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課堂導入】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2024-2025學年必修3 政治與法治7.2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議學情景】從材料可以看出,我國使用過“法制”和“法治”兩個概念。請說說它們有什么區別。法治 法制區別 重在治理 重在制度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聯系 法治法制立足點、歸宿基礎、前提【議學提示】【議學情景】結合視頻,思考問題:我國為什么要推進依法治國?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知識講授】(1)必要性①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P81②法治是國家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以理性方式解決社會矛盾的最佳途徑。 P73③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P74(2)重要性(目的)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P811、堅持依法治國的原因【議學情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結合視頻:總結歸納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共目標及具體內容?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知識講授】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建設中特法治體系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黨內法規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么?)五個體系1個目的知識拓展:全面依法治國在我國政治生活中對不同主體的要求依法執政,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國家行政機關: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社會和公民: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立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監察權中國共產黨:科學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公正司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保障,嚴格執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監察委員會法院、檢察院前提保障關鍵基礎統稱為國家機構,行使國家職能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知識講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黨內法規體系政治和組織保障法治隊伍保障物質經費保障制度保障黨內監督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規范約束公權力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立法工作:及時、系統、針對、有效科學、民主、依法立法中央:黨章、準則、條例+各領域各層級黨內法規制度重要依據有力保障【相關鏈接】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解讀習近平法治思想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知識講授】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要求①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的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②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更加扎實地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向著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不斷前進。《民法典》如何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原則?【議學情景】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知識講授】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2)要求(怎么辦?)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1)原因(為什么?)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政治保證)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知識講授】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共產黨自身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執政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中國共產黨依憲執政依法執政依憲治國依法治國注意:黨不能進行立法,不能制定法律,不能嚴格執法,不能公正司法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知識講授】2)要求(怎么辦?)1)原因(為什么?)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力量源泉)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知識講授】尊重法律權威,在法律范圍內活動,依法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維護法的權威,保證法的實施,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2)要求(怎么辦?)注意: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對特權和歧視。平等允許合理的差別。注意:①“平等”是指公民在法律實施上的平等(即守法平等和司法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 ②不是絕對的平均主義,反對特權和歧視。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價值追求)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1)原因(為什么?)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知識拓展】如何正確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易錯點:①適用法律≠立法 平等地適用法律是指守法平等和司法平等 不是指立法平等②平等≠同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機會均等,并不是指絕對的平均主義,不是享有同樣的權利,也不是履行同樣的義務。這是因為每個公民的社會地位、社會角色和行為能力等不同。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對特權和歧視。沒有正當理由給予優待,即為特權;沒有正當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負擔,即為歧視。平等允許合理的差別。針對特定群體,應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如法律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注意:平等 ≠ 同等、均等、一樣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知識講授】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2)要求 (怎么辦?)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1)原因(為什么?)4、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 (精神支撐)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知識講授】要求: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實踐基礎)【課堂訓練】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邁入“民法典時代”。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立法任務。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全國人大常委會10次審議,10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3次組織全國人大代表研讀討論,針對意見反映集中、爭議較大的問題專門召開座談會……民法典立法適應發展、與時俱進,直面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痛點難點問題,積極回應社會熱點訴求、滿足新時代人民法治需求、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民法典的編纂以“保護民事主體權利”作為主線,把對人身權、人格權的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到規定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到規制霸座行為、禁止高利放貸;從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活動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到具體條文要求贍養父母、撫養未成年子女,民法典草案用一個個法條映照出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在“民”與“法”之間彰顯為民情懷。結合材料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說明民法典的編纂遵循了依法治國的哪些原則。①全面依法治國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領導立法……②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⑤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④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③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知識講授】小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1)政治保證:(2)力量源泉:(3)價值追求:(4)精神支撐:(5)實踐基礎:知識·總結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 ——為什么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是什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要求 ——怎么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政治保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主體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價值追求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精神支撐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實踐基礎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增強及時回顧意識 提高復習鞏固效率課后:1.完成課后鞏固訓練2.回扣基礎知識,查漏補缺下節課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