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模塊檢測卷(一)(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9小題,每小題2分,共3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要求的,不選、多選或錯選均不得分。)1.(2024·杭州二中高一期中)下列各項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盤羊的黑毛和白毛人的眼睛大和眼角上翹桃樹的紅花和綠葉豌豆的高莖和水稻的矮莖2.(2024·湖州高一期末)“替諾福韋”能與艾滋病病毒逆轉錄酶結合并抑制其功能。下列過程可直接被“替諾福韋”阻斷的是( )復制 轉錄翻譯 逆轉錄3.(2024·精誠聯盟高一聯考)以下細胞中一定有Y染色體的細胞是( )人的精原細胞 人的次級精母細胞公雞的精原細胞 蠶的精細胞(2024·A9協作體高一聯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第4~5小題。T2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的病毒,它的化學組成中60%是蛋白質,40%是DNA。下圖表示用被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過程。4.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要獲得32P標記的噬菌體可用含32P的培養液直接培養可用3H代替32P標記DNA步驟②的目的是使噬菌體與細菌充分混合為達到預期實驗效果,噬菌體與細菌混合培養的時間并不是越長越好5.下列對噬菌體、大腸桿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兩者的組成成分中都有DNA和蛋白質兩者都有核糖體兩者都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增殖噬菌體增殖由大腸桿菌提供模板DNA、脫氧核苷酸和能量6.如圖為某學校學生在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的材料用具,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雌1、雄1容器中的黑球和白球可表示F1的基因型若在雄1中放入黑球和白球各10個,也可以模擬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分別從雄1、雌1中各取出一個球組合在一起,可模擬F1雌雄個體產生配子的受精作用若雄1中的黑球代表Y染色體,白球代表X染色體,每次從雄1中取出一個小球,可以模擬人類的性別決定過程7.某單子葉植物的花色由M/m和N/n兩對基因共同控制。存在顯性基因時表現為黃花,否則為白花。下列方案及結果能證明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的是( )MmNn與mmnn雜交,F1表型比為1∶1mmNn與Mmnn雜交,F1表型比為1∶3MmNn個體自交,F1表型比為15∶1MmNn個體自交,F1表型比為1∶38.(2024·A9協作體高一聯考)下圖表示生物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節,對圖示分析正確的是( )生物進化的單位是種群,生物繁殖的單位是個體圖中B表示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圖中C表示生殖隔離,指兩種生物不能雜交產生后代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將導致生物朝著一定方向不斷進化9.性反轉綜合征是由性腺分化異常導致的一類疾病,表現為性染色體與性腺不符、生殖器官發育異常。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是人類雄性的性別決定基因。一對夫婦色覺、染色體數目均正常,生了一個性染色體是XY且色盲的女兒。下列對病因的推測,不合理的是( )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缺失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突變X染色體上的色盲基因來自她的母親Y染色體上組蛋白的乙?;种屏薙RY基因表達10.玉米是雌雄異花同株植物,其雄花生于莖頂,雌花生于葉腋?;ǚ鄢墒旌箫h落到雌蕊柱頭完成授粉。已知玉米的黃粒和白粒是一對相對性狀,田間玉米的黃粒和白粒普遍存在。為了確定黃粒和白粒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下列實驗方案不合理的是 ( )從田間玉米中選擇多株黃粒植株自交,統計子代的性狀及其比例從田間玉米中選擇多株白粒植株自交,統計子代的性狀及其比例從田間玉米中選擇多株黃粒植株與多株白粒植株雜交,子代中占多數的類型為顯性性狀在田間玉米中抽樣統計黃粒和白粒的比例,占多數的類型為顯性性狀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第11~12題。材料一 蜜蜂受精卵(2n=32)發育成的幼蟲若持續食用蜂王漿則發育為蜂王,否則發育為工蜂,工蜂都是喪失繁殖能力的雌蜂。未受精的卵細胞發育成雄蜂。材料二 蜜蜂體內DNMT3基因表達DNA甲基轉移酶,該酶能使某些基因上游轉錄調控區及其附近的“CpG島”甲基化從而影響基因表達。但胞嘧啶甲基化不影響DNA的復制過程。研究發現,蜂王的基因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11.下列關于蜂群中蜂王、工蜂和雄蜂的分析,錯誤的是( )蜜蜂的性別由染色體數目決定工蜂的出現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雄蜂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若蜂王基因型為Aabb,則該蜂群中新發育成的雄蜂基因型可能有Ab和ab兩種12.據材料可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pG島”甲基化后阻止了RNA聚合酶的識別與結合DNA的甲基化修飾將導致表達的蛋白質結構改變DNA復制時,5-甲基胞嘧啶仍能進行堿基互補配對推測蜂王漿的作用可能是抑制DNA甲基轉移酶發揮作用13.(2024·紹興高一期末)如圖為患血友病的某家族系譜圖,已知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則7號的致病基因來自( )1號 2號3號 4號14.(2024·精誠聯盟高一聯考)硒代半胱氨酸(Sec)的分子式為C3H7NO2Se,參與硒蛋白合成。控制硒蛋白合成的mRNA中存在一個呈折疊環狀的硒代半胱氨酸引導插入序列(S序列),該序列對Sec參與多肽鏈的合成至關重要。下圖表示真核細胞硒蛋白的翻譯機制,已知AUG(起始密碼子)—甲硫氨酸,UAA、UAG—終止密碼子,UGA在正常情況下是終止密碼子,在特殊情況下可編碼Sec。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Sec的R基團為—CH2SeH,攜帶Sec的tRNA上含有密碼子在特殊情況下,真核細胞可編碼氨基酸的密碼子為62種核糖體在硒蛋白mRNA上的移動方向為5′→3′該mRNA中堿基數量與其指導合成的肽鏈中氨基酸數量的比值大于315.(2024·嘉興高一期末)膀胱癌發病率居我國泌尿生殖系腫瘤發病率的第一位,研究數據顯示,男性膀胱癌發病率為女性的3~4倍。目前較為明確的兩大病因包括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其中環境因素主要是香煙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和芳香胺類化學物質,30%~50%的膀胱癌由吸煙引起。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香煙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和芳香胺類化學物質是引起膀胱癌的化學致癌因子吸煙引起細胞癌變的原因是基因突變臨床上治療癌癥常用化學藥物抑制癌細胞中DNA的復制,使其停留在分裂期癌癥晚期患者難以被治愈的原因是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已經分散和轉移16.(2024·金華十校高一聯考)如圖表示大腸桿菌的質粒DNA復制過程,其中復制叉是DNA復制時在DNA鏈上形成的結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復制時,RNA聚合酶對模板具有依賴性大腸桿菌質粒中復制叉的形成需要解旋酶的參與大腸桿菌質粒DNA的復制具有雙向復制的特點兩條子鏈DNA都按照其5′→3′的方向進行延伸17.(2024·精誠聯盟高一聯考)下圖是厚軸茶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顯微照片。其中①~④為正常分裂圖像,⑤中姐妹染色單體連接在一起形成了“染色體橋”結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細胞減數分裂的排序是③→④→①→②圖①、③和④的細胞中均含姐妹染色單體圖④細胞通過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發生基因重組圖⑤中“染色體橋”隨機斷裂將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18.