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3.3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課件(共61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3.3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課件(共61張PPT)

資源簡介

(共61張PPT)
  茫茫荒漠夜孤單,細語胡楊度萬年
1.胡楊死亡后,為什么很長時間都沒有腐爛?
問題探討
2有研究表明,長有胡楊的荒漠土壤一般比草原的貧瘠,這是為什么?
.
第3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3節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請結合以下問題,繪制一幅“碳先生”旅行的圖片。結合圖片思考:生物體和大氣中的碳含量都長期處于穩定的狀態,這是怎樣維持的呢?
思考 討論
1.碳在非生物環境和生物體
內分別以什么形式存在?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庫
煤、石油
生物群落中的有機物
請結合以下問題,繪制一幅“碳先生”旅行的圖片。結合圖片思考:生物體和大氣中的碳含量都長期處于穩定的狀態,這是怎樣維持的呢?
思考 討論
1.碳在非生物環境和生物體內分別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是如何進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
(以什么形式、通過哪種生命活動、 形成哪些產物等)?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大氣中的CO2庫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煤 石油
分解者
溶解
攝食
碳循環
碳循環
1.進入生物群落的途徑:
2.碳在生物群落內傳遞的途徑:
食物鏈
3.碳返回非生物環境的途徑: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①生產者、消費者的呼吸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燒
形式:
含碳有機物
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碳循環
4.碳循環的形式:
二氧化碳
3、如何看待人類活動對碳循環的影響?
糧食
飼料
肉食
木材
薪材
化工產品
能源
……
A.人類社會需求
碳循環
思考 討論
B.國家環保行動
簽署氣候協議
提高質量標準
垃圾分類回收
號召節約糧食
退耕還林工程
天然林保護工程
沙漠治理行動
城市綠化
碳循環
3、如何看待人類活動對碳循環的影響?
思考 討論
B.國家環保行動
無廢棄物農業
實施秸稈還田
推廣高產作物
發展清潔能源
加大科研投入
碳循環
3、如何看待人類活動對碳循環的影響?
思考 討論
戒奢侈、捐舊衣
點適量、不浪費
重隔熱、簡裝修
乘公交、少開車
關水電、節約紙
C.個人低碳生活
碳循環
3、如何看待人類活動對碳循環的影響?
思考 討論
氮循環
1.物質循環的概念
組成生物體的碳、氫、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斷進行著從非生物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環境的循環過程,這就是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2.物質循環的特點及應用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1)_______: 物質循環的范圍為生物圈;
(2)_____________: 對改進農業生產方式有多方面的啟示,
例如可以采用種養結合的模式。
全球性
循環往復運動
判斷參與碳循環的四種成分
大氣中的CO2庫
生產者
分解者
消費者
大氣中的CO2庫(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生產者
初消
次消
三級消
分解者
1.如圖是生物圈中碳循環示意圖,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
A、生物圈通過碳循環實現碳元素的自給自足
B、A是消費者,C是生產者,碳在各成分間以CO2的形式傳遞
C、對E過度開發利用會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
D、碳循環過程需要能量驅動,同時又是能量的載體
B
大氣中的CO2庫
生產者
分解者
消費者
化石燃料的燃燒
對應訓練
2.如圖為碳元素在生態系統中循環的模式圖,圖中甲、乙、丙表示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箭頭表示生理過程。下列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d過程代表光合作用,b過程代表呼吸作用
甲所示的營養級在食物鏈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間以有機物的形式傳遞
D.碳元素可在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反復利用
A
對應訓練
資料1:鉛對人體血液、血管、腎臟、生殖腺和神經系統等均有毒害作用。在兒童中,鉛中毒癥狀尤為明顯。
自2013年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號召:每年十月底在全球開展“預防鉛中毒國際行動周”活動。
資料2:鉛在植物組織中可致光合作用及脂肪代謝的強度減弱,吸水量減少,耗氧量增大,阻礙植物生長,甚至導致死亡。
資料3:鉛對微生物也具有毒害作用。
生物富集
——鉛的富集
煤燃燒、有色金屬冶煉
鉛被排放進入大氣
沉降在土壤和植被表面
進入土壤
進入水體
植物根吸收葉片攝入鉛
水生植物、浮游動物直接吸收鉛,動物飲用含鉛的水,直接攝入鉛
鉛進入體內形成多種比較穩定的鉛的化合物,分布于生物體的多種組織細胞中,導致鉛不易被排出,積蓄在體內
含鉛生物被更高營養級動物食用,沿食物鏈聚集
最終積累在食物鏈的頂端
生物富集
——鉛的富集
擴散途徑:
大氣

