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課程標準】1.了解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罪行。2.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抗戰統編版|綱要上|第八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22時空觀念從中國抗日戰爭的全過程來看,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共十四年抗戰歷程:①前六年(從1931.9.18至1937.7.7)是局部抗戰:戰事主要在東北、華北及上海等地,是整個抗日戰爭的先聲和重要組成部分;②后八年(從1937.7.7至1945.9.2)是全國性抗戰:是前期局部抗戰的延伸和發展,也是中國以全國之力全面抗擊并最終戰勝日本侵略者的決戰階段。局部抗戰壹一、從局部侵華到全面侵華(一)日本侵華的原因問題1:根據材料并結合教材,分析日本為何發動侵華戰爭?材料1:“帝國內部現正痛切體驗:生產力之不足,生產設備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積資本之不足。凡此均需開始新的戰爭,俾有所補充。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1.根本: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日本東方會議會場材料2: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嚴重影響日本。日本統治集團為緩和國內矛盾,擺脫困境,急于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 ——《中外歷史綱要(上)》135頁材料3: 1929年歐洲各國忙于應付國內危機,無暇東顧,九一八事變前日本與英美達成秘密諒解,英國支持日本的行動,美國表示“不聞滿洲事變”。材料4:“中國亡于帝國主義,我們還能當亡國奴,尚可茍延殘喘;若亡于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 ——蔣介石南昌講話(1931.8.22)2.現實:轉嫁危機,擺脫困境3.歷史:既定國策,蓄謀已久4.國際:綏靖政策,縱容日本5.國內:國共內戰,有利時機一、從局部侵華到全面侵華(二)日本侵華的歷程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以柳條湖一段鐵路被炸為由,突然襲擊東北軍駐扎的沈陽北大營,標志著局部抗戰的開始。隨后,日本擴大侵略,東三省淪陷。1932年1月28日為迫使國民政府投降,日軍在上海挑起侵略戰爭華北事變標志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1932年3月,日本企圖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州國。1933年日本由東北向長城沿線進犯日本占領東北三省后,又將侵略矛頭指向華北,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蓄意制造這一連串事件,總稱“華北事變”。實質是把華北變成第二個偽滿洲國(日本殖民地)1937年7月7日,日軍炮轟盧溝橋,發動“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由此開始。一、從局部侵華到全面侵華(三)日軍侵華的罪行1.軍事上:①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占南京城,對手無寸鐵的南京民眾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殺,殺害中國軍民30多萬人。②重慶大轟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軍對重慶進行了長達五年半的戰略轟炸和無差別轟炸,死者超過1萬人。③敵后抗日根據地:日軍實施野蠻的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1941至1942年,日軍在華北連續五次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對抗日根據地瘋狂“掃蕩”一、從局部侵華到全面侵華(三)日軍侵華的暴行2.政治上: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1940年,汪精衛成立偽國民政府①實行“以華治華”方針,在占領區扶植傀儡政權。②1940年3月,日本扶植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并簽訂大量賣國協定。①實行“以戰養戰”,對占領區大肆進行野蠻的經濟掠奪,壟斷淪陷區工礦、金融、交通業。②將糧食規定為軍用物資,實行“糧食統制”,強行“征購”和“配給”,造成普遍的饑饉和死亡。③強迫青壯年到日本和中國東北做苦力。3.經濟上:日軍掠奪中國棉紡織品、香煙等輕工業產品一、從局部侵華到全面侵華(三)日軍侵華的暴行4.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日語被定為必修課、學校不得懸掛中國地圖、不得使用“中華”字樣、日偽出版的教科書充滿“中日親善、共存共榮”等思想。企圖以此消磨、摧殘中國人的民族意識和反抗意志,泯滅中國人的國家意識,把學生培養成他們統治下的順民,實現其同化政策。5.其他: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踐踏國際公法、“慰安婦”制度細菌戰和毒氣戰在淪陷區踐踏國際公法、違反人道主義的罪行: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起,日軍以刺殺、活埋、砍殺、焚燒、殺人比賽等方式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萬人以上。細菌戰:1938至1945年,731部隊曾以活人試驗和活人解剖等手段殺害中國人、朝鮮人及盟軍戰俘超過1萬人。“慰安婦”制度:日本軍隊還在中國強征隨軍性奴隸,推行“慰安婦”制度,約20萬中國女性遭受蹂躪。這是日本侵略者違反人道主義、違反戰爭常規的政府犯罪行為。問題:日軍犯下哪些侵華罪行?“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縱的野蠻人似的來污辱這個城市”“江邊流水盡為之赤,城內外所有河渠、溝壑無不填滿尸體”。據1946年2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查證:日軍集體大屠殺28案,19萬人,零散屠殺858案,15萬人。日軍在南京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的大屠殺,中國軍民被槍殺和活埋者達30多萬人。—《遠東國際法庭判決書》1937年11月,國民政府撤離南京。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日軍在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萬人以上。2014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首次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東北地區:第731部隊和第100部隊散播細菌,使疫病流行約38個市縣旗,至少致病者達5.4萬余人,其中死亡約4.3萬余人。華北和西北地區:北支(甲)1855部隊散播細菌,使疫病波及113個縣旗,致病者達約100萬人,其中死亡約30萬人。華中和華東地區:榮字第1644部隊與第731部隊配合進行細菌戰,使疫病流行于40個市縣,至少致病達32萬人,其中死亡約7萬人。華南和西南地區:波字8604部隊和第731部隊配合散播細菌,使疫病流行于約107個縣,致病達100萬余人,其中死亡24萬人。