(2024·湖州高一期末)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系統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后來的科學家在此基礎上概括并提出了更完整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理論的闡述合理的是( )鯨和鯊魚的鰭是它們有共同祖先的比較解剖學證據可遺傳的變異和環境的定向選擇導致生物發生進化進化一旦發生,生物越來越高等,越來越復雜發生進化時,物種的基因庫將發生定向變化19.果蠅的有眼與無眼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毛與短毛由另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兩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體上。一群有眼正常毛雌蠅與一群無眼正常毛雄蠅交配,F1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不考慮突變、交叉互換。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項目 有眼 正常毛 有眼 短毛 無眼 正常毛 無眼 短毛F1雄蠅 3 3 1 1F1雌蠅 6 0 2 0果蠅的有眼與無眼、正常毛與短毛的遺傳分別遵循孟德爾的分離定律親代有眼正常毛雌果蠅的基因型為AaXBXbF1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共有15種選取F1中有眼果蠅進行隨機交配,下一代中出現的表型占比最少的是無眼短毛雌果蠅占比為1/64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62分)20.(13分)(2024·衢州高一期末)如圖表示某DNA片段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①~⑤表示物質或結構,a、b、c均表示生理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2分)a過程需要的原料為________,若①中含有堿基數為m個,其中堿基A的數量為n個,則a過程進行4次,共需堿基G的數量為________。(2)(3分)b過程需要________酶,該酶沿模板鏈的__________(填“3′→5′”或“5′→3′”)移動,已知該過程非模板鏈上的部分堿基序列為5′—CTGGCTTCT—3′,則該過程合成的②中對應的堿基序列為________。(3)(4分)核糖體在②上的移動方向是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由于基因中一個堿基對發生替換,而導致c過程合成的肽鏈中的色氨酸(密碼子有AUU、AUC、AUA)變成蘇氨酸(密碼子有ACU、ACC、ACA、ACG),則該基因的堿基對替換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分)基因表達包括圖中的________過程,胰島B細胞中能發生圖中的________過程。21.(12分)(2024·百校聯盟高一聯考)如圖表示某二倍體雌性生物(2n=4)細胞分裂有關示意圖。圖甲表示該生物某一分裂時期的細胞;圖乙Ⅰ曲線表示減數分裂不同時期染色體/核DNA的數量變化,Ⅱ曲線表示減數分裂細胞中染色體數量變化;圖丙表示不同時期細胞中染色體和核DNA的相對值。請回答下列問題:(1)(3分)圖甲細胞名稱為____________,其中含有__________條染色單體,對應圖丙的________(填字母)。(2)(3分)圖乙中DNA復制發生在________段。EF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當于圖丙中的________。(3)(1分)若該生物某個四分體中兩條性染色體大小不同,則該生物性染色體為________(填“XY型”或“ZW型”)。(4)(3分)該生物的細胞中可能含有的同源染色體對數為________對;非同源染色體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生在圖乙________段;圖丙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體的是________。(5)(2分)該生物偶爾會出現基因型為DDd(D、d位于1號染色體上)的個體,在進行減數分裂時,1號染色體的任意兩條移向細胞一極,剩下的一條移向另一極。則基因型為DDd的個體產生的配子的基因組成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2分)(2024·衢州高一期末)科學家以果蠅為模式生物,發現了生物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他們認為PER基因表達產生的PER蛋白會通過抑制性反饋回路,阻遏其自身的合成,從而以一種連續、循環的節奏對PER蛋白含量進行調節,進而產生晝夜節律。如圖為PER蛋白的產生與調控過程(甲、乙代表生理過程,①②代表分子)。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甲過程為____________,該過程所需的原料為____________。甲過程中產生的①往往需要在______________中加工成熟才能用于乙過程。除圖示場所外,在果蠅細胞中的__________中也可發生甲過程。(2)(4分)乙過程中核糖體移動的方向為________(填“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多個核糖體相繼結合在②上的生物學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過程還需要__________來轉運氨基酸。(3)(1分)甲和乙中涉及堿基互補配對的是________。(4)(1分)TIM蛋白由TIM基因控制合成,若阻止TIM基因表達,則果蠅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產生正常的晝夜節律。(5)(2分)PER基因的啟動轉錄的序列中胞嘧啶被甲基化之后導致其無法順利表達,從而影響晝夜節律的形成。研究發現子代果蠅有可能通過繼承親代果蠅的這種甲基化基因而同樣不能產生晝夜節律,這種遺傳現象被稱為________。23.(12分)(2024·A9協作體高一聯考)控制某種蘿卜葉形、能否抗霜霉病兩個性狀的基因分別用A/a、B/b表示。現有4種蘿卜:板葉抗病(甲)、板葉抗病(乙)、花葉感病(丙)和花葉感病(丁)。甲和丙雜交,F1表型均與甲相同,F1自交產生的F2中有4種不同表型,且每對相對性狀之比均接近3∶1。乙和丁雜交,子代出現個體數相近的4種不同表型?;卮鹣铝袉栴}:(1)(2分)根據甲和丙的雜交結果可知,控制葉形的顯性性狀是________,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________定律。(2)(2分)根據甲和丙、乙和丁的雜交結果,可以推斷丙植株的基因型為________。若丙和丁雜交,則子代的表型為________。(3)(4分)選擇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與乙進行雜交。統計子代個體性狀。若發現葉形的分離比為3∶1,能否抗病性狀的分離比為1∶1,則植株X的基因型為________,子代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________。(4)(4分)用遺傳圖解表示甲與丙雜交獲得子一代的過程。24.(13分)(2024·山水聯盟高一聯考)某二倍體高等植物的性別決定類型為XY型。該植物花色有紅花和白花兩種,葉形有寬葉和窄葉兩種。花色由基因A、a控制,葉形由基因B、b控制。某研究小組利用白花寬葉雌株和白花寬葉雄株進行了雜交實驗,子代表型及數目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子代 花色葉形白花寬葉 白花窄葉 紅花寬葉 紅花窄葉雌性 726 0 236 0雄性 371 360 118 132(注:相關基因均不考慮位于X、Y同源區段。)(1)(2分)等位基因A與a的根本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分)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判斷:控制花色與葉形的這兩對基因遵循________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分)該雜交實驗中,親本均為白花,子代出現了白花和紅花,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________。親本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4)(2分)子代白花寬葉雌株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________。(5)(2分)若已知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請寫出親本白花寬葉雌株與子代的紅花窄葉雄株雜交的遺傳圖解。模塊檢測卷(一)1.A [盤羊的黑毛和白毛符合“同種生物”和“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屬于相對性狀,A正確;人的眼睛大和眼角上翹符合“同種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狀”,不屬于相對性狀,B錯誤;桃樹的紅花和綠葉符合“同種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狀”,不屬于相對性狀,C錯誤;豌豆的高莖和水稻的矮莖不符合“同種生物”,不屬于相對性狀,D錯誤。]