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第二單元 中古時期的世界第三單元 走向整體的世界第四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第五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第六單元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第七單元 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演變第八單元 20 世紀下半葉世界的新變化第九單元 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與主要趨勢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資本主義社會綱要下目錄社會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世界歷史手工工場時期工業革命時期世界近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現代史整體發展的世界多元分散的世界命運與共的世界第六單元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第12課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資本主義政治體系(第9課)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第6、7、8、10課)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第12課)資本主義列強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不斷高漲。興起(一戰前) 13課高漲(兩次世界大戰之間) 16課發展(二戰后) 21課災難-抗爭3、殖民體系(第12課):是指被資本主義列強壓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國。開始于新航路開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終形成。1、政治體系(第9課):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其統治地位。2、經濟體系(第6、7、8、10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世界范圍內確立其統治地位,即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主要指資本主義國家在形成、發展、成熟的過程中,以全世界為活動舞臺,通過文化制度輸出,殖民擴張、商品傾銷、原料掠奪、資本輸出,瓜分世界,確立了一個無所不包的資本主義世界整體。英國(1689) 美國(1787) 法國(1875) 德意志(1871) 日本(1868)君主立憲制 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憲制 君主立憲制新航路開辟、 早期殖民擴張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世界市場完全形成時間重合,說明?經濟體系以殖民體系為基礎。e7d195523061f1c05acf76b8f77ad0f5cf4bfee44656fe548320944B98F67CB1985FAB3A9D5F17B3F04517704E6FAFB9B886208504C53F0209CCFCFD7DCBC2FFA7EFB712B888BBDC0AA6CC36F1755313303D7890B86B527EF283536BD00F78452D506777748142E59D7E28653346FC10AF757FD95871D7D0579D3AFD2A31C06E447ABC8A08C203BA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中外歷史綱要》(下)第12課【課標要求】了解西方列強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國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區。這一地區曾經長期淪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而這兩種語言都屬印歐語系拉丁語族,因此,這一地區被稱為“拉丁美洲”。在英國失去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后,印度作為大英帝國的一個聚寶盆的地位從此確定,被譽為“帝國皇冠上最珍貴的明珠”。——摘編自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 下》P73【歷史縱橫】 英國掠奪印度18世紀中后期,英國加緊了對印度的侵略,蠶食土地,搶掠財富,擴大殖民地。1757年,克萊武指揮英國殖民軍隊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讓部下搶劫,他自己就從當地土王的金庫中搶奪了價值23萬英鎊的金銀財寶。事后他曾說:我出入于只為我敞開的金庫……此刻,我對自己那時的節制大為驚奇。”“富余的城市在我的腳下,強大的國家在我的手中,而我僅僅拿了二十萬鎊,啊,各位先生,我真奇怪,當時我為什么這么留情。——【英】克萊武“成千上萬的居民在奴隸貿易中喪生。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尸骨處處可見。”——利文斯頓西班牙、葡萄牙如何管理殖民地?據此分析拉美殖民化的特點。政治:經濟:開采金銀礦奴役屠殺印第安人黑奴貿易總督制度,專制統治種植園經濟總督:總督轄區是西班牙王室在美洲進行殖民統治的主要權力機構。總督一般由國王信任的大貴族充任,是國王在殖民地的全權代表,行使轄區內的軍事、行政和司法等權力。移植宗主國落后政治體制與生產方式以掠奪貴重金屬為主要目標,但未轉化為資本早期殖民擴張時代特征:掠奪式、移植式的侵略英國強迫黃金海岸(即加納)單一生產可可,尼日利亞和塞拉利昂生產棕櫚油,蘇丹和烏干達生產棉花,桑給巴爾生產丁香;法國在塞內加爾推行花生種植,把肯尼亞變成劍麻、咖啡和棉花的供應地。——齊濤主編《簡明世界通史》啡和棉花的供應地。單一作物制使殖民地的農業完全依附于外國壟斷資本,使非洲的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迅速縮減,以至于不得不從國外進口糧食。其結果是,非洲極易受到世界市場物價劇烈波動的影響。這就是非洲進入全球一體化的悲慘的一面。——齊濤主編《簡明世界通史》殖民時代:歐洲系統性的剝削與壓迫后殖民時代:殖民時代的積重難返以及歐洲的幕后控制經濟:單一產品制經濟結構政治:出現軍人專政來維持其政治統治的局面,形成考迪羅制度。文化:殖民國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以及文化傳統,隨移民大批涌入,傳播到南美各地,西、葡語取代印第安語,成為普遍使用的正式語言。人種:美州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幾乎被滅絕殆盡。現代化進程:拉丁美洲現代化步履維艱。有研究認為,美國獨立后不到半個世紀,拉丁美洲經過獨立戰爭,推翻了殖民統治,但拉美國家并沒有像近鄰美國那樣獨立后進入現代化的快車道,而是發展停滯。究其原因,殖民統治難辭其咎。