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1 群落與非生物環境組成生態系統課時概念解析 本課時的概念為“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因素組成,各組分緊密聯系使生態系統成為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體”。該概念的建構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1.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2.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等。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概念1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閱讀教材P57~58,完成填空)1.生態系統的概念、范圍、類型、功能與成分2.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提醒:沒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就會缺少有機物供應而無法生存。[辨正誤](1)生產者都是綠色植物,分解者都是細菌。( )(2)在光合作用中,生產者將太陽能轉化成儲存在ATP中的化學能。( )(3)細菌在生態系統中可能是生產者,也可能是消費者或分解者。( )(4)生產者都是自養生物,消費者都是異養生物。( )(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始豐溪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部分生物及其食性如下表所示。生物種類 消化道內的食物草魚 水草鯽魚 水草小蝦 浮游植物蚯蚓 腐殖質白鷺 魚、蝦(1)始豐溪濕地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有哪些?判斷的依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始豐溪濕地生態系統中消費者有哪些?判斷的依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始豐溪濕地生態系統中分解者有哪些?判斷的依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各種生物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斷生態系統生物成分的兩個“一定”和三個“不一定”【典例應用】例1 (2024·溫州新力量高二聯考)落葉闊葉林中生存著毛毛蟲、山雀、黃鼠狼等多種消費者,這些消費者都屬于( )A.自養生物B.以其他生物為食的動物C.直接以生產者為食的動物D.以動、植物的殘體和糞便為食的腐食動物例2 (2024·紹興高二期中)關于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敘述,正確的是( )A.營腐生生活的細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產者或是消費者B.分解者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可以供綠色植物再利用C.異養生物全是分解者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概念2 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等,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閱讀教材P58~59,完成填空)1.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等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辨正誤](1)陽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能量來源。( )(2)氧氣是所有生物呼吸作用的必需原料。( )(3)水對生物的生長發育、數量和分布有著重要的影響。( )(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某生物興趣小組考察了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后,繪制出了該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相互關系示意圖。(1)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為銀杏、連香樹、鵝掌楸等珍稀瀕危植物。它們屬于右圖中A、B、C、D哪種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目山自然保護區動物種類頗多,哺乳動物有7目27科54種;鳥類有10目24科108種;爬行類有3目10科35種;兩棲類有2目7科16種;昆蟲有26目。這些動物絕大多數都屬于生態系統中的什么成分?對應右圖中A、B、C、D哪種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屬于生態系統中的哪種成分?B為A主要提供了哪些物質(能量)?A為B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右圖體現了生態系統生物成分與非生物成分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1)非生物成分是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的物質和能量的最終來源,是生態系統的基礎。(2)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轉變成可以被生物體利用的物質和能量,架起了從非生物環境到生物群落的“橋梁”,是生態系統最主要的成分。(3)消費者是生態系統中最活躍的成分。消費者能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4)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關鍵環節。如果一個生態系統中沒有分解者,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受阻,生態系統就會瓦解和崩潰。【典例應用】例3 關于生態系統非生物成分的敘述錯誤的是( )A.太陽能是幾乎所有生物的能量來源B.CO2是生產者進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C.水影響生物的生長發育、數量和分布D.O2是生物進行細胞呼吸的必需原料例4 右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四種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是生產者,包括全部植物和部分細菌B.丙能夠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C.