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檢測卷(一)(包括一、二章)(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9小題,每小題2分,共3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有人在研究鼠類數量急劇下降時,發現死鼠不是病原體所致,鼠尸的共同特點是低血糖、肝臟萎縮、脂肪沉積、腎上腺肥大、淋巴組織退化等。這種調節屬于 ( )外源性因素調節 領域行為調節內分泌調節 氣候調節2.(2024·朝陽區高二期末)種群的數量特征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圖表示。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①⑤為出生率、死亡率,直接決定種群密度②為年齡結構,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③為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④為性別比例,影響死亡率進而影響種群密度3.(2024·衢溫聯盟)下列有關種群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種群是群落的基本組成單位常用標志重捕法調查植物種群的種群密度環境容納量代表種群的最大密度領域行為是調節種群數量的外源性因素4.如圖為草原狐種群的年齡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用標志重捕法來調查草原狐的種群密度該草原上草原狐種群的年齡結構是衰退型該草原上草原狐種群的增長率保持不變一段時間內草原狐的種群密度逐漸變小5.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取決于環境條件,據此判斷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生活在凍原的旅鼠不同年份的環境容納量有可能不同當種群數量接近環境容納量時種群的性別比例都接近1∶1給魚塘投放大量鯽魚苗可提高鯽魚的環境容納量實施長江“十年休漁”計劃不會改變長江江豚的環境容納量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6~7題: 褐家鼠是一種家族性群居鼠類,大多數棲居在居民區,主要棲居于人的住房和各類建筑物中。6.下列有關褐家鼠種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 )種群的年齡結構可分為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種群密度能反映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及其變化趨勢病原體的傳播速度隨種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指數增長的種群各個階段的增長率均大于17.某城市采取一些措施來控制褐家鼠的數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捕獲生殖后期鼠能降低褐家鼠的出生率投放鼠藥不能增大鼠的死亡率廚余垃圾的清理會降低褐家鼠的出生率褐家鼠的出生率不會受各種措施的影響8.圖中曲線乙表示某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曲線乙顯示該種群的數量增長曲線呈“S”形若某條件引起該種群的數量發生曲線丙所示的變化,則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最可能是該種群遷入了大量同種個體一般情況下,氣候是影響曲線乙中ab段波動的外源性因素之一若某條件引起該種群的數量發生曲線甲所示變化,則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來源變少9.西花薊馬是一種外來入侵害蟲,主要寄生在各種植物的花內,宿主范圍廣泛。西花薊馬在不同宿主上的種群動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西花薊馬及各種植物的種群數量在各自K值上下波動西花薊馬的種群數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調節的種群的內源性因素不會改變環境容納量的大小西花薊馬的入侵改變了各種植物的種間關系10.調查某個區域某個種群的種群密度時有多種方法。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昆蟲的種群密度都可以用黑光燈誘捕法進行估算樣方法只能用于調查植物的種群密度,取樣要隨機在野兔密集地進行多次重捕,可以使結果更準確調查分布范圍小、個體較大的種群,可以逐個計數11.下列生物群體屬于生物群落的是 ( )一片森林中的各種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一個池塘中的各種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一片草地上的各種雜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蟲等動物以及各種蘑菇等大型真菌一座山上的各種植物、動物、菌類等全部生物12.下列關于群落結構及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 )人類活動既影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又影響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物種類可能會不斷增多,也可能會不斷減少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區別是演替經歷的時間長短不同群落中生態位越相似的物種競爭越激烈,結果可能會導致物種的豐富度下降13.(2024·朝陽區高二期末)封山育林可使自然林業朝著形成多林種、多樹種、復層混交的方向發展。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封山育林過程中群落的演替類型為初生演替群落內部種群相互關系不會影響群落演替人類活動只會改變群落演替的速度,不會改變演替的方向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一般是增加的,且優勢種會發生改變14.(2024·西城區高二期末)深海熱泉噴出的海水富含硫化氫,此處硫化細菌非常豐富,還生活著與細菌共生的巨型管棲動物、羅希盲蝦、多毛雪蟹等奇特的生物。當“熱泉”停止噴發消失時,這些生物也隨之徹底消失。當新“熱泉”產生時,這些生物又再次出現,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熱泉環境中的所有生物構成了熱泉群落熱泉群落是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新的熱泉群落的重建屬于次生演替分布在海底的熱泉群落也有垂直結構 根據下列材料,回答15~16題。 高強度的森林大火,能破壞土壤的化學、物理性質,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滲透性,使該林地及其低洼地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沼澤化。另外,由于土壤表面炭化增溫,還會加速火燒跡地干燥,導致喜陽雜草叢生。如圖是發生高強度火災后的某地植物甲的種群密度、優勢種高度、物種豐富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15.下列關于植物甲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 ( )0~30年中,年齡結構為增長型30年后,種群密度減少是不適應環境所致0~60年中,增長速率均大于030年時,出生率與死亡率基本相等16.