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模塊檢測卷(二)(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9小題,每小題2分,共3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要求的,不選、多選或錯選均不得分。)1.(2024·金華十校聯盟高一聯考)野生遠東豹由于被獵殺而數量驟減,這直接降低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物種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群落多樣性 生態系統多樣性2.(2024·嘉興高一基礎測試)核糖體圖譜技術可以使科研人員準確地了解核糖體在信使RNA上的移動情況。該技術所研究的過程是中心法則中的( )逆轉錄 DNA復制轉錄 翻譯3.(2024·綠谷聯盟高一聯考)在孟德爾進行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F1產生配子的分離比 ②F2性狀分離比③F1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 ④親本雜交后代性狀分離比 ⑤F2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①② ③④②③⑤ ①③4.(2024·綠谷聯盟高一聯考)苯巴比妥是一種鎮靜劑及安眠藥,2017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入2B類致癌物清單中。研究發現,長期使用苯巴比妥會促進細胞增生和抑制細胞凋亡,使病灶中有基因損傷的細胞存活下來,從而促進腫瘤形成。在正常情況下,抑癌基因可以修復基因損傷的細胞,抑制癌變的發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長期使用苯巴比妥會抑制某些異常細胞的清除抑癌基因突變也可能會導致細胞癌變長期使用苯巴比妥會使細胞周期變長細胞凋亡嚴格受基因調控,同時也會受到外界環境因素影響5.建立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和行為變化的模型,能加深對減數分裂過程及其特點的認識,領悟減數分裂的意義。下列關于“減數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的敘述,正確的是( )模擬活動中兩條顏色相同的染色體代表同源染色體模擬活動只能體驗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無法體驗染色體數量變化模擬活動可以解釋減數分裂產生配子中染色體組合多樣性的原因模擬含有3對同源染色體的細胞的減數分裂過程需要3種不同顏色的橡皮泥(2024·臺州高一聯考)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第6~7題。人類Hunter綜合征是一種X染色體上的單基因遺傳病,患者的溶酶體中缺乏降解黏多糖的酶而使黏多糖在細胞中積累,導致細胞的損傷。某對健康的夫婦生育了一雙子女皆患有此病。兒子的染色體組成正常,而女兒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O。6.下列關于人類Hunter綜合征的敘述,錯誤的是( )這種遺傳病在人群中發病率比較高人群中該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該病的致病基因為隱性基因該致病基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7.關于材料中所示患病家族的敘述,正確的是( )父親有絲分裂異常造成女兒性染色體異常該對夫婦再生一個患病兒子的概率是1/2兒子和女兒的致病基因均來自母親母親細胞中溶酶體能合成降解黏多糖的酶8.(2024·浙南名校聯盟高一聯考)下列不能體現基因與染色體之間具有平行關系的是( )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基因在雜交過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獨立性,染色體在配子形成和受精過程中,也具有相對穩定的形態結構在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存在,染色體也是成對的體細胞中成對的基因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同源染色體也是如此9.(2024·精誠聯盟高一聯考)果蠅的長翅、殘翅是一對相對性狀。若讓幼蟲在正常環境(25 ℃)中培養,則含有顯性基因的幼蟲發育為顯性性狀的成體,不含顯性基因的幼蟲發育為隱性性狀的成體;若讓幼蟲在35 ℃環境中培養,則均發育為隱性性狀的成體。現讓兩只長翅果蠅雜交得到F1幼蟲,將F1幼蟲隨機均分為甲、乙兩組。甲組在25 ℃環境中培養,乙組在35 ℃環境中培養。其中甲組成體果蠅長翅∶殘翅=3∶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長翅為顯性性狀,殘翅為隱性性狀果蠅翅形的遺傳遵循分離定律F1成體果蠅中殘翅果蠅的基因型共有2種甲組F1長翅果蠅中雜合子比例為2/310.“假設—推理”法(“假說—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下列屬于孟德爾在發現分離定律時的“演繹推理”過程的是( )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由F2出現了“3∶1”的性狀分離比,推測生物體產生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彼此分離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分離,則測交后代中兩種性狀比接近1∶1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分離,則F2中三種基因型的比例接近1∶2∶1(2024·S9聯盟高一聯考)閱讀下列資料,回答第11~12題。202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瑞典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家斯萬特·帕博,以表彰他在已滅絕的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方面的發現。斯萬特·帕博通過對指骨碎片進行DNA測序,發現了一種不為人知的古人類,被命名為Denisova。Denisova體內的EPAS1基因,賦予了個體在高海拔地區生存的優勢,在現在的藏族人中很常見。11.DNA測序是一種研究基因結構的重要技術,在古生物學和人類基因組計劃中應用廣泛。下列關于該技術的敘述,錯誤的是( )測定古人類與現代人的DNA序列,可以分析比較二者的親緣關系對人類基因組測序,無需完成體細胞全部染色體上的DNA序列測定DNA測序可破解出人類各種遺傳病的病因,更好地改善人類的健康古化石細胞的DNA碎片化及易受其他生物DNA的污染等增加DNA測序的難度12.EPAS1基因普遍存在于Denisova人和現在的藏族人體內,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EPAS1基因是古人類經高海拔地區的惡劣環境定向誘導突變產生的高海拔環境對人類的持續選擇,使EPAS1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在氣候條件相似的高海拔地區,人群中EPAS1的基因頻率均相同由EPAS1基因的存在狀況,可判斷現在的藏族人是由Denisova人進化而來的13.(2024·A9協作體高一聯考)真核細胞的DNA分子復制時可觀察到多個復制泡(如圖所示)。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NA分子復制過程無需耗能復制起始時間越早,復制泡越大這一過程只能發生在細胞核中這種復制方式降低了復制效率14.(2024·湖州高一期末)某些消化道腫瘤細胞中含有一些翻譯功能的環狀RNA(circRNA)。它們的核苷酸數目不是3的整倍數,也不含終止密碼子,核糖體可在circRNA上“不中斷”的進行循環翻譯,需要時通過一定的機制及時終止。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circRNA中的每個堿基都參與構成密碼子circRNA上的每個密碼子都能結合相應的tRNA同一circRNA可以翻譯出很多種蛋白質circRNA可以作為某些腫瘤檢測的標記物15.(2024·山水聯盟高一聯考)RNA病毒分為單鏈RNA和雙鏈RNA,其中病毒RNA合成mRNA的方式可表示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脊髓灰質炎病毒屬于正鏈RNA(+RNA)病毒,該病毒重新合成+RNA的過程可用圖中①②過程表示HIV是逆轉錄RNA單鏈病毒,其中逆轉錄過程可用圖中⑦⑥表示過程①所需的嘌呤比例與過程②所需的嘌呤比例相同①②⑤過程均需要RNA聚合酶16.