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三)二戰后的世界變化2011課標內容 2022課標內容 對應教材課目 近三年考查情況2022年 2023年 2024年1.知道杜魯門主義、德國分裂、北約與華約,了解美蘇冷戰對峙格局的形成 通過了解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德國分裂、北約與華約的建立,認識美蘇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 九下第16課 2分/題28 2分/題28 —2011課標內容 2022課標內容 對應教材課目 近三年考查情況2022年 2023年 2024年2.知道歐洲聯合的趨勢和日本經濟的發展;知道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 通過了解美國和日本經濟的發展,歐洲聯合趨勢的發展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 九下第17課 — — 2分/題292011課標內容 2022課標內容 對應教材課目 近三年考查情況2022年 2023年 2024年3.知道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推廣,了解蘇聯的改革與變化以及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了解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知道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和蘇聯的改革,了解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意義 九下第18課 — — —2011課標內容 2022課標內容 對應教材課目 近三年考查情況2022年 2023年 2024年4.通過萬隆會議、“非洲年”、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等史實,知道戰后殖民體系的崩潰和亞非拉國家為捍衛國家主權、發展經濟所進行的斗爭 通過萬隆會議、“非洲年”、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等史實,知道戰后殖民體系的崩潰和亞非拉國家為捍衛國家主權、發展經濟所進行的斗爭 九下第19課 — 2分/題29 —考點 1 美蘇冷戰美國蘇聯美國1.二戰后,_________成為世界上經濟、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其稱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脹。隨著社會主義力量的不斷發展,以_______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和以_________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矛盾日深。1946 年,__________發表“鐵幕演說”,揭開了冷戰的序幕。1947 年,__________________出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1947 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馬歇爾計劃),企圖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1949 年,丘吉爾杜魯門主義美、英、法等 12 國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簡稱“北約”)。為此,蘇聯等 8 國于 1955 年成立“_________________”(簡稱“華約”)。兩大軍事集團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形成。1991年 12 月,________解體,標志著冷戰的結束,世界政治格局朝__________方向發展。2.二戰結束后,根據《雅爾塔協定》,美、蘇、英、法 4 國分區占領了德國及其首都________,德國分裂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德國的分裂說明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是歐洲冷戰陰影的反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沙條約組織蘇聯多極化柏林聯邦德國民主德國【例 1】二戰結束后,美、蘇從戰時盟友變成戰后敵手,在世界局部地區展開了激烈的角逐,相繼發動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爆發了柏林危機、古巴導彈危機等一系列國際沖突。其相同的背景是()A.不結盟運動興起B.美蘇兩國冷戰對峙C.歐洲聯盟的成立D.多極化趨勢的加強根據題干材料“二戰結束后,美、蘇從戰時盟友變成戰后敵手,在世界局部地區展開了激烈的角逐,相繼發動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爆發了柏林危機、古巴導彈危機等一系列國際沖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隨著杜魯門主義的出臺,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結束,美蘇冷戰開始,題干中的國際沖突是美、蘇在世界局部地區激烈角逐的表現,故其背景是美、蘇兩國冷戰對峙,B 項正確;1961 年,不結盟運動正式成立,不能成為 1950 年爆發的朝鮮戰爭的背景,排除 A 項;1993 年成立的歐洲聯盟,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時間晚于題干中所有事件,不能作為其背景,排除 C 項;1991 年蘇聯解體后,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時間晚于題干中所有事件,不能作為其背景,排除 D 項。故選 B 項。B冷戰和兩極對峙容易混淆。冷戰開始的標志是1947 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但是尚未形成兩極對峙的局面,直到北約和華約成立,美蘇兩極對峙的局面才形成。考點 2歐洲聯合的趨勢日本經濟的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煤鋼歐共體1993歐洲聯盟1.20 世紀 50 年代初 , 法 國 和 聯 邦 德 國 等 6 國 組 建 歐 洲________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 年,這三個組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簡稱“___________”。_______年,建立______________,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2.1968 年,________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20 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日本謀求成為____________的欲望日益強烈,軍費開支不斷增加,引起亞洲鄰國的關注和不安。日本政治大國社會保障法福利國家3. 為了緩和社會矛盾 , 羅斯福新政期間 , 美國頒布了《_________________》,實行養老金制度和失業保險制度。英、法、聯邦德國等國相繼宣布成為“_____________”。隨著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建立起包括醫療保健服務、養老、住房、失業保險和教育等在內的社會保障制度。【例 2】雨果曾說:“總會有這么一天,到那時,你們法國、俄國、英國,所有的歐洲國家,無須丟掉你們各自的特點和閃光的個性,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到那時,你們將構筑歐洲的友愛關系。”為“構筑歐洲的友愛關系”打下堅實基礎的是()A.建立華盛頓體系C.成立歐盟B.成立聯合國D.