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13課 遼宋夏金元時期 的對外交流“外國巨價異物及百物之輸入此城者,世界諸城無能與比……有如川流之不息。”這是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對元大都的描述。馬可·波羅在忽必烈時期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游歷很多地方。他的東方見聞錄《馬可·波羅行紀》描述大都、濟南、汴梁、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的繁華,展現(xiàn)了中國的富庶和先進,激起歐洲人對中國的向往。當時中外交流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導入新課分析這一時期海外貿易繁榮的原因。了解遼宋夏金元時期對外友好交往的基本史實,認識這一時期繁榮的經濟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核心素養(yǎng)目標結合《宋代海路交通路線圖》和《元朝交通路線圖》,談談遼宋夏金元時期中外交通路線的發(fā)展變化。知道遼宋夏金元時期海外貿易的繁榮。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家國情懷通過學習遼宋夏金元時期對外文化交流的積極影響,樹立文化自信,深化家國情懷素養(yǎng)。二繁榮的海外貿易一發(fā)達的中外交通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一發(fā)達的中外交通一發(fā)達的中外交通1.唐朝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據(jù)、戰(zhàn)亂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經由西北、中亞連通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在東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漸趨下降。陸上絲綢之路受阻原因宋朝與西域、中亞的陸路交通被阻斷后,遼夏金通過草原絲綢之路仍維持著與西域、中亞較大規(guī)模的交流。一發(fā)達的中外交通2.遼夏金的草原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是指蒙古草原地帶溝通歐亞大陸的商貿大通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路線由中原地區(qū)向北越過古陰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帶長城沿線,西北穿越蒙古高原、中西亞北部,直達地中海歐洲地區(qū)。3.宋代海路交通日漸發(fā)達一發(fā)達的中外交通宋代海路交通路線圖為什么宋朝的海路交通如此發(fā)達?陸上絲綢之路因戰(zhàn)亂受阻經濟重心南移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進步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印度阿拉伯波斯灣、東非海岸航線:宋朝海路形成了多條航線元代交通路線圖一發(fā)達的中外交通4.元朝的中外交通(1)特點:元朝時海陸并重,范圍進一步擴大。開創(chuàng)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2)表現(xiàn)①陸路交通:元朝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斷的陸路交通線,建立了與中亞、西亞及東歐等地區(qū)的聯(lián)系。②海上絲綢之路概況 航線 東海航線南海航線范圍 作用 海上絲綢之路隨著海路航線的拓展進入鼎盛時期可通達朝鮮半島、日本可通達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東非和歐洲等地海上絲綢之路沿途經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在東西交通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宋朝海路交通路線圖元朝交通路線圖問題探究:觀察兩幅地圖,概括宋朝和元朝交通路線圖的特點。特點:宋代海外貿易為主,貿易中心集中在東南沿海。特點:元朝形成了以大都為中心的陸路交通網,中外交通路線海陸并舉。二繁榮的海外貿易二繁榮的海外貿易1.背景(1)宋元時期,在政府鼓勵下,海外貿易得到巨大發(fā)展。(2)政府在主要港口設立 ,管理船舶、關稅、貨物及外商招徠等。市舶司相當于今天的海關,是中國古代管理對外貿易的機關。材料研讀上(宋高宗)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萬計。”——《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六說說為什么朝廷重視海外貿易。【譯文】宋高宗說:“海外貿易的利潤最為豐厚,只要措施得當,就能得到數(shù)以萬計的收入。”朝廷鼓勵海外貿易是為了增加中央的財政收入。宋元時期外貿稅收在政府財政收人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朝廷非常重視海外貿易。學習探究:閱讀材料,概括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繁榮的原因。二繁榮的海外貿易材料一:經濟重心向南方的轉移,特別是東南地區(qū)經濟的崛起,為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奠定了直接的物質基礎,成為宋代海外貿易繁榮興旺的最根本動力。——《宋代海外貿易》材料二:兩宋時期,中國海運發(fā)達,對外交往和貿易達到一個高峰……元代的中外交通特別發(fā)達……海路通往東南亞、印度、波斯灣以至非洲各地,能熟練運用季候風出海、返航,利用針路定向行船。 ——《(新編)中國通史綱要(上)》材料三:宋元十分重視海外貿易。