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科學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章第3節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同步練習一、選擇題1.(2024七下·寧波月考)化學實驗中處處表現出顏色美。下列顏色變化中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A.稀有氣體通電發出不同顏色的光B.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C.將氧氣加壓降溫后變成淡藍色液體D.高錳酸鉀溶于水形成紫紅色溶液【答案】B【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物理變化,稀有氣體通電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將氧氣加壓降溫后變成淡藍色液體、高錳酸鉀溶于水形成紫紅色溶液都屬于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解答】A、稀有氣體通電發出不同顏色的光,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B、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C、將氧氣加壓降溫后變成淡藍色液體,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D、高錳酸鉀溶于水形成紫紅色溶液,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故選:B。2.(2024七下·寧波月考)用來判斷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是化學反應的依據是( )A.火星四射 B.發出耀眼的強光C.放出大量熱 D.生成黑色固體【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現象【解析】【分析】根據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它的本質特征是有其它(新的)物質生成,進行分析解答本題。【解答】根據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它的本質特征是有其它(新的)物質生成,因此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是有黑色固體物質生成。故選:D。3.(2024七下·北侖期中)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質的是( )A.二氧化碳可以能讓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來生產汽水等碳酸飲料D.二氧化碳可用作滅火劑【答案】B【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4.(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水冷卻后,除了會凝固成冰晶體外,還會形成玻璃態。它是由液態水急速冷卻到-108℃時形成的,玻璃態的水與普通液態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由液態變為玻璃態,體積減小B.水由液態變為玻璃態,質量增大C.水由液態變為玻璃態是物理變化D.水由液態變為玻璃態是化學變化【答案】C【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AB.根據質量的屬性分析水的質量變化,根據分析體積的變化;CD.物理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B.根據題意可知,水從玻璃態變成普通狀態時,質量保持不變,且水的密度不變。根據可知,水的體積不變,故A、B錯誤;CD.水從液態變成玻璃態時,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C正確,D錯誤。故選C。5.(2022七下·寧波競賽)下列操作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分離液態空氣法得到氮氣和氧氣B.干冰升華制造舞臺效應C.海水曬鹽D.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解答】A.分離液態空氣法得到氮氣和氧氣,沒有新物質生成,不涉及化學變化,故A不合題意;B.干冰升華制造舞臺效應,只是狀態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不涉及化學變化,故B不合題意;C.海水曬鹽,即將水和鹽分離,沒有新物質生成,不涉及化學變化,故C不合題意;D.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氣體時,二者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發生了化學變化,故D符合題意。故選D。6.(2021七下·北侖期中)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①氫氣用于填充氣球②氧氣用于氣焊③氮氣為原料制取氨④利用液態空氣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可以分離出氧氣、氮氣等⑤干冰用于人工降雨A.①② B.②⑤ C.②③ D.④⑤【答案】C【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根據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定義分析,物理性質是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是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解答】①氫氣用于填充氣球是利用物理性質密度小,錯誤;②氧氣用于氣焊是利用化學性質助燃性,正確;③氮氣為原料制取氨利用化學性質,正確;④利用液態空氣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可以分離出氧氣、氮氣等是利用物理性質,錯誤;⑤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物理性質升華吸熱,錯誤。