成立世界貿易組織本題考查歐盟。歐洲共同體屬于經濟組織,歐盟是一個政治經濟聯盟。抓住題干中“所有的歐洲國家”“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等關鍵信息可知,材料要表述的是建立歐盟。故選 C 項。C蘇聯的改革東歐劇變考點 3和蘇聯解體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推廣1.二戰結束后,東歐、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現了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如東歐的民主德國、南斯拉夫、波蘭等;亞洲的中國、越南、朝鮮等;拉丁美洲的古巴。隨著冷戰局面的形成,1949 年,蘇聯同保加利亞、匈牙利等國建立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并將各成員國納入蘇聯計劃經濟的軌道,按照___________對這些國家進行全方位的內部改造。蘇聯模式2.1953 年,____________上臺后,在政治上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在經濟上發動墾荒運動,廣種玉米;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改行收購制;改革工業管理體制;等等。但是,赫魯曉夫的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1985 年,______________實行改革,在經濟上實行私有化基礎上的市場經濟,但未取得成效;在政治上取消蘇共的領導地位,實行____________,倡導“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們的思想發生混亂。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多黨制社會制度1991蘇聯解體冷戰3.20 世紀 80 年代末戈爾巴喬夫改革后,東歐各國的_________都相繼發生了根本性變化。_________年 12 月,_____________,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挫折,也標志著_________格局結束。【例 3】下列有關蘇聯歷史的表述,錯誤的有()①戈爾巴喬夫的經濟、政治改革使蘇聯權力更加集中②蘇聯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基本上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③蘇聯新憲法的頒布,標志著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形④蘇聯解體說明了社會主義成,這一體制被稱為“蘇聯模式”運動在世界范圍內失敗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本題考查蘇聯的歷史。戈爾巴喬夫的經濟、政治改革使蘇聯權力更加分散,而不是集中,①表述錯誤;蘇聯解體說明了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到挫折,而不是在世界范圍內失敗,④表述錯誤。故 D 項符合題意。D蘇聯模式一開始的時候優勢十分明顯,蘇聯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展成社會主義工業強國,重工業尤為發達,使蘇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取得勝利。但是隨著二戰的結束,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人們逐漸對執政的蘇聯共產黨失望了。在這種情況下,戈爾巴喬夫不是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而是搞多黨制,人民自然就寄希望于其他黨派和資本主義制度,最終導致蘇聯共產黨下臺,社會主義制度被取消,蘇聯解體。考點 4 萬隆會議“非洲年”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1.1955 年 4 月,來自亞洲、非洲的 29 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_________舉行了第一次亞非會議,也就是____________。會議體現的亞非國家和地區團結合作 、 ________________ , 共同反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稱為“_____________”。會議鼓舞了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標志著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萬隆萬隆會議友好相處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萬隆精神2.非洲民族獨立運動首先在________展開。20 世紀六七十年代,非洲一系列國家紛紛獨立,其中________年,非洲有 17 個國家獲得獨立 , 這一年因此被稱為 “___________” 。 1990 年 ,____________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3.1959 年,在____________等人的領導下,________人民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 , 走上了 ______________ 發展道路 。________年底,__________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北非1960非洲年納米比亞卡斯特羅古巴社會主義1999巴拿馬【例 4】“1955 年,第一次亞非會議成功召開”“1956 年,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1959 年,古巴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會主義道路”“1960 年,非洲有 17 個國家獲得獨立”。以上歷史事件的主題應是()A.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B.資本主義制度的新變化C.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D.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非洲民族獨立浪潮興起,古巴革命政府的建立、統治和影響,亞非會議【 詳解 】根據題干中 “‘1955 年 ,第一次亞非會議成功召開’‘1956 年,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1959 年,古巴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會主義道路’‘1960 年,非洲有 17 個國家獲得獨立’”,可知反映的是亞非的合作和國家的獨立及獨立后的聯合和發展,因此,可以得出以上歷史事件的主題應該是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A 項正確;資本主義制度的新變化主要涉及歐洲的聯合、美國的發展與日本的崛起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材料沒有涉及,排除 B 項;材料僅涉及古巴一個國家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不能得出“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排除 C 項;“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是在兩極格局瓦解之后的 20 世紀 90 年代,與題干中的時間信息不符,排除 D 項。故選 A 項。A二戰后,非洲和拉丁美洲人民斗爭的目的是不同的。