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 第二節 調整培養基的配方選擇培養某種微生物并通過計數確定是否能滿足生產需要(課件 學案 練習,共4份)浙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3 生物技術與工程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 第二節 調整培養基的配方選擇培養某種微生物并通過計數確定是否能滿足生產需要(課件 學案 練習,共4份)浙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3 生物技術與工程

資源簡介

課時3 調整培養基的配方選擇培養某種微生物并通過計數確定是否能滿足生產需要
課時概念解析 本課時的概念為“通過調整培養基的配方可有目的地培養某種微生物”“稀釋涂布平板法和顯微鏡計數法是測定微生物數量的常用方法”,這兩個概念的構建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
(1)培養基中營養物質的濃度及比例都會影響微生物的生長;(2)稀釋涂布平板法和顯微鏡計數法可用于測定微生物的數量。
概念1 稀釋涂布平板法和顯微鏡計數法可測定微生物的數量
1.利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微生物的數量
2.利用顯微鏡計數法測定微生物的數量
(1)器材用具:顯微鏡、____________等。
(2)實驗步驟
(3)計算公式
酵母細胞個數/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正誤]
(1)使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細胞時,應先滴加搖勻的細胞稀釋液,再蓋上蓋玻片。(  )
(2)利用顯微鏡計數法測定酵母菌數量時,采用“五點取樣”對酵母細胞進行計數,由于事先確定了計數的區域,所以不能滿足隨機取樣的要求。(  )
(3)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出的微生物數目通常會比實際值偏大,顯微鏡計數法測定出的數目通常會比實際值偏小。(  )
1.(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甲、乙兩位同學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同一土壤樣品中的細菌數。在對應稀釋倍數為106的培養基中,得到以下兩種統計結果。
(1)甲同學在該濃度下涂布了一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為230,該同學的統計結果是否真實可靠?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學在該濃度下涂布了3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分別為21、212、256,該同學將21舍去,然后取平均值。該同學對實驗結果的處理是否合理?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什么統計的菌落數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某生物興趣小組從土壤懸液中分離出酵母菌后進行了擴大培養,現欲通過血細胞計數板和顯微鏡了解培養液中酵母菌的密度。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細胞時進行如下圖所示的操作,統計出來的數據比實際值會有何種偏差?正確的操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次取樣后,將樣液稀釋10倍,采用下圖1所示血細胞計數板計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下圖2所示的現象(“○”表示酵母菌)
對圖2的中方格中酵母菌計數時,最佳計數路徑是a~d中的哪一種?若以圖2的計數結果作為應計數的5個中方格的平均值,則此樣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多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微生物數量
提醒:每一稀釋倍數的菌液都至少要涂布3個平板,作為重復實驗,求其平均值,若其中有菌落數與其他平板差別很大的,則需要重新實驗。
2.兩種微生物計數方法的比較
【典例應用】
例1 (2024·A9協作體聯考)臺盼藍是一種活體染色劑,只能將死細胞染成深色,不能使活細胞著色。經臺盼藍染液染色后,將酵母菌培養液稀釋100倍,用血細胞計數板(規格為1 mm×1 mm×0.1 mm)進行計數,觀察到一個中方格的菌體數如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將稀釋液加入計數室,蓋上蓋玻片,再用吸水紙吸去多余的稀釋液
B.為避免酵母菌增殖影響實驗結果,滴加酵母菌稀釋液后需立即計數
C.計數同一樣品時,應統計計數室中的全部25個中方格,再取平均值
D.若用圖示中方格內酵母菌代表整個計數室酵母菌的分布情況,則培養液中酵母菌的密度為2.25×108(個·mL-1)
例2 (2024·寧波高二期末)丙草胺是一種廣泛應用的除草劑,能抑制土壤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的生長。某研究小組從某地土壤中分離獲得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細菌菌株,并對其計數(如圖所示),以期為修復污染土壤提供微生物資源。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將培養基調至酸性時,有利于降解菌的生長繁殖
B.利用該方法的計數結果往往比顯微鏡計數法偏小
C.圖示梯度稀釋中土樣的最大稀釋倍數為106倍
D.以丙草胺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進行培養可提高降解菌的難度
概念2 調整培養基的配方和培養方式可有目的地培養某種微生物
1.選擇培養基
2.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離與計數(活動)
(1)實驗原理
(2)實驗步驟
提醒:鑒別培養基是在培養基中加入某種試劑或化學藥品,使培養后會發生某種變化,從而區別不同類型的微生物,如本實驗中所使用的加入了酚紅指示劑的培養基。
[辨正誤]
(1)在不添加任何氮源的培養基上,只有能固氮的微生物才能生長。(  )
(2)對需氧型微生物進行液體培養時,應該進行靜置培養。(  )
(3)過高的蔗糖濃度會抑制微生物生長,過低的蔗糖濃度又不能滿足微生物生長的需要。(  )
(4)微囊藻在氮磷比為4.5時生長最好,顫藻在氮磷比為0.45時生長最好。(  )
(科學實驗探究情境)為對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進行分離和計數,某同學按照下表所示的配方配置了A培養基和B培養基:
培養基 配方
A 1 g蛋白胨、0.48 g酵母提取物、1g NaCl、2 g 瓊脂,加水至100 mL
B 0.1 g葡萄糖、0.48 g NaCl、0.48 g K2HPO4、1 mg 酚紅、2 g瓊脂糖,尿素溶液40 mL,加水至60 mL
請分析下列問題:
(1)從物理性質看,A培養基屬于何種培養基?從功能上看B培養基屬于何種培養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培養基是如何實現對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篩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B培養基中有許多菌落周圍顏色未發生明顯改變,應如何解釋這一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選擇培養基與鑒別培養基的比較
2.微生物篩選過程中必要的兩種對照培養基及其作用
【典例應用】
例3 (2024·強基聯盟高二聯考)硒是一種生命活動必需的微量元素。亞硒酸鈉對細菌的生長有明顯的毒害作用,土壤中的一些富硒細菌可將其還原為紅色單質硒。下圖表示土壤中富硒細菌的篩選和純化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步驟②中可重復將1 mL菌液加入9 mL無菌水進行梯度稀釋
B.圖中步驟④的培養基屬于鑒別培養基,原理是該培養基含紅色的富硒細菌
C.步驟④中,可根據菌落周圍出現紅色區域對目的菌株進行篩選
D.通過同時培養滅菌的空白平板,可檢測培養基滅菌是否合格
例4 (2024·綠谷聯盟聯考)某種除草劑(一種含氮有機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該除草劑的培養基不透明)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長期使用會污染土壤。為修復被該除草劑污染的土壤,按下圖過程選育能降解該除草劑的細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培養基在各種成分都溶化后且分裝前進行滅菌
B.圖中接種方法為平板劃線法,該方法可以于細菌計數
C.實驗過程中需要將培養皿中培養基調至中性偏堿
D.培養基上形成的兩種菌落中的細菌所利用的氮源相同
1.(2023·廣東卷,10)研究者擬從堆肥中取樣并篩選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廢棄物中角蛋白的嗜熱菌。根據堆肥溫度變化曲線(如圖)和選擇培養基篩選原理來判斷,下列最可能篩選到目標菌的條件組合是(  )
A.A點時取樣、尿素氮源培養基
B.B點時取樣、角蛋白氮源培養基
C.B點時取樣、蛋白胨氮源培養基
D.C點時取樣、角蛋白氮源培養基
