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 空氣與生命 單元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 空氣與生命 單元測試卷

資源簡介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 空氣與生命 單元測試卷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2分)
1.(2025八下·金華月考)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列有關空氣各成分及其用途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約占空氣質量的78%
B.氧氣具有支持燃燒的性質,可用作燃料
C.稀有氣體用作航標燈利用其化學性質穩定的特性
D.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于食品包裝
【答案】D
【知識點】空氣的利用
【解析】【分析】空氣的成分及各成分的體積分數分別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由此可見,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最早通過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是法國化學家拉瓦錫。
【解答】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約占空氣體積的78%,而不是空氣質量的78%,錯誤;
B、氧氣具有支持燃燒的性質,但是氧氣本身不能燃燒,所以不能用作燃料,錯誤;
C、稀有氣體用作航標燈是利用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這屬于稀有氣體的物理性質,而不是利用其化學性質穩定的特性,錯誤;
D、氮氣化學性質穩定,不容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可用于食品包裝,隔絕氧氣,防止食品變質,正確。
故答案為:D。
2.(2025八下·金華月考)根據化學實驗常識,下列事故處理方法錯誤的是( ?。?br/>A.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
B.實驗桌上酒精著火用濕布蓋滅
C.森林著火時,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
D.家用電器著火時,立即用水澆滅
【答案】D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如森林失火時,經??车揭粭l帶樹木(即造隔離帶)。
2、隔絕氧氣或空氣;如油鍋著火時,可蓋嚴鍋蓋。
3、使溫度降低著火點以下,如用嘴吹滅燃燒的蠟燭。
【解答】A、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可用鍋蓋蓋滅,利用的是隔絕氧氣的方法,故方法正確;
B、實驗桌上酒精著火用濕布蓋滅,利用的是隔絕氧氣的方法,故方法正確;
C、撲滅森林火災時,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故方法正確;
D、家用電器著火時,不能用水澆滅,以防觸電,故方法錯誤。
故答案為:D。
3.(2024八下·三門期末)下面是實驗室制取、收集、驗滿、驗證氧氣性質的裝置或操作,其中錯誤的是( ?。?br/>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氧氣的檢驗和驗滿
【解析】【分析】 根據氧氣的性質和實驗注意事項分析 。
【解答】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又分為兩種和三種。前者有“固體加熱型”和“固液常溫型”兩種裝置;后者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和“向上排空氣法”三種裝置。A、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其原理是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該反應中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為常溫,應選擇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分液漏斗末端不需要伸入液面以下,圖示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集氣瓶應裝滿水,待導管口有連續均勻氣泡冒出時再進行收集,圖示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C、氧氣驗滿時,應將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說明氧氣已收集滿,圖示操作錯誤,符合題意;
D、硫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底應放一些水,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氣,圖示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2025八下·金華月考)下列圖像符合描述情況的是(  )
A.①表示:用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進行,質量發生的變化
B.②表示:a、b兩試管中分別裝有等質量的雙氧水,并向a試管中放入催化劑后,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的生成情況
C.③表示:用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的進行,試管中剩余的固體質量變化情況
D.④表示: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時,生成的氧氣質量的變化情況
【答案】D
【知識點】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A、根據KMnO4制取氧氣時,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解答;
B、根據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中二氧化錳所起的作用解答;
C、根據KMnO4制取氧氣時,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的原理解答;
D、根據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混合立即產生大量的氧氣,直到反應結束,不再發生變化,為一定值,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用 KMnO4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進行,高錳酸鉀分解生成二氧化錳,故二氧化錳的質量會增加,A錯誤;
B、用雙氧水制氧氣時,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速率,但不能增加生成氧氣的質量,B錯誤;
C、用 KMnO4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進行,高錳酸鉀分解生成固體二氧化錳和錳酸鉀,固體質量會減少但不減少到零,C錯誤;
D、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時,隨反應的進行,氧氣質量不斷增加,當雙氧水完全反應后氧氣不在產生,質量不變,D正確。
故答案為: D。
5.(2024八下·西湖月考)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圖,以下對該反應前、反應后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前、后的物質均為混合物
B.反應前、后的分子種類發生變化
C.反應前、后的原子數目不變
D.參加反應的“”分子與“”分子的個數比為4:3
【答案】D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觀察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圖,根據物質的構成分析物質的類別;根據微粒的變化分析分子、原子的變化、參加反應的微粒個數比以及物質的總質量的變化等。
【解答】A、由微顆粒的構成可知,反應前、后的物質都是由不同種的分子構成的,均為混合物,故說法正確;
B、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反應前、后的分子種類發生變化,故說法正確;
C、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故說法正確;
D、由上圖可知,參加反應的“”分子與“”分子的個數比為2:1,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D。
6.(2024八下·西湖期末)我國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與吸收互相平衡。下列途徑中不屬于排放二氧化碳的是(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燒 D.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答案】B
【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A、根據生物的呼吸作用原理分析;
B、根據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
C、根據化石燃料燃燒的原理分析;
D、根據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原理分析。
【解答】A、生物的呼吸作用是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故錯誤;
B、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屬于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徑,故正確;
C、化石燃料的燃燒是碳與氧氣結合產生二氧化碳,是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故錯誤;
D、微生物的氧化分解能夠消耗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故錯誤;
故答案為:B。
7.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
A.10g冰受熱熔化成10g水,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B.反應物的質量等于生成物的質量
C.參加反應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一定等于生成水的體積
D.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等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答案】D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A. 該變化不是化學變化,故錯誤;
B. 質量守恒是質量的守恒不是體積守恒,故錯誤;
C. 必須為參加反應的反應物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物的質量總和,不參與反應的不能相加,故錯誤;
D. 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為參加反應的反應物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物的質量總和,故正確;
故答案為:D。
8.(2024八下·三門期末)自然界中碳循環和氧循環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碳循環就是指二氧化碳的循環
B.氧氣只有通過燃燒才能參與碳循環
C.碳、氧循環失衡不會影響人類的生存
D.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促進碳氧平衡
【答案】D
【知識點】自然界中的氧循環、碳循環和氮循環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碳循環概言之,就是碳元素以氣體的形式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自然界中循環,自然界中的氧氣的含量隨著生物呼吸、可燃物燃燒和物質(如食物、鋼鐵等)緩慢氧化等而不斷減少,但又會隨植物光合作用而不斷增加,周而復始地進行著循環,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碳循環是指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環狀態,而不是只有二氧化碳的循環,該選項敘述不正確;
B、氧氣不僅可通過燃燒參與碳循環,還可通過光合作用參與碳循環,該選項敘述不正確;
C、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引起溫室效應,則碳、氧循環失衡會影響人類的生存,該選項敘述不正確;
D、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并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制造的有機物中的過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促進碳氧平衡,該選項敘述正確。
故答案為:D。
9.(2024八下·金東期末)成語“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著滅火的原理,下列滅火方法也依據這個原理的是( ?。?br/>A.森林著火開辟隔離帶 B.干粉滅火器撲滅電器火災
C.用鍋蓋蓋滅著火的油鍋 D.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滅火
【答案】A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從燃燒的條件分析滅火的方法。
【解答】A、砍掉樹木形成隔離帶,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達到滅火的目的,與“釜底抽薪”滅火原理相同,故正確;
B、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和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的原理,隔絕空氣滅火,與“釜底抽薪”滅火原理不同,故錯誤;
C、用鍋蓋蓋滅著火的油鍋,是隔絕空氣滅火,與“釜底抽薪”滅火原理不同,故錯誤;
D、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滅火,是降溫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滅火,與“釜底抽薪”滅火原理不同,故錯誤。
故答案為:A。
10.(2024八下·上城期末)如圖為杭州某時刻的空氣質量日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空氣質量指數(AOI)54 良
PM2.5 PM10 SO2 NO2 CO O3
24優 57良 6優 25優 — 146優
A.當前空氣質量首要污染物為臭氧
B.空氣質量指數越高,空氣質量狀況越好
C.SO2、CO、CO2屬于空氣質量指數的污染物
D.PM2.5指大氣中粒徑≤2.5微米的顆粒物
【答案】D
【知識點】空氣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空氣污染的途徑主要有兩個:有害氣體和粉塵。有害氣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氣體;粉塵主要指一些固體小顆粒??諝赓|量指數越高,空氣質量狀況越差。
【解答】A.由表中數據可知,當前空氣質量首要污染物為PM10,故A錯;
B.空氣質量指數越高,空氣質量狀況越差,故B錯;
C.CO2不屬于空氣質量指數的污染物,故C錯;
D.PM2.5指大氣中粒徑≤2.5微米的顆粒物,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1.(2024八下·嘉善月考)如圖是我國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蓋上時,內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時,只需打開竹筒帽,對著火星吹一吹,可燃物就燃燒起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火折子內部物質是由易燃材料制作而成的
B.竹筒帽蓋上時內部不再發生氧化反應
C.蓋上竹筒帽的目的是為了完全隔絕氧氣