非洲很多國家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它們的任務是爭取獨立;而拉丁美洲早在 19 世紀上半期就已經在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的領導下獲得解放,但是獨立后的拉美地區經濟不獨立,有些國家政治上被大國控制,所以拉丁美洲的斗爭主要是捍衛國家主權、促進社會發展。1.(2022·廣東)蘇聯認為,馬歇爾計劃中包含這樣一種企圖,即干涉歐洲國家內部事務,使這些國家的經濟從屬于美國的利益。為抗衡馬歇爾計劃,蘇聯加強對東歐各國的經濟援助。這表明()DA.歐共體建立C.兩極格局已結束B.反法西斯戰爭勝利D.美蘇矛盾不斷升級2.(2023·廣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美國對日本主要關心的是實現日本非軍事化和政治民主化。但美國很快意識到,經濟崩潰的日本不可能成為美國可利用的力量,于是開始積極扶持日本。)A導致美國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蘇冷戰局面出現B.美國“新經濟”的需要C.日本國際地位提高D.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崛起3.(2024·廣東)聯邦德國、法國等共同體六國的工業總產值在西方世界的比重從 1948 年的 13%升至 1962 年的 19.8%,出口貿易總 額 在 西 方 世 界 的 比 重 也 從 1947 年 的 11.4% 增 至 1962 年 的27.6%。出現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BA.蘇聯解體C.北約建立B.西歐國家的聯合D.柏林危機的解決4.(2023·廣東)許多非洲國家獨立前,是一種或幾種經濟作物或礦產品的出口國,形成了“花生之國”“棉花之國”“可可之)D國”“銅礦之國”等。這表明,上述國家當時(A.農業資源豐富B.自然條件惡劣C.人口外流嚴重D.經濟結構單一(共34張PPT)第六部分世界現代史(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2011課標內容 2022課標內容 對應教材課目 近三年考查情況2022年 2023年 2024年1.知道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 通過了解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了解其基本進程以及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 九下第8課 — 4分/題33 —2011課標內容 2022課標內容 對應教材課目 近三年考查情況2022年 2023年 2024年2.通過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勝利,理解列寧領導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的重要歷史意義 知道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的背景與過程,理解十月革命勝利的重要歷史意義 九下第9課 — 2分/題33 —2011課標內容 2022課標內容 對應教材課目 近三年考查情況2022年 2023年 2024年3.了解《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的基本內容,知道戰勝國建立了戰后世界的新秩序 知道凡爾賽體系、華盛頓體系和國際聯盟,了解戰后戰勝國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局限性 九下第10課 2分/題26 2分/題33 2分/題272011課標內容 2022課標內容 對應教材課目 近三年考查情況2022年 2023年 2024年4.從新經濟政策、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了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主要問題 通過了解新經濟政策、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等舉措,認識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成就和主要問題 九下第11課 — — —2011課標內容 2022課標內容 對應教材課目 近三年考查情況2022年 2023年 2024年5.知道甘地領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和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革命,了解印度和土耳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斗爭的不同特點 通過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分析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特點 九下第12課 — — 2分/題28考點 1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奧匈帝國1.1882 年__________(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三國同盟。20 世紀初,________先后與________和________締約,建立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________地區是歐洲列強爭奪的焦點。意大利英國法國俄國巴爾干2.________年,以____________事件為導火線,__________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6 年,發生在法國境內的_____________是一戰時期最殘酷的戰役,雙方損失近百萬人,有“____________”“地獄”“屠場”之稱,此后,法軍開始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________年 11 月,________戰敗投降,一戰結束。1914薩拉熱窩奧匈帝國3.一戰是西方列強為了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________________戰爭(非正義、掠奪性),給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傷亡和財產損失。第一次世界大戰大大削弱了__________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________ 參戰和________十月革命的勝利,是這兩個大國開始崛起的重要標志。凡爾登戰役絞肉機1918德國帝國主義歐洲美國俄國【例 1】歷史學家認為:這場戰爭是日益加劇的帝國主義趨勢和帝國主義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直接后果。1914 年以前,兩大軍事集團的軍備競賽變本加厲,同時一些軍事領導人對速戰)速決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以上內容說明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B.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C.歐亞戰爭策源地形成的過程D.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意義根據題干信息“帝國主義趨勢”“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兩大軍事集團的軍備競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隨著帝國主義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形成了同盟國、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兩大軍事集團的擴軍備戰、軍備競賽,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A 項正確;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進程的時間、轉折、結束等在題干中沒有體現,排除 B 項;歐亞戰爭策源地是在德國、日本法西斯政權建立及擴張的過程中形成的,排除 C 項;題干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排除 D 項。