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3課 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 課件(共27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3課 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 課件(共27張PPT)

資源簡介

(共27張PPT)
……
千萬顆青年的心
埋藏著對敵人的仇恨
在山野田間長長的行列
結成了堅固的陣線
看 群眾已抬起了頭
看 群眾已揚起了手
無數的人和無數的心
發出了對敵人的怒吼
士兵瞄準了槍口
準備和敵人搏斗
啊 延安
你這莊嚴雄偉的城墻
筑成了堅固的抗日的陣線
你的名字 將萬古流芳
在歷史上燦爛輝煌
歌曲《延安頌》(1938年創作,1940年發表于國統區的雜志《新音樂》)
啊 延安
你這莊嚴雄偉的古城
到處傳遍了抗戰的歌聲
團結一心,共赴國難
——統一戰線旗幟下的全民族抗戰
《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八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與人民解放戰爭
第23課
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
兩個戰場、三個階段
反攻階段
相持階段
防御階段
正面戰場發揮重要作用。
敵后戰場成為抗敵主戰場。
(1937.7)
(1938.10)
(1945)
(1945.8.15)
七七事變
日本投降,
抗日戰爭勝利
廣州、武漢失守
大反攻
兩個戰場 兩條路線
國民黨 正面抗戰戰場 依靠政府和軍隊片面抗戰路線
共產黨 敵后抗戰戰場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戰路線
一、全民族浴血奮戰
1937.8-11 中旬
淞滬會戰
1937.9-11 初
太原會戰
(平型關大捷、忻口會戰)
1938.1-5
徐州會戰
(臺兒莊大捷)
1938.6-10
武漢會戰
粉碎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企圖
國共合作的典范;
首次大捷,粉碎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取得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
將日軍拖入持久作戰
“如果進行以消滅南京中央政權為目的的全面對華戰爭,不過三四個月內就可以爭取結束。”……日本統帥部認為,占領上海“使其喪失經濟中心的機能”,迫使中國政府盡快屈膝投降。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平型關戰役,八路軍大捷,其估價不僅在于雙方死亡的慘重,而在于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平型關忽然收到慘重的打擊和包圍被殲,使日寇知道中國大有人在,銳氣挫折,不敢如以前那樣的長驅直進。”
——續范亭
“臺兒莊捷報傳出后,舉國若狂。京滬淪陷后,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曙光。”
——李宗仁
“……共殲敵1.8萬人,獲繳戰車40余輛,裝甲車70余輛,大炮50余門,以及其他物資。……臺兒莊戰役前后中國軍隊損失1.95萬人。”
——李蓉、葉成林《大江南北:抗日戰爭十四年全紀錄》
任務一:結合教材梳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四次會戰情況
一、正面戰場(國民黨)的抗戰
1、軍事抵抗和戰略
階段 時間 戰役 影響 結果
防御 階段 1937.8-11
1937.9-11
1938.1-5
1938.6-10
淞滬會戰
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企圖
太原會戰
平型關大捷取得抗戰首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神話,是國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徐州會戰
臺兒莊大捷是取得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勝利
武漢會戰
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上海淪陷
太原失守
徐州淪陷
武漢、廣州失守
平型關大捷
忻口會戰
是華北戰場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的一次戰役
★正面戰場粉碎日本速戰速決計劃,是戰略防御階段抗日的主戰場。





一、正面戰場的抗戰
1、軍事抵抗和戰略


必亡

一、正面戰場的抗戰
“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
抗戰爆發后,對于抗日戰爭的前途,國民黨內存在著“亡國論”和“速勝論”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國民黨的一部分人認為,“中國武器不如人,戰必敗,再戰必亡”;也有一部分人寄希望于蘇聯出兵和英美干涉,認為只要堅持打3個月,國際局勢一定會發生變化。在中國共產黨內,“亡國論”是沒有的,但有少部分干部把抗戰的希望寄托在國民黨的200萬正規軍上,急于打大仗,對戰爭的長期性和艱苦性缺乏準確判斷和精神準備。
◎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撰寫《論持久戰》
日本是帝國主義強國,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國……
日本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
日本是個小國,經不起長期戰爭,中國是個大國,能夠支持長期戰爭;日本的非正義戰爭失道寡助,中國的正義戰爭得道多助。
——整理自毛澤東:《論持久戰》1938.6
①中國不能速勝
③科學論證了中國必須通過持久作戰贏得對日作戰最后勝利的戰略。
②中國不會亡國
意義:
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信念!