如果沒有丁,生態系統也會維持穩定D.如果沒有丙,甲和乙將會因缺少有機物供應而無法生存“三看法”判斷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感悟真題1.真題重組,判斷正誤(1)農業生態系統中的蚯蚓和各種微生物均屬于分解者。(2020·江蘇卷,24A)( )(2)荷塘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2020·江蘇卷,15A)( )2.(2023·浙江1月選考,22節選)2021年,棲居在我國西雙版納的一群亞洲象有過一段北遷的歷程。時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亞洲象開啟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農田等一系列生態系統,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回答下列問題:植物通常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供養著眾多的________和分解者。亞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既從植物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________的傳播。課時1 群落與非生物環境組成生態系統概念1自主建構1.群落 非生物環境 生態學功能系統 生物圈 自然 人工 物質循環 信息傳遞2.有機物 綠色植物 物質循環 能量流動 細菌 真菌 殘體 糞便 不可缺少辨正誤(1)× 提示:硝化細菌也是生產者,但不屬于綠色植物;禿鷲也屬于分解者,但不屬于細菌。(2)× 提示:在光合作用中,生產者將太陽能轉化成儲存在糖類中的化學能。(3)√(4)√合作探究(1)提示:水草和浮游植物;它們是能利用太陽能等能量,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自養生物。(2)提示:草魚、鯽魚、小蝦、白鷺;它們是能直接或間接利用生產者合成的有機物維持自身生命活動的異養生物。(3)提示:蚯蚓;其是能將動、植物的殘體、糞便和各類復雜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的異養生物。(4)提示: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它將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各級消費者通過食物關系促進了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分解者也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它能促進動植物遺體和排泄物的再循環,為生產者提供無機物。典例應用例1 B [自養生物屬于生產者,A錯誤;直接以生產者為食的動物是初級消費者,題干中的黃鼠狼不屬于初級消費者,C錯誤;以動、植物的殘體和糞便為食的腐食動物屬于分解者,D錯誤。]例2 B [營腐生生活的細菌一定是分解者,A錯誤;分解者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可以供綠色植物再利用,對實現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具有重要作用,B正確;異養生物也可以是消費者,C錯誤;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D錯誤。]概念2自主建構1.能量 化學 生長發育 地理分布 溫度 光合作用 需氧呼吸 生長發育 數量 分布2.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 根際處 最大辨正誤(1)× 提示:太陽能是地球上幾乎所有生物的能量來源。(2)× 提示:有些生物只進行厭氧呼吸,不需要氧氣。(3)√合作探究(1)提示:銀杏、連香樹、鵝掌楸屬于生產者,對應右圖中的A。(2)提示:消費者;D。(3)提示: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B)為生產者(A)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太陽能、二氧化碳和水等;生產者(A)為非生物環境(B)提供了氧氣。(4)提示:相互依存。典例應用例3 D [厭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參與,D錯誤。]例4 B [并非全部的植物都屬于生產者,如營寄生生活的菟絲子屬于消費者,A錯誤;丙為消費者,在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起重要作用,B正確;丁為非生物成分,是生物群落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沒有丁,生態系統無法維持穩定,C錯誤;生產者為消費者和分解者提供有機物,所以如果沒有甲(生產者),丙(消費者)和乙(分解者)將會因缺少有機物供應而無法生存,D錯誤。]感悟真題1.(1)× 提示:微生物并非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細菌屬于生產者。(2)× 提示:還應包括非生物環境。2.消費者 繁殖體(共30張PPT)第三章 生態系統課時1 群落與非生物環境組成生態系統課時概念解析本課時的概念為“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因素組成,各組分緊密聯系使生態系統成為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體”。該概念的建構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1.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2.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等。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目錄 CONTENTS1.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2.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 水等,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3.感悟真題自主建構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課時概念圖自主建構群落(閱讀教材P57~58,完成填空)1.生態系統的概念、范圍、類型、功能與成分非生物環境生態學功能系統生物圈自然人工物質循環信息傳遞2.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提醒:沒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就會缺少有機物供應而無法生存。有機物綠色植物物質循環能量流動細菌真菌殘體糞便不可缺少×[辨正誤](1)生產者都是綠色植物,分解者都是細菌。