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3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與生物多樣性 課時學習目標 本課時概念為“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與生物多樣性”,該概念的建構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1)自然選擇、突變、基因遷移等多種因素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2)在隨機交配的種群中,種群的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保持穩定。(3)隔離導致異地物種和同地物種的形成。概念1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為地球上的生命史提供了科學的解釋(閱讀教材P134~138,完成填空)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進步性與局限性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1)對遺傳和變異的研究,從性狀水平深入到 水平。(2)個體不是進化的單位, 才是進化的單位。(3)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 發生變化的過程。(4)物種的形成①異地的物種形成(漸進的物種形成)提醒 漸進式的物種形成,所形成的通常為適應新環境的新物種。②同地的物種形成(一次有性生殖過程中形成)提醒 最終形成的四倍體植物彼此間可自由交配并能產生可育后代,同時又與原來的二倍體植物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因此是一個新物種。[辨正誤](1)新物種形成一定是長期地理隔離后達到生殖隔離。( )(2)生殖隔離就是指不同物種之間不能相互交配的現象。( )(3)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 )(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如圖是我國黃河兩岸某種生物a的演化過程模型,請據圖分析:(1)自然狀態下,b、c之間能進行基因交流嗎?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c進化的方向相同嗎?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表明,某基因在b、d之間的頻率有很大差別,是否說明二者不是同一物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長期進化后,b、c形成了兩個物種,這反映出物種形成的一般途徑是怎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黃河北岸的b遷移到黃河南岸后,不與c進化為同一物種,其原因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在黃河南岸,由于某種原因,二倍體的c加倍成了四倍體的e,那么c、e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嗎?這說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應用】例1 如圖表示生物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接受選擇的是基因型,進而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B.同一物種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導致種群基因庫的差別越來越大,但生物沒有進化C.地理隔離能使種群基因庫產生差別,必然導致生殖隔離D.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產生生殖隔離的前提條件例2 下列有關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A.形成新物種是生物進化的實質B.生殖隔離一旦形成就標志著新物種的產生C.環境條件保持穩定,種群的基因頻率就不會發生變化D.在物種形成過程中,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是同時出現的物種形成與生物進化的比較概念2 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生存提供資源與適宜環境(閱讀教材P140~145,完成填空)1.生物多樣性的概念與層次(1)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動物、植物、 物種和它們所擁有的 以及它們賴以生存的 的總和。(2)生物多樣性的層次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3.人類活動會影響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也會影響人類生存(1)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2)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兩個方面(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辨正誤](1)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護。( )(2)棲息地的減少及棲息地多樣性的降低是生物多樣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3)蜂鳥與倒掛金鐘之間屬于趨同進化。( )(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綿羊屬目前一般分為8個種,920個品種。下圖為幾個主要綿羊種的染色體情況,請思考回答以下問題:(1)綿羊屬共含有920個品種,這組數據體現的生物多樣性的類型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國現有地方羊品種104個,其中綿羊44個,是我國羊肉和羊毛的主要來源,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還是生態價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23年2月23日,深圳野生動物園摩弗倫羊家族喜事連連,接二連三順利產下3只摩弗倫羊寶寶。