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種群數量變動中的相關曲線問題題型一 種群邏輯斯諦增長中三類曲線的關系例1 如圖a、b表示種群在不同條件下的增長曲線,c曲線為b曲線對應的種群增長速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類似a曲線表示的種群增長情況B.在t時刻b曲線對應的種群數量大小為環境容納量的一半,即K/2C.b曲線表示種群的數量增長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約D.c曲線表示的種群增長規律可用于指導漁業捕撈等例2 如圖分別表示自然界某種群的數量增長曲線和種群增長速率曲線,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注:種群增長速率為單位時間內種群數量的改變量A.漁業捕撈時,應使捕撈后的剩余量維持在C點對應種群數量B.當種群增長速率對應乙圖中的G點時,該種群數量不再增加C.根據“J”形增長數學模型可知,種群呈“J”形增長時其增長速率不能用乙圖表示D.甲圖中C點種群增長速率對應乙圖中的F點,AC段種群數量的增長不受環境阻力的影響題型二 種群數量變動中的兩類比值類問題提醒:(K-N)/K中,K代表環境容納量,N為種群數量,(K-N)/K表示可供利用的剩余空間和資源。在“S”形增長中,當(K-N)/K=1/2時,N=K/2,種群增長速率最大。例3 (2024·9+1聯盟聯考)右圖為某野外池塘內鯉魚種群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變化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d時刻,鯉魚種群密度達到最小值B.b~d時間段內,鯉魚種群密度先增加后減少C.a、c時刻,鯉魚種群的增長率相等D.d~e時間段內,鯉魚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例4 (2024·寧波九校聯考)如圖是森林中某種群數量變化曲線,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前20年,該種群數量最少的是第15年B.第5年到第10年間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C.第20年到第25年間,種群數量不變D.第20年與第25年相比,該種群的K值保持不變微專題1 種群數量變動中的相關曲線問題例1 A [當外來物種進入一個新的環境中,短時間內其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可能類似a曲線,A錯誤;在t時刻b曲線的增長速率最大,此時對應的種群數量大小為環境容納量的一半,即K/2,B正確;b曲線中種群數量超過K/2之后,隨著種群的數量增加,種群的增長速率下降,所以種群的數量增長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約,C正確;t時刻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使種群數量維持在K/2可獲得最大收益,所以c曲線表示的種群增長規律可用于指導漁業捕撈等,D正確。]例2 D [漁業捕撈時,應使捕撈后的剩余量維持在C點對應種群數量,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可確保種群數量快速恢復,A正確;當種群增長速率對應乙圖中的G點時,種群增長速率為0,此時種群數量不再增加,B正確;種群呈“J”形增長時,增長速率持續增大,所以不能用乙圖表示,C正確;甲圖中C點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對應乙圖中的F點,但AC段仍有少量個體被環境淘汰,其種群數量增長受環境阻力的影響,D錯誤。]例3 B [d時刻后,種群數量會繼續減小,e時刻,鯉魚種群密度達到最小值,A錯誤;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當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大于1時,種群密度逐漸上升;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小于1時,種群密度逐漸下降,故b~d時間段內,該鯉魚種群密度先增大后減小,B正確;a、c時刻鯉魚種群出生率/死亡率的比值相同,但增長率不一定相同,C錯誤;d~e時間段內,出生率/死亡率的值一直小于1,種群數量不斷減小,因此其年齡結構應為衰退型,D錯誤。]例4 C [前20年,第10~20年間λ小于1,該種群數量最少的是第20年,A錯誤;第5年到第10年間λ大于1,種群數量一直增長,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B錯誤;第20年到第25年間,λ等于1,種群數量不變,C正確;第25年引入天敵,該種群的K值會減小,D錯誤。](共11張PPT)微專題1種群數量變動中的相關曲線問題題型一 種群邏輯斯諦增長中三類曲線的關系例1 如圖a、b表示種群在不同條件下的增長曲線,c曲線為b曲線對應的種群增長速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A.