2.D [“替諾福韋”可與逆轉錄酶結合并抑制其功能,而逆轉錄過程需要逆轉錄酶的催化,因而“替諾福韋”可直接阻斷逆轉錄過程, 復制、轉錄和翻譯過程均不需要逆轉錄酶,D正確。]3.A [人屬于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其精原細胞中一定含有X和Y染色體,A正確;人的次級精母細胞是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同源染色體分離進入不同的次級精母細胞,故次級精母細胞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或Y,故人的次級精母細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體,B錯誤;雞和蠶屬于ZW型性別決定的生物,故公雞的精原細胞和蠶的精細胞中一定沒有Y染色體,C、D錯誤。]4.D [噬菌體為病毒,不能直接用培養液培養,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增殖,A錯誤;DNA和蛋白質中均含有H元素,無法區分開兩種物質,不可用3H代替32P標記DNA,B錯誤;步驟②是攪拌器攪拌,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C錯誤。]5.A [噬菌體是DNA病毒,無核糖體,B錯誤;噬菌體是DNA病毒,大腸桿菌是具有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而有絲分裂是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C錯誤;增殖過程中所需模板來自噬菌體,所需的原料、酶和能量由大腸桿菌提供,D錯誤。]6.D [雌1、雄1容器中的黑球(可用A表示)、白球(可用a表示),結合后是Aa,可表示F1的基因型,A正確;若在雄1中放入黑球和白球各10個,可表示雄性中有兩種比例相等的配子,故也可以模擬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B正確;分別從雄1、雌1中各取出一個球組合在一起,可模擬F1雌雄個體產生配子的受精作用,且可表示該過程是隨機的,C正確;人類的性別決定是由精子和卵細胞共同決定的,故若雄1中的黑球代表Y染色體,白球代表X染色體,除了需要從雄1中取出一個小球外,還需要從雌1中選取一個小球,D錯誤。]7.C [MmNn與mmnn雜交,F1表型比為1∶1,說明兩對基因可能連鎖,A錯誤;mmNn與Mmnn雜交,F1表型比為1∶3,如果連鎖,表型比也是1∶3,B錯誤;MmNn的個體自交,F1的表型比為15∶1,15∶1是9∶3∶3∶1變形,可以說明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正確;MmNn自交產生3∶1的表型比,可能是因為兩對基因連鎖,產生了MN和mn的雌雄配子,D錯誤。]8.D [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A錯誤;B表示地理隔離,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B錯誤;生殖隔離是指自然狀態下、個體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產生的后代不育,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C錯誤;生物能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D正確。 ]9.D [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缺失,無雄性的性別決定基因,可導致性反轉,A合理;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突變,改變了雄性的性別決定基因,可導致性反轉,B合理;色盲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相關基因用A/a表示,一對夫婦色覺、染色體數目均正常,生出性染色體為XY的色盲女兒,可知“女兒”的基因型為XaY,其中Xa來自母親,C合理;組蛋白的乙?;梢赃z傳,若Y染色體上組蛋白的乙?;种屏薙RY基因表達,Y染色體來自父親,則父親無法正常發育產生后代,與題意矛盾,D不合理。]10.D [從田間玉米中選擇多株黃粒(白粒)植株進行自交,如果后代出現了性狀分離,則黃粒(白粒)為顯性性狀,A、B合理;設相關基因為A、a,由于顯性性狀的基因型有AA和Aa,而隱性性狀的基因型是aa,因此從田間玉米中選擇多株黃粒植株與多株白粒植株雜交,子代中占多數的個體性狀為顯性性狀,C合理;選項中沒有指出親代交配的方式,如果是隨機交配,則子代的數目取決于顯性或隱性的基因頻率,D不合理。]11.C [蜜蜂的性別決定方式與染色體數目有關,其中雄蜂由卵細胞發育而來,雌蜂由受精卵發育而來,A正確;工蜂與蜂王都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但由于食物不同導致工蜂沒有生殖能力,而蜂王生殖能力正常,故工蜂的出現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B正確;雄蜂是由卵細胞發育而來的,體內不存在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不會出現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C錯誤;若蜂王基因型為Aabb,其產生的配子基因型為Ab和ab,則該蜂群中新發育成的雄蜂基因型可能有Ab和ab兩種,D正確。]12.B [分析材料二可知,DNA甲基轉移酶能使某些基因上游轉錄調控區及其附近的“CpG島”甲基化從而影響基因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據此推測“CpG島”甲基化后阻止了RNA聚合酶識別與結合,A正確;甲基化修飾并未引起相關基因的堿基對排列順序發生改變,故甲基化不會引起其表達的蛋白質結構改變,B錯誤;甲基化并不改變基因的堿基序列和配對方式,故DNA復制時,5-甲基胞嘧啶仍能進行堿基互補配對,C正確;DNA甲基轉移酶會影響基因的表達水平,而蜜蜂幼蟲持續食用蜂王漿會發育為蜂王,蜂王的基因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據此推測蜂王漿的作用可能是抑制DNA甲基轉移酶發揮作用,D正確。]13.B [血友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假設相關基因為A和a,7號患病男性(XaY),其致病基因應該來自母親5號,5號正常,其基因型為XAXa,由于1號正常,不含有致病基因,所以5號的致病基因來自2號(XAXa),所以7號的致病基因最終來自2號,B正確。]14.A [硒代半胱氨酸的分子式為C3H7NO2Se,而氨基酸分子式的結構通式可表示為C2H4NO2R,可見,硒代半胱氨酸的R基團為—CH2SeH(或—CH3Se),但tRNA上不存在密碼子,密碼子在mRNA上,A錯誤;在特殊情況下,真核細胞內終止密碼子UGA可編碼Sec,故在特殊情況下,真核細胞內可編碼氨基酸的密碼子共有62種,有2種終止密碼子不決定氨基酸,B正確;翻譯過程中核糖體沿著mRNA移動,移動方向為5′→3′,C正確;mRNA兩端存在不翻譯的序列,如終止密碼子不編碼氨基酸,且3個相鄰堿基構成一個密碼子編碼一個氨基酸,所以mRNA中堿基數量與其指導合成的肽鏈中氨基酸數量的比值大于3,D正確。]15.C [由“其中環境因素主要是香煙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和芳香胺類化學物質”可知,香煙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和芳香胺類化學物質是引起膀胱癌的化學致癌因子,A正確;細胞癌變是基因突變導致的,B正確;臨床上治療癌癥常用化學藥物抑制癌細胞中DNA的復制,使其停留在分裂間期,C錯誤;癌癥晚期患者難以被治愈的原因是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已經分散和轉移,很難去除,D正確。]16.A [DNA的復制無需RNA聚合酶參與,A錯誤;DNA復制離不開解旋酶,B正確;從圖示質粒DNA的復制過程可以看出,質粒DNA進行雙向復制,C正確;DNA為反向平行的結構,因此兩條子鏈DNA都按照其5′→3′的方向進行延伸,D正確。 ]17.C [由細胞分裂圖像分析可知,①為后期Ⅰ,②為末期Ⅱ,③為前期Ⅰ,④為中期Ⅰ,所以減數分裂的排序依次是③→④→①→②,A正確;①為后期Ⅰ,③為前期Ⅰ,④為中期Ⅰ,故圖①、③和④的細胞中均含姐妹染色單體,B正確;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導致的基因重組發生在前期Ⅰ,C錯誤;⑤中“染色體橋”隨機斷裂會導致姐妹染色單體缺失部分片段,分離不均等出現染色體結構變異,D正確。]18.B [鯨是哺乳動物,鯊魚是魚類,它們的鰭結構不同,二者來自不同的祖先,A錯誤;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等可遺傳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材料,而環境對這些變異進行選擇導致了生物進化,B正確;進化發生的標準是適應變化的環境,C錯誤;基因庫是一個生物種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總和,一個物種可以有多個種群,D錯誤。]