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廣東省清遠市八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教學質量監測(一)生物試題(有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廣東省清遠市八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教學質量監測(一)生物試題(有答案)

資源簡介

廣東省八校聯盟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學質量監測(一)
高二生物學
注意事項:
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題卷上無效。
4.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
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第1~12題,每小題2分,第13~16題,每小題4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下列與種群密度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一塊草地上蒲公英的種群密度是指這塊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數量
B. 調查蚜蟲、跳蝻、青蛙等活動范圍不大的動物的種群密度可以用樣方法
C. 出生率大的種群,其種群密度會不斷增大
D. 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應縮小樣方面積并增加樣方數量以減少誤差
2. 種群在理想環境中呈“J”形增長(如曲線甲),在有環境阻力條件下,呈“S”形增長(如曲線乙)。下列有關種群增長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將一種生物引入一個新環境中,在一定時期內,這個生物種群就會出現如曲線甲的增長
B. 曲線乙表示的種群,隨著時間的推移,種群增長所受的環境阻力先增加后減小
C. 若乙是某種魚的種群增長曲線,當種群數量達到C點時開始捕撈,可持續獲得最高產量
D. 若曲線乙表示某農場的田鼠種群增長曲線,不同的時間所對應的增長速率可能相等
3. 某濕地是由長江攜帶的泥沙長期淤積形成的,可將該濕地由近水邊到岸邊分為光灘區、近水緩沖區、核心區等區域,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該濕地的生物群落在春、夏、秋、冬會出現不同的變化,屬于群落的季節性
B. 核心區、近水緩沖區分布的植物類型不同,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
C. 區別核心區和近水緩沖區這兩個群落的重要特征是植物的種群密度
D. 近水緩沖區和核心區的生物在生態位上一般會存在大量重疊的情況
4. 韋應物的詩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不但描繪了山間溪流的生態美,也蘊含了豐富的生物學知識。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山間溪流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
B. 詩中描述的生態系統的結構由食物鏈和食物網組成
C. 詩中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只有澗邊幽草、樹等綠色植物
D.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可體現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5. 長期單一種植水稻會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利用秸稈作為食用菌的培養基質,栽培過程可以加速秸稈的腐熟速率,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菌渣還能作為有機肥,對水稻具有增產作用,我國許多地區利用水稻與食用菌生長季節的差異性實施輪作模式(“稻菇輪作”)提高生產收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水稻和食用菌在生態系統中分別屬于生產者和消費者成分
B. 該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稈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 與傳統稻田相比,“稻菇輪作”模式提高了稻田生態系統的能量輸入
D. 根據生態足跡的概念分析,不同作物輪作的生態足跡大于單一種植水稻的生態足跡
6. 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的某種生態金字塔,I~IV表示不同營養級,I中含有生產者。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生態金字塔可分別以個體數量、生物量和能量為指標繪制
B. 圖中Ⅱ、Ⅲ營養級中可能存在同種生物
C. 并非所有天然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都呈圖示形態
D. 若I、Ⅱ中分別只含有樹和昆蟲,則該圖可能不是數量金字塔
7. 中國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承諾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某地區一定時間內CO2排放量和CO2吸收量相等)。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C屬于分解者,生物群落中的其他生物均可為它提供物質和能量
B. 圖中過程①②⑦⑥中碳以相同的形式參與物質循環
C. 驅動過程②、過程③和過程④的能量形式相同
D. ①過程固定的CO2等于⑥+⑦過程釋放的CO2即可實現碳中和
8. 海棠素為一種可引起光敏性和皮膚刺激的化合物,可使誤食的動物變盲或致死,某種植物通過分泌海棠素來避免多數動物的取食,這屬于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下列有關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植物產生海棠素驅趕動物,空氣是信道
B. 利用人工合成的海棠素防治害蟲屬于化學防治
C. 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可發生在生物與生物、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細胞與細胞之間