D.打開竹筒帽,對著火星吹一吹,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答案】A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A、根據火折子內部物質是由易燃材料制作而成的進行分析;
B、根據裝在竹筒內的可燃物本身在與少量氧氣進行緩慢燃燒進行分析;
C、根據竹筒蓋上蓋子后減少了內部的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進行分析;
D、根據吹一吹,增強了空氣的流動進行分析。
【解答】A、火折子內部物質是由易燃材料制作而成的,故A正確;
B、裝在竹筒內的可燃物本身在與少量氧氣進行緩慢燃燒,發生的是氧化反應,故B錯誤;
C、竹筒蓋上蓋子后減少了內部的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使可燃物不能劇烈燃燒,故C錯誤;
D、打開蓋子,吹一吹,增強了空氣的流動,增加了氧氣,使可燃物劇烈燃燒,不能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故D錯誤。
故選:A。
12.(2024八下·嘉善期末)下列關于實驗室利用雙氧水溶液制取氧氣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原理:
B.試劑:本實驗中選取的催化劑為二氧化錳
C.檢驗:用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木條熄滅,則證明是氧氣
D.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則證明集滿
【答案】B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氧氣的檢驗和驗滿
【解析】【分析】A、根據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分析;
B、根據過氧化氫制取氧氣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分析;
C、根據氧氣利用帶火星木條檢驗分析;
D、根據氧氣驗滿在瓶口處檢驗分析。
【解答】A、過氧化氫分解制氧氣方程式為 ,不符合題意;
B、 本實驗中選取的催化劑為二氧化錳 ,符合題意;
C、 用點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則證明是氧氣 ,不符合題意;
D、 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證明集滿 ,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3.(2021八下·杭州月考)如圖是小徐用手掌總結氧氣的化學性質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質能與手掌心氧氣反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鐵在空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
B.煤脫硫的目的是減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霧,會污染空氣
D.氧氣的化學性質非?;顫?,能與所有的物質反應
【答案】B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不同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分析判斷。
【解答】A.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故A錯誤;
B.煤脫硫的目的是減少二氧化硫的生成,故B正確;
C.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會污染空氣,故C錯誤;
D.氧氣的化學性質非?;顫?,能與很多物質發生反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質,故D錯誤。
故選B。
14.某植物葉片邊緣呈黃白色,不含葉綠體。將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時后,切斷部分葉脈,將葉片的部分區域的兩面用錫箔紙遮蔽,如圖所示。光照一段時間后去除錫箔紙,用碘染色法處理葉片,觀察葉片a、b、c、d四個部位的顏色,發現只有d部位顯藍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實驗證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B.對比d、a,說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
C.對比d、c,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對比d、b,說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答案】B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解析】【分析】《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實驗要點: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變藍色,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
【解答】AC、通過對比d和c,實驗變量是光照。被遮光的部分c處不變藍,這是因為c處沒有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未被遮光的部分d處變藍,這是因為d處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從而說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A和C正確;
B、對比a、d,有兩個變量一水分和葉綠體,不能說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B錯誤;
D、對比d、b,實驗變量是水。b處因為葉脈被切斷而缺少水,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變藍;d處有水,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變藍。說明光合作用需要水,D正確。
故選:B。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8分)
15.(2024八下·長興期末) 中科院研發了“液體陽光”技術,實現了簡單有機物的人工合成。其反應模型如圖所示,即在二氧化欽(TiO2)催化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水和甲醇(CH3OH),后者是當下重要的清潔燃料。
(1)模型圖中“∞”所表示的物質是   (填寫化學式)可以推斷TiO2是催化劑的依據是   。
(2)該技術通過光伏捕獲太陽能,最終將太陽能以液態燃料甲醇的形式儲存并利用,從能量轉化角度分析,該過程類似于植物的   這一生理過程。
【答案】(1)H2;反應前后,二氧化鈦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沒有發生改變
(2)光合作用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氧氣和有機物,在活細胞,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模型圖中“∞”所表示的物質是 :H2 ; 可以推斷TiO2是催化劑的依據是 反應前后,二氧化鈦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沒有發生改變 ;
(2)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 該技術通過光伏捕獲太陽能,最終將太陽能以液態燃料甲醇的形式儲存并利用,從能量轉化角度分析,該過程類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這一生理過程。
故答案為:(1)H2;反應前后,二氧化鈦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沒有發生改變(2) 光合作用
16.(2024八下·三門期末)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小科查閱到以下材料。據此回答問題。
(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質量增加的原因是:    。
(2)受上述研究啟發,小科對相關實驗進行了深入探究。圖為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其化學方程式為    。
(3)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    (填字母)。
A.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
B.實驗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藥品的選擇
C.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學結論一旦得出就不會改變
【答案】(1)空氣中的氧氣參與了反應
(2)
(3)AC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 根據反應的原理來分析;根據反應的原理、裝置的特點來分析;根據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方法來分析。
【解答】(1)玻義耳實驗中,汞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汞,則金屬灰增加的質量是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或氧化汞中氧元素的質量 :空氣中的氧氣參與了反應;
(2)白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A、拉瓦錫是在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定量實驗研究,發現了質量守恒定律,所以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正確;
B、實驗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多個因素,包括藥品的選擇、實驗裝置的設計、實驗操作的準確性等, 錯誤;
C、拉瓦錫通過定量實驗研究,發現了質量守恒定律,說明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正確;
D、 科學理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釋,舊理論就需要修正,錯誤。
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故答案為:AC
(1)玻義耳實驗中,金屬汞與裝置中的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汞,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化汞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金屬汞與氧氣的質量和,故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質量增加的原因是:空氣中的氧氣參與了反應;
(2)白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A、拉瓦錫是在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定量實驗研究,發現了質量守恒定律,所以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正確;
B、實驗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多個因素,包括藥品的選擇、實驗裝置的設計、實驗操作的準確性等, 錯誤;
C、拉瓦錫通過定量實驗研究,發現了質量守恒定律,說明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正確;
D、 科學理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釋,舊理論就需要修正,錯誤。
故選AC。
17.(2024八下·三門期末)“咳嗽”是由于異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道發生炎癥,引起的保護性生理活動。咳嗽時會快速向外呼出氣體,此時膈肌   ,肺內氣壓  ?。ù笥凇⑿∮诨虻扔冢┩饨绱髿鈮??!皣娞纭敝副丘つな艽碳ぃ眲∥鼩?,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噴出并發出聲音的現象,如圖曲線中,符合打噴嚏時呼吸特點的曲線是   。
【答案】舒張;大于;甲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解析】【分析】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胸廓有節律地擴大和縮小叫作呼吸運動。呼吸運動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過程(平靜呼吸),其動力來自于呼吸肌。
【解答】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導致肺擴張或回縮,造成肺內氣壓與外界大氣壓之間存在氣壓差,從而使氣體進入或排出肺。
當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時,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彈性而回位,膈頂部上升,結果胸廓縮小,肺也隨之回縮, 肺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 形成被動的呼氣運動,可見,呼氣時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吸氣的過程是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被吸入肺,甲圖符合吸氣過程。
18.(2024八下·嘉善月考)小明發現食品中常用還原鐵粉作抗氧化劑。為探究其原理,用圖示的裝置制取氧氣。
(1)圖中儀器a的名稱:  ?。?br/>(2)用氯酸鉀制取氧氣反應方程式為   ,用乙裝置收集氧氣應從   口進入。
(3)在制得兩瓶氧氣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還原鐵粉和鐵釘,連接氧氣傳感器,通過數據處理軟件實時繪出氧氣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丙所示。
①查閱資料:鐵粉與氧氣發生化合反應生成價的鐵的化合物,寫出化學方程式   。
②根據曲線判斷用還原鐵粉作食品抗氧化劑的原因是   。
【答案】(1)分液漏斗
(2)2KClO32KCl+3O2↑;c
(3)4Fe+3O2=2Fe2O3;還原性鐵粉能更多的吸收氧氣
【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室常用儀器的名稱和用途進行分析;
(2)根據實驗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
(3)①根據鐵粉與氧氣發生化合反應生成氧化鐵分析;
②根據圖丙信息分析。
【解答】 (1)熟圖中儀器a的名稱是分液漏斗;
(2)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產生氯化鉀和氧氣,二氧化錳作物催化劑,反應的方程式為:
2KClO32KCl+3O2↑ ;
氧氣不易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若用乙裝置收集,氣體應該短進長出,則氧氣應從c端通入;
(3)①鐵粉與氧氣發生化合反應生成+3價的鐵的化合物,即氧化鐵,化學方程式為4Fe+3O2=2Fe2O3;
②由圖丙可知,在制得兩瓶氧氣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還原鐵粉和鐵釘,還原鐵粉消耗的氧氣更多,故用還原鐵粉作食品抗氧化劑。
19.(2024八下·義烏期末)呼吸是人體內最重要的生理活動之一。如圖甲為胸腔底部膈肌所處的兩種狀態示意圖,圖乙為某人在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丙為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人體呼吸系統中,進行氣體交換的的器官是   ;
(2)圖甲中膈肌由M狀態向N狀態轉變過程中,對應圖乙中的是   段曲線(填字母編號);
(3)圖丙中a代表的物質是   。
【答案】(1)肺
(2)ABC/AC