故選……7.(2020七下·海寧月考)中國傳統文化中經常蘊含著科學知識,下列描寫事物的詩詞中,含有化學變化的是( )A.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自《沁園春 雪》)B.白玉為床金做馬(自《紅樓夢》)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自((望廬山瀑布》)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自《無題》)【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是否生成新物質。【解答】A.水結成冰,發生凝固現象;雪是水蒸氣發生凝華現象形成,沒有生成新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故A不合題意;B.將白玉做成床,黃金做成馬,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為物理變化,故B不合題意;C.飛流直下沒有新物質生成,為物理變化,故C不合題意;D.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氣體,發生化學變化,故D符合題意。故選D。8.( 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c )把分別盛滿甲、乙、丙氣體的試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象,對甲、乙、丙氣體的分析正確的是( )A.甲、乙、丙氣體都易溶于水B.不可以用排空氣方法收集甲氣體C.乙氣體比甲氣體更易溶于水D.可以采用排水集氣方法收集丙氣體【答案】D【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盛有可溶于水的氣體的試管,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氣體溶于水后試管內液面上升;溶解性越強,試管內的液面越高;不易溶于水的試管內液面基本無變化.觀察圖可知,甲氣體易溶于水,丙氣體不易溶于水,乙氣體處在甲氣體和丙氣體之間,據此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由圖可知看出,水基本沒有進入丙試管,說明丙氣體是不易溶于水的,故選項說法錯誤.B、甲氣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甲氣體,但無法判斷是否能用排空氣方法收集甲氣體,故選項說法錯誤.C、甲試管中的水柱最高,說明該試管中氣壓減小最多,甲氣體比乙氣體更易溶解于水,故選項說法錯誤.D、丙氣體難溶于水或不易與水反應,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9.( 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c )下列物質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A. 鋁材做高壓鍋 B. 液化氣做燃料C. 炭黑做填充劑 D. 鋼材制鐵軌【答案】B【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據此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鋁材做高壓鍋,是利用了鋁具有導熱性,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B、液化氣做燃料,是利用了液化氣的可燃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表現出來,是利用了其化學性質,故選項正確.C、炭黑做填充劑,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D、鋼材制鐵軌,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故選B.10.( 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c )課本第一單元首頁有一幅圖(如圖),其內容是一只小貓蹲著用火燒烤的玻璃板上安然無恙、該玻璃板實際上是一種具有一特殊性能的新物質.制作該玻璃板的材料應具備的性質是( )A.隔熱 B.透氣 C.透水 D.導電【答案】A【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一只小貓坐在用火燒的高分子材料板上,安然無恙,說明高分子材料板的溫度不高,從而說明高分子材料板的絕熱效果很好.可以據此解答該題.【解答】解:因為這種高分子材料板的絕熱效果很好,雖然給高分子材料板加熱,高分子材料板的溫度也不會很高,小貓在上面才能安然無恙,分析所給的選項可以知道選項A是正確的.故選A.二、填空題11.(2024七下·寧波期中)幾位同學對蠟燭火焰的焰心進行了探究,請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驟:(1)點燃蠟燭,將一根小木條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約1s后取出,現象如圖A,這證明焰心溫度 。(選填“較低”或者“較高”)(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細短玻璃管,發現玻璃管中無明顯現象(如圖B),在玻璃管的上口點燃,上口產生火焰,這說明焰心物質的性質是 (任填一種性質即可)。【答案】較低;氣態或具有可燃性【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解答】(1)根據圖中的木條可以知道木條兩邊發黑但中間未變色,說明焰心溫度低;(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細短玻璃管,發現玻璃管中無明顯現象但能在玻璃管的上口點燃,上口產生火焰;無明顯現象說明焰心物質的狀態為氣態,在玻璃管的上口點燃,上口產生火焰,這說明焰心物質具有可燃性。12.