下列關于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 )該火燒地上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火災后土壤中植物甲的繁殖體可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隨著優勢種高度的增加,該群落對光能等環境資源的利用更充分隨著物種豐富度的增加,該群落的植物和垂直分層越來越不明顯17.(2024·強基聯盟高二聯考)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作用或地位。下列有關生態位的說法,正確的是 ( )不同物種的生態位不可能出現重疊的現象物種的生態位就是物種在群落中所處的空間位置研究動物的生態位只需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和天敵競爭可導致物種生態位發生變化甚至把另一物種完全排除掉18.(2024·精誠聯盟高二聯考)森林群落中老齡樹木死亡造成林冠層出現空隙,稱為林窗。研究者調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下與林下的土壤動物群落,得到下圖所示的結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在各層次中林窗下的土壤動物豐富度均高于林下光照明顯影響了土壤動物群落的垂直結構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動物種類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少林下不同時間調查獲得的土壤動物豐富度基本相同19.(2024·稽陽聯考)為改善某濕地的環境和功能,科研人員綜合考慮海拔差異和人為干擾,從江心到防洪堤將濕地劃分為A、B、C、D四個區域(如下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圖中B區的優勢植物為蘆葦,蘆葦長勢高低錯落,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海拔高度不同的C、D兩個區域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在空間上構成群落的水平結構當枯水期來臨后,A、B區會重新露干,恢復植被,此過程屬于初生演替人為干擾下該濕地環境明顯提升,改善后的濕地不需要從外界獲得物質補給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2分)20.(13分)研究者調查了大別山不同海拔的9個馬尾松林群落的物種豐富度,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回答下列問題:注:字母A~I代表群落類型,A為發育早期的群落,B、C、D、E為發育中期的群落,F、G、H、I為發育晚期的群落。(1)(2分)大別山的全部馬尾松可稱為一個 。在野外調查中,很難從外部特征確定馬尾松種群的準確年齡,通常以馬尾松立木的胸徑結構(種群中不同胸徑大小的個體數)代替其 ,來進一步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 (2)(3分)在野外群落調查中,首先識別組成群落的物種并列出它們的名錄,這是測定物種豐富度的最簡單的方法。調查發現,群落A以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種豐富度 (填“較高”“較低”或“不變”),A~I群落發育階段不同,馬尾松林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呈 的變化趨勢,且群落物種多樣性在群落發育的 (填“早”“中”或“晚”)期最高。 (3)(3分)在群落發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間的 加劇,導致群落的物種豐富度降低。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別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顯的 現象,這能提高群落 的能力。 (4)(5分)若群落A是由冰蓋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來,則此種演替屬于 演替,該演替過程中生態系統所含有機物變化的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類活動可以影響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3分)下圖甲表示青城山中華蟾蜍種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關系,圖乙表示中華蟾蜍一段時間內種群增長速率變化的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4分)根據圖甲分析,青城山中華蟾蜍年齡結構的類型屬于 ,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分)根據圖乙分析,在A~C時間內,青城山中華蟾蜍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呈 形。若在某個時間,中華蟾蜍種群數量達到K值(環境容納量),該數值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數值在乙圖中對應的時間點是 ,據此推測,在B時種群的數量約為 。 (3)(2分)研究人員利用標志重捕法調查青城山中華蟾蜍的數量。在某一范圍內,第一次捕獲并標志40只中華蟾蜍,第二次捕獲30只中華蟾蜍,其中有標志的中華蟾蜍有10只,在該調查范圍內中華蟾蜍的種群數量約為 只。若在調查過程中部分中華蟾蜍的標志物脫落,則會導致種群數量的估算結果 (填“偏大”或“偏小”)。 22.(12分)熱帶雨林具有物種豐富、結構復雜、群落空間結構分層明顯等特點。回答下列問題。(1)(3分)熱帶雨林植物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這與環境因素 有關;動物也有類似的分層現象,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分)葉片的大小、形狀等直接影響群落的結構與功能。生態學家構建的葉片大小與光照、水分的關系模型如圖所示。請根據該圖分析:熱帶雨林草本層的闊葉草本葉片大小與圖中的第 號相似,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調查發現,熱帶旱生林的植物葉片較小,類似圖中的3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最豐富的 ,熱帶雨林生活著大量的動物,其中以 的種類占優勢。 23.(10分)在一個群落中隨機選取大量樣方,某種植物出現的樣方數占全部樣方數的百分比為該物種的頻度,頻度分級標準如表所示。在植物種類分布均勻且穩定性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頻度級植物物種數在該群落植物物種總數中的占比呈現一定的規律,如圖所示。頻度 級1%~20% A21%~40% B41%~60% C61%~80% D81%~100% E(1)(6分)若植物甲為該群落的優勢種,則植物甲的頻度最可能屬于 級,而調查發現該頻度級中的植物乙不是優勢種,則乙的種群密度和分布范圍的特點分別是 、 。 (2)(2分)若某草地植物物種的頻度級符合上圖所示比例關系,且屬于D頻度級的植物有16種,則該草地中植物類群的豐富度為 。 (3)(2分)若研究森林群落中某種鳥的生態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 (填序號)。 A.某種鳥的棲息場所B.某種鳥的食物C.某種鳥的天敵D.某種鳥與其他生物的關系24.(14分)東方田鼠入侵洞庭湖地區后,對當地環境造成惡劣影響,連續多年調查種群數量獲得如下數據。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時間(年)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數量(只) 105 107 106 108 107 1010 109 108 1012 1011(1)(4分)可以利用 法估算東方田鼠種群數量,分析數據可知,在東方田鼠入侵的最初幾年內種群數量呈 增長。 (2)(6分)克里斯琴認為:種群數量上升時,種內個體間的社群壓力會影響種群數量,其調節機制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①社群壓力作用于下丘腦通過傳出神經作用于 細胞,使其分泌的激素 (填“增加”或“減少”),導致東方田鼠低血糖、休克。 ②社群壓力導致生長代謝障礙,從而 細胞產生的抗體減少,抵抗力降低。 ③社群壓力使垂體產生的 減少進而影響生物的繁殖能力。 ④綜上所述,種群數量過多時,可通過 調節方式,直接影響種群的 ,使種群數量減少。 (3)(4分)對于洞庭湖的鼠患,有人主張投放高毒性的滅鼠藥,在短期內迅速殺死大量田鼠,你贊成這一方案嗎 請闡明你的觀點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單元檢測卷(一)(包括第一、二章)1.C [當種群密度較大時,由于社群壓力加大,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引發內分泌失調,導致鼠死亡,C符合題意。]2.D3.A [標志重捕法常用于調查動物種群的種群密度,B錯誤;環境容納量是指長時期內環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C錯誤;領域行為屬于調節種群數量的內源性因素,D錯誤。]4.C [由圖示可知,該種群生殖前期個體數少,生殖后期個體數多,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種群數量趨向于減少,因此該種群的年齡結構屬于衰退型,種群的增長率下降,C錯誤。]5.A [環境容納量不是固定不變的,同地區的不同年份環境不同,可能導致K值不同,A正確;當種群數量接近環境容納量時,有些種群的性別比例不會接近1∶1,B錯誤;環境容納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空間和資源的多少,給魚塘投放大量鯽魚苗不會影響鯽魚的環境容納量,C錯誤;實施長江“十年休漁”計劃會給長江生物留出更多的空間和資源,有利于提高長江江豚的環境容納量,D錯誤。]6.C [種群的年齡結構可分為增長型、穩定型和衰退型,A錯誤;種群密度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B錯誤;指數增長的種群各個階段的增長率均大于0,但不一定大于1,D錯誤。]7.C [生殖后期的個體已經喪失生殖能力,所以捕獲生殖后期鼠不能降低褐家鼠的出生率,A錯誤;投放鼠藥可以增大鼠的死亡率,B錯誤;清理廚余垃圾后,褐家鼠可利用的資源量減少,其出生率會下降,C正確;褐家鼠的出生率會受到很多措施的影響,D錯誤。]8.B [由曲線乙可知,該種群的數量先增加,然后在一定程度保持相對穩定,符合“S”形曲線,A正確;若某條件引起該種群的數量發生曲線丙所示的變化,即環境容納量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外界條件更適宜,如有了更多的食物和空間,B錯誤;一般情況下,當種群數量達到環境容納量時,氣候是影響其波動的外源性因素之一,C正確;若食物來源變少,該種群的數量會下降,D正確。]9.D [西花薊馬的種群數量與宿主數量有關,從圖中可以看出與季節有關,說明主要由外源性因素(如氣候、食物等)調節,B正確;環境容納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環境條件,種群的內源性因素會影響種群數量,但不會直接影響環境容納量,C正確;由于西花薊馬與宿主的關系為寄生,不會改變其他各種植物的種間關系,D錯誤。]10.D [用黑光燈進行燈光誘捕的方法調查昆蟲的種群密度運用了昆蟲的趨光性原理,一般適用于趨光性昆蟲,A錯誤;樣方法適合調查植物或者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B錯誤;調查種群密度應隨機取樣,可以使結果更準確,C錯誤;調查分布范圍小、個體較大的種群,可以逐個計數,不需要估算,D正確。]11.D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聚集在一定空間內的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體。A、B、C項都沒有包含所有生物,D項包含了全部生物。]12.C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區別是演替的起點不同,初生演替是“從無到有”,次生演替是“從有到有”,C錯誤。]13.D [封山育林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條件和繁殖體,屬于次生演替,A錯誤;影響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環境的變化、生物的遷入和遷出、群落內部種群相互關系的發展變化以及人類的活動等,B錯誤;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發生的進程演替,即改變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錯誤;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一般是增加的,且優勢種的種類會發生改變,D正確。]14.C [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聚集在一定空間內的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體,因此,熱泉環境中的所有生物構成了熱泉群落,A正確;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熱泉群落是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B正確;當“熱泉”停止噴發消失時,這些生物也隨之徹底消失,當新“熱泉”產生時,這些生物又再次出現,新的熱泉群落的重建屬于初生演替,C錯誤;群落的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狀態,其最顯著的特征是分層現象,分布在海底的熱泉群落也有垂直結構,D正確。]15.C [據圖可知,0~30年中,甲種群的種群密度增加,故年齡結構是增長型,A正確;結合題意,土壤表面炭化增溫,還會加速火燒跡地干燥,導致喜陽雜草叢生,故據圖推測,30年后,種群甲密度減少是不適應環境所致,B正確;據圖可知,0~60年中,種群數量先增加后減少,故增長速率先大于0后小于0,C錯誤;30年之前,種群密度增加,出生率>死亡率,30年之后,種群密度減少,出生率<死亡率,故30年時,出生率與死亡率基本相等,D正確。]16.D [由于具備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條件,故該火燒地上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A正確;火災后土壤中植物甲的繁殖體可能提供一定的營養條件,故可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B正確;隨著優勢種高度的增加,物種豐富度的增加,該群落的垂直結構更加明顯,對光能等環境資源的利用更充分,C正確,D錯誤。]17.D [生態位的重疊和分離狀況與種間競爭、種內競爭具有密切的關系,故不同物種的生態位可能會出現重疊現象,A錯誤;生態位是指群落中某個物種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位置及其與其他相關物種之間的功能關系,B錯誤;研究動物的生態位除了需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和天敵外,還需要研究該動物與其他生物的關系等,C錯誤;競爭可導致物種生態位發生變化,由于對資源不平等的利用,兩個物種競爭的結果會導致利用資源能力較弱的物種種群數量下降,激烈的競爭甚至可導致一個物種從該區域完全被排除掉,D正確。]