2.(2023·山東卷,15)平板接種常用在微生物培養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含氮源的平板不能用于微生物培養
B.平板涂布時涂布器使用前必須進行消毒
C.接種后未長出菌落的培養基可以直接丟棄
D.利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平板能分離出合成脲酶的微生物
3.(2022·全國乙卷,37,改編)化合物S被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和化工工業。用菌株C可生產S,S的產量與菌株C培養所利用的碳源關系密切。為此,某小組通過實驗比較不同碳源對菌體生長和S產量的影響,結果見表。
碳源 細胞干重(g/L) S產量(g/L)
葡萄糖 3.12 0.15
淀粉 0.01 0.00
制糖廢液 2.30 0.18
回答下列問題:
(1)通常在實驗室培養微生物時,需要對所用的玻璃器皿進行滅菌,滅菌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實驗結果可知,菌株C生長的最適碳源是______________;用菌株C生產S的最適碳源是______________。菌株C的生長除需要碳源外,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即可)等營養物質。
(3)由實驗結果可知,碳源為淀粉時菌株C不能生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4)若以制糖廢液作為碳源,為進一步確定生產S的最適碳源濃度,某同學進行了相關實驗。請簡要寫出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制糖廢液生產S可以實現廢物利用,其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時3 調整培養基的配方選擇培養某種微生物
并通過計數確定是否能滿足生產需要
概念1
自主建構
1.三 減小 平均值
2.(1)血細胞計數板 (2)蓋玻片邊緣 紅細胞 五點取樣 下 右 3 (3)80個小方格細胞總數/80×400×10 000×稀釋倍數
辨正誤
(1)× 提示:應先蓋上蓋玻片,再滴加搖勻的細胞稀釋液。
(2)× 提示:采用“五點取樣”對酵母細胞進行計數,雖然事先確定了計數的區域,但酵母細胞在中間和四個角上的方格中出現的概率是隨機的,所以仍能滿足隨機取樣的要求。
(3)× 提示:前者通常偏小,因為可能有的菌落是由兩個或多個活菌繁殖形成;后者通常偏大,因為會把死細胞一并統計。
合作探究
1.(1)提示:不真實。為增加實驗的說服力與準確性,應設置重復實驗,在同一稀釋度下至少涂布3個平板,統計結果后計算平均值。
(2)提示:不合理。微生物計數時,如果實驗中出現重復實驗的結果差別很大的情況,應分析實驗過程中可能的影響因素,找出差異的原因,而不能簡單地將結果舍棄后進行計數。
(3)提示:當兩個或多個細菌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
2.(1)提示:偏大。正確的操作應該是先蓋上蓋玻片,后滴細胞懸液。
(2)提示:a。5×107個/mL
典例應用
例1 D [應先放置蓋玻片,然后使稀釋液從凹槽邊緣處自行滲入計數室,A錯誤;滴加稀釋液后等細胞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再開始計數,B錯誤;計數同一樣品時,應統計計數室中的5個中方格(由圖可知該血細胞計數板規格是25×16),再取平均值,C錯誤;圖中一個中方格16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數總共有12個,其中3個被臺盼藍染色,說明為死細胞,不計數,則可計數酵母菌為9個,培養液中的酵母菌數為=每個小方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數×400個小方格×酵母菌培養稀釋倍數×10 000,則該1 mL樣品中酵母菌數約=9÷16×400×100×10 000=2.25×108(個·mL-1),D正確。]
例2 A [細菌通常要求在中性偏堿的環境中生長,A錯誤;該計數方法為稀釋涂布平板法,由于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故計數結果比顯微鏡計數法偏小,B正確;圖示5號試管的稀釋倍數最大,為106倍,C正確;由題干信息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是從某地土壤中分離獲得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細菌菌株,故培養基應以丙草胺為唯一氮源,該培養基中只有降解丙草胺的細菌菌株才能生長,其他微生物的生長會受到抑制,故用該培養基進行培養可提高降解菌的濃度,D正確。]
概念2
自主建構
1.化學成分 特定的微生物 抗性 敏感 固氮 目標微生物 特定的細胞
2.(1)脲 (2)倒置 恒溫培養箱
辨正誤
(1)√
(2)× 提示:對需氧型微生物進行液體培養時,應該進行振蕩培養以保證氧氣供應。
(3)√ (4)√
合作探究
(1)提示:A屬于固體培養基。B屬于選擇培養基。
(2)提示:該培養基中唯一氮源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夠分解尿素,而不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不能分解尿素,會因缺乏氮源而無法生長繁殖,所以用該培養基能夠篩選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3)提示:這些未變色的菌落可能是自生固氮微生物或能直接吸收尿素并作為氮源的微生物,而不是能產生脲酶的微生物。
典例應用
例3 B [稀釋涂布平板法是采用梯度稀釋后涂布的,為得到以10倍為梯度的稀釋倍數,步驟②中可重復將1 mL菌液加入9 mL無菌水進行梯度稀釋,A正確;圖中步驟④的培養基屬于鑒別培養基,土壤中的一些富硒細菌可將亞硒酸鈉還原為紅色單質硒,而其他細菌卻沒有這種能力,利用此原理可進行鑒定,B錯誤;步驟④中,如果菌落周圍出現紅色區域,則說明含有富硒細菌,為了篩選出高效菌株,可比較單菌落周圍紅色區域的大小,從平板中挑取實驗效果明顯的目的菌株,接種于新的培養基平板,對菌株進行進一步的純化,C正確;通過同時培養滅菌的空白平板,可檢測培養基滅菌是否合格:若空白培養基無菌落生長,則證明滅菌合格,D正確。]
例4 C [培養基在各種成分都溶化后,再分裝到錐形瓶后進行滅菌,A錯誤;平板劃線法不能計數,B錯誤;細菌通常要求在中性偏堿的環境中生長,C正確;培養基上形成的兩種菌落中的細菌所利用的氮源不同,有透明圈的,能夠利用除草劑中的氮源,沒有透明圈的,不能利用除草劑中的氮源,D錯誤。]
感悟真題
1.D [研究目的是篩選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廢棄物中角蛋白的嗜熱菌,因此目標菌具有既要耐高溫,又要能夠高效降解角蛋白的功能,所以在C點時取樣,并且用角蛋白氮源培養基進行選擇培養,D正確。]
2.D [不含氮源的平板可用于固氮菌的培養,A錯誤;平板涂布時涂布器使用前必須滅菌,B錯誤;使用后的培養基即使未長出菌落也要在丟棄前進行滅菌處理,不能直接丟棄,以免污染環境,C錯誤;脲酶可以催化尿素分解,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平板上,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尿素獲得氮源而進行生長繁殖,不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因缺乏氮源而無法生長,因此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平板能分離出合成脲酶的微生物,D正確。]
3.(1)高壓蒸汽滅菌等 (2)葡萄糖 制糖廢液 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 (3)缺少淀粉酶
(4)設計一系列不同濃度的制糖廢液分別培養菌株C,測定不同濃度制糖廢液中S產量,尋找S產量最大的碳源濃度,確定最適碳源濃度
(5)減少污染、節省原料、降低生產成本
解析 (1)防止雜菌污染是獲得純凈的微生物培養物的關鍵,對所需的玻璃器皿進行滅菌,滅菌的方法有高壓蒸汽滅菌等。(2)分析題干實驗結果,以葡萄糖為碳源時,細胞干重最大,故菌株C生長的最適碳源是葡萄糖;以制糖廢液為碳源時,S產量最高,故用菌株C生產S的最適碳源是制糖廢液。微生物的生長需要水、無機鹽、碳源、氮源以及特殊的營養物質,故菌株C的生長除需要碳源外,還需要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等營養物質。(3)由實驗結果可知,菌株C可以利用葡萄糖,但在以淀粉為碳源時,菌株C不能生長,說明菌株C無法利用淀粉,分析其原因是菌株C不能合成淀粉酶,導致其無法利用淀粉。(4)以制糖廢液作為碳源,進一步確定生產S的最適碳源濃度,可以以碳源濃度作為自變量,不同碳源濃度下S產量作為因變量,實驗思路為:設計一系列不同濃度的制糖廢液分別培養菌株C,測定不同濃度制糖廢液中S產量,尋找S產量最大的碳源濃度,從而確定最適碳源濃度。(共51張PPT)
第一章 發酵工程
課時3 
調整培養基的配方選擇培養某種微生物并通過計數確定是否能滿足生產需要
本課時的概念為“通過調整培養基的配方可有目的地培養某種微生物”“稀釋涂布平板法和顯微鏡計數法是測定微生物數量的常用方法”,這兩個概念的構建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
(1)培養基中營養物質的濃度及比例都會影響微生物的生長;(2)稀釋涂布平板法和顯微鏡計數法可用于測定微生物的數量。
課時概念解析
目錄 CONTENTS
1. 稀釋涂布平板法和顯微鏡計數法可測定微生物的數量
2.調整培養基的配方和培養方式可有目的地培養某種微生物
3.感悟真題
自主建構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課時概念圖
