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單元檢測卷(三)(課件 練習,共2份) 浙科版(2019)必修2 遺傳與進化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單元檢測卷(三)(課件 練習,共2份) 浙科版(2019)必修2 遺傳與進化

資源簡介

單元檢測卷(三)
(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9小題,每小題2分,共3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要求的,不選、多選或錯選均不得分。)
1.金霉素(一種抗生素)可抑制tRNA與mRNA的結合,該作用直接影響的過程是(  )
DNA復制 轉錄
翻譯 逆轉錄
2.(2024·A9協作體高一聯考)如圖為甲基化對細菌DNA復制的調節,其中oriC為大腸桿菌的復制起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該過程可發生在大腸桿菌的擬核區域
半甲基化的DNA能夠體現半保留復制的機制
Dam甲基化酶可能具有特異性識別GATC序列的能力
染色體上的組蛋白甲基化可能會影響大腸桿菌基因的表達
(2023·湖州高一期末調研)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第3~4題。
下圖表示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用被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過程。
3.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可用3H代替32P標記DNA
步驟②可使細菌外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
該實驗可證明大腸桿菌的遺傳物質是DNA
步驟①中錐形瓶內的培養液直接為噬菌體的增殖提供原料
4.若該實驗中的一個噬菌體增殖了5次,則該噬菌體后代中含32P標記的占(  )
1/32 1/16
1/8 0
5.(2023·嘉興高一期末)下列關于“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活體轉化實驗中,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轉化因子”
活體轉化實驗中,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過程中遺傳物質未發生改變
離體轉化實驗中,S型菌提取物經蛋白酶處理后能使R型菌發生轉化
離體轉化實驗中,S型菌提取物經DNA酶處理后不能使R型菌發生轉化
6.(2024·衢州五校聯盟期末聯考)下表為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設計方案,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組別 大腸桿菌 T2噬菌體 檢測結果
甲 35S標記的大腸桿菌 未被標記的T2噬菌體 培養一段時間后,攪拌、離心,檢測子代T2噬菌體的放射性
乙 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 32P標記的T2噬菌體
通過攪拌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所有噬菌體與細菌分離
甲、乙兩組的子代中均僅有部分T2噬菌體出現放射性
乙組含放射性的子代T2噬菌體個數與培養時間成正比
該實驗的結果不能證明DNA是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
7.下列關于基因控制生物性狀的敘述,錯誤的是(  )
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如白化病的發病機理
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質,可以決定生物體特定的組織或器官的結構,進而影響其功能,如尿黑癥的形成
基因中堿基排列順序不發生改變也可能會導致生物體性狀的改變
生物體的性狀除了受基因控制外,還受環境因素的影響
8.如圖為某生物的某一生理過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①”表示DNA雙螺旋解開,“④”表示DNA雙螺旋重新形成
該生理過程形成③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是沿著整條DNA分子長鏈進行的
該雙鏈DNA分子中,堿基含量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②表示RNA-DNA配對區域,存在A—U、T—A、C—G、G—C的配對
9.DNA甲基化是生物體調控基因表達的重要機制之一,不影響基因的復制。如圖表示某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的甲基化現象。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生物性狀的差異可能與相應基因甲基化程度有關
甲基化可能影響RNA聚合酶與該基因的結合
DNA的甲基化會改變DNA中的堿基對排列順序
DNA甲基化不影響堿基互補配對過程
10.如圖是細胞中DNA包裝成染色體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DNA分子中核糖與磷酸基團交替排列,構成了其基本骨架
若DNA的一條單鏈中A占24%,則雙鏈中A+T占48%
減數分裂完成后,子細胞中含親代DNA鏈的染色體占1/2
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可用6種材料代表不同基團
11.(2024·嘉興高一期末檢測)下圖為人染色體上DNA復制過程模式圖,圖中的箭頭代表子鏈的延伸方向,根據圖示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兩條母鏈方向相反
兩條子鏈的延伸方向均是3′→5′
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
DNA聚合酶和解旋酶在不同位置發揮作用
12.用卡片構建DNA平面結構模型,所提供的卡片類型和數量如表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卡片類型 脫氧核糖 堿基 磷酸
A T G C
卡片數量 10 10 2 3 3 2
最多可構建4種脫氧核苷酸,5個脫氧核苷酸對
構成的雙鏈DNA片段最多有10個氫鍵
DNA中每個脫氧核糖只與1分子磷酸相連
最多可構建44種不同堿基序列的DNA片段
13.將大腸桿菌放在含有15N的培養液中培養若干代后,細菌的DNA分子均被15N標記。然后將上述大腸桿菌轉移到含14N的培養液中培養,每隔30 min(相當于分裂繁殖一代的時間)取樣一次,測定不同世代細菌的DNA分子密度。DNA分子的密度梯度離心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無論復制多少代,都不會再出現重帶DNA分子
該實驗證明DNA分子是邊解旋邊復制,且是半保留復制
第四次檢測,中帶DNA分子所占比例為1/6,輕帶DNA分子所占比例為5/6
如果一個親代DNA分子某一片段中含1 000個腺嘌呤,則第3次該片段的復制需要7 000個腺嘌呤脫氧核苷酸
14.將DNA雙鏈都被32P標記的某一雄性動物細胞(染色體數為2N)置于不含32P的培養基中,該細胞經過兩次連續分裂形成4個大小形態相同的子細胞。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若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為N,則子細胞的DNA均含32P
若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為2N,則子細胞的DNA可能均含32P
若子細胞中的染色體都含32P,則細胞分裂過程中會發生基因的自由組合