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類似a曲線表示的種群增長情況B.在t時刻b曲線對應的種群數量大小為環境容納量的一半,即K/2C.b曲線表示種群的數量增長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約D.c曲線表示的種群增長規律可用于指導漁業捕撈等解析:當外來物種進入一個新的環境中,短時間內其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可能類似a曲線,A錯誤;在t時刻b曲線的增長速率最大,此時對應的種群數量大小為環境容納量的一半,即K/2,B正確;b曲線中種群數量超過K/2之后,隨著種群的數量增加,種群的增長速率下降,所以種群的數量增長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約,C正確;t時刻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使種群數量維持在K/2可獲得最大收益,所以c曲線表示的種群增長規律可用于指導漁業捕撈等,D正確。A.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類似a曲線表示的種群增長情況B.在t時刻b曲線對應的種群數量大小為環境容納量的一半,即K/2C.b曲線表示種群的數量增長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約D.c曲線表示的種群增長規律可用于指導漁業捕撈等例2 如圖分別表示自然界某種群的數量增長曲線和種群增長速率曲線,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注:種群增長速率為單位時間內種群數量的改變量A.漁業捕撈時,應使捕撈后的剩余量維持在C點對應種群數量B.當種群增長速率對應乙圖中的G點時,該種群數量不再增加C.根據“J”形增長數學模型可知,種群呈“J”形增長時其增長速率不能用乙圖表示D.甲圖中C點種群增長速率對應乙圖中的F點,AC段種群數量的增長不受環境阻力的影響D解析:漁業捕撈時,應使捕撈后的剩余量維持在C點對應種群數量,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可確保種群數量快速恢復,A正確;當種群增長速率對應乙圖中的G點時,種群增長速率為0,此時種群數量不再增加,B正確;種群呈“J”形增長時,增長速率持續增大,所以不能用乙圖表示,C正確;甲圖中C點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對應乙圖中的F點,但AC段仍有少量個體被環境淘汰,其種群數量增長受環境阻力的影響,D錯誤。A.漁業捕撈時,應使捕撈后的剩余量維持在C點對應種群數量B.當種群增長速率對應乙圖中的G點時,該種群數量不再增加C.根據“J”形增長數學模型可知,種群呈“J”形增長時其增長速率不能用乙圖表示D.甲圖中C點種群增長速率對應乙圖中的F點,AC段種群數量的增長不受環境阻力的影響題型二 種群數量變動中的兩類比值類問題提醒:(K-N)/K中,K代表環境容納量,N為種群數量,(K-N)/K表示可供利用的剩余空間和資源。在“S”形增長中,當(K-N)/K=1/2時,N=K/2,種群增長速率最大。例3 (2024·9+1聯盟聯考)如圖為某野外池塘內鯉魚種群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變化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A.d時刻,鯉魚種群密度達到最小值B.b~d時間段內,鯉魚種群密度先增加后減少C.a、c時刻,鯉魚種群的增長率相等D.d~e時間段內,鯉魚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解析:d時刻后,種群數量會繼續減小,e時刻,鯉魚種群密度達到最小值,A錯誤;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當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大于1時,種群密度逐漸上升;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小于1時,種群密度逐漸下降,故b~d時間段內,該鯉魚種群密度先增大后減小,B正確;a、c時刻鯉魚種群出生率/死亡率的比值相同,但增長率不一定相同,C錯誤;d~e時間段內,出生率/死亡率的值一直小于1,種群數量不斷減小,因此其年齡結構應為衰退型,D錯誤。A.d時刻,鯉魚種群密度達到最小值B.b~d時間段內,鯉魚種群密度先增加后減少C.a、c時刻,鯉魚種群的增長率相等D.d~e時間段內,鯉魚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例4 (2024·寧波九校聯考)如圖是森林中某種群數量變化曲線,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前20年,該種群數量最少的是第15年B.