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科學試題1.(2024八上·玉環期中)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杭州市民以實際行動助力綠色亞運。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生活污水通過下水道直接排入河流B.生活中盡量做到少喝水C.亞運會期間盡量減少用水D.一水多用,如淘米水用來澆花等2.(2024八上·玉環期中)小柯泡好一杯紅糖水并攪拌均勻,喝了一口感覺太甜,想要喝淡一點的紅糖水,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br/>A.加入紅糖 B.加水C.倒掉一部分 D.用吸管喝下層的紅糖水3.(2024八上·玉環期中)圖甲、乙是電解水的實驗及電解時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a,b試管中產生的氣體質量比為2:1B.水分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的數目保持不變C.該實驗證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D.水分解的過程中,保持不變的粒子是氫分子和氧分子4.(2024八上·玉環期中)下列有關氣溫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一天中最高氣溫通常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B.人體最感舒適的氣溫是22℃C.氣溫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鳴叫,說明動物行為與氣溫有關D.氣溫即大氣溫度,故氣溫測量不需要在百葉箱里讀得5.(2024八上·玉環期中)有人研發出一種吸盤式手套(如圖),把吸盤緊壓在墻上,開動抽氣機抽使人能在豎直墻面上攀爬,當人靜止在墻上時,讓抽氣機抽出更多空氣,這時( )A.吸盤內外氣壓差變大 B.吸盤受到摩擦力變大C.大氣壓力等于重力 D.吸盤對墻壁的壓力變小6.(2024八上·玉環期中)片兒川是杭州的特色美食,其主要食材和配料有:面條、倒篤菜(杭州咸菜)、筍片、瘦肉絲、毛豆、食用油、食用鹽、白糖、醬油、料酒等。上述食材和配料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br/>A.面條、倒篤菜、筍片 B.食用鹽、白糖、料酒C.瘦肉絲、毛豆、食用油 D.食用油、醬油、料酒7.(2024八上·玉環期中)小東想利用空的塑料礦泉水瓶來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下列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 )A.向塑料瓶中灌滿熱水后將水倒出,迅速旋緊瓶蓋,塑料瓶變癟B.將空塑料瓶瓶蓋旋緊后置于深水中,塑料瓶變癟C.用手捏空塑料瓶,塑料瓶變癟D.將空塑料瓶從高處靜止釋放撞擊地面,塑料瓶變癟8.(2024八上·玉環期中)小安同學在寵物店買了淡水熱帶魚,為方便帶回家,商家將魚放在裝有水的輕薄的塑料袋(不考慮塑料袋自重)里。如果小明將裝著魚且沒有打開的塑料袋直接放入家里的淡水魚缸中,則圖中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 ?。?br/>A. B.C. D.9.(2024八上·玉環期中)如圖為滑雪運動員在空中滑行的場景,這樣的姿勢可以使他在空中滑行更遠的距離,其原理是( )A.運動員上方流速較大,上方壓強大于下方壓強B.運動員上方流速較大,上方壓強小于下方壓強C.運動員上方流速較小,上方壓強大于下方壓強D.運動員上方流速較小,上方壓強小于下方壓強10.(2024八上·玉環期中)運河中一艘貨船因偏離航道擱淺(如圖)。為使該貨船能回到航道繼續航行,下列措施一定不可行的是( ?。?br/>A.借助浮筒使船上浮 B.將貨船拖回到航道C.清除貨船底部淤泥 D.將貨物搬到甲板上11.(2024八上·玉環期中)模擬實驗是一種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下列實驗中采用該方法的是( ?。?br/>A.甲:馬德堡半球實驗通過馬的拉力說明大氣壓很大B.乙:伽利略通過玻璃管內液柱高低判斷氣溫高低C.丙:通過線香煙的運動情況反映空氣的流動情況D.丁:通過對玻璃球注水和排水研究潛水艇的浮沉情況12.(2024八上·玉環期中)下列溶液中溶質不是固體的是( ?。?br/>A.食鹽水 B.硫酸銅溶液 C.酒精溶液 D.蔗糖溶液13.(2024八上·玉環期中)恒溫蒸發過程,c為升溫蒸發過程,②中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分析實驗過程,作出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A.經歷a程后,②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大于①B.經歷a過程后,②中氯化鈉的溶解度仍等于①C.經歷b過程后,③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大于②D.