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2 純凈的目標微生物可通過分離和純化獲得課時概念解析 本課時的概念為“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是實驗室中進行微生物分離和純化的常用方法”,這個概念的建構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1)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可以分離和純化微生物;(2)利用液體培養基振蕩培養是微生物擴大培養的常用方法;(3)運用劃線法接種至斜面培養基是保存菌種的常用方法。概念1 采用劃線或涂布的接種方法能夠實現對目標微生物的分離和純化1.單菌落在________培養基上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接種,通過培養能獲得由________個細胞分裂形成的、肉眼可見的、有一定____________的子細胞集團,這樣的細胞集團稱為單菌落。2.平板劃線法與稀釋涂布平板法的比較[辨正誤](1)平板劃線的方法有連續平行劃線和扇形劃線等多種方式。( )(2)多次連續平行劃線接種時,將培養皿旋轉一定角度后,再次蘸取菌種,并沿上一次劃線區域的末端開始劃線。( )(3)不同稀釋度的菌液均可在固體培養基表面長成單菌落。( )1.(生命科學史情境)1881年,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建立了微生物純培養技術,獲得了微生物的純培養物,為微生物的分類、鑒定、生理特性研究以及純種發酵奠定了基礎。下圖是某生物興趣小組利用平板劃線法從發酵粉中分離純化酵母菌時所采用的三種劃線方法。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羅伯特·科赫平板劃線的方法(1)上圖中所示的3種平板劃線方法分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灼燒接種環之后,為什么要等其冷卻后再進行劃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圖方法在做第二次劃線以及其后的操作時,為什么總是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科學實驗與探究情境)稀釋涂布平板法也是常用的微生物分離和純化方法。某同學欲通過稀釋涂布平板法了解某牛奶中大腸桿菌的含量,進行了相關的實驗操作。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如何獲得該牛奶的10倍、100倍、1 000倍稀釋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接種前,該同學將表面殘留著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其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應用】例1 (2024·浙南名校聯考)如圖是微生物平板劃線示意圖,劃線的順序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確的是( )A.操作前要將接種環放在火焰旁滅菌B.劃線操作須在火焰上進行C.在5區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單菌落D.在1、2、3、4、5區域中劃線前后都要對接種環滅菌1.平板劃線法分離單菌落的原理在進行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劃線操作時,要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每次劃線后,線條末端細菌的數目比線條起始處要少,每次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能使細菌的數目隨著劃線次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最終能得到由單個細菌繁殖而來的單菌落。2.平板劃線法中灼燒接種環的目的 例2 (2024·衢州高二期末)稀釋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養的一種常用的接種方法。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操作中需要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濃度梯度稀釋B.操作過程中對涂布器均需嚴格消毒處理C.需將不同稀釋濃度的菌液分別涂布到固體培養基表面D.操作過程中對培養基和涂布器等均需進行嚴格滅菌處理概念2 接種、培養并分離酵母菌(活動)1.實驗原理使用特定的接種技術可以在接種之后得到目標微生物的________,實現對目標微生物的分離。2.實驗步驟[辨正誤](1)利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酵母菌時,涂布器應用酒精浸泡,灼燒滅菌并冷卻后再進行涂布。( )(2)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時,應先在火焰上使涂布器上的酒精燃盡,此時手持涂布器的部位應低于火焰。( )(3)通過培養未接種的培養基,可以判斷是否存在著雜菌污染。( )(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某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從土壤懸液中分離、純化和擴大培養酵母菌的實驗,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從土壤懸液中分離純化酵母菌時,應選用固體培養基還是液體培養基?擴大培養時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判斷固體培養基是否被雜菌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僅從菌落特征是否能夠認定你分離出了酵母菌?怎么進行進一步鑒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判斷液體培養基中接種酵母菌成功的依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培養未接種的培養基的目的是檢查培養基制備是否合格。