這種對摩弗倫羊的保護屬于就地保護還是遷地保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應用】 例3 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描述與其所屬層次不相符的是( )選項 生物多樣性的描述 層次A 班上同學中,有人是雙眼皮,有人是單眼皮 遺傳多樣性B 某市的居民中有白種人、黑種人和黃種人 物種多樣性C 江蘇境內除有平原外,還有丘陵、湖泊和沼澤等 生態系統多樣性D 校園里既有開白花的菊花,也有開紅花的玫瑰花等 物種多樣性例4 每年6月15日是“世界環境日”,確定環境日主要是希望人們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使我們國家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B.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就是新物種形成的過程C.合理開發和利用野生資源是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效措施D.建立自然保護區不是單純的消極保護,而是在實現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利用課時3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與生物多樣性概念1自主建構1.生物進化 自然選擇 遺傳和變異 自然選擇2.(1)分子 (2)種群 (3)種群基因頻率 (4)①遺傳漂變 生殖 ②二 四 四辨正誤(1)× 提示:同地的物種形成無須經過地理隔離。(2)× 提示: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后代,這種現象稱為生殖隔離。(3)√合作探究(1)提示:不能;存在地理隔離。(2)提示:不同;因為兩地的環境條件不同,自然選擇的方向不同。(3)提示:不一定;是否是同一物種要看是否存在生殖隔離。(4)提示:長期的地理隔離產生生殖隔離。(5)提示:二者之間已經形成生殖隔離。(6)提示:二倍體的c與四倍體的e雜交,其后代是三倍體,三倍體是高度不育的,所以二者存在生殖隔離;這說明了不經過地理隔離也能產生生殖隔離。典例應用例1 D [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接受選擇的是表型,進而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A錯誤;同一物種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能導致種群基因庫的差別變大,生物進化的本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因而生物發生了進化,B錯誤;地理隔離能使種群基因庫產生差別,但不一定會導致生殖隔離,C錯誤。]例2 B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A錯誤;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B正確;基因突變是多方向的、隨機發生的,所以即使環境沒有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也可能會因基因突變而發生改變,C錯誤;物種形成過程中,一般是先經過地理隔離然后產生生殖隔離,或者不經過地理隔離直接產生生殖隔離,D錯誤。]概念2自主建構1.(1)微生物 全部基因 生態環境 (2)全部遺傳信息 微生物 生態環境 生態系統類型2.藝術創造 土壤 小氣候3.(1)促進 單一因子 (2)物種 資源 (3)異地 基因庫 即將滅絕 保護對象 水體 有效 開發利用 四川辨正誤(1)√ (2)√(3)× 提示:蜂鳥與倒掛金鐘之間屬于協同進化。合作探究(1)提示:遺傳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2)提示:直接價值。(3)提示:遷地保護。典例應用例3 B [雙眼皮和單眼皮屬于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屬于遺傳多樣性,A不符合題意;白種人、黑種人和黃種人屬于同一物種,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不屬于物種多樣性,B符合題意;江蘇境內有平原、丘陵、湖泊和沼澤等,構成生態系統多樣性,C不符合題意;開白花的菊花和開紅花的玫瑰花屬于不同物種,屬于物種多樣性,D不符合題意。]例4 B [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因此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不僅僅是新物種的形成過程,B錯誤。](共35張PPT)第五章 生物的進化課時3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與生物多樣性課時學習目標本課時概念為“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與生物多樣性”,該概念的建構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1)自然選擇、突變、基因遷移等多種因素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2)在隨機交配的種群中,種群的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保持穩定。(3)隔離導致異地物種和同地物種的形成。目錄 CONTENTS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為地球上的生命史提供了科學的解釋2.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生存提供資源與適宜環境自主建構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課時概念圖自主建構生物進化(閱讀教材P134~138,完成填空)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進步性與局限性自然選擇遺傳和變異自然選擇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1)對遺傳和變異的研究,從性狀水平深入到 水平。