第5年到第10年間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C.第20年到第25年間,種群數量不變D.第20年與第25年相比,該種群的K值保持不變C解析:前20年,第10~20年間λ小于1,該種群數量最少的是第20年,A錯誤;第5年到第10年間λ大于1,種群數量一直增長,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B錯誤;第20年到第25年間,λ等于1,種群數量不變,C正確;第25年引入天敵,該種群的K值會減小,D錯誤。專題特訓1 種群數量變動中的相關曲線問題(時間:30分鐘分值:50分)選擇題:第1~11題,每小題3分,共33分。題型1 與邏輯斯諦增長有關的3種曲線1.下圖表示某一動物種群遷入適宜環境后的增長曲線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此種群的增長曲線是“S”形,該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最大種群數量約是500只如果此種群是魚類,則捕撈后的種群數量控制在曲線的B點最合適如果此種動物是老鼠,限制其種群數量的最好方法是盡量降低其K值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點是B點,達到K值后,種群數量將保持不變2.(2024·臺州期末)種群增長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新增加的個體數占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種群增長速率是指種群在單位時間內增加的個體數量。調查某種群一段時間內某些特征的變化,得到如圖甲、乙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理想條件下,增長型種群的增長率可以用曲線甲表示若曲線甲表示增長速率,當其為0時,該種群可能達到K值若曲線甲表示出生率,乙為死亡率,則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若曲線甲表示“S”形曲線的增長率,則第6年時增長速率可能小于03.下圖表示生物群落中甲、乙兩個種群的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①t2~t3時間內甲種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種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②t2~t3時間內甲、乙兩種群的年齡結構不同 ③t4時,甲的種群密度最小,乙的種群密度最大 ④若乙物種為害蟲,則在t4時防治效果最佳①②③④ ①②③②③④ ①③④題型2 種群數量變動中的出生率與死亡率比值類問題4.科學家研究某區域中田鼠的種群數量變化,得到該種群在數年內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線,如圖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慮遷入和遷出的情況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時刻的種群數量相等c時刻種群數量達到最小值b~c時間段種群數量一直在減少a、b時刻種群的年齡結構都是增長型5.(2024·溫州新力量聯盟高二聯考)圖示某“S”形增長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與種群數量的關系。當種群達到環境容納量(K值)時,其對應的種群數量是 ( )a bc d6.研究人員連續13年在某地開展了對田鼠種群數量的調查,統計了當年的種群數量(Nt)與上一年種群數量(Nt-1)的比值(λ),即λ=,繪制成如下曲線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田鼠的種群數量波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前9年田鼠的種群數量大致呈邏輯斯諦增長第5年和第12年的田鼠種群數量相等第10年和第11年田鼠種群數量不變7.某研究小組對某生態系統中三個動物種群的λ值(出生率/死亡率)進行了調查,結果如圖所示,其中一種動物為入侵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2011~2016年,種群A的數量先下降后增加2013~2015年,種群B的年齡結構是增長型種群C最可能為外來入侵物種,該生物能較好的適應當地環境2017年時三個種群的數量相同題型3 種群數量變動中的Nt+1與Nt比值類問題8.