未接種的培養基表面若有菌落生長,則說明培養基被污染,應該重新制備;若無菌落生長,則說明未被污染。2.在接種酵母菌的固體培養基上可觀察到獨立的菌落,這些菌落在顏色、形狀和大小上相似,酵母菌菌落一般表面光滑,多呈乳白色。3.若在固體培養基中觀察到不同形態的菌落,原因可能是菌液不純,混入其他雜菌,或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被雜菌污染。【典例應用】例3 平板劃線法接種酵母菌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每次劃線時,接種環都需要蘸取菌液一次B.劃線分離時,需要把接種環深入到培養基中進行接種C.在超凈工作臺上接種時要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D.劃線分離后將培養皿正放在恒溫培養箱中培養例4 下列關于接種、培養并分離酵母菌實驗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利用平板劃線法接種酵母菌時,所用的接種環應先灼燒滅菌,待冷卻后再進行接種B.利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酵母菌時,涂布器應先用酒精浸泡,灼燒滅菌并冷卻后再進行涂布C.將1 mL菌液加入90 mL無菌水中,可得到100倍稀釋液D.獲得單菌落后,可繼續挑取菌落利用劃線法接種至試管斜面培養基中1.(2023·浙江1月選考,19)某同學想從泡菜汁中篩選耐高鹽乳酸菌,進行了如下實驗:取泡菜汁樣品,劃線接種于一定NaCl濃度梯度的培養基,經培養得到了單菌落。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培養基pH需偏堿性B.泡菜汁需多次稀釋后才能劃線接種C.需在無氧條件下培養D.分離得到的微生物均為乳酸菌2.(2022·海南卷,12)為探究校內植物園土壤中的細菌種類,某興趣小組采集園內土壤樣本并開展相關實驗。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采樣時應隨機采集植物園中多個不同地點的土壤樣本B.培養細菌時,可選有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基C.土壤溶液稀釋倍數越低,越容易得到單菌落D.鑒定細菌種類時,除形態學鑒定外,還可借助生物化學的方法3.(2021·北京卷,12)人體皮膚表面存在著多種微生物,某同學擬從中分離出葡萄球菌。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A.對配制的培養基進行高壓蒸汽滅菌B.使用無菌棉拭子從皮膚表面取樣C.用取樣后的棉拭子在固體培養基上涂布D.觀察菌落的形態和顏色等進行初步判斷課時2 純凈的目標微生物可通過分離和純化獲得概念1自主建構1.固體 劃線或稀釋涂布 一 形態構造2.液體 固體 扇形 梯度稀釋 劃線的尾部 稀釋度適當辨正誤(1)√(2)× 提示:多次連續平行劃線接種時,將培養皿旋轉一定角度后,不需再次蘸取菌種,只需在上一次劃線區域的末端直接開始劃線即可。(3)× 提示:只有稀釋度適當的菌液可在固體培養基表面長成單菌落。合作探究1.(1)提示:連續平行劃線、扇形劃線和多次連續平行劃線。(2)提示:避免接種環溫度太高,殺死菌種。(3)提示:劃線末端含有的細菌數目較少,每次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能夠使細菌的數目隨劃線次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最終分散成單個菌落。2.(1)提示:向1 mL牛奶中加入9 mL無菌水,獲得10倍稀釋液;再取1 mL 10倍稀釋液,加入9 mL無菌水,獲得100倍稀釋液;再取1 mL的100倍稀釋液加入9 mL無菌水,獲得1 000倍稀釋液。(2)提示:避免涂布器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養基,影響實驗結果。典例應用例1 D [進行平板劃線操作之前,要將接種環在酒精燈火焰上進行灼燒滅菌,A錯誤;平板劃線操作應在火焰旁進行,不能在火焰上進行,B錯誤;由題圖可知,5區域是最后一個區域,有可能在5區域獲得所需要的單菌落,在4區域也有可能得到所需要的單菌落,C錯誤。]例2 B [稀釋涂布平板法操作中需要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濃度梯度稀釋,以獲得單菌落,A正確;操作過程中對涂布器均需進行嚴格滅菌處理,B錯誤;操作過程中對培養基和涂布器等均需進行嚴格滅菌處理,以防雜菌污染,D正確。]概念2自主建構1.單菌落2.梯度 0.1 不接種菌液辨正誤(1)√(2)× 提示:手持涂布器的部位應高于火焰,以免酒精沿器具流下,燒傷手指。(3)√合作探究(1)提示:固體培養基。液體培養基。(2)提示:培養未接種的培養基,觀察是否有菌落生長;如果有,說明培養基被雜菌污染。(3)提示:不能。可以利用生化實驗和染色及顯微鏡觀察來進一步鑒定。(4)提示:和對照組相比,培養基變渾濁。典例應用例3 C [劃線分離時,菌種只蘸取一次,A錯誤;劃線分離時,接種環在培養基表面進行劃線操作,B錯誤;微生物培養的關鍵是無菌操作,在超凈工作臺上接種時,需要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以防止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C正確;劃線分離結束后,培養皿應倒置于恒溫培養箱中培養,D錯誤。]例4 C [得到100倍稀釋液的方法為:將1 mL菌液加入9 mL無菌水中得到10倍稀釋液,再取1 mL 10倍稀釋液加入9 mL無菌水中,可得到100倍稀釋液或將1 mL菌液加入99 mL無菌水中,可得到100倍稀釋液,C錯誤。]感悟真題1.C [乳酸菌適宜的pH偏酸性,A錯誤;多次劃線能起到稀釋的作用,泡菜汁無需多次稀釋,B錯誤;乳酸菌是厭氧型,只能在無氧條件下培養讓其增殖,C正確;泡菜汁中還有酵母菌等其他雜菌,因此分離得到的微生物還有其他菌,D錯誤。]2.C [采集植物園中土壤樣本的原則之一是要隨機采樣,A正確;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基中含有細菌生長所需的碳源、氮源、水、無機鹽等,可用于細菌的培養,B正確;土壤溶液稀釋倍數足夠高時,才能將聚集的細菌分散開,有助于在培養基表面形成單菌落,C錯誤;不同種類細菌的理化特性一般不同,鑒定細菌種類時,除根據菌落特征進行形態學鑒定外,還可以借助生物化學的方法進行鑒定,D正確。]