(2024·紹興高一期末)如圖是人類某些遺傳病的系譜圖,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下列根據圖譜作出的判斷中,錯誤的是( )圖譜②肯定是顯性遺傳病圖譜①一般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圖譜③一定不是細胞質遺傳病圖譜④一定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17.(2024·寧波高一期末)細胞色素c廣泛存在于多種生物中,生物學家對比了不同物種中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如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對比物種 細胞色素c中氨基 酸殘基的置換百分比哺乳類中兩個不同目的動物 5~10鳥類與哺乳類 8~12兩棲類與鳥類 14~18魚類與陸生脊椎動物 18~22昆蟲與脊椎動物 27~34藻類與動物 57細胞色素c差異的根本原因是氨基酸序列的不同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細胞色素c的差異越大編碼細胞色素c的基因之間的區別主要與基因重組有關該研究為不同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證據18.(2024·環大羅山聯盟高一聯考)果蠅的唾腺染色體編號為16A的區段(含有多個基因)與復眼的表型有關,兩者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由此可見復眼小眼數的變異屬于( )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基因突變中的堿基對增添染色體數目的個別增加基因突變中的堿基對替換19.(2024·環大羅山聯盟高一聯考)鐮刀形細胞貧血癥主要流行于非洲瘧疾高發地區,雜合子Hh能合成正常的血紅蛋白,在氧含量正常情況下不表現貧血癥狀,同時能合成異常的血紅蛋白使該類型個體對瘧疾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圖1為鐮刀形細胞貧血癥某家族系譜圖,對該家系中1~4號個體進行基因檢測,將含有Hh基因的相關片段分離形成兩種條帶,結果如圖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鐮刀形細胞貧血癥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若對5號個體進行基因檢測,則其在圖2中出現兩種條帶的概率為1圖1中的5號與9號個體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3在瘧疾高發區,HH個體可能大量死于瘧疾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62分)20.(12分)(2024·浙南名校聯盟高一聯考)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行為和數量等特征是區分細胞分裂時期的重要依據。某個動物的部分細胞分裂圖如下,其中字母表示染色體上的基因。(1)(2分)細胞甲中含有________個核DNA,圖中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________。(2)(5分)細胞乙中姐妹染色單體上同時帶有基因D和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產生的子細胞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分)細胞丙處于________期,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分)細胞丁中基因A和基因B的關系是________,細胞丁分裂完成后可產生________種子細胞。21.(12分)(2024·A9協作體聯盟高一聯考)肺炎按病因分類,主要有細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體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圖一表示某種肺炎鏈球菌體內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圖二表示中心法則,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1)(4分)圖一中物質②的名稱是________,合成③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2)(6分)圖一中核糖體移動的方向是________(填“向右”或“向左”),據圖一分析,肺炎鏈球菌基因表達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3)(2分)流感病毒是一種RNA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病毒RNA與核糖體結合,合成RNA復制酶,從而產生新的病毒RNA,再與蛋白質結合,組裝成大量的新的病毒。請問流感病毒增殖過程中會出現圖二中的________(填字母)過程。22.(13分)(2024·S9協作體高一聯考)油菜是重要的經濟作物,不同品種的油菜由甘藍、黑芥和蕓薹雜交、選育而成。雜交、選育不同品種油菜的過程如圖所示。不考慮發生其他變異。回答下列問題:注:A、B、C分別表示不同植物的一個染色體組,三者的染色體數目分別為10、8、9。(1)(4分)甘藍與蕓薹雜交,得到的F1需要經過________________處理后才能獲得甘藍型油菜(AACC)。經過雜交、純化培育的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亞芥,其染色體數目分別為________。(2)(6分)芥菜型油菜具有耐旱、耐瘠薄、黃籽、油酸含量高等特性。將甘藍型油菜與芥菜型油菜雜交獲得雜種F1,F1的染色體組成是________。將F1連續與甘藍型油菜回交,最終選育獲得黃籽、油酸含量達68.52%的甘藍型油菜新品種。該育種過程遵循的遺傳學原理主要是________,回交的主要目的是保留________的優良遺傳性狀。(3)(3分)埃塞俄比亞芥具有耐熱、抗倒伏、抗白銹病等優良的農藝性狀,也存在產量低、低油酸、高硫苷等不良的農藝性狀。為改良埃塞俄比亞芥的品質,提出一種可行的育種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2分)(2024·百校聯盟高一聯考)miRNA是在真核生物中發現的一類能調控基因表達的非編碼RNA,其大小約20~25個核苷酸。研究發現,miRNA只在特定的組織和發育階段表達,在細胞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圖1為目的基因表達及miRNA發揮作用的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3分)目的基因表達過程包括圖1中的________(填序號)過程,它們都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三點)。(2)(2分)目的基因表達過程中,其模板鏈上的堿基序列最終翻譯的氨基酸如下表,則圖2中的tRNA攜帶的氨基酸是________。5′—GCT—3′ 絲氨酸5′—TGC—3′ 丙氨酸5′—TCG—3′ 精氨酸5′—CGT—3′ 蘇氨酸(3)(5分)據圖1,miRNA調控基因表達的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測miRNA在細胞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使細胞發生分化,生物體表現出相應的性狀。(4)(2分)研究發現,miRNA不僅能調控基因的表達,還能在DNA編碼不變的情況下傳代,對基因組進行調整,使后代表現同樣的表型,這屬于________現象,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3分)(2024·紹興高一期末)某雌雄異株(XY型性別決定)的二倍體植物,其花色由深至淺依次為紫色、深紅色、紅色、粉色和白色,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每個顯性基因對顏色的加深具有累加效應,已知A/a位于常染色體上,B/b不位于Y染色體上。現有三種純合植株,甲(紅花雄株)、乙(紫花雌株)、丙(白花雄株)進行雜交實驗,其全部子代表型及比例統計結果如下表,不考慮突變和染色體片段交換。