( )提示:硝化細菌也是生產者,但不屬于綠色植物;禿鷲也屬于分解者,但不屬于細菌。(2)在光合作用中,生產者將太陽能轉化成儲存在ATP中的化學能。( )提示:在光合作用中,生產者將太陽能轉化成儲存在糖類中的化學能。(3)細菌在生態系統中可能是生產者,也可能是消費者或分解者。( )(4)生產者都是自養生物,消費者都是異養生物。( )×√√(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始豐溪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部分生物及其食性如下表所示。生物種類 消化道內的食物草魚 水草鯽魚 水草小蝦 浮游植物蚯蚓 腐殖質白鷺 魚、蝦(1)始豐溪濕地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有哪些?判斷的依據是什么?提示:水草和浮游植物;它們是能利用太陽能等能量,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自養生物。(2)始豐溪濕地生態系統中消費者有哪些?判斷的依據是什么?提示:草魚、鯽魚、小蝦、白鷺;它們是能直接或間接利用生產者合成的有機物維持自身生命活動的異養生物。(3)始豐溪濕地生態系統中分解者有哪些?判斷的依據是什么?提示:蚯蚓;其是能將動、植物的殘體、糞便和各類復雜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的異養生物。(4)各種生物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樣的?提示: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它將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各級消費者通過食物關系促進了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分解者也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它能促進動植物遺體和排泄物的再循環,為生產者提供無機物。判斷生態系統生物成分的兩個“一定”和三個“不一定”【典例應用】B例1 (2024·溫州新力量高二聯考)落葉闊葉林中生存著毛毛蟲、山雀、黃鼠狼等多種消費者,這些消費者都屬于( )A.自養生物 B.以其他生物為食的動物C.直接以生產者為食的動物 D.以動、植物的殘體和糞便為食的腐食動物解析:自養生物屬于生產者,A錯誤;直接以生產者為食的動物是初級消費者,題干中的黃鼠狼不屬于初級消費者,C錯誤;以動、植物的殘體和糞便為食的腐食動物屬于分解者,D錯誤。B例2 (2024·紹興高二期中)關于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敘述,正確的是( )A.營腐生生活的細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產者或是消費者B.分解者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可以供綠色植物再利用C.異養生物全是分解者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營腐生生活的細菌一定是分解者,A錯誤;分解者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可以供綠色植物再利用,對實現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具有重要作用,B正確;異養生物也可以是消費者,C錯誤;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D錯誤。能量(閱讀教材P58~59,完成填空)1.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等化學生長發育地理分布溫度光合作用需氧呼吸生長發育數量分布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根際處最大×[辨正誤](1)陽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能量來源。( )提示:太陽能是地球上幾乎所有生物的能量來源。(2)氧氣是所有生物呼吸作用的必需原料。( )提示:有些生物只進行厭氧呼吸,不需要氧氣。(3)水對生物的生長發育、數量和分布有著重要的影響。( )×√(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某生物興趣小組考察了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后,繪制出了該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相互關系示意圖。(1)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為銀杏、連香樹、鵝掌楸等珍稀瀕危植物。它們屬于右圖中A、B、C、D哪種成分?提示:銀杏、連香樹、鵝掌楸屬于生產者,對應右圖中的A。(2)天目山自然保護區動物種類頗多,哺乳動物有7目27科54種;鳥類有10目24科108種;爬行類有3目10科35種;兩棲類有2目7科16種;昆蟲有26目。這些動物絕大多數都屬于生態系統中的什么成分?對應右圖中A、B、C、D哪種成分?提示:消費者;D。(3)B屬于生態系統中的哪種成分?B為A主要提供了哪些物質(能量)?A為B呢?提示: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B)為生產者(A)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太陽能、二氧化碳和水等;生產者(A)為非生物環境(B)提供了氧氣。(4)右圖體現了生態系統生物成分與非生物成分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提示:相互依存。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1)非生物成分是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的物質和能量的最終來源,是生態系統的基礎。(2)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轉變成可以被生物體利用的物質和能量,架起了從非生物環境到生物群落的“橋梁”,是生態系統最主要的成分。(3)消費者是生態系統中最活躍的成分。消費者能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4)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關鍵環節。如果一個生態系統中沒有分解者,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受阻,生態系統就會瓦解和崩潰。【典例應用】D例3 關于生態系統非生物成分的敘述錯誤的是( )A.太陽能是幾乎所有生物的能量來源B.CO2是生產者進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C.水影響生物的生長發育、數量和分布D.O2是生物進行細胞呼吸的必需原料解析:厭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參與,D錯誤。