經歷c過程后,④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大于③14.(2024八上·玉環期中)如圖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適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將另一只同樣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內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標準大氣壓下,對槽內水加熱到沸騰時,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br/>A.槽內甲、乙瓶內水溫都不能達到100℃B.甲、乙瓶中水都不沸騰C.甲瓶內水不沸騰,乙瓶內水沸騰D.甲瓶內水沸騰,乙瓶內水不沸騰15.(2024八上·玉環期中)清理效果調試。如圖為某水上垃圾收集器在水中漂浮時的狀態,小組同學通過上下移動泡沫柱來改變收集口離水面的距離H,以滿足不同厚度垃圾的收集需求(箭頭表示水流方向)。在調試過程中,該收集器所受浮力F浮與距離H的關系圖像正確的是( )A. B.C. D.16.(2024八上·玉環期中)讀下列大氣的垂直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大型客機主要在 層(填字母)飛行。(2)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多發生在[ ] 層(填字母和名稱)。(3)A層氣溫垂直變化的規律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 ?。ā吧摺被颉敖档汀保?br/>17.(2024八上·玉環期中)小明為了模擬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向錐形瓶中注人少量溫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蓋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塊,稍后,在瓶內出現朦朧的“白霧”,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漸變大,最終下落到瓶內。(1)這個模擬實驗展示的是水循環中的 和 環節。(2)以下是降水形成的幾個階段,請排列出一個大致的降水過程(填字母) 。A.水汽凝結B.水汽和冰晶增大C.冷卻降溫D.空氣上升E.形成降水18.(2024八上·玉環期中)小樂利用電解水的實驗探究水的組成。(1)圖甲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向電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滿水后,接通直流電,等a、b玻璃管內收集到一定體積的氣體后關閉電源。若要檢驗a玻璃管中的氣體,其操作是 。(2)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為 。(3)對乙圖中水電解的微觀過程排序 。(用①,②,③表示)(4)實驗結束后,水電解器中剩余的硫酸溶液與原溶液相比,變大的是______;A.溶質的質量 B.溶液的質量C.水的質量 D.溶質的質量分數19.(2024八上·玉環期中)小潘同學做了一個有趣實驗,在距一支粉筆的粗端2cm處點上一滴藍墨水,將粉筆插入盛有酒精的培養皿中。過了一段時間發現隨著酒精的上升,藍墨水在粉筆上不斷移動,最后藍墨水在粉筆上形成兩個比較明顯的區域(如下圖所示)。試根據上述現象回答問題:(1)藍墨水屬于 ?。ㄟx填“純凈物”或“混合物”)(2)我們可以利用上述原理分離混合物,而且混合物分離的方法還有很多,請寫出下列各組分離混合物的方法(填字母)。A.沉淀法 B.過濾法 C.蒸發溶劑 D.冷卻熱飽和溶液 E.蒸餾法①用自來水制純水 ;②含少量氯化鈉的硝酸鉀 ;20.(2024八上·玉環期中)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動和生產、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生命吸管”是一種可以隨身攜帶的小型凈化器,里面裝有網絲、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樹脂。其中活性炭起到 和過濾的作用。(2)喝了冰鎮汽水以后,常常會打嗝。這種現象說明氣體在溫度越高時,在等量水中溶解得 (選填“多”“少”或“不變”)。21.(2024八上·玉環期中)中國空間站空中課堂和地面課堂同時利用乒乓球和水做了浮力實驗,如圖所示。(1)天宮課堂中的乒乓球可以懸浮在水中的任何位置,是因為太空中沒有重力,導致乒乓球上下表面沒有壓強差 受到浮力(選填“有”或“沒有”);(2)地面上的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判斷ρ乒乓球 ρ水(選填“>”、“<”或“=”)。22.(2024八上·玉環期中)如圖所示是一個飲水壺的部分結構示意圖,a、b是出水管的兩端,壺內水面低于出水管的a端,活塞與壺口接觸緊密且能自由移動。用力向下壓活塞,在水從a端勻速流出(壺內水面始終高于b端)的過程中,壺內氣體的溫度保持不變。