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美國在獨立后的幾十年間,領土迅速從大西洋沿岸擴張到太平洋沿岸。領土的擴張,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美國北方和南方的矛盾也日益加劇,最終導致了內戰爆發,是什么因素引發了美國內戰?為什么說美國內戰是美國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部編版 世界歷史 九年級下冊第3課 美國內戰一、南北矛盾的加劇 美國獨立后,經濟發展迅速,領土不斷擴張。到19世紀中期,美國已經成為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的大國。1、美國領土擴張:西進運動:美國獨立后,在領土擴張的過程中,大批移民從東部涌向西部,這一現象被稱為“西進運動”。在西進運動中,大批印第安人被屠殺或被驅趕到更邊遠的地區,印第安人的被迫遷徙之路,被稱為“血淚之路”。印第安人的“血淚之路”2、南北方的矛盾尖銳:南北經濟類型不同,北方完成了工業革命,以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為主;南方以種植園經濟為主。(1)根本矛盾: 到19世紀中期,北方完成了工業革命。美國工業生產居世界第四位。美國南方種植園美國北部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 相關史事 19世紀初,奴隸貿易被歐洲明令禁止。1807年,美國通過了廢止奴隸貿易的法案。但是,由于種植園使用大量奴隸從事棉花種植,利潤豐厚,因此南方的奴隸貿易依然很繁盛。內戰前夕,南方有400萬黑奴,其中60%在種植園勞動。奴隸主可以任意懲罰、買賣甚至殺害奴隸。 南方以棉花種植園經濟為主,大量使用黑奴勞動。英國工業革命后,對棉花的需求進一步刺激了美國種植園經濟的發展。美國南方的黑人奴隸交易南方為了擴大棉花等原料出口,換取英國廉價的工業品,反對提高關稅;北方為發展本國工業,要求提高關稅,抵制外國商品的輸入。(2)關稅矛盾:對美國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南北方的態度也不相同。南方力圖擴展奴隸制,建立新的蓄奴州;北方則主張建立自由州,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3)矛盾焦點: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相關史事 在北方,民眾組成了2000多個廢奴社,組織了幫助南方黑奴逃亡的“地下鐵道”。北方的“乘務員”將南方的“乘客”,經過一個個“車站”(廢奴派的住地),秘密轉送到北方。黑人婦女塔布曼曾先后19次只身潛入南方,救出了300多名黑奴。3、廢奴運動:北方一些有識之士堅決主張廢除奴隸制,開展廢奴運動。美國廢奴運動是美國歷史上一次具有進步意義的群眾性的民主運動,它打擊了南方的奴隸制。缺工業原料缺銷售市場提高關稅缺自由勞動力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占有大量黑奴輸出棉花、工業原料輸入工業品降低關稅矛盾結果焦點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戰爭美國南北雙方矛盾的具體表現:南方種植園經濟與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在奴隸制存廢問題上的矛盾無法調和二、內戰爆發 1860年,共和黨候選人林肯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主張限制奴隸制的發展,成為南方奴隸主發動叛亂的借口。1、導火線: 人物掃描 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一個貧困家庭。他形容自己的童年生活“是一部貧窮的簡明編年史”。他做過木工、店員、鄉村郵務員等。因為貧困,林肯幾乎沒受過正規教育,但是他刻苦自勵,勤學自修,成為律師,擔任過州和聯邦的議員。 林肯同情奴隸,痛恨奴隸制度,但他不同意采取過激的方式,激化南北矛盾,引起國家的分裂。他主張用和平的方法,逐步限制奴隸制,最終達到廢除奴隸制的目的。 南方7個州宣布退出聯邦,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戰爭,美國內戰爆發,史稱“南北戰爭”。2、內戰爆發:1861年2月,南方一些州退出聯邦,宣布組成一個獨立國家,號稱“南部同盟”。美國內戰形勢圖 戰爭初期,由于南方蓄謀已久,早有軍事準備,致使北方在軍事上屢屢失利,首都華盛頓也險些被攻占。3、戰爭初期,北方失利(1)原因:項 目 北 方 南 方人口(1860) 2200萬 900萬移民(1861—1865) 80萬 ——軍隊服役總人數(至1865) 150萬 100萬黑人部隊(至1865) 18.6萬 ——工業產量(1860) 91% 9%海軍(至1865) 700艘 少數快船南北方力量對比表北方的失利引起人民的強烈不滿,許多城市爆發示威游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轉戰局。(2)影響:照片中間戴禮帽的是林肯總統。這幅照片記錄的是1862年南北戰爭最緊張的時期,林肯在北方軍隊司令喬治·麥克萊倫陪同下與將領們會晤并討論作戰計劃的情景。林肯在戰場上林肯政府面臨巨大壓力三、北方的勝利1、北方扭轉戰局的措施:頒布《宅地法》,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頒布《宅地法》 1862年,聯邦政府審時度勢,通過了《宅地法》,鼓勵農民到西部耕種。通過《宅地法》定居下來的人們 材料研讀 《宅地法》規定:凡年滿21歲,沒有參加過叛亂,而且獲得土地是以墾殖為目的的美國公民,只要交納10美元登記費,就可以在美國西部得到一塊土地。登記人連續耕種5年后,就可以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 請思考該法令如何促進美國西部地區開發?這一措施從根本上消除了南方種植主奪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時也滿足了廣大農民對土地的迫切要求,促進了美國西部的開發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2)林肯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布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參加北方軍隊。