(3)二氧化碳/CO2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解析】【分析】 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通常稱鼻、咽、喉為上呼吸道,氣管和各級支氣管為下呼吸道。肺由肺實質和肺間質組成,前者包括支氣管樹和肺泡;后者包括結締組織、血管、淋巴管、淋巴結和神經等。呼吸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進行氣體交換,即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此外,呼吸系統還有發音、嗅覺、神經內分泌、協助靜脈血回流入心和參與體內某些物質代謝等功能。
【解答】(1) 人體呼吸系統中,進行氣體交換的的器官是肺;
(2) 圖甲中膈肌由M狀態向N狀態轉變過程中,橫膈向下,胸腔擴張,胸內氣壓變小,肺泡變大,肺內氣壓變小,外界氣壓大于肺內小氣呀,吸氣,對應圖乙中的是ABC段曲線
(3) 圖丙中a代表的物質是 二氧化碳,肺部氣體的交換,肺泡把氧氣給了毛細血管,毛細血管把二氧化碳給了肺泡呼出體外;
故答案為:(1)肺(2) ABC/AC (3) 二氧化碳/CO2
20.(2024八下·蕭山期末)如圖甲,智能溫室大棚能自動控制大棚內的溫度、濃度、光照強度等條件,以滿足大棚內作物生長發育的需求。乙圖表示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
(1)植物A的光合作用開始于  ?。ㄟx填“d點前”、“d點”或“d點后”)。
(2)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  ?。ㄟx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答案】(1)d點前
(2)多于
【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分析】植物在任何時刻都進行呼吸作用,而在光照下才進行光合作用。
【解答】(1)圖中d點表示CO2吸收量為0,說明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強度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強度相等,即此時光合作用強度大于0,而光合作用強度起始于0,所以圖中開始光合作用的位置在d點前。
(2)光合作用強度在圖中表示為當前二氧化碳吸收量+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由圖可知,光照強度為f時,A和B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而根據圖線的起點,A的呼吸作用強度大于B,所以A的光合作用強度大于B,即相同時間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要多于B。
三、實驗探究題(共60分)
21.(2024八下·金東期末)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1 所示的創新實驗裝置。選用一個量程足夠大且活塞與筒壁間潤滑效果很好的針筒注射器連接一個50mL 的試管,將足量的銅絲放入試管,塞緊橡皮塞并夾緊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銅絲,充分加熱后移去酒精燈,等到試管冷卻到室溫后松開彈簧夾,觀察現象。(提示:中間連接的橡膠管內空氣體積忽略不計)
(1)與圖2教材中實驗相比,圖1實驗的優點有   (寫出1點即可)。
(2)實驗前,該興趣小組同學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活塞從 20mL 刻度處推至 17mL 處,然后松開活塞,觀察到活塞返回至 20mL 刻度處。該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3)充分加熱后移去酒精燈,等到試管冷卻到室溫后松開彈簧夾。若實驗結果符合預期,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4)為了更精準直觀地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同學們又設計了如圖3 所示的實驗:利用傳感器技術定時測定裝置內的壓強、溫度和氧氣濃度;裝置內的壓強(X 曲線)、溫度(Y 曲線)和氧氣濃度(Z曲線)變化趨勢如圖4所示。請結合Y、Z兩條曲線,解釋圖4中AB段壓強變化的原因:   。
【答案】(1)結果更準確,更環保
(2)檢查裝置氣密性
(3)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動到約10mL刻度處
(4)紅磷燃燒時放熱所增加的氣壓大于氧氣消耗所減小的氣壓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解析】【分析】 創新實驗裝置 不用點燃紅磷后再蓋上集氣瓶蓋,可以減小實驗誤差。
【解答】(1) 與圖2教材中實驗相比,圖1實驗的優點有結果更準確,更環保;
(2)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要保證裝置的氣密性良好,且結合操作可知,目的為檢查裝置氣密性;
(3)紅磷燃燒消耗氧氣,則打開彈簧夾后,由于試管中的氣體減小,壓強減小,注射器的空氣會進入試管中,且進入的空氣的體積等于消耗的氧氣的體積,而氧氣約占空氣體 積的五分之一,則50mL的試管中氧氣的體積為10mL,則若實驗成功,可觀察到活塞前緣最終停留在10mL刻度處;
(4)由于Z曲線先減小,則表示氧氣的含量,由圖可知,剛開始時,紅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則會使裝置中的壓強增大,雖然氧氣含量減小會導致裝置中的壓強減小,但由于增大幅度大于減小幅度,則AB段壓強增大。
22.(2024八下·上城期末)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有多種,如MnO2、CuSO4等。小金分別探究漂白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NaCl)、FeCl3和K2SO4能否催化過氧化氫分解。分別向三種物質中多次加入5%過氧化氫溶液。(已知:NaClO+H2O2=O2↑+NaCl+H2O)
物質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漂白液 大量氣泡 少量氣泡 無氣泡
FeCl3溶液 較多氣泡 較多氣泡 較多氣泡
K2SO4溶液 無氣泡產生 無氣泡產生 無氣泡產生
(1)圖中a儀器的名稱是   。
(2)MnO2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是   。
(3)如何檢驗生成的氣體是氧氣   。
(4)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小金可以得出的結論:   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答案】(1)分液漏斗
(2)
(3)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證明該氣體是氧氣
(4)FeCl3溶液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1)根據儀器的名稱來分析;
(2)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
(3)根據氧氣的檢驗方法來分析;
(4)根據催化劑的概念來分析。
【解答】(1)圖中a儀器的名稱是分液漏斗;
(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為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
(3)氧氣具有助燃性,檢驗生成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證明該氣體是氧氣;
(4)由催化劑的概念以及實驗現象可知,FeCl3溶液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故答案為:(1)分液漏斗;(2);(3)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證明該氣體是氧氣;(4)FeCl3溶液。
23.(2024八下·上城期末)小金學習光合作用知識后,決定探究外界因素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實驗器材】
吸管、菠菜、注射器、燒杯、LED燈(冷光源)、秒表、刻度尺
【實驗步驟】
①取同一株菠菜上生理狀況相同的葉片,用打孔器在葉片上取葉圓片若干,放入有水的針筒中,如圖甲所示;
②用針筒抽取葉圓片內的空氣,使其能在水中下沉、如圖乙所示:
③將葉圓片取出放入含有CO2釋放劑的燒杯中,葉圓片沉于底部,如圖丙所示;
④以LED燈作為光源,放置在離燒杯10厘米處,記錄每個葉圓片上浮時間并計算出平均值;
⑤改變LED燈與燒杯的距離、使距離為20厘米、30厘米,重復上述實驗。
(1)該實驗中,小金探究的是   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2)當LED燈距燒杯越近,葉圓片上浮所需時間越短,請你解釋其中的原因   。
(3)小金對“不同顏色的光照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很感興趣,準備再做進一步探究,請你幫他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光照顏色可以選用不同顏色的LED燈(白光、紅、綠、藍光)   。
【答案】(1)光照強度
(2)當LED燈距燒杯越近的時候,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大,相同時間內產生的氧氣越多
(3)將不同顏色的LED燈都放在距燒杯20厘米處,記錄每個葉圓片不浮的時間,然后進行比較上浮時間的長短。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物體的顏色
【解析】【分析】綠色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在葉綠體里以二氧化碳和水為原料制取有機物,同時生成氧氣;
(1)根據實驗方法及實驗的現象得出,小金探究的是哪個因素對光合作用的速率的影響;
(2)光照時間越長,產生的氧氣越多,葉片上浮的時間越短,據此解答;
(3)通過用不同顏色的LED燈進行實驗,從而得出哪種顏色的光照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響大。
【解答】(1)在實驗中,以LED燈作為光源,通過改變LED燈與燒杯的距離,改變光照強度,根據葉圓片上浮的時間來得出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2)當LED燈距燒杯越近的時候,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大,相同時間內產生的氧氣越多,葉片上浮所需的時間越短;
(3)將不同顏色的LED燈都放在距燒杯20厘米處,記錄每個葉圓片不浮的時間,然后進行比較上浮時間的長短,但可探究不同顏色的光照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故答案為:(1)光照強度;(2)當LED燈距燒杯越近的時候,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大,相同時間內產生的氧氣越多;(3)將不同顏色的LED燈都放在距燒杯20厘米處,記錄每個葉圓片不浮的時間,然后進行比較上浮時間的長短。
24.(2025八下·金華月考)某興趣小組對教材中“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如圖甲)進行了改進,設計了圖乙(選用容積為45mL的試管作反應容器)的實驗方案,收到了良好的實驗效果。對比分析下面兩個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甲實驗測得的氧氣含量小于1/5,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寫出一點即可)
(2)乙實驗操作如下(裝置氣密性良好):①點燃酒精燈;②撤去酒精燈,待試管冷卻后松開彈簧夾;③將少量紅磷平裝入試管中,把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處,并按圖乙所示的連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④讀取注射器活塞位置的刻度數據。你認為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
(3)乙實驗中,注射器活塞最后將停止在約   mL刻度處。
(4)對照甲實驗,你認為乙實驗有何優點?  ?。ɑ卮鹨稽c即可)。
【答案】紅磷量不足、裝置漏氣等合理即可;③①②④;1;不污染空氣或減小紅磷點燃后放入廣口瓶過程中引起的誤差等合理答案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利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使容器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作用下,進入容器內水的體積約等于消耗氧氣的體積,從而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2)裝置氣密性:實驗裝置必須保證氣密性良好,否則外界空氣會進入容器,導致測量結果偏小。這是甲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果裝置漏氣,燃燒冷卻后,進入裝置內的水會減少,從而使測得的氧氣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3)紅磷要過量,以確保將容器內的氧氣完全消耗。如果紅磷量不足,氧氣未被完全消耗,會使測量結果偏小。
【解答】(1)實驗中若裝置漏氣、取用紅磷的量的不足、未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讀數,都會引起測定結果偏小;
(2)該實驗的順序是: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若氣密性良好額課忽略此步驟,第二是添加藥品,第三是點燃酒精燈,第四是反應完畢后撤去酒精燈,等待試管冷卻,第五是讀數,故順序為:③①②④;
(3)試管的容積是45mL,則氧氣的體積為45mL×=9mL,冷卻后,活塞停止的位置是10mL-9mL=1mL;
(4)甲實驗在點燃紅磷后再伸入到集氣瓶,會造成空氣污染,若操作不當會引起實驗誤差,乙實驗始終在密閉容器中反應,可以有效的減少誤差。
25.(2024八下·西湖期末)為了探究植物種子的呼吸作用,小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本實驗中,選用的種子為什么要消毒?   。
(2)將上述裝置放在適溫條件下,幾天后,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答案】(1)殺死種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擾實驗結果
(2)甲管內的石灰水變渾濁,乙管內的石灰水不變渾濁
【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為了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擾實驗結果,實驗中將種子預先消毒以殺死種子表面的微生物。
(2)已浸水及消毒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變渾濁。已煮熟及消毒的種子沒有了生命力,不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故石灰水不變渾濁。
(1)為了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擾實驗結果,實驗中將種子預先消毒以殺死種子表面的微生物。
(2)已浸水及消毒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變渾濁。已煮熟及消毒的種子沒有了生命力,不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故石灰水不變渾濁。
26.(2024八下·西湖期末)為解決在缺氧環境下的吸氧問題,小金查閱資料得知:過碳酸鈉是一種易溶于水的白色固體,受熱易分解,他用過碳酸鈉(Na2CO4)和二氧化錳(MnO2)為原料,用飲料瓶制作了一個簡易的制氧機,如圖甲所示。
(1)人體的呼吸器官主要是    ,寫出人體內細胞呼吸作用的文字表達式    。
(2)用過碳酸鈉(Na2CO4)制取氧氣的原理有兩步反應,請寫出第二步的化學反應方程式:①Na2CO4+H2O=Na2CO3+H2O2;②   。
(3)圖甲裝置中一個是制氧倉,放入制氧劑后可產生氧氣;另一個是加濕倉,則    瓶是制氧倉(選填“A”或“B”)。
(4)如圖乙所示為過碳酸鈉分解制氧氣的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溫度的關系,為了使制氧機出氧流量保持平穩,反應裝置中的水位線,夏季和冬季需設置不同,請分析原因    。
【答案】(1)肺;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2)2H2O22H2O+O2↑
(3)B