組別 親本 (P) 子一代 (F1) 組一F1雄株×組二 F1雌株→子二代(F2)1/2雌株 1/2雄株組一 甲× 乙 1/2雌株 深紅花 紫花∶深紅花∶紅花=1∶2∶1 深紅花∶紅花∶粉花=1∶2∶11/2雄株 深紅花組二 乙× 丙 1/2雌株 紅花1/2雄株 紅花(1)(5分)花色基因A/a、B/b的遺傳遵循____________定律,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親本甲的基因型為________,F2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種。(3)(2分)現對F2某紅花雄株進行基因型測定,其測交子代有1/4為紅花雌株。用遺傳圖解表示該測交過程。(4)(4分)該植物的果味由另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D/d控制。甜果雌株乙與無果雄株甲、甜果雌株乙與無果雄株丙雜交得到的F1中,雌株均結甜果,雄株均不結果。將兩組的F1分別自由交配產生的F2中,雌株均為甜果∶澀果=3∶1,雄株均不結果。甜果和無果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對相對性狀,F1雌株全為甜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組一F1的甜果植株和組二F1的無果植株隨機授粉,理論上子代中紅花甜果植株所占比例為________。模塊檢測卷(二)1.B [遠東豹被獵殺,直接使這些個體內的基因消失,降低了遺傳多樣性,B正確。]2.D [核糖體沿著信使RNA移動,讀取密碼子,合成肽鏈。即以信使RNA為模板,各種氨基酸為原料,在核糖體上合成蛋白質的過程。遺傳信息從RNA流向蛋白質,為遺傳信息的翻譯,D正確。]3.D [在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F1產生配子類型的比例是1∶1,①正確;F2性狀分離比為3∶1,②錯誤;F1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是1∶1,③正確;親本雜交后代的表型只有一種,④錯誤;孟德爾沒有做F2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實驗,⑤錯誤;故選D。]4.C [長期使用苯巴比妥會促進細胞增生和抑制細胞凋亡,所以長期使用苯巴比妥會抑制某些異常細胞的清除,A正確;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突變均可能會導致細胞癌變,B正確;長期使用苯巴比妥會促進細胞增生,因此會使細胞周期變短,C錯誤。]5.C [同源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應用不同顏色表示,A錯誤;模擬活動既能體驗染色體的行為變化,也能體驗染色體的數量變化,B錯誤;模擬含有3對同源染色體的細胞的減數分裂過程需要2種不同顏色的橡皮泥,一種顏色代表來自父方的染色體,另一種顏色代表來自母方的染色體,D錯誤。]6.A [多基因遺傳病容易受環境因素影響,在人群中發病率較高,而人類Hunter綜合征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A錯誤;某對健康的夫婦生育了一雙子女皆患有此病,說明該病為隱性遺傳病,又因為人類Hunter綜合征是一種X染色體上的單基因遺傳病,則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該病的特點之一是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C正確。]7.C [父親有絲分裂異常如果不發生在精原細胞則對后代性染色體沒有影響,A錯誤;設相關基因為A、a,母親的基因型為XAXa,父親的基因型為XAY,該對夫婦再生一個患病兒子的概率是1/4,B錯誤;兒子的基因型為XaY,女兒患病且性染色體組成為XO,可知女兒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aO,兒子和女兒的致病基因(Xa)均來自母親,C正確;溶酶體不能合成降解黏多糖的酶,核糖體能合成降解黏多糖的酶,D錯誤。]8.A [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不能體現基因與染色體的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A符合題意。]9.C [由題意可知,F1甲組長翅(A_)∶殘翅(aa)=3∶1,說明果蠅翅形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長翅為顯性,殘翅為隱形,A、B正確;F1成體果蠅中殘翅果蠅的基因型共有3種,即AA、Aa、aa,其中AA、Aa在35 ℃條件下培養發育為殘翅,C錯誤;甲組表型符合分離定律, F1長翅(1/3AA、2/3Aa)果蠅中雜合子Aa比例為2/3,D正確。 ]10.C [由雜交實驗推測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這屬于作出假說,A錯誤;由F2出現了“3∶1”的性狀分離比,推測生物體產生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彼此分離,這屬于作出假說,B錯誤;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分離,則測交后代會出現兩種性狀,比例接近1∶1,這屬于“演繹”過程,C正確;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分離,則F2中三種基因型的比例接近1∶2∶1,屬于假說的內容,D錯誤。]11.C [測定古人類與現代人的DNA序列,可以分析比較二者的親緣關系,序列越相近,親緣關系越近,A正確;對人類基因組測序,無需完成體細胞全部染色體上的DNA序列測定,只需要測22條常染色體和2條性染色體(XY),B正確;DNA測序不可以破解出人類各種遺傳病的發病原因,如有些遺傳病是染色體畸變造成的,C錯誤;古化石細胞的DNA碎片化及易受其他生物DNA的污染等因素都會增加DNA測序的難度,D正確。]12.B [基因的突變是不定向的,高海拔地區的惡劣環境僅起到選擇作用,A錯誤;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定向,高海拔環境對變異進行了定向選擇,EPAS1基因有利于生存,在后代中被保留,使得EPAS1基因的頻率定向改變,B正確;不同的人群中基因型不同,EPAS1基因的基因頻率不一定相同,C錯誤;藏族地區海拔高, EPAS1基因在現在的藏族人中很常見,但不能判斷現在的藏族人是由Denisova人進化而來的,D錯誤。]13.B [DNA分子復制過程中需要消耗能量,A錯誤;復制起始時間越早,復制時間越長,復制泡越大,B正確;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復制主要發生在細胞核,此外在細胞質也可發生,C錯誤;真核細胞的DNA分子具有多個復制起點,這種復制方式加速了復制過程,提高了復制效率,D錯誤。]14.A [每3個相鄰的堿基構成一個密碼子,circRNA的核苷酸數目不是3的整倍數,因此并非每個堿基都參與構成密碼子,A錯誤;circRNA不含終止密碼子,所以每個密碼子都能結合相應的tRNA,B正確;核糖體可在circRNA上“不中斷”的進行循環翻譯,需要時通過一定的機制及時終止,終止位置可以不同,所以同一circRNA可以翻譯出很多種蛋白質,C正確;腫瘤細胞中含有circRNA,據此可以作為某些腫瘤檢測的標記物,D正確。]15.C [脊髓灰質炎病毒屬于正鏈RNA(+RNA)病毒,由圖可知,該病毒重新合成+RNA的過程可用圖中①②表示,A正確;HIV是逆轉錄RNA單鏈病毒,其中逆轉錄是以RNA為模板合成DNA的過程,該過程可用圖中⑦⑥表示,B正確;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過程①所需的嘌呤比例與過程②所需的嘧啶比例相同,C錯誤;①②⑤過程的產物均是RNA,均需要RNA聚合酶,D正確。]16.D [圖譜②中雙親有病,女兒正常,為“有中生無”,所以肯定是顯性遺傳病,A正確;圖譜①中雙親正常,后代女兒患病,為“無中生有”,一般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正確;圖譜③中母親正常,兒子有病,所以不可能是細胞質遺傳病,C正確;圖譜④中母親有病,父親正常,兒子有病,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或細胞質遺傳病,D錯誤。]17.D [不同生物所含細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存在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不同,A錯誤;由表可知,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細胞色素c的差異越小,B錯誤;編碼細胞色素c的基因之間的區別主要與基因突變有關,C錯誤;細胞色素c屬于生物大分子,比較不同生物細胞內的細胞色素c中氨基酸序列的差異性大小,可以推測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該研究為不同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證據,D正確。]