(2024·金麗衢高二聯考)調查某生態系統中某種水鳥種群數量時,發現第16~20年有大量該種水鳥遷入,計算當年種群數量與一年前種群數量的比值(λ),得到如圖所示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前4年內該水鳥種群的出生率與死亡率大致相等第8~16年該種群數量增長方式稱為“J”形增長第16~20年內該水鳥種群的年齡結構為穩定型調查期間水鳥數量波動是由自然增長率變化引起的9.(2024·A9協作體高二聯考)科研小組對甲、乙兩種群的數量進行了多年的跟蹤調查,并研究Nt+1/Nt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結果如圖所示(圖中Nt表示第t年的種群數量,Nt+1表示第t+1年的種群數量)。已知t3=2t1,據圖可知 ( )乙種群呈周期性波動t1至t2,乙種群數量下降甲種群呈“S”形增長t3時刻,甲、乙兩種群數量相同10.科研小組對某地甲、乙兩個種群的數量進行了多年的跟蹤調查,并研究Nt+1/Nt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結果如圖所示(Nt表示t年后該種群的數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甲種群在0~t3段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乙種群在0~t1段的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乙種群在t2時數量最少甲種群在t3后數量相對穩定,可能是生存條件得到了改善11.圖1表示某種群數量變化的相關曲線圖,圖2是在理想環境和自然條件下的種群數量增長曲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圖2中曲線X可表示圖1中前5年種群數量的增長情況圖1中第15年種群數量最少圖1中第10年種群數量最多圖2中B點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12.(17分)如圖甲表示種群數量增長的“S”形曲線,圖乙表示某區域不同年份甲種樹與乙種樹存有量的比值(C值=甲存有量/乙存有量)變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 。圖甲中O~b時間段內種群數量增長受空間條件、氣候、敵害等環境因素限制的時間段是 。 (2)(9分)若圖甲中的曲線表示某池塘中草魚種群的增長曲線,要想持續獲得較高的魚產量,每次捕撈后草魚的數量應為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分)分析圖乙,兩種樹處于競爭狀態的年份段是 。從a年到e年, 種樹逐漸消失。 專題特訓1 種群數量變動中的相關曲線問題1.D [分析題圖可知,這個種群的增長曲線呈“S”形,該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最大種群數量約為500只,A正確;B點時的種群數量的約為K/2,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因此魚類捕撈后的種群數量控制在曲線的B點最合適,B正確;控制老鼠的種群數量的最好方法是盡量降低其K值,如減少資源和空間等,C正確;B點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種群數量達到K值后保持相對穩定,而不是保持不變,D錯誤。]2.B [理想條件下,增長型種群的增長率保持不變,A錯誤;在邏輯斯諦增長模型中,種群數量達到K值時,增長速率為0,B正確;第6年前,出生率>死亡率,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第6年后,出生率<死亡率,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C錯誤;由圖可知,第6年時,增長率尚大于0,因此此時增長速率也應大于0,D錯誤。]3.A [t2~t3時間內甲種群和乙種群增長速率都大于0,種群數量不斷增加,都表現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①錯誤;t2~t3時間內,甲、乙兩種群的年齡結構都為增長型,②錯誤;t4時,甲種群增長速率最小,乙種群增長速率最大,但無法判斷甲、乙種群密度大小,③錯誤;t4時為乙種群的最大增長速率,防治害蟲應在t4之前進行,嚴防其達到最大增長速率,所以t4時防治效果不佳,難以防治,④錯誤,故選A。]4.D [當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R)大于1時,種群數量增長,不考慮遷入和遷出,a時刻的種群數量小于b時刻的種群數量,A錯誤;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小于1時,種群數量下降,故不考慮遷入和遷出,d時刻的種群數量達到最小值,B錯誤;分析題圖可知,b~c時間段種群數量先增加,后減少,C錯誤。]5.B [“S”形增長中,種群達到環境容納量時,出生率與死亡率相等。]