(4)反應物濃度相同時,溫度越高,過碳酸鈉分解制氧氣的反應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應物的濃度低,通過控制反應物的濃度來控制反應速率
【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根據肺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呼吸作用的原理進行分析;
(2)根據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的原理分析;
(3)根據加濕倉、制氧倉的特點進行分析;
(4)根據圖示信息進行分析。
【解答】(1)人體的呼吸器官主要是肺,故填肺;
人體內細胞呼吸作用中發生的反應是有機物與氧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放出能量,故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寫為: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2)反應②為過氧化氫在催化劑作用下分解為氧氣和水,
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2H2O22H2O+O2↑;
(3)加濕倉氧氣要通過長管進入水中,充分接觸潤濕后再由短管導出,圖中A為加濕倉,B瓶為制氧倉,故填B。
(4)由圖可知,反應物濃度相同時,溫度越高,過碳酸鈉分解制氧氣的反應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應物的濃度低,通過控制反應物的濃度來控制反應速率,故填反應物濃度相同時,溫度越高,過碳酸鈉分解制氧氣的反應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應物的濃度低,通過控制反應物的濃度來控制反應速率。
(1)人體的呼吸器官主要是肺,故填肺;
人體內細胞呼吸作用中發生的反應是有機物與氧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放出能量,故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寫為: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2)反應②為過氧化氫在催化劑作用下分解為氧氣和水,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2H2O22H2O+O2↑;
(3)加濕倉氧氣要通過長管進入水中,充分接觸潤濕后再由短管導出,圖中A為加濕倉,B瓶為制氧倉,故填B。
(4)由圖可知,反應物濃度相同時,溫度越高,過碳酸鈉分解制氧氣的反應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應物的濃度低,通過控制反應物的濃度來控制反應速率,故填反應物濃度相同時,溫度越高,過碳酸鈉分解制氧氣的反應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應物的濃度低,通過控制反應物的濃度來控制反應速率。
27.(2024八下·西湖期末)為了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可以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二氧化碳發生器,在貯酸桶內添加稀鹽酸,①號桶中間有多孔塑料板,打開閥門A和B,將稀鹽酸注入①號桶,再關閉閥門A,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通過管道到達大棚頂部再排放到棚內。
(1)為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其科學依據是    。
(2)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排放的原因是    。
(3)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    (選填“A”或“B”)。一段時間后,反應就會停止。請簡要說明該裝置能控制反應停止的原因    。
【答案】(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從頂部排放能更好的與植物接觸
(3)B;關閉閥門B,生成的二氧化碳無法導出,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將鹽酸壓入②號桶,反應物脫離接觸,反應停止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綠色植物利用光能,通過葉綠體,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就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圍內,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強,所以適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能夠提高作物產量,故填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排放,有利于二氧化碳在棚內的擴散,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從頂部排放能更好的與植物接觸。
(3)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B即可,故填B;
關閉閥門B,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反應物脫離接觸,反應停止,故填關閉閥門B,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反應物脫離接觸。
(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圍內,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強,所以適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能夠提高作物產量,故填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排放,有利于二氧化碳在棚內的擴散,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從頂部排放能更好的與植物接觸。
(3)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B即可,故填B;
關閉閥門B,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反應物脫離接觸,反應停止,故填關閉閥門B,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反應物脫離接觸。
28.(2025八下·金華月考)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某同學查閱到以下材料:
(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比原金屬質量增加了,從你所懂得的“質量守恒定律”的知識進行解釋   。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_______(填序號)。
A.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
B.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C.實驗的成功與否,只取決于藥品的選擇
(3)受科學家研究的啟發,某同學參照教材中的實驗繼續深入探究。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  ?。▽懸稽c即可)。
(4)該同學認為,蠟燭燃燒后剩下的固體質量比燃燒前少了,因此該現象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認為該同學的結論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
【答案】(1)氧氣參加了反應
(2)A;B
(3)形成密封裝置(合理即可)
(4)沒有考慮蠟燭燃燒生成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物質的質量之和,是因為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不變。
【解答】(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比原金屬質量增加了,從現在的視角分析這是因為氧氣參加了反應;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實驗的成功與否,不只取決于藥品的選擇。故選AB;
(3)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形成密封裝置或平衡裝置內外氣壓,防止瓶塞飛出;
(4)該同學得出該錯誤結論的原因是沒有考慮蠟燭燃燒生成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
(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比原金屬質量增加了,從現在的視角分析這是因為氧氣參加了反應;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實驗的成功與否,不只取決于藥品的選擇。故選AB;
(3)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形成密封裝置或平衡裝置內外氣壓,防止瓶塞飛出;
(4)該同學得出該錯誤結論的原因是沒有考慮蠟燭燃燒生成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
四、綜合題(共20分)
29.(2021八下·拱墅期末)為測定某鈣片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鈣片中其他成分不參與反應),小樂取10g鈣片研磨后,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忽略水分蒸發)?;卮鹣铝袉栴}:
(1)研磨鈣片的目的是   。該實驗中,裝置的氣密性對測定結果  ?。ㄟx填“有”或“無”)影響。
(2)計算該鈣片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無
(2)二氧化碳質量為340g-336.7g=3.3g設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CO2↑+ H2O
100 44
x 3.3g
x=7.5g
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7.5g/10g×100%=75%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越大,反應的速度越快,而反應進行的越充分。反應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溢出,它的質量恰好等于反應前后裝置的總質量之差,因此無論裝置氣密性如何,都不會影響測量結果。
(2)將反應前后總質量相減得到二氧化碳的質量,然后寫出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根據質量之間的比例關系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最后根據計算即可。
30.(2024八下·柯橋期末)小柯想測定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采用了如下方法:稱取該石灰石樣品20g,把100g稀鹽酸分五次加入,測量過程所得數據見下表(已知石灰石樣品中的雜質不溶于水,不與稀鹽酸反應)。請計算:
序號 1 2 3 4 5
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體的質量/g 15 a 5 2.8 2.8
(1)上表中a的數值為   。
(2)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3)第3次實驗結束時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答案】(1)10
(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剩余固體的質量為2.8g,則碳酸鈣的質量為:20g-2.8g=17.2g;
那么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
(3)第3次實驗中,加入稀鹽酸的質量為60g,加入碳酸鈣的質量:20g-5g=15g,
設反應生成氯化鈣的質量為x,二氧化碳的質量為y,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111 44
15g x y
;
解得:x= 16.65g,y=6.6g;
則溶質質量分數:。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序號1和3比較,確定恰好完全反應時稀鹽酸和剩余固體的質量變化,進而推算a的數值;
(2)用樣品質量減去剩余固體質量得到碳酸鈣的質量,進而計算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3)根據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生成氯化鈣的質量和二氧化碳的質量,用稀鹽酸質量+碳酸鈣質量-二氧化碳質量計算出溶液質量,用氯化鈣質量與溶液質量作比計算溶質質量分數。
【解答】(1)根據第一次實驗可知,加入20g稀鹽酸時,固體質量減?。?0g-15g=5g,那么第二次加入稀鹽酸時仍然會減小5g,則a=20g-5g-5g=10g。
31.(2024八下·義烏期末)小金同學利用一定質量的和混合物采用排水法制取氧氣。實驗過程中斷一段時間后,由小科繼續進行。兩位同學都將實驗數據及時記錄并繪制成圖像。
(1)在組裝裝置時,需將圖甲所示的兩段導管用橡皮管連接起來,則與橡皮管相連的是   端(用字母表示);
(2)圖乙表示實驗過程中生成的氧氣質量隨時間變化,圖丙表示相應時刻大試管內剩余固體總質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分析圖像,計算說明:
①由圖丙可知時刻已完全分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圖乙中a的質量為 ▲ g;
②求時刻剩余固體中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保留至0.1%)
【答案】(1)bd
(2)①4.8
②設時刻剩余固體中質量為m,則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氧氣的制取和收集的知識分析解答;
(2)①根據丙圖確定小金和小科兩位同學完成實驗后最終生成氧氣的質量,根據乙圖確定小科產生氧氣的質量,二者的差就是小金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也就是a點的值;
②根據乙圖確定t3-t4時刻生成氧氣的質量,根據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氯酸鉀的質量。將反應結束后固體質量的剩余量與生成氧氣的質量相加得到剩余固體的總質量,最后作比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單孔膠塞的a口向下安裝在試管上,氣體從b管流出,再經過d口到達c口,最后用集氣瓶收集即可,那么與橡皮管相連的是bd。
(2)①根據丙圖可知,反應最終生成氧氣的質量為:40.75g-26.35g=14.4g,而小科反應生成氧氣的質量為9.6g,因此圖乙中a的質量:14.4g-9.6g=4.8g。
1 / 1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 空氣與生命 單元測試卷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2分)
1.(2025八下·金華月考)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列有關空氣各成分及其用途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約占空氣質量的78%
B.氧氣具有支持燃燒的性質,可用作燃料
C.稀有氣體用作航標燈利用其化學性質穩定的特性
D.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于食品包裝
2.(2025八下·金華月考)根據化學實驗常識,下列事故處理方法錯誤的是( ?。?br/>A.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
B.實驗桌上酒精著火用濕布蓋滅
C.森林著火時,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
D.家用電器著火時,立即用水澆滅
3.(2024八下·三門期末)下面是實驗室制取、收集、驗滿、驗證氧氣性質的裝置或操作,其中錯誤的是( ?。?br/>A. B.
