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安全困境第14課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課程標準:通過了解兩次世界大戰,理解20世紀上半期國際秩序的變動弱肉強食的舊秩序公正合理的新秩序現代國際秩序的演變單元概述唯物史觀 運用唯物史觀辯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影響時空觀念 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史料實證 通過視頻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主要戰役歷史解釋 分析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家國情懷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世界秩序的影響,認識全人類反對戰爭、追求和平的愿望。學習目標:目 錄三、重構——戰后的秩序一、失衡——戰爭的背景二、崩潰——戰爭的進程1、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帝國主義:發展到壟斷組織的資本主義。急需進行資本輸出加緊搶奪殖民地,矛盾不斷激化1898年,為爭奪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美國發動了對西班牙的戰爭,標志著帝國主義時代的開始,英布戰爭、日俄戰爭也是早期帝國主義戰爭,國際關系更加緊張。一、失衡——戰爭的背景2、帝國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項目 英 法 美 德1870年工業產量所占位次 1 4 2 31913年工業產量所占位次 3 4 1 21870-1914年工業增速(倍速) 1.3 1.9 8.1 4.6項目(1914年) 英 法 美 德殖民地面積 (萬平方千米) 3350 1060 30 290殖民地位次 1 2 5 4對比一下兩組數據,發現什么問題?美德工業實力趕超英國時間: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美德趕超英國,對原有殖民體系的不滿,帝國主義內部矛盾逐漸激化帝國主義經濟(經濟實力的差異)、政治(民主化程度不同)發展不平衡19世紀末20世紀初政治民主化概況第一類 民主制度較為健全 英法美第二類 專制軍國主義濃厚 俄德日一、失衡——戰爭的背景3、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任務1:根據教材p84第二段和p85第一段,在下列圖示中補充兩大軍事集團主要國家,在虛線處填寫他們之間的主要爭端。左邊表示同盟國 右邊表示協約國協約國同盟國英法俄德意奧爭奪歐洲和世界霸權領土和殖民地爭奪貿易摩擦歐洲火藥桶:巴爾干半島問題一、失衡——戰爭的背景4、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刺殺奧匈帝國皇儲后 被當場逮捕的普林西普熱血青年塞爾維亞的民族英雄槍殺案的罪犯制造大事件的小人物圍繞普林西普的爭議很多,他身上的標簽也很多,你贊同哪一個?薩拉熱窩事件成為引爆一戰的導火線一、失衡——戰爭的背景總結梳理一戰爆發的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需要更多的殖民地進行資本輸出各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不滿于原有殖民體系意欲重新瓜分殖民地+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為增強實力爭奪霸權形成兩大軍事集團一戰爆發一、失衡——戰爭的背景思考:一戰有什么特點?歐洲戰場三條戰線西線英法VS德南線奧VS俄塞東線德奧VS俄西線:決定性戰場★一戰有什么特點?戰線長,范圍廣戰爭持續時間長動員國家多破壞性極強二、崩潰—戰爭的進程三、重構——戰后的秩序1、確立國際新秩序國際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礎上形成的國際行為規則和相應的保障機制,通常包括國際規則、國際協議、國際慣例和國際組織等。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是一戰后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體系。巴黎和會 1919 主要歐洲地區華盛頓會議 1921-1922 亞太地區三、重構——戰后的秩序1、確立國際新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主要內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主要內容★德國及其盟國承擔戰爭罪責,戰敗國向戰勝國割地賠款,裁減軍備,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瓜分;★承認波蘭復國,承認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國家獨立;★限制美、英、日等國海軍軍備;★中國收回山東主權,但日本保留了諸多特權;★列強同意將“門戶開放”“機會均等”作為侵略中國的共同原則。思考:1、從內容來看,誰是該體系的獲利者?舉例說明。英法等戰勝國:對戰敗國進行瓜分波蘭等國:民族主權一定程度上得到承認(民族自決原則)日美:獲得在中國的特權成為20世紀初侵華主要勢力三、重構——戰后的秩序1、確立國際新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主要內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主要內容★德國及其盟國承擔戰爭罪責,戰敗國向戰勝國割地賠款,裁減軍備,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瓜分;★承認波蘭復國,承認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國家獨立;★限制美、英、日等國海軍軍備;★中國收回山東主權,但日本保留了諸多特權;★列強同意將“門戶開放”“機會均等”作為侵略中國的共同原則。思考:2、誰是該體系下的犧牲品?舉例說明。