B例4 右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四種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是生產者,包括全部植物和部分細菌B.丙能夠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C.如果沒有丁,生態系統也會維持穩定D.如果沒有丙,甲和乙將會因缺少有機物供應而無法生存解析:并非全部的植物都屬于生產者,如營寄生生活的菟絲子屬于消費者,A錯誤;丙為消費者,在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起重要作用,B正確;丁為非生物成分,是生物群落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沒有丁,生態系統無法維持穩定,C錯誤;生產者為消費者和分解者提供有機物,所以如果沒有甲(生產者),丙(消費者)和乙(分解者)將會因缺少有機物供應而無法生存,D錯誤。A.甲是生產者,包括全部植物和部分細菌B.丙能夠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C.如果沒有丁,生態系統也會維持穩定D.如果沒有丙,甲和乙將會因缺少有機物供應而無法生存“三看法”判斷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1.真題重組,判斷正誤(1)農業生態系統中的蚯蚓和各種微生物均屬于分解者。(2020·江蘇卷,24A)( )提示:微生物并非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細菌屬于生產者。(2)荷塘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2020·江蘇卷,15A)( )提示:還應包括非生物環境。××2.(2023·浙江1月選考,22節選)2021年,棲居在我國西雙版納的一群亞洲象有過一段北遷的歷程。時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亞洲象開啟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農田等一系列生態系統,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回答下列問題:植物通常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供養著眾多的________和分解者。亞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既從植物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________的傳播。消費者繁殖體課時精練8 群落與非生物環境組成生態系統(時間:30分鐘分值:50分)選擇題:第1~15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基礎對點】題型1 生態系統的概念與類型1.生態系統的類型眾多,一般可分為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兩大類,下列不屬于自然生態系統的是 ( )海洋生態系統 荒漠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 果園生態系統2.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 ( )生態系統是由生物群落與它的非生物環境構成的一個生態學功能系統生態系統可大可小,沒有一定的空間范圍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種類眾多,農田和城市生態系統均屬于人工生態系統3.一個細菌細胞內發生以下反應:H2S+CO2S+H2O+C6H12O6,據此判斷該生物屬于生態系統中的 ( )生產者 消費者分解者 無法判斷4.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凡是自養生物都是生產者 ②植物都是生產者 ③動物都是消費者 ④凡是細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⑤異養生物都是消費者① ①③ ③④ ①⑤題型2 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5.下列有關生態系統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絕大多數動物屬于消費者,其中食草動物屬于初級消費者細菌都屬于分解者自養生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是生態系統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生產者都是植物6.在陽光明媚、水草豐茂的某草原上,生活著牛、羊、鹿、狼、兔、鼠,還有禿鷲、蜣螂、細菌、真菌等,關于它們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它們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②它們中的牛、羊、鹿分別組成了3個種群 ③它們中的所有動物是一個生物群落 ④它們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①② ③④ ②③ ①④7.“……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下列關于該句古文中涉及的生物學知識的敘述,正確的是 ( )園中樹是生產者,黃雀是消費者蟬與園中土壤內的蚯蚓都屬于分解者園中各種動物和植物共同組成了生物群落標志重捕法適合于調查蚯蚓的種群密度8.下圖中的圓分別表示:a—生產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藍細菌、e—腐生細菌,則能正確表示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是 ( )A B C D題型3 生態系統的非生物成分9.(2024·浙南名校聯盟聯考)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非生物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 )自然生態系統需要源源不斷地輸入太陽能太陽光來源于地球以外,不屬于生態系統的成分非生物成分是指陽光、水分、空氣、病毒等空氣中的O2是生產者進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10.陽光是生態系統的非生物成分之一,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生產者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植物的生長發育和地理分布會受到陽光的影響太陽能是所有生物的能量來源太陽輻射使地表受熱產生溫度變化進而影響生物生存【綜合提升】11.