生物遷移等
特點1:全球性

水底沉積物
中國血蛤
資料1:不同采樣點中水、水底沉積物和中國血蛤體內鉛濃度
結果:鉛在中國血蛤體內的濃度超過環境濃度。
生物富集
中國血蛤
(Hiatula chinensis)
鉛濃度(ppm)
采樣點1 采樣點2 采樣點3 采樣點4
生物富集
——鉛的富集
資料2:置于0.48 nmol/g鉛溶液中美國鉤蝦體內鉛濃度隨時間的變化
美洲鉤蝦
(Hyalella azteca)
時間(天)
體內鉛濃度(nmol/g)
結果:鉛在美國鉤蝦體內濃度隨浸泡時間延長而增加。
生物富集
——鉛的富集
特點2:鉛在生物體內的濃度沿食物鏈不斷升高

浮游生物

水鳥
<
<
2 ppm
5 ppm
200 ppm
1600 ppm
生物富集
——鉛的富集
資料3:水體和多種水生生物體內的鉛濃度示意圖
鉛在生物體內的濃度沿食物鏈不斷升高
生物富集
——鉛的富集
原因:鉛在生物體內形成比較穩定的化合物,
難以降解、不易排出。
消費者
生產者
分解者
吸收
攝食
呼吸作用
非生物環境中的碳
分解作用
DDT
生物富集
1. 概念
生物體從周圍環境吸收、積蓄某種元素或難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機體內濃度超過環境濃度的現象,稱作生物富集。
①重金屬:如鉛(Pb)、鎘(Cd)、汞(Hg)等
②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如DDT、六六六等
2. 生物富集的途徑
食物鏈、食物網
③一些放射性物質
下面是甲、乙、丙、丁四個種群在一個達到生態平衡的環境中殘留農藥的DDT的平均濃度:
(1)這四個種群中屬于生產者的是_________
(2)DDT在生物體內富集時,在能量流動的渠道中,_______越高,生物體內的DDT濃度越高。
(3)寫出四個種群的能量流動渠道:_____________

營養級




對應訓練
沉水植物 富集系數 遷移系數
地上部分 根部 黑藻 0.33 0.41 0.79
菹草 0.21 1.01 0.21
白洋淀濕地是華北地區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近年來,由于入淀污水增多,水體
重金屬污染加劇。研究人員發現可通過定期收割沉水植物地上部分,修復鎘等重
金屬污染的水體。
(1)沉水植物屬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________,其根部能從底泥和水中吸收
__________________,凈化水體,體現了生態系統的________能力。
(2)研究者從白洋淀中取底泥,將黑藻和菹(zu)草分別栽種其中,用自來水培養。
測定并計算出二者的生長率變化如圖、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數和遷移系數(指
由根系向地上部分的遷移能力)如表。
綜合分析,研究者認為黑藻是最適合修復鎘污染水體的物種,其重要依據有:
(3)富集鎘的沉水植物必須及時收割并進行無害化處理,一是因為鎘等重金屬能夠通過
___逐級積累和濃縮,在高營養級生物體內聚集,二是因為___而造成水體的二次污染。
對應訓練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
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的關系圖
能量流動 物質循環
范圍
形式
特點
過程
聯系 生物群落(生態系統各營養級之間)
生物圈
主要以有機物中的化學能的形式
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間
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
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全球性、循環往復運動
沿食物鏈、食物網單向流動
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之間循環往返
二者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它們同時進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①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和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②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
③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之間循環往返。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
實驗 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土壤中生活著肉眼看不見的細菌、絲狀真菌和呈放射狀的放線菌,這些生物的數量是極其繁多的,例如一茶匙表層土就可能含有億萬個細菌。
由于各地氣候與環境等因素不同,落葉在土壤中被分解的時間也是不同的,一般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中需要一至數月時間。
秋天剛收獲的花生
第二年春天從土中刨出的花生
背景資料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采集土壤微生物的方法
采集帶有落葉的土壤
土壤垂直剖面模式圖
枯枝落葉層
有機碎屑層
腐殖質層
淀積層
枯枝落葉層
有機碎屑層
帶有落葉的土壤中含有土壤微生物較多,
好氧微生物主要生活于土壤表層。
土壤微生物通過分泌胞外酶,將底物分解為簡單的分子,然后通過細胞膜吸收營養物質。
實驗 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背景資料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如何證明土壤微生物具有分解作用?
有機物的分解
現象
本質
分解過程中,物質發生怎樣的變化?
落葉等的腐爛
影響
因素
背景資料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實驗 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問題1:落葉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爛的嗎?
可能的實驗現象(以一片落葉為例)
一個月后的落葉
新采集的落葉
實驗 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背景資料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問題2: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可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加碘液:
加斐林試劑:
實驗 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背景資料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參考案例1:
提出問題
實驗假設
實驗 設計 自變量
實驗組
對照組
實驗現象
結論分析
落葉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爛的嗎?
落葉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腐爛
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
對土壤高溫處理(滅菌)
對土壤不做任何處理(自然狀態)
相同時間內對照組落葉腐爛,實驗組不腐爛
土壤微生物對落葉有分解作用
增加重復次數(每組落葉等量若干,組內設置多組等)
實驗 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背景資料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土壤進行處理,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要盡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質的改變。例如,將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恒溫箱中處理1小時)
土壤不進行處理,自然狀態
落葉未腐爛
落葉腐爛
實驗 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背景資料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進行實驗觀察和結果記錄
培養時間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對照組落葉 平均干重
實驗組落葉 平均干重
(實驗組-對照組)平均干重
實驗 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背景資料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參考案例1:
分析可能的結果和得出對應的結論
相同時間內(實驗組-對照組)平均干重
結論
正值 落葉是在該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爛
0或者負值 落葉在該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下不腐爛
實驗 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背景資料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參考案例2:
提出問題 實驗假設 實驗設計 自變量 實驗組 對照組 實驗現象 加入 碘液 A1
B1
加入斐林試劑 A2
B2
結論分析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嗎?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所加樣液中是否含有土壤微生物
A杯中加入適量淀粉糊+30mL土壤浸出液
B杯中加入等量淀粉糊+30mL蒸餾水
實驗 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背景資料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一、實驗原理
淀粉
碘液
變藍
淀粉
葡萄糖
產生磚紅色沉淀
分解
斐林試劑
加熱
紗布
燒杯
土壤