德國:被過度懲處和掠奪中國:遭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德國人民反對《凡爾賽條約》三、重構——戰后的秩序國際聯盟:世界上第一個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美蘇未加入國聯全 體 一 致 原 則委 任 統 治 制 度未能建立武裝部隊缺乏穩定而有力的支持效率低下;行 動 受 限對殖民地新一輪的瓜分無力真正制止戰爭發生宗旨:促進國際合作和實現世界和平與安全漫畫:兔子說,我沒有實際的進攻裝備,我只能以我雙眼的力量來震懾它。1、確立國際新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三、重構——戰后的秩序1、確立國際新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主要內容:國際聯盟的建立制度:戰勝國對戰敗國殖民地的“委任統治制度”一戰前德國殖民地 “委任統治”的國家德屬東非(今坦桑尼亞) 英國德屬西非(今喀麥隆和多哥) 英國、法國德屬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 南非德屬馬里亞納群島 日本德屬馬紹爾群島 日本德屬加羅林群島 日本德屬新幾內亞 澳大利亞德屬薩摩亞 新西蘭三、重構——戰后的秩序1、確立國際新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思考:通過以上對這一體系的認識,你會如何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積極+消極)積極帶來暫時的和平調整了國際關系,確認了民族自決,順應了國際關系公開化、民主化趨勢。消極實質上是歐美列強戰勝國之間新一輪的分贓,對戰敗國和弱小國家的掠奪。具有鮮明的帝國主義特征,為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三、重構——戰后的秩序1、確立國際新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靠《凡爾賽和約》來維持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列寧戰敗國德國的復仇主義戰勝國之間分贓不均弱小民族被壓迫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的敵視三、重構——戰后的秩序2、國際格局新變化:開始改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歐洲殖民地美俄受戰爭重創,實力下降世界優勢地位有所動搖帝國主義實力被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意識覺醒美國和俄國的國際威望和國家實力日益提高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開始被改變新的世界格局在醞釀……三、重構——戰后的秩序3、給人民帶來災難:生命和精神的雙重創傷;瘟疫、疾病的蔓延等第一次世界大戰以極其殘酷的殺戮為主要特點。大約有900萬人戰死,2000 萬人受傷,另有350萬人成為終身殘疾,1000萬人因饑餓和瘟疫而死亡。一戰墓地雷馬克小說《西線無戰事》三、重構——戰后的秩序4、改變人們的觀念:各國反對戰爭、要求和平的運動日益高漲一般百姓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巨大傷亡和破壞記憶猶新,人心厭戰。朝野上下彌漫著和平主義和畏戰情緒……——吳于廑、齊世榮 《世界史·現代編(上冊)》海明威出版作品《永別了,武器》2009年,英國最后一名一戰老兵哈里 帕奇去世,終年111歲。哈里 帕奇晚年在接受采訪時曾說:“戰爭是不值得的,不值得為之付出一個人的生命,更別說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了。”一戰老兵哈里 帕奇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我們有什么啟示?1、珍愛和平,遠離戰爭。2、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3、科技是把雙刃劍,要趨利避害。4、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抵制極端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德國 “泛日耳曼主義”三、重構——戰后的秩序時間坐標1882 1907 1914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華盛頓會議召開三國同盟形成巴黎和會召開美、中參加協約國作戰;十月革命一戰爆發;馬恩河戰役三國協約形成“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俄國退出一戰;一戰結束國聯成立國際新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舊秩序一戰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資本主義一統天下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化學武器首次用于實戰坦克首次投入戰場飛機首次登上戰爭舞臺火焰噴射器首次出現在戰場思考:如何看待科技?丘吉爾說:“英國的政策并不考慮企圖稱霸歐洲的國家究竟是哪一個國家……它唯一關心的是,誰是最強大的或是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們不怕別人說我們是親法反德。如果情況有變,我們同樣可以親德反法。”這一說法反映出英國奉行的外交原則是( )A.民族自決 B.勢力均衡 C.綏靖主義 D.嚴守中立在華盛頓會議上,英美向日本施加壓力,要日本歸還其在山東攫取的權益給中國的真實意圖是( )A.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B.利用中國牽制日本,以實現其稱霸世界的野心C.平息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D.抵制日本擴張,打破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