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6章 生物的進化新知一 協同進化討論教材中的“問題探討”,結合“獵豹追捕羚羊”圖,閱讀相關內容,結合實例闡明協同進化的概念,說出其意義。1.概念。________之間_______________之間(2)結果: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1)范圍不同物種生物與無機環境2.實例。(1)開花植物與傳粉動物互助互利。(2)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體質相互增強。(3)地球上大氣的成分變化與生物類型的變化。3.意義。形成了___________。生物多樣性新知二 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結合教材中的“生物進化的歷程示意圖”、“古細菌化石”圖、“寒武紀的海洋生物類群想象圖”和“4億年前陸地景觀想象圖”,閱讀相關內容,列舉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分析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和過程。1.層次。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2.形成過程。35億年前:古細菌出現35億~15億年前:主要是_________15億年前:_________5.4億~5.0億年前:海洋中有大量的無脊椎動物物種爆發式地迅速形成4億年前:原始陸生植物、原始兩棲類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新知三 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闡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探討生物進化理論的發展現狀,認同敢于懷疑、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1)適應是________的結果。(2)_____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3)______________提供進化的原材料,_________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進而通過_____形成新的物種。(4)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協同進化的過程。(5)生物多樣性是_________的結果。自然選擇種群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隔離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協同進化2.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1)觀點1: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________的逐漸積累。(2)觀點2:基因突變并不都是_____的,不能否認__________的作用。(3)觀點3:物種形成并不都是漸變的過程,而是物種長期穩定與迅速形成新種_________的過程。(4)觀點4:以_____________為核心的進化理論比其他學說的影響要廣泛和深遠。中性突變中性自然選擇交替出現自然選擇學說探究一 協同進化閱讀下列資料,思考下列問題。資料1 達爾文曾發現一種蘭花長著細長的花距,其底部儲存著花蜜。達爾文推測,這種花的形成絕不是偶然的,肯定存在這樣的昆蟲,它們生有同樣細長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從花距中吸到花蜜。大約50年后,研究人員果然發現了這樣的蛾類昆蟲。如右圖。合作探究資料2獵豹追捕斑馬資料3 地球形成時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但隨著光合生物的出現,使得原始大氣中有了氧氣,這就為好氧生物的出現創造了前提條件。(1)資料1、2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資料3說明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生物都不是單獨進化的生物的進化與無機環境的變化是相互影響的(2)在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協同進化中,從生物個體和種群兩個方面分析是有利的還是有害的。提示:從個體考慮,對被淘汰的個體來說是有害的,對其他個體來說是有利的;從種群考慮,有利于種群的發展。(3)從協同進化的角度分析,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屬于什么代謝類型,請說明原因。提示:異養厭氧型。地球上的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因此最早出現的生物都是厭氧的。隨著光合生物的出現,使得原始大氣中有了氧氣,才出現了自養需氧型生物,因此最早出現的生物屬于異養厭氧型。【例1】下列關于協同進化的表述,正確的是( )A.物種可以單獨進化B.物種之間的協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的C.捕食者的存在對被捕食者無益D.一個物種的形成或絕滅會影響到若干其他物種的進化解析:物種與物種之間或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協同進化,A項錯誤;物種之間的協同進化可以通過物種之間的生存斗爭或種間互助實現,B項錯誤;捕食者的存在對被捕食者有益,可以促進彼此協同進化,C項錯誤;一個物種的形成或絕滅會影響到若干其他物種的進化,D項正確。答案:D典例研析【例2】生物多樣性是協同進化的結果。下列事實不屬于協同進化的是( )A.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馬和獵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長期相互選擇的結果B.隨著光合生物的出現,原始大氣中有了氧氣,為好氧生物的出現創造了條件C.隨著工業的發展,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氣溫升高D.約4億年前出現了原始的陸生植物,隨后出現了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解析: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馬和獵豹都能迅速奔跑,體現了不同物種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A項不符合題意;光合生物的出現使原始大氣中有了氧氣,為好氧生物的出現創造了條件,體現了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B項不符合題意;隨著工業的發展,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氣溫升高,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屬于環境問題,不屬于協同進化,C項符合題意;陸生植物的出現,改善了陸地的環境,為陸地生活的動物的出現提供了條件,體現了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D項不符合題意。答案:C探究二 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下圖表示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據圖思考相關問題。合作探究(1)原始的哺乳類向不同的方向發展的內因和外因分別是什么 提示:內因是可遺傳的變異;外因是自然環境的變化。(2)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物種類的數量變化情況是怎樣的 提示:增多。(3)生物種類的增多伴隨著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這說明什么 提示: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協同進化的結果。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的關系點撥提升【例3】(2022·廣東湛江二模)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態環境和獨特別致的景觀,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于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B.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協同進化的結果C.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是要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D.