若子細胞中有的染色體不含32P,則這是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的結果
(2023·名校聯盟高一聯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第15~16題。
如圖核糖體含有三個RNA結合位點:即A、P和E位點。A位點結合氨基酸tRNA,P位點結合延伸中的tRNA,E位點結合空載tRNA,使核糖體變構有利于A位點打開。
15.下列有關翻譯的敘述,正確的是(  )
圖示翻譯過程中核糖體移動方向是由左到右
參與圖示翻譯的RNA有mRNA和tRNA
生物只有轉錄完成后才能開始翻譯過程
tRNA分子僅有三個連續的堿基構成
16.如圖是蛋白質合成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通常決定氨基酸①的密碼子又叫起始密碼子,位于a端
若控制該蛋白質合成的基因啟動子部位發生甲基化,可能會抑制該mRNA的形成
攜帶肽鏈的tRNA始終與核糖體的同一個tRNA結合位點結合
tRNA上的反密碼子和mRNA上密碼子堿基互補配對時,也形成局部反向平行的雙鏈結構
17.(2024·湖州高一期末)在基因的轉錄終止點附近存在一段富含GC堿基且對稱的區域,以該區域為模板轉錄出部分序列容易形成發夾結構阻止RNA聚合酶的移動,其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圖中的基因可以是真核生物的核基因
發夾結構存在堿基配對且G—C堿基對比例高
圖中的核糖體合成的多肽鏈中氨基酸序列一般相同
圖中的mRNA既可作為翻譯的模板又能調節轉錄過程
18.研究發現,當細胞中缺乏氨基酸時,負載tRNA(攜帶氨基酸的tRNA)會轉化為空載tRNA(沒有攜帶氨基酸的tRNA)參與基因表達的調控。下圖是缺乏氨基酸時,tRNA調控基因表達的相關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過程①可以產生tRNA、rRNA、mRNA三種RNA
終止密碼子與a距離最近,d結合過的tRNA最多
細胞缺乏氨基酸時,空載tRNA既抑制轉錄也抑制翻譯
細胞缺乏氨基酸時,該調控機制有利于氨基酸的調配利用
19.(2024·A9協作體高一聯考)端粒是染色體兩端特殊的DNA序列,其長度隨細胞分裂次數增加而縮短,當短到一定程度時,端粒內側的正常基因會受到損傷,導致細胞衰老。端粒長度的維持與端粒酶的活性有關,端粒酶能以自身RNA為模板修復端粒,使之延伸,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端粒酶的功能類似于逆轉錄酶
圖中的原料為4種核糖核苷酸
端粒DNA序列可能不控制生物性狀
腫瘤細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很高
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62分)
20.(13分)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卡伽夫發現生物的DNA分子中,A和T的含量相等,G和C的含量相等。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利用X射線衍射技術獲得了呈對稱性的DNA衍射圖譜。
材料二 科學家將細菌中的全部N標記為15N,并將細菌轉入以14NH4Cl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中培養。分別取親代、完成一次分裂和完成兩次分裂的細菌,并分離出細菌的DNA進行密度梯度離心。實驗證明了DNA分子通過半保留方式進行復制。
(1)(6分)沃森和克里克在材料一的基礎上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該模型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_交替連接構成;兩條鏈的堿基位于雙鏈內側且互補配對,如胞嘧啶與________(中文名稱)配對;DNA分子的兩條鏈是________(填“反向”或“同向”)平行的。
(2)(2分)材料二中,分離細菌的DNA需對細菌進行破碎處理,破碎處理________(填“能”或“不能”)采用將細菌直接置于蒸餾水中使其吸水漲破的方法。
(3)(5分)對于生物體來說,DNA分子復制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2024·臺州高一期末)如圖為人體細胞中發生的某過程示意圖,甲、乙表示位置,①②③表示物質結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1)(3分)圖示表示人體細胞內的________過程,發生的場所是________,直接產物①是________。
(2)(2分)若細胞質中tRNA1(3′AUU5′)可轉運氨基酸a,tRNA2(3′ACG5′)可轉運氨基酸b,tRNA3(3′UAC5′)可轉運氨基酸c。現以DNA中一條鏈5′—TTACATGCA—3′為模板,指導合成蛋白質。該蛋白質基本組成單位的排列可能是________。
A.a—b—c B.c—b—a
C.b—c—a D.b—a—c
(3)(3分)①鏈延伸的方向是________,①從②上脫離后,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經過加工,再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中,與核糖體結合進行________過程。
(4)(4分)如果該DNA分子片段的兩條鏈都能表達蛋白質,產生的多肽鏈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如圖表示某哺乳動物體細胞內合成某種分泌蛋白的過程,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相關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6分)圖中②過程所需酶催化反應的底物是________;③過程可發生在細胞分裂的________時期;④過程進行的場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細胞器)。
(2)(4分)一個mRNA上結合多個核糖體叫作多聚核糖體,多聚核糖體形成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擬構建②過程模板的物理模型,若僅用訂書釘將五碳糖、磷酸、堿基連為一體并構建一個含12對堿基(C有5個)的片段,那么使用的訂書釘個數為________個。
23.(12分)如圖表示人體內苯丙氨酸的代謝途徑,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2分)導致苯丙酮尿癥的直接原因是患者的體細胞中缺少____________,致使體內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徑轉變為酪氨酸,只能轉變為苯丙酮酸。
(2)(2分)若在其他條件均正常的情況下,直接缺少酶③會使人患________癥。
(3)(4分)由上述實例可以看出基因通過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
(4)(4分)若控制酶①合成的基因發生異常,會引起多個性狀改變;尿黑酸在人體內積累使人尿液中含有尿黑酸與圖中幾個基因都有代謝聯系。這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3分)(2024·綠谷聯盟高一聯考)某生物活動小組利用紙片、曲別針等搭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并通過查閱資料,了解科學家利用大腸桿菌和噬菌體為實驗材料探索DNA復制的科學史。
(1)(3分)該小組搭建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屬于__________模型。該模型中每個脫氧核糖與__________分子磷酸相連。游離的磷酸基團位于脫氧核苷酸鏈的________(填“5′端”或“3′端”)。
(2)(1分)該模型中有100個堿基對,其中胸腺嘧啶35個,該DNA連續復制四次,在第四次復制時需要消耗______個胞嘧啶脫氧核苷酸。
