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古代非洲與美洲綱要下 第二單元 第5課加納、馬里和桑海等國先后興起11世紀末,班圖人建立了津巴布韋國家14—15世紀,津巴布韋進入鼎盛時期4世紀,阿克蘇姆王國鼎盛10—15世紀,沿海國家產生12世紀,印加人建立國家;15世紀末16世紀初,印加國家進入鼎盛時期15世紀中期,瑪雅文明衰落,16世紀初,阿茲特克人國家進入鼎盛時期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西非東非南非8—15世紀中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南美洲中美洲古代非洲文明與美洲文明的獨特性兩個特性:兩大啟示: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文明交流能夠促進文明發展時空坐標歷史上,非洲與歐亞大陸隔絕的程度十分嚴重。這一與世隔絕至今仍是非洲大陸發展中的一個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全球通史》(1999年版)第140頁與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歐洲擴張之前的時期中,非洲絕不是與世隔絕的。自7世紀以來,外部聯系和內部關系開始增多。——《全球通史》(2005年版)第313頁斯塔夫里阿諾斯為何會改變自己對非洲的看法?壹屏障下的熱鬧景象非洲初印象東臨印度洋東北通過紅海和西奈半島與亞洲相接西臨大西洋北部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隔絕?相互交流?非洲(英語:Africa;字源拉丁語:Afri,迦太基人的名稱),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阿非利加是陽光灼熱的意思。非洲大陸古代國家的出現與發展,較其他大陸,呈現出突出的不平衡現象。從整體上看,可以稱之為北高南低的狀態。這就是說,非洲北部的國家出現的早,且一般相對較發達,越往南國家出現的越晚,且發展程度越低,直至南非地區全然沒有出現國家的條件。vs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非洲的技術和農業是從歐亞大陸引進的。考古研究表明,非洲是古代農業一個重要的發生地,農業在非洲獨立產生。傳統看法考古發現最早的食用作物生長地區從中東延伸至北非,并在1萬年前首批農民出現時又延拓至撒哈拉沙漠的野草的馴化后代。歐洲及北非和東非等通過這一技術貿易或遷移路線的傳播學會鐵制品加工。——[美]埃里克·吉爾伯特 《非洲史》考古學家經放射性斷代數據研究,認為在撒哈拉中部高原早在公元前7000年已出現原始耕作農業,生產糧食。考古學者對阿梅克尼石窟遺址進行發掘,發現了兩粒花粉,根據其形狀和大小被認為是屬于被培育過的一種粟類,其時間約在公元前6100年—公元前4850 年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洲通史 第2卷》班圖人培育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農作物;馴養了牛,引進了綿羊和山羊;掌握了冶鐵技術。非洲初印象西非班圖人許多民族獨立地“發明”了不同動植物的馴化。事實上,不同地區獨立地“發明”了農業,這些地區遠至公元前 5000 年的中國黃河流域和公園前 3000 年的中美洲。因此,我們沒有理由認為古代非洲人不會煉銅術……考古證據顯示,東非 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間存在過早期的煉鐵活動,這時西亞技術尚未傳播到埃及。——[美]希林頓《非洲史》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獨立發展關鍵技術,文明相應的在其基礎上獨立發展。從農業發展角度來看,如何理解不同地區人類文明的多源特點 一個種族的遷徙班圖人在從西非到中非、東非和南非的活動區域遷徙與擴展中將農業、畜牧業和冶鐵技術也傳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區。農業的發展正如在歐亞大陸一樣,導致社會分化,為明確的國家機構出現奠定基礎。班圖人的遷徙加快了非洲各民族的社會發展進程,促進了非洲內部的交流。一個種族的遷徙班圖人阿克蘇姆王國遺址東非諸國阿克蘇姆王國7世紀公元前后4世紀10世紀文明衰亡走向衰落鼎盛期,地方強國文明興起國王艾扎納在位時,將基督教定為國教。東非諸國城市國家材料二:海岸地區居民反而似乎是接納了他們的貿易伙伴的宗教,并在此過程中將它變成自己的宗教。例如,他們發展了他們自己的不同于伊斯蘭教心臟地帶所具有的清真寺建筑風格。