故選 A 項。A考點 2 俄國十月革命1917列寧社會主義________年 11 月 7 日(俄歷 10 月 25 日),________領導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____________革命,建立了第一個__________________的國家,推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無產階級專政國際無產階級革命【例 2】抓關鍵信息有助于提高學習歷史的效率。“攻占冬宮”“蘇維埃政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等關鍵信息可以用于學習()A.俄國十月革命B.美國獨立戰爭C.法國大革命D.日本明治維新據題干中“攻占冬宮”“蘇維埃政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和所學知識可知,1917 年 11 月 6 日晚,列寧秘密來到彼得格勒的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親自領導起義。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這次革命因發生在俄歷 10 月,被稱為“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A 項正確;美國獨立戰爭是民族解放戰爭和資產階級革命,與題意不符,排除 B 項;法國大革命是最大的、最徹底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與題干中“社會主義革命”不符,排除 C 項;日本明治維新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與題干中“社會主義革命”不符,排除 D 項。故選 A 項。A考點 3 《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1.________年 1 月,在法國__________召開“和平會議”,會議持續了 5 個多月,最終協約國與德國簽訂《_______________》。條約規定:重劃德國疆界,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承認奧地利、________等國獨立;德國的__________________由英、法、日等國瓜分;萊茵河東岸 50 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禁止德國實行_____________;由協約國設立賠償委員會,決定德國戰爭賠款的總數。帝國主義懷著分贓和稱霸世界的企圖,重建了歐洲、西亞和非洲的國際新秩序——“______________”,但在德國人的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種子。1919巴黎凡爾賽條約波蘭全部海外殖民地義務兵役制凡爾賽體系2.______在巴黎和會上未獲實利,隨即把目光轉向東方,加快同________爭奪遠東和太平洋的步伐。1921—1922 年,由美國倡議,美、英、法等 9 國在_______召開會議,并簽訂《_________》。公約宣稱尊重__________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保證各國在華____________,要求中國對外“___________”。這次會議,使日本獨占中國的企圖未能實現;為列強共同掠奪中國提供了條件;重新調整和確立了戰勝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構成“______________”。凡爾賽—華盛頓3.從巴黎和會到華盛頓會議,列強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體系”,確立了戰后世界新秩序。日本華盛頓九國公約中國門戶開放華盛頓體系美國機會均等【例 3】2010 年 10 月 3 日,德國政府結清了最后一筆賠款債務 6990 萬歐元,履行了《凡爾賽條約》規定的賠款義務。德國的這筆賠款緣于()A.第一次世界大戰C.聯邦德國的成立B.經濟大危機D.馬歇爾計劃根據題干中“履行了《凡爾賽條約》規定的賠款義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的結果是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集團戰敗,1919 年 6 月,戰勝國與德國簽署了《凡爾賽條約》,又稱《凡爾賽和約》,德國要承擔沉重的賠款,A 項正確;經濟大危機導致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與題干信息“履行了《凡爾賽條約》規定的賠款義務”不符,排除 B 項;1949 年 9 月,在美、英、法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又稱“聯邦德國”或“西德”,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 C 項;1947 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企圖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 D 項。故選 A 項。A袁世凱政府與日本簽訂的“二十一條”規定: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山東省不得讓與或租借他國。《凡爾賽條約》也規定: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其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交日本。這引發了中國人民的抗議,所以中國代表未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美國代表雖然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但美國國會未予批準。所以,中國和美國都沒有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考點 4蘇聯新經濟政策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蘇聯模式列寧新經濟政策糧食稅1.1921—1928 年,________實行_________________,用征收__________代替余糧收集制;實行自由貿易;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該政策從蘇俄的國情出發,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對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1928—1937工業國指令性計劃行政2._____________年,蘇聯先后完成第一個、第二個五年計劃,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____________。蘇聯的工業化是在高度集中的________________下完成的,一方面,使蘇聯能夠在短時期內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工業化;另一方面,這種排斥市場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模式被固定下來,致使蘇聯的經濟體制日益僵化。面對嚴重的糧食危機,斯大林用________手段加快農業集體化進程,開展消滅富農運動,支持集體農莊建設。1936蘇聯模式3.________年,新憲法的頒布標志著_______________的形成。這種模式的弊端在于政治上高度集權,阻礙民主與法制建設;經濟上實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經濟體制。