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課堂導入】人民當家作主,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來實現:一方面,由人民選出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另一方面,實行基層群眾自治,由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人民當家作主的途徑有哪些?2024-2025學年必修3 政治與法治6.3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第六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議學情景】議學任務一:閱讀教材P65—69頁的探究與分享,思考回答以下問題:1.這三個機構是層級相同的村級組織嗎 2.村務監督委員會與另外兩個機構是什么關系?3.三塊牌子掛在一起,說明三個機構的組成人員是一樣的吧!4.村黨支部委員會和村委會是什么關系?他們管的事情一樣嗎?5.村委會是如何產生的?要求:小組合作探究,組長負責,小組成員有序發表意見,小組發言人作好記錄和整理,并代表本組進行展示交流。時間5分鐘。1、這三個機構是層級相同的村級組織嗎?三者是層級相同的村級組織村支部委員會和村委會組成人員可以交叉任職(村黨組織書記應當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其他人員也可以交叉任職);村務監督委員會組成人員產生應遵循回避制度(村委會成員及其近親屬不得擔任村務監督機構成員),村支部委員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可以交叉任職。村務監督委員會是依法設立的村務監督機構,它享有監督村民委員會的職權;村支部委員會是全村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村務監督委員會接受村支部委員會領導。2、村務監督委員會與另兩個機構是什么關系?3、三塊牌子掛在一起,說明三個機構的組成人員是一樣的嗎?4、村黨支部委員會和村委會是什么關系?5、村委會是基層政府,所以才有黨支部來領導?村支部委員會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領導和支持村委會行使職權。村委會不是基層政府,黨支部領導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地位的體現。【議學展示】一、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知識講授】(1)含義: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是指人民群眾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 在居住地范圍內,依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主體領導范圍組織內容實質(2)特點:發生領域的基層性民主參與的直接性管理活動的自治性注意:基層群眾性自治是非政權型的,即非國家性質的自治,而是一種社會自治居委會村委會1、基層群眾自治制度P66一、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知識講授】①村民委員會性質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是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職能產生管理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由村民選舉產生,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在農村基層治理實踐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是村民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務,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決的有效途徑。≠國家事務自己選舉當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礎(3)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1、基層群眾自治制度P66村民委員會、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委員會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是農村管理日常公共事務等的基層自治組織。村民會議也稱村民議事會,是由村委會召集,由本村18周歲以上的村民組成,它有權決定村集體的重大事項。可以評議村民委員會成員的工作,有權撤銷或變更村民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是村民實現直接民主的基本形式。村民代表會議,由村民委員會召集村民代表開會,討論決定村民會議授權的事項及村委會提交的議案,向村民會議負責,是村民委員會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一種有效形式。知識拓展村民會議≠村民委員會【村民會議由本村18周歲以上的村民組成,它有權決定村集體的重大事項;村委會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村(居)民會議決定一切涉及村(居)民利益的事務。村(居)委會對其負責并報告工作】村委會、村民會議決定的是村內公共事務和公共事業,而非村中一切事務。村“兩委”就是村共支部委員會和村民自治委員會的簡稱,前者簡稱為村支部,后者簡稱村委會。村支部是基層黨組織,領導村委會的工作,村支部和村委會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鄉鎮政府、村委會、村支部三者的關系是國家基層政權組織、是基層行政機關、是基層政府不是國家基層政權組織。不是基層國家機關,不是基層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機關(派出所、街道辦事處)不能履行國家職能是基層黨組織,領導村委會的工作一、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知識講授】②居民委員會性質職能產生管理按照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居民委員會是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由居民選舉產生,向居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居委會成員居民選,社區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務居民管。居民(村民)自治的意義大大調動了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p67(3)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1、基層群眾自治制度P66①村委會和居委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②村委會和居委會≠基層政權機關(鄉鎮一級的人大和政府)③村委會和居委會≠基層權力機關(鄉鎮一級的人大)④村委會和居委會≠基層行政機關(鄉鎮一級的政府)⑤村委會和居委會≠基層黨組織 (村黨支部)⑥村委會和居委會≠街道辦事處(城市基層政權中政府的派出機關)村委會和居委會≠社會團體誤區警示:村委會是我國的基層政權組織,在村長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履行基層的國家職能,可以決定全村的一切事情,維護村民的一切權益,是基層群眾依法直接行使國家權力和管理國家事務的組織,有利于擴大村民的民主權利。村委會成員由村民選舉產生,要對上一級政府(鄉人民政府)負責并報告工作。上級政府可以對村委會的工作進行指導、支持、幫助,需要的時候還可以直接干預村民自治范圍內的事項。【考考你】你能找出并改正幾處錯誤?高一17班學生小明在2024年寒假社會實踐期間,走訪了本村村委會之后,寫了一份總結報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村黨支部不是國家機關關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集體作出決定合法權益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權利法定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基層政權組織對村委會和居委會是指導與被指導、協助與被協助的關系,不得干預【議學情景】【情景創設】某村由村民直接投票產生新一屆村委會成員。在村民公開會議上,針對多數村民提出的污染嚴重、環境惡化的問題,村委會經過商討,發動村民捐款,對全村污染嚴重場所進行全面清理、綠化,為村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在清理污染過程中,張三的養鴨場污染最為嚴重,但因為清污要花一大筆錢,且每隔一兩年就得再清,張三不愿意了。