——[美]埃里克·吉爾伯特 《非洲史》材料一:伊斯蘭教的到來也和沿海地區日漸城市化同時發生……國王一般統治城市,但不清楚這些國王的權力有多大。一種看法是,魔法和行政職責并重的國王的目的是提供一個與偏僻地區非穆斯林居民的接觸點,國王可以作為與城市結盟的非穆斯林表示忠誠的對象。——[美]埃里克·吉爾伯特 《非洲史》城市國家出現信奉伊斯蘭教東非諸國城市國家印度洋使東非與中東、印度、南亞的相互影響成為可能。10-15世紀:城市國家興起桑給巴爾、蒙巴薩、摩加迪沙等居民被稱為“斯瓦希里人”(“海邊人”)印度、波斯和中國等地非洲瓷器、紡織品等各種手工業阿拉伯商人黃金、象牙和奴隸加納馬里桑海8世紀素寧克人建立政權索索人襲擊加納馬里滅亡加納1235年馬里征服加納馬里滅亡9世紀形成了桑海國家桑海滅亡達于極盛馬里國勢達于極盛17世紀中葉曼薩·穆薩在位間16世紀1680年1203年1240年西非諸國西非諸國坐落于廷巴克圖的清真寺西非諸國的基本特點強化集權統治;奴隸制廣泛存在;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重視文化教育事業,創辦學校,廣招學者,桑科爾成為著名的學術中心。西非諸國為何會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呢?西非諸國非洲大陸的帝國和商路各國以貿易為基礎,財政收入大多靠貿易征稅;與北非之間開辟了多條駱駝商路。西非北非黃金食鹽西非諸國的基本特點馬里國王曼薩·穆薩西非諸國廷巴克圖是古代西非和北非駱駝商隊必經之地,也是伊斯蘭文化向非洲傳播的中心。西非諺語:鹽來自北方,黃金來自南方,白銀源自白人的國度,但神的教誨和智慧的珍寶只能在廷巴克圖找到。——《廷巴克圖:一個全球城市的興衰》西非諸國伊斯蘭教促進蘇丹(黑人之國)的文化生活,隨著古蘭經學校的建立識字的人越來越多,學者們在廷巴克圖的大學里從事最高深的研究,自由出入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大學…——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鹽來自北方,黃金來自南方,阿拉的教導和智慧的寶藏來自廷巴克圖。”——西非諺語15、16世紀桑海國家在政治方面劃分行政區,軍事上建立常備軍,統一度量衡,加強了中央集權。…桑海盛行奴隸制,由于奴隸處境困苦,經常反抗。 ——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思考:結合教材,概括西非三大帝國的共同特點?經濟:對外貿易發達,控制西非的商路和黃金貿易城市繁榮政治:奴隸制國家中央集權帝國文化:文化繁榮(馬里的廷巴克圖是西非重要文化中心)信仰伊斯蘭教▲沙漠商隊(繪畫作品)大津巴布韋遺址11世紀末,由班圖人建立;14-15世紀,進入鼎盛時期。津巴布韋古城遺址,包括城墻、高塔、神廟、宮殿、庫房、水井、地窖和住宅等建筑。還有高達 9.15 米,厚達6.1米的圍墻。全部建筑是用花崗石砌成的,石塊連接未用任何粘合物,但卻嚴密無隙,堅固異常,令人驚嘆不已。南非古代非洲文明區域 國家 存在時間 特征東非 阿克蘇姆 公元前后興起 4世紀鼎盛 7世紀后衰亡 經濟:黃金產地、農業手工業發達,對外貿易發達政治:王權發達,奴隸制國家文化:信仰基督教桑給巴爾 蒙巴薩 摩加迪沙 10-15世紀 經濟:園藝業為主,對外貿易發達;黃金產地,城市繁榮政治:奴隸制國家文化:信仰伊斯蘭教西非 加納 馬里 桑海 8-15世紀 經濟:黃金資源豐富、控制商路、對外貿易發達;政治:實行中央集權,奴隸制國家;文化:鼓勵文化發展,信仰伊斯蘭教南非 津巴布韋 11世紀末建立 14-15世紀鼎盛 巨石建筑中非交往木骨都束——摩加迪沙慢八撒——蒙巴薩麻林地——馬林迪在津巴布韋的維多利亞博物館里,陳列著從“大津巴布韋遺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東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還有4塊中國明代瓷器碎片,其中兩塊大的可以辨認出是青瓷大花瓶的底座部分,底圈中央有用青釉繪制的“大明成化年制”6個字。鄭和航海圖(局部)中非交往歷史源遠流長非洲古文明的特點① 非洲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對人類文化的豐富多樣和交流傳播有著深遠影響。② 具有明顯的區域延續性和一定的擴散性③ 地理環境對文明影響巨大④ 發展進程相對孤立緩慢限制了非洲農業的發展;依靠豐富的黃金、象牙等資源進行商業貿易,從而使對外貿易發達。撒哈拉沙漠公元前后興起4世紀達到鼎盛8-15世紀相繼興起11世紀末興起14-15世紀達到鼎盛10-15世紀興起思考:封閉的非洲?開放的非洲?