這種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促進了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為蘇聯軍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沒有尊重經濟規律,最終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體制障礙。【例 4】下列史實反映的共同主題是()A.十月革命C.經濟大危機B.蘇聯成立D.社會主義建設根據材料所給信息 1918 年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21 年新經濟政策和 1936 年蘇聯模式可知,這些共同體現了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D 項正確;1917 年十月革命是列寧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排除 A 項;“蘇聯成立”與題干中社會主義建設的各項政策不符,排除 B 項;經濟大危機是 1929 年爆發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與題干體現的內容不符,排除 C 項。故選 D 項。D考點 5甘地領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印度甘地1.一戰期間,英國從印度大量征兵、征糧和軍用物資,致使印度人民與英國殖民者矛盾激化。___________民族獨立意識高漲。1920 年,__________號召印度民眾開展__________________運動。1930 年,甘地以反對________________為突破口,再次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史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運動打擊了________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甘地為了防止爆發革命,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非暴力不合作食鹽專賣法文明不服從運動英國2.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在以扎格魯爾為代表的華夫脫黨的努力下,1922 年,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華夫脫運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3.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卡德納斯確立中央集權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制,推行土地改革等措施,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例 5】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下列)符合這一主題且對應關系正確的是(A.玻利瓦爾——拉美獨立運動B.卡德納斯——華夫脫運動C.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D.扎格魯爾——墨西哥改革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沉重打擊了西方殖民體系,推動了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到來,1920 年,在甘地的領導下,印度興起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C 項正確;玻利瓦爾領導的拉美獨立運動發生在 18 世紀末 19世紀初,發生在一戰前,排除 A 項;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埃及爆發了扎格魯爾領導的華夫脫運動,排除 B 項;墨西哥卡德納斯進行了改革,排除 D 項。故選 C 項。C1.(2022·廣東)一戰結束后,主要戰勝國的第一反應就是竭力把戰爭爆發的罪責完全推給德國。到了 20 世紀 20 年代中期,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這樣的認識:缺陷叢生的國際關系體系導致了戰爭。與“這樣的認識”相匹配的是()BA.外交關系影響無足輕重C.經濟發展緩和彼此矛盾B.良好國際體系利于和平D.軍備競賽完全可以避免2.(2024·廣東)《凡爾賽條約》簽訂之初,人們稱它為“結束所有戰爭的和平條約”。但后來史學家們稱它是“結束所有和平的)條約”,其依據是該條約(A.未得到國聯批準C.激化了多種矛盾B.穩定了歐洲局勢D.遏制了軍備競賽C3.(2021·廣東)1921 年,列寧曾就新經濟政策說過,如果不在工業和農業之間實行系統的商品交換,無產階級和農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關系,就不可能在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B建立十分鞏固的經濟聯盟。列寧強調的是(A.加快農業集體化的緊迫性B.鞏固工農聯盟的必要性C.實現國家工業化的可能性D.建設社會主義的艱巨性時間 國別德國 奧匈帝國 意大利 英國 法國 俄國1890 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1914 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4.(2021·廣東)通過下表可知()歐洲主要國家國防預算表(單位:千萬英鎊)CA.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極不平衡B.軍備競賽促成兩大軍事集團形成C.爭奪世界霸權引發列強軍備競賽D.兩大軍事集團國防預算相差無幾5.(2024·廣東)下表是 20 世紀 20—40 年代印度拍攝的兩部電影)的簡介。這兩部電影都(A.表達了民族獨立愿望C.肯定不結盟運動意義B.揭露了法西斯的殘暴D.歌頌了“萬隆精神”時間 電影名稱 主要內容1921 年 《虔誠的維杜羅》 通過史詩反映甘地領導的民族解放運動1943 年 《命運》 “印度母親”的美麗與悲慘現狀形成對比A(共19張PPT)(四)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2011課標內容 2022課標內容 對應教材課目 近三年考查情況2022年 2023年 2024年1.初步理解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和作用 通過了解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認識世界各國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所作出的努力 九下第20課 — — —2011課標內容 2022課標內容 對應教材課目 近三年考查情況2022年 2023年 2024年2.初步了解冷戰后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通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化,了解現代世界的基本特點;知道人口、資源、環境、傳染病、社會治理等人類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知道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意義 九下第21課 2分/題29 2分/題30 2分/題303.以計算機網絡、生態與人口等問題為例,了解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 九下第22課 2分/題30 — —考點 1 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紐約1.1945 年 10 月,________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美國_______。