19.B [一群有眼正常毛雌蠅與一群無眼正常毛雄蠅交配,子一代中有眼和無眼的比例無論雌雄均表現為3∶1,說明A/a位于常染色體上,且有眼對無眼為顯性,說明親本雌蠅的基因型為AA和Aa; 子一代雌蠅均為正常毛,雄蠅中正常毛和短毛的比例為1∶1,因此可知B/b位于X染色體上,親本雌蠅的基因型為AAXBXb和AaXBXb,B錯誤。]20.(1)脫氧核苷酸 15×(m/2-n)(2)RNA聚合 3′→5′ 5′—CUGGCUUCU—3′(3)向右 T—A替換為C—G(或A—T替換為G—C) (4)b、c b、c解析 (1)a過程表示DNA的復制,所需原料為脫氧核苷酸。若①中含有堿基數為m個,其中堿基A的數量為n個,則其中含有G的數量為m/2-n,a過程進行4次,共需堿基G的數量為(24-1)×(m/2-n)。(2)b過程是轉錄,需要RNA聚合酶,由于mRNA鏈延伸的方向為5′→3′,故該酶沿模板鏈移動的方向為3′→5′。合成②時遵循堿基互補配對的原則,所以當DNA中非模板鏈上部分堿基序列為5′—CTGGCTTCT—3′時,該過程合成的②中對應的堿基序列為5′—CUGGCUUCU—3′。(3)從tRNA移動的方向可知,核糖體在②上的移動方向是從左向右。由于基因中一個堿基對發生替換,而導致c過程合成的肽鏈中的色氨酸變成蘇氨酸,根據所給密碼子判斷應是密碼子中的U變成了C,則該基因的這個堿基對替換情況是T—A替換為C—G(或A—T替換為G—C)。(4)基因表達過程包括轉錄和翻譯,即圖中的b、c過程;胰島B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細胞,不能進行細胞分裂,故不能進行圖中的a過程,但可以進行基因的表達,即進行圖中的b、c過程。21.(1)次級卵母細胞或第一極體 4 c (2)BC 著絲粒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c→d (3)ZW型 (4)0或2或4 CD a、b (5)DD∶d∶Dd∶D=1∶1∶2∶2解析 (1)圖甲為某二倍體雌性生物某一分裂時期的細胞,細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體,該細胞為次級卵母細胞或第一極體,含有4條染色單體,對應圖丙中c階段。(2)圖乙中DNA復制發生在BC段,EF段上升表示著絲粒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相當于圖丙細胞變化從c(可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到d(可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3)該生物為雌性生物,且性染色體大小不同,ZW型性染色體中雌性是異型的。(4)該二倍體雌性生物(2n=4)會進行減數分裂或有絲分裂,可能含有的同源染色體對數為0或2或4對。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可用乙圖中CD段(表示從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到減數第一次分裂末期)表示;圖丙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體的是a(可表示有絲分裂后期、末期)、b(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或有絲分裂前期、中期)。(5)減數分裂過程中,DDd其中任意兩個進入一個配子,另一個進入另一個配子,由于細胞中有2個D基因,均可以與d組合進入同一極,因此DD∶d∶Dd∶D=1∶1∶2∶2。22.(1)轉錄 核糖核苷酸 細胞核 線粒體 (2)從右向左 提高翻譯(蛋白質/多肽合成)的效率 tRNA(或轉運RNA) (3)甲、乙 (4)不能 (5)表觀遺傳解析 (1)分析題圖可知,甲過程是以DNA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屬于轉錄過程,該過程所需的原料為核糖核苷酸,轉錄產生的①(RNA)需要在細胞核中加工成熟才能用于乙(翻譯)過程。線粒體上也含有少量DNA,故在果蠅細胞中的線粒體中也可發生甲(轉錄)過程。(2)根據肽鏈的長短可知,核糖體移動的方向為從右向左;在細胞質中,翻譯是一個快速的過程,通常一個mRNA分子上可以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相同肽鏈的合成,其生物學意義是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質,提高翻譯(蛋白質/多肽合成)的效率。翻譯過程需要tRNA來轉運氨基酸。(3)甲(轉錄)過程和乙(翻譯)過程都涉及堿基互補配對。(4)分析題干信息,PER基因表達產生的PER蛋白會通過抑制性反饋回路,阻遏其自身的合成,從而以一種連續、循環的節奏對PER蛋白含量進行調節,進而產生晝夜節律,故若阻止TIM基因表達,不能產生TIM蛋白,無法形成PIMPER復合物,阻遏PER基因表達受阻,果蠅不能產生正常的晝夜節律。(5)生物的表觀遺傳是指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可遺傳變化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基因中部分堿基發生了甲基化修飾的結果。由此可知,子代果蠅有可能通過繼承親代果蠅的這種甲基化基因而同樣不能產生晝夜節律,這種遺傳現象被稱為表觀遺傳。23.(1)板葉 自由組合 (2)aabb 花葉感病 (3)Aabb 3/4(4)解析 (1)甲(板葉抗病)與丙(花葉感病)雜交,子代表型與甲相同,可知顯性性狀為板葉、抗病。甲和丙雜交,F1表型均與甲相同,F1自交產生的F2中有4種不同表型,且每對相對性狀之比均接近3∶1,說明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2)已知顯性性狀為板葉、抗病,板葉抗病(甲)和花葉感病(丙)雜交,表型為板葉抗病,故可知甲為顯性純合子AABB,丙為隱性純合子aabb;板葉抗病(乙)和花葉感病(丁)雜交,子代出現個體數相近的4種不同表型,可推測兩對等位基因應均為測交,故乙的基因型為AaBb,丁的基因型為aabb。若丙(aabb)和丁(aabb)雜交,根據自由組合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和表型為aabb(花葉感病)。(3)已知雜合子自交分離比為3∶1,測交比為1∶1,故X與乙雜交,葉形分離比為3∶1,則為Aa×Aa雜交,能否抗病分離比為1∶1,則為Bb×bb雜交,由于乙的基因型為AaBb,可知X的基因型為Aabb,AaBb與Aabb雜交后代純合子(AAbb、aabb)占1/4×1/2×2=1/4,則雜合子占1-1/4=3/4。(4)甲(AABB),丙(aabb)雜交獲得子一代的過程如下圖:24.(1)堿基序列不同(2)自由組合 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控制葉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3)性狀分離 AaXBXb AaXBY(4)5/6(5)解析 (1)A與a屬于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根本區別在于堿基序列不同。(2)據表分析,子代中雌雄個體均表現為白花∶紅花≈3∶1,性狀與性別無關,說明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而子代雌性都是寬葉,雄性寬葉∶窄葉≈1∶1,性狀與性別相關聯,說明控制葉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故控制花色與葉形的這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3)該雜交實驗中,親本均為白花,子代出現了白花和紅花,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性狀分離。結合(2)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控制葉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白花(白花∶紅花≈3∶1)和寬葉(雌性都是寬葉,雄性寬葉∶窄葉≈1∶1)是顯性性狀,據此推測親本植株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4)親本植株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代白花寬葉雌株基因型是A-XBX-,其中純合子(AAXBXB)所占比例為1/3×1/2=1/6,則雜合子比例=1-1/6=5/6。(5)若已知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親本白花寬葉雌株(AaXBXb)與子代的紅花窄葉雄株(aaXbY)雜交的遺傳圖解可表示如下:(共55張PPT)模塊檢測卷(一)(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A一、選擇題(本題共19小題,每小題2分,共3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要求的,不選、多選或錯選均不得分。)1.(2024·杭州二中高一期中)下列各項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A.盤羊的黑毛和白毛 B.人的眼睛大和眼角上翹C.桃樹的紅花和綠葉 D.