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七單元 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黨第21課 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課標要求:了解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認識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的意義;認識紅軍長征的意義。方志敏,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建設者,紅十軍團的締造者。“我已認定蘇維埃可以救中國,革命必能得最后的勝利,我愿意犧牲一切,貢獻于蘇維埃和革命。”——摘自《方志敏自述》1922年,赴上海結識了陳獨秀、瞿秋白等中共領導人。在南昌創辦“文化書社”,宣傳馬克思主義,鼓吹革命。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國民大革命。1927年2月,領導江西省農民運動進入全盛,建立農民自衛軍。1927年6月5日被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禮送”(實則驅逐)出江西。回顧所學知識,分析1927年革命形勢發生怎樣的變化?國民黨叛變革命,國共兩黨合作破裂,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失敗。一、投身革命 禍起蕭墻——南京國民政府前期統治(1927——1937)三足鼎立到形式統一廣州長沙1926.7.北伐開始廣州上海南昌南京1927.4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杭州鄭州濟南北京沈陽1928.12.張學良“東北易幟”南京武漢1927.1.遷都武漢武漢1928.6. 日本軍在皇姑屯炸死張作霖五原1927年秋 寧漢合流1928年5月濟南慘案1928年繼續北伐三足鼎立寧漢合流標志國民黨專制統治確立東北易幟形式上基本統一全國???蔣介石張作霖汪精衛張學良1929年初各軍閥勢力分布示意圖1930年底各軍閥勢力分布示意圖均以蔣勝利告終,加強蔣介石的軍事優勢,標志著蔣介石武力統一的完成。國民黨派系紛爭、軍閥混戰1930.5中原大戰寧漢合流繼續北伐濟南慘案東北易幟1928.101928.121928.61928.51928.41927.7《訓政綱領》《國民政府組織法》1935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改定新約運動請根據所列事件,從以下幾方面概括南京國民黨統治前期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并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新成就 舊問題實質:建立南京國民政府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專制獨裁官僚資本主義膨脹對外仍妥協投降收回部分權益形式上統一全國軍閥混戰、鎮壓革命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南京國民政府前期的統治(1927—1937)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專制獨裁的反動政府。中國的社會性質尚未改變,中國的革命任務仍未完成,中國革命面臨的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形勢更加嚴峻。敢不敢堅持革命?怎樣堅持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必須回答的兩個問題。一、投身革命 禍起蕭墻請思考:在南京國民政府統治下,近代中國的革命任務完成了嗎?二、開辟新途 求索救國——“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開辟1927年,方志敏返回家鄉弋陽,組建黨支部與群眾團體,籌備武裝,繼續斗爭。“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篤誠的信仰者,大革命雖遭受失敗,但我毫無悲觀失望的情緒。我當時還不了解這次失敗的根本原因,而只認為是黨不注意武力的爭取……重起爐灶,再來干吧!——摘自《方志敏全集》p65到一九二八年上半年,共產黨員和進步群眾被殺害的達三十一萬多人……黨的組織只能秘密轉人地下……黨員人數從大革命高潮時的近六萬人急劇減少到一萬多人。各地 的工會和農民協會遭到查禁或解散。、——金沖及《二十世紀史綱》P30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大革命失敗的緊急關頭,你如何選擇——投降?潛伏?抗議?武裝反抗?賀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尚未加入中國共產黨):我聽共產黨的話,決心和蔣介石、 汪精衛這幫王八蛋拼到底。——廖漢生《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P32,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1927.8.1 南昌起義領導:周恩來、賀龍、朱德等意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927.10月 毛澤東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 井岡山會師,壯大井岡山革命力量到1930年,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1927.8.7 八七(漢口)會議內容:總結教訓,糾正陳獨秀右傾錯誤,確定土地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總方針等, 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論斷1927年 湘贛邊秋收起義 領導:毛澤東概況:攻打長沙受挫,改向山區進軍(1930年8月5日)現在紅軍在全國已有“二十二軍計三十余萬人,有組織的武裝農民有五百萬,有組織的群眾三千余萬”。—原文:《中共中央政治局給共產國際主席團的報告》轉引自楊奎松《中間地帶的革命》1928年6月 ,全國黨員總數為4萬多人 。其中農民占76.6%……工人只占10.9%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 :第 1卷 :上冊》31929年7月6日“中共現有133655名黨員 ,其中只有 30個城市中的3435人是工人,占2.57%——轉引自梁麗輝《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員來源變動分析》提取材料信息,說明了什么問題?共產黨員中農民力量的發展是否有利于革命的發展?革命高潮能否到來?紅色政權能否存在并發展下去?農民比重上升與中共采取積極的爭取農民(土地)政策相關;城市暴動處于低潮階段,農村力量展現了新希望羅明納茲:中國革命已經進入了“新高潮”,共產黨人有必要運用持續不斷的武裝暴動政策……直接把中國推進到社會主義。——《國際新聞通訊》第8卷第1期,1928年1月5日紅旗到底能飄多久?瞿秋白:革命形勢是高漲的;在全國實行總暴動李立三:鄉村是統治階級的四肢,城市才是它的頭腦——柏山《準備簡歷革命政權與無產階級的領導》《紅旗》第88期,1930年中共中央井岡山內部共產國際斯大林:不要多長時間,中國革命就可以重新回到大街上來了執著于城 市,在那個時 候是非常自然 的。因為中國 共產黨人的面 前只有一個榜 樣。那就是已 經成功的俄國 革命,而俄國 革命正是從城 市開始的,并 在城市首先勝 利的。——陳旭麓《近代 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左傾”錯誤在黨內占上風,走俄國城市中心革命道路,忽視了中國的特殊國情,沒有充分重視農村革命力量。“朱德毛澤東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政權發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擴大的,等等的政策,無疑義地是正確的。”