狀況,得到如下表所示檢測結果。由數據不能作出的判斷是( )不同成分 水 底泥 水生植物 浮游動物 底棲動物 鯽魚 烏鱧DDT含量/ (μg·kg-1) 0.1 0.7 6.3 21.0 37.9 19.4 124.4注:鯽魚主要以植物為食,烏鱧為肉食魚。A.DDT幾乎污染了白洋淀生態系統所有組成成分B.DDT會沿著食物鏈傳遞并逐漸富集積累C.營養級越高,生物體內的DDT含量越高D.鯽魚僅通過體表直接吸收DDT而達到富集效果答案 D解析:據表分析,該生態系統中的組成成分幾乎都被DDT污染,A正確;DDT難以降解,在食物鏈中具有富集現象,營養級越高,生物體內的DDT含量越高,B、C正確;鯽魚也可通過食物鏈的捕食作用達到DDT富集效果,D錯誤。B例4 如圖為一生態金字塔示意圖,字母代表不同的營養級。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該金字塔能夠代表食物鏈“草→蟲→蜘蛛→蛙→蛇→貓頭鷹”各個營養級的生物量關系B.該金字塔的一部分能夠表示食物鏈“油松→松毛蟲→烏鴉”各個營養級之間的個體數量關系C.一般來說,在陸地和淺水生態系統中,生物量金字塔呈現如圖所示的正金字塔形D.兔子和鹿均吃草,它們所處的塔層相同解析:生態金字塔是指各個營養級之間的某種數量關系。A選項中的食物鏈各個營養級之間的生物量金字塔可表示為正金字塔形,A正確;B選項給出的食物鏈中,松毛蟲的數量顯然比油松多,所以個體數量呈倒金字塔形,不能用題目中給出的正金字塔形表示,B錯誤;D選項兔子和鹿均吃草,為植食動物,即第二個營養級,在金字塔中所處塔層相同,D正確。A.該金字塔能夠代表食物鏈“草→蟲→蜘蛛→蛙→蛇→貓頭鷹”各個營養級的生物量關系B.該金字塔的一部分能夠表示食物鏈“油松→松毛蟲→烏鴉”各個營養級之間的個體數量關系C.一般來說,在陸地和淺水生態系統中,生物量金字塔呈現如圖所示的正金字塔形D.兔子和鹿均吃草,它們所處的塔層相同A1.(2021·浙江6月選考,7)下列關于生態金字塔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態金字塔顯示了各營養級之間的數量關系B.生態金字塔中每個營養級的生物均屬于同一食物鏈C.生態金字塔中的營養級均按其所占的數值大小依次排列D.生態金字塔可分別以個體數量、生產量和能量為指標繪制解析:每個營養結構包括多種生物,不一定屬于同一食物鏈,B錯誤;生態金字塔中的營養級不是按其所占的數值大小依次排列,而是按照食物鏈環節排列營養級位置順序,C錯誤;生態金字塔是把生態系統中各個營養級有機體的生物量、個體數量或能量,按營養級的順序由低至高排列繪制的圖形,生產量不能作為指標繪制,D錯誤。B2.(2020·浙江7月選考,11改編)下列關于營養級的敘述,正確的是( )A.營養級的位置越高,歸屬于這個營養級的能量通常越多B.自然生態系統中的所有綠色植物都屬于生產者營養級C.營養級是指處于食物鏈同一環節上同種生物的總和D.一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只能占據同一個特定的營養級解析:營養級的位置越高,歸屬于這個營養級的能量通常越少,A錯誤;自然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綠色植物都屬于生產者,B正確;營養級是指處于食物鏈某一環節上的全部生物的總和,C錯誤;一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可能會占據多個營養級,D錯誤。3.(2023·浙江6月選考,21節選)地球上存在著多種生態系統類型,不同的生態系統在物種組成、結構和功能上的不同,直接影響著各生態系統的發展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在消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的害蟲時,噴施了易在生物體內殘留的殺蟲劑Q,一段時間后,在該草原不同的生物種類中均監測到Q的存在,其含量如圖所示(圖中數據是土壤及不同營養級生物體內Q的平均值)。由圖可知,隨著營養級的遞增,Q含量的變化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營養級的不同物種之間,Q含量也存在差異,如一年生植物與多年生植物相比,Q含量較高的是______________。因某些環境因素變化,該草原生態系統演替為荒漠,影響演替過程的關鍵環境因素是____________。該演替過程中,草原中的優勢種所占據生態位的變化趨勢為________。逐級積累(或增大)多年生植物溫度和水分逐漸減小(2)熱帶雨林是陸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態系統,物種之豐富、結構之復雜在所有生態系統類型中極為罕見。如果僅從群落垂直結構的角度審視,“結構復雜”具體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落的分層現象復雜解析:(1)從圖中數據可知,隨著營養級遞增,Q含量的變化規律是逐漸積累(或增大)。