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至鴉片戰爭前):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第21課 明清時期的科技與文化導入新課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中軸線體現的中和、凝聚、向心、多元一體文化傳統,也反映了明清的時代特征,那一時期還有哪些科技、文化成就呢 一 科技利民生一 科技利民生一 科技利民生1800多種藥物、27年努力、61歲成書李時珍出生于醫藥世家,對醫學興趣濃厚;多次離家外出考察,足跡遍及湖廣、江西、直隸許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許多疑難問題,記載了1800多種藥物。經過27年的長期努力,于1578年完成《本草綱目》初稿,時年61歲。一 科技利民生《農政全書》六十卷,明徐光啟撰。光啟有《詩經六帖》,已著錄。是編總括農家諸書,裒為一集。凡農本三卷,皆經史百家有關民事之言,而終以明代重農之典……后六卷則為《泰西水法》……———《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一 科技利民生一 科技利民生《天工開物》體現了怎樣的思想觀念?1.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中和觀念。2.體現了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觀念,具有一定的近代氣息。一 科技利民生卷分前后,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天工開物》序言宋應星為什么要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金銀珠寶置于最后 明朝時,中國仍為農業社會,視農業為根本。自古“士農工商”,農業為先,此編排彰顯作者重農思想,認為農業是國家穩定與繁榮的基石。二 建筑促民融圖中兩個建筑分別是什么 有著怎樣的地位 長城與故宮;民族的象征,是我國建筑史上的瑰寶。二 建筑促民融二 建筑促民融“六十年來,塞上物阜民安,商賈輻輳無異于中原”———宣府鎮志(宣府是明朝沿長城設置的四大軍事重鎮之一)。明長城除了軍事功能,還具備什么功能 還具備促進經濟交流、促進民族交往的功能。二 建筑促民融三 思想啟民智請同學們根據郵票上的信息,將思想家所處時期進行劃分,并說出他們的主要觀點。三 思想啟民智明朝中期———王守仁;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王守仁:心是萬物的主宰,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黃宗羲:“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顧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王夫之:認為社會是發展的、進化的,不能泥古不化、厚古薄今。三 思想啟民智王守仁的門人夜間抓到一個盜賊,出于心中正義,他對賊人講了一番關于良知的道理。但盜賊聽后并不為所動,反而輕蔑地問他:“請你告訴我,我的良知在哪里 ”當時正值大熱天,他叫盜賊脫光了上衣后,將褲子也脫掉。這時賊猶豫了,覺得這樣做不太好。他向賊人大喝:“這就是你的良知。”———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三 思想啟民智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清之際思想領域出現新變化的原因(從政治、經濟、思想方面分析)①政治因素:君主專制統治加強。②經濟因素:商品經濟的發展。③思想因素:宋明理學日益僵化;實行文化專制政策。四 文藝抒民意四 文藝抒民意四 文藝抒民意明清時期,工商業發展,城市繁榮,市民階層擴大,新的以市民為主體的讀者群形成,這帶來了個性的張揚和對人欲的肯定。而在上流知識界……提倡壓抑人性,加上繁苛的文字獄,實際上在文學中形成了一種對立,明清文學就是這種對立的產物。———袁世碩《中國文學史》結合之前所學內容,分析明清小說繁榮的原因。工商業發展,城市繁榮,市民階層壯大,形成了要求表現自己思想和生活的廣大讀者群;傳統的宋元話本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得到繼承發展,推動了通俗文學的發展;印刷術不斷完善,書坊迅速發展;各種社會危機、社會矛盾逐漸加強,不少文人開始對現實進行批判。四 文藝抒民意四 文藝抒民意四 文藝抒民意封建統治者把他們所喜愛的昆曲奉為“雅部”,然而,由于昆曲進入宮廷,被清代封建統治階級所壟斷,原來產生于民間的、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的昆曲藝術逐漸脫離了人民,朝著宮廷化、士大夫化的道路發展下去。……清代的封建統治者雖然對地方戲曲采取了蔑視的態度,可是屬于所謂“花部”的諸地方戲曲,由于它反映了時代和人民的斗爭生活、思想感情,仍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蘇移《京劇簡史》為什么清朝時昆曲逐漸衰退,京劇蓬勃發展 昆曲逃避現實,歌功頌德,脫離廣大民眾和現實生活。京劇植根于人民群眾,不斷創新發展。四 文藝抒民意知識卡片藝術手段:唱、念、做、打;四大行當:生、旦、凈、丑;臉譜藝術:京劇臉譜有紅、紫、黑、白、藍、綠、黃等色,各有寓意。四 文藝抒民意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新時代中國要創造出中華文化的新輝煌,關鍵在于守正創新,這是基于國情,以人民利益為先,然后在繼承中不斷創新,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板書設計1.莫斯科大學新校舍禮堂的走廊上鑲嵌了60位世界各國科學家的彩色大理石像,有牛頓、達爾文、居里夫人,而我國明朝的醫藥學家并列其中,他的代表著作是《本草綱目》,他是誰( )A.孫思邈 B.李時珍 C.宋應星 D.徐霞客2.《典籍里的中國》第一季中的一期節目將在央視綜合頻道與觀眾再續“經典之約”,聚焦中國首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百科全書,這部經典巨著是( )A.《紅樓夢》 B.《農政全書》 C.《天工開物》 D.《齊民要術》3.一定時期的文學作品反映了時代的特征,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繁榮發展的共同社會因素是( )A.國家統一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C.春秋戰國以來的文化底蘊 D.市民階層不斷擴大CB素養檢測D4.“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這首詞中的長城,是在什么時候修筑的(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明朝5.明朝的一位思想家,提出一套以“致良知”為核心的理論。該思想家( )A.認為社會是發展的、進化的,不能泥古不化、厚古薄今B.認為心是萬物的主宰,強調主觀能動性C.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D.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素養檢測B問題解答思考 明清時期,科技與文化成就取得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政治上,國家的統一為社會穩定提供了條件;經濟上,封建經濟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科學家們辛勤的付出與努力;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