(2)個體不是進化的單位, 才是進化的單位。(3)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 發生變化的過程。分子種群種群基因頻率(4)物種的形成①異地的物種形成(漸進的物種形成)提醒 漸進式的物種形成,所形成的通常為適應新環境的新物種。遺傳漂變生殖②同地的物種形成(一次有性生殖過程中形成)提醒 最終形成的四倍體植物彼此間可自由交配并能產生可育后代,同時又與原來的二倍體植物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因此是一個新物種。二四四●騾子是不是一個新物種?提示:不是,因為騾子不育,無法繁殖后代。●華南虎和東北虎之間的隔離屬于哪種類型?為什么?提示:地理隔離;華南虎和東北虎均屬于虎的亞種,它們之間存在地理隔離,不存在生殖隔離。×[辨正誤](1)新物種形成一定是長期地理隔離后達到生殖隔離。( )提示:同地的物種形成無須經過地理隔離。(2)生殖隔離就是指不同物種之間不能相互交配的現象。( )提示: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后代,這種現象稱為生殖隔離。(3)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 )×√(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如圖是我國黃河兩岸某種生物a的演化過程模型,請據圖分析:(1)自然狀態下,b、c之間能進行基因交流嗎?為什么?提示:不能;存在地理隔離。(2)b、c進化的方向相同嗎?為什么?提示:不同;因為兩地的環境條件不同,自然選擇的方向不同。(3)研究表明,某基因在b、d之間的頻率有很大差別,是否說明二者不是同一物種了?提示:不一定;是否是同一物種要看是否存在生殖隔離。(4)長期進化后,b、c形成了兩個物種,這反映出物種形成的一般途徑是怎樣的?提示:長期的地理隔離產生生殖隔離。(5)黃河北岸的b遷移到黃河南岸后,不與c進化為同一物種,其原因可能是什么?提示:二者之間已經形成生殖隔離。(6)若在黃河南岸,由于某種原因,二倍體的c加倍成了四倍體的e,那么c、e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嗎?這說明了什么?提示:二倍體的c與四倍體的e雜交,其后代是三倍體,三倍體是高度不育的,所以二者存在生殖隔離;這說明了不經過地理隔離也能產生生殖隔離。D【典例應用】例1 如圖表示生物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接受選擇的是基因型,進而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B.同一物種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導致種群基因庫的差別越來越大,但生物沒有進化C.地理隔離能使種群基因庫產生差別,必然導致生殖隔離D.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產生生殖隔離的前提條件解析: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接受選擇的是表型,進而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A錯誤;同一物種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能導致種群基因庫的差別變大,生物進化的本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因而生物發生了進化,B錯誤;地理隔離能使種群基因庫產生差別,但不一定會導致生殖隔離,C錯誤。A.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接受選擇的是基因型,進而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B.同一物種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導致種群基因庫的差別越來越大,但生物沒有進化C.地理隔離能使種群基因庫產生差別,必然導致生殖隔離D.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產生生殖隔離的前提條件B例2 下列有關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A.形成新物種是生物進化的實質B.生殖隔離一旦形成就標志著新物種的產生C.環境條件保持穩定,種群的基因頻率就不會發生變化D.在物種形成過程中,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是同時出現的解析: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A錯誤;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B正確;基因突變是多方向的、隨機發生的,所以即使環境沒有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也可能會因基因突變而發生改變,C錯誤;物種形成過程中,一般是先經過地理隔離然后產生生殖隔離,或者不經過地理隔離直接產生生殖隔離,D錯誤。物種形成與生物進化的比較微生物(閱讀教材P140~145,完成填空)1.生物多樣性的概念與層次(1)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動物、植物、 物種和它們所擁有的 以及它們賴以生存的 的總和。全部基因生態環境(2)生物多樣性的層次全部遺傳信息微生物生態環境生態系統類型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藝術創造土壤小氣候3.人類活動會影響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也會影響人類生存(1)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促進單一因子(2)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兩個方面物種資源(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異地基因庫即將滅絕保護對象水體有效開發利用四川√[辨正誤](1)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護。