某些物質,如Q等,具有化學性質穩定、難以分解、無法排出等特點,其在生物體內的含量會隨著生物體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因此,與一年生植物相比,多年生植物Q的含量較高。因某些環境因素變化,該草原生態系統演替為荒漠,影響演替過程的關鍵環境因素是溫度和水分。該演替過程中,草原中的優勢種會被替代,草原中優勢種的生態位逐漸減小。(2)群落的垂直結構主要指群落的分層現象,對森林生態系統來說,從樹冠到地面一般可以分為樹冠層、下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地表層。熱帶雨林是陸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態系統,其物種豐富度極高、結構極復雜,僅從群落垂直結構的角度來看,“結構復雜”具體表現在群落的分層現象復雜。課時精練9 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時間:30分鐘分值:50分)選擇題:第1~12題,每小題3分,共36分。【基礎對點】題型1 食物鏈與食物網1.“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中的黃雀所處的營養級是 ( )第一個營養級 第二個營養級第三個營養級 第四個營養級2.下圖是某池塘生態系統中的兩條食物鏈,大量捕撈花鰱后,其他生物種群數量將有所變化。短期內,種群數量變化趨勢正確的是 ( )綠藻數量增加 白鰱數量減少水蚤數量減少 數量都增加3.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形成食物網。以下有關食物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每種動物都可以吃多種植物每種生物都被多種生物捕食每種生物都只位于一條食物鏈上一種生物可能屬于不同的營養級4.下圖是一個簡化的食物網,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該食物網由4條食物鏈組成,其中的初級消費者只有植食性鳥生物數量越多,食物網越復雜處于最高營養級的消費者只有鷹生態系統的4種成分中,該圖中只體現了2種成分5.如果一個生態系統有四種生物,并構成一條食物鏈。在某一時間分別測得這四種生物(甲、乙、丙、丁)所含的個體數量和每種生物的平均體重如下圖所示。已知生物量=生物個體數量×該種生物的平均體重,且生物量越大,該生物所處營養級越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丙處于第二個營養級,為次級消費者若乙的種群數量增加,則會引起甲和丁的數量增加,丙的數量下降若丁的種群數量下降,則會引起乙和丙的數量下降,甲的數量上升若甲的種群數量下降,則會引起丙和丁的種群數量增加題型2 生物富集6.下列關于生物富集的敘述,錯誤的是 ( )生物富集通過食物鏈進行生物富集只針對完全不能降解的生物體的有毒有害物質有毒有害物質的積累對位于食物鏈頂位的物種影響最大生物富集并沒有增加有毒有害物質的總量7.某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中三葉草、蝸牛、鶇之間構成一條食物鏈,其數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不同陰影的面積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個體數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三葉草、蝸牛、鶇構成的食物鏈是捕食食物鏈圖中甲代表鶇,丙代表蝸牛乙體內DDT濃度最低如果該生態系統遷入了大量蝸牛,短時間內甲的數量將會下降8.高殘留有機氯農藥甲、乙可在人及動物的脂肪組織內蓄積。某湖泊生態系統農藥殘留量監測結果顯示,水體中農藥甲、乙含量分別為0.3 μg/kg、0.1 μg/kg,水生生物體中農藥含量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圖中數字為農藥殘留量,單位是μg/kg)該湖泊生態系統共有4條食物鏈烏魚體內的農藥均來自銅綠方田螺農藥殘留量隨營養級升高而增加與水體中農藥甲、乙的含量相比,農藥甲在烏魚體內積累的倍數大于農藥乙題型3 生態金字塔9.(2024·綠谷聯盟高二聯考)生態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數量金字塔等。某時刻調查了某地的幾種生態金字塔,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甲可表示該地的數量金字塔該地各營養級鉛含量情況與丙類似丙可表示該地生物量金字塔生態金字塔中一般不包括分解者10.如圖為兩種生態金字塔示意圖,其中Ⅰ為水生生態系統,Ⅱ為陸地生態系統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金字塔Ⅰ可能是生物量金字塔金字塔Ⅱ可能是數量金字塔Ⅰ和Ⅱ都不能表示能量金字塔Ⅰ中空白的營養級可代表昆蟲,Ⅱ中空白的營養級代表浮游動物11.