非洲本土“不是一個歷史的大陸,它既沒有顯示出變化,也沒有顯示出發展”,非洲黑人“既不能進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們所看到的,他們從來就是這樣”,“處在野蠻的、未開化的狀態中”。——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歷史哲學》與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歐洲擴張之前的時期中,非洲絕不是與世隔絕的,自7世紀以來,外部聯系和內部關系開始增多。——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卻是一條連接的大道。歷史上,北非人與地中海盆地周圍其他民族的相互影響之所以超過他們與沙漠屏障以南地區諸民族的相互影響,其原因就在于此。……尼羅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蘇德沼澤地。這些沼澤地在歷史上上構成了一個可怕的障礙。——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貳孤島上的田園生活美洲初印象哥倫布發現前,美洲與世隔絕,獨立發展美洲大陸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文明構成了美洲三大文明T&O Map該地圖創作于8世紀,出版于15世紀。代表中世紀時期人對世界的看法: 這個世界由亞洲、歐洲、非洲構成。直到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美洲才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瑪雅文明雄偉的金字塔精美的陶器二十進制燦爛與神秘考古證明,約9000年前,墨西哥中部高原的印第安人就開始對玉米進行栽培……植物學家認為,把野生玉米培育成農作物,是農業發展史上最困難的試驗。他們根據其生活所在地的地理環境培植出種類繁多的農作物,如馬鈴薯、甘薯、木薯、山藥、豆類、南瓜、葫蘆、花生、西紅柿、黃瓜、辣椒、可可、煙草、棉花、橡膠等,印第安人培植了100多種植物,與整個歐亞大陸所培植的植物一樣多,這是一個非凡的成就,為人類做出了極其偉大的貢獻。——程洪《論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點》燦爛與神秘獨特的文字瑪雅人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記錄的民族,瑪雅文字是少數迄今為止尚未被全部破譯的古代文字之一。瑪雅文明燦爛與神秘瑪雅文明復雜的歷法太陽歷紀年,一年分為18個月,精確測算一年為365.2420天,與現代測算誤差僅0.0002天,就是說5000年誤差僅一天。測算的金星年為584天,與現代測算50年內誤差僅7秒。阿茲特克文明墨西哥國徽傳說,阿茲特克的首領得到神的指示說,你們一直往南走, 如果看到一只鷹叼著一條蛇站在仙人掌上,那里就是你們的新家園。經過二三百年的跋涉,在14世紀初,他們來到今天墨西哥城附近的特斯科科湖。阿茲特克人到達湖邊時,居然真發現一只鷹叼著一條蛇站在仙人掌上的奇特景觀。于是,他們便在這里定居。為了紀念這次長征的首領墨西,他們把這塊地兒叫作墨西哥。神的旨意神的旨意阿茲特克文明政治上層階級壟斷官職,掌握軍隊;軍事首領的權利和地位十分顯要,重要的軍事酋長兼有審判和祭司的職能;被征服部落,由原部落首領管理,但需要向阿茲特克人繳納貢賦;開始擴張,征服周圍部落15世紀14世紀興起于今墨西哥地區1325年,在特諾奇蒂特蘭建立了政治中心16世紀阿茲特克人國家進入鼎盛時期神的旨意阿茲特克文明浮動園地“浮動園地”是一些在湖底叢生的雜草上面鋪墊上湖土、由生長的雜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島。每次播種之前,農民們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鋪在“浮動園地”上,因此其表面隨著一次次耕種而不斷增高。“浮動園地”使阿茲特克人口和財富不斷劇增。——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經濟神的旨意阿茲特克文明特諾奇蒂特蘭城特諾奇蒂特蘭城內街道整齊,供水系統完備,各類房屋兒萬幢,居民10萬人,比當時的倫敦巴黎還要大。全城共建有金字塔神廟40座,位于中心廣場的最大一座高達35米,有144級臺梯。還有雄偉的宮殿和大廈,在巨大的建筑物上,涂以白色石膏,銀光耀眼,瑰麗壯觀。非常可惜的是,1519 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領該城,將其夷為平地。