合計:日軍實施細菌攻擊作戰,造成290多個市縣旗鼠疫、霍亂、傷寒等疫病爆發,致使中國237萬余人患病,其中死亡約65萬人。——《日本侵華細菌戰研究報告》“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責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復曾經受到的傷害。……日本輸掉了戰爭,日本不應再輸掉良知。”——外交部長王毅回答記者提問在國統區重慶大轟炸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期間,日本對中華民國戰時首都重慶進行的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據不完全統計,在5年間日本對重慶進行轟炸218次,出動9000多架次的飛機,投彈11500枚以上。重慶大轟炸的死難者達10000人以上,超過17600幢房屋被毀。目的在于打擊中國政府抗戰的意志,迫使國民政府投降“戰略攻擊的實施,屬于破壞要地內中樞機關,并且重要的是直接空襲市民,給國民造成極大恐怖,挫敗其意志。”——1937年11月,日本陸軍航空本部通過了《航空部隊使用法》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明文規定可以在戰爭中直接以平民為目標實施空襲,突破了戰爭倫理的底線。思考:目的是什么?在敵后抗日根據地殺光——1941年1月,日軍在河北豐潤制造“潘家峪慘案”搶光——日軍在“掃蕩”中破門闖入民居,無恥搶掠燒光——華北大“掃蕩”中,日軍放火焚燒村莊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貳二、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一)局部抗戰:問題2:面對日本的步步緊逼,中國各方力量的反應如何?國民黨國際聯盟“攘外必先安內”(實質: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國聯。國際共管、綏靖政策材料: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御侮……未有國不統一能取勝于外者,故今日之對外,無論用軍事方式解決,或用外交方式解決,皆非先求國內統一不為功。——蔣介石講話(1931年11月30日)1931 年國聯派遣李頓調查團調查九一八事件,在對中國進行約4個月的考察后,作出一份報告書,報告書認為日本不應侵略中國東北,東北歸國際共管。二、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一)局部抗戰:共產黨①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共滿洲省委組建東北抗日聯軍(楊、趙),并中共發表宣言,號召“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②1935年,中共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③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楊靖宇趙一曼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表明了堅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鮮明立場。材料:黨的基本的策略任務是什么呢?不是別的,就是建立廣泛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瓦窯堡會議二、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一)局部抗戰:愛國民眾 東北軍民學生愛國官兵 東北人民自發組織抗日義勇軍,給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1935年,北平學生發動一二·九學生運動,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①1932年一二八事變后,十九路軍奮起反抗(蔡廷鍇、蔣光鼐);②1933年長城抗戰(安德馨、宋哲元、馮玉祥等)③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發動 “西安事變”。1932年1月28日晚,日軍進攻上海閘北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十九路軍在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的率領下,奮起抵抗。二、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一)局部抗戰:西安事變 背景經過結果意義①民族矛盾的不斷激化;②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感召作用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扣留蔣介石,以武力逼蔣抗日蔣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和平解決①成為扭轉時局的樞紐,促進了中共中央聯蔣抗日方針的實現。②十年內戰局面基本結束,全國團結抗戰局面初步形成。③為國共第二次合作打下基礎。問題3:為什么西安事變能夠和平解決?日本蘇聯挑撥國民黨內部親日派擴大內戰,以便擴大侵略中國。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不希望中國爆發大規模內戰。英美擔心國民黨親日派乘機掌權,日本趁機擴大侵華,排擠其在華勢力,主張和平解決。親英美派親日派和平軍事①民心所向:停止內戰,一致抗日;②中共的努力促成;③當事各方以民族大義為重;④國際勢力干預。(根本原因:民族危機加深,國內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全國國民應共同愛護統一之大業,援助政府,維持政治秩序,推進國防建設,勿因一時之搗亂,減低國家民族長期之努力。——《北大教授對陜變宣言》,《大公報》(1936.12.18)民眾思考:“西安事變”為什么能夠和平解決?有什么意義?日本蘇聯英美殺蔣,挑撥國民黨內部親日派擴大內戰,以便侵略中國。保蔣,主張和平解決,防止中國爆發大規模內戰。保蔣,主張和平解決,擔心國民黨親日派掌權,日本趁機擴大侵華排擠其勢力。四項保證:一、愿為三民主義的實現而奮斗;二、取消反對國民黨政權的暴動;三、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選自《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7.15)共產黨國民黨我敢跟你說,我做那件事情(西安事變)沒有私人利益在里頭,我犧牲我自己,為什么?——《張學良口述》④停止內戰,團結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①中共正確運用統一戰線策略,積極推動國共聯合抗日③與中國關系密切的大國擔心日本強占中國使自己喪失有利位置,積極謀求和平解決②當事各方以民族大義為重的愛國情懷作用:扭轉時局的樞紐,促進中共中央聯蔣抗日方針的實現。十年內戰結束,全國團結抗戰局面初步形成。二、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二)全面抗戰:1.背景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由此開始。問題4:面對盧溝橋事變,國共雙方分別有何反應?有什么作用?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1937.7.8)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蔣介石《對于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1937.7.17)二、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二)全面抗戰:2.