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9課 遼、西夏與北宋并立-課件(共20張PPT)-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9課 遼、西夏與北宋并立-課件(共20張PPT)-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資源簡介

(共20張PPT)
2025春部編版七下歷史第二單元
第9課 遼、西夏與北宋并立
北宋時期“貴羊賤豬”成為社會飲食風尚,羊肉地位突出。到神宗時期,宮廷每年食用羊肉高達四十三萬斤之多。北宋東京市場上以羊肉為原料的菜肴有“旋煎羊”、“批切羊頭”、“軟羊”等數(shù)種。——《北宋東京飲食文化研究》
北宋哪里來這么多羊肉呢?
民族政權的并立

————遼與西夏的建立————
閱讀以下兩組材料,分別概括契丹和黨項的生活情況。
黨項羌……畜牦牛、馬、驢、羊,以供其食。不知稼穡(種植收割,泛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土無五谷。
——《舊唐書》
▲遼墓壁畫《契丹人引馬圖》
契丹,居黃龍之北,鮮卑之故地……逐獵往來,居無常處。——《舊唐書》
材料一
契丹生活在我國北方,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材料二
黨項原屬羌人的一支,過著畜牧和游牧生活,農(nóng)業(yè)不發(fā)達。
民族政權的并立

2、契丹、黨項的生活方式
自主學習: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完成下列表格。
政權 民族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遼(契丹)
西夏
960年
宋太祖·趙匡胤
漢族
東京(開封)
916年
耶律阿保機
契丹
上京
1038年
元昊
黨項
興慶府
民族政權的并立

1、遼、西夏與北宋建立
阿保機建立政權后,發(fā)展生產(chǎn),創(chuàng)制文字,國力不斷增強。
契丹文字
契丹雞冠壺
契丹皮囊壺
契丹貨幣
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
——《遼史·百官志》
材料反映了遼統(tǒng)治者怎樣的統(tǒng)治思路?
蕃漢分治因俗而治
材料反映了遼朝統(tǒng)治者蕃漢分治的統(tǒng)治思路。蕃漢分治制度是遼為了緩和民族矛盾,鞏固統(tǒng)治而實行的南北分治的雙軌政治制度。
契丹文字
民族政權的并立

3、遼鞏固統(tǒng)治的措施
元昊仿效唐宋,
①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
②鼓勵墾荒,發(fā)展農(nóng)牧經(jīng)濟;
③創(chuàng)制了西夏文字。
西夏文字
《西夏法典》
西夏符牌
西夏貨幣
西夏買牛契約
3、西夏鞏固統(tǒng)治的措施
民族政權的并立

西夏文《官階封號表》
1、遼、西夏與北宋的建立
遼、北宋、西夏形勢圖(1111年)
讀地圖
完成政權分布示意圖,并概括當時的政權形勢特點?
民族政權的并立

西夏

北宋
政治格局:多民族政權并立(同時存在且相互承認)

在并立中戰(zhàn)與和
———宋遼和戰(zhàn)與宋夏關系———
遼、西夏與北宋并立形勢圖(1111年)
1.找到燕云十六州的位置。
燕云十六州
大致相當于今天的北京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帶。
2.獲得燕云十六州對遼有何意義?
失去燕云十六州對北宋有何危害?
軍事地位:對于契丹來說,占領它則占據(jù)了對中原地區(qū)的戰(zhàn)略主動權;對于北宋來說,是重要的天然屏障。
遼太宗耶律德光時期,契丹從后晉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了燕云十六州,實力大增。
在并立中戰(zhàn)與和

1、宋、遼的和戰(zhàn)
后晉石敬瑭
“兒皇帝”
1、宋、遼的和戰(zhàn)
宋太祖晚期
宋太宗
宋真宗
北宋與遼保持友好關系,雙方互通使節(jié)。
向遼發(fā)動兩次戰(zhàn)爭試圖奪回燕云地區(qū),均都失敗,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1004年,遼軍攻宋,打到澶州城下,威脅都城東京。
在并立中戰(zhàn)與和

澶淵之盟
定州
瀛州
祁州
洺州
冀州
澶州
帝遂渡河,御北城門樓,遠近望見御蓋,踴躍歡呼,聲聞數(shù)十里。契丹相視驚愕,不能成列。——《宋史》
主戰(zhàn)派·寇準
1.雙方約為兄弟之國(遼圣宗稱宋真宗為兄)。
2.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各守疆界。
3.宋給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4.在邊境開設榷(què)場,開展互市貿(mào)易。
2、澶淵之盟
在并立中戰(zhàn)與和

