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16、明朝的對外關系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15世紀的中國在干什么?和海洋有何聯系?壹——鄭和下西洋海上“交友”鄭和,原姓馬,回族,云南昆明人。明軍攻克云南后,11歲的鄭和被俘,被送進皇宮當了宦官。少時跟隨明成祖朱棣,屢建戰功,被賜姓鄭。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提拔他為宦官首長太監。因他小名“三寶”,所以人稱“三寶太監”。明朝時,把今天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海域及沿岸地區稱為“西洋”。西洋諸國,對明朝出品之陶瓷、絲綢等,都極喜愛……在返程中,鄭和官船亦購買或交換一些中國所缺之香料,染料,寶石,象皮,珍奇異獸等等。——《鄭和下西洋歷史漫談》一、海上“交友”·鄭和下西洋(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明史·鄭和傳》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有何目的呢?提高明朝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威望推動中外貿易發展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時間:次數:出發:7劉家港到達地區:最遠到達:主要活動:1405-1433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印度沙特阿拉伯索馬里非洲東海岸、紅海沿岸贈送禮品、商品交易一、海上“交友”·鄭和下西洋在書中找出鄭和下西洋的概況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換取當地的特產或饋贈當地的國王,與當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無,不占別國一寸土地,未掠奪他人一分財富……——《鄭和下西洋——偉大的和平使者》一、海上“交友”·鄭和下西洋榜葛剌[ bǎnɡ ɡě là],是鄭和每次遠航時必經之地,與明朝往來密切。后來榜葛剌國王派遣使者兩次來中國進獻長頸鹿。胡椒在蘇門答臘市場每百斤值一兩白銀,但作為“貢品”,明政府給予每百斤20兩白銀的賞賜。——《震驚世界的壯舉:鄭和七下西洋》宣揚國威,彰顯國力鄭和 哥倫布 達·伽馬時間 1405--1433 1492--1504 1497--1498次數 7 4 1人數 1000~1500人 160人船數 17艘 4艘 船只大小 旗艦長24.5米, 寬6米 長34米,寬8米 擁有設備 航海圖 羅盤針 羅盤針 羅盤針到達范圍 美洲 印度大船長151.8米,寬61.6米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200余艘27800 人特點時間早次數多規模大范圍廣航海技術先進一、海上“交友”·鄭和下西洋從特點看,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鄭和下西洋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P92最后1段)一、海上“交友”·鄭和下西洋天妃靈應之記碑拓片①科技保障:造船技術發達,指南針的廣泛使用②經濟基礎:明朝前期國力雄厚 (最根本)③政府支持:明成祖鼎力支持④個人能力:鄭和個人能力出眾(船隊)不分白天黑夜,像流星一般疾駛,跨越那狂風巨浪洶涌的大海,就好像走在暢通無阻的大路上一樣。一、海上“交友”·鄭和下西洋鄭和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洲際航海家,作為人類征服海洋的先驅,他揭開了世界航運史從大陸轉向海洋的序幕,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網。——陳佛松《世界文化史》鄭和下西洋有何影響?印度尼西亞 三寶壟泰國 三寶塔寺馬來西亞 三寶廟一、海上“交友”·鄭和下西洋鄭和之后,航海為什么戛然而止,沒有再出現8次、9次、10次呢?鄭和之后,再無鄭和“三寶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厚往薄來、開支浩繁、庫藏為虛。縱得奇寶而回,于國家何益?”——《明史·鄭和傳》不計經濟效益,耗費了國力,給明朝經濟帶來沉重負擔鄭和下西洋之后,明朝開始禁海……貳——戚繼光抗倭海上“抗敵”二、海上“抗敵”·戚繼光抗倭來自海上的敵人是誰?倭國?倭寇?倭患?古代日本日本武士和奸商組成的海盜武裝集團。倭寇與中國海盜奸商等勾結,對中國沿海的武裝搶劫日益猖獗,所到之處,他們殺居民,搶財貨,無惡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壞。(倭寇)綁中國幼兒于竿子上,用沸水燙其身體,以看孩子哭號為樂事;捉住孕婦后,剖開她肚子,以賭是男是女。)——譯自《明史紀事本末》第五十五卷《沿海倭亂》明·仇英《倭寇圖卷》局部為什么明朝中期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倭患”嚴重 嚴厲的海禁政策,逼民為盜。日本國內社會動蕩加劇;明朝中期國力減弱,海防松懈。材料一:日本正處在“戰國時代”,各封建主財政困難,便組織武士、海盜和商人,渡海劫掠中國的財富。 ——《戚繼光在浙江臺州抗倭斗爭論述》材料二:到嘉靖年間,沿海衛所空虛,戰船損壞嚴重……所存士卒也多是老弱病殘,既不能御倭于海上,又不能堵截于陸上。