(3)(1分)DNA能夠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體現了DNA具有________的特點。
(4)(8分)為探索DNA復制的具體過程,某科研團隊做了如下實驗。20 ℃條件下,用T4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進入T4噬菌體DNA活躍復制期時,在培養基中添加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不同時間后,阻斷DNA復制,將DNA變性處理為單鏈后,分離不同長度的T4噬菌體的DNA片段,檢測離心管不同位置的放射性強度,結果如圖所示(DNA片段越短,與離心管頂部距離越近)。
①本實驗運用的實驗技術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2種)。
②根據上述實驗結果,推測DNA復制時子鏈合成的過程是先合成____________(填“較長的”或“較短的”)DNA片段,做出以上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抑制DNA連接酶(將兩段DNA片段拼接起來的酶)的功能,再重復上述實驗,可能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單元檢測卷(三)
1.C [翻譯時,mRNA為模板,tRNA是轉運氨基酸的工具,通過一端的反密碼子與mRNA上的密碼子進行堿基互補配對;金霉素可抑制tRNA與mRNA的結合,故會直接影響翻譯過程,C符合題意。]
2.D [該過程是DNA分子復制的過程,大腸桿菌的擬核區域可發生DNA分子復制,A正確;據圖可知,親代DNA全甲基化,但經復制后得到的兩個DNA分子均為半甲基化,即只有一條鏈為甲基化,能夠體現半保留復制的機制,B正確;據圖可知,Me甲基化只發生在GATC序列上,說明Dam甲基化酶可能具有特異性識別GATC序列的能力,C正確;大腸桿菌為原核生物,細胞內不含染色體,D錯誤。]
3.B 4.B
5.B [活體轉化實驗中,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轉化因子”,能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A正確;活體轉化實驗中,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過程中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B錯誤;蛋白酶具有專一性,不能催化DNA水解,所以離體轉化實驗中,S型菌提取物經蛋白酶處理后能使R型菌發生轉化,C正確;離體轉化實驗中,S型菌提取物經DNA酶處理后,破壞了DNA分子的結構,所以不能使R型菌發生轉化,D正確。]
6.D [若攪拌力度不夠,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可能沒有完全分離,A錯誤;甲組中的子代噬菌體以細菌細胞內的物質為原料合成,所以都含有放射性,32P標記的是乙組T2噬菌體的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所以乙組中的子代噬菌體只有少部分含有放射性,B錯誤;乙組中32P標記的是T2噬菌體的DNA分子,子代含放射性的噬菌體的DNA來自親代,所以子代中含有放射性的噬菌體個體數目是一定的,與培養時間無關,C錯誤;由于甲組子代噬菌體中均含有標記元素,通過放射性的結果不能證明DNA是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D正確。]
7.B [尿黑癥的形成,體現了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B錯誤。]
8.D [根據RNA的合成方向可知,“①”表示DNA雙螺旋重新形成,“④”表示DNA雙螺旋解開,A錯誤;轉錄不是沿著整條DNA長鏈進行的,DNA分子上不同的基因參與轉錄的DNA單鏈不同,B錯誤;不同生物的DNA之間,4種堿基的數量和相對比例不同,但無論哪種生物的雙鏈DNA中,都有A=T和G=C,這被稱為堿基互補配對原則,C錯誤;②表示RNA-DNA配對區域,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鏈,存在的堿基配對方式為A—U、T—A、C—G、G—C,D正確。]
9.C [DNA的甲基化不改變DNA中的堿基對排列順序,只是影響其表達,C錯誤。]
10.D [DNA分子中脫氧核糖與磷酸基團交替排列,構成了其基本骨架,A錯誤;依據DNA的一條單鏈中A占24%,不能得出雙鏈中A+T所占的比例,B錯誤;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每個子細胞都有含親代DNA鏈的染色體,C錯誤;制作DNA模型時需備6種材料,它們分別代表磷酸、脫氧核糖和A、T、C、G 4種堿基,D正確。]
11.B [DNA分子中兩條鏈反向平行盤旋成雙螺旋結構,所以兩條母鏈方向相反, A正確;由圖可知,兩條子鏈的延伸方向均為5′→3′,B錯誤;DNA復制的特點為邊解旋邊復制、半保留復制,C正確;DNA聚合酶作用在磷酸二酯鍵上,連接游離的脫氧核苷酸,解旋酶作用在氫鍵上,解開DNA母鏈,D正確。]
12.B [雙鏈DNA分子中,堿基之間的配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即A—T、C—G,且互相配對的兩種堿基數目彼此相等,結合表中數據可知,這些卡片最多可形成2個A—T堿基對,2個C—G堿基對,即共形成4個脫氧核苷酸對,A錯誤;A和T之間有2個氫鍵,C和G之間有3個氫鍵,因此構成的雙鏈DNA片段最多有10個氫鍵,B正確;DNA中絕大多數脫氧核糖與2分子磷酸相連,只有3′端的脫氧核糖與1分子磷酸相連,C錯誤;這些卡片最多可形成2個A—T堿基對,2個C—G堿基對,且堿基對種類和數目確定,因此可構建的DNA種類數少于44種,D錯誤。]
13.A [由于DNA的復制是半保留復制,所以無論復制多少代,都不會再出現重帶DNA分子,A正確;該實驗只能證明DNA的復制是半保留復制,不能證明DNA是邊解旋邊復制,B錯誤;一個大腸桿菌復制四次形成16個DNA分子,其中中帶DNA分子有2個,其余14個是輕帶DNA分子,所以第四次檢測中帶和輕帶DNA分子所占的比例分別是1/8和7/8,C錯誤;第3次復制比第2次復制凈增加4個DNA分子,所以第3次該片段在復制時需要腺嘌呤脫氧核苷酸4 000個,D錯誤。]
14.D [若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為N,則其進行的是減數分裂,該過程中DNA分子進行了一次復制,根據DNA分子半保留復制特點,則子細胞的DNA均含32P,A正確;若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為2N,則其進行的是有絲分裂,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第一次分裂后子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上的DNA都有1條鏈被標記,但第二次分裂后期半數DNA被標記,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被標記的DNA是隨機分配移向兩極的,所以第二次分裂得到的子細胞被標記的DNA數在0~2N之間,B正確;若子細胞中所有的染色體都含32P,則其進行的是減數分裂,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會發生基因的自由組合,C正確;若子細胞中有的染色體不含32P,則其進行的是有絲分裂,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D錯誤。]
15.A [結合圖示,tRNA攜帶氨基酸從右側進入核糖體,所以核糖體移動方向為由左到右,A正確;參與翻譯過程的RNA有三種,分別為rRNA、mRNA和tRNA,B錯誤;原核生物可以邊轉錄邊翻譯,C錯誤;tRNA分子含有多個堿基,其中一端相鄰的三個核苷酸構成反密碼子,D錯誤。]