玻璃棒

取出
碘液
斐林試劑
加熱
1.配制土壤浸出液
二、實驗步驟
實驗 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背景資料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2.另取兩只燒杯,編號A、B
淀粉糊
加入土壤
浸出液
加入
碘液
A
B
加入蒸餾水
A1
A2
B1
B2
加入碘液
加入
斐林試劑
加入
斐林試劑
實驗
結果
不變藍
出現磚紅色沉淀
變藍
不出現磚紅色沉淀
室溫(20℃)環境放置7d后
實驗 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背景資料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實驗 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實驗過程中要控制變量,讓實驗組和對照組除自變量以外的條件保持一致。本實驗可能等幾天甚至幾周以上的時間才能出結果,因此要有計劃地觀察和記錄
背景資料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實驗 探究: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落葉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爛的
2.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背景資料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問題探討
2有研究表明,長有胡楊的荒漠土壤一般比草原的貧瘠,這是為什么?
.
①荒漠中生產者的種類與數量很少,能制造的有機物總量就少;
②消費者與分解少,物質循環慢;
③土壤中可供分解者分解的動植物遺體少,且分解速度慢,土壤中積累的營養物質少;
④胡楊會從土壤中吸收營養物質。
(2021·北京東城區·高三二模)稻鴨共作是我國傳統的生態種養模式,在水稻栽種后至抽穗前將鴨子放養在水稻田中。鴨子可為稻田除草、滅蟲;稻田可為鴨子的生長提供食物等生活條件。下列對稻鴨共作模式的生態學優點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稻鴨共作模式能夠減少飼料的投入,降低飼養成本
B.稻鴨共作模式能夠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減輕環境污染
C.稻鴨共作模式很好地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
D.稻鴨共作模式的設計兼顧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答案】C
【詳解】
A、鴨子可為稻田除草、滅蟲,使能量更多的流向水稻,鴨糞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水稻利用,即通過實行“循環經濟”的原則,使一個系統產出的污染物,能夠成為本系統或者另一個系統的生產原料,從而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減少飼料的投入,降低飼養成本,A正確;
B、鴨子可為稻田除草、滅蟲,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使害蟲、雜草的數量維持在較少的水平上,控制了害蟲的數量,較少了農藥的使用,減少了環境污染,與傳統的工程相比,生態工程是一類:少消耗、 多效益、 可持續的工程體系,B正確;
C、稻鴨共作模式很好地實現了物質循環和能量的多級利用,C錯誤;
D、人類進行生態工程建設的根本目的:遵循自然界 的規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環境污染,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發展,因此稻鴨共作模式的設計兼顧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D正確。
故選C。
(2021·廣東高考真題)為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政府在2020年的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于2030年前確保碳達峰(CO2排放量達到峰值),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CO2排放量與減少量相等),這是中國向全世界的鄭重承諾,漳顯了大國責任。回答下列問題:
(1)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植物等從大氣中攝取碳的速率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釋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維持___________。自西方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CO2的濃度持續增加,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生態后果主要是___________。
(2)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獲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別是___________,消費者通過食物網(鏈)取食利用,___________。
(3)全球變暖是當今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從全球碳循環的主要途徑來看,減少___________和增加___________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要舉措。