D.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過程一定伴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9. 某地發生水體污染,氮、磷等元素增加,藻類爆發式生長,當地政府引進了我國科技人員研發的復合式生態浮床技術來凈化污水。復合式生態浮床是集風動曝氣、植物吸收、濾污除藻及光照補償等多種水治理技術于一體的綜合處理系統,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復合式生態浮床的濾材可以有效遮擋陽光,以抑制藻類生長
B. 風動曝氣機通過曝氣頭不斷曝氣,促進需氧微生物分解水體中有機物
C. 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分解為CO2和無機鹽,可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D. 該技術對汞污染的濕地進行生態修復,浮床中的水生植物還可以用于制作家畜飼料
10. 目前外來物種入侵已經成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態小組對廣東境內出現的部分入侵物種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物種 原產地 主要危害
紫莖澤蘭 中美洲 形成單優群落,排斥本地植物
大瓶螺 亞馬遜河流 繁殖能力強,食量極大
飛機草 中美洲 產生化學物質排擠本地物種,全株有毒,昆蟲拒食
A. 從原產地引進天敵來遏制飛機草蔓延是防控飛機草的最佳方法
B. 大瓶螺入侵生境后容易成為單優群落,對生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C. 紫莖澤蘭入侵生境后,群落發生次生演替,提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
D. 生物圈內所有的動植物、微生物等,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11. 世界各地因氣候、地形和其他環境條件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群落類型,陸地群落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類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生活在草原群落中的動物都不能在森林群落中生活
B. 和溫帶草原相比,熱帶雨林物種豐富,枯枝落葉多,土壤腐殖質中有機物較多
C. 森林生物群落中林下的植物往往葉片大,葉綠體顆粒小,可充分利用有限的弱光
D. 不同群落的主要影響因素不同,陸地群落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水分和溫度
12. 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操作、材料、條件等方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探究土壤微生物在落葉分解中的作用,對照組需要對土壤滅菌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B. 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時,需要用等量未接種酵母菌的馬鈴薯培養液作為對照組
C. 設計并制作生態缸,觀察其穩定性實驗中,若分解者數量太少,則最先出現營養危機是生產者
D. 在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調查實驗中,如果用誘蟲器采集小動物時沒有打開電燈,則所得到的數值可能比實際數值偏大
13. 種群的零增長線指的是某種群在利用食物、空間等必需資源維持生存和繁殖時所達到的邊界線,零增長線對應的資源量僅能維持種群自身大小基本不變。已知物種甲、乙的生態位相似且物種甲的零增長線高于物種乙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食物、空間屬于制約種群數量變化的密度制約因素
B. 生態位越相似,共存難度越大,越不利于充分利用環境資源
C. 當物種甲、乙處于相同環境資源中時,物種甲可能處于競爭劣勢
D. 物種乙由物種乙零增長線對應的環境資源轉移至物種甲零增長線對應的環境資源中時,其K值會減小
14. 下表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某棄耕農田上植物類型和植物種類發生的變化情況,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1 4 15 25 40
草本 31 29 27 30 34
灌木 0 3 5 7 19
喬木 0 0 2 14 23
總計 31 32 34 51 76
A. 在第1~15年期間,群落沒有發生演替
B. 隨著時間的推移,物種豐富度逐漸增加
C. 第4年3種灌木的出現是生物進化的結果
D. 第40年時,該群落優勢種群仍為草本
15. 單向性集團內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敵共享同一獵物,而一種天敵捕食共同獵物的同時還捕食另一種天敵,被稱為集團內捕食者,另一種天敵被稱為集團內獵物。某生態系統中瓢蟲與寄生蜂、蚜蟲三者之間存在單向性集團內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獵物又是捕食者,蚜蟲吸取植物汁液為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瓢蟲屬于集團內捕食者,寄生蜂屬于集團內獵物
B. 瓢蟲與寄生蜂之間存在種間競爭和捕食關系
C. 若移走寄生蜂,瓢蟲獲得的能量可能會減少
D. 瓢蟲、寄生蜂和蚜蟲之間的信息傳遞是雙向的
16. 放牧強度又稱放牧壓,是指單位草地面積在一定時間內放牧家畜的頭數。如圖表示某亞熱帶人工草地在不同放牧強度下牧草凈初級生產量(凈初級生產量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通過生物生產所積累的有機物質或能量的總量)的變化。其中G0為不放牧,G1~G3為放牧強度逐漸增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由圖可知,隨著放牧強度逐漸增強,牧草凈初級生產量逐漸減少
B. 據圖推測,8月份不放牧草地物質循環速率通常快于放牧草地
C. 5~10月最適放牧強度為G2,該放牧強度下6月可被初級消費者利用的總能量最少
D. 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屬于牧草凈初級生產量中的能量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