豌豆的高莖和水稻的矮莖解析:盤羊的黑毛和白毛符合“同種生物”和“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屬于相對性狀,A正確;人的眼睛大和眼角上翹符合“同種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狀”,不屬于相對性狀,B錯誤;桃樹的紅花和綠葉符合“同種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狀”,不屬于相對性狀,C錯誤;豌豆的高莖和水稻的矮莖不符合“同種生物”,不屬于相對性狀,D錯誤。2.(2024·湖州高一期末)“替諾福韋”能與艾滋病病毒逆轉錄酶結合并抑制其功能。下列過程可直接被“替諾福韋”阻斷的是( )A.復制 B.轉錄C.翻譯 D.逆轉錄解析:“替諾福韋”可與逆轉錄酶結合并抑制其功能,而逆轉錄過程需要逆轉錄酶的催化,因而“替諾福韋”可直接阻斷逆轉錄過程, 復制、轉錄和翻譯過程均不需要逆轉錄酶,D正確。D3.(2024·精誠聯盟高一聯考)以下細胞中一定有Y染色體的細胞是( )A.人的精原細胞 B.人的次級精母細胞C.公雞的精原細胞 D.蠶的精細胞解析:人屬于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其精原細胞中一定含有X和Y染色體,A正確;人的次級精母細胞是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同源染色體分離進入不同的次級精母細胞,故次級精母細胞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或Y,故人的次級精母細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體,B錯誤;雞和蠶屬于ZW型性別決定的生物,故公雞的精原細胞和蠶的精細胞中一定沒有Y染色體,C、D錯誤。A(2024·A9協作體高一聯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第4~5小題。T2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的病毒,它的化學組成中60%是蛋白質,40%是DNA。下圖表示用被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過程。D4.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要獲得32P標記的噬菌體可用含32P的培養液直接培養B.可用3H代替32P標記DNAC.步驟②的目的是使噬菌體與細菌充分混合D.為達到預期實驗效果,噬菌體與細菌混合培養的時間并不是越長越好解析:噬菌體為病毒,不能直接用培養液培養,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增殖,A錯誤;DNA和蛋白質中均含有H元素,無法區分開兩種物質,不可用3H代替32P標記DNA,B錯誤;步驟②是攪拌器攪拌,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C錯誤。5.下列對噬菌體、大腸桿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兩者的組成成分中都有DNA和蛋白質B.兩者都有核糖體C.兩者都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增殖D.噬菌體增殖由大腸桿菌提供模板DNA、脫氧核苷酸和能量解析:噬菌體是DNA病毒,無核糖體,B錯誤;噬菌體是DNA病毒,大腸桿菌是具有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而有絲分裂是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C錯誤;增殖過程中所需模板來自噬菌體,所需的原料、酶和能量由大腸桿菌提供,D錯誤。A6.如圖為某學校學生在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的材料用具,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DA.雌1、雄1容器中的黑球和白球可表示F1的基因型B.若在雄1中放入黑球和白球各10個,也可以模擬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C.分別從雄1、雌1中各取出一個球組合在一起,可模擬F1雌雄個體產生配子的受精作用D.若雄1中的黑球代表Y染色體,白球代表X染色體,每次從雄1中取出一個小球,可以模擬人類的性別決定過程A.雌1、雄1容器中的黑球和白球可表示F1的基因型B.若在雄1中放入黑球和白球各10個,也可以模擬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C.分別從雄1、雌1中各取出一個球組合在一起,可模擬F1雌雄個體產生配子的受精作用D.若雄1中的黑球代表Y染色體,白球代表X染色體,每次從雄1中取出一個小球,可以模擬人類的性別決定過程解析:雌1、雄1容器中的黑球(可用A表示)、白球(可用a表示),結合后是Aa,可表示F1的基因型,A正確;若在雄1中放入黑球和白球各10個,可表示雄性中有兩種比例相等的配子,故也可以模擬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B正確;分別從雄1、雌1中各取出一個球組合在一起,可模擬F1雌雄個體產生配子的受精作用,且可表示該過程是隨機的,C正確;人類的性別決定是由精子和卵細胞共同決定的,故若雄1中的黑球代表Y染色體,白球代表X染色體,除了需要從雄1中取出一個小球外,還需要從雌1中選取一個小球,D錯誤。7.某單子葉植物的花色由M/m和N/n兩對基因共同控制。存在顯性基因時表現為黃花,否則為白花。下列方案及結果能證明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的是( )A.MmNn與mmnn雜交,F1表型比為1∶1B.mmNn與Mmnn雜交,F1表型比為1∶3C.MmNn個體自交,F1表型比為15∶1D.MmNn個體自交,F1表型比為1∶3C解析:MmNn與mmnn雜交,F1表型比為1∶1,說明兩對基因可能連鎖,A錯誤;mmNn與Mmnn雜交,F1表型比為1∶3,如果連鎖,表型比也是1∶3,B錯誤;MmNn的個體自交,F1的表型比為15∶1,15∶1是9∶3∶3∶1變形,可以說明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正確;MmNn自交產生3∶1的表型比,可能是因為兩對基因連鎖,產生了MN和mn的雌雄配子,D錯誤。8.(2024·A9協作體高一聯考)右圖表示生物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節,對圖示分析正確的是( )DA.生物進化的單位是種群,生物繁殖的單位是個體B.圖中B表示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C.圖中C表示生殖隔離,指兩種生物不能雜交產生后代D.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將導致生物朝著一定方向不斷進化A.生物進化的單位是種群,生物繁殖的單位是個體B.圖中B表示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C.圖中C表示生殖隔離,指兩種生物不能雜交產生后代D.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將導致生物朝著一定方向不斷進化解析: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A錯誤;B表示地理隔離,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B錯誤;生殖隔離是指自然狀態下、個體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產生的后代不育,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C錯誤;生物能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D正確。9.性反轉綜合征是由性腺分化異常導致的一類疾病,表現為性染色體與性腺不符、生殖器官發育異常。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是人類雄性的性別決定基因。一對夫婦色覺、染色體數目均正常,生了一個性染色體是XY且色盲的女兒。下列對病因的推測,不合理的是( )A.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缺失B.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突變C.X染色體上的色盲基因來自她的母親D.Y染色體上組蛋白的乙?;种屏薙RY基因表達D解析: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缺失,無雄性的性別決定基因,可導致性反轉,A合理;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突變,改變了雄性的性別決定基因,可導致性反轉,B合理;色盲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相關基因用A/a表示,一對夫婦色覺、染色體數目均正常,生出性染色體為XY的色盲女兒,可知“女兒”的基因型為XaY,其中Xa來自母親,C合理;組蛋白的乙酰化可以遺傳,若Y染色體上組蛋白的乙?;种屏薙RY基因表達,Y染色體來自父親,則父親無法正常發育產生后代,與題意矛盾,D不合理。10.玉米是雌雄異花同株植物,其雄花生于莖頂,雌花生于葉腋。花粉成熟后飄落到雌蕊柱頭完成授粉。已知玉米的黃粒和白粒是一對相對性狀,田間玉米的黃粒和白粒普遍存在。為了確定黃粒和白粒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下列實驗方案不合理的是 ( )A.