C. D.
4.(2025八下·金華月考)下列圖像符合描述情況的是(  )
A.①表示:用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進行,質量發生的變化
B.②表示:a、b兩試管中分別裝有等質量的雙氧水,并向a試管中放入催化劑后,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的生成情況
C.③表示:用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的進行,試管中剩余的固體質量變化情況
D.④表示: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時,生成的氧氣質量的變化情況
5.(2024八下·西湖月考)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圖,以下對該反應前、反應后的說法錯誤的是( ?。?br/>A.反應前、后的物質均為混合物
B.反應前、后的分子種類發生變化
C.反應前、后的原子數目不變
D.參加反應的“”分子與“”分子的個數比為4:3
6.(2024八下·西湖期末)我國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與吸收互相平衡。下列途徑中不屬于排放二氧化碳的是(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燒 D.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7.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br/>A.10g冰受熱熔化成10g水,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B.反應物的質量等于生成物的質量
C.參加反應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一定等于生成水的體積
D.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等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8.(2024八下·三門期末)自然界中碳循環和氧循環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碳循環就是指二氧化碳的循環
B.氧氣只有通過燃燒才能參與碳循環
C.碳、氧循環失衡不會影響人類的生存
D.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促進碳氧平衡
9.(2024八下·金東期末)成語“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著滅火的原理,下列滅火方法也依據這個原理的是(  )
A.森林著火開辟隔離帶 B.干粉滅火器撲滅電器火災
C.用鍋蓋蓋滅著火的油鍋 D.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滅火
10.(2024八下·上城期末)如圖為杭州某時刻的空氣質量日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空氣質量指數(AOI)54 良
PM2.5 PM10 SO2 NO2 CO O3
24優 57良 6優 25優 — 146優
A.當前空氣質量首要污染物為臭氧
B.空氣質量指數越高,空氣質量狀況越好
C.SO2、CO、CO2屬于空氣質量指數的污染物
D.PM2.5指大氣中粒徑≤2.5微米的顆粒物
11.(2024八下·嘉善月考)如圖是我國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蓋上時,內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時,只需打開竹筒帽,對著火星吹一吹,可燃物就燃燒起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火折子內部物質是由易燃材料制作而成的
B.竹筒帽蓋上時內部不再發生氧化反應
C.蓋上竹筒帽的目的是為了完全隔絕氧氣
D.打開竹筒帽,對著火星吹一吹,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12.(2024八下·嘉善期末)下列關于實驗室利用雙氧水溶液制取氧氣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原理:
B.試劑:本實驗中選取的催化劑為二氧化錳
C.檢驗:用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木條熄滅,則證明是氧氣
D.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則證明集滿
13.(2021八下·杭州月考)如圖是小徐用手掌總結氧氣的化學性質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質能與手掌心氧氣反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鐵在空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
B.煤脫硫的目的是減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霧,會污染空氣
D.氧氣的化學性質非?;顫姡芘c所有的物質反應
14.某植物葉片邊緣呈黃白色,不含葉綠體。將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時后,切斷部分葉脈,將葉片的部分區域的兩面用錫箔紙遮蔽,如圖所示。光照一段時間后去除錫箔紙,用碘染色法處理葉片,觀察葉片a、b、c、d四個部位的顏色,發現只有d部位顯藍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實驗證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B.對比d、a,說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
C.對比d、c,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對比d、b,說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8分)
15.(2024八下·長興期末) 中科院研發了“液體陽光”技術,實現了簡單有機物的人工合成。其反應模型如圖所示,即在二氧化欽(TiO2)催化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水和甲醇(CH3OH),后者是當下重要的清潔燃料。
(1)模型圖中“∞”所表示的物質是   (填寫化學式)可以推斷TiO2是催化劑的依據是   。
(2)該技術通過光伏捕獲太陽能,最終將太陽能以液態燃料甲醇的形式儲存并利用,從能量轉化角度分析,該過程類似于植物的   這一生理過程。
16.(2024八下·三門期末)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小科查閱到以下材料。據此回答問題。
(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質量增加的原因是:    。
(2)受上述研究啟發,小科對相關實驗進行了深入探究。圖為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其化學方程式為    。
(3)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    (填字母)。
A.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
B.實驗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藥品的選擇
C.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學結論一旦得出就不會改變
17.(2024八下·三門期末)“咳嗽”是由于異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道發生炎癥,引起的保護性生理活動??人詴r會快速向外呼出氣體,此時膈肌   ,肺內氣壓   (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氣壓?!皣娞纭敝副丘つな艽碳?,急劇吸氣,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噴出并發出聲音的現象,如圖曲線中,符合打噴嚏時呼吸特點的曲線是   。
18.(2024八下·嘉善月考)小明發現食品中常用還原鐵粉作抗氧化劑。為探究其原理,用圖示的裝置制取氧氣。
(1)圖中儀器a的名稱:   .
(2)用氯酸鉀制取氧氣反應方程式為   ,用乙裝置收集氧氣應從   口進入。
(3)在制得兩瓶氧氣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還原鐵粉和鐵釘,連接氧氣傳感器,通過數據處理軟件實時繪出氧氣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丙所示。
①查閱資料:鐵粉與氧氣發生化合反應生成價的鐵的化合物,寫出化學方程式   。
②根據曲線判斷用還原鐵粉作食品抗氧化劑的原因是   。
19.(2024八下·義烏期末)呼吸是人體內最重要的生理活動之一。如圖甲為胸腔底部膈肌所處的兩種狀態示意圖,圖乙為某人在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丙為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人體呼吸系統中,進行氣體交換的的器官是  ?。?br/>(2)圖甲中膈肌由M狀態向N狀態轉變過程中,對應圖乙中的是   段曲線(填字母編號);
(3)圖丙中a代表的物質是   。
20.(2024八下·蕭山期末)如圖甲,智能溫室大棚能自動控制大棚內的溫度、濃度、光照強度等條件,以滿足大棚內作物生長發育的需求。乙圖表示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
(1)植物A的光合作用開始于  ?。ㄟx填“d點前”、“d點”或“d點后”)。
(2)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  ?。ㄟx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三、實驗探究題(共60分)
21.(2024八下·金東期末)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1 所示的創新實驗裝置。選用一個量程足夠大且活塞與筒壁間潤滑效果很好的針筒注射器連接一個50mL 的試管,將足量的銅絲放入試管,塞緊橡皮塞并夾緊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銅絲,充分加熱后移去酒精燈,等到試管冷卻到室溫后松開彈簧夾,觀察現象。(提示:中間連接的橡膠管內空氣體積忽略不計)
(1)與圖2教材中實驗相比,圖1實驗的優點有   (寫出1點即可)。
(2)實驗前,該興趣小組同學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活塞從 20mL 刻度處推至 17mL 處,然后松開活塞,觀察到活塞返回至 20mL 刻度處。該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3)充分加熱后移去酒精燈,等到試管冷卻到室溫后松開彈簧夾。若實驗結果符合預期,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4)為了更精準直觀地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同學們又設計了如圖3 所示的實驗:利用傳感器技術定時測定裝置內的壓強、溫度和氧氣濃度;裝置內的壓強(X 曲線)、溫度(Y 曲線)和氧氣濃度(Z曲線)變化趨勢如圖4所示。請結合Y、Z兩條曲線,解釋圖4中AB段壓強變化的原因:   。
22.(2024八下·上城期末)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有多種,如MnO2、CuSO4等。小金分別探究漂白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NaCl)、FeCl3和K2SO4能否催化過氧化氫分解。分別向三種物質中多次加入5%過氧化氫溶液。(已知:NaClO+H2O2=O2↑+NaCl+H2O)
物質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漂白液 大量氣泡 少量氣泡 無氣泡
FeCl3溶液 較多氣泡 較多氣泡 較多氣泡
K2SO4溶液 無氣泡產生 無氣泡產生 無氣泡產生
(1)圖中a儀器的名稱是   。
(2)MnO2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是   。
(3)如何檢驗生成的氣體是氧氣   。
(4)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小金可以得出的結論:   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23.(2024八下·上城期末)小金學習光合作用知識后,決定探究外界因素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實驗器材】
吸管、菠菜、注射器、燒杯、LED燈(冷光源)、秒表、刻度尺
【實驗步驟】
①取同一株菠菜上生理狀況相同的葉片,用打孔器在葉片上取葉圓片若干,放入有水的針筒中,如圖甲所示;
②用針筒抽取葉圓片內的空氣,使其能在水中下沉、如圖乙所示:
③將葉圓片取出放入含有CO2釋放劑的燒杯中,葉圓片沉于底部,如圖丙所示;
④以LED燈作為光源,放置在離燒杯10厘米處,記錄每個葉圓片上浮時間并計算出平均值;
⑤改變LED燈與燒杯的距離、使距離為20厘米、30厘米,重復上述實驗。
(1)該實驗中,小金探究的是   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2)當LED燈距燒杯越近,葉圓片上浮所需時間越短,請你解釋其中的原因   。
(3)小金對“不同顏色的光照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很感興趣,準備再做進一步探究,請你幫他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光照顏色可以選用不同顏色的LED燈(白光、紅、綠、藍光)   。
24.(2025八下·金華月考)某興趣小組對教材中“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如圖甲)進行了改進,設計了圖乙(選用容積為45mL的試管作反應容器)的實驗方案,收到了良好的實驗效果。對比分析下面兩個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甲實驗測得的氧氣含量小于1/5,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寫出一點即可)
(2)乙實驗操作如下(裝置氣密性良好):①點燃酒精燈;②撤去酒精燈,待試管冷卻后松開彈簧夾;③將少量紅磷平裝入試管中,把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處,并按圖乙所示的連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④讀取注射器活塞位置的刻度數據。你認為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
(3)乙實驗中,注射器活塞最后將停止在約   mL刻度處。
(4)對照甲實驗,你認為乙實驗有何優點?  ?。ɑ卮鹨稽c即可)。
25.(2024八下·西湖期末)為了探究植物種子的呼吸作用,小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本實驗中,選用的種子為什么要消毒?   。
(2)將上述裝置放在適溫條件下,幾天后,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26.(2024八下·西湖期末)為解決在缺氧環境下的吸氧問題,小金查閱資料得知:過碳酸鈉是一種易溶于水的白色固體,受熱易分解,他用過碳酸鈉(Na2CO4)和二氧化錳(MnO2)為原料,用飲料瓶制作了一個簡易的制氧機,如圖甲所示。
(1)人體的呼吸器官主要是    ,寫出人體內細胞呼吸作用的文字表達式    。
(2)用過碳酸鈉(Na2CO4)制取氧氣的原理有兩步反應,請寫出第二步的化學反應方程式:①Na2CO4+H2O=Na2CO3+H2O2;②   。
(3)圖甲裝置中一個是制氧倉,放入制氧劑后可產生氧氣;另一個是加濕倉,則    瓶是制氧倉(選填“A”或“B”)。