(1)壺內氣體壓強 ?。ㄟ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氣壓。(2)向下壓活塞的力F逐漸 。(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23.(2024八上·玉環期中)如圖是驗證水的組成的裝置。a、b是兩個連通并帶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帶活塞的尖嘴管),c為連接在a、b中間的漏斗,a、b管下端是與直流電源相連的兩個電極。實驗步驟如下:(1)先將活塞打開,然后從c處將水倒入裝置中,使a、b玻璃管中充滿水,關閉活塞后再接通電源。(2)打開電源開關,幾分鐘后在a、b玻璃管中生成氣體的體積如圖所示。根據實驗填空:①a、b管內生成的氣體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 ;②c管中液體的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 ;(3)電解一定量的水,當其中一個電極產生5mL氣體時,另一電極產生的氣體體積可能是 mL或 mL.24.(2024八上·玉環期中)燒杯中盛有一定質量溫度為80℃溶質為M的溶液,將其置于室溫環境中,測定不同溫度時析出固體M的質量。測定結果記錄如表所示。若不考慮水蒸發對實驗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溶液的溫度(℃) 75 65 60 35 20析出固體M的質量(g) 0 0 2.0 4.5 8.4(1)65℃時,該溶液是否為飽和溶液? ?。ㄟx填“是”“否”或“無法判斷”)。(2)將40℃時接近飽和的M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達到目的的有 (填序號)。①升溫 ②降溫 ③加溶質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種固體N ⑥恒溫蒸發水⑦與40℃時M的飽和溶液混合(3)如圖所示實驗中,若加入物質b(不與水反應)后,熱水會突然沸騰,說明溶液的溫度 。繼續向熱水中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又看到沸騰現象,至燒杯中出現固體物質后,再繼續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就看不到沸騰現象。請解釋不再產生沸胯現象的原因 。25.(2024八上·玉環期中)·覆杯實驗是科學教材中的經典實驗??茖W小組利用現代高速攝影技術進行了相關研究。當取一個高為18cm的杯子中裝入部分水(如圖乙),倒置的瞬間水與輕質蓋片會一起下降一段高度(如圖丙),在杯口和蓋片之間形成一段液橋。空氣柱高度/cm 2.25 4.50 9.00 13.50 15.75液橋高度/cm 0.078 0.138 0.215 0.168 0.123(1)覆杯實驗的原理是 (2)做覆杯實驗時按圖所示順時針旋轉目的是證明 ??;(3)改變杯子內空氣柱高度,蓋上輕質蓋片并倒置,測出相應液橋長度,得到數據如表丁,可得出的結論是 ??;(4)相關實驗表明:空氣會從液橋進入,液橋越長空氣越容易進入,覆杯實驗成功率越低。則下列四個留有部分空氣的覆杯實驗,最不可能成功的是______。A. B. C.26.(2024八上·玉環期中)小李騎自行車去郊游,休息期間,停放在烈日下的自行車爆胎了,小李猜想:一定質量的氣體,在體積不變時,氣體壓強與溫度有關。回家后,設計了下圖所示的實驗。將廣口瓶放入水槽中,給水槽中的水加熱(加熱器未畫出),水溫上升,每隔一段時間用溫度計測量熱水的溫度t(即瓶中密閉氣體的溫度)及對應U形管內水面高度差,高度差與熱水的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所示,每次測量時都使U形管左側水面保持在圖中a位置不變。熱水的溫度t/℃ 20 30 40 50U形管水面高度差 0 30 50 100(1)每次測量時都使U形管左側水面保持在圖中a位置不變的目的是 (2)圖中a、b高度差為30cm,則此時瓶內氣壓增加了 Pa。(3)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 (4)在炎熱的夏天,載重汽車在盤山公路行駛時,要不斷往輪胎上噴水,主要是通過 的方法來減小輪胎內氣體的壓強,防止爆胎。27.(2024八上·玉環期中)某校項目化學習小組用塑料吸管制作簡易密度計。[材料工具]塑料吸管、金屬絲、石蠟,不同密度的液體(見表),燒杯、記號筆、刻度尺。液體 a b c d密度(g/cm3) 0.8 1.0 1.2 1.4[評價標準]評價標準 達標 待改進浮沉狀態 不能整直漂浮于被測液體中測量范圍 可粗略測量出密度為0.8~1.2g/cm3的液體密度 不能粗略測量出密度為0.8~1.2g/cm3的液體密度[實驗步驟]①取一根粗細均勻的飲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適量金屬絲并用石蠟封口(如圖甲所示);②將其放入液體a中,豎立靜止后,在密度計上與水面相平處標上0.8g/cm3;③用同樣的方法在密度計上標上1.0g/cm3、1.2g/cm3、1.4g/cm3;④用其測量不同液體密度;回答下列問題:(1)在表格中將評價標準補充完整;(2)0.8g/cm3、1.0g/cm3、1.2g/cm3、1.4g/cm3四種刻度在密度計上自下而上的排列順序是 ,刻度線之間的間距 ?。