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1918年11月11日,在法國貢比涅森林的一列火車上,德國人簽了投降書的那一刻,中國也成了戰勝國。消息傳來,北京政府放假3天,上萬人上街提燈慶祝,記錄著庚子之恥的克林德碑……把原來的字跡磨掉,成了“公理戰勝”碑。當年力主參戰的段祺瑞,躊躇滿志地得到了政府發的大勛章。 ——張鳴《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導入大總統徐世昌在閱兵儀式上發表慶祝一戰勝利的演說巴黎和會強權戰勝公理中國代表團7項要求:1、廢棄勢力范圍;2、撤退外國軍隊、巡警;3、裁撤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4、撤銷領事裁判權;5、歸還租借地;6、歸還租界;7、關稅自由權。路在何方?第20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課程標準】1.認識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2.認識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壹一.尋路 ——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時間 中心 主力 斗爭形式 結果第一階段(爆發)第二階段(擴大)1919.5.4北京學生罷課游行示威被鎮壓逮捕1919.6.5上海工人罷課罷工、罷市釋放學生、拒簽條約、罷免賣國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國亡了!同胞起來呀!——《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徹底反帝反封建愛國革命運動此次運動的影響力深入社會底層,連乞丐、小偷、歌女都參加罷工。——(美)周策縱《五四運動史》廣泛參與社會革命運動我們醒覺了!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五四運動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偉大思想啟蒙運動一.尋路 ——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919年6月10日,上海全市工人大罷工,并走向街頭示威游行,上海水陸交通全部中斷南京路罷市景象一.尋路 ——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毛澤東( 1920年11月25日)一.尋路 ——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在這個時候(1917年),我的思想是自由主義、民主改良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等思想的大雜燴……在那個時候(1918年北京),我贊同許多無政府主義的主張……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 ——毛澤東1919年7月25日,蘇俄發表第一次對華宣言。宣言稱,“以前俄國政府歷次同中國訂立的一切條約全部無效,放棄以前奪取中國的一切領土和中國境內的租界,并將沙皇政府和俄國資產階級從中國奪得的一切,都無償地永久歸還中國” 。一.尋路 ——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合作探究: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哪些方面的準備 材料一:五四運動后最早刊登宣傳馬克思主義文章的刊物是《新青年》,僅在1921年之前就發表了一百多篇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文章……當時全國報刊多達500余種,雖觀點不一,但幾乎無一不談馬克思主義。——摘自盧毅《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一.尋路 ——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材料二:五四愛國運動后,許多革命的青年知識分子開始身體力行,到田間去,到工廠去。共產主義小組的成員穿起工人的服裝,學習工人的語言,從事工人的勞動,力求與工人打成一片。——[日]石川禎浩《中國共產黨成立史》合作探究: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哪些方面的準備 階級基礎: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一.尋路 ——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合作探究: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哪些方面的準備 李大釗陳獨秀干部、組織基礎:共產黨早期黨組織的建立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分布圖中共一大紀念館南陳北李雕像一.尋路 ——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五四運動背景小結:材料:五四運動是中國對西方入侵的反應的一串發展之顯露出來的一個高峰……自19世紀末葉以來,西方資本制度的生產壓力一天增加一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強忙著進行軍事行動并且從事軍備生產,于是對中國的輸出不得不相應地減少。這一段時間,中國的紡織業和面粉業曾一度乘機抬頭。可是,好景不常,歐戰結束,西方經濟勢力卷土重來……中國的地盤有限,肥美的地盤尤其有限。所以,軍豪們不能不借故彼此討伐。……巴黎和會對山東問題的處理所激起的愛國情緒之鼓舞;是受到西學精神以及要從科學與民主的眼光對傳統從新評價以建立一個新中國的這種要求之鼓舞。——殷海光著. 《中國文化的展望》 ,上海三聯書店, 2002.12.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西方入侵軍閥割據混戰巴黎和會的不公平對待思想傳播根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五四運動發生的背景有哪些?一.尋路 ——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中外歷史綱要》(上)(1)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2)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3)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歸社會公有;——《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思考1: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對于革命方向有怎樣的思考?中共一大革命對象奮斗目標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貳二.探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國民革命黨的最低綱領: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黨的最高綱領是: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中共二大《中國共產黨宣言》(1922.7)半殖民的中國應該以國民革命運動為中心工作……依中國的現狀…中國現有的的黨,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國民革命的黨……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中共三大《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1923.6)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中共三大(新抉擇)革命對象奮斗目標 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考2:陳獨秀曾說“無產階級專政”到了二大才腳踏實地,如何理解?封建軍閥、帝國主義最低綱領、最高綱領思考3:中共三大的新抉擇是什么,出發點又是什么?國共合作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意義: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2、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3、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4、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新”在哪里?