閱讀下列信息:鋁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具有金屬光澤,質地較軟,很容易制成薄片;鋁的密度較小(2.7 g/cm3),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傳熱性;鋁在空氣中容易與氧氣作用,生成致密的保護層——氧化鋁;鋁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根據上述信息,請你回答下列問題。(1)鋁的物理性質有 ;(2)鋁的化學性質有 。【答案】(1)白色、質地較軟、密度較小、導電性和傳熱性(2)容易與氧氣作用;鋁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解答】鋁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具有金屬光澤、質地較軟、鋁的密度較小、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傳熱性都屬于物理性質描述;鋁在空氣中容易與氧氣作用、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屬于化學性質的描述。【分析】本題考查物質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的應用13.(2022七下·余姚期中)下列是對酒精部分性質和變化的描述,用序號回答問題:①無色透明的液體;②易揮發;③易燃燒;④能溶解碘和酚酞等多種物質。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答案】①②④;③【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物質不需要經過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如:顏色、氣味、味道,是否易升華、揮發、熔點、沸點、硬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如溶解性、密度等。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酸性、堿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解答】無色透明的液體,易揮發,能溶解碘和酚酞等多種物質,都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而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故選①②④。易燃燒,必須通過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為化學性質,故選③。14.(2022七下·長興開學考)利用“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等名詞填空:(1)濕衣服晾干了,為 (2)煤燃成了灰燼,為 (3)鎂條能在空氣中燃燒,為 【答案】(1)物理變化(2)化學變化(3)化學性質【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①性質是物質本來的屬性,與是否發生反應無關;變化是物質的轉化,物質沒有相關性質,那么就不能執行相應的變化。應該是性質決定變化。②物理性質是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熔點、沸點、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等,這些性質是能被感觀感知或利用儀器測知的。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所屬物質類別的化學通性:酸性、堿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③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濕衣服晾干了,描述的是一個變化。只是水的存在狀態發生改變,而沒有新物質生成,因此為物理變化。(2)煤燃成了灰燼,描述的是一個變化。由于有新物質生產,因此為化學變化。(3)鎂條能在空氣中燃燒,描述的是一種性質。因為鎂條的可燃性必須通過燃燒這個化學變化的過程而表現出來,因此為化學性質。15.(2021七下·臺州開學考)下列描述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蠟燭燃燒;③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④冰塊熔化【答案】④;②;③;①【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2)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所屬物質類別的化學通性:酸性、堿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物理性質,如:顏色、氣味、狀態、是否易融化、凝固、升華、揮發,熔點、沸點、硬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解答】①汽油是易燃物品,描述的易燃性,屬于化學性質;②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③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描述的顏色和氣味,屬于物理性質;④冰塊熔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則:屬于物理變化的是④,屬于化學變化的是②,屬于物理性質的是④,屬于化學性質的是①。16.1806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用電解法從蘇打中得到一種新金屬。他對新金屬做了以下實驗:取一塊金屬,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小塊金屬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與水發生劇烈的反應。