自主建構

1.利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微生物的數量
減小
平均值
2.利用顯微鏡計數法測定微生物的數量
(1)器材用具:顯微鏡、______________等。
血細胞計數板
(2)實驗步驟
蓋玻片邊緣
紅細胞
五點取樣


3
(3)計算公式
酵母細胞個數/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個小方格細胞總數/80×400×10 000×稀釋倍數
×
[辨正誤]
(1)使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細胞時,應先滴加搖勻的細胞稀釋液,再蓋上蓋玻片。( )
提示:應先蓋上蓋玻片,再滴加搖勻的細胞稀釋液。
(2)利用顯微鏡計數法測定酵母菌數量時,采用“五點取樣”對酵母細胞進行計數,由于事先確定了計數的區域,所以不能滿足隨機取樣的要求。( )
提示:采用“五點取樣”對酵母細胞進行計數,雖然事先確定了計數的區域,但酵母細胞在中間和四個角上的方格中出現的概率是隨機的,所以仍能滿足隨機取樣的要求。
(3)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出的微生物數目通常會比實際值偏大,顯微鏡計數法測定出的數目通常會比實際值偏小。( )
提示:前者通常偏小,因為可能有的菌落是由兩個或多個活菌繁殖形成;后者通常偏大,因為會把死細胞一并統計。
×
×
1.(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甲、乙兩位同學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同一土壤樣品中的細菌數。在對應稀釋倍數為106的培養基中,得到以下兩種統計結果。
(1)甲同學在該濃度下涂布了一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為230,該同學的統計結果是否真實可靠?為什么?
提示:不真實。為增加實驗的說服力與準確性,應設置重復實驗,在同一稀釋度下至少涂布3個平板,統計結果后計算平均值。
(2)乙同學在該濃度下涂布了3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分別為21、212、256,該同學將21舍去,然后取平均值。該同學對實驗結果的處理是否合理?為什么?
提示:不合理。微生物計數時,如果實驗中出現重復實驗的結果差別很大的情況,應分析實驗過程中可能的影響因素,找出差異的原因,而不能簡單地將結果舍棄后進行計數。
●某同學在三種稀釋度下吸取0.1 mL的菌液涂布平板,統計菌落數,得到以下的數據,試計算105稀釋度下1 g樣品的活菌數。
提示:105的稀釋度下取0.1 mL的菌液涂布的三個平板上的菌落數,計算其平均值為(212+234+287)/3≈244(個)。進一步可以換算出1 g樣品中活菌數為(244÷0.1)×105=2.44×108(個)。
(3)為什么統計的菌落數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
提示:當兩個或多個細菌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
2.(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某生物興趣小組從土壤懸液中分離出酵母菌后進行了擴大培養,現欲通過血細胞計數板和顯微鏡了解培養液中酵母菌的密度。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細胞時進行如下圖所示的操作,統計出來的數據比實際值會有何種偏差?正確的操作是什么?
提示:偏大。正確的操作應該是先蓋上蓋玻片,后滴細胞懸液。
(2)一次取樣后,將樣液稀釋10倍,采用下圖1所示血細胞計數板計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下圖2所示的現象(“○”表示酵母菌)
對圖2的中方格中酵母菌計數時,最佳計數路徑是a~d中的哪一種?若以圖2的計數結果作為應計數的5個中方格的平均值,則此樣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多大?
提示:a。5×107個/mL
1.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微生物數量
提醒:每一稀釋倍數的菌液都至少要涂布3個平板,作為重復實驗,求其平均值,若其中有菌落數與其他平板差別很大的,則需要重新實驗。
2.兩種微生物計數方法的比較
2.兩種微生物計數方法的比較
2.兩種微生物計數方法的比較
【典例應用 】
D
例1 (2024·A9協作體聯考)臺盼藍是一種活體染色劑,只能將死細胞染成深色,不能使活細胞著色。經臺盼藍染液染色后,將酵母菌培養液稀釋100倍,用血細胞計數板(規格為1 mm×1 mm×0.1 mm)進行計數,觀察到一個中方格的菌體數如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將稀釋液加入計數室,蓋上蓋玻片,再用吸水紙吸
去多余的稀釋液
B.為避免酵母菌增殖影響實驗結果,滴加酵母菌稀釋
液后需立即計數
C.計數同一樣品時,應統計計數室中的全部25個中方格,再取平均值
D.若用圖示中方格內酵母菌代表整個計數室酵母菌的分布情況,則培養液中酵母菌的密度為2.25×108(個·mL-1)
解析:應先放置蓋玻片,然后使稀釋液從凹槽邊緣處自行滲入計數室,A錯誤;
滴加稀釋液后等細胞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再開始計數,B錯誤;
計數同一樣品時,應統計計數室中的5個中方格(由圖可知該血細胞計數板規格是25×16),再取平均值,C錯誤;
圖中一個中方格16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數總共有12個,其中3個被臺盼藍染色,說明為死細胞,不計數,則可計數酵母菌為9個,培養液中的酵母菌數為=每個小方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數×400個小方格×酵母菌培養稀釋倍數×10 000,則該1 mL樣品中酵母菌數約=9÷16×400×100×10 000=2.25×108(個·mL-1),D正確。
A.將稀釋液加入計數室,蓋上蓋玻片,再用吸水紙吸去多余的稀釋液
B.為避免酵母菌增殖影響實驗結果,滴加酵母菌稀釋液后需立即計數
C.計數同一樣品時,應統計計數室中的全部25個中方格,再取平均值
D.若用圖示中方格內酵母菌代表整個計數室酵母菌的分布情況,則培養液中酵母菌的密度為2.25×108(個·mL-1)
例2 (2024·寧波高二期末)丙草胺是一種廣泛應用的除草劑,能抑制土壤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的生長。某研究小組從某地土壤中分離獲得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細菌菌株,并對其計數(如圖所示),以期為修復污染土壤提供微生物資源。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將培養基調至酸性時,有利于降解菌的生長繁殖
B.利用該方法的計數結果往往比顯微鏡計數法偏小
C.圖示梯度稀釋中土樣的最大稀釋倍數為106倍
D.以丙草胺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進行培養可提高
降解菌的難度
A
解析:細菌通常要求在中性偏堿的環境中生長,A錯誤;
該計數方法為稀釋涂布平板法,由于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故計數結果比顯微鏡計數法偏小,B正確;
圖示5號試管的稀釋倍數最大,為106倍,C正確;
由題干信息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是從某地土壤中分離獲得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細菌菌株,故培養基應以丙草胺為唯一氮源,該培養基中只有降解丙草胺的細菌菌株才能生長,其他微生物的生長會受到抑制,故用該培養基進行培養可提高降解菌的濃度,D正確。
A.將培養基調至酸性時,有利于降解菌的生長繁殖
B.利用該方法的計數結果往往比顯微鏡計數法偏小
C.圖示梯度稀釋中土樣的最大稀釋倍數為106倍
D.以丙草胺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進行培養可提高降解菌的難度
化學成分
1.選擇培養基
特定的微生物
抗性
敏感
固氮
目標微生物
特定的細胞
2.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離與計數(活動)
(1)實驗原理

(2)實驗步驟
提醒:鑒別培養基是在培養基中加入某種試劑或化學藥品,使培養后會發生某種變化,從而區別不同類型的微生物,如本實驗中所使用的加入了酚紅指示劑的培養基。
倒置
恒溫培養箱

[辨正誤]
(1)在不添加任何氮源的培養基上,只有能固氮的微生物才能生長。( )
(2)對需氧型微生物進行液體培養時,應該進行靜置培養。( )
提示:對需氧型微生物進行液體培養時,應該進行振蕩培養以保證氧氣供應。
(3)過高的蔗糖濃度會抑制微生物生長,過低的蔗糖濃度又不能滿足微生物生長的需要。( )
(4)微囊藻在氮磷比為4.5時生長最好,顫藻在氮磷比為0.45時生長最好。( )
×


(科學實驗探究情境)為對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進行分離和計數,某同學按照下表所示的配方配置了A培養基和B培養基:
培養基 配方
A 1 g蛋白胨、0.48 g酵母提取物、1g NaCl、2 g 瓊脂,加水至100 mL
B 0.1 g葡萄糖、0.48 g NaCl、0.48 g K2HPO4、1 mg 酚紅、2 g瓊脂糖,尿素溶液40 mL,加水至60 mL
請分析下列問題:
(1)從物理性質看,A培養基屬于何種培養基?從功能上看B培養基屬于何種培養基?