18.D [根據題圖所示的結果可知,A正確;林窗下和林下屬于水平結構,距離地面的深度屬于垂直結構,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土壤中動物種類數越來越少,這表明光照同時影響土壤動物群落的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B正確;由圖分析可知,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林窗下、林下土壤動物種類隨之減少,C正確;該調查只統計了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層次的土壤動物種類數,并沒有關于林下不同時間調查獲得的土壤動物豐富度的統計,故不能對林下不同時間的土壤動物豐富度多少進行判斷,D錯誤。]19.B [蘆葦為一個物種,長勢高低錯落不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A錯誤;C、D兩個區域分布著不同的種群,是群落水平結構的體現,B正確;枯水期來臨后,A、B區會重新露干,恢復植被,此過程屬于次生演替,C錯誤;改善后的濕地也需要從外界獲得物質補給,D錯誤。]20.(1)種群 年齡結構 (2)較低 先增加再減少最后趨于穩定 中 (3)競爭 分層 利用陽光、空間等環境資源 (4)初生 先增加后保持穩定 速度和方向解析 (1)大別山的全部馬尾松屬于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內的同種生物,屬于一個種群;種群的數量特征中,年齡結構可以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2)群落A以馬尾松林形式存在,據圖分析可知,此階段群落物種數較少,群落的物種豐富度較低;圖中A~I群落發育階段,馬尾松林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呈現先增加再減少最后趨于穩定的趨勢,且群落物種多樣性在群落發育的中期最高。(3)群落發育晚期,不同植物間的競爭加劇,使某些物種消失,最終導致群落的物種豐富度降低。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別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這能提高群落利用陽光、空間等環境資源的能力。(4)冰蓋融化后的裸地從來沒有被植被覆蓋過,所以其演替屬于初生演替;自然條件下的群落演替過程是生態系統趨于相對穩定的過程,其有機物含量也逐漸增多并趨于相對穩定。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21.(1)增長型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種群數量不斷增大 (2)“S” 長時期內環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 C K/2 (3)120 偏大解析 (1)因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且保持不變,種群數量不斷增大,故年齡結構的類型屬于增長型。(2)圖乙代表的種群在A~C時間內,增長曲線呈“S”形。種群的K值即環境容納量,指長時期內環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據題圖可知,在B點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此時種群數量約為K/2。(3)根據標志重捕法,在一定范圍內,第一次捕獲并標志40只中華蟾蜍,第二次捕獲30只,其中有標志的有10只,該種群數量是40×30÷10=120(只)。標志重捕法計算公式:種群中個體數(N)∶第一次捕獲并標志的總數=第二次重捕總數∶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若部分標志物脫落,則會導致第二次捕獲中被標志的個體數目偏低,進而導致種群數量估算結果偏大。22.(1)光 植物的垂直結構為動物創造了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 (2)①7 熱帶雨林中濕度較大,且植物位于草本層,接受的光強度低 ②陽光充足,炎熱干旱,葉片小,有利于減少水分蒸騰 (3)“生物基因庫” 樹棲攀緣生活解析 (1)群落垂直結構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森林植物的分層與對光的利用有關。植物的垂直結構又為動物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2)模型的橫坐標是由濕到干,縱坐標是由遮陰到陽光,左下角的7號葉片的植物,適于生長在陰濕環境中,熱帶雨林中的草本層植物所生活的環境,剛好類似于這樣的環境。圖中3號葉片較小,具有這種葉片的植物適于生活于陽光充足,炎熱干旱的環境,有利于減少水分蒸騰。(3)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基因庫”,熱帶雨林生活著大量的動物,其中以樹棲攀緣生活的種類占優勢。23.(1)E 小 廣 (2)200 (3)ABCD解析 (1)優勢種是對群落的結構和內部環境的形成有明顯決定作用的物種,通常是群落中個體數量多、生活力較強的物種,而某種植物出現的樣方數占全部樣方數的百分比為該物種的頻度,因此若植物甲為該群落的優勢種,則植物甲的頻度最可能屬于E級。調查發現E級中的植物乙不是優勢種,說明植物乙的種群密度小,同時說明植物乙在整個群落中分布范圍廣。(2)由題圖可知,D頻度級物種數所占百分比為8%,屬于D頻度級的植物有16種,則該草地中植物類群的豐富度為16÷8%=200(種)。(3)研究植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在該區域出現的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同時也要研究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故選ABCD。24.(1)標志重捕 “S”形 (2)①胰島β 增加 ②漿 ③促性腺激素 ④神經、體液、免疫 出生率和死亡率 (3)不贊成;高毒性滅鼠藥會導致環境污染,導致鼠的天敵死亡,影響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解析 (1)東方田鼠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故可以利用標志重捕法估算種群數量;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東方田鼠入侵的最初幾年內種群數量呈“S”形增長。(2)①胰島素是機體中唯一能夠降血糖的激素,下丘腦通過傳出神經作用于胰島β細胞,使其分泌的胰島素增加,導致東方田鼠低血糖、休克。②抗體是由漿細胞產生的。③垂體能分泌生長激素、多種促激素,其中垂體產生的促性腺激素減少進而影響生物的繁殖能力。④據圖分析,種群數量過多時,可通過神經(下丘腦等參與)、體液(生長激素等參與)、免疫(抗體等參與)的調節方式,直接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使種群數量減少。(共48張PPT)單元檢測卷(一)(第一章、第二章)(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C一、選擇題(本題共19小題,每小題2分,共3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有人在研究鼠類數量急劇下降時,發現死鼠不是病原體所致,鼠尸的共同特點是低血糖、肝臟萎縮、脂肪沉積、腎上腺肥大、淋巴組織退化等。這種調節屬于( )A.外源性因素調節 B.領域行為調節C.內分泌調節 D.氣候調節解析:當種群密度較大時,由于社群壓力加大,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引發內分泌失調,導致鼠死亡,C符合題意。2.(2024·朝陽區高二期末)種群的數量特征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圖表示。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DA.①⑤為出生率、死亡率,直接決定種群密度B.②為年齡結構,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C.③為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D.④為性別比例,影響死亡率進而影響種群密度3.