僑居中國的阿拉伯富商后代蒲壽庚,南宋時長期主管泉州市舶司。元政府授予他官職,令他掌管海外貿易,招引外國商人來華貿易。——《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1. 經濟的繁榮,經濟重心的南移。2. 海路交通發(fā)達,航海技術先進。3. 政府的鼓勵與支持(主要港口處設置市舶司)。二繁榮的海外貿易(1)航線:宋元時期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當時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半島、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2)范圍與規(guī)模:宋代與中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qū)有五六十個,元朝時超過140個。其中,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等是與中國交往最密切的國家和地區(qū)。日本來南宋的商船,每年多達四五十艘。遼金與朝鮮半島保持經濟上的聯(lián)系。日本、波斯和大食等國也都與遼金有貿易關系,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2.繁榮的表現(xiàn)3.繁榮的表現(xiàn)二繁榮的海外貿易(1)大商港:廣州、泉州、明州都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2)交往產品:西方中國瓷器、茶葉和絲織品等香料、象牙、珠寶等六勝塔:泉州港引領航船的航標塔(50種→300余種)雙向交流 共同發(fā)展圖說歷史考古學家在浙江溫州朔門發(fā)掘出北宋至明清時期的港口,發(fā)現(xiàn)了古碼頭、沉船和大量瓷片等,這表明溫州港是宋代對外輸出瓷器的重要港口。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1.背景遼宋夏金元時期,陸路和海路交通的發(fā)展,使中外物質、科技文化的交流進一步密切起來。2.表現(xiàn)(1)傳入中國①西方的醫(yī)學、天文、歷法、數(shù)學、建筑、音樂、宗教等傳到中國。②外來的科學技術與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視。元世祖任用波斯人主持天文、歷法工作。元朝收集和翻譯了一些阿拉伯醫(yī)學書籍,《回回藥方》中記載了治療骨折的方法。①中國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如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紙幣和驛傳制度等輸往國外,天文、歷法、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技術傳到亞洲其他國家和歐洲,對亞歐地區(qū)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②中國的外銷瓷器、絲綢深受外國人喜愛。③西亞和北非工匠仿制的瓷器,器型、花紋和色彩等,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2)中國輸出知識拓展課堂小結四大發(fā)明、瓷器、絲綢、驛傳制度等醫(yī)學、天文、歷法、數(shù)學、建筑、音樂、宗教等遼宋夏金元時期的對外交流發(fā)達的中外交通繁榮的海外貿易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宋代海路交通日漸發(fā)達元代陸路和海路交通范圍進一步擴大,開創(chuàng)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宋元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并設市舶司管理,外貿稅收所得在政府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宋元時期海外貿易超過前代課堂演練1.中國對外海路形成多條航線,海上交通范圍有更大拓展,將海上絲綢之路開拓到鼎盛時期的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2.宋朝政府積極鼓勵海外貿易,先后在廣州、杭州等地設置的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是( )A.市舶司 B.御史大夫 C.刺史 D.大鴻臚寺3.假如你是13世紀的一位阿拉伯商人,來到中國,可能參與或看到的包括( )A.到市舶司辦理入關手續(xù)B.元世祖任用北非人主持天文歷法工作C.中國的大夫用波斯人的方法治療骨折D.把中國的瓷器、絲綢遠銷歐美DAA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廣南市舶,利入甚厚,提舉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來,動得百十萬緡(貨幣單位),皆寬民力也。———宋高宗(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行業(yè)的興盛 宋代政府管理這一行業(yè)的機構是什么 從事這一行業(yè)的著名商港有哪些 當時中國商船的活動范圍如何 (2)結合教材知識,簡要概括宋代此行業(yè)興盛的原因。海外貿易。市舶司。廣州、泉州、明州等。近至朝鮮、日本,遠達波斯灣及東非海岸。從政策上看,兩宋政府都積極支持商人開展海外貿易,并設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從技術條件上看,當時的造船業(yè)較為發(fā)達,航海技術的進步,指南針應用于航海,為海上航行提供了技術支持;從經濟發(fā)展上看,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繁榮,為海外貿易發(fā)達奠定了基礎;從地理條件上看,兩宋時期,由于政權并立,陸上交通基本被遼、金、西夏等政權控制,發(fā)展海上交通成為宋代對外交往的必然選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