(3)想一想,結合文獻內容,說說這兩個文獻的作用。獲得自由的奴隸對林肯充滿感激《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深得人心,調動了農民尤其是黑人的積極性。他們踴躍參軍作戰,扭轉了戰場上的被動局面。 1864年,聯邦軍隊圍攻“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滿。1865年,南方軍隊投降。美國內戰以北方勝利告終,避免了美國分裂。2、戰爭結束3、林肯遇刺:(1)概況:1865年,林肯被擁護奴隸制的狂熱分子刺殺。參與刺殺林肯的四名同謀被處死 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杰出貢獻,得到了美國人民衷心的愛戴,成為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林肯領導北方軍隊獲得了南北戰爭的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解放了黑人奴隸。(2)貢獻:(3)評價: 為了緬懷這位杰出的領袖,在華盛頓修建了林肯紀念堂,紀念堂成為激勵美國人民不斷爭取平等、自由的象征。 “在我們紀念第16任總統誕辰200周年之際,我說我對這位偉人懷有特殊的感激之情,是他讓我的故事成為可能,是他讓美國的故事成為可能。” ——奧巴馬(2009年)在美國歷史和人類歷史上,林肯必將與華盛頓齊名。 --馬克思美國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的“總統山” 公園內有四座高達60英尺的美國前總統頭像,從左到右依次分別為喬治·華盛頓、托馬斯·杰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亞伯拉罕·林肯,這四位總統被認為代表美國建國150年來的歷史。 美國內戰實質上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經過這場戰爭,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4、美國內戰的意義: 問題思考 有人說,美國內戰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說出理由。同意。1861——1865年的美國內戰,北方勝利,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使資本主義的發展有了充分的勞動力,同時形成了統一的國內市場,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內部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美國內戰時間 領導人根本原因 目的 導火線 經過 性質 歷史意義 評價林肯 1861-1865林肯南方種植園經濟與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在奴隸制存廢問題上的矛盾無法調和維護國家統一,解放黑人奴隸 1860年,共和黨候選人林肯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主張限制奴隸制的發展,成為南方奴隸主發動叛亂的借口 ①爆發: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戰爭,美國內戰爆發,史稱“南北戰爭” ②戰爭初期:由于南方蓄謀已久,早有軍事準備,北方在軍事上屢屢失利 ③轉折:《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頒布 ④結束:1865年,南方軍隊投降。美國內戰以北方勝利告終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經過這場戰爭,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杰出貢獻,得到了美國人民衷心的愛戴,成為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1、以下各項敘述了19世紀中葉美國南北方矛盾尖銳情況,在正確選項括號后里面√。 北方資本主義工業發達,希望實行保護關稅政策 ( ) 南方希望多出口棉花,換取廉價工業品 ( ) 北方主張在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建立蓄奴州。 ( ) 南方主張在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建立自由州。 ( )√√ 2、林肯在一次講演中說:“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根據上述材料,你認為,林肯作為總統,他在內戰中的首要目標是什么。維護國家統一1、【2019 四川成都中考17】19世紀中期,美國北部需要大量自由勞動力及棉花等廉價工業原料,而南部奴隸主卻把幾百萬黑奴禁錮在種植園內,并把棉花等產品大量輸往英國等歐洲國家。這反映出當時美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A.勞動力與生產資料嚴重匱乏 B.英國殖民統治仍然阻礙著經濟發展C.工業生產落后缺乏國際競爭力 D.南北兩種經濟制度之間存在著矛盾中考真題演練D2、【2019 湖北隨州中考14】美國內戰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是( )A.南北分裂 B.殖民統治 C.奴隸制 D.經濟危機C3、【2019 廣東深圳中考25】馬丁·路德·金說:“《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到來猶如歡樂的黎明,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漫長夜。”該宣言使黑人奴隸獲得了( )A.選舉權 B.受教育權 C.人身自由權 D.土地所有權4、【2019 山東淄博中考9】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在美國歷史上,我比任何其他總統都更像總統,只是也許除了戴大帽子的林肯。我承認,林肯很強硬。讓特朗普都自愧弗如的林肯總統曾經( )A.領導北美各州建立獨立國家 B.推行新政,渡過“大蕭條”C.領導美國進行反法西斯斗爭 D.堅持斗爭,反對國家分裂C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