6.B [λ>1表示種群數量增加,λ<1表示種群數量減少,λ=1表示種群數量不變,結合題圖可知,田鼠的種群數量先增加,接著保持不變,接著減小,接著又增加,接著保持不變,接著又減小,接著又增加,但每次增加或減小的時長不同,故田鼠的種群數量波動不具有周期性,A錯誤;前9年田鼠的種群數量大致呈現先增加后趨于穩定的趨勢,大致呈邏輯斯諦增長,B正確;由圖可知,第5年和第12年之間,種群數量先是減少,接著增加,接著保持不變,接著又減小,第5年的田鼠種群數量應該大于第12年的田鼠種群數量,C錯誤;由圖可知,第10年和第11年的λ都小于1,這兩年的種群數量都在降低,D錯誤。]7.C [2011~2016年,種群A的λ<1,種群數量不斷下降,A錯誤;2013~2015年,種群B的λ<1,種群數量在不斷下降,年齡結構是衰退型,B錯誤;從圖中看出種群C的量不斷增加后保持穩定,而種群A和B的數量不斷降低,因此C有可能是外來入侵物種,該生物對當地環境具有較好的適應性,C正確;2017年時三個種群的λ相等,但種群數量不一定相同,D錯誤。]8.A [前4年內,λ=1,該水鳥種群數量保持不變,說明出生率與死亡率大致相等,A正確;8~10年時,λ<1,種群數量不斷減少;10~16年時,λ>1,種群數量持續增加,即第8~16年該水鳥種群數量增長表現為先下降后增加,B錯誤;16至20年間有大量該種水鳥遷入,年齡結構無法判斷,C錯誤;調查期間水鳥數量波動不僅僅是由自然增長率變化引起的,還受到遷入率的影響,D錯誤。]9.B [Nt+1÷Nt=λ,由于乙種群的λ一直在變動,所以不能判斷乙種群的數量呈周期性波動,A錯誤;t1至t2,乙種群的λ<1,種群數量不斷下降,B正確;甲種群在0~t1之間λ<1,種群數量不斷下降,故甲種群不呈“S”形增長,C錯誤;由于甲和乙種群的初始數量未知,所以t3時刻,甲、乙兩種群數量無法比較,D錯誤。]10.B [題中Nt+1/Nt表示種群數量增長倍數λ,若Nt+1/Nt>1,種群數量增加;若Nt+1/Nt<1,種群數量下降;若Nt+1/Nt=1,種群數量不變。據圖可知,甲種群在0~t3段的種群數量先減少后增加,而增長型的種群數量一直增加,A錯誤;乙種群在0~t1段Nt+1/Nt>1且恒定,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B正確;乙種群在t2~t3段的種群數量仍在下降,t3時數量最少,C錯誤;甲種群在t3后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D錯誤。]11.B [據圖1可以看出,該種群前五年的λ值不變且大于1,說明種群的數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數增長,所以該種群在前5年種群數量的變化類型是“J”形增長,而圖2中的曲線X表示種群數量的“J”形增長曲線,因此圖2中曲線X可表示圖1中前5年種群數量的增長情況,A正確;圖1中,10年到20年之間λ<1,則種群數量越來越少,該種群數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B錯誤;圖1中第10年λ值等于1,表示當年種群數量與前一年種群數量相等,10年到20年之間λ<1,則種群數量越來越少,所以圖1中第10年種群數量最多,C正確;圖2中B點時位于種群“S”形增長曲線的K/2處,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D正確。]12.(1)種群密度 O~b(2)K/2 此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對種群數量的恢復最有利(3)0~e 甲解析 (1)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種群密度;圖甲是“S”形增長曲線,種群在任何時間都受環境因素限制,即O~b段。(2)捕撈前草魚數量大于K/2,捕撈后草魚的數量應為K/2,因為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種群數量恢復最快。(3)只要甲、乙兩種樹生活在同一區域,任何時候都存在競爭關系,即兩種樹處于競爭狀態的年份段是0~e;e年時,C值變為零,說明甲種樹的存有量變為零,意味著甲種樹在競爭中被淘汰。(共25張PPT)專題特訓1 種群數量變動中的相關曲線問題(時間:30分鐘 滿分:50分)D題型1 與邏輯斯諦增長有關的3種曲線1.如圖表示某一動物種群遷入適宜環境后的增長曲線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此種群的增長曲線是“S”形,該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最大種群數量約是500只B.如果此種群是魚類,則捕撈后的種群數量控制在曲線的B點最合適C.如果此種動物是老鼠,限制其種群數量的最好方法是盡量降低其K值D.