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階段微卷2 物質及其變化(九上1.4~1.5)一、選擇題(每小題8分,共32分)1.我國研制的航天員艙外服為航天員成功進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航天員艙外服內含有與氫氧化鈉性質相似的氫氧化鋰,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A. 與二氧化碳反應 B. 與鹽酸反應C. 與氧化鐵反應 D. 與氯化銅溶液反應2.有些化學反應無明顯現象,往往需借助指示劑來判斷化學變化。下列化學反應需要指示劑來判斷的是( )A. B.C. D.3.邏輯推理是科學學習中常用的一種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 堿溶液呈堿性,所以堿性溶液一定是堿溶液B. 被蚊蟲叮咬后,可以涂抹一些含有堿性物質的溶液,如氫氧化鈉溶液C. 酸溶液能使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能使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顯酸性D. 酸堿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4.小科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對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進行探究,測量結果如圖乙和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圖甲儀器A中盛放的是溶液B. 圖乙所示溶液中,的質量不斷增大C. 圖丙中的數值約為12D. 圖丙中從的溫度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吸熱反應二、非選擇題(共68分)5.(18分)請根據常見的可溶性堿的性質回答下列問題:(1) 同時擠壓圖甲中A、B裝置的膠頭滴管,能證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現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 為了驗證氫氧化鈉能與鹽反應,可選擇的物質是_ _ _ _ _ _ _ _ _ _ (填字母,可多選)。A.碳酸鈣 B.氯化鐵 C.硝酸鋇 D.硫酸銅(3) 為鑒別氫氧化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用如圖乙所示的三種方案(每種方案的兩支試管中事先分別加入等量的上述兩種溶液),其中可行的方案是_ _ _ _ (填序號)。6.(24分)實驗課后,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整理實驗桌時,發現有一瓶氫氧化鈉溶液沒有塞橡膠塞,征得老師同意后,同學們開展了以下探究,請回答下列問題。該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取少量該溶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并不斷振蕩 _ _ _ _ _ _ _ _ 該氫氧化鈉溶液一定變質了該氫氧化鈉溶液是全部變質還是部分變質呢?猜想1:該氫氧化鈉溶液部分變質;猜想2:該氫氧化鈉溶液全部變質。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1)取少量該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的氯化鈣溶液,并不斷振蕩 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鈉(2)取步驟(1)試管中的少量上層清液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 溶液變為紅色 原溶液中一定有_ _ _ _ _ _ _ _該氫氧化鈉溶液部分變質,猜想1正確。有同學認為實驗探究1已經證明了碳酸鈉的存在,所以實驗探究2中的步驟(1)是多余的,只要按照步驟(2),取少量該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即可。該同學的看法是否正確?為什么?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7.(26分)實驗室欲測定一瓶標簽破損的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現取該稀硫酸,將的溶液逐滴加入稀硫酸中,邊加邊攪拌,隨著溶液的加入,溶液的變化如圖所示。請回答:(已知相對原子質量:)(1) 點溶液中含有的離子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 計算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階段微卷2 物質及其變化(九上1.4~1.5)一、選擇題(每小題8分,共32分)1.我國研制的航天員艙外服為航天員成功進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航天員艙外服內含有與氫氧化鈉性質相似的氫氧化鋰,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A. 與二氧化碳反應 B. 與鹽酸反應C. 與氧化鐵反應 D. 與氯化銅溶液反應【答案】C2.有些化學反應無明顯現象,往往需借助指示劑來判斷化學變化。下列化學反應需要指示劑來判斷的是( )A. B.C. D.【答案】B3.邏輯推理是科學學習中常用的一種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 堿溶液呈堿性,所以堿性溶液一定是堿溶液B. 被蚊蟲叮咬后,可以涂抹一些含有堿性物質的溶液,如氫氧化鈉溶液C. 酸溶液能使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能使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顯酸性D. 酸堿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答案】C【點撥】項,堿溶液呈堿性,但堿性的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鈉等鹽溶液,故錯誤;項,被蚊蟲叮咬后,可以涂抹一些含有堿性物質的溶液,但不能涂抹氫氧化鈉溶液,因為氫氧化鈉溶液有較強的腐蝕性,故錯誤;項,酸溶液能使石蕊試液變紅,則能使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顯酸性,故正確;項,酸堿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故錯誤。4.小科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對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進行探究,測量結果如圖乙和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圖甲儀器A中盛放的是溶液B. 圖乙所示溶液中,的質量不斷增大C. 圖丙中的數值約為12D. 圖丙中從的溫度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吸熱反應【答案】C【點撥】由圖像可知,開始時大于7,逐漸減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顯堿性,不斷加入酸性溶液使減小,說明是把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圖甲儀器中盛放的是鹽酸,故錯誤。圖乙中可以分為、兩個過程,是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所示溶液中的質量不斷增大;是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后繼續滴加鹽酸,的質量不變,故錯誤。的過程中溫度逐漸升高,至點,溫度最高,說明放出的熱量最多,此時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溶液顯中性,溶液的,圖丙中的數值最接近12,故正確。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圖丙中溫度變化趨勢是溫度逐漸恢復至常溫,故錯誤。二、非選擇題(共68分)5.(18分)請根據常見的可溶性堿的性質回答下列問題:(1) 同時擠壓圖甲中A、B裝置的膠頭滴管,能證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現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 為了驗證氫氧化鈉能與鹽反應,可選擇的物質是_ _ _ _ _ _ _ _ _ _ (填字母,可多選)。A.碳酸鈣 B.氯化鐵 C.硝酸鋇 D.硫酸銅(3) 為鑒別氫氧化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用如圖乙所示的三種方案(每種方案的兩支試管中事先分別加入等量的上述兩種溶液),其中可行的方案是_ _ _ _ (填序號)。【答案】(1) A中氣球大于B中氣球(2) B、D(3) ①【解析】(3) 【點撥】方案①: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沒有明顯現象;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可以區分,故方案①可行;方案②: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能與稀鹽酸反應,但是都無明顯現象,無法區分,故方案②不可行;方案③: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是堿,滴入酚酞試液都變成紅色,無法區分,故方案③不可行。6.(24分)實驗課后,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整理實驗桌時,發現有一瓶氫氧化鈉溶液沒有塞橡膠塞,征得老師同意后,同學們開展了以下探究,請回答下列問題。該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取少量該溶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并不斷振蕩 _ _ _ _ _ _ _ _ 該氫氧化鈉溶液一定變質了該氫氧化鈉溶液是全部變質還是部分變質呢?猜想1:該氫氧化鈉溶液部分變質;猜想2:該氫氧化鈉溶液全部變質。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1)取少量該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的氯化鈣溶液,并不斷振蕩 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鈉(2)取步驟(1)試管中的少量上層清液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 溶液變為紅色 原溶液中一定有_ _ _ _ _ _ _ _該氫氧化鈉溶液部分變質,猜想1正確。有同學認為實驗探究1已經證明了碳酸鈉的存在,所以實驗探究2中的步驟(1)是多余的,只要按照步驟(2),取少量該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即可。該同學的看法是否正確?為什么?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產生氣泡; 氫氧化鈉; 不正確,因為碳酸鈉溶液顯堿性,也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7.(26分)實驗室欲測定一瓶標簽破損的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現取該稀硫酸,將的溶液逐滴加入稀硫酸中,邊加邊攪拌,隨著溶液的加入,溶液的變化如圖所示。請回答:(已知相對原子質量:)(1) 點溶液中含有的離子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 計算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案】(1) 、、(2) 解:由題圖可知,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氫氧化鈉的質量為。 設稀硫酸中硫酸的質量為。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答: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