從田間玉米中選擇多株黃粒植株自交,統計子代的性狀及其比例B.從田間玉米中選擇多株白粒植株自交,統計子代的性狀及其比例C.從田間玉米中選擇多株黃粒植株與多株白粒植株雜交,子代中占多數的類型為顯性性狀D.在田間玉米中抽樣統計黃粒和白粒的比例,占多數的類型為顯性性狀D解析:從田間玉米中選擇多株黃粒(白粒)植株進行自交,如果后代出現了性狀分離,則黃粒(白粒)為顯性性狀,A、B合理;設相關基因為A、a,由于顯性性狀的基因型有AA和Aa,而隱性性狀的基因型是aa,因此從田間玉米中選擇多株黃粒植株與多株白粒植株雜交,子代中占多數的個體性狀為顯性性狀,C合理;選項中沒有指出親代交配的方式,如果是隨機交配,則子代的數目取決于顯性或隱性的基因頻率,D不合理。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第11~12小題:材料一 蜜蜂受精卵(2n=32)發育成的幼蟲若持續食用蜂王漿則發育為蜂王,否則發育為工蜂,工蜂都是喪失繁殖能力的雌蜂。未受精的卵細胞發育成雄蜂。材料二 蜜蜂體內DNMT3基因表達DNA甲基轉移酶,該酶能使某些基因上游轉錄調控區及其附近的“CpG島”甲基化從而影響基因表達。但胞嘧啶甲基化不影響DNA的復制過程。研究發現,蜂王的基因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11.下列關于蜂群中蜂王、工蜂和雄蜂的分析,錯誤的是( )A.蜜蜂的性別由染色體數目決定B.工蜂的出現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C.雄蜂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D.若蜂王基因型為Aabb,則該蜂群中新發育成的雄蜂基因型可能有Ab和ab兩種C解析:蜜蜂的性別決定方式與染色體數目有關,其中雄蜂由卵細胞發育而來,雌蜂由受精卵發育而來,A正確;工蜂與蜂王都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但由于食物不同導致工蜂沒有生殖能力,而蜂王生殖能力正常,故工蜂的出現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B正確;雄蜂是由卵細胞發育而來的,體內不存在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不會出現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C錯誤;若蜂王基因型為Aabb,其產生的配子基因型為Ab和ab,則該蜂群中新發育成的雄蜂基因型可能有Ab和ab兩種,D正確。12.據材料可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CpG島”甲基化后阻止了RNA聚合酶的識別與結合B.DNA的甲基化修飾將導致表達的蛋白質結構改變C.DNA復制時,5-甲基胞嘧啶仍能進行堿基互補配對D.推測蜂王漿的作用可能是抑制DNA甲基轉移酶發揮作用B解析:分析材料二可知,DNA甲基轉移酶能使某些基因上游轉錄調控區及其附近的“CpG島”甲基化從而影響基因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據此推測“CpG島”甲基化后阻止了RNA聚合酶識別與結合,A正確;甲基化修飾并未引起相關基因的堿基對排列順序發生改變,故甲基化不會引起其表達的蛋白質結構改變,B錯誤;甲基化并不改變基因的堿基序列和配對方式,故DNA復制時,5-甲基胞嘧啶仍能進行堿基互補配對,C正確;DNA甲基轉移酶會影響基因的表達水平,而蜜蜂幼蟲持續食用蜂王漿會發育為蜂王,蜂王的基因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據此推測蜂王漿的作用可能是抑制DNA甲基轉移酶發揮作用,D正確。13.(2024·紹興高一期末)右圖為患血友病的某家族系譜圖,已知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則7號的致病基因來自( )BA.1號 B.2號 C.3號 D.4號解析:血友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假設相關基因為A和a,7號患病男性(XaY),其致病基因應該來自母親5號,5號正常,其基因型為XAXa,由于1號正常,不含有致病基因,所以5號的致病基因來自2號(XAXa),所以7號的致病基因最終來自2號,B正確。A14.(2024·精誠聯盟高一聯考)硒代半胱氨酸(Sec)的分子式為C3H7NO2Se,參與硒蛋白合成??刂莆鞍缀铣傻膍RNA中存在一個呈折疊環狀的硒代半胱氨酸引導插入序列(S序列),該序列對Sec參與多肽鏈的合成至關重要。下圖表示真核細胞硒蛋白的翻譯機制,已知AUG(起始密碼子)—甲硫氨酸,UAA、UAG—終止密碼子,UGA在正常情況下是終止密碼子,在特殊情況下可編碼Sec。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Sec的R基團為—CH2SeH,攜帶Sec的tRNA上含有密碼子B.在特殊情況下,真核細胞可編碼氨基酸的密碼子為62種C.核糖體在硒蛋白mRNA上的移動方向為5′→3′D.該mRNA中堿基數量與其指導合成的肽鏈中氨基酸數量的比值大于3A.Sec的R基團為—CH2SeH,攜帶Sec的tRNA上含有密碼子B.在特殊情況下,真核細胞可編碼氨基酸的密碼子為62種C.核糖體在硒蛋白mRNA上的移動方向為5′→3′D.該mRNA中堿基數量與其指導合成的肽鏈中氨基酸數量的比值大于3解析:硒代半胱氨酸的分子式為C3H7NO2Se,而氨基酸分子式的結構通式可表示為C2H4NO2R,可見,硒代半胱氨酸的R基團為—CH2SeH(或—CH3Se),但tRNA上不存在密碼子,密碼子在mRNA上,A錯誤;在特殊情況下,真核細胞內終止密碼子UGA可編碼Sec,故在特殊情況下,真核細胞內可編碼氨基酸的密碼子共有62種,有2種終止密碼子不決定氨基酸,B正確;翻譯過程中核糖體沿著mRNA移動,移動方向為5′→3′,C正確;mRNA兩端存在不翻譯的序列,如終止密碼子不編碼氨基酸,且3個相鄰堿基構成一個密碼子編碼一個氨基酸,所以mRNA中堿基數量與其指導合成的肽鏈中氨基酸數量的比值大于3,D正確。15.(2024·嘉興高一期末)膀胱癌發病率居我國泌尿生殖系腫瘤發病率的第一位,研究數據顯示,男性膀胱癌發病率為女性的3~4倍。目前較為明確的兩大病因包括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其中環境因素主要是香煙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和芳香胺類化學物質,30%~50%的膀胱癌由吸煙引起。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香煙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和芳香胺類化學物質是引起膀胱癌的化學致癌因子B.吸煙引起細胞癌變的原因是基因突變C.臨床上治療癌癥常用化學藥物抑制癌細胞中DNA的復制,使其停留在分裂期D.癌癥晚期患者難以被治愈的原因是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已經分散和轉移C解析:由“其中環境因素主要是香煙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和芳香胺類化學物質”可知,香煙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和芳香胺類化學物質是引起膀胱癌的化學致癌因子,A正確;細胞癌變是基因突變導致的,B正確;臨床上治療癌癥常用化學藥物抑制癌細胞中DNA的復制,使其停留在分裂間期,C錯誤;癌癥晚期患者難以被治愈的原因是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已經分散和轉移,很難去除,D正確。16.(2024·金華十校高一聯考)如圖表示大腸桿菌的質粒DNA復制過程,其中復制叉是DNA復制時在DNA鏈上形成的結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A.復制時,RNA聚合酶對模板具有依賴性B.大腸桿菌質粒中復制叉的形成需要解旋酶的參與C.大腸桿菌質粒DNA的復制具有雙向復制的特點D.兩條子鏈DNA都按照其5′→3′的方向進行延伸A.復制時,RNA聚合酶對模板具有依賴性B.大腸桿菌質粒中復制叉的形成需要解旋酶的參與C.大腸桿菌質粒DNA的復制具有雙向復制的特點D.兩條子鏈DNA都按照其5′→3′的方向進行延伸解析:DNA的復制無需RNA聚合酶參與,A錯誤;DNA復制離不開解旋酶,B正確;從圖示質粒DNA的復制過程可以看出,質粒DNA進行雙向復制,C正確;DNA為反向平行的結構,因此兩條子鏈DNA都按照其5′→3′的方向進行延伸,D正確。17.(2024·精誠聯盟高一聯考)右圖是厚軸茶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顯微照片。其中①~④為正常分裂圖像,⑤中姐妹染色單體連接在一起形成了“染色體橋”結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A.細胞減數分裂的排序是③→④→①→②B.圖①、③和④的細胞中均含姐妹染色單體C.圖④細胞通過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發生基因重組D.圖⑤中“染色體橋”隨機斷裂將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解析:由細胞分裂圖像分析可知,①為后期Ⅰ,②為末期Ⅱ,③為前期Ⅰ,④為中期Ⅰ,所以減數分裂的排序依次是③→④→①→②,A正確;①為后期Ⅰ,③為前期Ⅰ,④為中期Ⅰ,故圖①、③和④的細胞中均含姐妹染色單體,B正確;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導致的基因重組發生在前期Ⅰ,C錯誤;⑤中“染色體橋”隨機斷裂會導致姐妹染色單體缺失部分片段,分離不均等出現染色體結構變異,D正確。