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19課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材料:在戰后科技革命中,科技探索已由個體勞動轉變為有組織的社會集體勞動,大規模的研究活動要投入巨額資本、由許多機構多方面的專業人員共同協作才能完成,有些大型的科技項目如航天技術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遠非單個或幾個私人壟斷資本所能勝任。——王斯德《世界通史》思考:根據材料概括戰后科技發展帶來的影響?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第一次世界大戰3000多萬人傷亡經濟大危機的失業大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大約2億人傷亡蘇聯一五計劃的工業成就“大蕭條”中的失業者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實行了一系列經濟政策,其核心就是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調節,以此緩解經濟危機與社會矛盾。這對二戰后歐美各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1936年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認為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制度并不能自動消除經濟危機,主張政府運用經濟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積極干預。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即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赤字財政,刺激經濟,增加就業,維持繁榮。稱為“凱恩斯主義”。小結:變化之一:國家的宏觀調控(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背景P114第一段:經濟大危機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的弊端;二戰的生死存亡教訓;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沖擊與影響;④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干預經濟的成功經驗;⑤理論指導:凱恩斯主義;⑥技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主要資本主義與國家的國家宏觀調控 二戰后—70年代初 措施:P114第二段:加大政府在 的開支,增加就業機會,刺激消費需求;制定 ,促進經濟協調發展;利用 等經濟杠桿實施宏觀調控;④ 實行國有化,建立國營經濟。結果:20世紀70年代后 措施:結果:變化之一:各國國內宏觀調控:(特點:以市場經濟為基礎,強化國家干預)公共事業領域經濟發展計劃信貸、利率、稅收①推動經濟增長較快,20世紀50年代—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進入“黃金時期”。②20世紀70年代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經濟“滯脹”現象,(特點:經濟增長停滯、通貨膨脹嚴重、物價上漲、)加強國家干預經濟適當減少國家干預經濟國有企業私有化、縮減福利開支逐漸形成“混合經濟”(特點:政府干預與市場結合、國有制與私有制并存)P114第二段(整理筆記)補充:二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模式1、聯邦德國:社會市場經濟2、日本:政府主導型經濟3、英國:混合市場經濟4、法國:計劃指導型經濟相同點:以市場經濟為基礎,強化國家干預辨析:資本主義的經濟計劃與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有何區別?法國的計劃從未超出“指標式”:它向來只設定目標,卻不制定生產配額。在這一方面,它同蘇聯的計劃大不一樣,后者的本質特點(也是主要缺陷)是堅持按部門、按商品來武斷地、嚴格地規定產品數字。——[美]托尼·朱特《戰后歐洲史:舊歐洲的終結(1945~1953)》。計劃經濟:又稱指令型經濟,是對生產、分配以及消費事先進行計劃的經濟體制;計劃經濟資源的分配,包括生產什么、生產多少,都由政府計劃決定。經濟計劃:是指人們側重于對未來經濟活動的主觀籌劃與安排(指導性的)總結:近代以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演變:新航路開辟——工業革命前:重商主義政策第一次工業革命——1929經濟大危機:自由放任政策 (理論:英國亞當 斯密提出自由競爭、自由貿易)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干預經濟; (理論:凱恩斯主義)二戰后——20世紀70年代初:加強國家干預經濟4、1973年后,減少國家干預經濟;(理論:新自由主義)變化之一:國際宏觀調控(以美國為中心)194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1945: 世界銀行、 1947: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穩定國際匯率加強國際貨幣合作,提供短期貸款削減關稅減少貿易壁壘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提供長期貸款和技術援助(救急組織)(救貧組織)以美元為支柱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貿易體系1995 世界貿易組織(P114最后一段)影響:①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三大支柱,有利穩定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秩序 。②世界經濟向制度化、體系化方向發展,有利經濟的發展。③確立了美國的主導地位,服從于維護美國世界經濟霸主地位。有利美國對外經濟擴張。內容:美元與黃金掛鉤;成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1.20世紀50年代,美國政府用于采購商品和支付勞務費用的總額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1/5,并鼓勵資本家按照政府的計劃進行投資。這表明A.政府加強了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B.美國開始走上計劃經濟的道路C.美國的黃金儲備減少,美元貶值加劇D.經濟進入“滯脹”階段隨堂練習A隨堂練習2.下圖是1950~1989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變化曲線圖。對圖中②時段解讀正確的是( )A.美國經濟出現“滯脹”現象B.“新經濟”得以快速發展C.美國經濟處于“黃金時代”D.國家干預經濟得到強化A3.世界銀行的有關協定規定:“通過使投資更好地用于生產事業的辦法以協助會員國境內的復興與建設……以及鼓勵欠發達國家生產設施與資源的開發。”