16.C [氨基酸①是第一個翻譯的氨基酸,由起始密碼子決定,位于a端,A正確;若控制該蛋白質合成的基因啟動子部位發生甲基化,可能導致RNA聚合酶無法識別并結合,從而抑制mRNA的形成,B正確;tRNA攜帶的是氨基酸,而不是肽鏈,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可與mRNA上多個不同位點的密碼子結合,C錯誤;tRNA上的反密碼子和mRNA上密碼子堿基互補配對,形成的局部雙鏈結構是反向平行的,D正確。]
17.A [圖中的基因邊轉錄邊翻譯,可以是真核生物的質基因或原核生物的基因,A錯誤。]
18.B [圖示信息表明細胞缺乏氨基酸時,空載tRNA既抑制轉錄,也抑制翻譯,轉錄可產生三種RNA;圖中d所示核糖體最晚與mRNA結合,故其結合過的tRNA最少,a結合過的tRNA最多,B錯誤。]
19.B [端粒酶能以自身RNA作模板合成端粒DNA,而以RNA為模板合成DNA的過程稱為逆轉錄,因此從功能上看,端粒酶類似于逆轉錄酶,A正確;端粒酶能以自身RNA作模板合成端粒DNA,原料應該是4種脫氧核苷酸,B錯誤;端粒是染色體兩端特殊的DNA序列,可能不控制生物性狀,C正確;端粒的縮短可能會導致細胞衰老,腫瘤細胞表現出惡性增殖而不衰老死亡的特點可能與腫瘤細胞內端粒酶活性較高有關,D正確。]
20.(1)磷酸和脫氧核糖 鳥嘌呤 反向 (2)不能 (3)使親代的遺傳信息傳遞給子代,從而保持了前后代遺傳信息的連續性
解析 (2)由于細菌有細胞壁,故不能采用將細菌直接置于蒸餾水中使其吸水漲破的方法進行破碎處理。
21.(1)轉錄 細胞核和線粒體 RNA
(2)C (3)由左向右(或由甲向乙) 需要 翻譯 (4)不相同 DNA的兩條鏈是互補的,產生的mRNA是不同的,翻譯形成的多肽鏈也不相同
解析 (1)根據題圖分析可知,圖示表示人體細胞內的轉錄過程,發生的場所是細胞核和線粒體,直接產物①是RNA。(2)翻譯的直接模板是mRNA,而mRNA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轉錄形成的,以DNA分子中的一條鏈5′—TTACATGCA—3′為模板轉錄形成的mRNA的堿基序列為5′—UGCAUGUAA—3′,其中第一個密碼子(UGC)對應的反密碼子為ACG,編碼的氨基酸為b,第二個密碼子(AUG)對應的反密碼子為UAC,編碼的氨基酸為c,第三個密碼子(UAA)對應的反密碼子為AUU,編碼的氨基酸為a,所以該蛋白質基本組成單位的排列可能是b—c—a。(3)分析題圖可知,轉錄形成的RNA鏈的延伸的方向是由左向右(或由甲向乙)。轉錄發生在細胞核內,翻譯發生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正常情況下,RNA需在細胞核中加工成熟后經核孔進入細胞質,與核糖體結合進行翻譯過程。(4)DNA的兩條鏈是互補的,產生的mRNA是不同的,翻譯形成的多肽鏈也不相同,故如果該DNA分子片段的兩條鏈都能表達蛋白質,產生的多肽鏈不相同。
22.(1)核糖核苷酸 所有(或各) 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2)在短時間內能合成較多肽鏈(或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質) (3)99
解析 (1)②過程表示轉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產物是RNA,因此,②過程所需酶催化反應的底物是核糖核苷酸。③過程表示翻譯,翻譯可發生在細胞分裂的所有(或各)時期。④過程表示多肽鏈經過加工形成分泌蛋白,該過程進行的場所有內質網和高爾基體。(2)多聚核糖體形成的意義在于可以在短時間內合成較多肽鏈(或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質)。(3)轉錄的模板是DNA,構建DNA分子物理模型時,脫氧核糖、磷酸和堿基之間需2個訂書釘連接,每條脫氧核糖核苷酸鏈上的12個脫氧核糖核苷酸之間需11個訂書釘連接,兩條鏈間的5個G-C堿基對需要3×5=15(個)訂書釘連接,兩條鏈間的7個A-T堿基對需要2×7=14(個)訂書釘連接,故構建該DNA片段共需訂書釘數量為2×24+2×11+15+14=99(個)。
23.(1)酶① (2)尿黑 (3)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 (4)單個基因可影響多個性狀,一個性狀也可受到多個基因的影響
解析 (1)根據題圖可知,苯丙氨酸轉變為酪氨酸需要酶①的催化,患者體細胞中缺少酶①,會使體內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徑轉變為酪氨酸,只能轉變為苯丙酮酸。(2)由題圖可知,酶③可將尿黑酸轉變為乙酰乙酸,若在其他條件均正常的情況下,直接缺少酶③會使尿黑酸在人體內積累,部分尿黑酸隨尿液排出,使人患尿黑癥。
24.(1)物理 1或2 5′端 (2)520
(3)特異性 (4)①同位素標記/同位素示蹤、密度梯度離心/離心 ②較短的 時間較短時(30秒內),與離心管頂部距離較近的位置放射性較強(或短片段DNA數量較多),隨著時間推移,與離心管頂部距離較遠的位置放射性較強(或長片段DNA數量較多) ③隨著時間推移,與離心管頂部距離較近的位置的放射性一直較強(或短片段DNA的數量一直較多)(合理即可)
解析 (1)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屬于物理模型,雙鏈DNA分子中絕大多數脫氧核糖上均連著兩個磷酸和一個堿基,但每條鏈3′端的一個脫氧核糖只連接一個磷酸和一個堿基,故該模型中每個脫氧核糖與1或2分子磷酸相連。游離的磷酸基團它們連接在脫氧核糖的5號碳上,所在位置表示脫氧核苷酸鏈的5′端。(2)1個雙鏈DNA片段中有100個堿基對,其中胸腺嘧啶35個,則胞嘧啶有100-35=65(個),若該DNA連續復制四次,在第四次復制時需要消耗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數為2(4-1)×65=520(個)。(3)每個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而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代表著遺傳信息,DNA能夠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體現了DNA具有特異性的特點。(4)①本實驗運用的實驗技術方法包括同位素標記法和密度梯度離心。②根據圖中曲線可知,時間較短時(30秒內),與離心管頂部距離較近的位置放射性較強,隨著時間推移,與離心管頂部距離較遠的位置放射性較強,即時間較短時短片段DNA數量較多,隨著時間推移,長片段DNA數量較多,由此可推測,DNA復制時子鏈合成的過程是先合成較短的DNA片段,之后較短的DNA片段再連接成DNA長鏈。③DNA連接酶可將DNA片段連接起來,因此若抑制DNA連接酶的功能,再重復題述實驗,則較短的DNA片段不能再連接成DNA長鏈,隨著時間的推移,短片段DNA的數量一直較多,即與離心管頂部距離較近的位置的放射性一直較強。(共51張PPT)
單元檢測卷(三)
(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C
一、選擇題(本題共19小題,每小題2分,共3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要求的,不選、多選或錯選均不得分。)
1.金霉素(一種抗生素)可抑制tRNA與mRNA的結合,該作用直接影響的過程是(  )
A.DNA復制 B.轉錄 C.翻譯 D.逆轉錄
解析:翻譯時,mRNA為模板,tRNA是轉運氨基酸的工具,通過一端的反密碼子與mRNA上的密碼子進行堿基互補配對;金霉素可抑制tRNA與mRNA的結合,故會直接影響翻譯過程,C符合題意。
2.(2024·A9協作體高一聯考)如圖為甲基化對細菌DNA復制的調節,其中oriC為大腸桿菌的復制起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D
A.該過程可發生在大腸桿菌的擬核區域
B.半甲基化的DNA能夠體現半保留復制的機制
C.Dam甲基化酶可能具有特異性識別GATC序列的能力
D.染色體上的組蛋白甲基化可能會影響大腸桿菌基因的表達
解析:該過程是DNA分子復制的過程,大腸桿菌的擬核區域可發生DNA分子復制,A正確;