3.C [為避免雜菌污染干擾,需對配制的培養基進行高壓蒸汽滅菌,A正確;葡萄球菌需從人體皮膚的微生物中分離,為避免雜菌污染,故需要使用無菌棉拭子從皮膚表面取樣,B正確;用取樣后的棉拭子浸出液在固體培養基上涂布,C錯誤;根據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表面形成的菌落的形狀、大小、隆起程度和顏色等特征進行鑒別,D正確。](共37張PPT)第一章 發酵工程課時2 純凈的目標微生物可通過分離和純化獲得本課時的概念為“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是實驗室中進行微生物分離和純化的常用方法”,這個概念的建構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1)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可以分離和純化微生物;(2)利用液體培養基振蕩培養是微生物擴大培養的常用方法;(3)運用劃線法接種至斜面培養基是保存菌種的常用方法。課時概念解析目錄 CONTENTS1. 采用劃線或涂布的接種方法能夠實現對目標微生物的分離和純化2. 接種、培養并分離酵母菌(活動)3.感悟真題自主建構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課時概念圖自主建構1.單菌落在______培養基上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接種,通過培養能獲得由____個細胞分裂形成的、肉眼可見的、有一定__________的子細胞集團,這樣的細胞集團稱為單菌落。固體劃線或稀釋涂布一形態構造2.平板劃線法與稀釋涂布平板法的比較液體固體扇形梯度稀釋劃線的尾部稀釋度適當√[辨正誤](1)平板劃線的方法有連續平行劃線和扇形劃線等多種方式。( )(2)多次連續平行劃線接種時,將培養皿旋轉一定角度后,再次蘸取菌種,并沿上一次劃線區域的末端開始劃線。( )提示:多次連續平行劃線接種時,將培養皿旋轉一定角度后,不需再次蘸取菌種,只需在上一次劃線區域的末端直接開始劃線即可。(3)不同稀釋度的菌液均可在固體培養基表面長成單菌落。( )提示:只有稀釋度適當的菌液可在固體培養基表面長成單菌落。××1.(生命科學史情境)1881年,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建立了微生物純培養技術,獲得了微生物的純培養物,為微生物的分類、鑒定、生理特性研究以及純種發酵奠定了基礎。下圖是某生物興趣小組利用平板劃線法從發酵粉中分離純化酵母菌時所采用的三種劃線方法。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羅伯特·科赫平板劃線的方法(1)上圖中所示的3種平板劃線方法分別是什么?提示:連續平行劃線、扇形劃線和多次連續平行劃線。(2)灼燒接種環之后,為什么要等其冷卻后再進行劃線?提示:避免接種環溫度太高,殺死菌種。(3)C圖方法在做第二次劃線以及其后的操作時,為什么總是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提示:劃線末端含有的細菌數目較少,每次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能夠使細菌的數目隨劃線次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最終分散成單個菌落。●C圖方法為何最后一次劃線不能與第一次劃線相連?提示:最后一次劃線已經將細菌稀釋成單個的細胞,如果與第一次劃線相連則增加了細菌的數目,得不到純化的效果。●平板劃線法接種菌種時,哪些操作可防止雜菌污染?(寫出2點即可)提示:①接種前將接種環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②劃完一個區域后,將接種環灼燒,冷卻后再劃下一區域。③接種環蘸取菌液時,要將試管口、棉塞等通過火焰。④劃線時將培養皿的皿蓋打開一條縫隙,將沾有菌種的接種環迅速伸入平板內,劃線后及時蓋上皿蓋。2.(科學實驗與探究情境)稀釋涂布平板法也是常用的微生物分離和純化方法。某同學欲通過稀釋涂布平板法了解某牛奶中大腸桿菌的含量,進行了相關的實驗操作。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如何獲得該牛奶的10倍、100倍、1 000倍稀釋液?提示:向1 mL牛奶中加入9 mL無菌水,獲得10倍稀釋液;再取1 mL 10倍稀釋液,加入9 mL無菌水,獲得100倍稀釋液;再取1 mL的100倍稀釋液加入9 mL無菌水,獲得1 000倍稀釋液。(2)接種前,該同學將表面殘留著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其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提示:避免涂布器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養基,影響實驗結果。●如圖表示的是某一適當稀釋度的固體培養基表面長成的單菌落情況,該同學應如何確定哪些菌落是大腸桿菌的單菌落?提示:根據大腸桿菌菌落特有的形狀、大小、顏色、邊緣、表面光滑與否等特征進行確定。【典例應用 】D例1 (2024·浙南名校聯考)如圖是微生物平板劃線示意圖,劃線的順序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確的是( )A.操作前要將接種環放在火焰旁滅菌B.劃線操作須在火焰上進行C.在5區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單菌落D.在1、2、3、4、5區域中劃線前后都要對接種環滅菌解析:進行平板劃線操作之前,要將接種環在酒精燈火焰上進行灼燒滅菌,A錯誤;平板劃線操作應在火焰旁進行,不能在火焰上進行,B錯誤;由題圖可知,5區域是最后一個區域,有可能在5區域獲得所需要的單菌落,在4區域也有可能得到所需要的單菌落,C錯誤。A.操作前要將接種環放在火焰旁滅菌B.劃線操作須在火焰上進行C.在5區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單菌落D.在1、2、3、4、5區域中劃線前后都要對接種環滅菌1.