A.細胞減數分裂的排序是③→④→①→②B.圖①、③和④的細胞中均含姐妹染色單體C.圖④細胞通過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發生基因重組D.圖⑤中“染色體橋”隨機斷裂將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18.(2024·湖州高一期末)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系統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后來的科學家在此基礎上概括并提出了更完整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理論的闡述合理的是( )A.鯨和鯊魚的鰭是它們有共同祖先的比較解剖學證據B.可遺傳的變異和環境的定向選擇導致生物發生進化C.進化一旦發生,生物越來越高等,越來越復雜D.發生進化時,物種的基因庫將發生定向變化B解析:鯨是哺乳動物,鯊魚是魚類,它們的鰭結構不同,二者來自不同的祖先,A錯誤;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等可遺傳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材料,而環境對這些變異進行選擇導致了生物進化,B正確;進化發生的標準是適應變化的環境,C錯誤;基因庫是一個生物種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總和,一個物種可以有多個種群,D錯誤。19.果蠅的有眼與無眼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毛與短毛由另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兩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體上。一群有眼正常毛雌蠅與一群無眼正常毛雄蠅交配,F1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不考慮突變、交叉互換。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項目 有眼正常毛 有眼短毛 無眼正常毛 無眼短毛F1雄蠅 3 3 1 1F1雌蠅 6 0 2 0A.果蠅的有眼與無眼、正常毛與短毛的遺傳分別遵循孟德爾的分離定律B.親代有眼正常毛雌果蠅的基因型為AaXBXbC.F1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共有15種D.選取F1中有眼果蠅進行隨機交配,下一代中出現的表型占比最少的是無眼短毛雌果蠅占比為1/64解析:一群有眼正常毛雌蠅與一群無眼正常毛雄蠅交配,子一代中有眼和無眼的比例無論雌雄均表現為3∶1,說明A/a位于常染色體上,且有眼對無眼為顯性,說明親本雌蠅的基因型為AA和Aa; 子一代雌蠅均為正常毛,雄蠅中正常毛和短毛的比例為1∶1,因此可知B/b位于X染色體上,親本雌蠅的基因型為AAXBXb和AaXBXb,B錯誤。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62分)20.(13分)(2024·衢州高一期末)如圖表示某DNA片段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①~⑤表示物質或結構,a、b、c均表示生理過程?;卮鹣铝袉栴}:(1)a過程需要的原料為__________,若①中含有堿基數為m個,其中堿基A的數量為n個,則a過程進行4次,共需堿基G的數量為____________。脫氧核苷酸15×(m/2-n)(2)b過程需要__________酶,該酶沿模板鏈的________(填“3′→5′”或“5′→3′”)移動,已知該過程非模板鏈上的部分堿基序列為5′—CTGGCTTCT—3′,則該過程合成的②中對應的堿基序列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RNA聚合(3)核糖體在②上的移動方向是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由于基因中一個堿基對發生替換,而導致c過程合成的肽鏈中的色氨酸(密碼子有AUU、AUC、AUA)變成蘇氨酸(密碼子有ACU、ACC、ACA、ACG),則該基因的堿基對替換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基因表達包括圖中的________過程,胰島B細胞中能發生圖中的________過程。3′→5′5′—CUGGCUUCU—3′向右T—A替換為C—G(或A—T替換為G—C)b、cb、c解析:(1)a過程表示DNA的復制,所需原料為脫氧核苷酸。若①中含有堿基數為m個,其中堿基A的數量為n個,則其中含有G的數量為m/2-n,a過程進行4次,共需堿基G的數量為(24-1)×(m/2-n)。(2)b過程是轉錄,需要RNA聚合酶,由于mRNA鏈延伸的方向為5′→3′,故該酶沿模板鏈移動的方向為3′→5′。合成②時遵循堿基互補配對的原則,所以當DNA中非模板鏈上部分堿基序列為5′—CTGGCTTCT—3′時,該過程合成的②中對應的堿基序列為5′—CUGGCUUCU—3′。(3)從tRNA移動的方向可知,核糖體在②上的移動方向是從左向右。由于基因中一個堿基對發生替換,而導致c過程合成的肽鏈中的色氨酸變成蘇氨酸,根據所給密碼子判斷應是密碼子中的U變成了C,則該基因的這個堿基對替換情況是T—A替換為C—G(或A—T替換為G—C)。(4)基因表達過程包括轉錄和翻譯,即圖中的b、c過程;胰島B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細胞,不能進行細胞分裂,故不能進行圖中的a過程,但可以進行基因的表達,即進行圖中的b、c過程。21.(12分)(2024·百校聯盟高一聯考)如圖表示某二倍體雌性生物(2n=4)細胞分裂有關示意圖。圖甲表示該生物某一分裂時期的細胞;圖乙Ⅰ曲線表示減數分裂不同時期染色體/核DNA的數量變化,Ⅱ曲線表示減數分裂細胞中染色體數量變化;圖丙表示不同時期細胞中染色體和核DNA的相對值。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細胞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有________條染色單體,對應圖丙的________(填字母)。(2)圖乙中DNA復制發生在________段。EF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當于圖丙中的________。(3)若該生物某個四分體中兩條性染色體大小不同,則該生物性染色體為________(填“XY型”或“ZW型”)。次級卵母細胞或第一極體4cBC著絲粒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離c→dZW型(4)該生物的細胞中可能含有的同源染色體對數為________對;非同源染色體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生在圖乙________段;圖丙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體的是________。(5)該生物偶爾會出現基因型為DDd(D、d位于1號染色體上)的個體,在進行減數分裂時,1號染色體的任意兩條移向細胞一極,剩下的一條移向另一極。則基因型為DDd的個體產生的配子的基因組成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或2或4CDa、bDD∶d∶Dd∶D=1∶1∶2∶2解析:(1)圖甲為某二倍體雌性生物某一分裂時期的細胞,細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體,該細胞為次級卵母細胞或第一極體,含有4條染色單體,對應圖丙中c階段。(2)圖乙中DNA復制發生在BC段,EF段上升表示著絲粒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相當于圖丙細胞變化從c(可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到d(可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3)該生物為雌性生物,且性染色體大小不同,ZW型性染色體中雌性是異型的。(4)該二倍體雌性生物(2n=4)會進行減數分裂或有絲分裂,可能含有的同源染色體對數為0或2或4對。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可用乙圖中CD段(表示從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到減數第一次分裂末期)表示;圖丙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體的是a(可表示有絲分裂后期、末期)、b(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或有絲分裂前期、中期)。(5)減數分裂過程中,DDd其中任意兩個進入一個配子,另一個進入另一個配子,由于細胞中有2個D基因,均可以與d組合進入同一極,因此DD∶d∶Dd∶D=1∶1∶2∶2。22.(12分)(2024·衢州高一期末)科學家以果蠅為模式生物,發現了生物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他們認為PER基因表達產生的PER蛋白會通過抑制性反饋回路,阻遏其自身的合成,從而以一種連續、循環的節奏對PER蛋白含量進行調節,進而產生晝夜節律。