提示:A屬于固體培養基。B屬于選擇培養基。
(2)B培養基是如何實現對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篩選的?
提示:該培養基中唯一氮源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夠分解尿素,而不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不能分解尿素,會因缺乏氮源而無法生長繁殖,所以用該培養基能夠篩選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3)在B培養基中有許多菌落周圍顏色未發生明顯改變,應如何解釋這一現象?
提示:這些未變色的菌落可能是自生固氮微生物或能直接吸收尿素并作為氮源的微生物,而不是能產生脲酶的微生物。
●(科學實驗探究情境)已知剛果紅是一種染料,它可以與纖維素這樣的多糖物質形成紅色復合物,但并不與水解后的纖維二糖、葡萄糖等發生這種反應。當在含有纖維素的培養基中加入剛果紅時,剛果紅與纖維素形成紅色復合物;而當纖維素被纖維素分解菌分解后,復合物就無法形成,培養基中會出現以這些菌為中心的透明圈。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現在要從土壤中分離纖維素分解菌,請你給出實驗方案。
提示:用“纖維素作為唯一碳源”的選擇培養基進行培養,并在培養基中加入剛果紅進行鑒別。在培養基上形成透明圈的菌落即為纖維素分解菌。
(2)怎么比較纖維素分解菌的分解能力?
提示:透明圈直徑與菌落直徑比值越大,說明分解纖維素的能力越強。
1.選擇培養基與鑒別培養基的比較
2.微生物篩選過程中必要的兩種對照培養基及其作用
●幾種選擇培養基的設計
●幾種常用的鑒別培養基
B
例3 (2024·強基聯盟高二聯考)硒是一種生命活動必需的微量元素。亞硒酸鈉對細菌的生長有明顯的毒害作用,土壤中的一些富硒細菌可將其還原為紅色單質硒。下圖表示土壤中富硒細菌的篩選和純化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典例應用 】
A.步驟②中可重復將1 mL菌液加入9 mL
無菌水進行梯度稀釋
B.圖中步驟④的培養基屬于鑒別培養基,
原理是該培養基含紅色的富硒細菌
C.步驟④中,可根據菌落周圍出現紅色區域對目的菌株進行篩選
D.通過同時培養滅菌的空白平板,可檢測培養基滅菌是否合格
解析:稀釋涂布平板法是采用梯度稀釋后涂布的,為得到以10倍為梯度的稀釋倍數,步驟②中可重復將1 mL菌液加入9 mL無菌水進行梯度稀釋,A正確;
圖中步驟④的培養基屬于鑒別培養基,土壤中的一些富硒細菌可將亞硒酸鈉還原為紅色單質硒,而其他細菌卻沒有這種能力,利用此原理可進行鑒定,B錯誤;
步驟④中,如果菌落周圍出現紅色區域,則說明含有富硒細菌,為了篩選出高效菌株,可比較單菌落周圍紅色區域的大小,從平板中挑取實驗效果明顯的目的菌株,接種于新的培養基平板,對菌株進行進一步的純化,C正確;
通過同時培養滅菌的空白平板,可檢測培養基滅菌是否合格:若空白培養基無菌落生長,則證明滅菌合格,D正確。
A.步驟②中可重復將1 mL菌液加入9 mL無菌水進行梯度稀釋
B.圖中步驟④的培養基屬于鑒別培養基,原理是該培養基含紅色的富硒細菌
C.步驟④中,可根據菌落周圍出現紅色區域對目的菌株進行篩選
D.通過同時培養滅菌的空白平板,可檢測培養基滅菌是否合格
例4 (2024·綠谷聯盟聯考)某種除草劑(一種含氮有機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該除草劑的培養基不透明)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長期使用會污染土壤。為修復被該除草劑污染的土壤,按下圖過程選育能降解該除草劑的細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C
A.圖中培養基在各種成分都溶化
后且分裝前進行滅菌
B.圖中接種方法為平板劃線法,
該方法可以于細菌計數
C.實驗過程中需要將培養皿中培養基調至中性偏堿
D.培養基上形成的兩種菌落中的細菌所利用的氮源相同
A.圖中培養基在各種成分都溶化后且分裝前進行滅菌
B.圖中接種方法為平板劃線法,該方法可以于細菌計數
C.實驗過程中需要將培養皿中培養基調至中性偏堿
D.培養基上形成的兩種菌落中的細菌所利用的氮源相同
解析:培養基在各種成分都溶化后,再分裝到錐形瓶后進行滅菌,A錯誤;
平板劃線法不能計數,B錯誤;
細菌通常要求在中性偏堿的環境中生長,C正確;
培養基上形成的兩種菌落中的細菌所利用的氮源不同,有透明圈的,能夠利用除草劑中的氮源,沒有透明圈的,不能利用除草劑中的氮源,D錯誤。
D
1.(2023·廣東卷,10)研究者擬從堆肥中取樣并篩選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廢棄物中角蛋白的嗜熱菌。根據堆肥溫度變化曲線(如圖)和選擇培養基篩選原理來判斷,下列最可能篩選到目標菌的條件組合是(  )
A.A點時取樣、尿素氮源培養基
B.B點時取樣、角蛋白氮源培養基
C.B點時取樣、蛋白胨氮源培養基
D.C點時取樣、角蛋白氮源培養基
A.A點時取樣、尿素氮源培養基
B.B點時取樣、角蛋白氮源培養基
C.B點時取樣、蛋白胨氮源培養基
D.C點時取樣、角蛋白氮源培養基
解析:研究目的是篩選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廢棄物中角蛋白的嗜熱菌,因此目標菌具有既要耐高溫,又要能夠高效降解角蛋白的功能,所以在C點時取樣,并且用角蛋白氮源培養基進行選擇培養,D正確。
D
2.(2023·山東卷,15)平板接種常用在微生物培養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含氮源的平板不能用于微生物培養
B.平板涂布時涂布器使用前必須進行消毒
C.接種后未長出菌落的培養基可以直接丟棄
D.利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平板能分離出合成脲酶的微生物
解析:不含氮源的平板可用于固氮菌的培養,A錯誤;
平板涂布時涂布器使用前必須滅菌,B錯誤;
使用后的培養基即使未長出菌落也要在丟棄前進行滅菌處理,不能直接丟棄,以免污染環境,C錯誤;
脲酶可以催化尿素分解,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平板上,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尿素獲得氮源而進行生長繁殖,不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因缺乏氮源而無法生長,因此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平板能分離出合成脲酶的微生物,D正確。
3.(2022·全國乙卷,37,改編)化合物S被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和化工工業。用菌株C可生產S,S的產量與菌株C培養所利用的碳源關系密切。為此,某小組通過實驗比較不同碳源對菌體生長和S產量的影響,結果見表。
碳源 細胞干重(g/L) S產量(g/L)
葡萄糖 3.12 0.15
淀粉 0.01 0.00
制糖廢液 2.30 0.18
回答下列問題:
(1)通常在實驗室培養微生物時,需要對所用的玻璃器皿進行滅菌,滅菌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實驗結果可知,菌株C生長的最適碳源是______________;用菌株C生產S的最適碳源是______________。菌株C的生長除需要碳源外,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即可)等營養物質。
(3)由實驗結果可知,碳源為淀粉時菌株C不能生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高壓蒸汽滅菌等
葡萄糖
制糖廢液
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
缺少淀粉酶
(4)若以制糖廢液作為碳源,為進一步確定生產S的最適碳源濃度,某同學進行了相關實驗。請簡要寫出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制糖廢液生產S可以實現廢物利用,其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一系列不同濃度的制糖廢液分別培養菌株C,測定不同濃度制糖廢液中S產量,尋找S產量最大的碳源濃度,確定最適碳源濃度
減少污染、節省原料、降低生產成本
解析:(1)防止雜菌污染是獲得純凈的微生物培養物的關鍵,對所需的玻璃器皿進行滅菌,滅菌的方法有高壓蒸汽滅菌等。