這表明世界銀行意在 ( )A.維持匯率穩定 B.消除貿易壁壘C.提供發展援助 D.促進自由貿易4.閱讀下面《20世紀70年代聯邦德國和美國經濟發展變化表》,表中出現變化的原因和影響,主要是( )A.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B.普遍實行“福利國家”政策,有效緩和了社會矛盾C.“新經濟”的出現,使社會經濟持續增長D.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使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國別 農業 制造業 第三產業聯邦德國 3% 48% 49%美國 2% 36% 62%CD愛因斯坦提出了能量與質量轉換關系的公式,科學家以及預計到原子能會產生巨大能量。1939年愛因斯坦致信羅斯福總統,建議試制原子彈。1941年,美國政府做出制造原子彈的決定。——吳于廑:《世界史:現代史編下》相對論1、科學技術發展的條件:①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②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③戰爭推動科技發展。④政治保障---資本主義發展相對穩定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變化之二:科學技術的發展1946年美國研究成功第一臺計算機1969美國:因特網問世1969年美國首個登月球航天員:尼爾.阿姆斯特朗思考:從以上材料可以得到什么信息?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1946.7美國爆發第一顆原子彈成功;1957年蘇聯: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生物技術變化之二:科學技術的發展(2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三次科技革命 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時間理論基礎首發/主要國家主要技術時代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19世紀60年代——20世紀初20世紀四五十年代牛頓經典力學電磁感應現象相對論、量子論英國開始美、德美國開始蒸汽機、汽船、火車、電力、內燃機、化學、飛機、汽車原子能、計算機、網絡、航天技術、生物工程……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課堂探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科技發展的新成果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 P115思考點①使社會發展進入信息時代,勞動方式日益自動化和智能化,極大地提升了社會生產力。(P116第一段最后一句)②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產生巨大變化。③帶來一定的社會問題,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加劇,嚴重破壞了全球的生態平衡,造成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等。④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背景 經濟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國發展新興產業、內容 三個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特征 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高經濟增長率、高勞動生產率、高企業效益、低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低利率、變化之三:20世紀90年代,美國出現新經濟在克林頓理政時期,美國就出現了“新經濟”革命。從1991年3月到2000年2月,美國經濟出現持續107個月的良好運行態勢,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都降到歷史最低水平,這種三高三低(高經濟增長率、高勞動生產率、高企業效益、低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低利率)并存的經濟現象被經濟學家稱之為美國“新經濟”。變化之四:社會結構的新變化經濟部門 年份 美國 聯邦德國 日本農業 1950 12.2% 23.2% 50.7%1990 2.8% 5.1% 7.2%工業 1950 34.7% 42.2% 22.2%1990 25.8% 40.5% 33.6%服務業 1950 48.9% 32.4% 26.6%1990 71.4% 54.4% 59.2%思考1:根據材料,指出產業結構變化?二戰后美國、聯邦德國、日本就業人口分布的變化產業結構:農業和工業的就業人口所占比重逐漸下降,從事服務業(第三產業)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說明第三產業迅速發展。思考3:根據上圖指出階級結構的變化?階級結構: 中間階層的人數增加。(技術管理人員、商務財務、行政人員、教師科技人員等)思考2: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的原因?思考4:“中間階層”大增長的原因?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的原因:①消費需求的多樣化。②公眾生活水平的提高。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生產力進步。原因: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需要拓展: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結構——資產階級、無產階級、中間階層1、資本家企業資本與管理變化:資本:人民資本主義管理:經營者革命(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2、工人階級:腦力勞動(白領)、體力勞動(藍領)思考1:圖片反映了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采取什么制度?社會福利制度思考2:分析采取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人民長期斗爭的結果可行性: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高度變化之五:福利國家的建立變化五:“福利國家”的建立1、含義:國家通過___________ ___,保證個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經濟安全;通過__ _________ ____,保證全體公民享受較好的公共福利。構建社會保障體系加大社會服務開支思考:福利國家制度的特點?實質?材料:一般說來,歐洲各國的福利包括醫療、疾病、養老、事故、失業、住房、教育等方面。