據圖可知,親代DNA全甲基化,但經復制后得到的兩個DNA分子均為半甲基化,即只有一條鏈為甲基化,能夠體現半保留復制的機制,B正確;
據圖可知,Me甲基化只發生在GATC序列上,說明Dam甲基化酶可能具有特異性識別GATC序列的能力,C正確;
大腸桿菌為原核生物,細胞內不含染色體,D錯誤。
A.該過程可發生在大腸桿菌的擬核區域
B.半甲基化的DNA能夠體現半保留復制的機制
C.Dam甲基化酶可能具有特異性識別GATC序列的能力
D.染色體上的組蛋白甲基化可能會影響大腸桿菌基因的表達
(2023·湖州高一期末調研)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第3~4題。
下圖表示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用被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過程。
B
3.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可用3H代替32P標記DNA
B.步驟②可使細菌外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
C.該實驗可證明大腸桿菌的遺傳物質是DNA
D.步驟①中錐形瓶內的培養液直接為噬菌體的增殖提供原料
4.若該實驗中的一個噬菌體增殖了5次,則該噬菌體后代中含32P標記的占(  )
A.1/32 B.1/16
C.1/8 D.0
B
5.(2023·嘉興高一期末)下列關于“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活體轉化實驗中,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轉化因子”
B.活體轉化實驗中,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過程中遺傳物質未發生改變
C.離體轉化實驗中,S型菌提取物經蛋白酶處理后能使R型菌發生轉化
D.離體轉化實驗中,S型菌提取物經DNA酶處理后不能使R型菌發生轉化
B
解析:活體轉化實驗中,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轉化因子”,能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A正確;
活體轉化實驗中,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過程中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B錯誤;
蛋白酶具有專一性,不能催化DNA水解,所以離體轉化實驗中,S型菌提取物經蛋白酶處理后能使R型菌發生轉化,C正確;
離體轉化實驗中,S型菌提取物經DNA酶處理后,破壞了DNA分子的結構,所以不能使R型菌發生轉化,D正確。
6.(2024·衢州五校聯盟期末聯考)下表為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設計方案,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D
組別 大腸桿菌 T2噬菌體 檢測結果
甲 35S標記的大腸桿菌 未被標記的T2噬菌體 培養一段時間后,攪拌、離心,檢測子代T2噬菌體的放射性
乙 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 32P標記的T2噬菌體 A.通過攪拌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所有噬菌體與細菌分離
B.甲、乙兩組的子代中均僅有部分T2噬菌體出現放射性
C.乙組含放射性的子代T2噬菌體個數與培養時間成正比
D.該實驗的結果不能證明DNA是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
解析:若攪拌力度不夠,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可能沒有完全分離,A錯誤;
甲組中的子代噬菌體以細菌細胞內的物質為原料合成,所以都含有放射性,32P標記的是乙組T2噬菌體的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所以乙組中的子代噬菌體只有少部分含有放射性,B錯誤;
乙組中32P標記的是T2噬菌體的DNA分子,子代含放射性的噬菌體的DNA來自親代,所以子代中含有放射性的噬菌體個體數目是一定的,與培養時間無關,C錯誤;
由于甲組子代噬菌體中均含有標記元素,通過放射性的結果不能證明DNA是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D正確。
7.下列關于基因控制生物性狀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如白化病的發病機理
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質,可以決定生物體特定的組織或器官的結構,進而影響其功能,如尿黑癥的形成
C.基因中堿基排列順序不發生改變也可能會導致生物體性狀的改變
D.生物體的性狀除了受基因控制外,還受環境因素的影響
解析:尿黑癥的形成,體現了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B錯誤。
B
8.如圖為某生物的某一生理過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D
A.“①”表示DNA雙螺旋解開,“④”表示DNA雙螺旋重新形成
B.該生理過程形成③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是沿著整條DNA分子長鏈進行的
C.該雙鏈DNA分子中,堿基含量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D.②表示RNA-DNA配對區域,存在A—U、T—A、C—G、G—C的配對
解析:根據RNA的合成方向可知,“①”表示DNA雙螺旋重新形成,“④”表示DNA雙螺旋解開,A錯誤;
轉錄不是沿著整條DNA長鏈進行的,DNA分子上不同的基因參與轉錄的DNA單鏈不同,B錯誤;
不同生物的DNA之間,4種堿基的數量和相對比例不同,但無論哪種生物的雙鏈DNA中,都有A=T和G=C,這被稱為堿基互補配對原則,C錯誤;
②表示RNA-DNA配對區域,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鏈,存在的堿基配對方式為A—U、T—A、C—G、G—C,D正確。
A.“①”表示DNA雙螺旋解開,“④”表示DNA雙螺旋重新形成
B.該生理過程形成③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是沿著整條DNA分子長鏈進行的
C.該雙鏈DNA分子中,堿基含量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D.②表示RNA-DNA配對區域,存在A—U、T—A、C—G、G—C的配對
9.DNA甲基化是生物體調控基因表達的重要機制之一,不影響基因的復制。如圖表示某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的甲基化現象。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C
A.生物性狀的差異可能與相應基因甲基化程度有關
B.甲基化可能影響RNA聚合酶與該基因的結合
C.DNA的甲基化會改變DNA中的堿基對排列順序
D.DNA甲基化不影響堿基互補配對過程
解析:DNA的甲基化不改變DNA中的堿基對排列順序,只是影響其表達,C錯誤。
10.如圖是細胞中DNA包裝成染色體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D
A.DNA分子中核糖與磷酸基團交替排列,構成了其基本骨架
B.若DNA的一條單鏈中A占24%,則雙鏈中A+T占48%
C.減數分裂完成后,子細胞中含親代DNA鏈的染色體占1/2
D.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可用6種材料代表不同基團
A.DNA分子中核糖與磷酸基團交替排列,構成了其基本骨架
