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先導閱讀,整體感知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根據預習,結合地圖,你能找出唐朝時與中國有交往的國家嗎?概念辨析在今天我國國土領域內,我國各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建立的政權與中央王朝之間的關系。民族關系中外關系專門指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往,包括與近鄰東亞的朝鮮、日本,以及東南亞各國,中亞、西亞、歐洲、非洲各國之間的交往,對外關系對內關系《禮賓圖》唐章懷太子墓壁畫鴻臚寺官員拂菻使節高麗使節靺鞨使節來唐時間:717年漢名:晁衡目的:學習唐朝先進文化。地位:是中日兩國友好和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來隋時間:607年漢名:蘇因高目的:求佛法,學習隋文化。地位:日本學習隋唐文物制度之先驅。目標導學一:遣隋使和遣唐使小野妹子阿倍仲麻呂核心素養問題探究教師指導知識拓展自主學習洛陽應天門“日本國遣隋使遣唐使訪都之地”紀念碑目標導學一:遣隋使和遣唐使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和制度。日本政府為什么要派遣使團來中國?請根據你的理解說一說什么是遣隋使和遣唐使?材料一 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法式:法律、制度、文化等)。—《日本書紀》材料二 把中國‘搬’到日本。—日本NHK電視臺《遣唐使》解說詞日本政府派遣到中國學習交流的使團。核心素養問題探究教師指導知識拓展自主學習目標導學一:遣隋使和遣唐使從公元7世紀初至9世紀末,日本先后正式派遣的遣唐使為12次。每次人數少則100多人,多則500人左右。遣唐使團集中了當時日本外交、學術、科技、工藝、音樂、美術、航海等各方面的優秀人才。——摘編自章林《遣唐使:中日交流的重要承載者》【歷史解釋】根據材料,說一說日本所派遣唐使有何特點?持續時間長、來訪次數多、使團規模大、人員素質高核心素養問題探究教師指導知識拓展自主學習目標導學一:遣隋使和遣唐使核心素養問題探究教師指導知識拓展自主學習觀看視頻并結合教材內容,說一說遣唐使給日本帶去了什么?唐朝的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畫藝術、建筑技術、社會習俗、佛教等傳到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2.唐風洋溢奈良城日本平城京2.唐風洋溢奈良城日本平城京2.唐風洋溢奈良城2.唐風洋溢奈良城奴草書平假名楷書片假名2.唐風洋溢奈良城仕女簪花圖 (節選)鳥毛立女屏風圖(節選)2.唐風洋溢奈良城3.鑒真東渡傳佛法揚州大明寺“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第五次:再次遇大風,物資短缺,漂泊了十四天后到達了海南島,在此過程中鑒真失明,身體每況愈下。3.鑒真東渡傳佛法鑒真鑒真東渡路線圖3.鑒真東渡傳佛法唐招提寺3.鑒真東渡傳佛法鑒真坐像繡袈裟衣緣長屋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日本書紀》閱讀教材第20頁,總結唐朝與新羅的交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唐朝交通圖閱讀教材第33頁,總結唐朝與新羅的交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二.唐朝與天竺材料一:“八百流沙界………”師徒們正看碑文,只聽得那浪涌如山………河當中滑辣的鉆出一個妖精,十分兇丑………奔上岸來,徑搶唐僧,慌得行者把師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脫。那八戒放下擔子,掣出鐵鈀,望妖精便筑,那怪使寶杖架住………這一場好斗………——(明)吳承恩《西游記》材料二:是時四顧茫然,人鳥俱絕。夜則妖魅舉火,爛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是時四夜五日無一滴沾喉,口腹干憔。幾將殞絕,不復能進。遂臥沙中默念觀音,雖困不舍。——(唐)慧立、彥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材料一中的唐僧和材料二中的玄奘在遇到困難時有何不同?結合玄奘西行路線圖,說說玄奘一路上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二.唐朝與天竺結合玄奘西行路線圖,說說玄奘一路上可能遇到哪些困難?1、自然條件惡劣:穿越沙漠、雪山、草原……2、人為因素阻撓:官府阻撓、“偷渡”出境、盜匪橫行玄奘:“生死大海,誰作舟楫?無明長夜,誰為燈炬?”“不求得大法,誓不東歸一步”——玄奘二.唐朝與天竺卷書序敘卷第一 三十四國卷第二 三國卷第三 八國卷第四 十五國卷第五 六國卷第六 四國卷第七 五國卷第八 一國卷第九 一國卷第十 十七國卷第十一 二十三國卷第十二 二十二國二.唐朝與天竺印度國徽卷第八 一國《大唐西域記》目錄阿育王石柱印度歷史學家Ali“如果沒有玄奘,重建印度史幾乎是不可能的。”英國歷史學家Smith“對于印度歷史來說,怎樣評估玄奘都不為過。”《玄奘大師譯撰全集》玄奘共譯出佛教經論74部、1335卷,合計1335萬字。二.唐朝與天竺唐朝交通圖大食人俑東羅馬金幣非洲黑人俑三.萬國衣冠匯長安唐朝交通圖三.萬國衣冠匯長安政 策交通國力個人材料:唐朝時期,外國商人取得入境通行證即可“往來通流,自為貿易”,同時,唐朝政府還對這些外商進行錢糧等方面的補貼。并且規定官員不得無故刁難外國商旅—“無故留難者,一日主司笞四十,十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選編自《唐律疏議》唐朝時期中外文化交流達到繁盛的原因?唐朝與日本唐朝與新羅唐朝與天竺:玄奘西行唐朝與東羅馬、大食的交往萬國衣冠匯長安遣唐使鑒真課堂小結向東向西相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