ㄟx填“是”或“不是”)均勻的;(3)將密度計放入某種未知液體中,液面在密度計刻度范圍之外。密度計浸入液體的長度為h,如圖乙所示。若密度計的質量為m,橫面積為S,用h、m、S表示液體密度= 。28.(2024八上·玉環期中)氯化鈉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純含少量泥沙的粗鹽,一般經過以下操作流程。(1)在蒸發結晶過程中,除需要三腳架、玻璃棒、酒精燈外,還需要用到的儀器是 。(2)過濾操作正確,過濾后展開濾紙,若黑色代表泥沙,則看到的情況是最接近圖中的______A. B.C. D.(3)操作①容易造成食鹽固體飛濺,為盡量減少飛濺,除連續攪拌外,還可采取 等措施。(4)步驟②中稱,取10.0克粗鹽,將該粗鹽逐漸加入盛有10毫升水的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直到粗鹽不再溶解為止,稱得剩余粗鹽為2.0克,最終得到氯化鈉晶體3.2克,該實驗精鹽的產率是 29.(2024八上·玉環期中)你見過冬天能自發熱,夏天能自制冷的罐裝飲料嗎?如圖1是“瑪吉克牌”一搖冰功能飲料。根據所給資料,請仔細回答:(1)“一搖冰”飲料在炎熱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體是______(填固體)。A.氫氧化鈉 B.硝酸銨 C.氯化鈉(2)罐身旋鈕開關下方有一個特別提示;“……務必倒置搖晃2分鐘”,為什么要“倒置”呢? 。(3)喝完飲料后。取出罐體底部的水溶液,加熱蒸發掉2克水。冷卻到,有2克晶體析出,此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0%,則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多少克?(計算結果保留整數)30.(2024八上·玉環期中)小亮同學在測量浮力時發現:金屬塊浸沒在密度不同的液體中,測力計示數不同。于是,他用測力計和重為4N,體積為110-4m3的金屬塊,組裝成密度計,將金屬塊浸沒在不同液體中靜止,來探究液體密度與測力計示數的對應關系。(g取10N/kg,ρ水=1.0103kg/m3)(1)該液體密度計的0kg/m3刻度標在 N處;(2)如圖所示,金屬塊浸沒在水中靜止,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若將此時測力計指針所指刻度標為1.0103kg/m3,這條刻度線的刻度值是多少N? 31.(2024八上·玉環期中)2022年5月4日,中國“巔峰使命”珠峰科考隊成功登頂,同時創造多個世界紀錄,包括在全球首次建成珠峰完整的海拔氣象梯度觀測站;利用高精度雷達完成冰厚測量和樣本采集等;(1)下列對科考隊登頂過程中的發現,分析正確的有 ;(填字母編號)A.珠峰峰頂常年覆蓋積雪,因為在對流層,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B.從山腳到山頂植物種類變化明顯,其主要原因是光照強度的不同C.珠峰南坡降水較多,植物種類更豐富,由此可推測南坡是迎風坡D.在登峰的過程中,隊員會出現高原反應,這主要是氣壓過高引起(2)小科從媒體中獲悉科考隊員所攜帶的物品清單,制作了一份分析表。請你幫助小科補充表中的空格;攜帶物品 理由防裂唇膏 高原風大、空氣干燥,人體中水分蒸發快,嘴唇易干裂電熱鞋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腳離心臟較遠,溫度較低,需要保暖高壓鍋 防紫外線服裝 海拔高,空氣稀薄,紫外線照射強烈…… ……(3)現有一個直徑為20cm,鍋蓋上的豎直空心柱出氣孔的橫截面積為10mm2的高壓鍋,已知鍋內氣體能達到的最大壓強為2.0×105Pa,若用它在大氣壓強為0.9×105Pa的地區煮飯,則應配一個質量為多大的限壓閥?(g取10N/kg) 32.(2024八上·玉環期中)氯化鈉俗名食鹽是工業生產和生活的一種重要原料,也是實驗室里常見的一種藥品。下表是20℃時,氯化鈉溶解于水的實驗數據,回答下列問題;實驗序號 水的質量(g) 加入氯化鈉的質量(g) 溶液的質量(g)① 10 2 12② 10 3 13③ 10 4 13.6④ 10 5 m(1)表中 m= ??;(2) 在這4次實驗中,得到的是20℃氯化鈉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填實驗序號);(3) 計算第3次實驗得到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過程) (4)20℃時,實驗室把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氯化鈉溶液釋成5%的氯化鈉溶液,需加水多少毫升?(寫出過程)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根據水資源保護的知識判斷。【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生活污水通過下水道直接排入河流,會污染水源,故A錯誤;B.生活中要多喝水,這樣有利于人體的健康,故B錯誤;C.亞運會期間,要在滿足需要的情況節約用水,故C錯誤;D.一水多用,如淘米水用來澆花等,能節約水資源,故D正確。故選D。2.