B.若DNA的一條單鏈中A占24%,則雙鏈中A+T占48%
C.減數分裂完成后,子細胞中含親代DNA鏈的染色體占1/2
D.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可用6種材料代表不同基團
解析:DNA分子中脫氧核糖與磷酸基團交替排列,構成了其基本骨架,A錯誤;
依據DNA的一條單鏈中A占24%,不能得出雙鏈中A+T所占的比例,B錯誤;
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每個子細胞都有含親代DNA鏈的染色體,C錯誤;
制作DNA模型時需備6種材料,它們分別代表磷酸、脫氧核糖和A、T、C、G 4種堿基,D正確。
11.(2024·嘉興高一期末檢測)下圖為人染色體上DNA復制過程模式圖,圖中的箭頭代表子鏈的延伸方向,根據圖示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B
A.兩條母鏈方向相反
B.兩條子鏈的延伸方向均是3′→5′
C.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
D.DNA聚合酶和解旋酶在不同位置發揮作用
解析:DNA分子中兩條鏈反向平行盤旋成雙螺旋結構,所以兩條母鏈方向相反, A正確;
由圖可知,兩條子鏈的延伸方向均為5′→3′,B錯誤;
DNA復制的特點為邊解旋邊復制、半保留復制,C正確;
DNA聚合酶作用在磷酸二酯鍵上,連接游離的脫氧核苷酸,解旋酶作用在氫鍵上,解開DNA母鏈,D正確。
A.兩條母鏈方向相反
B.兩條子鏈的延伸方向均是3′→5′
C.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
D.DNA聚合酶和解旋酶在不同位置發揮作用
12.用卡片構建DNA平面結構模型,所提供的卡片類型和數量如表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B
卡片類型 脫氧核糖 堿基 磷酸 A T G C
卡片數量 10 10 2 3 3 2
A.最多可構建4種脫氧核苷酸,5個脫氧核苷酸對
B.構成的雙鏈DNA片段最多有10個氫鍵
C.DNA中每個脫氧核糖只與1分子磷酸相連
D.最多可構建44種不同堿基序列的DNA片段
解析:雙鏈DNA分子中,堿基之間的配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即A—T、C—G,且互相配對的兩種堿基數目彼此相等,結合表中數據可知,這些卡片最多可形成2個A—T堿基對,2個C—G堿基對,即共形成4個脫氧核苷酸對,A錯誤;
A和T之間有2個氫鍵,C和G之間有3個氫鍵,因此構成的雙鏈DNA片段最多有10個氫鍵,B正確;
DNA中絕大多數脫氧核糖與2分子磷酸相連,只有3′端的脫氧核糖與1分子磷酸相連,C錯誤;
這些卡片最多可形成2個A—T堿基對,2個C—G堿基對,且堿基對種類和數目確定,因此可構建的DNA種類數少于44種,D錯誤。
13.將大腸桿菌放在含有15N的培養液中培養若干代后,細菌的DNA分子均被15N標記。然后將上述大腸桿菌轉移到含14N的培養液中培養,每隔30 min(相當于分裂繁殖一代的時間)取樣一次,測定不同世代細菌的DNA分子密度。DNA分子的密度梯度離心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A.無論復制多少代,都不會再出現重帶DNA分子
B.該實驗證明DNA分子是邊解旋邊復制,且是半保留復制
C.第四次檢測,中帶DNA分子所占比例為1/6,輕帶DNA分子所占比例為5/6
D.如果一個親代DNA分子某一片段中含1 000個腺嘌呤,則第3次該片段的復制需要7 000個腺嘌呤脫氧核苷酸
解析:由于DNA的復制是半保留復制,所以無論復制多少代,都不會再出現重帶DNA分子,A正確;
該實驗只能證明DNA的復制是半保留復制,不能證明DNA是邊解旋邊復制,B錯誤;
一個大腸桿菌復制四次形成16個DNA分子,其中中帶DNA分子有2個,其余14個是輕帶DNA分子,所以第四次檢測中帶和輕帶DNA分子所占的比例分別是1/8和7/8,C錯誤;
第3次復制比第2次復制凈增加4個DNA分子,所以第3次該片段在復制時需要腺嘌呤脫氧核苷酸4 000個,D錯誤。
A.無論復制多少代,都不會再出現重帶DNA分子
B.該實驗證明DNA分子是邊解旋邊復制,且是半保留復制
C.第四次檢測,中帶DNA分子所占比例為1/6,輕帶DNA分子所占比例為5/6
D.如果一個親代DNA分子某一片段中含1 000個腺嘌呤,則第3次該片段的復制需要7 000個腺嘌呤脫氧核苷酸
14.將DNA雙鏈都被32P標記的某一雄性動物細胞(染色體數為2N)置于不含32P的培養基中,該細胞經過兩次連續分裂形成4個大小形態相同的子細胞。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若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為N,則子細胞的DNA均含32P
B.若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為2N,則子細胞的DNA可能均含32P
C.若子細胞中的染色體都含32P,則細胞分裂過程中會發生基因的自由組合
D.若子細胞中有的染色體不含32P,則這是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的結果
D
解析:若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為N,則其進行的是減數分裂,該過程中DNA分子進行了一次復制,根據DNA分子半保留復制特點,則子細胞的DNA均含32P,A正確;
若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為2N,則其進行的是有絲分裂,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第一次分裂后子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上的DNA都有1條鏈被標記,但第二次分裂后期半數DNA被標記,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被標記的DNA是隨機分配移向兩極的,所以第二次分裂得到的子細胞被標記的DNA數在0~2N之間,B正確;
若子細胞中所有的染色體都含32P,則其進行的是減數分裂,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會發生基因的自由組合,C正確;
若子細胞中有的染色體不含32P,則其進行的是有絲分裂,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D錯誤。
(2023·名校聯盟高一聯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第15~16題。
如圖核糖體含有三個RNA結合位點:即A、P和E位點。A位點結合氨基酸-tRNA,P位點結合延伸中的tRNA,E位點結合空載tRNA,使核糖體變構有利于A位點打開。
A
15.下列有關翻譯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示翻譯過程中核糖體移動方向是由左到右
B.參與圖示翻譯的RNA有mRNA和tRNA
C.生物只有轉錄完成后才能開始翻譯過程
D.tRNA分子僅有三個連續的堿基構成
A.圖示翻譯過程中核糖體移動方向是由左到右
B.參與圖示翻譯的RNA有mRNA和tRNA
C.生物只有轉錄完成后才能開始翻譯過程
D.tRNA分子僅有三個連續的堿基構成
解析:結合圖示,tRNA攜帶氨基酸從右側進入核糖體,所以核糖體移動方向為由左到右,A正確;
參與翻譯過程的RNA有三種,分別為rRNA、mRNA和tRNA,B錯誤;
原核生物可以邊轉錄邊翻譯,C錯誤;
tRNA分子含有多個堿基,其中一端相鄰的三個核苷酸構成反密碼子,D錯誤。
16.如圖是蛋白質合成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C
A.通常決定氨基酸①的密碼子又叫起始
密碼子,位于a端
B.若控制該蛋白質合成的基因啟動子部位發生甲基化,可能會抑制該mRNA的形成
C.攜帶肽鏈的tRNA始終與核糖體的同一個tRNA結合位點結合
D.tRNA上的反密碼子和mRNA上密碼子堿基互補配對時,也形成局部反向平行的雙鏈結構