下列與生物富集及生態金字塔相關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殺蟲劑與有害物質可沿食物鏈逐級積累和濃縮,從而在生物體內高度富集,造成生物富集生物富集對位于高位營養級的生物危害更嚴重就數量金字塔而言,某些狀況下可能呈現倒金字塔形生態金字塔主要包括生物量金字塔和數量金字塔【綜合提升】12.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學校附近魚塘中5種不同的生物進行了研究,其研究結果見下表。請據表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代表 字母 生物 種類 消化道 內食物 千克體重 汞含量A 鲇魚 小魚 78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C 小球藻 - 3D 小魚 水蚤 10E 水蚤 小球藻 5魚塘中A、B、C、D、E的總和就是一個生態系統,河蚌與小魚之間是競爭關系5種生物形成了3條食物鏈,其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是C→E→D→A從表中得出小魚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含量最多5種生物中,鲇魚富集的重金屬最少13.(14分)DDT是一種殺蟲劑,也是一種農藥。下圖是某草原上不同營養級生物體內的DDT含量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5分)由圖可知,營養級越高的生物,獲取的食物中有害物質濃度越高,同時自身越難 ,使得有害物質積累起來。食物鏈不僅是DDT等有害物質移動和濃縮的通道,也是 和能量流動的通道。 (2)(3分)生態金字塔除用圖中的生物量單位表示外,還有用 單位表示。 (3)(6分)該草原的不同地段分布著不同的動植物,這體現了群落的 結構,由于 在不同的季節或年份分布不均,使得草原生態系統的群落結構常發生劇烈變動。 課時精練9 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1.D2.B [烏魚以花鰱和白鰱為食,花鰱被大量捕撈后,烏魚將會捕食更多的白鰱,故白鰱的數量將減少。]3.D [動物可能是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也可能是分解者,A錯誤;食物鏈中頂級消費者沒有捕食者,B錯誤;一種生物可能捕食多種生物,也可能被多種生物所捕食,可能位于多條食物鏈上,C錯誤;一種動物由于食性不同,可以捕食不同的生物,因此可能屬于不同的營養級,D正確。]4.D [分析題圖可知,該食物網由5條食物鏈組成,植食性鳥和食草昆蟲都是初級消費者,A錯誤;食物網的復雜程度取決于有食物聯系的生物種類,并非取決于生物數量,B錯誤;鷹和食蟲鳥都處于最高營養級,C錯誤;該圖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缺少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D正確。]5.B [生物量=生物個體數量×該種生物的平均體重,生物量越大,該生物所處營養級越低,題中四種生物營養級從低到高分別是丁、丙、乙、甲,它們構成的食物鏈為丁→丙→乙→甲。其中丙處于第二個營養級,為初級消費者,A錯誤;若乙的種群數量增加,則會引起丙的數量減少,丁因缺少天敵而數量增多,甲因食物增多而數量增多,B正確;丁作為生產者,其數量下降,丙、乙、甲的數量都要下降,C錯誤;若甲的種群數量下降,則會引起乙和丁的種群數量上升、丙的種群數量下降,D錯誤。]6.B [生物富集針對不能降解或難降解的,不能通過代謝排出生物體的有毒有害物質,B錯誤。]7.D [分析題圖可知,乙為三葉草,丙為蝸牛,甲為鶇,B正確;DDT難以降解,會隨食物鏈逐級積累,生產者三葉草體內的DDT濃度最低,鶇體內的DDT濃度最高,C正確;如果該生態系統遷入了大量蝸牛,短時間內甲的數量將會上升,D錯誤。]8.C [該湖泊生態系統共有5條食物鏈,A錯誤;烏魚體內的農藥來自鯽魚、銅綠方田螺,另外還來自其通過體表直接從環境中吸收,B錯誤;農藥甲在烏魚體內積累的倍數為110.0÷0.3≈367,農藥乙在烏魚體內積累的倍數為124.4÷0.1=1 244,前者小于后者,D錯誤。]9.B [各營養級鉛含量情況與乙類似,因為生物富集系數從低營養級到高營養級逐級增大,B錯誤。]10.D [金字塔Ⅰ可能是生物量金字塔,如海洋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小于浮游動物,但浮游植物繁殖速度很快,A正確;金字塔Ⅱ可能是數量金字塔,如一顆大樹和上面的昆蟲,昆蟲的數量遠遠大于大樹的數量,B正確;Ⅰ和Ⅱ都不能表示能量金字塔,因為能量金字塔是正金字塔形,C正確;Ⅰ中空白的營養級可代表浮游動物,Ⅱ中空白的營養級可代表昆蟲,D錯誤。]11.D [生態金字塔主要包括生物量金字塔、數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D錯誤。]