( )(2)棲息地的減少及棲息地多樣性的降低是生物多樣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3)蜂鳥與倒掛金鐘之間屬于趨同進化。( )提示:蜂鳥與倒掛金鐘之間屬于協同進化。√×(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綿羊屬目前一般分為8個種,920個品種。下圖為幾個主要綿羊種的染色體情況,請思考回答以下問題:(1)綿羊屬共含有920個品種,這組數據體現的生物多樣性的類型是什么?提示:遺傳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圖中的6個綿羊種中,摩弗倫羊、大角羊、家綿羊有時可以互相交配、產生后代,但是后代往往不育,請解釋后代不育的原因。提示:后代體細胞中的2組染色體為異源染色體,基因也不完全相同,減數分裂時會出現聯會紊亂。●請根據圖中信息及所學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8個綿羊類群形成的可能原因與機制。提示:綿羊種群內普遍存在變異,由于地理隔離等,造成基因交流阻斷,不同的種群適應不同的環境,最終在持續的選擇作用下,種群之間形成生殖隔離,從而形成不同物種的綿羊。 (2)我國現有地方羊品種104個,其中綿羊44個,是我國羊肉和羊毛的主要來源,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還是生態價值?提示:直接價值。(3)2023年2月23日,深圳野生動物園摩弗倫羊家族喜事連連,接二連三順利產下3只摩弗倫羊寶寶。這種對摩弗倫羊的保護屬于就地保護還是遷地保護?提示:遷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協同進化、趨異進化、趨同進化與平行進化B【典例應用】例3 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描述與其所屬層次不相符的是( )選項 生物多樣性的描述 層次A 班上同學中,有人是雙眼皮,有人是單眼皮 遺傳多樣性B 某市的居民中有白種人、黑種人和黃種人 物種多樣性C 江蘇境內除有平原外,還有丘陵、湖泊和沼澤等 生態系統多樣性D 校園里既有開白花的菊花,也有開紅花的玫瑰花等 物種多樣性解析:雙眼皮和單眼皮屬于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屬于遺傳多樣性,A不符合題意;白種人、黑種人和黃種人屬于同一物種,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不屬于物種多樣性,B符合題意;江蘇境內有平原、丘陵、湖泊和沼澤等,構成生態系統多樣性,C不符合題意;開白花的菊花和開紅花的玫瑰花屬于不同物種,屬于物種多樣性,D不符合題意。B例4 每年6月15日是“世界環境日”,確定環境日主要是希望人們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使我們國家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B.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就是新物種形成的過程C.合理開發和利用野生資源是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效措施D.建立自然保護區不是單純的消極保護,而是在實現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利用解析: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因此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不僅僅是新物種的形成過程,B錯誤。課時精練20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與生物多樣性(時間:30分鐘分值:50分)選擇題:第1~14題,每小題2.5分,共35分。答案P195【對點強化】題型1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進行了修改,下列不屬于修改內容的是( )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而不是生物個體自然選擇是通過生物過度繁殖而導致生存斗爭來實現的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將自然選擇學說與遺傳變異有關理論結合起來2.(2024·西城區高一期末)科學家對南美洲某島嶼上的地雀進行連續多年觀察,在研究期間該島遭遇過多次嚴重干旱。干旱使島上的漿果減少,地雀只能取食更大、更硬的堅果。干旱發生前后地雀種群喙平均深度有較大變化(如圖),但是每只地雀在經歷干旱時,喙的深度并未發生改變。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地雀種群中喙的深度存在個體差異干旱導致地雀喙的深度發生定向變異干旱年份,喙大而厚的地雀能獲得更多食物結果證明生物進化的單位是種群而非個體題型2 異地和同地的物種形成3.下列關于新物種形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生物進化的結果就是形成新物種生殖隔離是地理隔離的必然結果產生生殖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基因突變一定能導致新物種的產生4.下列能形成新物種的是( )二倍體的西瓜經秋水仙素處理成為四倍體西瓜樺尺蠖體色的基因頻率由S(灰色)95%變為s(黑色)95%馬與驢交配產生了騾克隆羊多莉5.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發現幾種地雀分別分布于不同的島嶼上。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正確的是( )同種地雀→地理隔離→自然選擇→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同種地雀→地理隔離→自然選擇→不同種地雀同種地雀→自然選擇→地理隔離→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同種地雀→地理隔離→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6.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地理隔離是生物進化產生新物種的必要條件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表型而間接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由于環境污染,樺尺蠖的種群中黑色基因頻率增大,所以產生了新物種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變異和進化的方向7.