【答案】碳平衡 極地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捕食、分解作用 從而將碳元素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傳遞 碳釋放 碳存儲
【詳解】
(1)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植物光合作用攝取碳的速率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釋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隨著現代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大量燃燒煤、石油等化學燃料,使地層中經過千百萬年而積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時間內釋放出來,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平衡,使大氣中的CO2濃度迅速增加,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地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嚴重的生態后果。
【詳解】
(2)生產者主要通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獲取碳元素,從而碳元素將通過生產者進入生態系統,消費者通過攝食生產者和低營養級的消費者來獲取碳元素,分解者通過分解生產者的遺體殘骸和消費者的糞便、遺體殘骸來獲取碳元素。消費者通過食物網(鏈)取食利用,從而將碳元素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傳遞。
(3)全球變暖是當今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從全球碳循環的主要途徑來看,一方面從源頭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開發新能源等來減少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增加二氧化碳的去路,主要可以通過植樹造林、退耕還林、擴大森林面積、保護森林等,增加碳存儲和減少碳釋放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要舉措。
(2021·河北高考真題)為探究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研究者將20個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兩組,對照組保持環境溫度,實驗組始終比對照組高4℃(利用溫控裝置),并從附近淡水棲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連續多年觀測發現,池塘逐漸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組成的群落。第15年時,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生物量(單位體積水體中生物體的質量)的檢測結果如圖。
回答下列問題:
(1)池塘生物群落區別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為____________________,池塘生物群落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中發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
(2)某種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種群數量將呈__________型增長,若該生物種群密度在較長時期保持相對穩定,表明其種群數量已達到了__________。
(3)從能量流動角度分析,升溫導致該生態系統總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傳遞,碳循環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群落的物種組成 次生 “S” 環境容納量 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 含碳有機物 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以CO2的形式進行 ,大氣中的CO2能夠隨著大氣環流在全球范圍內流動
【詳解】
(1)要認識一個群落,首先要分析該群落的物種組成,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池塘生物群落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中,由于原有的土壤條件等都有保留,所以該過程中發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詳解】
(2)某種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由于池塘空間和資源有限,其種群數量增長會呈“S”型曲線增長。當該種群密度處于較長期的相對穩定階段,表明其種群數量已達到了環境容納量。
(3)食物鏈中每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和被下一營養級同化以外,還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從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角度分析,升高溫度可能會導致每一營養級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從而導致生態系統總生物量降低。