可持續發展追求的是自然、經濟和社會的持久且協調的發展典例研析解析:捕食者的存在為其他生物騰出了空間,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A項錯誤;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協同進化的結果,B項正確;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往往與人類的過度開發利用有關,保護生物多樣性,關鍵是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C項正確;可持續發展追求的是自然、經濟和社會的持久且協調的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和資源,建立人口、環境、科學和資源消費之間的協調和平衡,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D項正確。答案:A【例4】(2024·廣東東莞期末)生物多樣性和生物進化的研究對確保地球生命系統的長期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收割理論”認為,捕食者往往捕食數量少的物種,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B.生物多樣性是協同進化的結果,其形成是指新的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C.協同進化是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D.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已被廣泛接受,意味著生物進化的一切奧秘已真相大白解析:關于捕食者在進化中的作用的“收割理論”認為:捕食者一般捕食個體數量多的物種,使數量少的個體有生存空間,有利于增加物種的多樣性,A項錯誤;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協同進化的結果,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不僅僅是新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B項錯誤;協同進化是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協同進化的結果是形成生物多樣性,C項正確;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盡管已被學術界廣泛接受,但并不意味著生物進化的一切奧秘都已真相大白,而是仍有爭論和疑點,D項錯誤。答案:C探究三 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生物進化理論中的“中性學說”認為每種生物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進化速率,進化的主導因素不是自然選擇。下圖為幾種蛋白質進化過程中氨基酸的置換速率。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以氨基酸的年置換率計算出的蛋白質進化速率合作探究(1)據圖分析:不同蛋白質氨基酸置換速率相同嗎 哪種蛋白質的進化速率最高 提示:不同。血纖肽的進化速率最高。(2)你認為自然選擇發揮作用是在蛋白質分子引起生物體的形態和生理發生差異之前還是之后 提示:自然選擇發揮作用是在蛋白質分子引起生物體的形態和生理發生差異之后。(3)結合上述內容,“中性學說”認為基因突變大多是中性的,自然選擇對它不起作用;生物進化速率取決于分子的置換速率。你認為這種觀點正確嗎 請說明理由。提示:開放性問題。例如,不正確。基因突變不都是中性的,有些基因突變反映在個體的形態上,與環境相適應的程度有差異。【例5】根據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生物的可遺傳的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材料,也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B.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地理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標志C.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基因頻率發生不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進化D.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進而形成生物的多樣性典例研析解析: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生物的可遺傳的變異只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A項錯誤;生殖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標志,B項錯誤;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進化,C項錯誤;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協同進化,其結果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樣性,D項正確。答案:D【例6】下列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說法,錯誤的是( )A.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礎和核心B.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C.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中性突變的逐漸積累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解析: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礎和核心,A項正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B項正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項錯誤;捕食者的存在可以控制被捕食者的數量,從而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資源和空間,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D項正確。答案:C課堂建構第6章 生物的進化第4節 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一)基礎鞏固 1.(2023·廣東新高考學科綜合素養評價高三期末考)生命起源與演化是世界十大科學之謎之一。下列有關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命在進化過程中也在不斷地影響無機環境的進化和發展B.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型頻率發生改變從而進化成新物種C.寒武紀海洋生物大爆發的原因很可能與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出現密切相關D.化石、比較解剖學等的研究是人們認識生物多樣性現狀與發展趨勢的重要途徑答案:B2.下列敘述與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不相符的是( )A.新物種的產生不一定是因為長期的地理隔離最終導致生殖隔離而造成的B.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C.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D.生殖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標志,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解析:不是所有的生殖隔離都需要經過地理隔離,A項不符合題意;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B項不符合題意;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C項符合題意;生殖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標志,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D項不符合題意。答案:C3.一些昆蟲的保護色越來越逼真,而它們的天敵視覺也越來越發達,結果雙方都沒有取得明顯優勢,這說明( )A.適應的相對性 B.雙方相互選擇、協同進化C.雙方在生存斗爭中不分勝負 D.自然選擇不起作用解析:雙方在生存斗爭中都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適應性都在提高,A項錯誤;昆蟲的保護色越來越逼真,它們的天敵的視覺也越來越發達,說明雙方相互選擇、協同進化,B項正確;雙方在生存斗爭中相互適應、協同進化,C項錯誤;自然選擇仍起作用,D項錯誤。