18.A [分析題圖,果蠅的唾腺染色體編號為16A的區段(含有多個基因)與復眼的表型有關,復眼小眼數的變異均是染色體上16A區段增多導致,該過程基因的數目增多,所以均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A符合題意。]19.C [分析圖1可知,1號和2號正常,但他們的女兒患病,即“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說明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正確;由于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5號表現正常,但有一個患病的女兒,因此其為雜合子,則在圖2中出現兩種條帶的概率為1,B正確;據圖1可知,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則5號基因型為Hh,6號基因型也為Hh,故9號基因型為H_(即1/3HH、2/3Hh),故5號和9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2/3,C錯誤;題意顯示,雜合子Hh能同時合成正常和異常的血紅蛋白,在氧含量正常情況下不表現貧血癥狀,并對瘧疾具有較強的抵抗力,故在瘧疾高發區,HH個體可能易死于瘧疾,D正確。]20.(1)8 甲、乙、丁 (2)基因突變 次級卵母細胞和第一極體 (3)減數第二次分裂后 沒有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的子染色體移向兩極 (4)非等位基因 4解析 (1)圖甲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圖中有8個染色體,8個核DNA;甲是有絲分裂后期、乙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丁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都含有同源染色體。(2)乙細胞中Dd的產生是基因突變,因為另一極中只有D;圖乙是初級卵母細胞,可產生次級卵母細胞和第一極體。(3)丙不含同源染色體,且由于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移向兩極,細胞丙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4)A和B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因為丁細胞發生了交叉互換, 故可產生4種子細胞。21.(1)解旋酶 核糖核苷酸 (2)向右 邊轉錄、邊翻譯 (3)d、e解析 (1)圖中②為解旋酶,能夠打開DNA雙鏈,①為DNA聚合酶,正在合成新的DNA鏈,③是轉錄出的RNA,合成它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2)圖一中③上有四個核糖體,左側的核糖體上肽鏈最短,右側核糖體上肽鏈最長,故核糖體移動方向為從左向右。圖一是肺炎鏈球菌細胞內發生的DNA復制和基因表達過程,由圖一可知,其在基因表達時轉錄、翻譯同時進行。(3)流感病毒是一種RNA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病毒RNA與核糖體結合,合成RNA復制酶,從而產生新的病毒RNA,再與蛋白質結合,組裝成大量的新的病毒。由此可知流感病毒是RNA自我復制病毒,其可以進行RNA復制和翻譯,即d、e。22.(1)人工誘導染色體加倍 36、34(2)AABC 基因重組 甘藍型油菜 (3)將埃塞俄比亞芥與具有優良性狀的其他品種的油菜雜交再進行回交,選育具有優良性狀的品種(或將埃塞俄比亞芥進行誘變處理,選育具有優良性狀的品種或通過轉基因技術調控代謝途徑)(合理即可)解析 (1)甘藍與蕓薹直接雜交,得到的F1(AC)不含同源染色體,需要經過人工誘導染色體加倍處理才能獲得甘藍型油菜(AACC)。經過雜交、純化培育的芥菜型油菜的染色體組成為AABB,埃塞俄比亞芥的染色體組成為BBCC,A、B、C分別表示不同植物的一個染色體組,三者的染色體數目分別為10、8、9。因此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亞芥的染色體數目分別為36、34。 (2)將甘藍型油菜(AACC)與芥菜型油菜(AABB)雜交獲得雜種F1,F1的染色體組成是(AABC)。將F1連續與甘藍型油菜回交,最終選育獲得黃籽、油酸含量達68.52%的甘藍型油菜新品種。該育種過程遵循的遺傳學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組,回交的主要目的是保留甘藍型油菜的優良遺傳性狀。(3)為改良埃塞俄比亞芥的品質,可以利用誘變育種,即將埃塞俄比亞芥進行誘變處理,選育具有優良性狀的品種;轉基因技術能定向改變生物的性狀,所以可以通過轉基因技術調控代謝途徑;或者將埃塞俄比亞芥與具有優良性狀的其他品種的油菜雜交再進行回交,選育具有優良性狀的品種。23.(1)①、② 酶的參與、消耗能量、有模板、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等 (2)精氨酸 (3)通過與目的基因轉錄的mRNA互補配對,使核糖體無法結合到mRNA上,從而抑制翻譯過程 在特定的組織和發育階段,通過關閉某些基因的表達或調控某些基因的表達水平來實現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4)表觀遺傳 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可遺傳變化解析 (1)基因表達過程包括轉錄和翻譯,即圖中的①、②。轉錄和翻譯過程都需要酶的參與、消耗能量、有模板、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等。(2)圖2中tRNA的反密碼子是3′—GCU—5′,則mRNA中對應的密碼子是5′—CGA—3′,對應的DNA模板鏈上的堿基序列為3′—GCT—5′,所以圖2所示tRNA攜帶的氨基酸是精氨酸。(3)根據圖1,miRNA通過與目的基因轉錄的mRNA互補配對,使核糖體無法結合到mRNA上,從而抑制翻譯過程,抑制相關基因的表達。細胞分化是細胞中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故推測在生物特定的組織和發育階段,細胞中的miRNA通過關閉某些基因的表達或調控某些基因的表達水平來實現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從而使細胞發生分化,生物體表現出相應的性狀。(4)表觀遺傳是指親代傳遞給后代的DNA序列沒有改變,親代在生活中由于生活環境或生活習慣的改變而引起的身體狀況變化,也會通過某種遺傳途徑遺傳給下一代,即父母的生活經歷可以通過DNA序列以外的方式遺傳給后代。因此miRNA調控基因表達的過程屬于表觀遺傳現象。24.(1)自由組合 A/a位于常染色體上,B/b位于X染色體上(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2)AAXbY 3(3)(4)不是 甜果是顯性性狀,且乙植株是顯性純合子(DD) 3/32解析 (1)組一F1雄株與組二F1雌株雜交,子二代雌株和雄株花色表型及比例不同,說明與性別有關,判斷基因B/b存在于X染色體上,已知A/a位于常染色體上,則花色基因A/a、B/b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2)組一:甲×乙,子代雌雄全表現為深紅花,甲的基因型為AAXbY,乙的基因型為AAXBXB,組二中,丙的基因型為aaXbY,組一F1雄株基因型為AAXBY,組二F1雌株基因型為AaXBXb,F2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種。(3)由于測交子代有1/4為紅花雌株,可確定紅花雄株的基因型為AaXBY,測交過程的遺傳圖解如答案所示。(4)果味中的甜果和澀果是一對相對性狀,甜果和無果不是一對相對性狀,該二倍體植物為雌雄異株植物,雄株不結果,但存在控制果味的基因。甜果是顯性性狀,且乙植株是顯性純合子,F1雌株全為甜果。組一F1中的甜果植株基因型為AADdXBXb,組二F1中的無果植株基因型為AaDdXBY,雜交產生甜果的概率是3/4,雌株才能有甜果,用分離定律的方式求解:Aa和AA雜交,子代1/2的AA,1/2的Aa,XBY和XBXb雜交,子代XBXb、XBXB、XbY、XBY各占1/4,其中紅花雌株為AaXBXb,因此紅花雌株概率是1/2×1/4=1/8。所以紅花甜果植株所占的比例是1/8×3/4=3/32。(共56張PPT)模塊檢測卷(二)(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B一、選擇題(本題共19小題,每小題2分,共3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要求的,不選、多選或錯選均不得分。)