1938.6 武漢會戰前,毛澤東在延安發表《論持久戰》
1、軍事抵抗和戰略
一、正面戰場的抗戰
1、軍事抵抗和戰略
階段 時間 戰役 結果 影響
相持階段 1941.12—1942.1
第三次長沙會戰
勝利
中國軍隊殲滅大批日軍,最終取得會戰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
◎第三次長沙會戰要圖
◎國軍的機槍陣地
◎國軍展示從日軍繳獲的戰利品

(此時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
思考2:除了軍事抵抗外,還做了什么?
英國《泰晤士報》稱:“12月7日(指美國珍珠港被襲)以來,同盟軍唯一決定性之勝利,系華軍之長沙大捷”,“際此遠東陰霧密布中(指香港陷落、馬尼拉失守、馬來亞危急等),唯長沙上空之云彩確見光輝奪目”。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
一、正面戰場的抗戰
2、戰時內遷
項目 中國 日本
國力 工業總產值 13.6億美元 60億美元
生鐵產量 95.9萬噸(含東北) 239.7萬噸
鋼產量 55.6萬噸(含東北) 635萬噸
石油產量 0.02萬噸 39.3萬噸
現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 10% 80%
軍力 總兵力 202.9萬人 60余萬人
有訓練的后備兵員 50萬人 409.7萬人
軍艦 66艘 200艘
軍艦總噸位 5.9萬噸 77.1萬噸
飛機 600架(作戰飛機僅305架) 2625架
抗戰時期的中國,國家的經濟實力、軍事能力和技術水平,都遠遠落后于日本帝國主義……
思考:
借助表格對比抗戰時期中國與日本的國力與軍力
一、正面戰場的抗戰
2、戰時內遷
東方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工業和高校的內遷
原因:日軍侵略不斷加深; 保存抗戰力量
概況:東部沿海工業大規模向西南大后方遷移,華北、華東各著名高校師生帶著大量書籍和實驗設備遷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華北、華東各名校師生遷到大后方,北大、清華、南開成立長沙臨時大學。長沙被轟炸后,學校西遷昆明,改稱西南聯合大學。
高校南遷
民生公司總經理盧作孚指揮船隊,冒著日軍的炮火和飛機轟炸,搶運戰時物資和人員到四川,從而保存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命脈。
工業西遷
1933年2月起,故宮等地19557箱文物從北平運抵南京。1937年淞滬戰役爆發,文物開始了長達10年的萬里西行,運抵四川,直至抗戰后被運回南京。
文物南遷
鼓舞全國人民的抗戰決心,為抗戰勝利奠定物質和精神基礎
二、敵后戰場的抗戰
1.戰略防御階段:開辟敵后戰場
◎地道戰情境圖
◎地雷戰情境圖
◎麻雀戰:游擊隊依靠群眾,三五成群對敵人突然襲擊
(1)表現:
②開展游擊戰爭(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使日軍攻防無措,疲于奔命。
(2)意義:
①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
戰略上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牽制在華日軍一半以上兵力。
1940年,日軍對敵后根據地作戰使用的兵力47萬人。
1941年—1942年,日軍使用其侵華兵力70%左右約40余萬人(不含東北)
1943年敵后戰場,抗擊著占侵華日軍的58%、約35萬人;偽軍的90%、約73.5萬人。
——楊春:《1940年起敵后戰場成為主戰場 牽制超一半侵華日軍》
二、敵后戰場的抗戰
2.戰略相持階段:敵后戰場抗戰
(1)在淪陷區,在積極開展抗日宣傳的同時,領導工人怠工、罷工等斗爭形式,破壞日軍“以戰養戰”的部署;利用日偽矛盾發動群眾斗爭,打擊日本殖民統治秩序。
(2)發動百團大戰
①背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圖謀以“囚籠政策”消滅敵后抗日根據地。
②特點:以破襲日軍華北交通線為主要目標的進攻作戰。
③概況: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發動了105個團,
約20余萬人,投入戰斗,取得重大勝利。
二、敵后戰場的抗戰
2.戰略相持階段:敵后戰場抗戰
戰役時間 戰斗次數 斃傷俘日偽軍數 破壞交通線 拔掉據點
1940.8-1941.1 1800多次 2萬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個
“囚籠“政策
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 地點 華北
指揮 彭德懷
目標 破襲交通線
戰果 打破“囚籠”政策,標志敵后戰場成為抗戰主戰場。
二、敵后戰場的抗戰
3.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鞏固
(1)原因:國民黨消極抗戰,反共傾向日益增長。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突襲“圍剿”新四軍,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及一個支隊9000余人由云嶺出發北移,6日,在皖南涇縣茂林地區遭到國民黨軍隊8萬余人伏擊。新四軍血戰七晝夜,除2000余人突圍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壯烈犧牲和被俘。軍長葉挺談判被扣,副軍長項英遇難。
(2)應對:
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
一面打退反共高潮
一面堅持敵后抗日游擊戰爭
思考3:中國共產黨如何應對?