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動,發出嘶嘶聲,立即熔化成一個閃亮的銀白色小球,并逐漸縮小,最后完全消失。閱讀后,歸納出這種金屬的物理性質: , , , 。【答案】銀白色固體;硬度小(軟);熔點低;密度比水小【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解答】用小刀切下一小塊,說明該物質為固體且質軟;把小塊金屬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說明密度小;并與水發生劇烈的反應。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動,發出嘶嘶聲,立即熔化成一個閃亮的銀白色小球,該物質熔點低且顏色為銀白色。【分析】本題考查物理性質的應用,以具體物質的性質描述總結出其物理性質,只要掌握物理性質定義即可。17.讀下列短文,運用你學過的知識,將符合題意的編號填入題后的空格內。在通常狀況下,①氮氣是沒有顏色;②沒有氣味的氣體;③比空氣稍輕;④氮氣在1.01×105帕,-195.8℃時,會變成雪狀固體;⑤常溫下,氮氣難溶于水;⑥在雷電的作用下,氮氣可與氧氣反應,產生一種有毒物質;⑦氮氣可用于合成氨;⑧在高溫、高壓、催化劑的作用下,氮氣能與氧氣合成氨氣。其中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解答】①氮氣是沒有顏色是物理性質;②沒有氣味的氣體是物理性質;③比空氣稍輕是物理性質;④氮氣在1.01×105帕,-195.8℃時,會變成雪狀固體是物理性質;⑤常溫下,氮氣難溶于水是物理性質;⑥在雷電的作用下,氮氣可與氧氣反應,產生一種有毒物質是化學性質;⑦在高溫、高壓、催化劑的作用下,氮氣能與氧氣合成氨氣是化學性質。【分析】化學性質是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物理性質是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18.從下列概念中選擇正確的序號填入括號中:①在0℃時水結成冰 ; ②汽油可以燃燒 ;③煤塊變成煤粉 ;④酒精易揮發 ; ⑤煤氣燃燒 ;⑥雞蛋變臭 ;⑦鎂條能在空氣中燃燒 ;⑧鐵的密度是7.86g/cm3 .A物理變化 B化學變化 C物理性質 D化學性質【答案】A;D;A;C;B;B;D;C【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解答】①在0℃時水結成冰是物理變化;②汽油可以燃燒是化學性質;③煤塊變成煤粉是物理變化④酒精易揮發是物理性質;⑤煤氣燃燒是化學變化;⑥雞蛋變臭是化學變化⑦鎂條能在空氣中燃燒是化學性質;⑧鐵的密度是7.86g/cm3是物理性質。【分析】首先將變化與性質區分開來,區別時看敘述中有沒有“能”或“可以”或“易”“會”“難于”“有”等詞語,若有則是性質敘述,沒有則是變化敘述;然后再區分變化和性質的種類。三、實驗探究題19.(2023七下·長興期末)今年寒假,項目化作業“麥芽糖制作”是七年級小明同學最開心的一件事了。他把制作過程繪圖如下:(1)任務一:培養麥芽小明為探究小麥種子的萌發條件,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分析回答問題:在A、B、C、D四個培養皿內分別放入等量的棉花,在棉花上放30粒飽滿、結構完整的小麥種子,然后將它們放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培養,數日后記錄種子的萌發情況如下表:裝置 A B C D場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溫度 20℃ 20℃ 20℃ 20℃棉花干濕狀態 潮濕 干燥 潮濕 干燥種子萌發情況 29粒 0粒 30粒 0粒根據哪兩組實驗結果分析,光照不是小麥種子萌發的必要環境條件_______。A.A B.B C.C D.D(2)除了上述探究的因素,請結合自己的實踐經歷,給項目小組提出幾點操作上的注意要點,以提高種子的萌發率?(至少寫兩點)(3)任務二:發酵:混合麥芽與糯米小明將糯米煮好后降溫,再加入麥芽攪拌均勻后放入電飯煲保溫發酵6小時左右,將發酵后的糯米過濾取汁。通過查閱課外資料發現,麥芽中含有α-淀粉酶,它能分解淀粉。麥芽和糯米混合發酵的過程屬于 (選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4)任務三:加熱制糖過濾得到的濾汁先大火煮沸,煮到有氣泡時不斷攪拌,煮至掛起狀態即為麥芽糖。項目思考:本項目化學習耗費時間較長,小明的父母覺得他在浪費時間,這么做意義不大。對此,你怎么看?如果是你,你會如何與父母溝通?(至少說兩點令人信服的理由)【答案】(1)C(2)放置適宜的溫度、水分不要浸沒種子(充足的空氣)、播種不能過于密集、播種前用水浸泡(3)化學變化(4)①增強動手能力②里面包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種子的萌發所需的外部條件是: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種子萌發的內部條件是:種子不處在休眠期,種子顆粒飽滿,種子有完整的胚;【解答】(1)從表格的AC對照中,可以看出光照不是小麥種子萌發的必要環境條件;(2) 種子的萌發所需的外部條件是: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所以提高其萌發率的措施是放置適宜的溫度、水分不要浸沒種子(充足的空氣)、播種不能過于密集、播種前用水浸泡;通過查閱課外資料發現,麥芽中含有α-淀粉酶,它能分解淀粉。麥芽和糯米混合發酵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該項目化活動①增強動手能力②里面包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存在很多積極的意義;故答案為:(1)C(2) 放置適宜的溫度、水分不要浸沒種子(充足的空氣)、播種不能過于密集、播種前用水浸泡 ; 化學變化;①增強動手能力②里面包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1 / 1初中科學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章第3節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同步練習一、選擇題1.(2024七下·寧波月考)化學實驗中處處表現出顏色美。