12.B [河蚌與小魚都能以水蚤為食,是競爭關系;C(小球藻)是生產者,A(鲇魚)、B(河蚌)、D(小魚)、E(水蚤)都是動物,屬于消費者,其中無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所以魚塘中A、B、C、D、E的總和不是一個生態系統,A錯誤;5種生物形成的食物鏈為:C(小球藻)→E(水蚤)→D(小魚)→A(鲇魚),C(小球藻)→E(水蚤)→B(河蚌),C(小球藻)→B(河蚌),共3條食物鏈;營養級越多,食物鏈越長,其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是C→E→D→A,B正確;從表中得出大魚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含量最多,而不是小魚,C錯誤;在生態系統中,重金屬在食物鏈中隨著營養級的升高有富集現象,在這5種生物中,鲇魚所處的營養級最高,所以鲇魚富集的重金屬最多,D錯誤。]13.(1)通過代謝排出有害物質 物質循環(2)數量或能量 (3)水平 降雨量解析 (1)根據生物富集的特點,營養級越高,獲取的食物中有害物質濃度越高,同時自身越難通過代謝排出有害物質,因此有害物質在食物鏈中隨著營養級的升高含量逐漸升高。食物鏈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通道。(2)生態金字塔主要包括能量金字塔、數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因此除了用圖中的生物量單位表示外,還有用數量或能量單位來表示。(3)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狀況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結構。草原生態系統分布在干旱地區,年降雨量較少。在不同的季節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勻,因此,群落結構常常發生劇烈變動。(共23張PPT)課時精練9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時間:30分鐘 滿分:50分)D題型1 食物鏈與食物網1.“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中的黃雀所處的營養級是( )A.第一個營養級 B.第二個營養級C.第三個營養級 D.第四個營養級2.下圖是某池塘生態系統中的兩條食物鏈,大量捕撈花鰱后,其他生物種群數量將有所變化。短期內,種群數量變化趨勢正確的是( )BA.綠藻數量增加 B.白鰱數量減少 C.水蚤數量減少 D.數量都增加解析:烏魚以花鰱和白鰱為食,花鰱被大量捕撈后,烏魚將會捕食更多的白鰱,故白鰱的數量將減少。3.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形成食物網。以下有關食物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每種動物都可以吃多種植物 B.每種生物都被多種生物捕食C.每種生物都只位于一條食物鏈上 D.一種生物可能屬于不同的營養級D解析:動物可能是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也可能是分解者,A錯誤;食物鏈中頂級消費者沒有捕食者,B錯誤;一種生物可能捕食多種生物,也可能被多種生物所捕食,可能位于多條食物鏈上,C錯誤;一種動物由于食性不同,可以捕食不同的生物,因此可能屬于不同的營養級,D正確。4.下圖是一個簡化的食物網,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DA.該食物網由4條食物鏈組成,其中的初級消費者只有植食性鳥B.生物數量越多,食物網越復雜C.處于最高營養級的消費者只有鷹D.生態系統的4種成分中,該圖中只體現了2種成分解析:分析題圖可知,該食物網由5條食物鏈組成,植食性鳥和食草昆蟲都是初級消費者,A錯誤;食物網的復雜程度取決于有食物聯系的生物種類,并非取決于生物數量,B錯誤;鷹和食蟲鳥都處于最高營養級,C錯誤;該圖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缺少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D正確。A.該食物網由4條食物鏈組成,其中的初級消費者只有植食性鳥B.生物數量越多,食物網越復雜C.處于最高營養級的消費者只有鷹D.生態系統的4種成分中,該圖中只體現了2種成分5.如果一個生態系統有四種生物,并構成一條食物鏈。在某一時間分別測得這四種生物(甲、乙、丙、丁)所含的個體數量和每種生物的平均體重如下圖所示。已知生物量=生物個體數量×該種生物的平均體重,且生物量越大,該生物所處營養級越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A.丙處于第二個營養級,為次級消費者B.若乙的種群數量增加,則會引起甲和丁的數量增加,丙的數量下降C.若丁的種群數量下降,則會引起乙和丙的數量下降,甲的數量上升D.