二、敵后戰場的抗戰
3.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鞏固
經濟上
政治上
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政策,建設成效顯著,同時開展大生產運動,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
陜甘寧邊區精兵簡政,以“三三制”為原則,開始實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選舉制度。
三三制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員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原則,即共產黨員,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間分子各占1/3.
堅持團結抗戰
軍事上
◎三五九旅開墾荒地
◎根據地擁護減租減息
◎根據地百姓參加投票
國民黨正面戰場 共產黨敵后戰場
領導階級
戰場范圍
抗戰路線
作戰方式
戰略地位
【拓展】全面抗戰時期兩個戰場的聯系與區別
1.聯系
(1)兩個戰場實際上是國共兩黨攜手合作的一部分,是相互依存的。
(2)在這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兩個戰場互相配合,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2.區別
蔣介石領導的大地主
大資產階級
中國共產黨代表的無產階級
國民黨統治區
敵后建立根據地
片面抗戰路線
只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
全面抗戰路線
依靠人民
陣地防御戰為主的正規戰
獨立自主的游擊戰
戰略防御階段起主導作用,抗戰主戰場
抗戰初期:配合正面戰場
抗戰后期:抗戰主戰場
二、敵后戰場的抗戰
4.人民群眾抗戰
◎活躍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裝——回民支隊
◎海外華僑捐資的救護車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盡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盡忠。”
◎積極訓練、宣傳抗戰的臺灣少年團
◎一名父親贈予參戰兒子的“死字旗”
中華民族在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面前,
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與統一!
全民族浴血奮戰是抗戰勝利的根本原因!
三、東方主戰場
1941年6月22日
蘇德戰爭爆發
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1月1日
《聯合國家宣言》
《開羅宣言》
1942年-1945年
1943年11月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標志: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國際局勢
1.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
1.中、英、美三國堅持對日作戰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
2.日本歸還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在太平洋區域所占的一切島嶼;
3.日本從中國人偷得的所有領土,比如滿洲、臺灣及澎湖,應該歸還
給中華民國。
任務二:結合教材146頁梳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
同年,通過談判,中國與英、美達成協議,廢除不平等條約,取消在華特權,訂立新的條約,接著又與10余個西方國家廢除舊約,簽訂新約。
三、東方主戰場
思考4:為什么說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軍民總共傷亡9000余萬人,其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持續作戰時間:
中國4.5億
中國戰區
600余萬平方千米
中國抗擊日軍240萬人
1941年秋,日、德、意三國法西斯軍隊共1110萬人
戰區總面積2200
萬平方千米
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參戰總人口約20億
1.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中國戰場是東方反法西斯戰爭的唯一戰場。)
2.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
三、東方主戰場
思考4:為什么說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羅斯福:勇敢的中國人民抗擊日本的侵略,殲滅了無數日軍,摧毀了大量的日本軍用物質。援助中國進行的英勇抗戰并最終發起反擊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中國的抗戰是最終戰勝日本的重要因素。
丘吉爾:如果日本進軍西印度洋,必然會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
斯大林: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
2.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日本主要兵力,有力支援其他盟國,對侵略者的覆滅起了決定性作用。
2.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
三、東方主戰場
思考4:為什么說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蔣介石出席開羅會議
1942年初
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43.11
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埃及開羅舉行會議,通過《開羅宣言》,決定對日作戰以及戰后處分日本的基本策略
《聯合國家宣言》