下列顏色變化中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A.稀有氣體通電發出不同顏色的光B.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C.將氧氣加壓降溫后變成淡藍色液體D.高錳酸鉀溶于水形成紫紅色溶液2.(2024七下·寧波月考)用來判斷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是化學反應的依據是( )A.火星四射 B.發出耀眼的強光C.放出大量熱 D.生成黑色固體3.(2024七下·北侖期中)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質的是( )A.二氧化碳可以能讓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來生產汽水等碳酸飲料D.二氧化碳可用作滅火劑4.(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水冷卻后,除了會凝固成冰晶體外,還會形成玻璃態。它是由液態水急速冷卻到-108℃時形成的,玻璃態的水與普通液態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由液態變為玻璃態,體積減小B.水由液態變為玻璃態,質量增大C.水由液態變為玻璃態是物理變化D.水由液態變為玻璃態是化學變化5.(2022七下·寧波競賽)下列操作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分離液態空氣法得到氮氣和氧氣B.干冰升華制造舞臺效應C.海水曬鹽D.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氣體6.(2021七下·北侖期中)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①氫氣用于填充氣球②氧氣用于氣焊③氮氣為原料制取氨④利用液態空氣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可以分離出氧氣、氮氣等⑤干冰用于人工降雨A.①② B.②⑤ C.②③ D.④⑤7.(2020七下·海寧月考)中國傳統文化中經常蘊含著科學知識,下列描寫事物的詩詞中,含有化學變化的是( )A.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自《沁園春 雪》)B.白玉為床金做馬(自《紅樓夢》)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自((望廬山瀑布》)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自《無題》)8.( 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c )把分別盛滿甲、乙、丙氣體的試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象,對甲、乙、丙氣體的分析正確的是( )A.甲、乙、丙氣體都易溶于水B.不可以用排空氣方法收集甲氣體C.乙氣體比甲氣體更易溶于水D.可以采用排水集氣方法收集丙氣體9.( 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c )下列物質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A. 鋁材做高壓鍋 B. 液化氣做燃料C. 炭黑做填充劑 D. 鋼材制鐵軌10.( 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c )課本第一單元首頁有一幅圖(如圖),其內容是一只小貓蹲著用火燒烤的玻璃板上安然無恙、該玻璃板實際上是一種具有一特殊性能的新物質.制作該玻璃板的材料應具備的性質是( )A.隔熱 B.透氣 C.透水 D.導電二、填空題11.(2024七下·寧波期中)幾位同學對蠟燭火焰的焰心進行了探究,請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驟:(1)點燃蠟燭,將一根小木條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約1s后取出,現象如圖A,這證明焰心溫度 。(選填“較低”或者“較高”)(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細短玻璃管,發現玻璃管中無明顯現象(如圖B),在玻璃管的上口點燃,上口產生火焰,這說明焰心物質的性質是 (任填一種性質即可)。12.閱讀下列信息:鋁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具有金屬光澤,質地較軟,很容易制成薄片;鋁的密度較小(2.7 g/cm3),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傳熱性;鋁在空氣中容易與氧氣作用,生成致密的保護層——氧化鋁;鋁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根據上述信息,請你回答下列問題。(1)鋁的物理性質有 ;(2)鋁的化學性質有 。13.(2022七下·余姚期中)下列是對酒精部分性質和變化的描述,用序號回答問題:①無色透明的液體;②易揮發;③易燃燒;④能溶解碘和酚酞等多種物質。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14.(2022七下·長興開學考)利用“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等名詞填空:(1)濕衣服晾干了,為 (2)煤燃成了灰燼,為 (3)鎂條能在空氣中燃燒,為 15.(2021七下·臺州開學考)下列描述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蠟燭燃燒;③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④冰塊熔化16.1806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用電解法從蘇打中得到一種新金屬。他對新金屬做了以下實驗:取一塊金屬,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小塊金屬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與水發生劇烈的反應。