1.(2024·金華十校聯盟高一聯考)野生遠東豹由于被獵殺而數量驟減,這直接降低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A.物種多樣性 B.遺傳多樣性C.群落多樣性 D.生態系統多樣性解析:遠東豹被獵殺,直接使這些個體內的基因消失,降低了遺傳多樣性,B正確。2.(2024·嘉興高一基礎測試)核糖體圖譜技術可以使科研人員準確地了解核糖體在信使RNA上的移動情況。該技術所研究的過程是中心法則中的( )A.逆轉錄 B.DNA復制C.轉錄 D.翻譯解析:核糖體沿著信使RNA移動,讀取密碼子,合成肽鏈。即以信使RNA為模板,各種氨基酸為原料,在核糖體上合成蛋白質的過程。遺傳信息從RNA流向蛋白質,為遺傳信息的翻譯,D正確。D3.(2024·綠谷聯盟高一聯考)在孟德爾進行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F1產生配子的分離比 ②F2性狀分離比 ③F1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 ④親本雜交后代性狀分離比 ⑤F2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解析:在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F1產生配子類型的比例是1∶1,①正確;F2性狀分離比為3∶1,②錯誤;F1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是1∶1,③正確;親本雜交后代的表型只有一種,④錯誤;孟德爾沒有做F2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實驗,⑤錯誤;故選D。D4.(2024·綠谷聯盟高一聯考)苯巴比妥是一種鎮靜劑及安眠藥,2017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入2B類致癌物清單中。研究發現,長期使用苯巴比妥會促進細胞增生和抑制細胞凋亡,使病灶中有基因損傷的細胞存活下來,從而促進腫瘤形成。在正常情況下,抑癌基因可以修復基因損傷的細胞,抑制癌變的發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長期使用苯巴比妥會抑制某些異常細胞的清除B.抑癌基因突變也可能會導致細胞癌變C.長期使用苯巴比妥會使細胞周期變長D.細胞凋亡嚴格受基因調控,同時也會受到外界環境因素影響C解析:長期使用苯巴比妥會促進細胞增生和抑制細胞凋亡,所以長期使用苯巴比妥會抑制某些異常細胞的清除,A正確;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突變均可能會導致細胞癌變,B正確;長期使用苯巴比妥會促進細胞增生,因此會使細胞周期變短,C錯誤。5.建立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和行為變化的模型,能加深對減數分裂過程及其特點的認識,領悟減數分裂的意義。下列關于“減數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的敘述,正確的是( )A.模擬活動中兩條顏色相同的染色體代表同源染色體B.模擬活動只能體驗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無法體驗染色體數量變化C.模擬活動可以解釋減數分裂產生配子中染色體組合多樣性的原因D.模擬含有3對同源染色體的細胞的減數分裂過程需要3種不同顏色的橡皮泥C解析:同源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應用不同顏色表示,A錯誤;模擬活動既能體驗染色體的行為變化,也能體驗染色體的數量變化,B錯誤;模擬含有3對同源染色體的細胞的減數分裂過程需要2種不同顏色的橡皮泥,一種顏色代表來自父方的染色體,另一種顏色代表來自母方的染色體,D錯誤。(2024·臺州高一聯考)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第6~7小題:人類Hunter綜合征是一種X染色體上的單基因遺傳病,患者的溶酶體中缺乏降解黏多糖的酶而使黏多糖在細胞中積累,導致細胞的損傷。某對健康的夫婦生育了一雙子女皆患有此病。兒子的染色體組成正常,而女兒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O。6.下列關于人類Hunter綜合征的敘述,錯誤的是( )A.這種遺傳病在人群中發病率比較高B.人群中該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C.該病的致病基因為隱性基因D.該致病基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A解析:多基因遺傳病容易受環境因素影響,在人群中發病率較高,而人類Hunter綜合征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A錯誤;某對健康的夫婦生育了一雙子女皆患有此病,說明該病為隱性遺傳病,又因為人類Hunter綜合征是一種X染色體上的單基因遺傳病,則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該病的特點之一是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C正確。7.關于材料中所示患病家族的敘述,正確的是( )A.父親有絲分裂異常造成女兒性染色體異常B.該對夫婦再生一個患病兒子的概率是1/2C.兒子和女兒的致病基因均來自母親D.母親細胞中溶酶體能合成降解黏多糖的酶C解析:父親有絲分裂異常如果不發生在精原細胞則對后代性染色體沒有影響,A錯誤;設相關基因為A、a,母親的基因型為XAXa,父親的基因型為XAY,該對夫婦再生一個患病兒子的概率是1/4,B錯誤;兒子的基因型為XaY,女兒患病且性染色體組成為XO,可知女兒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aO,兒子和女兒的致病基因(Xa)均來自母親,C正確;溶酶體不能合成降解黏多糖的酶,核糖體能合成降解黏多糖的酶,D錯誤。8.(2024·浙南名校聯盟高一聯考)下列不能體現基因與染色體之間具有平行關系的是( )A.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B.基因在雜交過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獨立性,染色體在配子形成和受精過程中,也具有相對穩定的形態結構C.在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存在,染色體也是成對的D.體細胞中成對的基因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同源染色體也是如此解析: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不能體現基因與染色體的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A符合題意。A9.(2024·精誠聯盟高一聯考)果蠅的長翅、殘翅是一對相對性狀。若讓幼蟲在正常環境(25 ℃)中培養,則含有顯性基因的幼蟲發育為顯性性狀的成體,不含顯性基因的幼蟲發育為隱性性狀的成體;若讓幼蟲在35 ℃環境中培養,則均發育為隱性性狀的成體。現讓兩只長翅果蠅雜交得到F1幼蟲,將F1幼蟲隨機均分為甲、乙兩組。甲組在25 ℃環境中培養,乙組在35 ℃環境中培養。其中甲組成體果蠅長翅∶殘翅=3∶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長翅為顯性性狀,殘翅為隱性性狀B.果蠅翅形的遺傳遵循分離定律C.F1成體果蠅中殘翅果蠅的基因型共有2種D.甲組F1長翅果蠅中雜合子比例為2/3C解析:由題意可知,F1甲組長翅(A_)∶殘翅(aa)=3∶1,說明果蠅翅形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長翅為顯性,殘翅為隱形,A、B正確;F1成體果蠅中殘翅果蠅的基因型共有3種,即AA、Aa、aa,其中AA、Aa在35 ℃條件下培養發育為殘翅,C錯誤;甲組表型符合分離定律, F1長翅(1/3AA、2/3Aa)果蠅中雜合子Aa比例為2/3,D正確。10.“假設—推理”法(“假說—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下列屬于孟德爾在發現分離定律時的“演繹推理”過程的是( )A.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B.由F2出現了“3∶1”的性狀分離比,推測生物體產生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彼此分離C.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分離,則測交后代中兩種性狀比接近1∶1D.