(2024·衢溫聯盟)下列有關種群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種群是群落的基本組成單位B.常用標志重捕法調查植物種群的種群密度C.環境容納量代表種群的最大密度D.領域行為是調節種群數量的外源性因素解析:標志重捕法常用于調查動物種群的種群密度,B錯誤;環境容納量是指長時期內環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C錯誤;領域行為屬于調節種群數量的內源性因素,D錯誤。A4.如圖為草原狐種群的年齡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A.用標志重捕法來調查草原狐的種群密度B.該草原上草原狐種群的年齡結構是衰退型C.該草原上草原狐種群的增長率保持不變D.一段時間內草原狐的種群密度逐漸變小解析:由圖示可知,該種群生殖前期個體數少,生殖后期個體數多,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種群數量趨向于減少,因此該種群的年齡結構屬于衰退型,種群的增長率下降,C錯誤。5.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取決于環境條件,據此判斷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生活在凍原的旅鼠不同年份的環境容納量有可能不同B.當種群數量接近環境容納量時種群的性別比例都接近1∶1C.給魚塘投放大量鯽魚苗可提高鯽魚的環境容納量D.實施長江“十年休漁”計劃不會改變長江江豚的環境容納量解析:環境容納量不是固定不變的,同地區的不同年份環境不同,可能導致K值不同,A正確;當種群數量接近環境容納量時,有些種群的性別比例不會接近1∶1,B錯誤;環境容納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空間和資源的多少,給魚塘投放大量鯽魚苗不會影響鯽魚的環境容納量,C錯誤;實施長江“十年休漁”計劃會給長江生物留出更多的空間和資源,有利于提高長江江豚的環境容納量,D錯誤。A閱讀下列材料,回答6~7題:褐家鼠是一種家族性群居鼠類,大多數棲居在居民區,主要棲居于人的住房和各類建筑物中。6.下列有關褐家鼠種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A.種群的年齡結構可分為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B.種群密度能反映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及其變化趨勢C.病原體的傳播速度隨種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D.指數增長的種群各個階段的增長率均大于1解析:種群的年齡結構可分為增長型、穩定型和衰退型,A錯誤;種群密度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B錯誤;指數增長的種群各個階段的增長率均大于0,但不一定大于1,D錯誤。C7.某城市采取一些措施來控制褐家鼠的數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捕獲生殖后期鼠能降低褐家鼠的出生率B.投放鼠藥不能增大鼠的死亡率C.廚余垃圾的清理會降低褐家鼠的出生率D.褐家鼠的出生率不會受各種措施的影響解析:生殖后期的個體已經喪失生殖能力,所以捕獲生殖后期鼠不能降低褐家鼠的出生率,A錯誤;投放鼠藥可以增大鼠的死亡率,B錯誤;清理廚余垃圾后,褐家鼠可利用的資源量減少,其出生率會下降,C正確;褐家鼠的出生率會受到很多措施的影響,D錯誤。C8.圖中曲線乙表示某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A.曲線乙顯示該種群的數量增長曲線呈“S”形B.若某條件引起該種群的數量發生曲線丙所示的變化,則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最可能是該種群遷入了大量同種個體C.一般情況下,氣候是影響曲線乙中ab段波動的外源性因素之一D.若某條件引起該種群的數量發生曲線甲所示變化,則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來源變少解析:由曲線乙可知,該種群的數量先增加,然后在一定程度保持相對穩定,符合“S”形曲線,A正確;若某條件引起該種群的數量發生曲線丙所示的變化,即環境容納量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外界條件更適宜,如有了更多的食物和空間,B錯誤;一般情況下,當種群數量達到環境容納量時,氣候是影響其波動的外源性因素之一,C正確;若食物來源變少,該種群的數量會下降,D正確。A.曲線乙顯示該種群的數量增長曲線呈“S”形B.若某條件引起該種群的數量發生曲線丙所示的變化,則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最可能是該種群遷入了大量同種個體C.一般情況下,氣候是影響曲線乙中ab段波動的外源性因素之一D.若某條件引起該種群的數量發生曲線甲所示變化,則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來源變少9.西花薊馬是一種外來入侵害蟲,主要寄生在各種植物的花內,宿主范圍廣泛。西花薊馬在不同宿主上的種群動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DA.西花薊馬及各種植物的種群數量在各自K值上下波動B.西花薊馬的種群數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調節的C.種群的內源性因素不會改變環境容納量的大小D.西花薊馬的入侵改變了各種植物的種間關系解析:西花薊馬的種群數量與宿主數量有關,從圖中可以看出與季節有關,說明主要由外源性因素(如氣候、食物等)調節,B正確;環境容納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環境條件,種群的內源性因素會影響種群數量,但不會直接影響環境容納量,C正確;由于西花薊馬與宿主的關系為寄生,不會改變其他各種植物的種間關系,D錯誤。A.西花薊馬及各種植物的種群數量在各自K值上下波動B.西花薊馬的種群數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調節的C.種群的內源性因素不會改變環境容納量的大小D.西花薊馬的入侵改變了各種植物的種間關系10.調查某個區域某個種群的種群密度時有多種方法。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昆蟲的種群密度都可以用黑光燈誘捕法進行估算B.樣方法只能用于調查植物的種群密度,取樣要隨機C.在野兔密集地進行多次重捕,可以使結果更準確D.調查分布范圍小、個體較大的種群,可以逐個計數解析:用黑光燈進行燈光誘捕的方法調查昆蟲的種群密度運用了昆蟲的趨光性原理,一般適用于趨光性昆蟲,A錯誤;樣方法適合調查植物或者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B錯誤;調查種群密度應隨機取樣,可以使結果更準確,C錯誤;調查分布范圍小、個體較大的種群,可以逐個計數,不需要估算,D正確。D11.下列生物群體屬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種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個池塘中的各種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種雜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蟲等動物以及各種蘑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種植物、動物、菌類等全部生物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聚集在一定空間內的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體。A、B、C項都沒有包含所有生物,D項包含了全部生物。D12.下列關于群落結構及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A.