國家對因公死亡或者傷殘的人給予補償,對有各種困難的人和群體給予補助,同時國家還實行社會救濟制度,以保障每個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北歐福利國家剖析》社會保障覆蓋面廣社會保障項目設置齊全低收入家庭受惠多實質:是國家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是分配領域社會化的反映。加強國家干預經濟思考:“福利國家”的影響?在一些國家,如德國,失業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過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過多的公民寧愿領取社會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很多國家的社會福利支出是其財政總支出中的最大項目,一般在30%以上。如2010年2月份,希臘債務高達2940億歐元,人均負債2.67萬歐元左右,債務危機空前嚴重在歐洲社會保險投入度中,法國排在第一位,占了GDP的32%。福利包括:公民從出生到死亡可以享受400多個名目的福利保險。3歲之前的孩子上政府補貼的托兒所;失業者在失業兩年間,可以領取每月最高5000歐元的失業金;失業的單親媽媽政府每個月固定發“工資”、租房補貼,另外還有“家庭開支補貼”;產婦可以自己決定要休一年產假還是兩年;員工生病請病假,按照《勞工法》工資全發等。積極性:①有利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②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存條件,擴大社會消費。局限性:增加了國家財政負擔。降低人們工作積極性。帶來社會道德危機。思考:1973年石油危機引發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出現“經濟滯脹”現象,主要資本主國家是如何解決“福利國家”帶來的弊端的?減少福利開支減少政府公共開支,改革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由政府承擔到個人、企業、社會、政府共同承擔。社會運動此起彼伏(117--118頁)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婦女運動學生運動、反對越南戰爭美國黑人運動 美國婦女運動 學生反越戰運動背景 共性 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造成的不平等和貧困問題仍然存在 個性 廣泛存在 長期存在; 二戰后更多婦女參加工作,婦女運動興起 美國發動越南戰爭和戰爭升級斗爭目標 爭取 權利 爭取 的權利 反對美國侵略越南戰爭結果 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 但美國 觀念仍然根深蒂固。 大多數國家的婦女獲得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成立維護婦女權益的機構 1973巴黎停戰協定簽署,美國停止侵越戰爭作用 二戰后的社會主義運動形成了人民民主斗爭的高潮,迫使資本主義國家改善公民的民主權利 社會運動此起彼伏歧視黑人歧視婦女黑人平等婦女與男子平等種族歧視總結:科學技術的新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國家的宏觀調控社會結構的新變化“福利國家”與社會運動“(根本性變化)(生產力發展下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生產力發展下社會結構的變化)(生產力發展下社會矛盾的調節)閱讀p119“學習拓展”,試評價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①積極: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國家干預的方法緩解了社會矛盾,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②消極:這些變化僅觸及統治手段和方法,沒有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制度統治的手段和方法1.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是為了謀求資本主義的生存發展。變化的評價變不變生產力發展調整生產關系二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的表現建立“福利國家”第三產業(服務業)興起國家宏觀調控——國家壟斷資本主義7.社會運動4.產業結構6.社會政策1.經濟政策黑人民權運動、婦女解放運動、反戰運動2.國際經濟構建國際經濟體系(國貨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貿總協定)3.科學技術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時代5.階級結構中間階層人數增加5.現代社會工人階層有“白領”、“藍領”之分,下列屬于“白領工人”的是( )①教師 ②醫生 ③律師 ④技術人員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學者辛子陵指出,社會主義在追求社會公正問題上有探索,資本主義在實現經濟效率問題上有成就,兩者必須結合,合成一個新東西,才能建成一個現實的、缺陷最少的社會。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追求社會公正、實現社會平等的措施主要是( )A.采取國家干預經濟 B.進行企業自我調節C.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D.完善社會福利制度DD7.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都采取措施緩和矛盾,但沒有觸動造成不平等和貧困問題的根源,各種類型的社會運動此起彼伏,主要表現有( )①美國黑人民權運動 ②婦女運動 ③美國學生反戰運動 ④“非暴力不合作”運動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8.(2019·新課標全國Ⅲ卷高考·35)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法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由2.6%下降到1.3%,物價上漲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總統后,推行包括國有化在內的一系列措施,其結果( )A.加劇了經濟惡化 B.實現了物價下降C.推動了通貨緊縮 D.放棄了經濟自由DA資本主義發展歷程 商業資本主義 自由資本主義 私人壟斷資本主義 國家壟斷資本主 主要事件 新航路開辟 早期殖民擴張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1929年經濟大危機 羅斯福新政 二戰后至70年代初 20世紀70年代初以后生產組織形式 工場手工業 工廠制度 壟斷組織世界市場 開始形成 擴大 基本形成 最終形成經濟政策 重商主義政策(貿易保護) 自由放任政策 加強國家干預經濟 減少國家干預經濟經濟思想 重商主義 亞當斯密:自由主義 凱恩斯主義 新自由主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