(2)分析題干實驗結果,以葡萄糖為碳源時,細胞干重最大,故菌株C生長的最適碳源是葡萄糖;以制糖廢液為碳源時,S產量最高,故用菌株C生產S的最適碳源是制糖廢液。微生物的生長需要水、無機鹽、碳源、氮源以及特殊的營養物質,故菌株C的生長除需要碳源外,還需要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等營養物質。
(3)由實驗結果可知,菌株C可以利用葡萄糖,但在以淀粉為碳源時,菌株C不能生長,說明菌株C無法利用淀粉,分析其原因是菌株C不能合成淀粉酶,導致其無法利用淀粉。
(4)以制糖廢液作為碳源,進一步確定生產S的最適碳源濃度,可以以碳源濃度作為自變量,不同碳源濃度下S產量作為因變量,實驗思路為:設計一系列不同濃度的制糖廢液分別培養菌株C,測定不同濃度制糖廢液中S產量,尋找S產量最大的碳源濃度,從而確定最適碳源濃度。課時精練3 調整培養基的配方選擇培養某種微生物并通過計數確定是否能滿足生產需要
(時間:30分鐘分值:50分)
選擇題:第1~11題,每小題3分,共33分。
【基礎對點】
題型1 微生物的計數
1.下列有關微生物計數的描述錯誤的是(  )
統計某一稀釋度下的菌落數,至少計數3個平板并求平均值
活菌計數法因為觀察的是菌落,所以統計值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高
顯微鏡直接計數法在計數的同時能觀察到所研究微生物的形態特征
血細胞計數板能在顯微鏡下直接對菌液中的酵母細胞進行計數
2.(2024·朝陽區高二期末)為提高魚體對飼料中脂肪源的利用效率,研究人員欲從羅非魚腸道微生物中分離出油脂分解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用液體培養基對羅非魚腸道微生物進行富集培養
以豆油為唯一碳源的選擇培養基篩選油脂分解菌
可通過平板劃線法分離得到油脂分解菌的單菌落
未接種的全營養培養基作為對照防止滅菌不合格
3.測定同一土壤樣品中的細菌數,在對應稀釋倍數為106的培養基中,得到以下幾種統計結果,其中正確的是(  )
涂布了一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是230
涂布了兩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是216和260,取平均值是238
涂布了三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分別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涂布了三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分別是209、240和256,取平均值235
4.下列關于微生物數量測定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通過稀釋涂布平板法統計的活菌數一般低于實際的活菌數
利用顯微鏡進行計數時,可使用普通的載玻片完成計數
平板劃線法除可以用于分離微生物外,也常用于統計細菌數目
應盡量選菌落數少的平板來統計,以確保一個菌落來自單個細菌
5.(2024·朝陽區高二期末)某實驗小組利用濾膜法檢測飲料中微生物的數量,原理是將待測樣品通過微孔濾膜過濾富集后,再將濾膜置于培養基上培養,根據濾膜上的菌落數推算出樣品中微生物的數量。過程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實驗用到濾膜和水樣都需要提前滅菌處理
用無菌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倒平板后進行高壓蒸汽滅菌
統計的菌落數目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少
濾膜孔徑過大可能導致平板上長不出菌落
題型2 微生物的篩選與鑒定
6.分離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可選用的培養基是(  )
選項 尿素 瓊脂糖 葡萄糖 硝酸鹽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注:“+”表示加入,“-”表示不加。
A B
C D
7.“分離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實驗中,配制LB全營養培養基的目的是(  )
作為實驗組,分離尿素分解菌
作為對照組,檢測培養基滅菌是否徹底
作為對照組,觀察尿素分解菌在含有酚紅培養基上的菌落形態
作為對照組,觀察全營養條件下能生長的土壤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
8.如圖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離與計數”的實驗結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圖中采用平板劃線分離法接種
圖中①和②表示尿素培養基長出的菌落
圖中③、④培養基中菌落生長代謝時,會釋放CO2
實驗結果表明,自然界中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比例較高
9.如圖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離和計數”實驗中樣品稀釋示意圖。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3號試管的稀釋倍數為103倍
5號試管的結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數為1.7×108個
4號試管中稀釋液進行平板培養得到的菌落平均數約為5號試管的10倍
該實驗方法統計得到的結果往往會比實際活菌數目要高
【綜合提升】
10.(2024·湖州高二期中)將兩種氨基酸營養缺陷型大腸桿菌(菌株a和b)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注:圖中完全培養基即基本培養基。
基本培養基中包含菌株a和b所需的特殊營養物質
菌株a和b需要的特殊營養物質有所不同
接種至基本培養基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
基本培養基出現的少量菌落皆為單菌落
11.(2024·臺州高二期中)某興趣小組為研究“使用公筷對餐后菜品細菌數量的影響”,將每道菜分為3盤,一盤取樣冷藏,一盤使用公筷,一盤不用公筷,實驗過程如下圖。下列相關操作或敘述正確的是(  )
將細菌接種在固體培養基X上可采用平板劃線法
根據菌落的特征可以準確判斷細菌的種類
配制的培養基X需經高壓蒸汽滅菌后直接倒平板
固體培養基X對菜品中的細菌沒有選擇性
12.(17分)(2024·嘉興高二期末)木質素是一類復雜的有機聚合物,在細胞壁的形成中特別重要,賦予木材和樹皮剛性且不容易腐爛的特性。科研人員從木材場土壤中篩選分離出木質素分解菌。實驗流程如下圖所示。已知木質素能與苯胺藍結合形成藍色復合物。回答下列問題:
(1)(2分)圖示操作過程,共將1 g土壤稀釋了________倍。
(2)(7分)圖中對土壤懸浮液進行系列梯度稀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示所用的接種方法是____________,將接種后的平板和一個未接種的平板倒置,放入恒溫培養箱中進行培養,其中設置空平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采用苯胺藍培養基篩選木質素降解菌時,得到了如圖⑥所示的菌落,已知這些細菌均為異養型細菌,則圖⑥所用的培養基是________________(填“以木質素為唯一碳源”或“添加了木質素的牛肉膏蛋白胨”)的培養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分)若要進一步篩選降解木質素能力強的菌株,可以從圖⑥中菌________(填序號)獲取。
課時精練3 調整培養基的配方選擇培養某種微生物
并通過計數確定是否能滿足生產需要
1.B [為減小誤差,統計某一稀釋度下的菌落數,至少計數3個平板并求平均值,A正確;由于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顯示的只是一個菌落,故活菌計數法的統計值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B錯誤。]
2.D [未接種的以豆油為唯一碳源的選擇培養基作為對照,防止滅菌不合格,D錯誤。]
3.D [為了減小實驗誤差,需要涂布三個平板,A、B錯誤;三個平板之間的計數結果需相差不大,C錯誤,D正確。]