(2024·麗水質量監控)科研人員在喜馬拉雅山和高黎貢山發現并命名兩個羊絨鼯鼠新物種——西藏羊絨鼯鼠和雪山羊絨鼯鼠,它們食物大多是含有丹寧等有毒物質的針葉,它們的種群被河流分隔開,彼此間有顯著的結構和毛色差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種群內普遍存在著的變異決定了羊絨鼯鼠進化的方向西藏羊絨鼯鼠和雪山羊絨鼯鼠種群之間可自由進行基因交流羊絨鼯鼠和含有丹寧的有毒植物彼此不會影響對方的基因庫兩種羊絨鼯鼠的結構和毛色差異是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的結果題型3 生物多樣性8.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物種和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它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的總和過度的人為干擾會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對人類來說,生物多樣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在物種及生態系統兩個層次上采取保護戰略和措施(2024·A9協作體高一聯考)閱讀下列資料,回答第9~10題。加拉帕戈斯群島有海洋鬣(liè)鱗蜥和陸生鬣鱗蜥。它們的祖先是來自南美大陸離群的陸生鬣鱗蜥。與陸生鬣鱗蜥相比,海洋鬣鱗蜥的足有部分蹼、眼睛上方有能分泌鹽分的腺體、能適應低溫潛入海底以海藻為食。9.如表為陸生鬣鱗蜥三個群體間某基因片段的差異率。從中可以看出,這三個群體之間表現出( )群體間 群體1與群體2 群體2與群體3 群體1與群體3某基因片段差異率 15.1% 16.2% 15.3%遺傳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種群多樣性10.根據題干中的信息和上一題中的表格數據,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加拉帕戈斯群島的陸生鬣鱗蜥與海洋鬣鱗蜥可能存在生殖隔離海洋環境能定向誘導海洋鬣鱗蜥發生適應環境的基因突變長期定向的自然選擇不能改變陸生鬣鱗蜥種群的基因頻率某區域所有成年海洋鬣鱗蜥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稱為該種群的基因庫11.(2024·西城區高一期末)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胚胎學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種群基因型頻率發生改變導致生物的進化協同進化淘汰某些個體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綜合提升】12.某研究小組研究了某地的兩個湖泊,每個湖中生活著兩種相似的魚:紅褐色的和金黃色的。這一地區可能發生過洪水。他們不清楚這兩種魚之間的關系,于是作出兩種如圖所示的假說。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假說甲認為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起源于同一種灰色魚假說乙認為湖Ⅰ中原來只有紅褐色魚,湖Ⅱ中原來只有金黃色魚,發洪水時,這兩個湖中的魚混雜在一起假說甲表明湖Ⅰ和湖Ⅱ由于地理障礙的作用形成金黃色魚和紅褐色魚如果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不能雜交,或雜交后代不能產生可育后代,說明它們不是同一個物種13.(2024·朝陽區高一期末)大熊貓曾廣泛分布在我國東部到南部的廣大區域,現在僅存四川大熊貓和陜西秦嶺大熊貓兩個亞種。DNA研究顯示,這兩個亞種之間已經30多萬年沒有基因交流了。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長期地理隔離使四川大熊貓和秦嶺大熊貓形成了生殖隔離這兩個大熊貓亞種的基因頻率和基因庫都存在明顯的差異熊貓個體間在形態等方面表現出差異,體現了物種多樣性大熊貓的遺傳多樣性是這兩個大熊貓亞種協同進化的結果14.大約一萬年前,某大峽谷中的松鼠被一條河流分隔成兩個種群,兩個種群現在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地球上新物種的形成都必須先經歷a過程自然選擇在b過程發揮作用①~⑥僅能表明物種形成過程中基因突變是多方向的品系1、2間存在生殖隔離,物種1和物種2間存在地理隔離15.(15分)如圖是物種形成的一種模式。物種a因為地理障礙分隔為兩個種群a1和a2,經過漫長的進化,分別形成新物種b和c。在此過程中的某一時刻,a1種群的部分群體越過障礙外遷與a2同域分布,向d方向進化。回答下列問題:(1)(4分)該地區原來的物種a由許多個體組成,這些個體的總和稱為____________,這是生物進化的____________。(2)(4分)物種b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等位基因的總和,稱為物種b的____________。種群b的過度繁殖,將會導致____________加劇。(3)(4分)a1種群中某一性狀由等位基因M和m控制,當a1種群的部分群體越過障礙外遷與a2同域分布后,基因M在該種群中出現的比例逐漸加大,而基因m在該種群中出現的比例逐漸減小,那么該種群具有基因______________的個體容易在當時的環境中生存,基因M和m在該種群中出現的比例發生變化是______________的結果。(4)(3分)以生物多樣性的不同層次來分析,物種c中不同個體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樣性。課時精練20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與生物多樣性1.B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而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沒有闡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以及自然選擇的作用機理,而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2.B [地雀喙深度的變異發生與干旱無關,干旱只是起選擇作用,且變異是不定向的,B錯誤。]