3.中國積極倡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實際參與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謀劃和指揮。
2.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
三、東方主戰場
①確保滇緬物資交通線
②解救緬甸被圍英軍
③東方保衛戰打出國威,
在盟軍中贏得聲譽
戴安瀾
思考5:中國遠征軍為什么入緬作戰
四、抗戰勝利
1.中共七大
目的
概況
內容
意義
系統地總結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做準備。
1945年4—6月;延安。
①毛澤東在會上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
②提出了黨的政治路線。
(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③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④選舉產生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委員會
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
任務三:結合教材147頁梳理中共七大會議內容
中共七大會場
四、抗戰勝利
2.勝利過程
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9日
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
1945年8月8日
蘇聯對日宣戰
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1945年8月15日
1945年9月2日
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
臺灣光復
8.9 蘇軍進入東北
8.9 毛澤東《對日寇的最后一戰》,
解放區全面反攻
東京灣,美國軍艦“密蘇里”號
任務四:結合教材148頁梳理抗戰勝利的過程
1945年5月
局部抗戰時期:
①中國共產黨提出并促成了抗日民主統一戰線的建立
戰略防御階段:
②制定持久抗戰的方針,開辟敵后戰場
戰略相持階段:
③皖南事變后,堅持團結抗戰,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④實行減租減息、“三三制”,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思考:為什么中共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
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外歷史綱要上》p148
勝仗!勝仗!日本跪下來投降!
祝捷的炮像雷聲響,
滿街的爆竹,煙火飛揚。……
向東望,看我們的百萬雄師,
配合英勇的盟軍,浩浩蕩蕩,
掃殘敵,如猛虎驅羊踏破那小扶桑。
河山再造,日月重光。
勝利的大旗,擁護著蔣委員長!
我們一同去祭告國父,在紫金山旁。
八年血戰,千萬忠魂,
才打出這建國的康莊。
真不負我們全民抗戰,
不負我們血染沙場。
——原中央大學校長 羅家倫《凱歌》
從《凱歌》中,你能得出抗戰勝利有哪些原因?
能發現作者缺失的地方嗎?為什么?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下的全民族抗戰
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
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盟軍的有力援助
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身份立場影響事實判斷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支持與援助)
(國共合作,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相互配合)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中英《南京條約》簽字儀式
◎中日《馬關條約》簽字儀式
◎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①近代首勝: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②大國重立: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重新確立了中國的大國地位;
③民族復興: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本課總結
二、敵后戰場的抗戰
一、正面戰場
的抗戰
三、東方主戰場
四、抗戰的勝利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月初):平型關大捷、忻口會戰
徐州會戰(1938年1月—5月):臺兒莊大捷
武漢會戰(1938年6月中旬—10月下旬)
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1942年1月)
毛澤東《論持久戰》
敵后戰場的開辟
敵后戰場的抗戰:發動百團大戰
打退國民黨反共高潮(皖南事變)
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鞏固: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
民眾的抗戰:戰時內遷,各階層、各民族、海外華僑等的支援
為什么中國戰場是東方主戰場?
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聯合國家宣言》《開羅宣言》
中共七大
抗日戰爭的勝利:進程、意義、原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河市| 林周县| 胶州市| 东城区| 昂仁县| 克东县| 彭阳县| 洪湖市| 庄河市| 贵州省| 呼玛县| 兴义市| 红原县| 河北区| 冕宁县| 遂昌县| 邵东县| 安顺市| 白山市| 紫云| 朝阳县| 三明市| 桦南县| 定州市| 克拉玛依市| 通城县| 徐汇区| 玉林市| 武宁县| 松江区| 万宁市| 邢台县| 滨州市| 晋城| 从化市| 绥阳县| 南丹县| 洪江市| 东平县| 唐山市| 屯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