若甲的種群數量下降,則會引起丙和丁的種群數量增加解析:生物量=生物個體數量×該種生物的平均體重,生物量越大,該生物所處營養級越低,題中四種生物營養級從低到高分別是丁、丙、乙、甲,它們構成的食物鏈為丁→丙→乙→甲。其中丙處于第二個營養級,為初級消費者,A錯誤;若乙的種群數量增加,則會引起丙的數量減少,丁因缺少天敵而數量增多,甲因食物增多而數量增多,B正確;丁作為生產者,其數量下降,丙、乙、甲的數量都要下降,C錯誤;若甲的種群數量下降,則會引起乙和丁的種群數量上升、丙的種群數量下降,D錯誤。A.丙處于第二個營養級,為次級消費者B.若乙的種群數量增加,則會引起甲和丁的數量增加,丙的數量下降C.若丁的種群數量下降,則會引起乙和丙的數量下降,甲的數量上升D.若甲的種群數量下降,則會引起丙和丁的種群數量增加題型2 生物富集6.下列關于生物富集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物富集通過食物鏈進行B.生物富集只針對完全不能降解的生物體的有毒有害物質C.有毒有害物質的積累對位于食物鏈頂位的物種影響最大D.生物富集并沒有增加有毒有害物質的總量解析:生物富集針對不能降解或難降解的,不能通過代謝排出生物體的有毒有害物質,B錯誤。B7.某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中三葉草、蝸牛、鶇之間構成一條食物鏈,其數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不同陰影的面積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個體數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DA.三葉草、蝸牛、鶇構成的食物鏈是捕食食物鏈B.圖中甲代表鶇,丙代表蝸牛C.乙體內DDT濃度最低D.如果該生態系統遷入了大量蝸牛,短時間內甲的數量將會下降解析:分析題圖可知,乙為三葉草,丙為蝸牛,甲為鶇,B正確;DDT難以降解,會隨食物鏈逐級積累,生產者三葉草體內的DDT濃度最低,鶇體內的DDT濃度最高,C正確;如果該生態系統遷入了大量蝸牛,短時間內甲的數量將會上升,D錯誤。A.三葉草、蝸牛、鶇構成的食物鏈是捕食食物鏈B.圖中甲代表鶇,丙代表蝸牛C.乙體內DDT濃度最低D.如果該生態系統遷入了大量蝸牛,短時間內甲的數量將會下降8.高殘留有機氯農藥甲、乙可在人及動物的脂肪組織內蓄積。某湖泊生態系統農藥殘留量監測結果顯示,水體中農藥甲、乙含量分別為0.3 μg/kg、0.1 μg/kg,水生生物體中農藥含量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C(圖中數字為農藥殘留量,單位是μg/kg)A.該湖泊生態系統共有4條食物鏈B.烏魚體內的農藥均來自銅綠方田螺C.農藥殘留量隨營養級升高而增加D.與水體中農藥甲、乙的含量相比,農藥甲在烏魚體內積累的倍數大于農藥乙解析:該湖泊生態系統共有5條食物鏈,A錯誤;烏魚體內的農藥來自鯽魚、銅綠方田螺,另外還來自其通過體表直接從環境中吸收,B錯誤;農藥甲在烏魚體內積累的倍數為110.0÷0.3≈367,農藥乙在烏魚體內積累的倍數為124.4÷0.1=1 244,前者小于后者,D錯誤。A.該湖泊生態系統共有4條食物鏈B.烏魚體內的農藥均來自銅綠方田螺C.農藥殘留量隨營養級升高而增加D.與水體中農藥甲、乙的含量相比,農藥甲在烏魚體內積累的倍數大于農藥乙題型3 生態金字塔9.(2024·綠谷聯盟高二聯考)生態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數量金字塔等。某時刻調查了某地的幾種生態金字塔,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A.甲可表示該地的數量金字塔B.該地各營養級鉛含量情況與丙類似C.丙可表示該地生物量金字塔D.生態金字塔中一般不包括分解者解析:各營養級鉛含量情況與乙類似,因為生物富集系數從低營養級到高營養級逐級增大,B錯誤。10.如圖為兩種生態金字塔示意圖,其中Ⅰ為水生生態系統,Ⅱ為陸地生態系統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A.金字塔Ⅰ可能是生物量金字塔B.金字塔Ⅱ可能是數量金字塔C.Ⅰ和Ⅱ都不能表示能量金字塔D.Ⅰ中空白的營養級可代表昆蟲,Ⅱ中空白的營養級代表浮游動物解析:金字塔Ⅰ可能是生物量金字塔,如海洋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小于浮游動物,但浮游植物繁殖速度很快,A正確;金字塔Ⅱ可能是數量金字塔,如一顆大樹和上面的昆蟲,昆蟲的數量遠遠大于大樹的數量,B正確;Ⅰ和Ⅱ都不能表示能量金字塔,因為能量金字塔是正金字塔形,C正確;Ⅰ中空白的營養級可代表浮游動物,Ⅱ中空白的營養級可代表昆蟲,D錯誤。A.金字塔Ⅰ可能是生物量金字塔B.金字塔Ⅱ可能是數量金字塔C.Ⅰ和Ⅱ都不能表示能量金字塔D.Ⅰ中空白的營養級可代表昆蟲,Ⅱ中空白的營養級代表浮游動物11.下列與生物富集及生態金字塔相關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殺蟲劑與有害物質可沿食物鏈逐級積累和濃縮,從而在生物體內高度富集,造成生物富集B.