3.C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種,A錯誤;地理隔離不一定導致生殖隔離,如東北虎和華南虎,二者可以產生可育后代,B錯誤;基因突變可以產生新基因,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種,D錯誤。]4.A 5.A6.B [新物種的形成不一定需要經過地理隔離,如二倍體西瓜經秋水仙素處理成為四倍體西瓜,A錯誤;基因頻率增大,所以生物發生了進化,但不一定產生新物種,C錯誤;自然選擇不能決定生物變異的方向,D錯誤。]7.D [變異僅能為進化提供原材料,決定進化方向的是自然選擇,A錯誤;西藏羊絨鼯鼠與雪山羊絨鼯鼠為兩個不同物種,相互之間存在生殖隔離,不能自由進行基因交流,B錯誤;羊絨鼯鼠和含有丹寧的有毒植物之間是捕食關系,相互之間協同進化,彼此均會對對方的基因庫產生影響,C錯誤。]8.D [生物的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系統多樣性,故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時應在三個層次上進行,D錯誤。]9.A [由題中表格可知,陸生鬣鱗蜥三個群體間某基因片段存在差異,說明這三個群體之間表現出遺傳多樣性。]10.A [加拉帕戈斯群島的陸生鬣鱗蜥與海洋鬣鱗蜥長期不生活在一起,基因不能交流,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生殖隔離,A正確;基因突變是多方向的,B錯誤;長期定向的自然選擇可改變陸生鬣鱗蜥種群的基因頻率,C錯誤;一個生物種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總和稱為基因庫,D錯誤。]11.B [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A錯誤;生物進化的過程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C錯誤;協同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形成,D錯誤。]12.C [假說甲表明湖Ⅰ中紅褐色魚與金黃色魚的形成過程中并不存在地理障礙,湖Ⅱ中也是如此。]13.B [亞種之間沒有生殖隔離,A錯誤;物種多樣性是生物種類的豐富程度,不同熊貓個體屬于同一物種,因此熊貓個體間在形態等方面的差異,不能體現物種多樣性,C錯誤;協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發生的相互關聯的進化,兩個大熊貓亞種屬于同一物種,因此不屬于協同進化,D錯誤。]14.B [由圖示可知,a過程表示地理隔離,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的形成,但不一定非要經過地理隔離,如多倍體植株的形成,A錯誤;b過程表示自然選擇,可定向改變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B正確;①~⑥表示生物的可遺傳的變異,生物可遺傳的變異主要來源于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畸變,C錯誤;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的形成,品系1和品系2并不是兩個物種,不存在生殖隔離,物種1和物種2間形成了生殖隔離,D錯誤。]15.(1)種群 基本單位 (2)基因庫 生存斗爭 (3)M 自然選擇 (4)遺傳(共27張PPT)課時精練20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與生物多樣性(時間:30分鐘 分值:50分)B題型1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進行了修改,下列不屬于修改內容的是( )A.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而不是生物個體B.自然選擇是通過生物過度繁殖而導致生存斗爭來實現的C.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D.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將自然選擇學說與遺傳變異有關理論結合起來解析: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而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沒有闡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以及自然選擇的作用機理,而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2.(2024·西城區高一期末)科學家對南美洲某島嶼上的地雀進行連續多年觀察,在研究期間該島遭遇過多次嚴重干旱。干旱使島上的漿果減少,地雀只能取食更大、更硬的堅果。干旱發生前后地雀種群喙平均深度有較大變化(如圖),但是每只地雀在經歷干旱時,喙的深度并未發生改變。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BA.地雀種群中喙的深度存在個體差異B.干旱導致地雀喙的深度發生定向變異C.干旱年份,喙大而厚的地雀能獲得更多食物D.結果證明生物進化的單位是種群而非個體解析:地雀喙深度的變異發生與干旱無關,干旱只是起選擇作用,且變異是不定向的,B錯誤。A.地雀種群中喙的深度存在個體差異B.干旱導致地雀喙的深度發生定向變異C.干旱年份,喙大而厚的地雀能獲得更多食物D.結果證明生物進化的單位是種群而非個體題型2 異地和同地的物種形成3.下列關于新物種形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進化的結果就是形成新物種B.生殖隔離是地理隔離的必然結果C.產生生殖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D.基因突變一定能導致新物種的產生解析: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種,A錯誤;地理隔離不一定導致生殖隔離,如東北虎和華南虎,二者可以產生可育后代,B錯誤;基因突變可以產生新基因,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種,D錯誤。C4.下列能形成新物種的是( )A.