4.A [利用稀釋涂布平板法統計活菌時,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會形成一個菌落,導致統計結果低于實際的活菌數,A正確;利用顯微鏡進行計數時,需要使用血細胞計數板,B錯誤;平板劃線法只適用于分離微生物,不能用于統計細菌數目,C錯誤;菌落數少,可能存在較大的隨機誤差,D錯誤。]
5.A [實驗用到的濾膜要提前滅菌處理,水樣不能滅菌,A錯誤。]
6.C [分離分解尿素的細菌,要以尿素為唯一氮源,不添加硝酸鹽,分解尿素的細菌為異養型,則需添加碳源葡萄糖,分離微生物要用固體培養基,所以加瓊脂糖,C正確。]
7.D [配制LB全營養培養基的目的是作為對照組,觀察全營養條件下能生長的土壤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以區分選擇培養基是否具有選擇作用,D正確。]
8.C [根據實驗結果可知,圖中采用的接種方法為稀釋涂布平板法,A錯誤;圖中①和②的菌落數明顯多于③的菌落數,很可能是由于雜菌污染導致的,而不是分離出了以尿素為氮源的微生物,B錯誤;③、④已經分離出單個細菌繁殖而來的尿素分解菌的菌落,尿素分解菌含有脲酶,能夠催化尿素分解成氨、CO2和水,C正確;根據實驗結果,無法判斷自然界中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比例較高,D錯誤。]
9.C [3號試管的稀釋倍數為104倍,A錯誤;5號試管進行稀釋涂布平板法計數的結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數為(168+175+167)÷3÷0.1×106=1.7×109(個),B錯誤;4號試管中稀釋液進行平板培養,稀釋倍數比5號試管的低10倍,如果稀釋倍數適當,得到的菌落平均數可能是5號試管的10倍,C正確;稀釋涂布平板法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兩個或多個細胞長成一個菌落,使該實驗方法統計得到的結果往往會比實際活菌數目要低,D錯誤。]
10.B [單獨培養菌株a和b時,培養基中均無菌落生長,而當菌株a和b共同培養時,培養基中有少量菌落產生,因此基本培養基無法提供它們單獨生長的特殊營養物質,A錯誤;a單獨培養和b單獨培養均不能生長,a和b混合培養能生長,說明它們能夠相互提供相應的特殊營養物質,且它們所需要特殊營養物質有所不同,B正確;根據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菌落的分布情況可知,接種至基本培養基時使用的是稀釋涂布平板法,C錯誤;基本培養基出現的少量菌落不一定都為單菌落,也有可能是重疊的菌落,D錯誤。]
11.D [據題意可知,在固體培養基X上接種后還需進行計數,故只能用稀釋涂布平板法而不能用平板劃線法,A錯誤;在一定的培養條件下,不同種微生物表現出各自穩定的菌落特征,根據菌落的形狀、大小、顏色等特征,可以初步區分出不同種微生物,但不能準確判斷,B錯誤;配制的培養基X需經高壓蒸汽滅菌,冷卻后倒平板,C錯誤;固體培養基X沒有做任何處理,所以對菜品中的細菌沒有選擇性,D正確。]
12.(1)104
(2)保證每個菌落都是由一個單細胞發育而來 稀釋涂布平板法 檢驗培養基滅菌是否合格
(3)添加了木質素的牛肉膏蛋白胨 菌5周圍沒有透明圈,說明菌5不是木質素分解菌;若所用培養基以木質素為唯一碳源,則不會出現菌5
(4)3
解析 (1)圖示操作過程中,10 g土壤加入到90 mL無菌水中相當于將1 g土壤稀釋了10倍,此后經過3次梯度稀釋,因此圖示操作完成后相當于1 g土壤稀釋了104倍。(2)在涂布平板時,接種的土壤懸浮液濃度過高會使細菌數量增多,培養后菌落粘連在一起,不易得到單菌落,不能計數,因此需要對土壤懸浮液進行系列梯度稀釋,目的是保證每個菌落都是由一個單細胞發育而來;圖示所用的接種方法是稀釋涂布平板法,設置空平板進行培養的目的是檢驗培養基滅菌是否合格,如果空平板長出了菌落,說明培養基滅菌不徹底,如果空平板沒有長出菌落,說明培養基滅菌徹底。(3)步驟⑥所用的培養基上既出現有透明圈的菌1~4(木質素分解菌分解木質素形成),也出現無透明圈的菌5(非木質素分解菌),說明該培養基是添加了木質素的牛肉膏蛋白胨的培養基。(4)若要進一步篩選降解木質素能力強的菌株,則應選擇透明圈比較大的菌種,因為透明圈越大,說明降解木質素的能力越強,可以從圖⑥中菌3獲取。(共33張PPT)
課時精練3
調整培養基的配方選擇培養某種微生物并通過計數確定是否能滿足生產需要
(時間:30分鐘 滿分:50分)
B
題型1 微生物的計數
1.下列有關微生物計數的描述錯誤的是(  )
A.統計某一稀釋度下的菌落數,至少計數3個平板并求平均值
B.活菌計數法因為觀察的是菌落,所以統計值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高
C.顯微鏡直接計數法在計數的同時能觀察到所研究微生物的形態特征
D.血細胞計數板能在顯微鏡下直接對菌液中的酵母細胞進行計數
解析:為減小誤差,統計某一稀釋度下的菌落數,至少計數3個平板并求平均值,A正確;由于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顯示的只是一個菌落,故活菌計數法的統計值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B錯誤。
基礎對點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2.(2024·朝陽區高二期末)為提高魚體對飼料中脂肪源的利用效率,研究人員欲從羅非魚腸道微生物中分離出油脂分解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用液體培養基對羅非魚腸道微生物進行富集培養
B.以豆油為唯一碳源的選擇培養基篩選油脂分解菌
C.可通過平板劃線法分離得到油脂分解菌的單菌落
D.未接種的全營養培養基作為對照防止滅菌不合格
解析:未接種的以豆油為唯一碳源的選擇培養基作為對照,防止滅菌不合格,D錯誤。
D
基礎對點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某同學利用血細胞計數板測量酵母菌培養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時,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一個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況,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D
基礎對點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A.一塊血細胞計數板中央有一個計數室
B.該計數板的一個計數室中有16個中方格
C.未對酵母菌染色會導致計數值比實際值偏小
D.需要對該酵母菌培養液稀釋后再吸取滴加重新計數
解析:一塊血細胞計數板中央有2個計數室,A錯誤;
該計數板的一個計數室中有25個中方格,每個中方格有16個小方格,B錯誤;
未對酵母菌染色會將死酵母菌計數在內,導致計數值比實際值偏大,C錯誤;
據圖可知:圖中酵母菌較密集,所以需要對該酵母菌培養液稀釋后再重新計數,D正確。
A.一塊血細胞計數板中央有一個計數室
B.該計數板的一個計數室中有16個中方格
C.未對酵母菌染色會導致計數值比實際值偏小
D.需要對該酵母菌培養液稀釋后再吸取滴加重新計數
基礎對點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3.測定同一土壤樣品中的細菌數,在對應稀釋倍數為106的培養基中,得到以下幾種統計結果,其中正確的是(  )
A.涂布了一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是230
B.涂布了兩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是216和260,取平均值是238
C.涂布了三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分別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三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分別是209、240和256,取平均值235
解析:為了減小實驗誤差,需要涂布三個平板,A、B錯誤;
三個平板之間的計數結果需相差不大,C錯誤,D正確。
D
基礎對點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4.下列關于微生物數量測定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通過稀釋涂布平板法統計的活菌數一般低于實際的活菌數
B.利用顯微鏡進行計數時,可使用普通的載玻片完成計數
C.平板劃線法除可以用于分離微生物外,也常用于統計細菌數目