答案:B4.(2024·廣東期末)雄性藍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敵的能力下降。但這一特性對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雄性個體的交配機會增加,并使該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雌孔雀與雄孔雀彼此相互影響,兩者協同進化B.雌孔雀的選擇使雄性藍孔雀產生了相應的變異C.某地區全部孔雀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這個種群的基因庫D.生物進化過程的實質在于保存對環境更適應的性狀解析:協同進化是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雌孔雀與雄孔雀屬于同一個物種,彼此相互影響,相互選擇,不屬于協同進化,A項錯誤;雌孔雀對雄孔雀的選擇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但并不能誘導雄性藍孔雀產生相應的變異,因為變異是不定向的,B項錯誤;一個種群所有個體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這個種群的基因庫,故某地區全部孔雀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這個種群的基因庫,C項正確;生物進化過程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D項錯誤。答案:C5.達爾文發現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島的不同島嶼上生活著15種龜類(簡稱“島龜”),它們形態各異,食性和棲息場所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保留著南美大陸西海岸陸地龜類的痕跡(簡稱“大陸龜”),研究發現這15種島龜就是由大陸龜進化而來的。如圖所示,圖甲是描述島龜演化的模型,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甲 乙(1)大陸龜剛開始分布到甲、乙兩島時,島嶼之間遼闊的海洋相當于 隔離;每個島上的環境都不同,所以 的方向也不同,導致進化方向產生差異。 (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 。經過長期進化,分布在不同海島上的島龜的基因庫發生很大的差異,最終出現 隔離,標志著兩個新物種島龜1和島龜2的形成。 (3)島龜腳趾的連趾(ww)和分趾(WW、Ww)是一對相對性狀,若人為將島龜1遷入乙島,追蹤調查50年間W和w的基因頻率變化如圖乙所示,則乙島上的島龜1是否發生了進化 (填“是”或“否”),說明上述性狀中 更適應乙島的環境。 解析:(1)當同一物種分開形成兩個種群時,二者之間存在的是地理隔離;由于每個島上的環境不同,所以自然選擇的方向不同,從而導致進化的方向也不同。(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為種群,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最終出現了生殖隔離,標志著兩個新物種的形成。(3)通過圖乙中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可知,島龜1發生了進化;種群基因頻率變大的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狀是適應環境的。答案:(1)地理 自然選擇 (2)種群 生殖 (3)是 連趾(二)拓展提高6.(2023·深圳高三第一次調研)獵豹和羚羊之間是捕食關系,這兩個物種的進化過程宛如一場漫長的“軍備競賽”。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獵豹發達的肌肉決定了羚羊變異的方向B.這種捕食關系對羚羊的進化是不利的C.跑得更快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D.這種“軍備競賽”體現了協同進化解析:變異是不定向的,獵豹對羚羊的變異起到選擇作用,A項錯誤;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個體,客觀上起到了促進種群發展的作用,B項錯誤;新物種形成的條件是生殖隔離,C項錯誤;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協同進化,獵豹和羚羊之間的“軍備競賽”體現了協同進化,D項正確。答案:D7.(2023·廣東四校聯考)鼠尾草的雄蕊高度專化,成為活動的杠桿系統,并與蜜蜂的大小相適應。當蜜蜂前來采蜜時,根據杠桿原理,上部的長臂向下彎曲,使頂端的花藥接觸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當蜜蜂飛到另一朵花上時,花粉就落到成熟的雌蕊柱頭上,從而完成傳粉。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鼠尾草的特征決定了蜜蜂的變異方向B.蜜蜂的口器會因吸食花蜜而越變越長C.雄蕊高度?;氖笪膊莓a生的花粉更多D.鼠尾草與蜜蜂的相互適應是協同進化的結果答案:D8.一萬多年前,某地比現在濕潤得多,氣候也較為寒冷,許多湖泊(A、B、C、D)通過縱橫交錯的小溪流連接起來,湖中有不少鳉魚。此后,氣候變化,小溪流漸漸消失,形成了若干個獨立的湖泊,各湖泊中生活的鳉魚(分別稱為a、b、c、d鳉魚)形態差異也變得明顯。下圖為該地一萬多年以來湖泊地質的變化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A湖中的所有鳉魚為一個 ,它是生物進化的 。一萬多年后,D湖中的 稱為鳉魚種群的基因庫;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 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 (2)現在,有人將4個湖泊中的一些鳉魚混合養殖,結果發現:來自A、B兩湖的鳉魚(a和b)能進行交配且產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則a、b鳉魚之間存在 ,它們屬于2個 ;來自C、D兩湖的鳉魚(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間存在一定的性狀差異,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多樣性。 (3)如果C湖中鳉魚體色有黑色和淺灰色,其為一對相對性狀,黑色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50%。環境變化后,鳉魚種群中基因型為AA、Aa的個體數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為aa的個體數量減少10%,則一年后A的基因頻率為 (保留一位小數),該種群 (填“有”或“沒有”)發生進化,該種群 (填“有”或“沒有”)進化成一個新物種。 解析:(1)A湖中的所有鳉魚是同一個物種,它們構成一個種群,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一萬多年后,D湖中的所有鳉魚所含的全部基因稱為鳉魚種群的基因庫;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2)來自A、B兩湖的鳉魚(a和b)能進行交配且產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說明二者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它們屬于2個不同的物種。來自C、D兩湖的鳉魚(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說明它們屬于同一個物種,子代之間存在一定的性狀差異,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遺傳多樣性。(3)根據A的基因頻率為50%,可知群體中AA的個體占25%,Aa的個體占50%,aa的個體占25%。假設開始鳉魚的種群數量為200個(AA為50個,Aa為100個,aa為50個),環境變化后,基因型為AA、Aa的個體數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為aa的個體數量減少10%,則AA的數量為55個,Aa的數量為110個,aa的數量為45個,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頻率=×100%≈52.4%。基因頻率發生改變,說明生物發生了進化,由于各個基因型的個體仍然可以進行基因交流,所以沒有形成新物種。答案:(1)種群 基本單位 所有鳉魚所含的全部基因 突變和基因重組 (2)生殖隔離 物種 遺傳 (3)52.4% 有 沒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6章生物的進化第4節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練習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6章生物的進化第4節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