二倍體的西瓜經秋水仙素處理成為四倍體西瓜B.樺尺蠖體色的基因頻率由S(灰色)95%變為s(黑色)95%C.馬與驢交配產生了騾D.克隆羊多莉A5.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發現幾種地雀分別分布于不同的島嶼上。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正確的是( )A.同種地雀→地理隔離→自然選擇→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B.同種地雀→地理隔離→自然選擇→不同種地雀C.同種地雀→自然選擇→地理隔離→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D.同種地雀→地理隔離→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A6.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理隔離是生物進化產生新物種的必要條件B.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表型而間接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C.由于環境污染,樺尺蠖的種群中黑色基因頻率增大,所以產生了新物種D.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變異和進化的方向解析:新物種的形成不一定需要經過地理隔離,如二倍體西瓜經秋水仙素處理成為四倍體西瓜,A錯誤;基因頻率增大,所以生物發生了進化,但不一定產生新物種,C錯誤;自然選擇不能決定生物變異的方向,D錯誤。B7.(2024·麗水質量監控)科研人員在喜馬拉雅山和高黎貢山發現并命名兩個羊絨鼯鼠新物種——西藏羊絨鼯鼠和雪山羊絨鼯鼠,它們食物大多是含有丹寧等有毒物質的針葉,它們的種群被河流分隔開,彼此間有顯著的結構和毛色差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種群內普遍存在著的變異決定了羊絨鼯鼠進化的方向B.西藏羊絨鼯鼠和雪山羊絨鼯鼠種群之間可自由進行基因交流C.羊絨鼯鼠和含有丹寧的有毒植物彼此不會影響對方的基因庫D.兩種羊絨鼯鼠的結構和毛色差異是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的結果D解析:變異僅能為進化提供原材料,決定進化方向的是自然選擇,A錯誤;西藏羊絨鼯鼠與雪山羊絨鼯鼠為兩個不同物種,相互之間存在生殖隔離,不能自由進行基因交流,B錯誤;羊絨鼯鼠和含有丹寧的有毒植物之間是捕食關系,相互之間協同進化,彼此均會對對方的基因庫產生影響,C錯誤。題型3 生物多樣性8.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物種和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它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的總和B.過度的人為干擾會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C.對人類來說,生物多樣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D.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在物種及生態系統兩個層次上采取保護戰略和措施解析:生物的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系統多樣性,故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時應在三個層次上進行,D錯誤。D(2024·A9協作體高一聯考)閱讀下列資料,回答第9~10題。加拉帕戈斯群島有海洋鬣(liè)鱗蜥和陸生鬣鱗蜥。它們的祖先是來自南美大陸離群的陸生鬣鱗蜥。與陸生鬣鱗蜥相比,海洋鬣鱗蜥的足有部分蹼、眼睛上方有能分泌鹽分的腺體、能適應低溫潛入海底以海藻為食。9.如表為陸生鬣鱗蜥三個群體間某基因片段的差異率。從中可以看出,這三個群體之間表現出( )A群體間 群體1與群體2 群體2與群體3 群體1與群體3某基因片段差異率 15.1% 16.2% 15.3%A.遺傳多樣性 B.物種多樣性C.生態系統多樣性 D.種群多樣性解析:由題中表格可知,陸生鬣鱗蜥三個群體間某基因片段存在差異,說明這三個群體之間表現出遺傳多樣性。群體間 群體1與群體2 群體2與群體3 群體1與群體3某基因片段差異率 15.1% 16.2% 15.3%A.遺傳多樣性B.物種多樣性C.生態系統多樣性D.種群多樣性10.根據題干中的信息和上一題中的表格數據,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加拉帕戈斯群島的陸生鬣鱗蜥與海洋鬣鱗蜥可能存在生殖隔離B.海洋環境能定向誘導海洋鬣鱗蜥發生適應環境的基因突變C.長期定向的自然選擇不能改變陸生鬣鱗蜥種群的基因頻率D.某區域所有成年海洋鬣鱗蜥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稱為該種群的基因庫解析:加拉帕戈斯群島的陸生鬣鱗蜥與海洋鬣鱗蜥長期不生活在一起,基因不能交流,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生殖隔離,A正確;基因突變是多方向的,B錯誤;長期定向的自然選擇可改變陸生鬣鱗蜥種群的基因頻率,C錯誤;一個生物種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總和稱為基因庫,D錯誤。A11.(2024·西城區高一期末)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胚胎學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B.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種群基因型頻率發生改變導致生物的進化D.協同進化淘汰某些個體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解析: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A錯誤;生物進化的過程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C錯誤;協同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形成,D錯誤。B12.某研究小組研究了某地的兩個湖泊,每個湖中生活著兩種相似的魚:紅褐色的和金黃色的。