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動,發出嘶嘶聲,立即熔化成一個閃亮的銀白色小球,并逐漸縮小,最后完全消失。閱讀后,歸納出這種金屬的物理性質: , , , 。17.讀下列短文,運用你學過的知識,將符合題意的編號填入題后的空格內。在通常狀況下,①氮氣是沒有顏色;②沒有氣味的氣體;③比空氣稍輕;④氮氣在1.01×105帕,-195.8℃時,會變成雪狀固體;⑤常溫下,氮氣難溶于水;⑥在雷電的作用下,氮氣可與氧氣反應,產生一種有毒物質;⑦氮氣可用于合成氨;⑧在高溫、高壓、催化劑的作用下,氮氣能與氧氣合成氨氣。其中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18.從下列概念中選擇正確的序號填入括號中:①在0℃時水結成冰 ; ②汽油可以燃燒 ;③煤塊變成煤粉 ;④酒精易揮發 ; ⑤煤氣燃燒 ;⑥雞蛋變臭 ;⑦鎂條能在空氣中燃燒 ;⑧鐵的密度是7.86g/cm3 .A物理變化 B化學變化 C物理性質 D化學性質三、實驗探究題19.(2023七下·長興期末)今年寒假,項目化作業“麥芽糖制作”是七年級小明同學最開心的一件事了。他把制作過程繪圖如下:(1)任務一:培養麥芽小明為探究小麥種子的萌發條件,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分析回答問題:在A、B、C、D四個培養皿內分別放入等量的棉花,在棉花上放30粒飽滿、結構完整的小麥種子,然后將它們放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培養,數日后記錄種子的萌發情況如下表:裝置 A B C D場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溫度 20℃ 20℃ 20℃ 20℃棉花干濕狀態 潮濕 干燥 潮濕 干燥種子萌發情況 29粒 0粒 30粒 0粒根據哪兩組實驗結果分析,光照不是小麥種子萌發的必要環境條件_______。A.A B.B C.C D.D(2)除了上述探究的因素,請結合自己的實踐經歷,給項目小組提出幾點操作上的注意要點,以提高種子的萌發率?(至少寫兩點)(3)任務二:發酵:混合麥芽與糯米小明將糯米煮好后降溫,再加入麥芽攪拌均勻后放入電飯煲保溫發酵6小時左右,將發酵后的糯米過濾取汁。通過查閱課外資料發現,麥芽中含有α-淀粉酶,它能分解淀粉。麥芽和糯米混合發酵的過程屬于 (選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4)任務三:加熱制糖過濾得到的濾汁先大火煮沸,煮到有氣泡時不斷攪拌,煮至掛起狀態即為麥芽糖。項目思考:本項目化學習耗費時間較長,小明的父母覺得他在浪費時間,這么做意義不大。對此,你怎么看?如果是你,你會如何與父母溝通?(至少說兩點令人信服的理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物理變化,稀有氣體通電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將氧氣加壓降溫后變成淡藍色液體、高錳酸鉀溶于水形成紫紅色溶液都屬于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解答】A、稀有氣體通電發出不同顏色的光,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B、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C、將氧氣加壓降溫后變成淡藍色液體,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D、高錳酸鉀溶于水形成紫紅色溶液,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故選:B。2.【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現象【解析】【分析】根據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它的本質特征是有其它(新的)物質生成,進行分析解答本題。【解答】根據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它的本質特征是有其它(新的)物質生成,因此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是有黑色固體物質生成。故選:D。3.【答案】B【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4.【答案】C【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AB.根據質量的屬性分析水的質量變化,根據分析體積的變化;CD.物理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B.根據題意可知,水從玻璃態變成普通狀態時,質量保持不變,且水的密度不變。根據可知,水的體積不變,故A、B錯誤;CD.水從液態變成玻璃態時,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C正確,D錯誤。故選C。5.【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解答】A.分離液態空氣法得到氮氣和氧氣,沒有新物質生成,不涉及化學變化,故A不合題意;B.干冰升華制造舞臺效應,只是狀態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不涉及化學變化,故B不合題意;C.海水曬鹽,即將水和鹽分離,沒有新物質生成,不涉及化學變化,故C不合題意;D.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氣體時,二者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發生了化學變化,故D符合題意。故選D。6.