平板劃線法分離單菌落的原理在進行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劃線操作時,要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每次劃線后,線條末端細菌的數目比線條起始處要少,每次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能使細菌的數目隨著劃線次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最終能得到由單個細菌繁殖而來的單菌落。2.平板劃線法中灼燒接種環的目的例2 (2024·衢州高二期末)稀釋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養的一種常用的接種方法。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操作中需要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濃度梯度稀釋B.操作過程中對涂布器均需嚴格消毒處理C.需將不同稀釋濃度的菌液分別涂布到固體培養基表面D.操作過程中對培養基和涂布器等均需進行嚴格滅菌處理B解析:稀釋涂布平板法操作中需要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濃度梯度稀釋,以獲得單菌落,A正確;操作過程中對涂布器均需進行嚴格滅菌處理,B錯誤;操作過程中對培養基和涂布器等均需進行嚴格滅菌處理,以防雜菌污染,D正確。1.實驗原理使用特定的接種技術可以在接種之后得到目標微生物的________,實現對目標微生物的分離。單菌落2.實驗步驟2.實驗步驟梯度0.1不接種菌液√[辨正誤](1)利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酵母菌時,涂布器應用酒精浸泡,灼燒滅菌并冷卻后再進行涂布。( )(2)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時,應先在火焰上使涂布器上的酒精燃盡,此時手持涂布器的部位應低于火焰。( )提示:手持涂布器的部位應高于火焰,以免酒精沿器具流下,燒傷手指。(3)通過培養未接種的培養基,可以判斷是否存在著雜菌污染。( )×√(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某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從土壤懸液中分離、純化和擴大培養酵母菌的實驗,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從土壤懸液中分離純化酵母菌時,應選用固體培養基還是液體培養基?擴大培養時呢?提示:固體培養基。液體培養基。(2)如何判斷固體培養基是否被雜菌污染?提示:培養未接種的培養基,觀察是否有菌落生長;如果有,說明培養基被雜菌污染。(3)僅從菌落特征是否能夠認定你分離出了酵母菌?怎么進行進一步鑒定?提示:不能。可以利用生化實驗和染色及顯微鏡觀察來進一步鑒定。(4)判斷液體培養基中接種酵母菌成功的依據是什么?提示:和對照組相比,培養基變渾濁。1.培養未接種的培養基的目的是檢查培養基制備是否合格。未接種的培養基表面若有菌落生長,則說明培養基被污染,應該重新制備;若無菌落生長,則說明未被污染。2.在接種酵母菌的固體培養基上可觀察到獨立的菌落,這些菌落在顏色、形狀和大小上相似,酵母菌菌落一般表面光滑,多呈乳白色。3.若在固體培養基中觀察到不同形態的菌落,原因可能是菌液不純,混入其他雜菌,或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被雜菌污染。C例3 平板劃線法接種酵母菌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每次劃線時,接種環都需要蘸取菌液一次B.劃線分離時,需要把接種環深入到培養基中進行接種C.在超凈工作臺上接種時要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D.劃線分離后將培養皿正放在恒溫培養箱中培養【典例應用 】解析:劃線分離時,菌種只蘸取一次,A錯誤;劃線分離時,接種環在培養基表面進行劃線操作,B錯誤;微生物培養的關鍵是無菌操作,在超凈工作臺上接種時,需要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以防止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C正確;劃線分離結束后,培養皿應倒置于恒溫培養箱中培養,D錯誤。C例4 下列關于接種、培養并分離酵母菌實驗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利用平板劃線法接種酵母菌時,所用的接種環應先灼燒滅菌,待冷卻后再進行接種B.利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酵母菌時,涂布器應先用酒精浸泡,灼燒滅菌并冷卻后再進行涂布C.將1 mL菌液加入90 mL無菌水中,可得到100倍稀釋液D.獲得單菌落后,可繼續挑取菌落利用劃線法接種至試管斜面培養基中解析:得到100倍稀釋液的方法為:將1 mL菌液加入9 mL無菌水中得到10倍稀釋液,再取1 mL 10倍稀釋液加入9 mL無菌水中,可得到100倍稀釋液或將1 mL菌液加入99 mL無菌水中,可得到100倍稀釋液,C錯誤。C1.(2023·浙江1月選考,19)某同學想從泡菜汁中篩選耐高鹽乳酸菌,進行了如下實驗:取泡菜汁樣品,劃線接種于一定NaCl濃度梯度的培養基,經培養得到了單菌落。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培養基pH需偏堿性B.泡菜汁需多次稀釋后才能劃線接種C.需在無氧條件下培養D.分離得到的微生物均為乳酸菌解析:乳酸菌適宜的pH偏酸性,A錯誤;多次劃線能起到稀釋的作用,泡菜汁無需多次稀釋,B錯誤;乳酸菌是厭氧型,只能在無氧條件下培養讓其增殖,C正確;泡菜汁中還有酵母菌等其他雜菌,因此分離得到的微生物還有其他菌,D錯誤。C2.(2022·海南卷,12)為探究校內植物園土壤中的細菌種類,某興趣小組采集園內土壤樣本并開展相關實驗。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采樣時應隨機采集植物園中多個不同地點的土壤樣本B.培養細菌時,可選有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基C.土壤溶液稀釋倍數越低,越容易得到單菌落D.