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點是B點,達到K值后,種群數量將保持不變解析:分析題圖可知,這個種群的增長曲線呈“S”形,該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最大種群數量約為500只,A正確;B點時的種群數量的約為K/2,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因此魚類捕撈后的種群數量控制在曲線的B點最合適,B正確;控制老鼠的種群數量的最好方法是盡量降低其K值,如減少資源和空間等,C正確;B點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種群數量達到K值后保持相對穩定,而不是保持不變,D錯誤。A.此種群的增長曲線是“S”形,該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最大種群數量約是500只B.如果此種群是魚類,則捕撈后的種群數量控制在曲線的B點最合適C.如果此種動物是老鼠,限制其種群數量的最好方法是盡量降低其K值D.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點是B點,達到K值后,種群數量將保持不變2.(2024·臺州期末)種群增長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新增加的個體數占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種群增長速率是指種群在單位時間內增加的個體數量。調查某種群一段時間內某些特征的變化,得到如圖甲、乙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A.理想條件下,增長型種群的增長率可以用曲線甲表示B.若曲線甲表示增長速率,當其為0時,該種群可能達到K值C.若曲線甲表示出生率,乙為死亡率,則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D.若曲線甲表示“S”形曲線的增長率,則第6年時增長速率可能小于0解析:理想條件下,增長型種群的增長率保持不變,A錯誤;在邏輯斯諦增長模型中,種群數量達到K值時,增長速率為0,B正確;第6年前,出生率>死亡率,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第6年后,出生率<死亡率,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C錯誤;由圖可知,第6年時,增長率尚大于0,因此此時增長速率也應大于0,D錯誤。A.理想條件下,增長型種群的增長率可以用曲線甲表示B.若曲線甲表示增長速率,當其為0時,該種群可能達到K值C.若曲線甲表示出生率,乙為死亡率,則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D.若曲線甲表示“S”形曲線的增長率,則第6年時增長速率可能小于03.下圖表示生物群落中甲、乙兩個種群的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①t2~t3時間內甲種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種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②t2~t3時間內甲、乙兩種群的年齡結構不同 ③t4時,甲的種群密度最小,乙的種群密度最大 ④若乙物種為害蟲,則在t4時防治效果最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t2~t3時間內甲種群和乙種群增長速率都大于0,種群數量不斷增加,都表現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①錯誤;t2~t3時間內,甲、乙兩種群的年齡結構都為增長型,②錯誤;t4時,甲種群增長速率最小,乙種群增長速率最大,但無法判斷甲、乙種群密度大小,③錯誤;t4時為乙種群的最大增長速率,防治害蟲應在t4之前進行,嚴防其達到最大增長速率,所以t4時防治效果不佳,難以防治,④錯誤,故選A。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題型2 種群數量變動中的出生率與死亡率比值類問題4.科學家研究某區域中田鼠的種群數量變化,得到該種群在數年內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線,如圖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慮遷入和遷出的情況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A.a、b時刻的種群數量相等B.c時刻種群數量達到最小值C.b~c時間段種群數量一直在減少D.a、b時刻種群的年齡結構都是增長型解析:當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R)大于1時,種群數量增長,不考慮遷入和遷出,a時刻的種群數量小于b時刻的種群數量,A錯誤;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小于1時,種群數量下降,故不考慮遷入和遷出,d時刻的種群數量達到最小值,B錯誤;分析題圖可知,b~c時間段種群數量先增加,后減少,C錯誤。