聯合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在維護國際_______________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使許多國家和地區避免了一些可能發生的戰爭。和平與安全1995世界貿易組織非歧視性開放公平2.________ 年,______________ 成立。其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為原則,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保證就業、收入與需求的增長,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與聯合國一起成為支撐、協調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兩大支柱,推動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例 1】作為當今世界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它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該國際組織是(A.世界貿易組織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B.不結盟運動D.聯合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聯合國是當今世界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主要目的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D 項正確;世界貿易組織主要是為了推動自由貿易,排除 A 項;不結盟運動標志著第三世界登上歷史舞臺,排除 B 項;北約屬于政治軍事組織,與材料無關,排除 C 項。故選 D 項。D考點 2 冷戰后世界多極化美國歐盟日本蘇聯解體后,_________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企圖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一些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聯盟或國家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著__________方向發展。中國俄羅斯多極化【例 2】構建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某校歷史興趣小組制作了一張“20 世紀國際格局的演變”示意圖,其中)“?”處應填入(A.多極化C.信息化B.區域化D.全球化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91 年底,蘇聯解體,標志著美蘇冷戰結束后,兩極格局終結,世界格局開始出現了“一超”與“多強”并存的局面,世界格局向著多極化趨勢發展,A項正確;經濟一體化(區域化)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它的本質是以投資、貿易、金融、技術、人才自由活動與合理配置,推動生產力快速發展,“區域化”與材料中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不符,排除 B 項;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信息化”與材料中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不符,排除 C 項;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系不斷增強,人類生活水平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提高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全球化”與材料中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不符,排除 D 項。故選 A 項。A考點 3以計算機網絡、生態與人口等問題為例,了解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計算機網絡互聯網1. 二戰后 , 隨著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普及 , 數據庫和_____________建立起來。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________在全球迅速普及,標志著人類社會開始進入“____________”。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信息時代溫室效應淡水資源短缺土地荒漠化人口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環境問題日益嚴重。__________過快增長對糧食、教育、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戰。3.生態與人口等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攜手合作,認真應對。【例 3】紀錄片《輝煌中國·創新活力》中說:“在中國,每三個手機用戶,就有兩個在使用移動支付,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這反映出中國充分應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才出現的()A.計算機網絡技術B.電信技術C.生物工程技術D.內燃機技術本題以紀錄片《輝煌中國·創新活力》的描述為依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識點。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根據題干中“手機”“移動支付”等關鍵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出中國充分應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才出現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故選 A 項。A計算機和網絡本來是兩個領域的發明,它們發明的時間也不一樣。先有計算機(1946 年),后有網絡(20 世紀 60 年代),兩者相結合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20 世紀 90年代,互聯網在全球普及,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1.(2022·廣東)冷戰結束后,美國繼續在許多地區進行軍事干預和經濟擴張,而亞非拉國家的自主意識日益增強,不少綜合實力較強的國家聯盟或國家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世界多極化趨勢不斷發展。這反映出,冷戰后()DA.歐洲政局劇烈動蕩C.不結盟運動剛成立B.貿易保護已經不復存在D.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2.(2023·廣東)從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美國不僅糾集盟友發動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還深度參與利比亞戰爭、)C敘利亞戰爭等。美國這一做法(A.推動了殖民體系的崩潰B.導致了兩極格局瓦解C.加劇了世界局勢的動蕩D.促進了全球化的發展3.(2022·廣東)建設美麗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B能獨善其身。為此,世界各國應該(A.推進貿易自由B.追求攜手合作應對C.增強軍事實力D.提高婦女社會地位4.(2024·廣東)1945—1993 年,全球飛機航班乘客人次從 900萬增至 11.71 億。