這一地區可能發生過洪水。他們不清楚這兩種魚之間的關系,于是作出兩種如圖所示的假說。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CA.假說甲認為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起源于同一種灰色魚B.假說乙認為湖Ⅰ中原來只有紅褐色魚,湖Ⅱ中原來只有金黃色魚,發洪水時,這兩個湖中的魚混雜在一起C.假說甲表明湖Ⅰ和湖Ⅱ由于地理障礙的作用形成金黃色魚和紅褐色魚D.如果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不能雜交,或雜交后代不能產生可育后代,說明它們不是同一個物種解析:假說甲表明湖Ⅰ中紅褐色魚與金黃色魚的形成過程中并不存在地理障礙,湖Ⅱ中也是如此。A.假說甲認為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起源于同一種灰色魚B.假說乙認為湖Ⅰ中原來只有紅褐色魚,湖Ⅱ中原來只有金黃色魚,發洪水時,這兩個湖中的魚混雜在一起C.假說甲表明湖Ⅰ和湖Ⅱ由于地理障礙的作用形成金黃色魚和紅褐色魚D.如果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不能雜交,或雜交后代不能產生可育后代,說明它們不是同一個物種13.(2024·朝陽區高一期末)大熊貓曾廣泛分布在我國東部到南部的廣大區域,現在僅存四川大熊貓和陜西秦嶺大熊貓兩個亞種。DNA研究顯示,這兩個亞種之間已經30多萬年沒有基因交流了。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長期地理隔離使四川大熊貓和秦嶺大熊貓形成了生殖隔離B.這兩個大熊貓亞種的基因頻率和基因庫都存在明顯的差異C.熊貓個體間在形態等方面表現出差異,體現了物種多樣性D.大熊貓的遺傳多樣性是這兩個大熊貓亞種協同進化的結果B解析:亞種之間沒有生殖隔離,A錯誤;物種多樣性是生物種類的豐富程度,不同熊貓個體屬于同一物種,因此熊貓個體間在形態等方面的差異,不能體現物種多樣性,C錯誤;協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發生的相互關聯的進化,兩個大熊貓亞種屬于同一物種,因此不屬于協同進化,D錯誤。14.大約一萬年前,某大峽谷中的松鼠被一條河流分隔成兩個種群,兩個種群現在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A.地球上新物種的形成都必須先經歷a過程B.自然選擇在b過程發揮作用C.①~⑥僅能表明物種形成過程中基因突變是多方向的D.品系1、2間存在生殖隔離,物種1和物種2間存在地理隔離A.地球上新物種的形成都必須先經歷a過程B.自然選擇在b過程發揮作用C.①~⑥僅能表明物種形成過程中基因突變是多方向的D.品系1、2間存在生殖隔離,物種1和物種2間存在地理隔離解析:由圖示可知,a過程表示地理隔離,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的形成,但不一定非要經過地理隔離,如多倍體植株的形成,A錯誤;b過程表示自然選擇,可定向改變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B正確;①~⑥表示生物的可遺傳的變異,生物可遺傳的變異主要來源于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畸變,C錯誤;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的形成,品系1和品系2并不是兩個物種,不存在生殖隔離,物種1和物種2間形成了生殖隔離,D錯誤。●如圖表示地球上的哺乳動物由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不同的種類在形態上卻有著很大的差異,請據圖回答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問題:(1)該現象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______層次的內容。(2)試用達爾文的進化理論解釋E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種多樣性原始的哺乳類產生不同的變異,其中適應水環境的變異個體被水環境選擇而生存下來,這樣代代選擇、積累,經漫長年代而形成了水棲的E(3)物種C的某種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5年后,該種群中基因型AA占48%,aa占22%,該種群是否發生進化: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因為基因頻率沒有發生改變15.如圖是物種形成的一種模式。物種a因為地理障礙分隔為兩個種群a1和a2,經過漫長的進化,分別形成新物種b和c。在此過程中的某一時刻,a1種群的部分群體越過障礙外遷與a2同域分布,向d方向進化。回答下列問題:(1)該地區原來的物種a由許多個體組成,這些個體的總和稱為_______,這是生物進化的__________。種群基本單位(2)物種b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等位基因的總和,稱為物種b的_________。種群b的過度繁殖,將會導致__________加劇。基因庫生存斗爭(3)a1種群中某一性狀由等位基因M和m控制,當a1種群的部分群體越過障礙外遷與a2同域分布后,基因M在該種群中出現的比例逐漸加大,而基因m在該種群中出現的比例逐漸減小,那么該種群具有基因_______的個體容易在當時的環境中生存,基因M和m在該種群中出現的比例發生變化是____________的結果。(4)以生物多樣性的不同層次來分析,物種c中不同個體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樣性。M自然選擇遺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時3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與生物多樣性.docx 課時3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與生物多樣性.pptx 課時精練20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與生物多樣性.docx 課時精練20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與生物多樣性.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