A.通常決定氨基酸①的密碼子又叫起始
密碼子,位于a端
B.若控制該蛋白質合成的基因啟動子部位發生甲基化,可能會抑制該mRNA的形成
C.攜帶肽鏈的tRNA始終與核糖體的同一個tRNA結合位點結合
D.tRNA上的反密碼子和mRNA上密碼子堿基互補配對時,也形成局部反向平行的雙鏈結構
解析:氨基酸①是第一個翻譯的氨基酸,由起始密碼子決定,位于a端,A正確;
若控制該蛋白質合成的基因啟動子部位發生甲基化,可能導致RNA聚合酶無法識別并結合,從而抑制mRNA的形成,B正確;
tRNA攜帶的是氨基酸,而不是肽鏈,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可與mRNA上多個不同位點的密碼子結合,C錯誤;
tRNA上的反密碼子和mRNA上密碼子堿基互補配對,形成的局部雙鏈結構是反向平行的,D正確。
17.(2024·湖州高一期末)在基因的轉錄終止點附近存在一段富含GC堿基且對稱的區域,以該區域為模板轉錄出部分序列容易形成發夾結構阻止RNA聚合酶的移動,其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A.圖中的基因可以是真核生物的核基因
B.發夾結構存在堿基配對且G—C堿基對比例高
C.圖中的核糖體合成的多肽鏈中氨基酸序列一般相同
D.圖中的mRNA既可作為翻譯的模板又能調節轉錄過程
解析:圖中的基因邊轉錄邊翻譯,可以是真核生物的質基因或原核生物的基因,A錯誤。
18.研究發現,當細胞中缺乏氨基酸時,負載tRNA(攜帶氨基酸的tRNA)會轉化為空載tRNA(沒有攜帶氨基酸的tRNA)參與基因表達的調控。下圖是缺乏氨基酸時,tRNA調控基因表達的相關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B
A.過程①可以產生tRNA、rRNA、
mRNA三種RNA
B.終止密碼子與a距離最近,d結
合過的tRNA最多
C.細胞缺乏氨基酸時,空載tRNA既
抑制轉錄也抑制翻譯
D.細胞缺乏氨基酸時,該調控機制有利于氨基酸的調配利用
解析:圖示信息表明細胞缺乏氨基酸時,空載tRNA既抑制轉錄,也抑制翻譯,轉錄可產生三種RNA;圖中d所示核糖體最晚與mRNA結合,故其結合過的tRNA最少,a結合過的tRNA最多,B錯誤。
A.過程①可以產生tRNA、rRNA、mRNA三種RNA
B.終止密碼子與a距離最近,d結合過的tRNA最多
C.細胞缺乏氨基酸時,空載tRNA既
抑制轉錄也抑制翻譯
D.細胞缺乏氨基酸時,該調控機制有利于氨基酸的調配利用
19.(2024·A9協作體高一聯考)端粒是染色體兩端特殊的DNA序列,其長度隨細胞分裂次數增加而縮短,當短到一定程度時,端粒內側的正常基因會受到損傷,導致細胞衰老。端粒長度的維持與端粒酶的活性有關,端粒酶能以自身RNA為模板修復端粒,使之延伸,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B
A.端粒酶的功能類似于逆轉錄酶
B.圖中的原料為4種核糖核苷酸
C.端粒DNA序列可能不控制生物性狀
D.腫瘤細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很高
解析:端粒酶能以自身RNA作模板合成端粒DNA,而以RNA為模板合成DNA的過程稱為逆轉錄,因此從功能上看,端粒酶類似于逆轉錄酶,A正確;
端粒酶能以自身RNA作模板合成端粒DNA,原料應該是4種脫氧核苷酸,B錯誤;
端粒是染色體兩端特殊的DNA序列,可能不控制生物性狀,C正確;
端粒的縮短可能會導致細胞衰老,腫瘤細胞表現出惡性增殖而不衰老死亡的特點可能與腫瘤細胞內端粒酶活性較高有關,D正確。
A.端粒酶的功能類似于逆轉錄酶
B.圖中的原料為4種核糖核苷酸
C.端粒DNA序列可能不控制生物性狀
D.腫瘤細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很高
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62分)
20.(13分)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卡伽夫發現生物的DNA分子中,A和T的含量相等,G和C的含量相等。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利用X射線衍射技術獲得了呈對稱性的DNA衍射圖譜。
材料二 科學家將細菌中的全部N標記為15N,并將細菌轉入以14NH4Cl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中培養。分別取親代、完成一次分裂和完成兩次分裂的細菌,并分離出細菌的DNA進行密度梯度離心。實驗證明了DNA分子通過半保留方式進行復制。
(1)沃森和克里克在材料一的基礎上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該模型的基本骨架由        交替連接構成;兩條鏈的堿基位于雙鏈內側且互補配對,如胞嘧啶與    (中文名稱)配對;DNA分子的兩條鏈是
    (填“反向”或“同向”)平行的。
(2)材料二中,分離細菌的DNA需對細菌進行破碎處理,破碎處理    (填“能”或“不能”)采用將細菌直接置于蒸餾水中使其吸水漲破的方法。
(3)對于生物體來說,DNA分子復制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磷酸和脫氧核糖
鳥嘌呤
反向
不能
使親代的遺傳信息傳遞給
子代,從而保持了前后代遺傳信息的連續性
解析:(2)由于細菌有細胞壁,故不能采用將細菌直接置于蒸餾水中使其吸水漲破的方法進行破碎處理。
21.(12分)(2024·臺州高一期末)如圖為人體細胞中發生的某過程示意圖,甲、乙表示位置,①②③表示物質結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轉錄
(1)圖示表示人體細胞內的   過程,發生的場所是        ,直接產物①是    。
(2)若細胞質中tRNA1(3′AUU5′)可轉運氨基酸a,tRNA2(3′ACG5′)可轉運氨基酸b,tRNA3(3′UAC5′)可轉運氨基酸c。現以DNA中一條鏈5′—TTACATGCA—3′為模板,指導合成蛋白質。該蛋白質基本組成單位的排列可能是    。
A.a—b—c B.c—b—a C.b—c—a D.b—a—c
細胞核和線粒體
RNA
C
(3)①鏈延伸的方向是            ,
①從②上脫離后,    (填“需要”或“不需要”)經過加工,再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中,與核糖體結合進行    過程。
(4)如果該DNA分子片段的兩條鏈都能表達蛋白質,產生的多肽鏈    (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左向右(或由甲向乙)
需要
翻譯
不相同
DNA的兩條鏈是互補的,產生的
mRNA是不同的,翻譯形成的多肽鏈也不相同
解析:(1)根據題圖分析可知,圖示表示人體細胞內的轉錄過程,發生的場所是細胞核和線粒體,直接產物①是RNA。(2)翻譯的直接模板是mRNA,而mRNA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轉錄形成的,以DNA分子中的一條鏈5′—TTACATGCA—3′為模板轉錄形成的mRNA的堿基序列為5′—UGCAUGUAA—3′,其中第一個密碼子(UGC)對應的反密碼子為ACG,編碼的氨基酸為b,第二個密碼子(AUG)對應的反密碼子為UAC,編碼的氨基酸為c,第三個密碼子(UAA)對應的反密碼子為AUU,編碼的氨基酸為a,所以該蛋白質基本組成單位的排列可能是b—c—a。
(3)分析題圖可知,轉錄形成的RNA鏈的延伸的方向是由左向右(或由甲向乙)。轉錄發生在細胞核內,翻譯發生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正常情況下,RNA需在細胞核中加工成熟后經核孔進入細胞質,與核糖體結合進行翻譯過程。(4)DNA的兩條鏈是互補的,產生的mRNA是不同的,翻譯形成的多肽鏈也不相同,故如果該DNA分子片段的兩條鏈都能表達蛋白質,產生的多肽鏈不相同。
22.(12分)如圖表示某哺乳動物體細胞內合成某種分泌蛋白的過程,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相關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C