如圖為PER蛋白的產生與調控過程(甲、乙代表生理過程,①②代表分子)。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過程為______,該過程所需的原料為___________。甲過程中產生的①往往需要在____________中加工成熟才能用于乙過程。除圖示場所外,在果蠅細胞中的__________中也可發生甲過程。轉錄核糖核苷酸細胞核線粒體(2)乙過程中核糖體移動的方向為_________ (填“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多個核糖體相繼結合在②上的生物學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過程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來轉運氨基酸。(3)甲和乙中涉及堿基互補配對的是________。(4)TIM蛋白由TIM基因控制合成,若阻止TIM基因表達,則果蠅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產生正常的晝夜節律。(5)PER基因的啟動轉錄的序列中胞嘧啶被甲基化之后導致其無法順利表達,從而影響晝夜節律的形成。研究發現子代果蠅有可能通過繼承親代果蠅的這種甲基化基因而同樣不能產生晝夜節律,這種遺傳現象被稱為__________。從右向左提高翻譯(蛋白質/多肽合成)的效率tRNA(或轉運RNA)甲、乙不能表觀遺傳解析:(1)分析題圖可知,甲過程是以DNA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屬于轉錄過程,該過程所需的原料為核糖核苷酸,轉錄產生的①(RNA)需要在細胞核中加工成熟才能用于乙(翻譯)過程。線粒體上也含有少量DNA,故在果蠅細胞中的線粒體中也可發生甲(轉錄)過程。(2)根據肽鏈的長短可知,核糖體移動的方向為從右向左;在細胞質中,翻譯是一個快速的過程,通常一個mRNA分子上可以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相同肽鏈的合成,其生物學意義是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質,提高翻譯(蛋白質/多肽合成)的效率。翻譯過程需要tRNA來轉運氨基酸。(3)甲(轉錄)過程和乙(翻譯)過程都涉及堿基互補配對。(4)分析題干信息,PER基因表達產生的PER蛋白會通過抑制性反饋回路,阻遏其自身的合成,從而以一種連續、循環的節奏對PER蛋白含量進行調節,進而產生晝夜節律,故若阻止TIM基因表達,不能產生TIM蛋白,無法形成PIM PER復合物,阻遏PER基因表達受阻,果蠅不能產生正常的晝夜節律。(5)生物的表觀遺傳是指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可遺傳變化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基因中部分堿基發生了甲基化修飾的結果。由此可知,子代果蠅有可能通過繼承親代果蠅的這種甲基化基因而同樣不能產生晝夜節律,這種遺傳現象被稱為表觀遺傳。23.(12分)(2024·A9協作體高一聯考)控制某種蘿卜葉形、能否抗霜霉病兩個性狀的基因分別用A/a、B/b表示?,F有4種蘿卜:板葉抗病(甲)、板葉抗病(乙)、花葉感病(丙)和花葉感病(丁)。甲和丙雜交,F1表型均與甲相同,F1自交產生的F2中有4種不同表型,且每對相對性狀之比均接近3∶1。乙和丁雜交,子代出現個體數相近的4種不同表型?;卮鹣铝袉栴}:(1)根據甲和丙的雜交結果可知,控制葉形的顯性性狀是________,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__________定律。(2)根據甲和丙、乙和丁的雜交結果,可以推斷丙植株的基因型為________。若丙和丁雜交,則子代的表型為__________。板葉自由組合aabb花葉感病(3)選擇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與乙進行雜交。統計子代個體性狀。若發現葉形的分離比為3∶1,能否抗病性狀的分離比為1∶1,則植株X的基因型為________,子代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________。(4)用遺傳圖解表示甲與丙雜交獲得子一代的過程。Aabb3/4答案 解析:(1)甲(板葉抗病)與丙(花葉感病)雜交,子代表型與甲相同,可知顯性性狀為板葉、抗病。甲和丙雜交,F1表型均與甲相同,F1自交產生的F2中有4種不同表型,且每對相對性狀之比均接近3∶1,說明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2)已知顯性性狀為板葉、抗病,板葉抗病(甲)和花葉感病(丙)雜交,表型為板葉抗病,故可知甲為顯性純合子AABB,丙為隱性純合子aabb;板葉抗病(乙)和花葉感病(丁)雜交,子代出現個體數相近的4種不同表型,可推測兩對等位基因應均為測交,故乙的基因型為AaBb,丁的基因型為aabb。若丙(aabb)和丁(aabb)雜交,根據自由組合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和表型為aabb(花葉感病)。(3)已知雜合子自交分離比為3∶1,測交比為1∶1,故X與乙雜交,葉形分離比為3∶1,則為Aa×Aa雜交,能否抗病分離比為1∶1,則為Bb×bb雜交,由于乙的基因型為AaBb,可知X的基因型為Aabb,AaBb與Aabb雜交后代純合子(AAbb、aabb)占1/4×1/2×2=1/4,則雜合子占1-1/4=3/4。(4)甲(AABB),丙(aabb)雜交獲得子一代的過程如下圖:24.(13分)(2024·山水聯盟高一聯考)某二倍體高等植物的性別決定類型為XY型。該植物花色有紅花和白花兩種,葉形有寬葉和窄葉兩種。花色由基因A、a控制,葉形由基因B、b控制。某研究小組利用白花寬葉雌株和白花寬葉雄株進行了雜交實驗,子代表型及數目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子代 花色葉形 白花寬葉 白花窄葉 紅花寬葉 紅花窄葉雌性 726 0 236 0雄性 371 360 118 132(注:相關基因均不考慮位于X、Y同源區段。)(1)等位基因A與a的根本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判斷:控制花色與葉形的這兩對基因遵循__________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該雜交實驗中,親本均為白花,子代出現了白花和紅花,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________。親本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4)子代白花寬葉雌株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________。堿基序列不同自由組合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控制葉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性狀分離AaXBXbAaXBY5/6答案 (5)若已知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請寫出親本白花寬葉雌株與子代的紅花窄葉雄株雜交的遺傳圖解。解析:(1)A與a屬于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根本區別在于堿基序列不同。(2)據表分析,子代中雌雄個體均表現為白花∶紅花≈3∶1,性狀與性別無關,說明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而子代雌性都是寬葉,雄性寬葉∶窄葉≈1∶1,性狀與性別相關聯,說明控制葉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故控制花色與葉形的這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3)該雜交實驗中,親本均為白花,子代出現了白花和紅花,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性狀分離。結合(2)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控制葉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白花(白花∶紅花≈3∶1)和寬葉(雌性都是寬葉,雄性寬葉∶窄葉≈1∶1)是顯性性狀,據此推測親本植株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4)親本植株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代白花寬葉雌株基因型是A-XBX-,其中純合子(AAXBXB)所占比例為1/3×1/2=1/6,則雜合子比例=1-1/6=5/6。(5)若已知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親本白花寬葉雌株(AaXBXb)與子代的紅花窄葉雄株(aaXbY)雜交的遺傳圖解可表示如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模塊檢測卷(一).docx 模塊檢測卷(一).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