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太陽光來自地球以外,但是也屬于生態系統的成分原核生物和部分真菌在生態系統中都屬于分解者真核生物也可能屬于分解者,原核生物也可能屬于生產者一些腐食動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12.圖示表示生態系統各成分間的相互關系(甲、乙、丙表示三類生物成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甲表示生產者、乙表示消費者丙表示肉食動物或雜食動物若甲遭受毀滅性破壞,則該生態系統可能崩潰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則圖示可表示生物圈13.如圖表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系,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甲是生態系統最主要的成分,主要是綠色植物乙、丙都是消費者,其中丙屬于次級消費者丙是聯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的必要成分丙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起重要作用14.下面是生態系統成分的關系圖,下列對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 )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養生物a中全是異養真核生物c只包括腐生細菌和真菌a是該生態系統生物成分的最主要成分,一旦遇到破壞,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15.(2024·溫州新力量聯盟聯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等這些詩句描繪了荷塘的生動景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荷塘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采用標志重捕法能精確調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蟲的種類數挺水的蓮、浮水的睡蓮及沉水的水草等體現出群落的垂直結構影響荷塘中“鷗鷺”等鳥類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類活動16.(10分)(2024·嘉興高二期末)某海域被生活污水污染,為找出理想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員提取該海域水樣,分別放入不同生物進行治理研究,下表表示水體中相關指標的檢測結果。請回答:生物 毒素含量/ (μg·L-1) 銨鹽 吸收率 有機物 去除率硅藻 0.1 52% 0藍細菌 0.554 78% 0紅假單胞 光合菌 0 87% 92%注:紅假單胞光合菌是一種光合細菌,菌體內有多種光合色素。在有光條件下可進行光能自養生長,無光條件下可分解有機物化能異養生長。(1)(4分)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上表中紅假單胞光合菌屬于 。治理該湖泊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分)在已治理好的海域中開展了“多營養層次”生態養殖模式,即在上層掛繩養殖海帶等藻類;在中層掛籠養殖牡蠣等濾食小型浮游植物的貝類;在底層設置人工魚礁,養殖海參等底棲雜食動物。這種養殖模式提升了群落 結構的復雜程度,提高了 ,進而增加了經濟效益。若養殖海帶數量過多,會導致牡蠣的產量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10分)(2024·山水聯盟聯考)高原鼠兔是廣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種小型嚙齒動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高原鼠兔的食物組成為紫花針茅等植物)可能引起草地退化。科研人員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圍欄樣地,設置鼠害草地、補播草地(即鼠害草地部分區域替換成披堿草)和人工披堿草草地三種樣地研究草地植物的變化對高原鼠兔種群密度的影響。回答下列問題:(1)(3分)按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劃分,高原鼠兔屬于 。該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對于植物的傳粉和種子的傳播具有重要的作用。(2)(4分)據調查,在補播草地和披堿草草地中高原鼠兔種群密度會下降。這說明種植披堿草能有效 鼠兔種群數量增加。一方面,草地植物種類變化,導致高原鼠兔 減少,另一方面,草地群落的 結構發生變化,草群更加致密高大,草地裸斑減少,這會阻礙鼠兔的運動,增加 的風險。 (3)(3分)幾乎任何生活在高原地區的食肉動物都會以鼠兔為食,但是由于高原鼠兔的逃生能力強, 高,每到繁殖季節,種群數量可快速恢復。 課時精練8 群落與非生物環境組成生態系統1.D [果園生態系統屬于人工生態系統,故選D。]2.B [生態系統是指一定空間和一定時間內,由群落和非生物環境所構成的一個生態學功能系統,A正確;生態系統可大可小,都有一定的空間范圍,B錯誤;生態系統種類眾多,可以分為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兩大類,農田和城市生態系統均屬于人工生態系統,D正確。]3.A [根據題干中的化學反應式可知,該細菌能利用H2S和CO2合成有機物C6H12O6,屬于自養生物,故其屬于生產者。]4.A5.A [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屬于分解者,細菌中既有生產者,如硝化細菌、硫細菌等,也有消費者,如寄生在人體內的結核桿菌等,B錯誤;自養生物不一定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細菌、硫細菌等,C錯誤;生產者并非都是植物,細菌中也有生產者,如硝化細菌、硫細菌等,D錯誤。]6.D [該草原上的草等自養生物為生產者,牛、羊、鹿、狼、兔、鼠等為消費者,禿鷲、蜣螂、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為分解者,此外還包括了陽光、空氣等非生物成分,因此它們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其中的牛、羊、鹿分別是3種動物的總稱,每一種動物都會涉及很多具體的種類,因而不能看作是3個種群;它們中的所有動物只是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并沒有包含所有的生物。]7.A [蟬是消費者,園中土壤內的蚯蚓屬于分解者,B錯誤;園中所有生物共同組成生物群落,C錯誤;標志重捕法不適用于調查蚯蚓的種群密度,D錯誤。]8.A [藍細菌屬于生產者,腐生細菌屬于分解者,藍細菌和腐生細菌都屬于原核生物,A正確。]9.A [太陽光是非生物成分,屬于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B錯誤;病毒營寄生生活,屬于消費者,是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C錯誤;空氣中的CO2是生產者進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D錯誤。]