探究:閱讀材料,分角色探究,如何評價澶淵之盟?
材料一:(澶淵之盟)乃最下之策。
——蘇軾:《東坡應詔集》
材料二 “澶淵之盟”是一個不完全平等但又值得肯定的妥協(xié)和約,它順應了社會歷史的發(fā)展。
——王曉波:《對澶淵之盟的重新認識和評價》
角色認領
角色一:北宋的前線將領
角色二:北宋或遼的百姓
角色三:北宋皇帝
3、評價澶淵之盟
在并立中戰(zhàn)與和

失地未能收復,輸金納絹以求和,國威掃地
增加百姓負擔
獲得了相對安定的發(fā)展環(huán)境
每年得到歲幣,財政狀況改善
有利于發(fā)展生產(chǎn),促進國力增長
如何評價“澶淵之盟”呢?
中華民族
澶淵之盟結束了宋遼戰(zhàn)爭,使此后的宋遼邊境處于相對和平穩(wěn)定的狀態(tài)。雙方展開經(jīng)濟文化交流,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和統(tǒng)一。

3、評價澶淵之盟
在并立中戰(zhàn)與和

北宋與西夏形勢圖
七年的宋夏戰(zhàn)爭,宋軍被動挨打,節(jié)節(jié)敗退,損失慘重。
北宋與西夏進行和談,訂立和約。
宋夏和約(慶歷和議) 內(nèi)容
宋每年“賞賜”西夏綢緞13萬匹,銀幣5萬兩,茶葉2萬斤;元昊取消帝號,接受冊封為夏國主。
西夏國力有限,無法維持戰(zhàn)爭
1038-1044年
1044年
5、宋夏和議
注意:宋遼之間是兄弟關系,宋與西夏是君臣關系。
在并立中戰(zhàn)與和


在碰撞中交融
———民族交往交融的增強———
“元昊請和,詔許之,歲賜銀、絹、茶二十余萬。復置榷場于保安軍及高平砦,聽人互市。”
材料一: 遼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置南、北面官。南面官設三省、六部、臺、院、寺、監(jiān)。 ——《遼史·百官志》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書,曰樞密,曰三司,曰御史臺。
——脫脫等《宋史·夏國傳上》
材料二:
材料三:(榷場)終仁宗、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絕。”
“元昊請和,詔許之,歲賜銀、絹、茶二十余萬。復置榷場于保安軍及高平砦,聽人互市。” ——《宋史·食貨志》
請同學們根據(jù)教材和所示材料,了解遼、西夏和北宋之間在哪些方面有交流往來,并得出相對應的結論。
在碰撞中交融

西夏文《論語》殘經(jīng)
河北遼墓壁畫——散樂圖
政治
經(jīng)濟
文化
戰(zhàn)爭與和平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之間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加深了各族人民的溝通與了解。
課堂小結
西夏

北宋
促進民族大交融,民族關系的發(fā)展
澶州之戰(zhàn)
宋夏之戰(zhàn)
澶淵之盟
宋夏和議
戰(zhàn)

民族相處方式有戰(zhàn)有和,但民族關系還是以和為主
課堂練習
1. 觀察下圖的貨幣樣式,結合這一時期的歷史,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北宋采取重文輕武的治國政策
B.各民族之間在更大范圍內(nèi)交融
C.北宋海外貿(mào)易規(guī)模超過前代
D.北宋結束了長時間政權分立的局面
2.“大宋皇命謹致誓書于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虔奉歡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 送至雄州交割。”這段材料記載的是( )
A.澶淵之盟 B.宋夏和約 C.郾城大戰(zhàn) D.宋金和議
B
A
課堂練習
3. 北宋與遼、西夏對峙,但相互之間的商業(yè)往來一直進行。當時在宋與遼、宋與西夏的邊界開設的貿(mào)易場所,稱為“榷場”。榷場貿(mào)易量很大,如北宋每年從遼購買數(shù)萬只羊;有一年遼發(fā)生旱災,購買了北宋官倉兩萬石粟。這種現(xiàn)象( )
A.加強了北宋中央集權 B.擴大了民族間商貿(mào)往來
C.改變了積貧積弱局面 D.提升了北宋的軍事實力
4.宋與遼、宋與西夏的邊界開設有貿(mào)易場所,稱為“榷場”。設置在今甘肅一帶的“榷場”貿(mào)易雙方應該是( )
A.遼和北宋 B.遼和西夏
C.北宋和西夏 D.回鶻和西夏
B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南充市| 景德镇市| 新蔡县| 保靖县| 右玉县| 松阳县| 陆丰市| 凤阳县| 绥德县| 久治县| 独山县| 伊川县| 邯郸市| 吉隆县| 益阳市| 临漳县| 武宣县| 南昌市| 南充市| 运城市| 开封县| 京山县| 永寿县| 太谷县| 台东市| 阳高县| 盐山县| 库尔勒市| 蓬安县| 衡阳市| 云梦县| 宿松县| 宝兴县| 册亨县| 房山区| 都昌县| 古浪县| 永嘉县| 龙南县| 大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