【答案】C【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根據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定義分析,物理性質是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是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解答】①氫氣用于填充氣球是利用物理性質密度小,錯誤;②氧氣用于氣焊是利用化學性質助燃性,正確;③氮氣為原料制取氨利用化學性質,正確;④利用液態空氣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可以分離出氧氣、氮氣等是利用物理性質,錯誤;⑤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物理性質升華吸熱,錯誤。故選……7.【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是否生成新物質。【解答】A.水結成冰,發生凝固現象;雪是水蒸氣發生凝華現象形成,沒有生成新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故A不合題意;B.將白玉做成床,黃金做成馬,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為物理變化,故B不合題意;C.飛流直下沒有新物質生成,為物理變化,故C不合題意;D.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氣體,發生化學變化,故D符合題意。故選D。8.【答案】D【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盛有可溶于水的氣體的試管,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氣體溶于水后試管內液面上升;溶解性越強,試管內的液面越高;不易溶于水的試管內液面基本無變化.觀察圖可知,甲氣體易溶于水,丙氣體不易溶于水,乙氣體處在甲氣體和丙氣體之間,據此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由圖可知看出,水基本沒有進入丙試管,說明丙氣體是不易溶于水的,故選項說法錯誤.B、甲氣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甲氣體,但無法判斷是否能用排空氣方法收集甲氣體,故選項說法錯誤.C、甲試管中的水柱最高,說明該試管中氣壓減小最多,甲氣體比乙氣體更易溶解于水,故選項說法錯誤.D、丙氣體難溶于水或不易與水反應,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9.【答案】B【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據此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鋁材做高壓鍋,是利用了鋁具有導熱性,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B、液化氣做燃料,是利用了液化氣的可燃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表現出來,是利用了其化學性質,故選項正確.C、炭黑做填充劑,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D、鋼材制鐵軌,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故選B.10.【答案】A【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一只小貓坐在用火燒的高分子材料板上,安然無恙,說明高分子材料板的溫度不高,從而說明高分子材料板的絕熱效果很好.可以據此解答該題.【解答】解:因為這種高分子材料板的絕熱效果很好,雖然給高分子材料板加熱,高分子材料板的溫度也不會很高,小貓在上面才能安然無恙,分析所給的選項可以知道選項A是正確的.故選A.11.【答案】較低;氣態或具有可燃性【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解答】(1)根據圖中的木條可以知道木條兩邊發黑但中間未變色,說明焰心溫度低;(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細短玻璃管,發現玻璃管中無明顯現象但能在玻璃管的上口點燃,上口產生火焰;無明顯現象說明焰心物質的狀態為氣態,在玻璃管的上口點燃,上口產生火焰,這說明焰心物質具有可燃性。12.【答案】(1)白色、質地較軟、密度較小、導電性和傳熱性(2)容易與氧氣作用;鋁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解答】鋁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具有金屬光澤、質地較軟、鋁的密度較小、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傳熱性都屬于物理性質描述;鋁在空氣中容易與氧氣作用、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屬于化學性質的描述。【分析】本題考查物質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的應用13.【答案】①②④;③【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物質不需要經過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如:顏色、氣味、味道,是否易升華、揮發、熔點、沸點、硬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如溶解性、密度等。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酸性、堿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解答】無色透明的液體,易揮發,能溶解碘和酚酞等多種物質,都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而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故選①②④。易燃燒,必須通過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為化學性質,故選③。14.