“難辭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奪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統治最早C.進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國生產方式D背景 時間 殖民國家 亞洲 殖民擴張的方式15-16世紀中葉 葡萄牙 在亞洲建立包括中國澳門 在內的幾十個商站西班牙 直接統治,掠奪財富新航路的開辟建立商站控制商路菲律賓早期殖民擴張 17-18世紀 荷蘭 印度尼西亞 組建貿易公司英國組建貿易公司,侵占土地、種植和走私鴉片。印度重商主義——資本原始積累——戰爭資本主義(通過戰爭手段實現資本積累和全球擴張)(《棉花帝國》學術概念)殖民制度大大地促進了貿易和航運的發展。"壟斷公司"是資本積聚的強有力的手段。殖民地為迅速產生的工場手工業保證了銷售市場以及由市場壟斷所引起的成倍積累。在歐洲以外直接靠掠奪、奴役和殺人越貨而奪得的財寶,源源流入宗主國,在這里轉化為資本。——馬克思、恩格斯《資本論》,《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經營方式 理解股份制 貿易公司 ①目的:②建立:③特權:④影響:壟斷對外貿易、增強競爭力英、荷蘭東印度公司荷、法西印度公司自行鑄幣、擁有武器對外宣戰和締結條約壟斷貿易,殖民掠奪西歐的資本原始積累(印度、東南亞)(美洲、加勒比海一帶)英國東印度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地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大利亞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英】杰文斯,1865年背景 時間 殖民國家 殖民地 殖民擴張方式19世紀19世紀末20世紀初 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不平等條約劃分勢力范圍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自由主義)(壟斷組織)武力侵略商品輸出瓜分世界資本輸出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列強瓜分非洲(19世紀末20世紀初)瓜分非洲18C中后期-19C上半期19C末20C初多局限在沿海地區、奴隸貿易為主15C-17C上半葉全面入侵深入非洲腹地探險列強達成侵略協議非洲基本被瓜分完畢商品經濟發展和新航路開辟,開始在非洲沿海建立少量殖民地。工業革命開展,尋找海外市場、原料產地,擴大對非洲的侵略。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擴大資本輸出和海外市場,瓜分非洲。列強為什么于19世紀后期加快了瓜分非洲的步伐?19世紀后期,壟斷的出現讓資本主義躍上了一個新階段,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世界上最后一塊尚未瓜分的土地垂涎三尺。非洲內陸探險和礦產資源的發現對殖民主義具有巨大的誘惑力。——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下》柏林會議 時間 1884年內容 “有效占領”原則“地圖上作業”專門討論非洲事務,卻沒有任何一個非洲國家參加非洲國家的分界線有什么特點?給非洲帶來什么影響?(1)特點:分界線幾乎是直線,沒有考慮當地的地理面貌和土著民族的情況。(2)問題: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無視非洲國家主權,人為劃定疆界。(3)影響:土著部落、民族的分離,破壞當地傳統政治、經濟及人文結構,給非洲國家間的邊界、種族等沖突埋下隱患。如何理解馬克思“雙重使命”的觀點?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為了在精神上征服印度,英國人力圖把英國文明強加給印度,然而英國文明對印度社會發展產生的實際影響也很復雜,其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英國企圖使印度基督教化。19世紀上半葉由官方自上而下直接鼓勵英國傳教士大批進入印度傳教。(二)推行英語教育。(三)19世紀二三十年代英國對印度實行的文化、思想、教育領域政策。新方案創立了分級的教育制度。(四)禁止社會惡俗。——《世界文明史》傳播基督教;英語教育;分級教育制度;禁止社會惡俗①英國在印度的擴張和統治,打破了印度傳統的經濟結構,印度逐步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成為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給印度人民帶來了災難;②但同時在客觀上沖擊了其落后的小農經濟體制,傳播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思想觀念,引起了印度社會的轉型。近200年的統治,英國在印度建立的殖民統治體系打破了印度傳統封建制度,為建立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奠定了基礎;經濟變動和社會立法沖擊了傳統的社會組織機構,使延續千年的封建專制和等級制度的基礎——村社和種姓制度開始瓦解,而資產階級平等觀念的傳播是對傳統觀念的嚴重沖擊;近代教育的發展引進了西方的知識和價值觀,使掌握資產階級思想和近代科學技術的知識分子大增。——陸梅《從印度的變遷看英國殖民統治者的歷史使命》東方與西方:世界殖民體系下的不對等關系?1880年時,我們所面對的不完全是一個單一的世界,而是一個由兩部分所合成的全球體系:一部分是已開發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賴的、貧窮的……——霍布斯鮑姆著,賈士著譯《帝國的年代:1875一1914》世界格局西方支配東方 西方中心地位歐美殖民國家 資本主義發展成熟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亞非拉殖民地 破壞社會傳統結構 政治經濟不平衡重新分割殖民地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崩潰被動開啟近代化 民族解放勢頭猛 人口遷移與文化重構新大陸在殖民和經濟方面的發展,也自然地導致歐洲文化的移植。誠然,文化在移植過程中發生變化。文化不僅被采納,也被改變。——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近代歐洲人的殖民擴張改變了美洲人口結構,造成了非洲人口的嚴重損失,驅動了亞洲勞工的大量遷移; 人口遷徙帶來了這些地區的文化重構,新的族群形成了新的文化認同。“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一旦把他們消滅干凈,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國際歌》葡萄牙開始侵入非洲16世紀16世紀中葉17世紀19世紀18世紀西、葡入侵拉丁美洲西、葡入侵亞洲英、荷、法開始入侵亞洲亞洲部分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1884年柏林會議18世紀后期歐洲人開始進入非洲腹地新航路開辟工業革命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重商主義)(自由主義)(壟斷組織)暴力掠奪原始積累武力侵略商品輸出瓜分世界資本輸出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壟斷資本主義時代戰爭資本主義時代本課小結15世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