鑒定細菌種類時,除形態學鑒定外,還可借助生物化學的方法解析:采集植物園中土壤樣本的原則之一是要隨機采樣,A正確;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基中含有細菌生長所需的碳源、氮源、水、無機鹽等,可用于細菌的培養,B正確;土壤溶液稀釋倍數足夠高時,才能將聚集的細菌分散開,有助于在培養基表面形成單菌落,C錯誤;不同種類細菌的理化特性一般不同,鑒定細菌種類時,除根據菌落特征進行形態學鑒定外,還可以借助生物化學的方法進行鑒定,D正確。C3.(2021·北京卷,12)人體皮膚表面存在著多種微生物,某同學擬從中分離出葡萄球菌。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A.對配制的培養基進行高壓蒸汽滅菌B.使用無菌棉拭子從皮膚表面取樣C.用取樣后的棉拭子在固體培養基上涂布D.觀察菌落的形態和顏色等進行初步判斷解析:為避免雜菌污染干擾,需對配制的培養基進行高壓蒸汽滅菌,A正確;葡萄球菌需從人體皮膚的微生物中分離,為避免雜菌污染,故需要使用無菌棉拭子從皮膚表面取樣,B正確;用取樣后的棉拭子浸出液在固體培養基上涂布,C錯誤;根據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表面形成的菌落的形狀、大小、隆起程度和顏色等特征進行鑒別,D正確。課時精練2 純凈的目標微生物可通過分離和純化獲得(時間:30分鐘分值:50分)選擇題:第1~13題,每小題3分,共39分。【基礎對點】題型1 目標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1.已知酸奶中的有益菌主要是乳酸菌,要進一步分離純化乳酸菌采用下圖所示的劃線分離操作最容易得到單菌落的是( )A BC D2.下列有關多次連續平行劃線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使用滅菌的接種環、培養皿,操作過程中不再滅菌打開含菌種的試管后需要將試管口通過火焰,蘸取菌種后需要馬上塞上棉塞培養皿蓋打開后將蘸有菌液的接種環迅速伸入平板內,劃三至五條平行線即可待接種環冷卻后再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環菌液3.(2024·湖州高二期末)微生物接種的方法很多,平板劃線法是常用的一種。如圖是平板劃線示意圖,劃線的順序為①②③④。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劃線操作時,將蘸有菌液的接種環插入培養基平板劃線后培養微生物時要倒置培養不能將第④次的劃線與第①次的劃線相連在第②~④次劃線前都要對接種環進行滅菌4.(2024·天域名校聯盟高二聯考)稀釋涂布平板法是分離菌種常用的方法,下列相關敘述不恰當的是( )固體培養基滅菌后,應在其未凝固時倒平板倒好的平板需立即使用,以免表面干燥,影響菌的生長平板涂布分離到的單菌落需進一步劃線純化,以利于菌種保藏稀釋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分離5.(2024·金麗衢高二聯考)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使用某種接種方法在培養基上培養某種微生物的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該圖最可能是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接種的在操作時,為防止雜菌污染,需進行嚴格的消毒和滅菌該種微生物有可能是H5N1病毒該培養基上的菌落分布不均勻,代表純化失敗6.(2024·溫州十校高二聯考)圖甲所示是稀釋涂布平板法中的部分操作,圖乙所示是平板劃線法的操作結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圖甲中涂布前要將涂布器灼燒,冷卻后才能涂布菌液對于濃度較高的菌液,若圖甲中的最高稀釋倍數僅為102,則所得到的菌落不一定是由單一的細胞繁殖而成的圖乙所示培養皿中每個劃線區域都可得到符合要求的菌落圖乙中連續劃線的起點是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除第一次劃線外)題型2 接種、培養并分離酵母菌(活動)7.下列依次表示倒平板、接種的位置以及平板劃線法接種的路徑的示意圖,其中錯誤的是( )A BC D8.接種、培養并分離酵母菌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或稀釋涂布平板法。下列有關這兩種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 )均將酵母菌接種在固體培養基的表面獲得的每一個菌落均是由一個酵母菌繁殖而來的子細胞群都應在酒精燈火焰附近操作,以防止雜菌污染稀釋分散菌種的原理不同,但均能達到純化酵母菌的目的9.下列有關分離酵母菌實驗操作的敘述,錯誤的是( )在第二區域內劃線時,接種環上的菌種直接來源于菌液第一步灼燒接種環是為了避免接種環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養物每次劃線前,灼燒接種環是為了殺死上次劃線結束后接種環上殘留的菌種劃線結束后,灼燒接種環能及時殺死接種環上的菌種,避免微生物污染環境和感染操作者10.在分離酵母菌實驗中,劃線接種(甲)、培養結果(乙)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接種前應對培養基進行高壓蒸汽滅菌連續劃線的目的是獲得單個酵母菌形成的菌落接種過程中至少需要對接種環灼燒5次圖甲中a區域為劃線的起始位置11.在培養基配制和微生物接種的過程中,確保無雜菌污染被稱為無菌操作。圖中符合無菌操作要求的有( )①三角瓶口通過火焰,并在火焰旁將培養基倒入滅菌培養皿 ②盛菌種的試管口在火焰上灼燒 ③接種前灼燒接種環 ④接種前培養皿在火焰上灼燒 ⑤靠近火焰接種①②③④ ①②③⑤①③④⑤ ②③④⑤12.(2024·強基聯盟高二聯考)興趣小組對枯草芽孢桿菌進行純培養,結果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實驗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接種接種時,順序應為①→②→③→④培養時,應將接種后的培養皿倒置獲得單菌落的理想區域是②區域【綜合提升】13.微生物的接種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下列關于兩者區別的說法,正確的是( )類別 平板劃線法 稀釋涂布平板法① 需要接種環(灼燒滅菌) 需要涂布器(只需酒精消毒)② 無需對菌液梯度稀釋 對菌液系列梯度稀釋③ 能純化微生物,不可計數 既能純化微生物,又能計數④ 最后的劃線區域一定出現單菌落 稀釋倍數足夠大的菌液,涂布的平板才會出現單菌落②④ ③④①④ ②③14.