(4)如圖乙所示為過碳酸鈉分解制氧氣的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溫度的關系,為了使制氧機出氧流量保持平穩,反應裝置中的水位線,夏季和冬季需設置不同,請分析原因    。
27.(2024八下·西湖期末)為了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可以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二氧化碳發生器,在貯酸桶內添加稀鹽酸,①號桶中間有多孔塑料板,打開閥門A和B,將稀鹽酸注入①號桶,再關閉閥門A,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通過管道到達大棚頂部再排放到棚內。
(1)為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其科學依據是    。
(2)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排放的原因是    。
(3)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    (選填“A”或“B”)。一段時間后,反應就會停止。請簡要說明該裝置能控制反應停止的原因    。
28.(2025八下·金華月考)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某同學查閱到以下材料:
(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比原金屬質量增加了,從你所懂得的“質量守恒定律”的知識進行解釋   。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_______(填序號)。
A.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
B.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C.實驗的成功與否,只取決于藥品的選擇
(3)受科學家研究的啟發,某同學參照教材中的實驗繼續深入探究。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  ?。▽懸稽c即可)。
(4)該同學認為,蠟燭燃燒后剩下的固體質量比燃燒前少了,因此該現象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認為該同學的結論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
四、綜合題(共20分)
29.(2021八下·拱墅期末)為測定某鈣片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鈣片中其他成分不參與反應),小樂取10g鈣片研磨后,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忽略水分蒸發)?;卮鹣铝袉栴}:
(1)研磨鈣片的目的是   。該實驗中,裝置的氣密性對測定結果  ?。ㄟx填“有”或“無”)影響。
(2)計算該鈣片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30.(2024八下·柯橋期末)小柯想測定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采用了如下方法:稱取該石灰石樣品20g,把100g稀鹽酸分五次加入,測量過程所得數據見下表(已知石灰石樣品中的雜質不溶于水,不與稀鹽酸反應)。請計算:
序號 1 2 3 4 5
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體的質量/g 15 a 5 2.8 2.8
(1)上表中a的數值為   。
(2)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3)第3次實驗結束時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31.(2024八下·義烏期末)小金同學利用一定質量的和混合物采用排水法制取氧氣。實驗過程中斷一段時間后,由小科繼續進行。兩位同學都將實驗數據及時記錄并繪制成圖像。
(1)在組裝裝置時,需將圖甲所示的兩段導管用橡皮管連接起來,則與橡皮管相連的是   端(用字母表示);
(2)圖乙表示實驗過程中生成的氧氣質量隨時間變化,圖丙表示相應時刻大試管內剩余固體總質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分析圖像,計算說明:
①由圖丙可知時刻已完全分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圖乙中a的質量為 ▲ g;
②求時刻剩余固體中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保留至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空氣的利用
【解析】【分析】空氣的成分及各成分的體積分數分別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由此可見,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最早通過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是法國化學家拉瓦錫。
【解答】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約占空氣體積的78%,而不是空氣質量的78%,錯誤;
B、氧氣具有支持燃燒的性質,但是氧氣本身不能燃燒,所以不能用作燃料,錯誤;
C、稀有氣體用作航標燈是利用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這屬于稀有氣體的物理性質,而不是利用其化學性質穩定的特性,錯誤;
D、氮氣化學性質穩定,不容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可用于食品包裝,隔絕氧氣,防止食品變質,正確。
故答案為:D。
2.【答案】D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如森林失火時,經??车揭粭l帶樹木(即造隔離帶)。
2、隔絕氧氣或空氣;如油鍋著火時,可蓋嚴鍋蓋。
3、使溫度降低著火點以下,如用嘴吹滅燃燒的蠟燭。
【解答】A、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可用鍋蓋蓋滅,利用的是隔絕氧氣的方法,故方法正確;
B、實驗桌上酒精著火用濕布蓋滅,利用的是隔絕氧氣的方法,故方法正確;
C、撲滅森林火災時,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故方法正確;
D、家用電器著火時,不能用水澆滅,以防觸電,故方法錯誤。
故答案為:D。
3.【答案】C
【知識點】氧氣的檢驗和驗滿
【解析】【分析】 根據氧氣的性質和實驗注意事項分析 。
【解答】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又分為兩種和三種。前者有“固體加熱型”和“固液常溫型”兩種裝置;后者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和“向上排空氣法”三種裝置。A、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其原理是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該反應中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為常溫,應選擇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分液漏斗末端不需要伸入液面以下,圖示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集氣瓶應裝滿水,待導管口有連續均勻氣泡冒出時再進行收集,圖示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C、氧氣驗滿時,應將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說明氧氣已收集滿,圖示操作錯誤,符合題意;
D、硫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底應放一些水,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氣,圖示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答案】D
【知識點】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A、根據KMnO4制取氧氣時,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解答;
B、根據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中二氧化錳所起的作用解答;
C、根據KMnO4制取氧氣時,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的原理解答;
D、根據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混合立即產生大量的氧氣,直到反應結束,不再發生變化,為一定值,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用 KMnO4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進行,高錳酸鉀分解生成二氧化錳,故二氧化錳的質量會增加,A錯誤;
B、用雙氧水制氧氣時,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速率,但不能增加生成氧氣的質量,B錯誤;
C、用 KMnO4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進行,高錳酸鉀分解生成固體二氧化錳和錳酸鉀,固體質量會減少但不減少到零,C錯誤;
D、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時,隨反應的進行,氧氣質量不斷增加,當雙氧水完全反應后氧氣不在產生,質量不變,D正確。
故答案為: D。
5.【答案】D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觀察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圖,根據物質的構成分析物質的類別;根據微粒的變化分析分子、原子的變化、參加反應的微粒個數比以及物質的總質量的變化等。
【解答】A、由微顆粒的構成可知,反應前、后的物質都是由不同種的分子構成的,均為混合物,故說法正確;
B、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反應前、后的分子種類發生變化,故說法正確;
C、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故說法正確;
D、由上圖可知,參加反應的“”分子與“”分子的個數比為2:1,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D。
6.【答案】B
【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A、根據生物的呼吸作用原理分析;
B、根據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
C、根據化石燃料燃燒的原理分析;
D、根據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原理分析。
【解答】A、生物的呼吸作用是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故錯誤;
B、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屬于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徑,故正確;
C、化石燃料的燃燒是碳與氧氣結合產生二氧化碳,是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故錯誤;
D、微生物的氧化分解能夠消耗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故錯誤;
故答案為:B。
7.【答案】D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A. 該變化不是化學變化,故錯誤;
B. 質量守恒是質量的守恒不是體積守恒,故錯誤;
C. 必須為參加反應的反應物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物的質量總和,不參與反應的不能相加,故錯誤;
D. 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為參加反應的反應物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物的質量總和,故正確;
故答案為:D。
8.【答案】D
【知識點】自然界中的氧循環、碳循環和氮循環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碳循環概言之,就是碳元素以氣體的形式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自然界中循環,自然界中的氧氣的含量隨著生物呼吸、可燃物燃燒和物質(如食物、鋼鐵等)緩慢氧化等而不斷減少,但又會隨植物光合作用而不斷增加,周而復始地進行著循環,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碳循環是指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環狀態,而不是只有二氧化碳的循環,該選項敘述不正確;
B、氧氣不僅可通過燃燒參與碳循環,還可通過光合作用參與碳循環,該選項敘述不正確;
C、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引起溫室效應,則碳、氧循環失衡會影響人類的生存,該選項敘述不正確;
D、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并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制造的有機物中的過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促進碳氧平衡,該選項敘述正確。
故答案為:D。
9.【答案】A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從燃燒的條件分析滅火的方法。
【解答】A、砍掉樹木形成隔離帶,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達到滅火的目的,與“釜底抽薪”滅火原理相同,故正確;
B、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和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的原理,隔絕空氣滅火,與“釜底抽薪”滅火原理不同,故錯誤;
C、用鍋蓋蓋滅著火的油鍋,是隔絕空氣滅火,與“釜底抽薪”滅火原理不同,故錯誤;
D、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滅火,是降溫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滅火,與“釜底抽薪”滅火原理不同,故錯誤。
故答案為:A。
10.【答案】D
【知識點】空氣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空氣污染的途徑主要有兩個:有害氣體和粉塵。有害氣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氣體;粉塵主要指一些固體小顆粒??諝赓|量指數越高,空氣質量狀況越差。
【解答】A.由表中數據可知,當前空氣質量首要污染物為PM10,故A錯;
B.空氣質量指數越高,空氣質量狀況越差,故B錯;
C.CO2不屬于空氣質量指數的污染物,故C錯;
D.PM2.5指大氣中粒徑≤2.5微米的顆粒物,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1.【答案】A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A、根據火折子內部物質是由易燃材料制作而成的進行分析;
B、根據裝在竹筒內的可燃物本身在與少量氧氣進行緩慢燃燒進行分析;
C、根據竹筒蓋上蓋子后減少了內部的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進行分析;
D、根據吹一吹,增強了空氣的流動進行分析。
