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三單元運用辯證思維方法9.2把握適度原則選必三《邏輯與思維》第一課走進思維世界第二課把握邏輯要義第三課領會科學思維第四課準確把握概念第五課正確運用判斷第六課掌握演繹推理方法第七課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第八課把握辯證分合第九課理解質量互變第十課推動認識發展第十一課創新思維要善于聯想 第十二課創新思維要多路探索 第十三課創新思維要力求超前知識結構第一單元樹立科學思維觀念第二單元遵循邏輯思維規則第三單元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第四單元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對思維、邏輯思維與科學思 維的概括性介紹,也是全書 的邏輯起點主要闡述邏輯思維的基本 要求主要闡述辯證思維的方法主要闡述提高創新思維能 力的幾種方法邏輯與思維2.遵循質量互變規律(2)漸與飛、連與間的關系( 3 ) 意 義(1)含義、作用1.度 (2)關節點/臨界點的含義(3)與關節點(臨界點)的關系( 1 ) 含 義質量互變規律理解質量互變(1)要求:正確把握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量與質、漸與飛、連與 間的關系區別:含義、性質、特點、狀態、結果聯系:必要準備、必然結果、開辟道路、循環往復①把握分寸 (得當)②得中處之③創造條件,促成飛躍區別:狀態、性質、作用、表現聯系:及相互區別又相互包含(2)必要性2.適度原則( 3 ) 要 求1.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思維導圖把握適度原則科 學精神:辯證思維能力:理解“適度”是質量互變規律的核心體現,學會在量變與質變的辯證統一 中把握事物的“度”。理性決策能力:通過分析“過猶不及”的案例(如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培 養基于客觀規律的科學判斷力。公共參與:在公共事務中(如社區治理、政策制定),理解“適度”是平衡多方利益、實現社會和諧 的關鍵。社會責任踐行:通過“適度消費”"綠色生活”等案例,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公民責任感。教 學重點:在事物“度”的范圍內保持質的穩定性,質量互變規律中“度”是質與量的統一教 學難點: 度”隨條件變化而調整,通過“共享單車投放量調控” "雙減政策力度調整”等案例,分析“度”的情境依賴性。核心素養教學重難點溫故知新 :事物發展的狀態哲學原理:①事物發展的狀態包括量變和質變。②事物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達到一定 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 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③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 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要 求 :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的辯證思維,把握適度原則01 適度的含義【相關鏈接】"水"存在的條件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 在0-100"C這個幅度內,水保持 液態不變。如果超出0-100 C這個溫度范圍,突破度的兩個關節點或臨界點(0 C 或100 C) 水就變成冰或水蒸氣了。關節點或臨界點 關節點或臨界點100度 0度度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 (即事物的范圍、幅度和限度。(2)重要性: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相互否定)。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例:聲音的“度”:按普通人的聽覺,0~20分貝,很靜,幾乎感覺不到;20~30分貝, 安靜,猶如輕聲絮語;40~60分貝,一般,普通室內談話;60~70分貝, 吵鬧,有損神經;70~90分貝,很吵,神經細胞受到破壞;90~100分 貝,吵鬧加劇,聽力受損,100~120分貝,難以忍受, 一分鐘即暫時致 聾….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度"中一 、適度的含義1 、 度(1)含義:2、關節點(1)含義: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 是引起質變的節點。(2)度與關節點的關系: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臨界點,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幅 度。關節點(臨界點)度關節點(臨界點)請在相應位置填上關節點、度:水蒸氣100°C水0C液體<0C冰>100C3、適度(1)含義:就是適當的程度。(2)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3)遵循適度原則的原因:在度的范圍之內 ,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質規定著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 超 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例:“愚人吃鹽”的故事:從前有個愚人,到別人家作客,吃菜嫌淡而無味。主人知道后,給他加了一點鹽, 他吃了后便覺得味道很美。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為有鹽,加了那么一點點鹽就那么 好吃,多加一點豈不更好吃了嗎 于是,他就大吃起鹽來,其結果是變澀了。蘊含的哲學道理是()C①量的積累到達一定程度必然實現事物發展②堅持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③既要對前途充滿信心,又要敢于面對挫折④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精準把握適度的原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例題. (2024 ·福建莆田 ·三模)下圖漫畫《人生路》(作者:小林)人生有兩段路要走 一段是必須走的路 一段是想走的路必須走的路先走好 才有機會走想走的路(2024 ·河北滄州 ·模擬預測)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不是線 性關系,而是“倒U 型曲線” (如下圖所示)關系,動機處于適宜強度時,工作 效率最佳;動機強度過低時,缺乏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動 機強度超過頂峰時,工作效率會隨強度增加而不斷下降,因為過強的動機會使機 體處于過度焦慮和緊張的心理狀態,干擾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的正常活動。