①新的領導階級:無產階級②新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③新的奮斗目標: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④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有了領導核心,工人運動是否一帆風順?1922.1香港海員大罷工1923.2京漢鐵路工人總罷工。爆發的罷工斗爭達100多次,參加罷工的工人達30萬以上。遭遇軍閥的聯合鎮壓,革命轉入低潮。工人運動失敗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啟航二.探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國民革命時間 歷史事件 結果1913 二次革命 失敗1915-1916 護國運動 袁世凱取消帝制1917-1918 第一次護法運動 因軍閥排擠失敗1921-1922 第二次護法運動 因軍閥叛亂失敗1923年初 蘇聯代表鮑羅廷來華,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 1924.1 國民黨一大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革命統一戰線最終建立思考:哪些因素促成了國共合作?共同目標:反帝反封建外部:共產國際對國共兩黨的幫助中國國民黨重大歷史事件表在黨的領導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掀起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個高潮。在持續十三個月的時間里,全國發生大小罷工100余次,參加人數在30萬以上……二七慘案發生后,全國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中國近代史 民國卷》國共兩黨都意識到需要聯合中國共產黨關于中國革命方向的思考(1)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支援工人階級,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除為止;(2)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3)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4)聯合第三國際。——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個革命綱領》,《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政黨,它的目的是要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這是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黨的最高綱領。目前(1922年)歷史條件下的最低綱領,這就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共二大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中共一大的綱領是否符合當時中國國情?農工兵商學大聯合聯合起來打倒軍閥及一切帝國主義軍閥帝國主義二.探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國民革命“釗自束發受書,即矢志于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二.探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國民革命國民革命期間重大歷史事件 戰線 革命統一戰線1925年 1月,中共發展到994名黨員。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消滅陳炯明勢力,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共領導成立中華總工會成立,領導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到年底,中國共產黨已有1萬多名黨員。1926年合作北伐 葉挺獨立團取得賀勝橋、汀泗橋戰役勝利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軍閥反動統治。1927年 2月,國民革命軍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3月,共產黨組織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7月15日,汪精衛集團在武漢“分共”。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合作探究:如何正確認識國民革命?材料一: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還未能完成的革命事業,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毛澤東《國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務》(1937年9月)材料二:這時的中國共產黨尚處在幼年時期……不懂得掌握革命領導權和武裝的重要性,“……尤其是放棄對于武裝力量的領導權”,使黨在國民革命的危急時刻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張海鵬等《中國近代史》二.探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國民革命國民革命期間重大歷史事件 戰線 革命統一戰線1925年 1月,中共發展到994名黨員。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消滅陳炯明勢力,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共領導成立中華總工會成立,領導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到年底,中國共產黨已有1萬多名黨員。1926年合作北伐 葉挺獨立團取得賀勝橋、汀泗橋戰役勝利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軍閥反動統治。1927年 2月,國民革命軍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3月,共產黨組織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7月15日,汪精衛集團在武漢“分共”。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合作探究:如何正確認識國民革命?材料一: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還未能完成的革命事業,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毛澤東《國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務》(1937年9月)材料二:這時的中國共產黨尚處在幼年時期……不懂得掌握革命領導權和武裝的重要性,“……尤其是放棄對于武裝力量的領導權”,使黨在國民革命的危急時刻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張海鵬等《中國近代史》沉重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一定程度上發展壯大中國共產黨也汲取了經驗教訓: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新三民主義: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民族 各民族自求解放民權 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 平均地權、節制資本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關系:新三民主義是革命綱領,三大政策是實現新三民主義革命綱領的方法與手段。國民革命失敗的教訓:必須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權。要團結農民,結成鞏固的工農聯盟。無產階級必須掌握革命的武裝。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把馬列主義的普通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客觀:① 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主觀:②中共缺乏經驗;③ 共產國際錯誤指示;④陳獨秀右傾主義錯誤,在后期放棄了革命領導權。右 傾:保守主義,主要表現在保守妥協退讓左 傾:激進主義,空想、盲動和冒險的傾向本課小結正確的道路在何方?據1927年11月的統計,當時共產黨員的人數大為減少,由大革命高潮時的57963人銳減到10000多人。在極為嚴重的白色恐怖統治下,黨的隊伍中的一些不堅定分子在政治思想上陷入了混亂,在黨內普遍存在消極、悲觀情緒。 ——摘編自沙健孫主編《中國共產黨史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