(11分)鯨死亡后會沉入海底,俗稱“鯨落”。“鯨落”后期會形成一個以厭氧菌和硫細菌等為主體的生態系統。厭氧菌以“鯨落”肌肉中的脂肪為食,同時產生硫化氫等一些硫化物。硫細菌將硫化物氧化成硫酸鹽,并以該過程中釋放的能量合成有機物。請回答相關問題:(1)(4分)培養微生物的培養基中一般都會含有水、無機鹽、氮源和碳源,培養“鯨落”群落中厭氧菌的碳源必須是____________。要培養硫細菌,培養基中的成分需要特殊配制,主要體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這種培養基可以用來專一性培養硫細菌。(2)(2分)在分離“鯨落”中的微生物時要制備固體培養基,在倒平板操作后,將培養皿倒置,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分)若想得到“鯨落”中某目標菌種,可用平板劃線法進行純化。若下圖甲是接種培養后的菌落分布圖,對應的平板劃線操作示意圖為________。圖甲中的③更易獲得單菌落 ,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時精練2 純凈的目標微生物可通過分離和純化獲得1.B [A圖連續平行劃線不容易得到單菌落;B圖下一次劃線從上一次劃線末端開始,可以使菌種稀釋分散,容易得到單菌落;C圖劃線沒有從上次劃線的末端開始,不能得到單菌落;D圖劃線不都是從上次劃線末端開始,一般不能得到單菌落。]2.D [平板劃線過程中,接種環在每次劃線之前和之后均需要灼燒滅菌,A錯誤;打開含菌種的試管需通過酒精燈火焰滅菌,取出菌種后還需通過酒精燈火焰滅菌,再塞上棉塞,B錯誤;將蘸有菌種的接種環迅速伸入平板內,劃三至五條平行線,蓋上皿蓋,灼燒接種環,冷卻后從第一區劃線末端開始向第二區域內劃線。重復上述過程,完成后面區域內劃線,注意不要將最后一區的劃線與第一區劃線相連,C錯誤;將已冷卻的接種環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環菌液避免高溫燙死菌種,D正確。]3.A [劃線時不能將蘸有菌液的接種環插入培養基,而是在培養基表面劃線,A錯誤;用固體培養基培養微生物時,為防止水蒸氣凝集滴入培養基造成干擾或污染,應將培養皿倒置培養,B正確;劃線時要避免最后一次的劃線與第一次的劃線相連,否則有可能影響單菌落的分離效果,C正確;在第②~④次劃線前都要對接種環進行灼燒滅菌,保證每次劃線的菌種都來自上一次劃線的末端,D正確。]4.B [倒好的平板需要冷卻后使用,且不宜久存,以免表面干燥,影響接種后微生物的生長,B錯誤。]5.B [題圖最可能是用平板劃線法進行接種的,A錯誤;在操作時,為防止雜菌污染,需進行嚴格的消毒和滅菌,B正確;病毒不能在培養基上生存繁殖,C錯誤;平板劃線法,隨劃線次數的增加,菌落密度逐漸減小,因此分布不均勻,D錯誤。]6.C [平板劃線法中多次劃線的目的是降低菌種濃度,經過連續劃線才有可能得到由單個細胞繁殖而成的單菌落,這種菌落才符合要求,C錯誤。]7.D8.B [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時,如果稀釋度不夠,獲得的單個菌落就可能是由多個酵母菌繁殖形成的,B錯誤。]9.A [在第二區域內劃線時,接種環上的菌種直接來源于第一區域的劃線末端,A錯誤;為避免雜菌的污染,第一步操作前需要灼燒接種環,B正確;為避免微生物污染環境和感染操作者,劃線結束后,灼燒接種環能及時殺死接種環上的菌種,D正確。]10.D [培養基一般用高壓蒸汽滅菌法滅菌,A正確;菌液經過連續劃線,菌液中的菌體越來越少,最后容易形成單菌落,B正確;在每次劃線前后都要對接種環進行滅菌,因此按照圖甲中4次劃線可推出,整個劃線過程中至少需要對接種環灼燒5次,C正確;每次劃線的菌種均來自上一區域的末端,因此劃線的起始區域菌落多,由圖乙可知,圖甲中d區域菌落多,為劃線的起始位置,D錯誤。]11.B12.C [圖示接種方法為平板劃線法,A錯誤;根據圖中細菌數目的多少,①中出現單菌落,所以劃線順序是④→③→②→①,B錯誤;接種后,應該將培養皿倒置,防止冷凝水滴入培養基,C正確;獲得單菌落的理想區域是①區域,D錯誤。]13.D [稀釋涂布平板法中,用到的涂布器進行酒精浸泡消毒后要在涂布平板前進行灼燒滅菌,①錯誤;平板劃線法不需要對菌液梯度稀釋,稀釋涂布平板法需要對菌液進行系列梯度稀釋,②正確;平板劃線法不能計算菌液中的活菌數,稀釋涂布平板法可計算菌液中的活菌數,③正確;如果劃線操作不規范,平板劃線的最后劃線區域也不一定出現單菌落,④錯誤。故選D。]14.(1)含碳有機物(或脂肪) 碳源必須是含碳無機物(或碳酸鹽),同時加入硫化物(2)防止培養皿皿蓋上凝結的水珠落入培養基造成污染 (3)丙 每次劃線的菌種都來自上一次劃線的末端,最后一次劃線結束時更容易獲得單菌落解析 厭氧菌以“鯨落”肌肉中的脂肪為食,屬于異養型微生物,故培養“鯨落”群落中厭氧菌的碳源必須是含碳有機物(或脂肪)。硫細菌將硫化物氧化成硫酸鹽,并以該過程中釋放的能量合成有機物,即硫細菌為自養型微生物,所以要培養硫細菌,培養基中的成分需要特殊配制,主要體現在碳源必須是含碳無機物(或碳酸鹽),同時加入硫化物。(共24張PPT)課時精練2純凈的目標微生物可通過分離和純化獲得(時間:30分鐘 滿分:50分)C題型1 目標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1.已知酸奶中的有益菌主要是乳酸菌,要進一步分離純化乳酸菌采用下圖所示的劃線分離操作最容易得到單菌落的是( )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解析:A圖連續平行劃線不容易得到單菌落;B圖下一次劃線從上一次劃線末端開始,可以使菌種稀釋分散,容易得到單菌落;C圖劃線沒有從上次劃線的末端開始,不能得到單菌落;D圖劃線不都是從上次劃線末端開始,一般不能得到單菌落。●若在固體培養基上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培養細菌,看到的結果不可能是( )D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解析:A、B、C選項的固體培養基上所形成的是一個個分布較為均勻的單菌落,是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培養細菌得到的結果,D選項的固體培養基上所形成的菌落分布不均勻,應是用多次連續平行劃線法培養細菌得到的結果。2.