這 給我們的啟示是 ( A )①在實踐中掌握適度原則,把握好“分寸”②注意條件,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③應當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質的變化④要在動態性與漸進性的統一中把握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高容易一般程度最佳水平 困 難低 ← — 動 機 — → 高— 效 率 水 平 丨 > 低生活的常識告訴我們,處理事情要適當、適度,切忌走極端。比如,服藥治病,劑 量 必須適當,用量過少治不了病,用量過多會造成藥物中毒。又如,適當給作物施肥有 助于其生長,肥量過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長。思考: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道理 2、我們在處理學習與娛樂二者關系時要把握適度原則 請為自己制訂一份適度娛樂的計 劃 。提 示 :1、 這反映了凡事要適度,過猶不及,我們要把握適度原則。要適當、適度,切忌走極 端,否則事與愿違。2、高中生的學業負擔較重,適度娛樂,可以放松身心,陶冶情趣,開闊視野,促進學習 ,但如果過度娛樂,則可能耽誤學業,影響身心健康。因此,我們要把握好學習與娛樂的關系,找到學習與娛樂的度,制訂自己的適度娛樂計劃。探究與分享202 掌握適度原則二 、掌握適度原則1、掌握適度原則的必要性: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應當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防止過猶不及。2、適度原則的含義: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的原則。適 當就是幅度“得當 ”, 而不是“失當”。冷凍室目的:速凍溫度:-16℃~-26℃ 可存放較長時間冷藏室目的:保鮮溫度:2℃~10℃喂飯我包了我 包 了穿衣我包了穿襪子我包了愛的“度”【例】服藥治病,劑量必須適當,用量太少治不了病,用量過多會造成 藥物中毒。又如,適當給作物施肥有助于其生長,肥量過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長。3.遵循適度原則的要 求 :(1)適度原則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 (補:防止過猶不及), 不犯極端化錯誤。質變有前進的、倒退的,不一定是發展。二 、掌握適度原則相關鏈接:折中主義折中主義是企圖把對立的思想、觀點和理論無原則地調和拼湊在一起的做法。① 把矛盾雙方等同起來, 不分主次;② 把對立雙方調和起來, 混淆是非;③ 在原則問題上模棱兩可,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堅持的立場。注意:"得中"≠折中主義●例如:二元論主張世界有意識和物質兩個獨立的本原,強調物質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它是一種無原則的思維方式,是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表現形式。特征 和表現含義實質1949年,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民黨的勢力僅僅龜縮在長 江以南的地區。國民黨當局打著和談的名義,妄圖積蓄力量,伺機反撲。為 了徹底推翻蔣家王朝,建立社會主義的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提出“打過長江 去,解放全中國”的口號。毛澤東在他的詩中寫道: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 可沽名學霸王”。應該趁現在這敵衰我盛的大好時機,痛追殘敵,解放全中 國。不可學那貪圖虛名,放縱敵人而造成自己失敗的楚霸王項羽。> 思考:上述情境對我們掌握適度原則有何啟示 誤區:適度原則就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超過事物的度適度原則就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超過事物的度嗎 二 、掌握適度原則3.遵循適度原則的要 求 :(3)要改變我們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就要積極創造條件,促成 事物質變: (不能限于“得中”)①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量的變化,并使其向度的邊緣不斷發展, 使該物轉化為他物。②量變已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要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使其達到我 們所期望的存在狀態。內容 要求錯誤傾向把握好“分寸 ”, 防止過猶不及 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 當程度的原則。適當就是幅度“ 得 當 ”,而不 是“失當”。適度原則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 問題時把握好“尺寸”把握不好“尺寸”, 犯極端化錯誤需要“得中 ”, 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 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 適度思維是“得中”而處之的思維。