10.C [太陽能是地球上幾乎所有生物的能量來源,C錯誤。]11.B [太陽光來自地球以外,但是也屬于生態系統的成分中的非生物成分,A正確;腐生真菌屬于分解者,寄生真菌屬于消費者,原核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藍細菌、硝化細菌屬于生產者,B錯誤;真核生物也可能屬于分解者,如腐生真菌,原核生物也可能屬于生產者,如藍細菌,C正確;一些腐食動物能將有機物分解為生產者能重新利用的無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D正確。]12.B [據圖分析,甲表示生產者、乙表示消費者、丙表示分解者,A正確,B錯誤;甲是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若甲遭受毀滅性破壞,則該生態系統可能崩潰,C正確。]13.B [圖中甲是生產者,生產者是生態系統最主要的成分,主要是綠色植物,還包括硝化細菌等,A正確;圖中乙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B錯誤;丙是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將有機物分解,產生的無機物被生產者利用,是聯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的必要成分,C正確;丙(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糞便和各種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非生物環境,在物質循環中起重要作用,D正確。]14.A [由題圖中箭頭的方向分析,b是生產者,a是消費者,c是分解者。生產者多數是光能自養型的真核生物——綠色植物,也有光能自養型的原核生物——藍細菌,A正確;消費者都是異養生物,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B錯誤;分解者除了包括腐生細菌和真菌外,還有腐生動物和某些原生動物,如蚯蚓、禿鷲等,C錯誤;生產者(b)是生態系統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D錯誤。]15.C [荷塘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構成群落,群落與非生物環境共同作用形成生態系統,A錯誤;標志重捕法是來估算樣地中被調查動物總數的,不能精確調查種類數,B錯誤;在垂直方向上植物分布不同,有挺水的蓮、浮水的睡蓮及沉水的水草,故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C正確;影響荷塘中“鷗鷺”等鳥類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棲息空間,D錯誤。]16.(1)生產者和分解者 紅假單胞光合菌 不產生毒素且對銨鹽的吸收率和有機物的去除率高 (2)垂直 空間和資源的利用率 下降 海帶的繁殖影響了小型浮游植物的生長,牡蠣食物來源減少解析 (1)紅假單胞光合菌是一種光合細菌,但在無光條件下可分解有機物化能異養生長,因此其在生態系統中既屬于生產者又屬于分解者;紅假單胞光合菌不產生毒素且對銨鹽的吸收率和有機物的去除率最高,因此治理該湖泊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紅假單胞光合菌。(2)“多營養層次”生態養殖模式提升了群落垂直結構的復雜程度,提高了空間和資源的利用率,進而增加了經濟效益。若養殖海帶數量過多會影響小型浮游植物的數量,這些小型浮游植物是牡蠣的食物,牡蠣食物來源減少,所以牡蠣產量會下降。17.(1)消費者 能夠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2)抑制 食物 空間(或垂直和水平) 被捕食(3)出生率解析 (1)高原鼠兔以牧草為食,故屬于消費者,消費者能夠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此外對于植物的傳粉和種子的傳播等具有重要的作用。(2)在補播草地和披堿草草地中高原鼠兔種群密度會下降,這說明種植披堿草能有效抑制鼠兔種群數量增加。一方面,草地植物種類變化,導致高原鼠兔的食物減少,另一方面,草地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結構發生變化,草群更加致密高大,草地裸斑減少,這會阻礙鼠兔的運動,增加被捕食的風險。(3)高原鼠兔的逃生能力強,出生率高,雖然其天敵很多,但每到繁殖季節,種群數量能快速恢復。(共27張PPT)課時精練8群落與非生物環境組成生態系統(時間:30分鐘 滿分:50分)D題型1 生態系統的概念與類型1.生態系統的類型眾多,一般可分為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兩大類,下列不屬于自然生態系統的是( )A.海洋生態系統 B.荒漠生態系統C.淡水生態系統 D.果園生態系統解析:果園生態系統屬于人工生態系統,故選D。2.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生態系統是由生物群落與它的非生物環境構成的一個生態學功能系統B.生態系統可大可小,沒有一定的空間范圍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D.生態系統種類眾多,農田和城市生態系統均屬于人工生態系統解析:生態系統是指一定空間和一定時間內,由群落和非生物環境所構成的一個生態學功能系統,A正確;生態系統可大可小,都有一定的空間范圍,B錯誤;生態系統種類眾多,可以分為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兩大類,農田和城市生態系統均屬于人工生態系統,D正確。B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無法判斷A4.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凡是自養生物都是生產者 ②植物都是生產者 ③動物都是消費者 ④凡是細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⑤異養生物都是消費者A.① B.①③ C.③④ D.①⑤A題型2 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5.下列有關生態系統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A.絕大多數動物屬于消費者,其中食草動物屬于初級消費者B.細菌都屬于分解者C.自養生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是生態系統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D.生產者都是植物解析: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屬于分解者,細菌中既有生產者,如硝化細菌、硫細菌等,也有消費者,如寄生在人體內的結核桿菌等,B錯誤;自養生物不一定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細菌、硫細菌等,C錯誤;生產者并非都是植物,細菌中也有生產者,如硝化細菌、硫細菌等,D錯誤。