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分離,則F2中三種基因型的比例接近1∶2∶1C解析:由雜交實驗推測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這屬于作出假說,A錯誤;由F2出現了“3∶1”的性狀分離比,推測生物體產生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彼此分離,這屬于作出假說,B錯誤;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分離,則測交后代會出現兩種性狀,比例接近1∶1,這屬于“演繹”過程,C正確;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分離,則F2中三種基因型的比例接近1∶2∶1,屬于假說的內容,D錯誤。(2024·S9聯盟高一聯考)閱讀下列資料,回答第11~12小題:202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瑞典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家斯萬特·帕博,以表彰他在已滅絕的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方面的發現。斯萬特·帕博通過對指骨碎片進行DNA測序,發現了一種不為人知的古人類,被命名為Denisova。Denisova體內的EPAS1基因,賦予了個體在高海拔地區生存的優勢,在現在的藏族人中很常見。11.DNA測序是一種研究基因結構的重要技術,在古生物學和人類基因組計劃中應用廣泛。下列關于該技術的敘述,錯誤的是( )A.測定古人類與現代人的DNA序列,可以分析比較二者的親緣關系B.對人類基因組測序,無需完成體細胞全部染色體上的DNA序列測定C.DNA測序可破解出人類各種遺傳病的病因,更好地改善人類的健康D.古化石細胞的DNA碎片化及易受其他生物DNA的污染等增加DNA測序的難度C解析:測定古人類與現代人的DNA序列,可以分析比較二者的親緣關系,序列越相近,親緣關系越近,A正確;對人類基因組測序,無需完成體細胞全部染色體上的DNA序列測定,只需要測22條常染色體和2條性染色體(XY),B正確;DNA測序不可以破解出人類各種遺傳病的發病原因,如有些遺傳病是染色體畸變造成的,C錯誤;古化石細胞的DNA碎片化及易受其他生物DNA的污染等因素都會增加DNA測序的難度,D正確。12.EPAS1基因普遍存在于Denisova人和現在的藏族人體內,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EPAS1基因是古人類經高海拔地區的惡劣環境定向誘導突變產生的B.高海拔環境對人類的持續選擇,使EPAS1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C.在氣候條件相似的高海拔地區,人群中EPAS1的基因頻率均相同D.由EPAS1基因的存在狀況,可判斷現在的藏族人是由Denisova人進化而來的B解析:基因的突變是不定向的,高海拔地區的惡劣環境僅起到選擇作用,A錯誤;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定向,高海拔環境對變異進行了定向選擇,EPAS1基因有利于生存,在后代中被保留,使得EPAS1基因的頻率定向改變,B正確;不同的人群中基因型不同,EPAS1基因的基因頻率不一定相同,C錯誤;藏族地區海拔高, EPAS1基因在現在的藏族人中很常見,但不能判斷現在的藏族人是由Denisova人進化而來的,D錯誤。13.(2024·A9協作體高一聯考)真核細胞的DNA分子復制時可觀察到多個復制泡(如圖所示)。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A.DNA分子復制過程無需耗能B.復制起始時間越早,復制泡越大C.這一過程只能發生在細胞核中D.這種復制方式降低了復制效率解析:DNA分子復制過程中需要消耗能量,A錯誤;復制起始時間越早,復制時間越長,復制泡越大,B正確;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復制主要發生在細胞核,此外在細胞質也可發生,C錯誤;真核細胞的DNA分子具有多個復制起點,這種復制方式加速了復制過程,提高了復制效率,D錯誤。A.DNA分子復制過程無需耗能B.復制起始時間越早,復制泡越大C.這一過程只能發生在細胞核中D.這種復制方式降低了復制效率14.(2024·湖州高一期末)某些消化道腫瘤細胞中含有一些翻譯功能的環狀RNA(circRNA)。它們的核苷酸數目不是3的整倍數,也不含終止密碼子,核糖體可在circRNA上“不中斷”的進行循環翻譯,需要時通過一定的機制及時終止。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circRNA中的每個堿基都參與構成密碼子B.circRNA上的每個密碼子都能結合相應的tRNAC.同一circRNA可以翻譯出很多種蛋白質D.circRNA可以作為某些腫瘤檢測的標記物A解析:每3個相鄰的堿基構成一個密碼子,circRNA的核苷酸數目不是3的整倍數,因此并非每個堿基都參與構成密碼子,A錯誤;circRNA不含終止密碼子,所以每個密碼子都能結合相應的tRNA,B正確;核糖體可在circRNA上“不中斷”的進行循環翻譯,需要時通過一定的機制及時終止,終止位置可以不同,所以同一circRNA可以翻譯出很多種蛋白質,C正確;腫瘤細胞中含有circRNA,據此可以作為某些腫瘤檢測的標記物,D正確。15.(2024·山水聯盟高一聯考)RNA病毒分為單鏈RNA和雙鏈RNA,其中病毒RNA合成mRNA的方式可表示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A.脊髓灰質炎病毒屬于正鏈RNA(+RNA)病毒,該病毒重新合成+RNA的過程可用圖中①②過程表示B.HIV是逆轉錄RNA單鏈病毒,其中逆轉錄過程可用圖中⑦⑥表示C.過程①所需的嘌呤比例與過程②所需的嘌呤比例相同D.①②⑤過程均需要RNA聚合酶A.脊髓灰質炎病毒屬于正鏈RNA(+RNA)病毒,該病毒重新合成+RNA的過程可用圖中①②過程表示B.HIV是逆轉錄RNA單鏈病毒,其中逆轉錄過程可用圖中⑦⑥表示C.過程①所需的嘌呤比例與過程②所需的嘌呤比例相同D.①②⑤過程均需要RNA聚合酶解析:脊髓灰質炎病毒屬于正鏈RNA(+RNA)病毒,由圖可知,該病毒重新合成+RNA的過程可用圖中①②表示,A正確;HIV是逆轉錄RNA單鏈病毒,其中逆轉錄是以RNA為模板合成DNA的過程,該過程可用圖中⑦⑥表示,B正確;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過程①所需的嘌呤比例與過程②所需的嘧啶比例相同,C錯誤;①②⑤過程的產物均是RNA,均需要RNA聚合酶,D正確。16.(2024·紹興高一期末)如圖是人類某些遺傳病的系譜圖,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下列根據圖譜作出的判斷中,錯誤的是( )DA.圖譜②肯定是顯性遺傳病B.圖譜①一般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圖譜③一定不是細胞質遺傳病D.圖譜④一定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圖譜②肯定是顯性遺傳病B.圖譜①一般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圖譜③一定不是細胞質遺傳病D.圖譜④一定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解析:圖譜②中雙親有病,女兒正常,為“有中生無”,所以肯定是顯性遺傳病,A正確;圖譜①中雙親正常,后代女兒患病,為“無中生有”,一般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正確;圖譜③中母親正常,兒子有病,所以不可能是細胞質遺傳病,C正確;圖譜④中母親有病,父親正常,兒子有病,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或細胞質遺傳病,D錯誤。17.(2024·寧波高一期末)細胞色素c廣泛存在于多種生物中,生物學家對比了不同物種中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如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對比物種 細胞色素c中氨基酸殘基的置換百分比哺乳類中兩個不同目的動物 5~10鳥類與哺乳類 8~12兩棲類與鳥類 14~18魚類與陸生脊椎動物 18~22昆蟲與脊椎動物 27~34藻類與動物 57A.細胞色素c差異的根本原因是氨基酸序列的不同B.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細胞色素c的差異越大C.編碼細胞色素c的基因之間的區別主要與基因重組有關D.