“中”是 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 合適且正好形而上學的折中主義思維方式不限于“得中 ”, 積極創造條件,促成 事物的質變 要改變我們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就要積 極創造條件,促成事物的質變優柔寡斷,貽誤時機小結:把握適度原則的要求原理(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①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②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③事物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方法論:①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埋頭苦干, 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②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 時,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把握適 度原則認識質 量互變 規律回憶舊知識(反對激變論) (反對庸俗進化論)原理(主要內容):> 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 量變和質變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③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方法論①: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方法論②: 防止過猶不及。把握好“分寸”,不極端化遵循適度原則 → 需要“得中”,保持最佳狀態不限于“得中”,創造條件促成事物質變 LOGiC認識質 量互變 規律把握適 度原則聯系新知識度和關節點的含義堅持適度原則適度原則的必要性適度原則的含義如何遵循適度原則課堂總結把握適度原則適度的含義掌握適度原則典題示范、( 2 0 2 4 高考 · 山東)古代有一種“欹器”,呈梭形,以繩穿之,懸于兩桿之間。當里面 空著時,器皿是斜的;注水至六分時,豎直而立;水逾七分,則發生傾覆。正所謂," 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廚師恰當把握火候,才能烹飪出美味佳肴。醫生準確把握 劑量,才能讓藥品發揮效用。在工作中把握好“度”,才能掌握主動、取得實效。下列 判斷正確的是()①探求注水量與欹器狀態之間的因果聯系運用了求異法②從把握火候、把握劑量到把握好“度”的推理屬于或然推理③ “中則正”說明維持事物質的穩定性需要把持有度④從事物個性中抽取“度”的共性,上升到了思維具體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詳解】共變法。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在發生某種程度變化的各個場合中,只有一個因素A有量的變化 ,而其他因素都不變,那么,這唯一發生變化的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當里面空著時,器皿是斜的;注水至六分時,豎直而立;水逾七分,則發生傾覆。探求注水量與欹器狀態之間的因果聯 系運用了共變法,不是求異法,排除①。從把握火候、把握劑量到把握好“度”的推理是不完全歸納推 理,屬于或然推理,②正確。在工作中把握好“度”,才能掌握主動、取得實效。 “中則正”說明維持 事物質的穩定性需要把持有度,堅持適度原則,③正確。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④錯誤。(2023 · 湖南統考) 2023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今年發展主要 預期目標。 一個年度的發展目標,實際上是由多個具體目標集合而成的一個有 機整體。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既追求“質”、也追求“量”的整體目標。此前 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 “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 長”。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這正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 要求。以上論斷體現的辯證思維道理是( )①做好量的積累,才能實現事物的質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②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突出辯證思維的整體性,排斥局部的獨立性③綜合是分析的基礎,分析是綜合的先導,制定發展目標要既見 “樹木”又見 “ 森 林 ”④任何認識對象都是由它的各個要素、各種聯系構成的有機整體,統籌發展需 樹立全面觀點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詳解】①: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體現了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做好量的積累,以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①觀點符合題意② :整體性是辯證思維的重要特征,辯證思維強調整體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獨立性,②錯誤。③:分析是 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③說法錯誤。④ :一個年度的發展目標,實際上是由多個具體目標集合而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是 由各個要素、各種聯系構成的有機整體,需樹立全面觀點,④觀點符合題意。3. (2023 · 福建 · 統考三模)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人口政策不斷調整。 2014年,實行“單獨二孩”人口政策;2021年6月,實行全面放開三孩政策。 最近,深圳杭州、溫州等地一改以往超生處罰政策,發放家庭生育補貼。我 國人口政策調整( )①體現了全局觀念,綜合考量人口政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②把握了適度原則,堅持折中主義循序漸進變革現行人口政策③遵循了唯物史觀,自覺遵循社會發展規律搞好人口發展工作④堅持了問題導向,及時調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社會生產力狀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 心理學中有很多倒U型曲線,例如,當你試圖說服一個人,說服次數與說服效果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這體現 了 ( )A. 說服效果不好時,需要不斷增加說服次數B. 量變必然引起質變,在說服中需要把握好頻率C. 說服次數過少和過多時,效果水平都比較低,要堅持 適度原則D. 防止“過”和“不及”就能夠讓我們的人際交往事半 功倍說 服 效 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