人類活動既影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又影響群落的空間結構B.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物種類可能會不斷增多,也可能會不斷減少C.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區別是演替經歷的時間長短不同D.群落中生態位越相似的物種競爭越激烈,結果可能會導致物種的豐富度下降解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區別是演替的起點不同,初生演替是“從無到有”,次生演替是“從有到有”,C錯誤。C13.(2024·朝陽區高二期末)封山育林可使自然林業朝著形成多林種、多樹種、復層混交的方向發展。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封山育林過程中群落的演替類型為初生演替B.群落內部種群相互關系不會影響群落演替C.人類活動只會改變群落演替的速度,不會改變演替的方向D.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一般是增加的,且優勢種會發生改變D解析:封山育林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條件和繁殖體,屬于次生演替,A錯誤;影響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環境的變化、生物的遷入和遷出、群落內部種群相互關系的發展變化以及人類的活動等,B錯誤;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發生的進程演替,即改變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錯誤;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一般是增加的,且優勢種的種類會發生改變,D正確。14.(2024·西城區高二期末)深海熱泉噴出的海水富含硫化氫,此處硫化細菌非常豐富,還生活著與細菌共生的巨型管棲動物、羅希盲蝦、多毛雪蟹等奇特的生物。當“熱泉”停止噴發消失時,這些生物也隨之徹底消失。當新“熱泉”產生時,這些生物又再次出現,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熱泉環境中的所有生物構成了熱泉群落B.熱泉群落是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C.新的熱泉群落的重建屬于次生演替D.分布在海底的熱泉群落也有垂直結構C解析: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聚集在一定空間內的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體,因此,熱泉環境中的所有生物構成了熱泉群落,A正確;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熱泉群落是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B正確;當“熱泉”停止噴發消失時,這些生物也隨之徹底消失,當新“熱泉”產生時,這些生物又再次出現,新的熱泉群落的重建屬于初生演替,C錯誤;群落的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狀態,其最顯著的特征是分層現象,分布在海底的熱泉群落也有垂直結構,D正確。根據下列材料,回答15~16題。高強度的森林大火,能破壞土壤的化學、物理性質,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滲透性,使該林地及其低洼地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沼澤化。另外,由于土壤表面炭化增溫,還會加速火燒跡地干燥,導致喜陽雜草叢生。如圖是發生高強度火災后的某地植物甲的種群密度、優勢種高度、物種豐富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C15.下列關于植物甲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 )A.0~30年中,年齡結構為增長型B.30年后,種群密度減少是不適應環境所致C.0~60年中,增長速率均大于0D.30年時,出生率與死亡率基本相等解析:據圖可知,0~30年中,甲種群的種群密度增加,故年齡結構是增長型,A正確;結合題意,土壤表面炭化增溫,還會加速火燒跡地干燥,導致喜陽雜草叢生,故據圖推測,30年后,種群甲密度減少是不適應環境所致,B正確;據圖可知,0~60年中,種群數量先增加后減少,故增長速率先大于0后小于0,C錯誤;30年之前,種群密度增加,出生率>死亡率,30年之后,種群密度減少,出生率<死亡率,故30年時,出生率與死亡率基本相等,D正確。A.0~30年中,年齡結構為增長型B.30年后,種群密度減少是不適應環境所致C.0~60年中,增長速率均大于0D.30年時,出生率與死亡率基本相等16.下列關于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A.該火燒地上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火災后土壤中植物甲的繁殖體可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C.隨著優勢種高度的增加,該群落對光能等環境資源的利用更充分D.隨著物種豐富度的增加,該群落的植物和垂直分層越來越不明顯解析:由于具備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條件,故該火燒地上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A正確;火災后土壤中植物甲的繁殖體可能提供一定的營養條件,故可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B正確;隨著優勢種高度的增加,物種豐富度的增加,該群落的垂直結構更加明顯,對光能等環境資源的利用更充分,C正確,D錯誤。D17.(2024·強基聯盟高二聯考)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作用或地位。下列有關生態位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不同物種的生態位不可能出現重疊的現象B.物種的生態位就是物種在群落中所處的空間位置C.研究動物的生態位只需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和天敵D.競爭可導致物種生態位發生變化甚至把另一物種完全排除掉D解析:生態位的重疊和分離狀況與種間競爭、種內競爭具有密切的關系,故不同物種的生態位可能會出現重疊現象,A錯誤;生態位是指群落中某個物種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位置及其與其他相關物種之間的功能關系,B錯誤;研究動物的生態位除了需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和天敵外,還需要研究該動物與其他生物的關系等,C錯誤;競爭可導致物種生態位發生變化,由于對資源不平等的利用,兩個物種競爭的結果會導致利用資源能力較弱的物種種群數量下降,激烈的競爭甚至可導致一個物種從該區域完全被排除掉,D正確。18.(2024·精誠聯盟高二聯考)森林群落中老齡樹木死亡造成林冠層出現空隙,稱為林窗。研究者調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下與林下的土壤動物群落,得到下圖所示的結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DA.在各層次中林窗下的土壤動物豐富度均高于林下B.光照明顯影響了土壤動物群落的垂直結構C.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動物種類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少D.