1983—1993 年,全球空運貨物總量也增加了近 3倍。這一現象反映的是該時期()DA.社會信息化C.文化多樣化B.世界多極化D.經濟全球化(共24張PPT)(二)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2011課標內容 2022課標內容 對應教材課目 近三年考查情況2022年 2023年 2024年1.知道經濟大危機,了解羅斯福新政,理解國家干預政策對西方經濟發展的影響 通過了解經濟大危機和羅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國家干預政策對西方經濟的影響 九下第13課 2分/題27 6分/題32 —2011課標內容 2022課標內容 對應教材課目 近三年考查情況2022年 2023年 2024年2.了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納粹德國對外擴張;知道德國、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團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 通過了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納粹德國的對外擴張,知道德國、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團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 九下第14課 — — —2011課標內容 2022課標內容 對應教材課目 近三年考查情況2022年 2023年 2024年3.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聯合國家宣言》和雅爾塔會議等國際會議,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和勝利原因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和主要戰場,知道《聯合國家宣言》和開羅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重要國際會議,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和勝利原因 九下第15課 — 2分/題27 —考點 1 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經濟大危機1929—1933 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歷了史無前例的___________,這次經濟大危機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引起了資本主義各國的政局動蕩。1933 年,________實行新政,采用_______________來扭轉經濟形勢,應付日益嚴峻的經濟大危機。新政措施:整頓金融體系;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強對工業的計劃羅斯福國家干預手段全國工業復興法指導;調整農業政策;推行“_____________”;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新政實施后,美國經濟開始緩慢復蘇,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強了美國政府的____________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新政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以工代賑宏觀選項 史實 結論A 1933 年羅斯福新政 有利于美國扭轉經濟形勢B 1942 年《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二戰勝利結束C 1990 年納米比亞獨立 亞洲國家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D 1993 年歐盟成立 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完全消除【例 1】“史論結合,論從史出”是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則。下列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A.AB.BC.CD.D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經濟緩慢地復蘇,工業和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扭轉了美國的經濟形勢,A 項正確;二戰勝利結束是在1945 年,排除 B 項;納米比亞是非洲國家,排除 C 項;“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完全消除”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 D 項。故選 A 項。A資本主義實行生產資料私有制,個人經濟活動是自由的,政府無權干預,但是這種生產的無政府狀態正是經濟大危機爆發的根源。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經濟活動由國家控制,有計劃地生產,不會產生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正是借鑒了蘇俄的做法,把生產“管起來”,使美國渡過了危機。考點 2德國、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團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墨索里尼意大利埃塞俄比亞1.1922 年,____________組織的法西斯黨徒向首都羅馬進軍,法西斯政權在__________建立起來。1935 年,意大利發動了侵略________________的戰爭,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亞。2.1933 年,______________出任____________總理,建立了法西斯專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希特勒利用“________________”,打擊德國共產黨,逮捕和迫害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殘酷迫害_______________,成千上萬的包括猶太科學家在內的優秀人士被迫流亡國外,其中有杰出物理學家__________________。希特勒德國國會縱火案猶太人愛因斯坦3.1936 年,受軍部控制的____________上臺組閣,建立法西斯專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________戰爭策源地形成。1931 年,日本關東軍策劃______________,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制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廣田弘毅亞洲九一八事變【例 2】有學者認為,危機并不一定就絕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機”這個詞本身就包含著“危害”和“機會”兩層含義。下列史實不能驗證這一結論的是()A.面對經濟大危機的打擊,美國羅斯福推行新政B.面對國內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C.面對經濟大危機的打擊,德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D.面對幕府統治的危機,日本通過改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本題考查經濟大危機的影響,注意全面分析題目。題干材料強調的是“危機并不一定就絕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即經濟大危機在客觀上也有積極影響的一面。