第二次國共合作發展階段 內容通電全國廬山談話洛川會議軍隊改編實現合作1937.7.8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要求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7月17日,蔣介石發表廬山講話,準備抗戰。1937年8月下旬,會議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的形成周恩來向蔣介石遞交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根據兩黨協議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和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國共合作抗戰宣言。第二天,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意義: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項目 第一次國共合作 第二次國共合作社會背景群眾基礎斗爭對象合作方式成果國際環境國內階級矛盾尖銳“打倒列強,除軍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和農民階級具有空前廣泛的民族性,包括國內各階級、各階層及海外僑胞和愛國人士,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日本帝國主義黨內合作黨外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取得抗戰勝利帝國主義國家反對反法西斯國家的支持【知識擴展】對比兩次國共合作二、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二)全面抗戰: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含義: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的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共同參與的抗戰行為。問題5: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以建立的原因是什么?(結合P140——141問題探究材料)國共合作,共撐國運神圣的握手(2)原因: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②主要原因:中共的倡導和積極推動③國民政府政策的轉變和全國各種抗日力量的共同努力二、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二)全面抗戰: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3)形成過程:1935年8月,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8月,洛川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的形成。1935年12月,中共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廬山談話,表示準備抗戰。1937年9月23日,蔣介石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問題6: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有何意義?意義:①促進民族意識覺醒,推動抗日救亡運動形成新高潮;②凝聚了抗日力量,是堅持長期抗戰的動力,是抗戰勝利的根本保障。意義:①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抗日戰爭發展成為全民族抗戰。②中國共產黨在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名詞解釋】“全民族抗戰”全民族抗戰 ≠ 國共兩黨的抗戰 全民族抗戰并不單指國共兩黨合作,而是以兩黨合作為基礎,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共同參加的抗戰行為。國共兩黨像兩面旗幟,起引領、帶頭作用。【名詞解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指包括農民、工人、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以及除了漢奸、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抗日政治力量。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解決1935華北事變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1935.12瓦窯堡會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初步確定1936.12.1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7.15-17中共提交合作宣言;國民黨邀請各界廬山談話1937.8中共洛川會議國民黨發表國共合作抗戰宣言,蔣介石承認中共合法地位,國共二次合作實現1937.9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④中國共產黨的不懈努力⑤國際國內支持,中間力量的推動②局部抗戰推動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思考:結合時間軸,分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原因?中共扮演了什么角色?1937七七事變③國民黨政策發生轉變,從不抵抗到抵抗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就是把紅軍的活動和全國的工人、農民、學生、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一切活動匯合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民族革命戰線。這個統一戰線必須由中國共產黨來領導。共產黨和紅軍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起人,要成為抗日政府抗日軍隊堅強的臺柱子。——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國共產黨是中流砥柱,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鞏固和發展中發揮巨大作用。從局部侵華到全面侵華從局部抗戰到全民抗戰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日本侵華的原因日本侵華的罪行局部抗戰日本侵華的歷程國民黨共產黨課堂小結愛國民眾愛國軍官西安事變全面抗戰背景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作為一名當代中國青年,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段慘痛的歷史?應當如何處理好當今中日兩國的關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強調牢記歷史并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牢記初心,不忘使命,只有不忘過去、記取教訓,才能避免歷史悲劇重演。【以史為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