A.a、b時刻的種群數量相等B.c時刻種群數量達到最小值C.b~c時間段種群數量一直在減少D.a、b時刻種群的年齡結構都是增長型5.(2024·溫州新力量聯盟高二聯考)圖示某“S”形增長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與種群數量的關系。當種群達到環境容納量(K值)時,其對應的種群數量是( )BA.a B.bC.c D.d解析:“S”形增長中,種群達到環境容納量時,出生率與死亡率相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田鼠的種群數量波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B.前9年田鼠的種群數量大致呈邏輯斯諦增長C.第5年和第12年的田鼠種群數量相等D.第10年和第11年田鼠種群數量不變B解析:λ>1表示種群數量增加,λ<1表示種群數量減少,λ=1表示種群數量不變,結合題圖可知,田鼠的種群數量先增加,接著保持不變,接著減小,接著又增加,接著保持不變,接著又減小,接著又增加,但每次增加或減小的時長不同,故田鼠的種群數量波動不具有周期性,A錯誤;前9年田鼠的種群數量大致呈現先增加后趨于穩定的趨勢,大致呈邏輯斯諦增長,B正確;由圖可知,第5年和第12年之間,種群數量先是減少,接著增加,接著保持不變,接著又減小,第5年的田鼠種群數量應該大于第12年的田鼠種群數量,C錯誤;由圖可知,第10年和第11年的λ都小于1,這兩年的種群數量都在降低,D錯誤。A.田鼠的種群數量波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B.前9年田鼠的種群數量大致呈邏輯斯諦增長C.第5年和第12年的田鼠種群數量相等D.第10年和第11年田鼠種群數量不變7.某研究小組對某生態系統中三個動物種群的λ值(出生率/死亡率)進行了調查,結果如圖所示,其中一種動物為入侵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CA.2011~2016年,種群A的數量先下降后增加B.2013~2015年,種群B的年齡結構是增長型C.種群C最可能為外來入侵物種,該生物能較好的適應當地環境D.2017年時三個種群的數量相同解析:2011~2016年,種群A的λ<1,種群數量不斷下降,A錯誤;2013~2015年,種群B的λ<1,種群數量在不斷下降,年齡結構是衰退型,B錯誤;從圖中看出種群C的量不斷增加后保持穩定,而種群A和B的數量不斷降低,因此C有可能是外來入侵物種,該生物對當地環境具有較好的適應性,C正確;2017年時三個種群的λ相等,但種群數量不一定相同,D錯誤。A.2011~2016年,種群A的數量先下降后增加B.2013~2015年,種群B的年齡結構是增長型C.種群C最可能為外來入侵物種,該生物能較好的適應當地環境D.2017年時三個種群的數量相同題型3 種群數量變動中的Nt+1與Nt比值類問題8.(2024·金麗衢高二聯考)調查某生態系統中某種水鳥種群數量時,發現第16~20年有大量該種水鳥遷入,計算當年種群數量與一年前種群數量的比值(λ),得到如圖所示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前4年內該水鳥種群的出生率與死亡率大致相等B.第8~16年該種群數量增長方式稱為“J”形增長C.第16~20年內該水鳥種群的年齡結構為穩定型D.調查期間水鳥數量波動是由自然增長率變化引起的解析:前4年內,λ=1,該水鳥種群數量保持不變,說明出生率與死亡率大致相等,A正確;8~10年時,λ<1,種群數量不斷減少;10~16年時,λ>1,種群數量持續增加,即第8~16年該水鳥種群數量增長表現為先下降后增加,B錯誤;16至20年間有大量該種水鳥遷入,年齡結構無法判斷,C錯誤;調查期間水鳥數量波動不僅僅是由自然增長率變化引起的,還受到遷入率的影響,D錯誤。A.前4年內該水鳥種群的出生率與死亡率大致相等B.第8~16年該種群數量增長方式稱為“J”形增長C.第16~20年內該水鳥種群的年齡結構為穩定型D.調查期間水鳥數量波動是由自然增長率變化引起的9.(2024·A9協作體高二聯考)科研小組對甲、乙兩種群的數量進行了多年的跟蹤調查,并研究Nt+1/Nt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結果如圖所示(圖中Nt表示第t年的種群數量,Nt+1表示第t+1年的種群數量)。已知t3=2t1,據圖可知( )A.乙種群呈周期性波動B.t1至t2,乙種群數量下降C.甲種群呈“S”形增長D.t3時刻,甲、乙兩種群數量相同B解析:Nt+1÷Nt=λ,由于乙種群的λ一直在變動,所以不能判斷乙種群的數量呈周期性波動,A錯誤;t1至t2,乙種群的λ<1,種群數量不斷下降,B正確;甲種群在0~t1之間λ<1,種群數量不斷下降,故甲種群不呈“S”形增長,C錯誤;由于甲和乙種群的初始數量未知,所以t3時刻,甲、乙兩種群數量無法比較,D錯誤。A.乙種群呈周期性波動B.t1至t2,乙種群數量下降C.甲種群呈“S”形增長D.t3時刻,甲、乙兩種群數量相同10.科研小組對某地甲、乙兩個種群的數量進行了多年的跟蹤調查,并研究Nt+1/Nt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結果如圖所示(Nt表示t年后該種群的數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A.