【解答】A、火折子內部物質是由易燃材料制作而成的,故A正確;
B、裝在竹筒內的可燃物本身在與少量氧氣進行緩慢燃燒,發生的是氧化反應,故B錯誤;
C、竹筒蓋上蓋子后減少了內部的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使可燃物不能劇烈燃燒,故C錯誤;
D、打開蓋子,吹一吹,增強了空氣的流動,增加了氧氣,使可燃物劇烈燃燒,不能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故D錯誤。
故選:A。
12.【答案】B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氧氣的檢驗和驗滿
【解析】【分析】A、根據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分析;
B、根據過氧化氫制取氧氣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分析;
C、根據氧氣利用帶火星木條檢驗分析;
D、根據氧氣驗滿在瓶口處檢驗分析。
【解答】A、過氧化氫分解制氧氣方程式為 ,不符合題意;
B、 本實驗中選取的催化劑為二氧化錳 ,符合題意;
C、 用點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則證明是氧氣 ,不符合題意;
D、 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證明集滿 ,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3.【答案】B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不同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分析判斷。
【解答】A.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故A錯誤;
B.煤脫硫的目的是減少二氧化硫的生成,故B正確;
C.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會污染空氣,故C錯誤;
D.氧氣的化學性質非?;顫姡芘c很多物質發生反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質,故D錯誤。
故選B。
14.【答案】B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解析】【分析】《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實驗要點: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變藍色,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
【解答】AC、通過對比d和c,實驗變量是光照。被遮光的部分c處不變藍,這是因為c處沒有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未被遮光的部分d處變藍,這是因為d處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從而說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A和C正確;
B、對比a、d,有兩個變量一水分和葉綠體,不能說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B錯誤;
D、對比d、b,實驗變量是水。b處因為葉脈被切斷而缺少水,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變藍;d處有水,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變藍。說明光合作用需要水,D正確。
故選:B。
15.【答案】(1)H2;反應前后,二氧化鈦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沒有發生改變
(2)光合作用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氧氣和有機物,在活細胞,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模型圖中“∞”所表示的物質是 :H2 ; 可以推斷TiO2是催化劑的依據是 反應前后,二氧化鈦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沒有發生改變 ;
(2)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 該技術通過光伏捕獲太陽能,最終將太陽能以液態燃料甲醇的形式儲存并利用,從能量轉化角度分析,該過程類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這一生理過程。
故答案為:(1)H2;反應前后,二氧化鈦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沒有發生改變(2) 光合作用
16.【答案】(1)空氣中的氧氣參與了反應
(2)
(3)AC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 根據反應的原理來分析;根據反應的原理、裝置的特點來分析;根據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方法來分析。
【解答】(1)玻義耳實驗中,汞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汞,則金屬灰增加的質量是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或氧化汞中氧元素的質量 :空氣中的氧氣參與了反應;
(2)白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A、拉瓦錫是在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定量實驗研究,發現了質量守恒定律,所以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正確;
B、實驗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多個因素,包括藥品的選擇、實驗裝置的設計、實驗操作的準確性等, 錯誤;
C、拉瓦錫通過定量實驗研究,發現了質量守恒定律,說明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正確;
D、 科學理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釋,舊理論就需要修正,錯誤。
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故答案為:AC
(1)玻義耳實驗中,金屬汞與裝置中的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汞,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化汞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金屬汞與氧氣的質量和,故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質量增加的原因是:空氣中的氧氣參與了反應;
(2)白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A、拉瓦錫是在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定量實驗研究,發現了質量守恒定律,所以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正確;
B、實驗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多個因素,包括藥品的選擇、實驗裝置的設計、實驗操作的準確性等, 錯誤;
C、拉瓦錫通過定量實驗研究,發現了質量守恒定律,說明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正確;
D、 科學理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釋,舊理論就需要修正,錯誤。
故選AC。
17.【答案】舒張;大于;甲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解析】【分析】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胸廓有節律地擴大和縮小叫作呼吸運動。呼吸運動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過程(平靜呼吸),其動力來自于呼吸肌。
【解答】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導致肺擴張或回縮,造成肺內氣壓與外界大氣壓之間存在氣壓差,從而使氣體進入或排出肺。
當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時,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彈性而回位,膈頂部上升,結果胸廓縮小,肺也隨之回縮, 肺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 形成被動的呼氣運動,可見,呼氣時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吸氣的過程是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被吸入肺,甲圖符合吸氣過程。
18.【答案】(1)分液漏斗
(2)2KClO32KCl+3O2↑;c
(3)4Fe+3O2=2Fe2O3;還原性鐵粉能更多的吸收氧氣
【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室常用儀器的名稱和用途進行分析;
(2)根據實驗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
(3)①根據鐵粉與氧氣發生化合反應生成氧化鐵分析;
②根據圖丙信息分析。
【解答】 (1)熟圖中儀器a的名稱是分液漏斗;
(2)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產生氯化鉀和氧氣,二氧化錳作物催化劑,反應的方程式為:
2KClO32KCl+3O2↑ ;
氧氣不易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若用乙裝置收集,氣體應該短進長出,則氧氣應從c端通入;
(3)①鐵粉與氧氣發生化合反應生成+3價的鐵的化合物,即氧化鐵,化學方程式為4Fe+3O2=2Fe2O3;
②由圖丙可知,在制得兩瓶氧氣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還原鐵粉和鐵釘,還原鐵粉消耗的氧氣更多,故用還原鐵粉作食品抗氧化劑。
19.【答案】(1)肺
(2)ABC/AC
(3)二氧化碳/CO2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解析】【分析】 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通常稱鼻、咽、喉為上呼吸道,氣管和各級支氣管為下呼吸道。肺由肺實質和肺間質組成,前者包括支氣管樹和肺泡;后者包括結締組織、血管、淋巴管、淋巴結和神經等。呼吸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進行氣體交換,即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此外,呼吸系統還有發音、嗅覺、神經內分泌、協助靜脈血回流入心和參與體內某些物質代謝等功能。
【解答】(1) 人體呼吸系統中,進行氣體交換的的器官是肺;
(2) 圖甲中膈肌由M狀態向N狀態轉變過程中,橫膈向下,胸腔擴張,胸內氣壓變小,肺泡變大,肺內氣壓變小,外界氣壓大于肺內小氣呀,吸氣,對應圖乙中的是ABC段曲線
(3) 圖丙中a代表的物質是 二氧化碳,肺部氣體的交換,肺泡把氧氣給了毛細血管,毛細血管把二氧化碳給了肺泡呼出體外;
故答案為:(1)肺(2) ABC/AC (3) 二氧化碳/CO2
20.【答案】(1)d點前
(2)多于
【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分析】植物在任何時刻都進行呼吸作用,而在光照下才進行光合作用。
【解答】(1)圖中d點表示CO2吸收量為0,說明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強度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強度相等,即此時光合作用強度大于0,而光合作用強度起始于0,所以圖中開始光合作用的位置在d點前。
(2)光合作用強度在圖中表示為當前二氧化碳吸收量+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由圖可知,光照強度為f時,A和B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而根據圖線的起點,A的呼吸作用強度大于B,所以A的光合作用強度大于B,即相同時間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要多于B。
21.【答案】(1)結果更準確,更環保
(2)檢查裝置氣密性
(3)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動到約10mL刻度處
(4)紅磷燃燒時放熱所增加的氣壓大于氧氣消耗所減小的氣壓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解析】【分析】 創新實驗裝置 不用點燃紅磷后再蓋上集氣瓶蓋,可以減小實驗誤差。
【解答】(1) 與圖2教材中實驗相比,圖1實驗的優點有結果更準確,更環保;
(2)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要保證裝置的氣密性良好,且結合操作可知,目的為檢查裝置氣密性;
(3)紅磷燃燒消耗氧氣,則打開彈簧夾后,由于試管中的氣體減小,壓強減小,注射器的空氣會進入試管中,且進入的空氣的體積等于消耗的氧氣的體積,而氧氣約占空氣體 積的五分之一,則50mL的試管中氧氣的體積為10mL,則若實驗成功,可觀察到活塞前緣最終停留在10mL刻度處;
(4)由于Z曲線先減小,則表示氧氣的含量,由圖可知,剛開始時,紅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則會使裝置中的壓強增大,雖然氧氣含量減小會導致裝置中的壓強減小,但由于增大幅度大于減小幅度,則AB段壓強增大。
22.【答案】(1)分液漏斗
(2)
(3)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證明該氣體是氧氣
(4)FeCl3溶液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1)根據儀器的名稱來分析;
(2)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
(3)根據氧氣的檢驗方法來分析;
(4)根據催化劑的概念來分析。
【解答】(1)圖中a儀器的名稱是分液漏斗;
(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為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
(3)氧氣具有助燃性,檢驗生成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證明該氣體是氧氣;
(4)由催化劑的概念以及實驗現象可知,FeCl3溶液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故答案為:(1)分液漏斗;(2);(3)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證明該氣體是氧氣;(4)FeCl3溶液。
23.【答案】(1)光照強度
(2)當LED燈距燒杯越近的時候,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大,相同時間內產生的氧氣越多
(3)將不同顏色的LED燈都放在距燒杯20厘米處,記錄每個葉圓片不浮的時間,然后進行比較上浮時間的長短。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物體的顏色
【解析】【分析】綠色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在葉綠體里以二氧化碳和水為原料制取有機物,同時生成氧氣;
(1)根據實驗方法及實驗的現象得出,小金探究的是哪個因素對光合作用的速率的影響;
(2)光照時間越長,產生的氧氣越多,葉片上浮的時間越短,據此解答;