【答案】(1)物理變化(2)化學變化(3)化學性質【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①性質是物質本來的屬性,與是否發生反應無關;變化是物質的轉化,物質沒有相關性質,那么就不能執行相應的變化。應該是性質決定變化。②物理性質是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熔點、沸點、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等,這些性質是能被感觀感知或利用儀器測知的。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所屬物質類別的化學通性:酸性、堿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③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濕衣服晾干了,描述的是一個變化。只是水的存在狀態發生改變,而沒有新物質生成,因此為物理變化。(2)煤燃成了灰燼,描述的是一個變化。由于有新物質生產,因此為化學變化。(3)鎂條能在空氣中燃燒,描述的是一種性質。因為鎂條的可燃性必須通過燃燒這個化學變化的過程而表現出來,因此為化學性質。15.【答案】④;②;③;①【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2)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所屬物質類別的化學通性:酸性、堿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物理性質,如:顏色、氣味、狀態、是否易融化、凝固、升華、揮發,熔點、沸點、硬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解答】①汽油是易燃物品,描述的易燃性,屬于化學性質;②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③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描述的顏色和氣味,屬于物理性質;④冰塊熔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則:屬于物理變化的是④,屬于化學變化的是②,屬于物理性質的是④,屬于化學性質的是①。16.【答案】銀白色固體;硬度小(軟);熔點低;密度比水小【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解答】用小刀切下一小塊,說明該物質為固體且質軟;把小塊金屬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說明密度小;并與水發生劇烈的反應。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動,發出嘶嘶聲,立即熔化成一個閃亮的銀白色小球,該物質熔點低且顏色為銀白色。【分析】本題考查物理性質的應用,以具體物質的性質描述總結出其物理性質,只要掌握物理性質定義即可。17.【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解答】①氮氣是沒有顏色是物理性質;②沒有氣味的氣體是物理性質;③比空氣稍輕是物理性質;④氮氣在1.01×105帕,-195.8℃時,會變成雪狀固體是物理性質;⑤常溫下,氮氣難溶于水是物理性質;⑥在雷電的作用下,氮氣可與氧氣反應,產生一種有毒物質是化學性質;⑦在高溫、高壓、催化劑的作用下,氮氣能與氧氣合成氨氣是化學性質。【分析】化學性質是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物理性質是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18.【答案】A;D;A;C;B;B;D;C【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解答】①在0℃時水結成冰是物理變化;②汽油可以燃燒是化學性質;③煤塊變成煤粉是物理變化④酒精易揮發是物理性質;⑤煤氣燃燒是化學變化;⑥雞蛋變臭是化學變化⑦鎂條能在空氣中燃燒是化學性質;⑧鐵的密度是7.86g/cm3是物理性質。【分析】首先將變化與性質區分開來,區別時看敘述中有沒有“能”或“可以”或“易”“會”“難于”“有”等詞語,若有則是性質敘述,沒有則是變化敘述;然后再區分變化和性質的種類。19.【答案】(1)C(2)放置適宜的溫度、水分不要浸沒種子(充足的空氣)、播種不能過于密集、播種前用水浸泡(3)化學變化(4)①增強動手能力②里面包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種子的萌發所需的外部條件是: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種子萌發的內部條件是:種子不處在休眠期,種子顆粒飽滿,種子有完整的胚;【解答】(1)從表格的AC對照中,可以看出光照不是小麥種子萌發的必要環境條件;(2) 種子的萌發所需的外部條件是: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所以提高其萌發率的措施是放置適宜的溫度、水分不要浸沒種子(充足的空氣)、播種不能過于密集、播種前用水浸泡;通過查閱課外資料發現,麥芽中含有α-淀粉酶,它能分解淀粉。麥芽和糯米混合發酵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該項目化活動①增強動手能力②里面包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存在很多積極的意義;故答案為:(1)C(2) 放置適宜的溫度、水分不要浸沒種子(充足的空氣)、播種不能過于密集、播種前用水浸泡 ; 化學變化;①增強動手能力②里面包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中科學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章第3節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初中科學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章第3節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