17. 為了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某興趣小組按下表完成了有關實驗。將酵母菌接種到裝有10mL液體培養基的試管中,通氣培養并定時取樣計數,然后繪制增長曲線(圖中曲線A、B是相同培養條件下兩批酵母菌的培養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試管編號 培養液/mL 無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溫度/℃
甲 10 - 0.1 28
乙 10 - 0.1 5
丙 - 10 0.1 28
(1)該實驗(甲、乙、丙三組)的自變量是_______。
(2)某學生的部分實驗操作過程是這樣的:
①用無菌吸管從靜置試管中吸取酵母菌培養液少許;
②將培養液加入血細胞計數板的計數室,再蓋上蓋玻片,并用濾紙吸去多余培養液。請糾正該同學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的錯誤:________。
(3)根據圖可知,B批次的接種量可能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A批次。t2時兩批次發酵液營養物質剩余量較少的是B,判斷依據是_________。若在t2后繼續培養,最終發現種群的數量均會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營養物質過度消耗、_________、________等。
18. 微塑料是指直徑小于5mm的塑料顆粒或碎片,其分布廣、粒徑小、化學性質穩定、易于被生物體吸收。在塑料制品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微塑料,它們以顆粒等形態釋放到環境中,對陸地生態系統等帶來不良影響。下圖表示某地區部分微塑料的遷移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微塑料進入植物的途徑有根系吸收和_______。微塑料進入生物群落后,微塑料對人類的影響比對其他生物更嚴重,其原因是_________。
(2)不同土壤動物占有不同的生態位,欲研究該區域蚯蚓的生態位,通常需要研究它的________(至少答出三點);蚯蚓作為分解者,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土壤生態系統受到輕微污染后,仍能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________能力,這種能力的基礎是_________。
(4)微塑料與其他有毒物質結合會毒害土壤生物,對土壤生態系統具有嚴重的危害。某小組欲通過實驗探究微塑料對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影響。請簡略敘述該探究實驗的思路:________。
19. 內蒙古白音錫勒牧場是著名的草原自然保護區,牧草繁茂、牛羊遍地。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長期過度放牧導致該地區草場發生退化,回答下列問題:
(1)下表為食物鏈“草→鼠→鷹”中各種群一年間的能量流動情況(單位:107kJ·a-1)。
種群 同化的總能量 A 呼吸消耗 傳遞給分解者 傳遞給下一營養級 未被利用的能量

71.5 69.5 7.0 19.0 45.5
鼠 19.0
1.0 3.5 4.5

1.0 2.5 微量不計 無
①據表分析,A代表________,能量從草到鼠的傳遞效率為________%(保留1位小數)。
②十幾年來,內蒙古白音錫勒牧場保護修復工作扎實推進,政府和人民齊心協力管理草原,合理利用草原資源。既逐步恢復了草原的生態功能,又穩步提升了草原的生產能力。這體現的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在于__________。
(2)為探究不同治理方式對退化草原土壤微生物數量的影響,1983年科研人員除圍欄耙地(用耙進行的一種表土耕作)外,另取兩塊類似樣地,分別進行圍欄封育(自然恢復)和不圍欄的繼續放牧。2008年分別取上述3種處理方式的0~10厘米和10~30厘米的土樣,測定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
①“不圍欄的繼續放牧”在本實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分析圖中的數據可知:圍欄封育處理后,細菌數量在_________厘米的土層增長率較高,真菌數量在__________厘米的土層增長率較高。
③根據圖中的數據推測:淺土層中圍欄耙地的細菌和真菌數量均高于圍欄封育的原因是_________。
20. 我國南方水域的很多地方多年來一直保持著“稻魚共生系統”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并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在該生態系統中,鯉魚以搖蚊幼蟲、農業害蟲、藻類、水生雜草等為食;為了提高經濟效益,農民投入了適量的餌料等物質。以稻養魚,以魚促稻,生態互利,實現了稻魚雙豐收。回答以下問題:
(1)在下圖中用箭頭與文字完善“稻魚共生系統”的能量流動示意圖____。
(2)“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詩句中提到了春末夏初時節,稻田中雄蛙發出求偶信息,該信息屬于__________信息,體現了信息傳遞有利于___________。
(3)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科研人員測算了稻魚共生系統和水稻單作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結果如下表(表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表示農資生產投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單位:kgCO2·eq/hm2)。
生產方式 化肥 農藥 飼料 合計
氮肥 復合肥 小麥 玉米
水稻單作 459.0 1578.5 51.5 0 0 2089
稻魚共生 278.2 1116.2 43.2 2226 265.5 19257
據表分析,稻魚共生模式多了小麥和玉米等飼料的投入,其溫室氣體CO2的排放量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稻單作系統,推測原因之一是物質在生態系統中具有__________特點,稻魚共生模式下,可以促進更多的CO2被水稻吸收利用;稻魚共生系統不僅提高經濟效益,還取得了明顯生態效益,主要表現在___________。