(3)通過用不同顏色的LED燈進行實驗,從而得出哪種顏色的光照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響大。
【解答】(1)在實驗中,以LED燈作為光源,通過改變LED燈與燒杯的距離,改變光照強度,根據葉圓片上浮的時間來得出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2)當LED燈距燒杯越近的時候,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大,相同時間內產生的氧氣越多,葉片上浮所需的時間越短;
(3)將不同顏色的LED燈都放在距燒杯20厘米處,記錄每個葉圓片不浮的時間,然后進行比較上浮時間的長短,但可探究不同顏色的光照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故答案為:(1)光照強度;(2)當LED燈距燒杯越近的時候,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大,相同時間內產生的氧氣越多;(3)將不同顏色的LED燈都放在距燒杯20厘米處,記錄每個葉圓片不浮的時間,然后進行比較上浮時間的長短。
24.【答案】紅磷量不足、裝置漏氣等合理即可;③①②④;1;不污染空氣或減小紅磷點燃后放入廣口瓶過程中引起的誤差等合理答案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利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使容器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作用下,進入容器內水的體積約等于消耗氧氣的體積,從而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2)裝置氣密性:實驗裝置必須保證氣密性良好,否則外界空氣會進入容器,導致測量結果偏小。這是甲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果裝置漏氣,燃燒冷卻后,進入裝置內的水會減少,從而使測得的氧氣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3)紅磷要過量,以確保將容器內的氧氣完全消耗。如果紅磷量不足,氧氣未被完全消耗,會使測量結果偏小。
【解答】(1)實驗中若裝置漏氣、取用紅磷的量的不足、未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讀數,都會引起測定結果偏小;
(2)該實驗的順序是: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若氣密性良好額課忽略此步驟,第二是添加藥品,第三是點燃酒精燈,第四是反應完畢后撤去酒精燈,等待試管冷卻,第五是讀數,故順序為:③①②④;
(3)試管的容積是45mL,則氧氣的體積為45mL×=9mL,冷卻后,活塞停止的位置是10mL-9mL=1mL;
(4)甲實驗在點燃紅磷后再伸入到集氣瓶,會造成空氣污染,若操作不當會引起實驗誤差,乙實驗始終在密閉容器中反應,可以有效的減少誤差。
25.【答案】(1)殺死種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擾實驗結果
(2)甲管內的石灰水變渾濁,乙管內的石灰水不變渾濁
【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為了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擾實驗結果,實驗中將種子預先消毒以殺死種子表面的微生物。
(2)已浸水及消毒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變渾濁。已煮熟及消毒的種子沒有了生命力,不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故石灰水不變渾濁。
(1)為了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擾實驗結果,實驗中將種子預先消毒以殺死種子表面的微生物。
(2)已浸水及消毒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變渾濁。已煮熟及消毒的種子沒有了生命力,不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故石灰水不變渾濁。
26.【答案】(1)肺;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2)2H2O22H2O+O2↑
(3)B
(4)反應物濃度相同時,溫度越高,過碳酸鈉分解制氧氣的反應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應物的濃度低,通過控制反應物的濃度來控制反應速率
【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根據肺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呼吸作用的原理進行分析;
(2)根據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的原理分析;
(3)根據加濕倉、制氧倉的特點進行分析;
(4)根據圖示信息進行分析。
【解答】(1)人體的呼吸器官主要是肺,故填肺;
人體內細胞呼吸作用中發生的反應是有機物與氧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放出能量,故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寫為: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2)反應②為過氧化氫在催化劑作用下分解為氧氣和水,
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2H2O22H2O+O2↑;
(3)加濕倉氧氣要通過長管進入水中,充分接觸潤濕后再由短管導出,圖中A為加濕倉,B瓶為制氧倉,故填B。
(4)由圖可知,反應物濃度相同時,溫度越高,過碳酸鈉分解制氧氣的反應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應物的濃度低,通過控制反應物的濃度來控制反應速率,故填反應物濃度相同時,溫度越高,過碳酸鈉分解制氧氣的反應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應物的濃度低,通過控制反應物的濃度來控制反應速率。
(1)人體的呼吸器官主要是肺,故填肺;
人體內細胞呼吸作用中發生的反應是有機物與氧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放出能量,故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寫為: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2)反應②為過氧化氫在催化劑作用下分解為氧氣和水,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2H2O22H2O+O2↑;
(3)加濕倉氧氣要通過長管進入水中,充分接觸潤濕后再由短管導出,圖中A為加濕倉,B瓶為制氧倉,故填B。
(4)由圖可知,反應物濃度相同時,溫度越高,過碳酸鈉分解制氧氣的反應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應物的濃度低,通過控制反應物的濃度來控制反應速率,故填反應物濃度相同時,溫度越高,過碳酸鈉分解制氧氣的反應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應物的濃度低,通過控制反應物的濃度來控制反應速率。
27.【答案】(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從頂部排放能更好的與植物接觸
(3)B;關閉閥門B,生成的二氧化碳無法導出,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將鹽酸壓入②號桶,反應物脫離接觸,反應停止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綠色植物利用光能,通過葉綠體,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就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圍內,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強,所以適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能夠提高作物產量,故填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排放,有利于二氧化碳在棚內的擴散,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從頂部排放能更好的與植物接觸。
(3)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B即可,故填B;
關閉閥門B,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反應物脫離接觸,反應停止,故填關閉閥門B,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反應物脫離接觸。
(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圍內,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強,所以適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能夠提高作物產量,故填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排放,有利于二氧化碳在棚內的擴散,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從頂部排放能更好的與植物接觸。
(3)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B即可,故填B;
關閉閥門B,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反應物脫離接觸,反應停止,故填關閉閥門B,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反應物脫離接觸。
28.【答案】(1)氧氣參加了反應
(2)A;B
(3)形成密封裝置(合理即可)
(4)沒有考慮蠟燭燃燒生成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物質的質量之和,是因為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不變。
【解答】(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比原金屬質量增加了,從現在的視角分析這是因為氧氣參加了反應;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實驗的成功與否,不只取決于藥品的選擇。故選AB;
(3)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形成密封裝置或平衡裝置內外氣壓,防止瓶塞飛出;
(4)該同學得出該錯誤結論的原因是沒有考慮蠟燭燃燒生成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
(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比原金屬質量增加了,從現在的視角分析這是因為氧氣參加了反應;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實驗的成功與否,不只取決于藥品的選擇。故選AB;
(3)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形成密封裝置或平衡裝置內外氣壓,防止瓶塞飛出;
(4)該同學得出該錯誤結論的原因是沒有考慮蠟燭燃燒生成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
29.【答案】(1)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無
(2)二氧化碳質量為340g-336.7g=3.3g設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CO2↑+ H2O
100 44
x 3.3g
x=7.5g
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7.5g/10g×100%=75%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越大,反應的速度越快,而反應進行的越充分。反應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溢出,它的質量恰好等于反應前后裝置的總質量之差,因此無論裝置氣密性如何,都不會影響測量結果。
(2)將反應前后總質量相減得到二氧化碳的質量,然后寫出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根據質量之間的比例關系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最后根據計算即可。
30.【答案】(1)10
(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剩余固體的質量為2.8g,則碳酸鈣的質量為:20g-2.8g=17.2g;
那么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
(3)第3次實驗中,加入稀鹽酸的質量為60g,加入碳酸鈣的質量:20g-5g=15g,
設反應生成氯化鈣的質量為x,二氧化碳的質量為y,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111 44
15g x y

解得:x= 16.65g,y=6.6g;
則溶質質量分數:。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序號1和3比較,確定恰好完全反應時稀鹽酸和剩余固體的質量變化,進而推算a的數值;
(2)用樣品質量減去剩余固體質量得到碳酸鈣的質量,進而計算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3)根據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生成氯化鈣的質量和二氧化碳的質量,用稀鹽酸質量+碳酸鈣質量-二氧化碳質量計算出溶液質量,用氯化鈣質量與溶液質量作比計算溶質質量分數。
【解答】(1)根據第一次實驗可知,加入20g稀鹽酸時,固體質量減?。?0g-15g=5g,那么第二次加入稀鹽酸時仍然會減小5g,則a=20g-5g-5g=10g。
31.【答案】(1)bd
(2)①4.8
②設時刻剩余固體中質量為m,則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氧氣的制取和收集的知識分析解答;
(2)①根據丙圖確定小金和小科兩位同學完成實驗后最終生成氧氣的質量,根據乙圖確定小科產生氧氣的質量,二者的差就是小金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也就是a點的值;
②根據乙圖確定t3-t4時刻生成氧氣的質量,根據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氯酸鉀的質量。將反應結束后固體質量的剩余量與生成氧氣的質量相加得到剩余固體的總質量,最后作比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單孔膠塞的a口向下安裝在試管上,氣體從b管流出,再經過d口到達c口,最后用集氣瓶收集即可,那么與橡皮管相連的是bd。
(2)①根據丙圖可知,反應最終生成氧氣的質量為:40.75g-26.35g=14.4g,而小科反應生成氧氣的質量為9.6g,因此圖乙中a的質量:14.4g-9.6g=4.8g。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权县| 山阳县| 徐州市| 宜兴市| 和平区| 习水县| 屯昌县| 读书| 秦皇岛市| 徐水县| 鹿邑县| 磐安县| 衡东县| 武清区| 吉安市| 罗山县| 日土县| 清涧县| 昭苏县| 吴旗县| 晴隆县| 保靖县| 通城县| 永州市| 会昌县| 方山县| 古交市| 吐鲁番市| 马尔康县| 沾化县| 克什克腾旗| 武定县| 乳山市| 商南县| 开原市| 舟山市| 沐川县| 东兴市| 彭泽县| 泰来县| 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