(1)圖中②過程所需酶催化反應的底物是       ;③過程可發生在細胞分裂的      時期;④過程進行的場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細胞器)。
核糖核苷酸
所有(或各)
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2)一個mRNA上結合多個核糖體叫作多聚核糖體,多聚核糖體形成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擬構建②過程模板的物理模型,若僅用訂書釘將五碳糖、磷酸、堿基連為一體并構建一個含12對堿基(C有5個)的片段,那么使用的訂書釘個數為
_________個。
在短時間內能合成較多肽鏈(或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質)
99
解析:(1)②過程表示轉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產物是RNA,因此,②過程所需酶催化反應的底物是核糖核苷酸。③過程表示翻譯,翻譯可發生在細胞分裂的所有(或各)時期。④過程表示多肽鏈經過加工形成分泌蛋白,該過程進行的場所有內質網和高爾基體。(2)多聚核糖體形成的意義在于可以在短時間內合成較多肽鏈(或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質)。(3)轉錄的模板是DNA,構建DNA分子物理模型時,脫氧核糖、磷酸和堿基之間需2個訂書釘連接,每條脫氧核糖核苷酸鏈上的12個脫氧核糖核苷酸之間需11個訂書釘連接,兩條鏈間的5個G-C堿基對需要3×5=15(個)訂書釘連接,兩條鏈間的7個A-T堿基對需要2×7=14(個)訂書釘連接,故構建該DNA片段共需訂書釘數量為2×24+2×11+15+14=99(個)。
23.(12分)如圖表示人體內苯丙氨酸的代謝途徑,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導致苯丙酮尿癥的直接原因是患者的體細胞中缺少      ,致使體內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徑轉變為酪氨酸,只能轉變為苯丙酮酸。
(2)若在其他條件均正常的情況下,直接缺少酶③會使人患    癥。
酶①
尿黑
(3)由上述實例可以看出基因通過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
(4)若控制酶①合成的基因發生異常,會引起多個性狀改變;尿黑酸在人體內積累使人尿液中含有尿黑酸與圖中幾個基因都有代謝聯系。這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
單個基因可影響多個性狀,一個性狀也可受到多個基因的影響
解析:(1)根據題圖可知,苯丙氨酸轉變為酪氨酸需要酶①的催化,患者體細胞中缺少酶①,會使體內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徑轉變為酪氨酸,只能轉變為苯丙酮酸。(2)由題圖可知,酶③可將尿黑酸轉變為乙酰乙酸,若在其他條件均正常的情況下,直接缺少酶③會使尿黑酸在人體內積累,部分尿黑酸隨尿液排出,使人患尿黑癥。
24.(13分)(2024·綠谷聯盟高一聯考)某生物活動小組利用紙片、曲別針等搭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并通過查閱資料,了解科學家利用大腸桿菌和噬菌體為實驗材料探索DNA復制的科學史。
(1)該小組搭建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屬于     模型。該模型中每個脫氧核糖與     分子磷酸相連。游離的磷酸基團位于脫氧核苷酸鏈的
    (填“5′端”或“3′端”)。
(2)該模型中有100個堿基對,其中胸腺嘧啶35個,該DNA連續復制四次,在第四次復制時需要消耗    個胞嘧啶脫氧核苷酸。
物理
1或2
5′端
520
(3)DNA能夠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體現了DNA具有    的特點。
(4)為探索DNA復制的具體過程,某科研團隊做了如下實驗。20 ℃條件下,用T4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進入T4噬菌體DNA活躍復制期時,在培養基中添加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不同時間后,阻斷DNA復制,將DNA變性處理為單鏈后,分離不同長度的T4噬菌體的DNA片段,檢測離心管不同位置的放射性強度,結果如圖所示(DNA片段越短,與離心管頂部距離越近)。
特異性
①本實驗運用的實驗技術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寫出2種)。
②根據上述實驗結果,推測DNA復制時子鏈合成的過程是先合成_______(填“較長的”或“較短的”)DNA片段,做出以上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抑制DNA連接酶(將兩段DNA片段拼接起來的酶)的功能,再重復上述實驗,可能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位素標記/同位素示蹤、密度梯度離
心/離心
較短的
時間較短時(30秒內),與離心管頂部距離較近的位置放射性較強(或短片段DNA數量較多),隨著時間推移,與離心管頂部距離較遠的位置放射性較強(或長片段DNA數量較多)
隨著時間推移,與離心管頂部距離較近的位置的放射性一直較強(或短片段DNA的數量一直較多)(合理即可)
解析:(1)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屬于物理模型,雙鏈DNA分子中絕大多數脫氧核糖上均連著兩個磷酸和一個堿基,但每條鏈3′端的一個脫氧核糖只連接一個磷酸和一個堿基,故該模型中每個脫氧核糖與1或2分子磷酸相連。游離的磷酸基團它們連接在脫氧核糖的5號碳上,所在位置表示脫氧核苷酸鏈的5′端。(2)1個雙鏈DNA片段中有100個堿基對,其中胸腺嘧啶35個,則胞嘧啶有100-35=65(個),若該DNA連續復制四次,在第四次復制時需要消耗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數為2(4-1)×65=520(個)。(3)每個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而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代表著遺傳信息,DNA能夠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體現了DNA具有特異性的特點。
(4)①本實驗運用的實驗技術方法包括同位素標記法和密度梯度離心。②根據圖中曲線可知,時間較短時(30秒內),與離心管頂部距離較近的位置放射性較強,隨著時間推移,與離心管頂部距離較遠的位置放射性較強,即時間較短時短片段DNA數量較多,隨著時間推移,長片段DNA數量較多,由此可推測,DNA復制時子鏈合成的過程是先合成較短的DNA片段,之后較短的DNA片段再連接成DNA長鏈。③DNA連接酶可將DNA片段連接起來,因此若抑制DNA連接酶的功能,再重復題述實驗,則較短的DNA片段不能再連接成DNA長鏈,隨著時間的推移,短片段DNA的數量一直較多,即與離心管頂部距離較近的位置的放射性一直較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山县| 德州市| 禹州市| 林州市| 滁州市| 永清县| 英德市| 韶山市| 桓台县| 四子王旗| 鄂伦春自治旗| 寿宁县| 鸡泽县| 绵阳市| 广昌县| 个旧市| 井冈山市| 尼木县| 岱山县| 师宗县| 清徐县| 海安县| 鹿邑县| 佛坪县| 保定市| 丰台区| 永新县| 浦县| 伊宁县| 民丰县| 屏山县| 庐江县| 汤原县| 泾源县| 惠州市| 保德县| 张家港市| 萍乡市| 内丘县| 海宁市| 平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