該研究為不同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證據解析:不同生物所含細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存在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不同,A錯誤;由表可知,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細胞色素c的差異越小,B錯誤;編碼細胞色素c的基因之間的區別主要與基因突變有關,C錯誤;細胞色素c屬于生物大分子,比較不同生物細胞內的細胞色素c中氨基酸序列的差異性大小,可以推測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該研究為不同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證據,D正確。18.(2024·環大羅山聯盟高一聯考)果蠅的唾腺染色體編號為16A的區段(含有多個基因)與復眼的表型有關,兩者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由此可見復眼小眼數的變異屬于( )AA.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B.基因突變中的堿基對增添C.染色體數目的個別增加D.基因突變中的堿基對替換解析:分析題圖,果蠅的唾腺染色體編號為16A的區段(含有多個基因)與復眼的表型有關,復眼小眼數的變異均是染色體上16A區段增多導致,該過程基因的數目增多,所以均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A符合題意。19.(2024·環大羅山聯盟高一聯考)鐮刀形細胞貧血癥主要流行于非洲瘧疾高發地區,雜合子Hh能合成正常的血紅蛋白,在氧含量正常情況下不表現貧血癥狀,同時能合成異常的血紅蛋白使該類型個體對瘧疾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圖1為鐮刀形細胞貧血癥某家族系譜圖,對該家系中1~4號個體進行基因檢測,將含有Hh基因的相關片段分離形成兩種條帶,結果如圖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A.鐮刀形細胞貧血癥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若對5號個體進行基因檢測,則其在圖2中出現兩種條帶的概率為1C.圖1中的5號與9號個體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3D.在瘧疾高發區,HH個體可能大量死于瘧疾解析:分析圖1可知,1號和2號正常,但他們的女兒患病,即“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說明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正確;由于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5號表現正常,但有一個患病的女兒,因此其為雜合子,則在圖2中出現兩種條帶的概率為1,B正確;據圖1可知,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則5號基因型為Hh,6號基因型也為Hh,故9號基因型為H_(即1/3HH、2/3Hh),故5號和9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2/3,C錯誤;題意顯示,雜合子Hh能同時合成正常和異常的血紅蛋白,在氧含量正常情況下不表現貧血癥狀,并對瘧疾具有較強的抵抗力,故在瘧疾高發區,HH個體可能易死于瘧疾,D正確。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62分)20.(12分)(2024·浙南名校聯盟高一聯考)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行為和數量等特征是區分細胞分裂時期的重要依據。某個動物的部分細胞分裂圖如下,其中字母表示染色體上的基因。(1)細胞甲中含有____個核DNA,圖中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___________。(2)細胞乙中姐妹染色單體上同時帶有基因D和d的原因是___________,其產生的子細胞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細胞丙處于____________________期,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細胞丁中基因A和基因B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細胞丁分裂完成后可產生________種子細胞。8甲、乙、丁基因突變次級卵母細胞和第一極體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沒有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的子染色體移向兩極非等位基因4解析:(1)圖甲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圖中有8個染色體,8個核DNA;甲是有絲分裂后期、乙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丁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都含有同源染色體。(2)乙細胞中Dd的產生是基因突變,因為另一極中只有D;圖乙是初級卵母細胞,可產生次級卵母細胞和第一極體。(3)丙不含同源染色體,且由于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移向兩極,細胞丙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4)A和B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因為丁細胞發生了交叉互換, 故可產生4種子細胞。21.(12分)(2024·A9協作體聯盟高一聯考)肺炎按病因分類,主要有細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體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圖一表示某種肺炎鏈球菌體內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圖二表示中心法則,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解旋酶(1)圖一中物質②的名稱是________,合成③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2)圖一中核糖體移動的方向是________(填“向右”或“向左”),據圖一分析,肺炎鏈球菌基因表達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核糖核苷酸向右邊轉錄、邊翻譯(3)流感病毒是一種RNA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病毒RNA與核糖體結合,合成RNA復制酶,從而產生新的病毒RNA,再與蛋白質結合,組裝成大量的新的病毒。請問流感病毒增殖過程中會出現圖二中的________(填字母)過程。d、e解析:(1)圖中②為解旋酶,能夠打開DNA雙鏈,①為DNA聚合酶,正在合成新的DNA鏈,③是轉錄出的RNA,合成它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2)圖一中③上有四個核糖體,左側的核糖體上肽鏈最短,右側核糖體上肽鏈最長,故核糖體移動方向為從左向右。圖一是肺炎鏈球菌細胞內發生的DNA復制和基因表達過程,由圖一可知,其在基因表達時轉錄、翻譯同時進行。(3)流感病毒是一種RNA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病毒RNA與核糖體結合,合成RNA復制酶,從而產生新的病毒RNA,再與蛋白質結合,組裝成大量的新的病毒。由此可知流感病毒是RNA自我復制病毒,其可以進行RNA復制和翻譯,即d、e。22.(13分)(2024·S9協作體高一聯考)油菜是重要的經濟作物,不同品種的油菜由甘藍、黑芥和蕓薹雜交、選育而成。雜交、選育不同品種油菜的過程如圖所示。不考慮發生其他變異。回答下列問題:注:A、B、C分別表示不同植物的一個染色體組,三者的染色體數目分別為10、8、9。(1)甘藍與蕓薹雜交,得到的F1需要經過____________________處理后才能獲得甘藍型油菜(AACC)。經過雜交、純化培育的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亞芥,其染色體數目分別為________。(2)芥菜型油菜具有耐旱、耐瘠薄、黃籽、油酸含量高等特性。將甘藍型油菜與芥菜型油菜雜交獲得雜種F1,F1的染色體組成是________。