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4.2 土壤的結構和質地第2課時浙教版七年級下冊新知導入1.某同學與父母去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旅游,游覽時對青山綠樹底下的“紅土”很好奇,“紅土”與東北的“黑土”相比,土壤中空氣體積分數是否相同?請簡述如何比較這兩種土壤中空氣體積分數的大小。步驟:選取相同體積的鐵塊、紅土、和黑土,分別放入3只相同規格的大燒杯中,然后分別沿燒杯壁緩緩地向3只燒杯內注水,開始時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水注入,當快要浸沒土壤和鐵塊時再換用滴管向燒杯內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和鐵塊剛好浸沒為止,最后讀取三只燒杯中注入的水的體積。結論:“紅土”與“黑土”的空氣體積分數不相同。2.將兩株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別放在盛有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餾水的玻璃管中進行培養,結果如圖所示(①號玻璃管裝有土壤浸出液,②號玻璃管裝有蒸餾水)。根據實驗現象,可得出什么結論?現象:①號玻璃管的玉米幼苗長勢優于②號玻璃管的玉米幼苗。結論:因為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氮、磷、鉀等多種無機鹽,而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故土壤浸出液為植物生長提供無機鹽。3.如圖所示,在做“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機物”的實驗時,用天平稱取剛挖出來的土壤50g,并放在細密的鐵絲網上,用酒精燈加熱。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待土壤冷卻后稱得其質量為45.2g,實驗過程中土壤沒有通過鐵絲網流失。通過該實驗,你認為能否得出“土壤中含有的有機物質量為4.8g”的實驗結論?如果不能,那么應如何改進上述實驗?不能。因為剛挖出來的土壤未經干燥處理含有較多的水分,所以土壤減少的質量中有部分水的質量。應增加裝置收集散失的水分,稱出水分的質量為m克,有機物的質量為(4.8-m)克。土壤中的成分固體液體氣體礦物質顆 粒腐殖質水分空氣水分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空氣是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氧氣的來源土壤有機物分腐殖質和非腐殖質兩類存在于地殼中的天然單質或化合物土壤各成分相互影響、相互聯系而成為一個整體。占固體95% 左右新知講解土壤的結構土壤結構可分為塊狀、柱狀、片狀、團粒狀等各種結構。團粒結構是各種土壤結構中較為理想的結構,這種土壤在農業生產上最有價值。團粒結構疏松多孔,使土壤既能保水又能透水,并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保溫作用,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以及對養分的積蓄和供應。在農田中多施有機肥,實施秸稈還田等措施,可使土壤增加新鮮腐殖質,有利于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微生物分解腐殖質腐殖酸腐殖質能使土壤顆粒之間的結合力增強,從而使土壤聚集成團。有機物礦物質顆粒的多少是影響土壤結構最重要的因素。活動:用手指去感知砂粒和黏粒,你感到這兩種顆粒有什么明顯的差異?砂粒的顆粒感比較強,黏粒有一種細膩感。名稱 直徑/毫米砂粒 2.0~0.02粉砂粒 0.02~0.002黏粒 <0.002土壤顆粒的分類砂粒之間的空隙最大,含有的空氣最多。黏粒之間的空隙最小,含有的空氣最少。粉砂粒之間的空隙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間。探索活動3.根據粉砂粒的特性,設想一下以上實驗用粉砂粒替代后的滲水情況。2.取2只漏斗,在漏斗口里放一些脫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一些砂粒,在漏斗B中放一些黏粒。將漏斗分別擱在錐形瓶上,往每只漏斗中倒50mL水。觀察2只漏斗內水滲到下面錐形瓶內水量的多少。1.取砂粒和黏粒少許,用大拇指和食指蘸一些砂粒和黏粒,你能感覺出它們的不同嗎?感覺砂粒較粗糙,而黏粒較細滑。滲到錐形瓶內水量:放砂粒的比黏粒的多。防止顆粒物進入錐形瓶。粉砂粒的滲水情況: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間最 大次 之最 小最 差稍 強最 好最 好稍 差最 差礦物質顆粒類別堆放時空隙通 氣 性砂 粒粉砂粒黏 粒保 水 性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質地較均勻。壤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顆粒較粗砂土類土壤土壤的質地土壤名稱黏粒、粉砂多。土壤顆粒較細。大小不同的礦物質顆粒的多少、排列方式就是影響土壤結構最重要的因素。土壤大小顆粒的比例和排列方式發生變化土壤中的成分在比例上發生變化土壤的結構發生變化導致土壤中礦物質顆粒較小,土壤的孔隙就較小,土壤中的水和空氣也就少了。土壤中的礦物質、腐殖質、水和空氣等成分之間相互影響,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結構。土壤腐殖質的含量與礦物質組成是影響土壤顏色的主要因素腐殖質的含量主要影響土壤顏色的深淺,土壤腐殖質越多,土壤顏色一般也會偏深。礦物質組成主要影響土壤的主色調。土壤的質地植物的生長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氣和無機鹽。那么,哪種類型的土壤更有利于植物生長呢?如果土壤的空隙較大,其通氣性能和滲水性能較強,在這樣的土壤中水就不易保留,有機質也容易流失。如果土壤的空隙很小,其通氣性能差,但其保水性能較強,有機質也容易流失。探索活動1.分別取一定量菜地、山坡地和稻田里的土樣,加少許水,用手搓一搓,如圖所示。哪種土壤能搓成一個條狀體?2.