——《淺析明朝倭寇問題》材料三:濱海細民(平民),以海禁過嚴,生理(活)日促(艱難),轉而從盜。 ——(明)趙文華二、海上“抗敵”·戚繼光抗倭戚繼光明代杰出抗倭民族英雄。組建戚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戚繼光抗倭的過程?二、海上“抗敵”·戚繼光抗倭第一階段:1561年 臺州之戰第二階段:前往福建廣東,配合當地軍民剿滅倭寇結果:九戰九捷,基本消滅浙江倭患結果:1661年之后,東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戚繼光抗倭的過程?二、海上“抗敵”·戚繼光抗倭二、海上“抗敵”·戚繼光抗倭如何評價戚繼光抗倭?他(戚繼光)一生在東南沿海抗倭十余年,掃平了為虐沿海多年的倭寇,保衛了國家的領土主權,保衛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范中義等《戚繼光傳》——戚繼光詩作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叁——援朝戰爭海上“援助”三、海上“援助”·援朝戰爭維護藩屬國統治秩序冊封納貢稱臣藩屬國宗主國明朝繼承了我國歷代王朝處理周邊關系的方式——宗藩關系VS豐臣秀吉李如松結果影響肆——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海上“遺患”四、海上“遺患”·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葡萄牙人是如何攫(jué)取在澳門的租住權的?明朝又是如何加強對澳門的管理的?1553年1573年后 來葡萄牙殖民者將500兩白銀改交明朝地方政府。葡萄牙殖民者借口借地晾曬貨物,500兩白銀買通地方官員,在澳門上岸,搭蓬建屋,并進行貿易。明政府在澳門設置守澳官,加強對澳門的管理。非法獲取≠割讓澳門“不到十年,筑室千區,夷眾萬人”四、海上“遺患”·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鴉片戰爭后1887年1999年12月20日清政府被迫與葡萄牙簽約,承認了它對澳門的管理權。澳門回歸祖國。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七子之歌·澳門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明朝前期國力強盛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援朝戰爭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友好往來戰爭沖突明朝中期國力衰退啟示:增強綜合國力,重視海防。積極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本課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能獲得什么啟示??轉折1.鄭和船隊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船隊,鄭和下西洋沒有征討和殺伐,僅僅只有嚴格的自衛。鄭和所到之處,首先向國王、頭人等進行禮節性訪問,宣讀皇帝詔書,贈送大量物品,然后即開展貿易活動。這說明鄭和下西洋A.具有和平交往的特點 B.推動全球貿易的發展C.主要目的是宣揚國威 D.成為世界航海的壯舉2.“詩史互證”乃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一種獨特方法。以下詩句能夠佐證民族英雄戚繼光的英勇事跡的是A.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B.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C.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D.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牛刀小試AD牛刀小試3.《明史》記載:“和經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歷占城、爪哇、真臘、舊港……凡三十余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此舉A.主要目的是推動明朝海外貿易B.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友好往來C.抵制了倭寇對東南沿海的侵略D.嚴重阻礙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B4.郭裴的《廣東通志》卷六十九記載了一個故事:1553年,有一伙殖民者謊稱遇到風浪,請求暫時借地晾曬貨物,他們買通了當地官員,許諾每年繳納白銀500兩,得到允許后就此上岸。這伙殖民者上岸的結果是A.寇準說服皇帝親征 B.戚繼光率軍在臺州九戰九捷C.岳飛取得郾城大捷 D.攫取了在我國澳門的租住權D牛刀小試5.明朝中后期,以萬里海疆為對象,明人繪制了《全海圖注》《沿海山沙圖》《萬里海圖》等眾多海防圖,流傳至今的就有十多種。這表明,當時B6.某同學在學習歷史時搜集了以下三則材料,它們反映的共同主題是BA.造船技術發達 B.海防意識增強 C.海外貿易興盛 D.遠洋航行開啟A.元朝的政治統治B.明朝的對外關系C.元朝的科技文化D.明朝的中外交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