經村委會協商,張三最終同意清污,而村委會也同意張三的養鴨場續租要求。該村還制定了村民行為規范、依法管理制度、村務公開制度等,來規范村民和村干部行為。該村村民委員會設置了理財小組,定期最村里的賬目進行檢查,查賬后還要張榜公布結果。議學任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中群眾通過哪些實踐途徑進行基層自治?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協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知識講授】1、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實踐形式(發展基層民主的實踐途徑)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知識講授】(1) 民主選舉①農村:在農村,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的產生采取村民直接選舉的辦法,實行無記名投票、公開計票,選舉結果當場公布。“當家人自己選”②城市:在城市,社區居委會正從過去的居民代表選舉,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選舉發展,選舉程序更加規范,給城市基層治理帶來顯著變化。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農村的村民委員會和城市的居民委員會,按法律規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選舉產生。注意:1、公民基本民主權利:選舉權與被選舉權2、民主選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3、自己選舉當家人,是民主管理的基礎/基層群眾自治的基礎P67-D3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知識講授】②范圍①原因城鄉基層的公共事務千頭萬緒,應該也必須由眾人商量著辦。只有本著有序參與的原則,讓居民或村民合理表達意見和建議,求同存異,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案,促成基層社會的和諧。我國城鄉的基層民主協商,在街道或鄉鎮、社區或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的層次展開,也貫穿于基層治理的全過程。(2) 民主協商“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會商量”P68-D1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知識講授】(3) 民主決策②要求①原因城鄉基層的公共決策與每家每戶的利益直接相關。按民主決策要求,在農村,凡關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集體做出決定。在城市,社區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通過召開居民會議進行。“大事自己定”注意:1、公民參與民主決策≠公民享有決策權(在我國公民沒有決策權)2、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直接行使國家權力(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人大代表直接行使國家權力)3、村/社區的重要事務不是由村委會/居委會決定P68-D2(4) 民主管理②要求①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在法律上,基層公共事務的管理屬于本村的全體村民或本區的全體居民;在現實運作中,一般要通過一定的程序,授權給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來進行。“日常事務自己管”P68-D3(5) 民主監督②要求①原因負責城鄉基層公共事務管理的居委會和村委會,事實上都掌握一定的權力。要防止以權謀私,盡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誤,必須實行民主監督。凡是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和需要讓基層群眾知曉的事項都應公開,讓每個居民或村民了解,還應對基層自治組織的實際管理工作進行評議。注意:民主監督≠公民的監督權民主監督的主體可以是村民、市民、國家機關、政協等而公民行使監督權,涉及的是公民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關系。②形式設立社區公開欄,村務公開欄,社區民主評議小組,農村村民會議監督P68-D4實踐途徑 實踐內容民主選舉 村(居)民直接選舉產生村(居)委會成員。(是基層自治的基礎)民主協商 堅持有序參與原則,合理表達,在城市或鄉鎮、社區或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的層次展開。(側重利益協商)民主決策 凡涉及基層公共利益的事項,必須召開村(居)民會議討論決定。(側重群策群力做決定)民主管理 依法制定村(居)民公約或自治章程,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是基層自治的有效途徑)民主監督 防止以權謀私,盡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誤。(如村務公開)知識小結:理解與區分基層群眾自治的實踐途徑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知識講授】2、發展基層民主的重要性(意義)(1)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2)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地位),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 應將其作為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加以推進。(3)發展基層民主大大調動了廣大居民(村民)參與社區(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村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P67)▲注意:擴大基層民主≠擴大公民的民主權利擴大基層民主有利于保障公民各項民主權利的實現,但公民的民主權利是法定的,不會由此而擴大。(1)制度保障: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2)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理清職責,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提升自我管理、服務、教育、監督的水平。(3)黨建引領:堅持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為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提供政治保證;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領導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4)三治結合: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基層治理體系(5)以人民為中心:發揮人民主體作用。(+參與自治內容:民主選舉/協商/決策/管理/監督)(6)多元共治: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發揮黨委、政府、社會組織、自治組織的作用,形成治理合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7)放權賦能:政府要處理好與自治組織的關系,該由基層處理的事情交給基層自己解決,該由政府處理的事情不能下派權力,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8)技術賦能:運用現代技術,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賦能基層治理,創新治理手段,提高治理效能,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關于基層治理答題要點總結(如何完善基層治理?)知識·總結課堂小結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發展基層民主的原因途徑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農村村民自治委員會城市居民自治委員會(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增強及時回顧意識 提高復習鞏固效率課后:1.完成課后鞏固訓練2.回扣基礎知識,查漏補缺下節課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