再用如圖的滲水性實驗裝置,將這三種土壤分別放在3只漏斗中,加50mL水后觀察滲水量。稻田里的土壤能搓成一個條狀體滲水量:山坡地土壤 > 菜地土壤 > 稻田土壤思考與討論根據上述三類土壤的結構,推測三類土壤在通氣性、透水性、保水性上的差異。黏性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較大,比較疏松,水易滲入或流出,通氣性能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較差。黏性較強的土壤,土壤的空隙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氣性能較差。根據長期的實踐經驗,最有利于植物生長的土壤應當是黏性適度,通氣,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土壤。通過分析三類土壤的結構和實際觀察植物生長的情況,我們可以將三類土壤的特性歸納如下:土壤名稱 性狀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疏松,不易黏結,通氣、透水性能強,易干旱,有機質分解快,易流失質地黏重,濕時黏,干時硬;保水、保肥能力強,通氣、透水性能差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氣,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種壤土類土壤黏性適度,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壤土類土壤更適于植物生長。組成比例合理,黏性適度。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適于大部分植物生長。土壤的組成結構土壤的類型土壤的性狀土壤的功能土壤的結構性狀與土壤的功能相適應的。思考:你能建立一個砂土類土壤或黏土類土壤各成分體積分數的模型嗎?砂土類土壤各成分體積分數黏土類土壤各成分體積分數空氣35%水15%礦物質45~49%有機物1~5%空氣15%水35%礦物質45~49%有機物1~5%土壤中固體約占土壤體積的50%,其中礦物質顆粒一般占土壤固體部分質量的95%。實踐活動實地調查或上網查資料,列舉當地常見的植物及適合其生長的土壤類型。砂土類土壤宜種植生育期短、耐貧瘠,要求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作物如薯類、花生、芝麻、西瓜、果樹等作物。黏土類土壤宜種生育期長、需肥量大的作物,如水稻、小麥、高粱、玉米、豆類等。壤土類土壤宜種各種作物、是理想的土壤質地。土壤的性質不同,則土壤的通氣、透水、保水、保肥的性能不同,而不同植物生長時對水、空氣、肥力等要求不同,因此不同類型的土壤適合不同類型的植物生長。課堂總結土壤的結構和質地(二)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土壤的結構和質地土壤的礦物質顆粒:砂粒、粉砂粒、黏粒土壤類型:黏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砂土類土壤課堂練習1.做土壤的滲水實驗時,必須控制條件相同的是 ( )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體積要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漏斗的形狀要完全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脫脂棉花要一樣多⑤錐形瓶的大小應完全相同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B2.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氣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較適合生長,你認為下列區域比較適宜種植甘蔗的是 ( )A.山坡較干的沙地 B.濕潤的粘地C.比較干旱的粘土地 D.河邊濕潤沙地D3.“小草青青,踏之何忍。”設置這些提示語提醒人們不要踐踏小草,是因為經常在草坪上行走,會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草的生長。請分析土壤板結會影響植物生長的主要原因。土壤板結,使得土壤顆粒之間的空隙變小,容納的空氣就少,從而影響根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長。4.下圖是三類土壤組成成分的體積分數模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甲、乙、丙分別表示哪一類土壤?(2)最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是哪一類?為什么?甲為壤土類土壤,乙為黏土類土壤,丙為砂土類土壤。甲。甲模型土壤礦物質顆粒、空氣、水和有機質等組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適度,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性能強。因此,適合大部分植物生長的是甲模型。5.王紅同學利用下圖中三個裝置探究土壤保水性,a中砂粒體積是b中的一半,c中黏粒體積和b中砂粒體積相同。在三個裝置中分別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時間內,若滲出的水如圖所標(三只錐形瓶完全一樣)。試回答:砂粒砂粒黏粒abc(1)若圖上所標的滲出水量有一個是錯的,那么最有可能錯的是( )A. a裝置 B. b裝置 C. c裝置 D.三個裝置都沒有錯(2)根據:實驗現象,可以驗證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強。b裝置中滲出的水比c裝置滲出的水多C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2 土壤的結構和質地(第2課時).pptx 三種類型的土壤.mp4 土壤形狀與植物生長.mp4 土壤顆粒分析.mp4 黏質土、沙質土和壤土的滲水實驗.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