將F1連續與甘藍型油菜回交,最終選育獲得黃籽、油酸含量達68.52%的甘藍型油菜新品種。該育種過程遵循的遺傳學原理主要是________,回交的主要目的是保留___________的優良遺傳性狀。人工誘導染色體加倍36、34AABC基因重組甘藍型油菜(3)埃塞俄比亞芥具有耐熱、抗倒伏、抗白銹病等優良的農藝性狀,也存在產量低、低油酸、高硫苷等不良的農藝性狀。為改良埃塞俄比亞芥的品質,提出一種可行的育種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埃塞俄比亞芥與具有優良性狀的其他品種的油菜雜交再進行回交,選育具有優良性狀的品種(或將埃塞俄比亞芥進行誘變處理,選育具有優良性狀的品種或通過轉基因技術調控代謝途徑)(合理即可)解析:(1)甘藍與蕓薹直接雜交,得到的F1(AC)不含同源染色體,需要經過人工誘導染色體加倍處理才能獲得甘藍型油菜(AACC)。經過雜交、純化培育的芥菜型油菜的染色體組成為AABB,埃塞俄比亞芥的染色體組成為BBCC,A、B、C分別表示不同植物的一個染色體組,三者的染色體數目分別為10、8、9。因此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亞芥的染色體數目分別為36、34。 (2)將甘藍型油菜(AACC)與芥菜型油菜(AABB)雜交獲得雜種F1,F1的染色體組成是(AABC)。將F1連續與甘藍型油菜回交,最終選育獲得黃籽、油酸含量達68.52%的甘藍型油菜新品種。該育種過程遵循的遺傳學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組,回交的主要目的是保留甘藍型油菜的優良遺傳性狀。(3)為改良埃塞俄比亞芥的品質,可以利用誘變育種,即將埃塞俄比亞芥進行誘變處理,選育具有優良性狀的品種;轉基因技術能定向改變生物的性狀,所以可以通過轉基因技術調控代謝途徑;或者將埃塞俄比亞芥與具有優良性狀的其他品種的油菜雜交再進行回交,選育具有優良性狀的品種。23.(12分)(2024·百校聯盟高一聯考)miRNA是在真核生物中發現的一類能調控基因表達的非編碼RNA,其大小約20~25個核苷酸。研究發現,miRNA只在特定的組織和發育階段表達,在細胞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圖1為目的基因表達及miRNA發揮作用的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目的基因表達過程包括圖1中的________(填序號)過程,它們都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三點)。①、②酶的參與、消耗能量、有模板、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等(2)目的基因表達過程中,其模板鏈上的堿基序列最終翻譯的氨基酸如下表,則圖2中的tRNA攜帶的氨基酸是________。5′—GCT—3′ 絲氨酸5′—TGC—3′ 丙氨酸5′—TCG—3′ 精氨酸5′—CGT—3′ 蘇氨酸精氨酸(3)據圖1,miRNA調控基因表達的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測miRNA在細胞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使細胞發生分化,生物體表現出相應的性狀。(4)研究發現,miRNA不僅能調控基因的表達,還能在DNA編碼不變的情況下傳代,對基因組進行調整,使后代表現同樣的表型,這屬于__________現象,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與目的基因轉錄的mRNA互補配對,使核糖體無法結合到mRNA上,從而抑制翻譯過程表觀遺傳在特定的組織和發育階段,通過關閉某些基因的表達或調控某些基因的表達水平來實現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可遺傳變化解析:(1)基因表達過程包括轉錄和翻譯,即圖中的①、②。轉錄和翻譯過程都需要酶的參與、消耗能量、有模板、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等。(2)圖2中tRNA的反密碼子是3′—GCU—5′,則mRNA中對應的密碼子是5′—CGA—3′,對應的DNA模板鏈上的堿基序列為3′—GCT—5′,所以圖2所示tRNA攜帶的氨基酸是精氨酸。(3)根據圖1,miRNA通過與目的基因轉錄的mRNA互補配對,使核糖體無法結合到mRNA上,從而抑制翻譯過程,抑制相關基因的表達。細胞分化是細胞中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故推測在生物特定的組織和發育階段,細胞中的miRNA通過關閉某些基因的表達或調控某些基因的表達水平來實現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從而使細胞發生分化,生物體表現出相應的性狀。(4)表觀遺傳是指親代傳遞給后代的DNA序列沒有改變,親代在生活中由于生活環境或生活習慣的改變而引起的身體狀況變化,也會通過某種遺傳途徑遺傳給下一代,即父母的生活經歷可以通過DNA序列以外的方式遺傳給后代。因此miRNA調控基因表達的過程屬于表觀遺傳現象。24.(13分)(2024·紹興高一期末)某雌雄異株(XY型性別決定)的二倍體植物,其花色由深至淺依次為紫色、深紅色、紅色、粉色和白色,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每個顯性基因對顏色的加深具有累加效應,已知A/a位于常染色體上,B/b不位于Y染色體上。現有三種純合植株,甲(紅花雄株)、乙(紫花雌株)、丙(白花雄株)進行雜交實驗,其全部子代表型及比例統計結果如下表,不考慮突變和染色體片段交換。組別 親本 (P) 子一代 (F1) 組一F1雄株×組二 F1雌株→子二代(F2) 1/2雌株 1/2雄株組一 甲×乙 1/2雌株 深紅花 紫花∶深紅花∶紅花=1∶2∶1 深紅花∶紅花∶粉花=1∶2∶11/2雄株 深紅花 組二 乙×丙 1/2雌株 紅花 1/2雄株 紅花 (1)花色基因A/a、B/b的遺傳遵循____________定律,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親本甲的基因型為________,F2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種。(3)現對F2某紅花雄株進行基因型測定,其測交子代有1/4為紅花雌株。用遺傳圖解表示該測交過程。自由組合A/a位于常染色體上,B/b位于X染色體上(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AAXbY3答案 (4)該植物的果味由另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D/d控制。甜果雌株乙與無果雄株甲、甜果雌株乙與無果雄株丙雜交得到的F1中,雌株均結甜果,雄株均不結果。將兩組的F1分別自由交配產生的F2中,雌株均為甜果∶澀果=3∶1,雄株均不結果。甜果和無果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對相對性狀,F1雌株全為甜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組一F1的甜果植株和組二F1的無果植株隨機授粉,理論上子代中紅花甜果植株所占比例為________。不是甜果是顯性性狀,且乙植株是顯性純合子(DD)3/32解析:(1)組一F1雄株與組二F1雌株雜交,子二代雌株和雄株花色表型及比例不同,說明與性別有關,判斷基因B/b存在于X染色體上,已知A/a位于常染色體上,則花色基因A/a、B/b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2)組一:甲×乙,子代雌雄全表現為深紅花,甲的基因型為AAXbY,乙的基因型為AAXBXB,組二中,丙的基因型為aaXbY,組一F1雄株基因型為AAXBY,組二F1雌株基因型為AaXBXb,F2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種。(3)由于測交子代有1/4為紅花雌株,可確定紅花雄株的基因型為AaXBY,測交過程的遺傳圖解如答案所示。(4)果味中的甜果和澀果是一對相對性狀,甜果和無果不是一對相對性狀,該二倍體植物為雌雄異株植物,雄株不結果,但存在控制果味的基因。甜果是顯性性狀,且乙植株是顯性純合子,F1雌株全為甜果。組一F1中的甜果植株基因型為AADdXBXb,組二F1中的無果植株基因型為AaDdXBY,雜交產生甜果的概率是3/4,雌株才能有甜果,用分離定律的方式求解:Aa和AA雜交,子代1/2的AA,1/2的Aa,XBY和XBXb雜交,子代XBXb、XBXB、XbY、XBY各占1/4,其中紅花雌株為AaXBXb,因此紅花雌株概率是1/2×1/4=1/8。所以紅花甜果植株所占的比例是1/8×3/4=3/3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模塊檢測卷(二).docx 模塊檢測卷(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