林下不同時間調查獲得的土壤動物豐富度基本相同解析:根據題圖所示的結果可知,A正確;林窗下和林下屬于水平結構,距離地面的深度屬于垂直結構,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土壤中動物種類數越來越少,這表明光照同時影響土壤動物群落的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B正確;由圖分析可知,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林窗下、林下土壤動物種類隨之減少,C正確;該調查只統計了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層次的土壤動物種類數,并沒有關于林下不同時間調查獲得的土壤動物豐富度的統計,故不能對林下不同時間的土壤動物豐富度多少進行判斷,D錯誤。A.在各層次中林窗下的土壤動物豐富度均高于林下B.光照明顯影響了土壤動物群落的垂直結構C.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動物種類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少D.林下不同時間調查獲得的土壤動物豐富度基本相同19.(2024·稽陽聯考)為改善某濕地的環境和功能,科研人員綜合考慮海拔差異和人為干擾,從江心到防洪堤將濕地劃分為A、B、C、D四個區域(如下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BA.圖中B區的優勢植物為蘆葦,蘆葦長勢高低錯落,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B.海拔高度不同的C、D兩個區域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在空間上構成群落的水平結構C.當枯水期來臨后,A、B區會重新露干,恢復植被,此過程屬于初生演替D.人為干擾下該濕地環境明顯提升,改善后的濕地不需要從外界獲得物質補給解析:蘆葦為一個物種,長勢高低錯落不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A錯誤;C、D兩個區域分布著不同的種群,是群落水平結構的體現,B正確;枯水期來臨后,A、B區會重新露干,恢復植被,此過程屬于次生演替,C錯誤;改善后的濕地也需要從外界獲得物質補給,D錯誤。A.圖中B區的優勢植物為蘆葦,蘆葦長勢高低錯落,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B.海拔高度不同的C、D兩個區域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在空間上構成群落的水平結構C.當枯水期來臨后,A、B區會重新露干,恢復植被,此過程屬于初生演替D.人為干擾下該濕地環境明顯提升,改善后的濕地不需要從外界獲得物質補給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2分)20.(13分)研究者調查了大別山不同海拔的9個馬尾松林群落的物種豐富度,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回答下列問題:注:字母A~I代表群落類型,A為發育早期的群落,B、C、D、E為發育中期的群落,F、G、H、I為發育晚期的群落。(1)大別山的全部馬尾松可稱為一個________。在野外調查中,很難從外部特征確定馬尾松種群的準確年齡,通常以馬尾松立木的胸徑結構(種群中不同胸徑大小的個體數)代替其________,來進一步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2)在野外群落調查中,首先識別組成群落的物種并列出它們的名錄,這是測定物種豐富度的最簡單的方法。調查發現,群落A以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種豐富度________(填“較高”“較低”或“不變”),A~I群落發育階段不同,馬尾松林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變化趨勢,且群落物種多樣性在群落發育的________(填“早”“中”或“晚”)期最高。種群年齡結構較低先增加再減少最后趨于穩定中(3)在群落發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間的______加劇,導致群落的物種豐富度降低。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別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顯的________現象,這能提高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4)若群落A是由冰蓋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來,則此種演替屬于________演替,該演替過程中生態系統所含有機物變化的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類活動可以影響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競爭分層利用陽光、空間等環境資源初生先增加后保持穩定速度和方向解析:(1)大別山的全部馬尾松屬于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內的同種生物,屬于一個種群;種群的數量特征中,年齡結構可以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2)群落A以馬尾松林形式存在,據圖分析可知,此階段群落物種數較少,群落的物種豐富度較低;圖中A~I群落發育階段,馬尾松林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呈現先增加再減少最后趨于穩定的趨勢,且群落物種多樣性在群落發育的中期最高。(3)群落發育晚期,不同植物間的競爭加劇,使某些物種消失,最終導致群落的物種豐富度降低。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別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這能提高群落利用陽光、空間等環境資源的能力。(4)冰蓋融化后的裸地從來沒有被植被覆蓋過,所以其演替屬于初生演替;自然條件下的群落演替過程是生態系統趨于相對穩定的過程,其有機物含量也逐漸增多并趨于相對穩定。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21.(13分)下圖甲表示青城山中華蟾蜍種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關系,圖乙表示中華蟾蜍一段時間內種群增長速率變化的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圖甲分析,青城山中華蟾蜍年齡結構的類型屬于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長型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種群數量不斷增大(2)根據圖乙分析,在A~C時間內,青城山中華蟾蜍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呈____________形。若在某個時間,中華蟾蜍種群數量達到K值(環境容納量),該數值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數值在乙圖中對應的時間點是________,據此推測,在B時種群的數量約為________。“S”長時期內環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CK/2(3)研究人員利用標志重捕法調查青城山中華蟾蜍的數量。在某一范圍內,第一次捕獲并標志40只中華蟾蜍,第二次捕獲30只中華蟾蜍,其中有標志的中華蟾蜍有10只,在該調查范圍內中華蟾蜍的種群數量約為________只。