建筑神的旨意阿茲特克文明阿茲特克太陽石創造了自己的象形文字和歷法;“太陽石”、“月亮石”是阿茲特克人留給后人的藝術瑰寶;許多用象形文字書寫的圖書和畫冊被西班牙殖民者銷毀殆盡。文化印加文明開始擴張1532年15世紀12世紀西班牙征服印加以庫斯科為都城,建立印加國家13世紀逐漸崛起15世紀末16世紀初鼎盛期征服與帝國印加人如何統治自己龐大的帝國?材料二:經過專門訓練的接力通訊員將攜帶著代替安第斯山區書面文件的多色結繩帶往駐扎在帝國各處的地方長官。——《拉丁美洲史》沒有文字,采用結繩記事的方式溝通材料一:阿塔瓦爾帕被印加人尊奉為太陽神,對他的臣民行使絕對的權威,他的臣民甚至服從他在囚禁中發出的命令。——賈雷德·戴蒙德《槍炮,病菌與鋼鐵》國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征服與帝國馬丘比丘城遺址材料三:為了與廣大統治地區聯系,印加人修建了兩萬英里經過鋪砌的道路隧道、堤道和橋梁,這個陸地交通網遠遠勝過當時歐洲的任何道路系統一系列東西向的道路,穿過安第斯山區崎嶇地面,將沿著海岸和通過高原的兩條南北向的道路連接起來。——《拉丁美洲史》修建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統印加文明印加人如何統治自己龐大的帝國?美洲文明特點印第安人認為,整個世界都由各種各樣的神統治,他們必須小心侍奉這些神靈,方能得到神對他們這些弱小生靈的保護,這種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思想,本身便反映出印第安人對于自然界的無可奈何。同時,宗教信仰上的極度混亂狀態,從側面反映了印第安人各文明之間交往的極度缺乏,加上幾乎沒有文字,語言雜亂,交通工具缺少,更加劇了各文明的孤立,生產力也就難以迅速發展。——摘編自程洪《論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點》1、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盛行2、各文明內部缺乏交流;社會演進緩慢3、獨立發展,與其他大陸幾乎處于相互隔絕狀態思考:根據材料概括美洲文明的特點美洲三大文明材料一:在對阿茲特克帝國和印加帝國的征服中,歐洲人傳播的流行病(可能是天花)起了主要的作用,不但殺死了大批人口,而且還殺死了皇帝本人。——賈雷德·戴蒙德《槍炮、病菌與鋼鐵 : 人類社會的命運》文明何以衰亡?材料三:西班牙單方面取勝的原因,最終應歸于南北美洲的與世隔絕。不僅美洲諸印第安文明與其他大陸諸文明相隔絕,不能促進彼此間的相互影響,而且諸印第安文明彼此之間基本上也相隔絕。最終結果是美洲印第安人遠遠落后于技術發展格外早的歐洲人。——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雖然美洲印第安人的這些成就給人以深刻印象,但事實仍然是,僅一小撮西班牙冒險者便能輕易推翻和徹底根除美洲大陸的這三大文明--情況就是這樣,盡管這些文明擁有數以千萬計的稠密人口。——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疾病西方殖民掠奪美洲文明與世隔絕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古代希臘文明古代中國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文明西非文明南非文明東非文明北非埃及文明尊重多元文明從空間看古代西亞文明材料一:印第安人培植了 100多種植物,與整個歐亞大陸所培植的植物一樣多,這的確是一個非凡的成就。如今,美國50%以上的農產品都來自印第安人馴化的各種作物。理解文化貢獻從時間看材料二:這一帝國在地理上是由完整的道路系統緊緊地連接成一體;這一道路系統包括用蘆薈藤編織成的索橋和用有浮力的蘆葦制成的浮橋, 其中有幾百英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大面積的灌溉系統同樣很重要,它使印加帝國成為繁榮昌盛的農業國,其中部分灌溉系統至今仍在使用。——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長處、優點。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明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萬紫千紅、生機盎然。——習近平公元前后4C阿克蘇姆王國興起、鼎盛10C15C桑給巴爾、蒙巴薩、摩加迪沙等城市國家12C津巴布韋加納馬里桑海13C14C16C美洲瑪雅文明(B.C.1500——A.D.1697)美洲印加文明美洲阿茲特克文明古代美洲文明古代非洲文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