下列有關多次連續平行劃線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使用滅菌的接種環、培養皿,操作過程中不再滅菌B.打開含菌種的試管后需要將試管口通過火焰,蘸取菌種后需要馬上塞上棉塞C.培養皿蓋打開后將蘸有菌液的接種環迅速伸入平板內,劃三至五條平行線即可D.待接種環冷卻后再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環菌液D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解析:平板劃線過程中,接種環在每次劃線之前和之后均需要灼燒滅菌,A錯誤;打開含菌種的試管需通過酒精燈火焰滅菌,取出菌種后還需通過酒精燈火焰滅菌,再塞上棉塞,B錯誤;將蘸有菌種的接種環迅速伸入平板內,劃三至五條平行線,蓋上皿蓋,灼燒接種環,冷卻后從第一區劃線末端開始向第二區域內劃線。重復上述過程,完成后面區域內劃線,注意不要將最后一區的劃線與第一區劃線相連,C錯誤;將已冷卻的接種環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環菌液避免高溫燙死菌種,D正確。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3.(2024·湖州高二期末)微生物接種的方法很多,平板劃線法是常用的一種。如圖是平板劃線示意圖,劃線的順序為①②③④。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A.劃線操作時,將蘸有菌液的接種環插入培養基B.平板劃線后培養微生物時要倒置培養C.不能將第④次的劃線與第①次的劃線相連D.在第②~④次劃線前都要對接種環進行滅菌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解析:劃線時不能將蘸有菌液的接種環插入培養基,而是在培養基表面劃線,A錯誤;用固體培養基培養微生物時,為防止水蒸氣凝集滴入培養基造成干擾或污染,應將培養皿倒置培養,B正確;劃線時要避免最后一次的劃線與第一次的劃線相連,否則有可能影響單菌落的分離效果,C正確;在第②~④次劃線前都要對接種環進行灼燒滅菌,保證每次劃線的菌種都來自上一次劃線的末端,D正確。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A.劃線操作時,將蘸有菌液的接種環插入培養基B.平板劃線后培養微生物時要倒置培養C.不能將第④次的劃線與第①次的劃線相連D.在第②~④次劃線前都要對接種環進行滅菌4.(2024·天域名校聯盟高二聯考)稀釋涂布平板法是分離菌種常用的方法,下列相關敘述不恰當的是( )A.固體培養基滅菌后,應在其未凝固時倒平板B.倒好的平板需立即使用,以免表面干燥,影響菌的生長C.平板涂布分離到的單菌落需進一步劃線純化,以利于菌種保藏D.稀釋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分離解析:倒好的平板需要冷卻后使用,且不宜久存,以免表面干燥,影響接種后微生物的生長,B錯誤。B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60708091011121314055.(2024·金麗衢高二聯考)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使用某種接種方法在培養基上培養某種微生物的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A.該圖最可能是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接種的B.在操作時,為防止雜菌污染,需進行嚴格的消毒和滅菌C.該種微生物有可能是H5N1病毒D.該培養基上的菌落分布不均勻,代表純化失敗解析:題圖最可能是用平板劃線法進行接種的,A錯誤;在操作時,為防止雜菌污染,需進行嚴格的消毒和滅菌,B正確;病毒不能在培養基上生存繁殖,C錯誤;平板劃線法,隨劃線次數的增加,菌落密度逐漸減小,因此分布不均勻,D錯誤。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A.該圖最可能是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接種的B.在操作時,為防止雜菌污染,需進行嚴格的消毒和滅菌C.該種微生物有可能是H5N1病毒D.該培養基上的菌落分布不均勻,代表純化失敗6.(2024·溫州十校高二聯考)圖甲所示是稀釋涂布平板法中的部分操作,圖乙所示是平板劃線法的操作結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C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A.圖甲中涂布前要將涂布器灼燒,冷卻后才能涂布菌液B.對于濃度較高的菌液,若圖甲中的最高稀釋倍數僅為102,則所得到的菌落不一定是由單一的細胞繁殖而成的C.圖乙所示培養皿中每個劃線區域都可得到符合要求的菌落D.圖乙中連續劃線的起點是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除第一次劃線外)解析:平板劃線法中多次劃線的目的是降低菌種濃度,經過連續劃線才有可能得到由單個細胞繁殖而成的單菌落,這種菌落才符合要求,C錯誤。題型2 接種、培養并分離酵母菌(活動)7.下列依次表示倒平板、接種的位置以及平板劃線法接種的路徑的示意圖,其中錯誤的是( )D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8.接種、培養并分離酵母菌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或稀釋涂布平板法。下列有關這兩種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 )A.均將酵母菌接種在固體培養基的表面B.獲得的每一個菌落均是由一個酵母菌繁殖而來的子細胞群C.都應在酒精燈火焰附近操作,以防止雜菌污染D.稀釋分散菌種的原理不同,但均能達到純化酵母菌的目的解析: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時,如果稀釋度不夠,獲得的單個菌落就可能是由多個酵母菌繁殖形成的,B錯誤。B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9.下列有關分離酵母菌實驗操作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第二區域內劃線時,接種環上的菌種直接來源于菌液B.