D.應盡量選菌落數少的平板來統計,以確保一個菌落來自單個細菌
A
基礎對點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解析:利用稀釋涂布平板法統計活菌時,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會形成一個菌落,導致統計結果低于實際的活菌數,A正確;
利用顯微鏡進行計數時,需要使用血細胞計數板,B錯誤;
平板劃線法只適用于分離微生物,不能用于統計細菌數目,C錯誤;
菌落數少,可能存在較大的隨機誤差,D錯誤。
基礎對點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5.(2024·朝陽區高二期末)某實驗小組利用濾膜法檢測飲料中微生物的數量,原理是將待測樣品通過微孔濾膜過濾富集后,再將濾膜置于培養基上培養,根據濾膜上的菌落數推算出樣品中微生物的數量。過程如圖所示。
A
基礎對點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用到濾膜和水樣都需要提前滅菌處理
B.用無菌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倒平
板后進行高壓蒸汽滅菌
C.統計的菌落數目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少
D.濾膜孔徑過大可能導致平板上長不出菌落
解析:實驗用到的濾膜要提前滅菌處理,水樣不能滅菌,A錯誤。
題型2 微生物的篩選與鑒定
6.分離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可選用的培養基是(  )
C
基礎對點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選項 尿素 瓊脂糖 葡萄糖 硝酸鹽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注:“+”表示加入,“-”表示不加。
解析:分離分解尿素的細菌,要以尿素為唯一氮源,不添加硝酸鹽,分解尿素的細菌為異養型,則需添加碳源葡萄糖,分離微生物要用固體培養基,所以加瓊脂糖,C正確。
基礎對點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7.“分離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實驗中,配制LB全營養培養基的目的是(  )
A.作為實驗組,分離尿素分解菌
B.作為對照組,檢測培養基滅菌是否徹底
C.作為對照組,觀察尿素分解菌在含有酚紅培養基上的菌落形態
D.作為對照組,觀察全營養條件下能生長的土壤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
解析:配制LB全營養培養基的目的是作為對照組,觀察全營養條件下能生長的土壤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以區分選擇培養基是否具有選擇作用,D正確。
D
基礎對點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8.如圖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離與計數”的實驗結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C
基礎對點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A.圖中采用平板劃線分離法接種
B.圖中①和②表示尿素培養基長出的菌落
C.圖中③、④培養基中菌落生長代謝時,會釋放CO2
D.實驗結果表明,自然界中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比例較高
解析:根據實驗結果可知,圖中采用的接種方法為稀釋涂布平板法,A錯誤;
圖中①和②的菌落數明顯多于③的菌落數,很可能是由于雜菌污染導致的,而不是分離出了以尿素為氮源的微生物,B錯誤;
③、④已經分離出單個細菌繁殖而來的尿素分解菌的菌落,尿素分解菌含有脲酶,能夠催化尿素分解成氨、CO2和水,C正確;
根據實驗結果,無法判斷自然界中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比例較高,D錯誤。
A.圖中采用平板劃線分離法接種
B.圖中①和②表示尿素培養基長出的菌落
C.圖中③、④培養基中菌落生長代謝時,會釋放CO2
D.實驗結果表明,自然界中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比例較高
基礎對點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9.如圖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離和計數”實驗中樣品稀釋示意圖。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C
基礎對點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A.3號試管的稀釋倍數為103倍
B.5號試管的結果表明每克土壤
中的菌株數為1.7×108個
C.4號試管中稀釋液進行平板培養
得到的菌落平均數約為5號試管的10倍
D.該實驗方法統計得到的結果往往會比實際活菌數目要高
解析:3號試管的稀釋倍數為104倍,A錯誤;
5號試管進行稀釋涂布平板法計數的結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數為(168+175+167)÷3÷0.1×106=1.7×109(個),B錯誤;
4號試管中稀釋液進行平板培養,稀釋倍數比5號試管的低10倍,如果稀釋倍數適當,得到的菌落平均數可能是5號試管的10倍,C正確;
稀釋涂布平板法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兩個或多個細胞長成一個菌落,使該實驗方法統計得到的結果往往會比實際活菌數目要低,D錯誤。
A.3號試管的稀釋倍數為103倍
B.5號試管的結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數為1.7×108個
C.4號試管中稀釋液進行平板培養得到的菌落平均數約為5號試管的10倍
D.該實驗方法統計得到的結果往往會比實際活菌數目要高
基礎對點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某同學依據下圖操作步驟,從土壤中分離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其中尿素固體培養基和尿素液體培養基均以尿素為唯一氮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C
基礎對點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A.尿素固體培養基比尿素液體培養基多了瓊脂
B.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的滅菌方式是過濾除菌
C.利用液體培養基的培養需要振蕩以提高營養成分的利用率
D.兩種步驟獲得的菌落比值相等(甲1/甲2=乙1/乙2)
解析:尿素固體培養基比尿素液體培養基多了瓊脂和酚紅指示劑,A錯誤;
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的滅菌方式是高壓蒸汽滅菌,其中的尿素溶液用過濾除菌,B錯誤;
利用液體培養基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通過振蕩可以提高營養成分的利用率,C正確;
兩種步驟獲得的菌落比值關系為(甲1/甲2>乙1/乙2),因為后者經過了對尿素分解菌的選擇培養,所以尿素分解菌的比例變大,D錯誤。
A.尿素固體培養基比尿素液體培養基多了瓊脂
B.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的滅菌方式是過濾除菌
C.利用液體培養基的培養需要振蕩以提高營養成分的利用率
D.兩種步驟獲得的菌落比值相等(甲1/甲2=乙1/乙2)
10.(2024·湖州高二期中)將兩種氨基酸營養缺陷型大腸桿菌(菌株a和b)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B
綜合提升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A.基本培養基中包含菌株a和b所需的特殊營養物質
B.菌株a和b需要的特殊營養物質有所不同
C.接種至基本培養基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