(4)稻魚共生是被生產實踐證明的促進增產增收的有效途徑,為進一步提高稻魚共生中的水稻產量,請提出合理建議:__________(寫出兩點)。
21. 海陵島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是陽江市首條建在海上的跨海木棧道,是以亞熱帶紅樹林濕地為風景特征、以生態保護為主、以觀光休閑和科普教育為輔的多功能生態公園。由于受到氣候變化、水環境污染等因素干擾,部分紅樹林濕地發生退化。研究人員積極開展生態改造和修復工程,濕地資源進一步豐富,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幾年連續發現眾多國家一級珍稀鳥類如黑臉琵鷺和世界極度瀕危鳥類勺嘴鷸,紅樹林已然成為候鳥天堂。回答下列問題:
(1)在紅樹林治理過程中,通過建立濕地公園增加生物多樣性,發揮濕地的自然凈化能力和防洪安全功能,同時也呈現出特色濕地景觀。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_價值。
(2)針對紅樹林植被的減少,選擇當地優良的鄉土紅樹為主要恢復樹種,再引進外地適應性良好的紅樹樹種,這主要體現了生態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
(3)為穩定發揮紅樹林濕地在鳥類遷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應采取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等措施,對該區域濕地進行全面的保護。
(4)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作為生態旅游區,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可能會面臨的挑戰是___________(至少列舉兩方面的挑戰)。
(5)科研人員為篩選適合鎘(Cd)污染修復的植物,以Cd污染的土壤為培養基質,通過溫室盆栽實驗,比較籽粒莧、龍葵、商陸這3種植物對土壤的修復性能,相關檢測結果如表所示。
植物名稱 Cd含量/(mg·kg-1) 轉運系數
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
籽粒莧 46.60 22.59 0.48
龍葵 16.61 41.39 2.49
商陸 7.87 9.12 1.16
注:轉運系數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金屬含量與地下部分的金屬含量的比值。
分析以上結果,Cd污染修復效果最好的植物是________;根據研究結果可知,若要采用及時收割地上部分并無害化處理的方法以達到修復目的,則應選擇_______作為最佳植物,主要原因是_______。
廣東省八校聯盟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學質量監測(一)
高二生物學
注意事項:
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題卷上無效。
4.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
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第1~12題,每小題2分,第13~16題,每小題4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題答案】
【答案】B
【2題答案】
【答案】D
【3題答案】
【答案】A
【4題答案】
【答案】D
【5題答案】
【答案】B
【6題答案】
【答案】C
【7題答案】
【答案】D
【8題答案】
【答案】A
【9題答案】
【答案】D
【10題答案】
【答案】B
【11題答案】
【答案】D
【12題答案】
【答案】C
【13題答案】
【答案】D
【14題答案】
【答案】B
【15題答案】
【答案】C
【16題答案】
【答案】D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
【17題答案】
【答案】(1)溫度、營養物質(培養條件或培養液)
(2)取樣前振蕩試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勻;先蓋上蓋玻片,再將培養液加入血細胞計數板的計數室
(3) ①. 高于 ②. B條件下酵母菌數量首先達到 K值,消耗的營養物質較多 ③. 有害代謝產物大量積累 ④. pH值不適宜
【18題答案】
【答案】(1) ①. 體表吸收或葉片吸收等 ②. 人類處于更高位的營養級,由于生物富集作用,微塑料對人類的影響比對其他生物更嚴重
(2) ①. 食物、天敵、棲息地、與其他物種的關系 ②. 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
(3) ①. 一定的自我調節 ②. 負反饋調節
(4)選兩塊相同的土地,實驗組加入微塑料,對照組不加,每隔一段時間分別調查并比較這兩塊地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
【19題答案】
【答案】(1) ①. 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 ②. 13.5% ③. 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2) ①. 對照 ②. 0~10 ③. 10~30 ④. 耙地提高了土壤的通氣性,進而提高了細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
【20題答案】
【答案】(1) (2) ①. 物理 ②. 生物種群的繁衍
(3) ①. 小于 ②. 循環利用(循環往復運動) ③. 減少因化肥和農藥的使用而造成的環境污染
(4)合理密植、改善水稻品種、增施有機肥等
【21題答案】
【答案】(1)間接價值和直接
(2)協調 (3)建立自然保護區或減少人類活動干擾、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
(4)生態保護與經濟的平衡、游客管理與生態保護的關系、濕地文化教育推廣的困難等
(5) ①. 籽粒莧 ②. 龍葵 ③. 龍葵的轉運系數較高,地上部分Cd含量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辰溪县| 温州市| 长岛县| 巴马| 鹤峰县| 邯郸市| 汝南县| 五大连池市| 年辖:市辖区| 临海市| 肥城市| 内黄县| 姚安县| 南开区| 石家庄市| 鄂伦春自治旗| 临朐县| 西宁市| 沙洋县| 河津市| 乳源| 武宁县| 奎屯市| 旺苍县| 永和县| 太谷县| 惠安县| 交城县| 达州市| 肃宁县| 高淳县| 应城市| 饶河县| 灵宝市| 庆安县| 奎屯市| 台中县| 乌恰县| 莱阳市| 黄大仙区| 湖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