A6.在陽光明媚、水草豐茂的某草原上,生活著牛、羊、鹿、狼、兔、鼠,還有禿鷲、蜣螂、細菌、真菌等,關于它們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它們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②它們中的牛、羊、鹿分別組成了3個種群 ③它們中的所有動物是一個生物群落 ④它們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D解析:該草原上的草等自養生物為生產者,牛、羊、鹿、狼、兔、鼠等為消費者,禿鷲、蜣螂、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為分解者,此外還包括了陽光、空氣等非生物成分,因此它們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其中的牛、羊、鹿分別是3種動物的總稱,每一種動物都會涉及很多具體的種類,因而不能看作是3個種群;它們中的所有動物只是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并沒有包含所有的生物。7.“……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下列關于該句古文中涉及的生物學知識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園中樹是生產者,黃雀是消費者B.蟬與園中土壤內的蚯蚓都屬于分解者C.園中各種動物和植物共同組成了生物群落D.標志重捕法適合于調查蚯蚓的種群密度解析:蟬是消費者,園中土壤內的蚯蚓屬于分解者,B錯誤;園中所有生物共同組成生物群落,C錯誤;標志重捕法不適用于調查蚯蚓的種群密度,D錯誤。A8.下圖中的圓分別表示:a—生產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藍細菌、e—腐生細菌,則能正確表示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是( )A解析:藍細菌屬于生產者,腐生細菌屬于分解者,藍細菌和腐生細菌都屬于原核生物,A正確。題型3 生態系統的非生物成分9.(2024·浙南名校聯盟聯考)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非生物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A.自然生態系統需要源源不斷地輸入太陽能B.太陽光來源于地球以外,不屬于生態系統的成分C.非生物成分是指陽光、水分、空氣、病毒等D.空氣中的O2是生產者進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解析:太陽光是非生物成分,屬于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B錯誤;病毒營寄生生活,屬于消費者,是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C錯誤;空氣中的CO2是生產者進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D錯誤。A10.陽光是生態系統的非生物成分之一,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生產者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B.植物的生長發育和地理分布會受到陽光的影響C.太陽能是所有生物的能量來源D.太陽輻射使地表受熱產生溫度變化進而影響生物生存解析:太陽能是地球上幾乎所有生物的能量來源,C錯誤。C11.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太陽光來自地球以外,但是也屬于生態系統的成分B.原核生物和部分真菌在生態系統中都屬于分解者C.真核生物也可能屬于分解者,原核生物也可能屬于生產者D.一些腐食動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B解析:太陽光來自地球以外,但是也屬于生態系統的成分中的非生物成分,A正確;腐生真菌屬于分解者,寄生真菌屬于消費者,原核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藍細菌、硝化細菌屬于生產者,B錯誤;真核生物也可能屬于分解者,如腐生真菌,原核生物也可能屬于生產者,如藍細菌,C正確;一些腐食動物能將有機物分解為生產者能重新利用的無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D正確。12.圖示表示生態系統各成分間的相互關系(甲、乙、丙表示三類生物成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A.甲表示生產者、乙表示消費者B.丙表示肉食動物或雜食動物C.若甲遭受毀滅性破壞,則該生態系統可能崩潰D.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則圖示可表示生物圈解析:據圖分析,甲表示生產者、乙表示消費者、丙表示分解者,A正確,B錯誤;甲是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若甲遭受毀滅性破壞,則該生態系統可能崩潰,C正確。13.如圖表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系,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A.甲是生態系統最主要的成分,主要是綠色植物B.乙、丙都是消費者,其中丙屬于次級消費者C.丙是聯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的必要成分D.丙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起重要作用解析:圖中甲是生產者,生產者是生態系統最主要的成分,主要是綠色植物,還包括硝化細菌等,A正確;圖中乙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B錯誤;丙是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將有機物分解,產生的無機物被生產者利用,是聯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的必要成分,C正確;丙(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糞便和各種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非生物環境,在物質循環中起重要作用,D正確。14.下面是生態系統成分的關系圖,下列對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A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養生物B.a中全是異養真核生物C.c只包括腐生細菌和真菌D.a是該生態系統生物成分的最主要成分,一旦遇到破壞,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解析:由題圖中箭頭的方向分析,b是生產者,a是消費者,c是分解者。