D.基本培養基出現的少量菌落皆為單菌落
注:圖中完全培養基即基本培養基。
解析:單獨培養菌株a和b時,培養基中均無菌落生長,而當菌株a和b共同培養時,培養基中有少量菌落產生,因此基本培養基無法提供它們單獨生長的特殊營養物質,A錯誤;
a單獨培養和b單獨培養均不能生長,a和b混合培養能生長,說明它們能夠相互提供相應的特殊營養物質,且它們所需要特殊營養物質有所不同,B正確;
根據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菌落的分布情況可知,接種至基本培養基時使用的是稀釋涂布平板法,C錯誤;
基本培養基出現的少量菌落不一定都為單菌落,也有可能是重疊的菌落,D錯誤。
注:圖中完全培養基即基本培養基。
A.基本培養基中包含菌株a和b所需的特殊營養物質
B.菌株a和b需要的特殊營養物質有所不同
C.接種至基本培養基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
D.基本培養基出現的少量菌落皆為單菌落
綜合提升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11.(2024·臺州高二期中)某興趣小組為研究“使用公筷對餐后菜品細菌數量的影響”,將每道菜分為3盤,一盤取樣冷藏,一盤使用公筷,一盤不用公筷,實驗過程如下圖。下列相關操作或敘述正確的是(  )
D
綜合提升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A.將細菌接種在固體培養基X上
可采用平板劃線法
B.根據菌落的特征可以準確判斷
細菌的種類
C.配制的培養基X需經高壓蒸汽滅菌后直接倒平板
D.固體培養基X對菜品中的細菌沒有選擇性
解析:據題意可知,在固體培養基X上接種后還需進行計數,故只能用稀釋涂布平板法而不能用平板劃線法,A錯誤;
在一定的培養條件下,不同種微生物表現出各自穩定的菌落特征,根據菌落的形狀、大小、顏色等特征,可以初步區分出不同種微生物,但不能準確判斷,B錯誤;
配制的培養基X需經高壓蒸汽滅菌,冷卻后倒平板,C錯誤;
固體培養基X沒有做任何處理,所以對菜品中的細菌沒有選擇性,D正確。
A.將細菌接種在固體培養基X上可采用平板劃線法
B.根據菌落的特征可以準確判斷細菌的種類
C.配制的培養基X需經高壓蒸汽滅菌后直接倒平板
D.固體培養基X對菜品中的細菌沒有選擇性
綜合提升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2024·七彩陽光聯盟聯考)E-test藥敏試驗是檢測細菌抗藥性的常用方法,E-test試紙條上不同刻度處含有對應度的抗生素,將其緊貼于已均勻涂布待測菌液的培養基表面培養24 h,抑菌圈與試紙條相交處的讀數刻度,即為該抗生素可抑制細菌生長的最低濃度,記作MIC,將所測數值與國際標準MIC值進行比對即可反映細菌的耐藥情況,科學家以人胃幽門螺桿菌為材料,分別檢測了抗生素A、B以及某一濃度抗生素A存在時抗生素B的MIC,結果如下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綜合提升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A.配制該菌培養基時,應將pH調至中性或弱堿性
B.根據抑菌圈的面積大小可得出結論,抗生素B的
抑菌效果一定大于抗生素A
C.若測得某人體內的幽門螺桿菌MICA的數值高于
標準MIC值,說明抗生素A的療效較好
D.某一濃度抗生素A存在時抗生素B的MIC值下降,可嘗試抗生素A與B聯合用于臨床治療
解析:體外培養幽門螺桿菌(細菌)的培養基,應將pH調至中性或弱堿性,A正確;
已知該抗生素可抑制細菌生長的最低濃度記作MIC,MIC越小,說明抑菌能力越強,根據MICA的最小值在4~8之間,而MICB的最小值在8~16之間,可知抗生素A的抑菌效果大于抗生素B,B錯誤;
MIC越小,說明抑菌能力越強,因此若測得某人體內的幽門螺桿菌MICA的數值高于標準MIC值,說明抗生素A的療效較差,C錯誤;
據圖可知,某一濃度抗生素A存在時抗生素B的MIC值下降,只能說明該濃度的抗生素A與B聯合使用可增強抑菌效果,若要將抗生素A與B聯合用于臨床治療,還需要探究其他濃度的抗生素A與B聯合抑菌的效果,D錯誤。
A.配制該菌培養基時,應將pH調至中性或弱堿性
B.根據抑菌圈的面積大小可得出結論,抗生素B的抑菌效果一定大于抗生素A
C.若測得某人體內的幽門螺桿菌MICA的數值高于標準MIC值,說明抗生素A的療效較好
D.某一濃度抗生素A存在時抗生素B的MIC值下降,可嘗試抗生素A與B聯合用于臨床治療
綜合提升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12.(2024·嘉興高二期末)木質素是一類復雜的有機聚合物,在細胞壁的形成中特別重要,賦予木材和樹皮剛性且不容易腐爛的特性。科研人員從木材場土壤中篩選分離出木質素分解菌。實驗流程如下圖所示。已知木質素能與苯胺藍結合形成藍色復合物。回答下列問題:
綜合提升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1)圖示操作過程,共將1 g土壤稀釋了________倍。
綜合提升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104
(2)圖中對土壤懸浮液進行系列梯度稀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示所用的接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將接種后的平板和一個未接種的平板倒置,放入恒溫培養箱中進行培養,其中設置空平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提升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保證每個菌落都是由一個單細胞發育而來
稀釋涂布平板法
檢驗培養基滅菌是否合格
(3)采用苯胺藍培養基篩選木質素降解菌時,得到了如圖⑥所示的菌落,已知這些細菌均為異養型細菌,則圖⑥所用的培養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以木質素為唯一碳源”或“添加了木質素的牛肉膏蛋白胨”)的培養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提升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添加了木質素的牛肉膏蛋白胨
菌5周圍沒有透明圈,說明菌5不是木質素分解菌;若所用培養基以木質素為唯一碳源,則不會出現菌5
(4)若要進一步篩選降解木質素能力強的菌株,可以從圖⑥中菌________(填序號)獲取。
綜合提升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3
解析:(1)圖示操作過程中,10 g土壤加入到90 mL無菌水中相當于將1 g土壤稀釋了10倍,此后經過3次梯度稀釋,因此圖示操作完成后相當于1 g土壤稀釋了104倍。
綜合提升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2)在涂布平板時,接種的土壤懸浮液濃度過高會使細菌數量增多,培養后菌落粘連在一起,不易得到單菌落,不能計數,因此需要對土壤懸浮液進行系列梯度稀釋,目的是保證每個菌落都是由一個單細胞發育而來;圖示所用的接種方法是稀釋涂布平板法,設置空平板進行培養的目的是檢驗培養基滅菌是否合格,如果空平板長出了菌落,說明培養基滅菌不徹底,如果空平板沒有長出菌落,說明培養基滅菌徹底。
綜合提升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3)步驟⑥所用的培養基上既出現有透明圈的菌1~4(木質素分解菌分解木質素形成),也出現無透明圈的菌5(非木質素分解菌),說明該培養基是添加了木質素的牛肉膏蛋白胨的培養基。
(4)若要進一步篩選降解木質素能力強的菌株,則應選擇透明圈比較大的菌種,因為透明圈越大,說明降解木質素的能力越強,可以從圖⑥中菌3獲取。
綜合提升
01
02
類題
03
04
05
06
07
08
09
類題
10
11
類題
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阳县| 吉林市| 湘西| 元谋县| 通许县| 沂南县| 乾安县| 内黄县| 连南| 崇文区| 衡阳市| 淳安县| 岳池县| 珲春市| 沭阳县| 垣曲县| 天全县| 龙泉市| 北安市| 祥云县| 公主岭市| 松潘县| 梓潼县| 泽库县| 壤塘县| 永川市| 永城市| 乐清市| 历史| 丹江口市| 临泉县| 镇安县| 南康市| 斗六市| 巩义市| 炉霍县| 鲁甸县| 南昌县| 九寨沟县| 循化| 潼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