若在調查過程中部分中華蟾蜍的標志物脫落,則會導致種群數量的估算結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120偏大解析:(1)因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且保持不變,種群數量不斷增大,故年齡結構的類型屬于增長型。(2)圖乙代表的種群在A~C時間內,增長曲線呈“S”形。種群的K值即環境容納量,指長時期內環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據題圖可知,在B點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此時種群數量約為K/2。(3)根據標志重捕法,在一定范圍內,第一次捕獲并標志40只中華蟾蜍,第二次捕獲30只,其中有標志的有10只,該種群數量是40×30÷10=120(只)。標志重捕法計算公式:種群中個體數(N)∶第一次捕獲并標志的總數=第二次重捕總數∶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若部分標志物脫落,則會導致第二次捕獲中被標志的個體數目偏低,進而導致種群數量估算結果偏大。22.(12分)熱帶雨林具有物種豐富、結構復雜、群落空間結構分層明顯等特點。回答下列問題。(1)熱帶雨林植物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這與環境因素________有關;動物也有類似的分層現象,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葉片的大小、形狀等直接影響群落的結構與功能。生態學家構建的葉片大小與光照、水分的關系模型如圖所示。請根據該圖分析:光植物的垂直結構為動物創造了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①熱帶雨林草本層的闊葉草本葉片大小與圖中的第________號相似,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調查發現,熱帶旱生林的植物葉片較小,類似圖中的3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最豐富的________________,熱帶雨林生活著大量的動物,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種類占優勢。7熱帶雨林中濕度較大,且植物位于草本層,接受的光強度低陽光充足,炎熱干旱,葉片小,有利于減少水分蒸騰“生物基因庫”樹棲攀緣生活解析:(1)群落垂直結構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森林植物的分層與對光的利用有關。植物的垂直結構又為動物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2)模型的橫坐標是由濕到干,縱坐標是由遮陰到陽光,左下角的7號葉片的植物,適于生長在陰濕環境中,熱帶雨林中的草本層植物所生活的環境,剛好類似于這樣的環境。圖中3號葉片較小,具有這種葉片的植物適于生活于陽光充足,炎熱干旱的環境,有利于減少水分蒸騰。(3)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基因庫”,熱帶雨林生活著大量的動物,其中以樹棲攀緣生活的種類占優勢。23.(12分)在一個群落中隨機選取大量樣方,某種植物出現的樣方數占全部樣方數的百分比為該物種的頻度,頻度分級標準如表所示。在植物種類分布均勻且穩定性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頻度級植物物種數在該群落植物物種總數中的占比呈現一定的規律,如圖所示。(1)若植物甲為該群落的優勢種,則植物甲的頻度最可能屬于________級,而調查發現該頻度級中的植物乙不是優勢種,則乙的種群密度和分布范圍的特點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2)若某草地植物物種的頻度級符合上圖所示比例關系,且屬于D頻度級的植物有16種,則該草地中植物類群的豐富度為________。E小廣200(3)若研究森林群落中某種鳥的生態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_(填序號)。A.某種鳥的棲息場所B.某種鳥的食物C.某種鳥的天敵D.某種鳥與其他生物的關系ABCD解析:(1)優勢種是對群落的結構和內部環境的形成有明顯決定作用的物種,通常是群落中個體數量多、生活力較強的物種,而某種植物出現的樣方數占全部樣方數的百分比為該物種的頻度,因此若植物甲為該群落的優勢種,則植物甲的頻度最可能屬于E級。調查發現E級中的植物乙不是優勢種,說明植物乙的種群密度小,同時說明植物乙在整個群落中分布范圍廣。(2)由題圖可知,D頻度級物種數所占百分比為8%,屬于D頻度級的植物有16種,則該草地中植物類群的豐富度為16÷8%=200(種)。(3)研究植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在該區域出現的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同時也要研究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故選ABCD。24.(14分)東方田鼠入侵洞庭湖地區后,對當地環境造成惡劣影響,連續多年調查種群數量獲得如下數據。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時間(年)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數量(只) 105 107 106 108 107 1010 109 108 1012 1011(1)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法估算東方田鼠種群數量,分析數據可知,在東方田鼠入侵的最初幾年內種群數量呈________增長。標志重捕“S”形(2)克里斯琴認為:種群數量上升時,種內個體間的社群壓力會影響種群數量,其調節機制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①社群壓力作用于下丘腦通過傳出神經作用于________細胞,使其分泌的激素____________(填“增加”或“減少”),導致東方田鼠低血糖、休克。②社群壓力導致生長代謝障礙,從而________細胞產生的抗體減少,抵抗力降低。③社群壓力使垂體產生的______________減少進而影響生物的繁殖能力。④綜上所述,種群數量過多時,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調節方式,直接影響種群的________________,使種群數量減少。胰島β增加漿促性腺激素神經、體液、免疫出生率和死亡率(3)對于洞庭湖的鼠患,有人主張投放高毒性的滅鼠藥,在短期內迅速殺死大量田鼠,你贊成這一方案嗎?請闡明你的觀點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贊成;高毒性滅鼠藥會導致環境污染,導致鼠的天敵死亡,影響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解析:(1)東方田鼠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故可以利用標志重捕法估算種群數量;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東方田鼠入侵的最初幾年內種群數量呈“S”形增長。(2)①胰島素是機體中唯一能夠降血糖的激素,下丘腦通過傳出神經作用于胰島β細胞,使其分泌的胰島素增加,導致東方田鼠低血糖、休克。②抗體是由漿細胞產生的。③垂體能分泌生長激素、多種促激素,其中垂體產生的促性腺激素減少進而影響生物的繁殖能力。④據圖分析,種群數量過多時,可通過神經(下丘腦等參與)、體液(生長激素等參與)、免疫(抗體等參與)的調節方式,直接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使種群數量減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單元檢測卷(一)(包括一、二章).docx 單元檢測卷(一)(包括一、二章).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