——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澤東進行經驗總結與理論研究農村革命根據地發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反“圍剿”斗爭形成了怎樣的革命思想?工農武裝割據開創了怎樣的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中心內容主要形式戰略基地前提:中共的領導形成標志:1928年《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內在關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思考:共產黨在農村革命根據地有怎樣的革命實踐?紅十軍操場和司令臺舊址中共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成立蘇維埃政府從前沒有政權,受地主資本家任意欺壓和剝削的工農,這以后因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翻轉了身,把那班寄生蟲打倒了!誰說我們沒有力量,我們的力量,正是不可侮的。——《方志敏全集》P194意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發展生產支持革命。意義:使革命根據地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意義:是工農民主政權,是中共政權建設的寶貴探索與嘗試。進行反“圍剿”1930年組建紅十軍,創造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聲東擊西、避實就虛”的十六字戰略要訣,多次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局部性“圍剿”。并配合中央革命根據地反"圍剿"作戰。開展土地革命信江特區蘇維埃土地臨時使用法 (1930年3月23日)1.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政府所有。2.蘇維埃政府得按照群眾的需要,將所有土地分配給群眾使用。3.凡是貪官污吏土豪地主及一切反革命派,剝奪其享受使用土地權。 ——《方志敏全集》P198三 、 北上征程 以身許國——偉大的紅軍長征1934年7月上旬,為了調動和牽制敵人,減輕中央蘇區在反圍剿的壓力,并準備實施戰略轉移,中共中央以方志敏為主席組成紅十軍團,踏上北上的征程。1935年1月下旬,紅十軍團在七倍于己的國民黨軍隊圍攻遭受嚴重損失。方志敏竭力營救被困戰友,終因叛徒出賣被俘。根本:共產國際的指導脫離中國實際,中共中央“左傾”錯誤直接:五次反圍剿失敗戰略轉移,紅軍長征失敗請根據五次反“圍剿”的基本情況,分析被迫實行戰略轉移的原因:革命的張力不可能無限制地伸展……當國民黨軍對蘇區集中全力展開進攻時……中共受到的壓力將空前增大。——黃道炫《張力與限界—中央蘇區的革命》長征是在懷疑、猜忌、陰謀與恐懼的氣氛中開始的。——【美】哈里森、埃文斯索爾茲伯里《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博古李德蔣介石“步步為營、堡壘推進”尋求紅軍主力決戰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防御中的保守主義退卻中的逃跑主義第五次中共反圍剿失敗1931年,共產國際強行欽點王明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1934年11月25日,抵達湘江南岸的中央紅軍按照軍委命令,分兵兩路開始渡河,終因渡河速度太慢,遭敵圍擊。紅軍各部隊與國民黨軍激戰一周時間,最終完成掩護中央縱隊渡江的任務,但全軍渡過湘江后已由從瑞金出發時的86000多人,驟減為30000余人,損失了半數以上。各種輜重、機器,乃至上千擔各種資料文件等,在激戰中大部散失。——楊奎松《中國近代通史第八卷》 轉折:①在毛澤東建議下,向貴州挺進②1935.1 遵義會議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內容:改組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組領導軍事。意義:政治上:結束了“左傾”在中央的統治;軍事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思想上: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初期失利最終勝利會議明確認為這次軍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博古、李德等采取了錯誤的單純防御的軍事路線,明確提出必須改善軍委領導方式。會議最后做出重要決定,推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并取消了過去由博古、李德和周恩來組成的代替政治局常委領導全局的所謂"三人團"。決定軍事上的最高首長為朱德和周恩來,并以周恩來為"黨內委托的對于指揮軍事上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以毛澤東為"恩來同志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楊奎松《中國近代通史第八卷》應該承認毛澤東同志是中國革命實際斗爭中產生出來的領袖,請告訴王明,不要競爭了吧!——1938年,季米特洛夫對王稼祥如是說沖破四道封鎖線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1934.11-12湘江之戰1935.1遵義會議艱苦卓絕的遠征1936.10甘肅會寧會師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長征精神根據材料,概括紅軍長征的偉大意義材料一: 中央紅軍長征歷時368天,有235天在白天行軍,18天夜間行軍,71天打遭遇戰,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大小1000座山,5座大山終年白雪皚皚,渡過24條大河,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長征路上,紅軍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華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軍74華里。突破60余萬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平均每行進一公里就有三四個紅軍戰士獻出生命,行程25000里。材料二: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①實現了紅軍的戰略大轉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轉折點)②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在沿途播下革命的種子。(播種機)③鑄就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新開始)三、紅軍長征3.意義 七律.長征——毛澤東 1935年9月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頭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從這首詞中,你能感受到怎樣的長征精神?堅定理想信念、不怕一切犧牲緊密團結、患難與共、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品格、愛國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風范的體現,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的精神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