(4)碳在無機環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鹽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類生物體中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存在,并通過食物鏈在生物群落中傳遞;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以CO2的形式進行,大氣中的CO2能夠隨著大氣環流在全球范圍內流動,所以具有全球性。
(2021·浙江高考真題)原產于北美的植物——加拿大一枝黃花具有生長迅速、競爭力強的特性,近年來在我國某地大肆擴散,對生物多樣性和農業生產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問題:
(1)加拿大一枝黃花入侵了某草本群落,會經歷定居→擴張→占據優勢等階段,當它取得絕對的優勢地位時,種群的分布型更接近_________。為了清除加拿大一枝黃花,通常采用人工收割并使之自然腐爛的方法,收割的適宜時機應在_________(填“開花前”或“開花后”)。
上述處理方法改變了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的組成格局,同時加快了加拿大一枝黃花積聚的能量以化學能的形式流向________。
(2)加拿大一枝黃花與昆蟲、鳥類和鼠類等共同組成群落,它們之間建立起以_______關系為紐帶的食物網。某種鳥可以在不同的食物鏈中處于不同的環節,其原因是_________。若昆蟲與鳥類單位體重的同化量相等,昆蟲比鳥類體重的凈增長量要高,其原因是鳥類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維持________的部分較多。
(3)加拿大一枝黃花雖存在危害,但可以運用生態工程中的_______技術,在造紙、沼氣發酵、肥田等方面加以利用。
【答案】均勻分布 開花前 分解者 營養 該種鳥的取食對象處于不同的營養級 體溫 物質良性循環
【詳解】
(1)均勻分布是種內競爭的結果,當加拿大一枝黃花入侵了某草本群落,取得絕對的優勢地位時,種群內的個體種內競爭激烈,故其分布型更接近均勻分布,有利于種群個體發展;為了清除加拿大一枝黃花,通常采用人工收割并使之自然腐爛的方法,收割的適宜時機應在開花前,防止該種群開花后結種子,否則自然腐爛后會將種子留在土壤中;收割后的加拿大一枝黃花自然腐爛是分解者的作用,加快了加拿大一枝黃花積聚的能量以化學能的形式流向分解者。
【詳解】
(2)加拿大一枝黃花與昆蟲、鳥類和鼠類等共同組成群落,它們之間建立起以吃與被吃的營養關系為紐帶的食物網;由于在食物網中,某種鳥的取食對象處于不同的營養級,故其可以在不同的食物鏈中處于不同的環節;鳥類是恒溫動物,需要分解有機物釋放熱能以維持體溫的恒定,故若昆蟲與鳥類單位體重的同化量相等,由于鳥類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維持體溫的部分較多,故昆蟲比鳥類體重的凈增長量要高(說明鳥類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更少)。
(3)由于加拿大一枝黃花具有生長迅速的特性,故它雖存在危害,但可運用生態工程中的物質良性循環技術,在造紙、沼氣發酵、肥田等方面加以利用。
(1)該人工生態系統的能量來自于      
(2)鴨糞能促進浮游植物生長的原因是           
(3)養殖戶甲過度增大了鴨子的養殖密度,導致鴨糞對魚塘污染嚴重,鰱魚大量死亡。鰱魚大量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
浮游植物固定太陽能和人提供的飼料中的能量
鴨糞在水中微生物分解為無機物,分解的某些無機物可以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從而促進浮游植物生長。
鴨子密度過大,產生的糞便增多,一方面使魚塘污染,另一方面使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造成水體缺氧。
(2021年廣州一模)19.(10分)
某地開發了魚鴨混養的養殖模式,魚塘內養殖鰱魚,魚塘邊建立鴨棚(鴨群可進入魚塘)。鰱魚生活在魚塘的上層水域,主要以浮游植物為食,鴨主要以飼料為食,鴨糞散落在水中可促進浮游植物的增多。魚鴨混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回答下列問題:
(4)養殖戶乙為進一步優化魚鴨混養的養殖模式,增養鳙魚。鳙魚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而浮游動物主要以浮游植物和現成有機物碎屑為食。綜合分析,養殖戶乙增養鳙魚的優勢有        (寫出兩點)。
養殖戶乙增養鳙魚的優勢有:一可以增加物種,增強了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二增加收益。
(2021年深圳一模)19. (12分)下圖是某農業生態系統模式圖。請據圖作答。
(1)請根據該模式圖,畫出相應的能量流動圖解。
(2)①中的部分有機物不能直接被農作物吸收利用,需要經過 。為促進農作物生長,可將 等作為有機肥施放到農田。
(3)農田生態系統由于 ,抵抗力穩定性差。農田中要不斷施用氮肥,原因是 。
【答案】(12分)(1)
(寫出太陽能或光能1分,順序1分,寫出分解者、呼吸作用等不扣分)
(2)微生物的分解(分解者分解) 各種植物的殘枝敗葉,動物遺體、人畜糞便等(答出一項即得2分)
(3)生物種類較少,營養結構簡單
氮元素輸出的比輸入的多,不能維持農田生態系統的穩定(農田土壤中的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產,加之農產品源源不斷的由農田生態系統輸出,其中的氮元素不能全部歸還土壤,所以需要不斷的施加氮肥)(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陆市| 江孜县| 顺昌县| 海丰县| 达孜县| 明光市| 综艺| 正阳县| 黔西| 奉节县| 云安县| 郧西县| 太仓市| 高尔夫| 西吉县| 长沙市| 东台市| 汉中市| 金阳县| 奇台县| 灵璧县| 宿州市| 鹤壁市| 龙山县| 陆河县| 德保县| 平果县| 洪湖市| 胶南市| 永和县| 泽普县| 名山县| 连平县| 浦东新区| 开平市| 固阳县| 隆子县| 翁牛特旗| 栾川县| 泸定县|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