生產者多數是光能自養型的真核生物——綠色植物,也有光能自養型的原核生物——藍細菌,A正確;消費者都是異養生物,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B錯誤;分解者除了包括腐生細菌和真菌外,還有腐生動物和某些原生動物,如蚯蚓、禿鷲等,C錯誤;生產者(b)是生態系統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D錯誤。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養生物B.a中全是異養真核生物C.c只包括腐生細菌和真菌D.a是該生態系統生物成分的最主要成分,一旦遇到破壞,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15.(2024·溫州新力量聯盟聯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等這些詩句描繪了荷塘的生動景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荷塘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B.采用標志重捕法能精確調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蟲的種類數C.挺水的蓮、浮水的睡蓮及沉水的水草等體現出群落的垂直結構D.影響荷塘中“鷗鷺”等鳥類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類活動C解析:荷塘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構成群落,群落與非生物環境共同作用形成生態系統,A錯誤;標志重捕法是來估算樣地中被調查動物總數的,不能精確調查種類數,B錯誤;在垂直方向上植物分布不同,有挺水的蓮、浮水的睡蓮及沉水的水草,故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C正確;影響荷塘中“鷗鷺”等鳥類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棲息空間,D錯誤。16.(2024·嘉興高二期末)某海域被生活污水污染,為找出理想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員提取該海域水樣,分別放入不同生物進行治理研究,下表表示水體中相關指標的檢測結果。請回答:生物 毒素含量/(μg·L-1) 銨鹽吸收率 有機物去除率硅藻 0.1 52% 0藍細菌 0.554 78% 0紅假單胞光合菌 0 87% 92%注:紅假單胞光合菌是一種光合細菌,菌體內有多種光合色素。在有光條件下可進行光能自養生長,無光條件下可分解有機物化能異養生長。(1)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上表中紅假單胞光合菌屬于_________________。治理該湖泊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已治理好的海域中開展了“多營養層次”生態養殖模式,即在上層掛繩養殖海帶等藻類;在中層掛籠養殖牡蠣等濾食小型浮游植物的貝類;在底層設置人工魚礁,養殖海參等底棲雜食動物。這種養殖模式提升了群落________結構的復雜程度,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進而增加了經濟效益。若養殖海帶數量過多,會導致牡蠣的產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產者和分解者紅假單胞光合菌不產生毒素且對銨鹽的吸收率和有機物的去除率高垂直空間和資源的利用率下降海帶的繁殖影響了小型浮游植物的生長,牡蠣食物來源減少解析:(1)紅假單胞光合菌是一種光合細菌,但在無光條件下可分解有機物化能異養生長,因此其在生態系統中既屬于生產者又屬于分解者;紅假單胞光合菌不產生毒素且對銨鹽的吸收率和有機物的去除率最高,因此治理該湖泊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紅假單胞光合菌。(2)“多營養層次”生態養殖模式提升了群落垂直結構的復雜程度,提高了空間和資源的利用率,進而增加了經濟效益。若養殖海帶數量過多會影響小型浮游植物的數量,這些小型浮游植物是牡蠣的食物,牡蠣食物來源減少,所以牡蠣產量會下降。17.(2024·山水聯盟聯考)高原鼠兔是廣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種小型嚙齒動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高原鼠兔的食物組成為紫花針茅等植物)可能引起草地退化。科研人員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圍欄樣地,設置鼠害草地、補播草地(即鼠害草地部分區域替換成披堿草)和人工披堿草草地三種樣地研究草地植物的變化對高原鼠兔種群密度的影響。回答下列問題:(1)按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劃分,高原鼠兔屬于____________。該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對于植物的傳粉和種子的傳播具有重要的作用。消費者能夠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2)據調查,在補播草地和披堿草草地中高原鼠兔種群密度會下降。這說明種植披堿草能有效________鼠兔種群數量增加。一方面,草地植物種類變化,導致高原鼠兔________減少,另一方面,草地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構發生變化,草群更加致密高大,草地裸斑減少,這會阻礙鼠兔的運動,增加________的風險。(3)幾乎任何生活在高原地區的食肉動物都會以鼠兔為食,但是由于高原鼠兔的逃生能力強,____________高,每到繁殖季節,種群數量可快速恢復。抑制食物空間(或垂直和水平)被捕食出生率解析:(1)高原鼠兔以牧草為食,故屬于消費者,消費者能夠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此外對于植物的傳粉和種子的傳播等具有重要的作用。(2)在補播草地和披堿草草地中高原鼠兔種群密度會下降,這說明種植披堿草能有效抑制鼠兔種群數量增加。一方面,草地植物種類變化,導致高原鼠兔的食物減少,另一方面,草地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結構發生變化,草群更加致密高大,草地裸斑減少,這會阻礙鼠兔的運動,增加被捕食的風險。(3)高原鼠兔的逃生能力強,出生率高,雖然其天敵很多,但每到繁殖季節,種群數量能快速恢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時1 群落與非生物環境組成生態系統.docx 課時1 群落與非生物環境組成生態系統.pptx 課時精練8 群落與非生物環境組成生態系統.docx 課時精練8 群落與非生物環境組成生態系統.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