甲種群在0~t3段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B.乙種群在0~t1段的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C.乙種群在t2時數量最少D.甲種群在t3后數量相對穩定,可能是生存條件得到了改善解析:題中Nt+1/Nt表示種群數量增長倍數λ,若Nt+1/Nt>1,種群數量增加;若Nt+1/Nt<1,種群數量下降;若Nt+1/Nt=1,種群數量不變。據圖可知,甲種群在0~t3段的種群數量先減少后增加,而增長型的種群數量一直增加,A錯誤;乙種群在0~t1段Nt+1/Nt>1且恒定,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B正確;乙種群在t2~t3段的種群數量仍在下降,t3時數量最少,C錯誤;甲種群在t3后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D錯誤。A.甲種群在0~t3段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B.乙種群在0~t1段的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C.乙種群在t2時數量最少D.甲種群在t3后數量相對穩定,可能是生存條件得到了改善11.圖1表示某種群數量變化的相關曲線圖,圖2是在理想環境和自然條件下的種群數量增長曲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BA.圖2中曲線X可表示圖1中前5年種群數量的增長情況B.圖1中第15年種群數量最少C.圖1中第10年種群數量最多D.圖2中B點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解析:據圖1可以看出,該種群前五年的λ值不變且大于1,說明種群的數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數增長,所以該種群在前5年種群數量的變化類型是“J”形增長,而圖2中的曲線X表示種群數量的“J”形增長曲線,因此圖2中曲線X可表示圖1中前5年種群數量的增長情況,A正確;圖1中,10年到20年之間λ<1,則種群數量越來越少,該種群數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B錯誤;圖1中第10年λ值等于1,表示當年種群數量與前一年種群數量相等,10年到20年之間λ<1,則種群數量越來越少,所以圖1中第10年種群數量最多,C正確;圖2中B點時位于種群“S”形增長曲線的K/2處,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D正確。A.圖2中曲線X可表示圖1中前5年種群數量的增長情況B.圖1中第15年種群數量最少C.圖1中第10年種群數量最多D.圖2中B點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12.如圖甲表示種群數量增長的“S”形曲線,圖乙表示某區域不同年份甲種樹與乙種樹存有量的比值(C值=甲存有量/乙存有量)變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________。圖甲中O~b時間段內種群數量增長受空間條件、氣候、敵害等環境因素限制的時間段是________。(2)若圖甲中的曲線表示某池塘中草魚種群的增長曲線,要想持續獲得較高的魚產量,每次捕撈后草魚的數量應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圖乙,兩種樹處于競爭狀態的年份段是________。從a年到e年,________種樹逐漸消失。種群密度O~bK/2此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對種群數量的恢復最有利0~e甲解析:(1)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種群密度;圖甲是“S”形增長曲線,種群在任何時間都受環境因素限制,即O~b段。(2)捕撈前草魚數量大于K/2,捕撈后草魚的數量應為K/2,因為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種群數量恢復最快。(3)只要甲、乙兩種樹生活在同一區域,任何時候都存在競爭關系,即兩種樹處于競爭狀態的年份段是0~e;e年時,C值變為零,說明甲種樹的存有量變為零,意味著甲種樹在競爭中被淘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特訓1 種群數量變動中的相關曲線問題.docx 專題特訓1 種群數量變動中的相關曲線問題.pptx 微專題1 種群數量變動中的相關曲線問題.docx 微專題1 種群數量變動中的相關曲線問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