第一步灼燒接種環是為了避免接種環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養物C.每次劃線前,灼燒接種環是為了殺死上次劃線結束后接種環上殘留的菌種D.劃線結束后,灼燒接種環能及時殺死接種環上的菌種,避免微生物污染環境和感染操作者解析:在第二區域內劃線時,接種環上的菌種直接來源于第一區域的劃線末端,A錯誤;為避免雜菌的污染,第一步操作前需要灼燒接種環,B正確;為避免微生物污染環境和感染操作者,劃線結束后,灼燒接種環能及時殺死接種環上的菌種,D正確。A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0.在分離酵母菌實驗中,劃線接種(甲)、培養結果(乙)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D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A.接種前應對培養基進行高壓蒸汽滅菌B.連續劃線的目的是獲得單個酵母菌形成的菌落C.接種過程中至少需要對接種環灼燒5次D.圖甲中a區域為劃線的起始位置解析:培養基一般用高壓蒸汽滅菌法滅菌,A正確;菌液經過連續劃線,菌液中的菌體越來越少,最后容易形成單菌落,B正確;在每次劃線前后都要對接種環進行滅菌,因此按照圖甲中4次劃線可推出,整個劃線過程中至少需要對接種環灼燒5次,C正確;每次劃線的菌種均來自上一區域的末端,因此劃線的起始區域菌落多,由圖乙可知,圖甲中d區域菌落多,為劃線的起始位置,D錯誤。A.接種前應對培養基進行高壓蒸汽滅菌B.連續劃線的目的是獲得單個酵母菌形成的菌落C.接種過程中至少需要對接種環灼燒5次D.圖甲中a區域為劃線的起始位置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1.在培養基配制和微生物接種的過程中,確保無雜菌污染被稱為無菌操作。圖中符合無菌操作要求的有( )B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①三角瓶口通過火焰,并在火焰旁將培養基倒入滅菌培養皿 ②盛菌種的試管口在火焰上灼燒 ③接種前灼燒接種環 ④接種前培養皿在火焰上灼燒 ⑤靠近火焰接種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12.(2024·強基聯盟高二聯考)興趣小組對枯草芽孢桿菌進行純培養,結果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C基礎對點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A.實驗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接種B.接種時,順序應為①→②→③→④C.培養時,應將接種后的培養皿倒置D.獲得單菌落的理想區域是②區域解析:圖示接種方法為平板劃線法,A錯誤;根據圖中細菌數目的多少,①中出現單菌落,所以劃線順序是④→③→②→①,B錯誤;接種后,應該將培養皿倒置,防止冷凝水滴入培養基,C正確;獲得單菌落的理想區域是①區域,D錯誤。13.微生物的接種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下列關于兩者區別的說法,正確的是( )D綜合提升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類別 平板劃線法 稀釋涂布平板法① 需要接種環(灼燒滅菌) 需要涂布器(只需酒精消毒)② 無需對菌液梯度稀釋 對菌液系列梯度稀釋③ 能純化微生物,不可計數 既能純化微生物,又能計數④ 最后的劃線區域一定出現單菌落 稀釋倍數足夠大的菌液,涂布的平板才會出現單菌落A.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稀釋涂布平板法中,用到的涂布器進行酒精浸泡消毒后要在涂布平板前進行灼燒滅菌,①錯誤;平板劃線法不需要對菌液梯度稀釋,稀釋涂布平板法需要對菌液進行系列梯度稀釋,②正確;平板劃線法不能計算菌液中的活菌數,稀釋涂布平板法可計算菌液中的活菌數,③正確;如果劃線操作不規范,平板劃線的最后劃線區域也不一定出現單菌落,④錯誤。故選D。14.鯨死亡后會沉入海底,俗稱“鯨落”。“鯨落”后期會形成一個以厭氧菌和硫細菌等為主體的生態系統。厭氧菌以“鯨落”肌肉中的脂肪為食,同時產生硫化氫等一些硫化物。硫細菌將硫化物氧化成硫酸鹽,并以該過程中釋放的能量合成有機物。請回答相關問題:(1)培養微生物的培養基中一般都會含有水、無機鹽、氮源和碳源,培養“鯨落”群落中厭氧菌的碳源必須是__________________。要培養硫細菌,培養基中的成分需要特殊配制,主要體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種培養基可以用來專一性培養硫細菌。綜合提升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含碳有機物(或脂肪)碳源必須是含碳無機物(或碳酸鹽),同時加入硫化物(2)在分離“鯨落”中的微生物時要制備固體培養基,在倒平板操作后,將培養皿倒置,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想得到“鯨落”中某目標菌種,可用平板劃線法進行純化。若下圖甲是接種培養后的菌落分布圖,對應的平板劃線操作示意圖為____________。圖甲中的③更易獲得單菌落 ,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綜合提升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防止培養皿皿蓋上凝結的水珠落入培養基造成污染丙每次劃線的菌種都來自上一次劃線的末端,最后一次劃線結束時更容易獲得單菌落解析:厭氧菌以“鯨落”肌肉中的脂肪為食,屬于異養型微生物,故培養“鯨落”群落中厭氧菌的碳源必須是含碳有機物(或脂肪)。硫細菌將硫化物氧化成硫酸鹽,并以該過程中釋放的能量合成有機物,即硫細菌為自養型微生物,所以要培養硫細菌,培養基中的成分需要特殊配制,主要體現在碳源必須是含碳無機物(或碳酸鹽),同時加入硫化物。綜合提升01類題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時2 純凈的目標微生物可通過分離和純化獲得.doc 課時2 純凈的目標微生物可通過分離和純化獲得.pptx 課時精練2 純凈的目標微生物可通過分離和純化獲得.docx 課時精練2 純凈的目標微生物可通過分離和純化獲得.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