【答案】B【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解析】【分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可以通過改變溶質和溶劑的量,改變溫度來實現兩者之間的轉化。【解答】A.加入紅糖,使其中的溶質增加,濃度增大;B.加水可降低紅糖水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變得淡一點;C.由于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故倒掉一部分其溶質質量分數保持不變;D.由于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故上下層溶質質量分數保持不變;故答案為:B3.【答案】B【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解析】【分析】根據水的電解實驗的過程、現象和結論,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在電解水的實驗中,生成氫氣和陽臺的體積比為2:1,質量比為1:8,故A錯誤;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分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的數目保持不變,故B正確;C.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C錯誤;D.水分解的過程中,保持不變的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故D錯誤。故選B。4.【答案】D【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A.根據一天中氣溫的變化規律判斷;B.根據常見物體的溫度的知識判斷;C.根據動物行為和氣溫的關系判斷;D.根據氣溫的測量方法判斷。【解答】A.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出現在1午后2時左右,故A正確不合題意;B.人體感覺舒適的溫度在22℃左右,故B正確不合題意;C.溫度較高時蟬鳴叫得最厲害,而溫度降低后,就停止鳴叫,則對動物行為有影響的環境因素主要是氣溫。故C正確不合題意;D.百葉箱中溫度計讀數與百葉箱外陽光直接照射下的溫度計讀數相比平均值要低,數值變化小,能更客觀的反應氣溫的變化。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5.【答案】A【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A.抽氣機抽出的氣體越多在,則吸盤內氣壓越?。?br/>B.根據平衡力的知識分析摩擦力的變化;C.根據重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分析;D.根據內外氣壓變化,利用分析判斷。【解答】A.讓抽氣機抽出吸盤內更多空氣,則吸盤內氣壓更小,那么內外的氣壓差變大,故A正確;B.當人靜止在墻上時,他受到豎直向上的摩擦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則它們大小相等。當讓抽氣機抽出更多空氣時,此時人仍然靜止,此時摩擦力仍然等于重力,因此摩擦力大小不變,故B錯誤;C.重力在豎直方向,而大氣壓力在水平方向,無法比較,故C錯誤;D.讓抽氣機抽出吸盤內更多空氣,則內外的氣壓差變大。根據可知,吸盤外部和內部的氣體壓力差更大,所以吸盤對墻壁的壓力變大,故D錯誤。故選A。6.【答案】B【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質為可溶性物質,懸濁液的分散質為不溶性的固體,乳濁液的分散質為不溶性的小液滴。【解答】 A.面條、倒篤菜、筍片都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懸濁液,故A不合題意;B.食用鹽、白糖、料酒都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B符合題意;C.瘦肉絲、毛豆不屬于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懸濁液,食用油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乳濁液,故C不合題意;D.食用油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乳濁液,醬油、料酒都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D不合題意。故選B。7.【答案】A【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再比較是否與大氣壓強有關即可。【解答】A.倒出熱水的礦泉水瓶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強,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礦泉水瓶被壓扁了,因此該現象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故A符合題意;B.