生物富集對位于高位營養級的生物危害更嚴重C.就數量金字塔而言,某些狀況下可能呈現倒金字塔形D.生態金字塔主要包括生物量金字塔和數量金字塔解析:生態金字塔主要包括生物量金字塔、數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D錯誤。D12.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學校附近魚塘中5種不同的生物進行了研究,其研究結果見下表。請據表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代表字母 生物種類 消化道內食物 千克體重汞含量A 鲇魚 小魚 78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C 小球藻 - 3D 小魚 水蚤 10E 水蚤 小球藻 5A.魚塘中A、B、C、D、E的總和就是一個生態系統,河蚌與小魚之間是競爭關系B.5種生物形成了3條食物鏈,其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是C→E→D→AC.從表中得出小魚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含量最多D.5種生物中,鲇魚富集的重金屬最少答案 B解析:河蚌與小魚都能以水蚤為食,是競爭關系;C(小球藻)是生產者,A(鲇魚)、B(河蚌)、D(小魚)、E(水蚤)都是動物,屬于消費者,其中無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所以魚塘中A、B、C、D、E的總和不是一個生態系統,A錯誤;5種生物形成的食物鏈為:C(小球藻)→E(水蚤)→D(小魚)→A(鲇魚),C(小球藻)→E(水蚤)→B(河蚌),C(小球藻)→B(河蚌),共3條食物鏈;營養級越多,食物鏈越長,其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是C→E→D→A,B正確;從表中得出大魚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含量最多,而不是小魚,C錯誤;在生態系統中,重金屬在食物鏈中隨著營養級的升高有富集現象,在這5種生物中,鲇魚所處的營養級最高,所以鲇魚富集的重金屬最多,D錯誤。13.DDT是一種殺蟲劑,也是一種農藥。下圖是某草原上不同營養級生物體內的DDT含量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由圖可知,營養級越高的生物,獲取的食物中有害物質濃度越高,同時自身越難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得有害物質積累起來。食物鏈不僅是DDT等有害物質移動和濃縮的通道,也是__________和能量流動的通道。通過代謝排出有害物質物質循環(2)生態金字塔除用圖中的生物量單位表示外,還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單位表示。(3)該草原的不同地段分布著不同的動植物,這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_結構,由于________在不同的季節或年份分布不均,使得草原生態系統的群落結構常發生劇烈變動。數量或能量水平降雨量解析:(1)根據生物富集的特點,營養級越高,獲取的食物中有害物質濃度越高,同時自身越難通過代謝排出有害物質,因此有害物質在食物鏈中隨著營養級的升高含量逐漸升高。食物鏈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通道。(2)生態金字塔主要包括能量金字塔、數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因此除了用圖中的生物量單位表示外,還有用數量或能量單位來表示。(3)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狀況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結構。草原生態系統分布在干旱地區,年降雨量較少。在不同的季節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勻,因此,群落結構常常發生劇烈變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時2 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docx 課時2 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pptx 課時精練9 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docx 課時精練9 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