但面對經濟大危機的打擊,德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不能驗證“危機”這個詞本身就包含著“危害”和“機會”兩層含義。當時德國瘋狂擴軍備戰,還與意大利和日本結成軸心國集團,最終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C意大利(1922 年)不是受到 1929—1933 年世界經濟大危機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德國和日本都是。考點 3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德軍波蘭1.________年 9 月 1 日,________突襲________,二戰全面爆發。1941 年 6 月,德軍突襲______,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蘇聯軍民頑強抵抗,贏得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勝利。1941 年 12月 7 日,__________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____________,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1942 年 1 月,美、英、蘇、中等 26 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_________________》,標志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式形成。1942 年 7 月至 1943年 2 月的__________________保衛戰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蘇聯莫斯科保衛戰日軍珍珠港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斯大林格勒也是整個二戰的______________。1944 年 6 月,美、英盟軍在法國的______________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1945 年 2 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召開_________________。會議決定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戰后德國由美、英、蘇等國分區占領;決定戰后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年 4 月,蘇軍發起柏林戰役。1945年 5 月 8 日,__________投降,歐洲戰事結束。1945 年 8 月 15日,________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轉折點諾曼底雅爾塔會議聯合國1945德國日本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世界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它徹底粉碎了 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通過戰爭稱霸世界的野心,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對維護______________、促進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例 3】下圖列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四個重大事件。這些事件共同反映的是()A.二戰中的轉折性戰役C.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B.雅爾塔體系的形成D.聯合國建立的影響由圖中所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2 年 1 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支援,協同作戰,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形勢。1943 年 11 月,中、美、英三國的首腦在開羅會晤,并于 12 月初發表《開羅宣言》,宣言明確規定: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1944 年 6 月,英、美等盟國軍隊在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的第二戰場,使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1945 年春,蘇軍與英、美軍隊分別從東西兩面進入德國本土作戰。1945 年 5 月 8 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事結束,C 項正確。1943 年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排除 A 項;1945 年 2 月,美、英、蘇首腦在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等內容,雅爾塔體系形成,排除 B 項;1945 年 10 月,聯合國成立,與題干中時間不符,排除 D 項。故選 C 項。C《聯合國家宣言》最容易被錯寫成《聯合國宣言》。《聯合國家宣言》也容易錯誤地被理解為是聯合國成立的標志。雅爾塔會議是決定成立聯合國的會議。1.(2022·廣東)1938 年,羅斯福政府頒布的《公平勞動標準法》規定:工人最低工資每小時 40 美分,最高工時每周 40 小時,加班工資增半。但這一法案并未把海員、漁民、家仆及農業工人等)列入在內。材料表明美國(A.全面粗暴干預經濟危機C.并未普遍實現公平勞動B.階級矛盾根本消除D.社會已經分崩離析C2.(2023·廣東)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出現了很多新式武器,包括噴氣式飛機和雷達等,有空中火力支持的航空母艦使第一次世界)B大戰時水面橫行的“巨艦大炮”徹底過時。這表明(A.戰場形勢變幻莫測B.科技改變戰爭形態C.海洋戰爭成為關鍵D.戰術戰法靈活多變年份 進口凈值 出口凈值 出超(+)或入超(-)1928 11.96 9.91 -2.051929 12.66 10.16 -2.501930 13.10 8.95 -4.151931 14.33 9.09 -5.243.(2023·廣東·節選)史料是認識歷史的依據,運用可信史料進行歷史解釋是歷史學習必備素養。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28—1931 年中國進出口貿易情況(單位:億美兩):——摘編自許滌新等主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國資本主義》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 1928—1931 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的變化及其背景。答案:變化:在進出口貿易中貿易逆差越來越大。背景: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經濟大危機,列強為了轉嫁危機,加緊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中歷史學業考試復習指導六(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課件.ppt 初中歷史學業考試復習指導六(三)二戰后的世界變化課件.ppt 初中歷史學業考試復習指導六(二)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課件.ppt 初中歷史學業考試復習指導六(四)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