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將密封的礦泉水瓶置于深水中,受到水的壓強很大,而使礦泉水瓶變形,與大氣壓無關,故B不合題意;C.用手捏空塑料瓶,手對空塑料瓶施力,使空塑料瓶變癟,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與大氣壓無關,故C不合題意;D.空塑料瓶從高處下落撞擊地面,地面給空塑料瓶一個很大的力,使空塑料瓶變癟,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與大氣壓無關,故D不合題意。故選A。8.【答案】B【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物體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窘獯稹扛鶕}意可知,塑料袋和魚缸中的水均為淡水,且輕薄塑料袋的重力可忽略不計;由圖知,熱帶魚懸浮在袋內的水中,則熱帶魚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將塑料袋浸入水中,袋內外水的密度相同,只有當袋中水和魚的總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V排時,袋內水和熱帶魚的總重力才等于受到的浮力,才能處于靜止狀態,即此時內外液面應相平。故答案為:B。9.【答案】B【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分析】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運動員在空中滑行的姿勢與機翼的形狀相似,則上方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下方流速慢壓強大,這樣就會產生向上的壓力差,從而使運動員在空中滑行飛行更遠的距離,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10.【答案】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增大浮力的方法和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解答】A、借助浮筒能增大浮力,可以使船上浮,故A不符合題意;B、將貨船拖回到航道,可以使船繼續航行,故B不符合題意;C、清除貨船底部淤泥,能增大船排開的水的體積,從而增大浮力,故C不符合題意;D、將貨物搬到甲板上,船和貨物的總重力不變,在浮力不變的情況下,不能繼續航行,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1.【答案】D【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模擬實驗是通過設計和操作一個與真實情況相似的模型或系統,來模擬和預測真實情況的行為和結果,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研究方法,然后與模型法對照即可。【解答】A.馬德堡半球實驗是通過實際的拉力實驗來展示大氣壓的存在和大小,使用的轉化法,故A不符合題意;B.伽利略的實驗是通過觀察玻璃管內液柱的高低來判斷氣溫的高低,這是直接觀察法,故B不符合題意;C.利用了香煙煙霧的可見性來觀察空氣流動,使用使用了轉換法,故C不符合題意;D.玻璃球被用作潛水艇的模型,通過模擬潛水艇在水中的浮沉過程,我們可以預測和理解真實潛水艇的行為,這完全符合模擬實驗的定義,故D符合題意。故選D。12.【答案】C【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根據溶液中溶質、溶劑的特點分析。【解答】A. 食鹽水中溶質是氯化鈉,為固體,故不符合題意;B. 硫酸銅溶液中溶質是硫酸銅,為固體,故不符合題意;C. 酒精溶液中溶質是酒精,為液體,故符合題意;D. 蔗糖溶液中溶質是蔗糖,為固體,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3.【答案】C【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A.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判斷;B.溶解度的大小只與溫度高低有關;C.相同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相同,那么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D.物質的溶解度越大,則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①→②蒸發溶劑,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減少,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②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大于①,故A正確不合題意;B.a為恒溫蒸發過程,溫度不變,則②中氯化鈉的溶解度仍等于①,故B正確不合題意;C.②是恰好飽和的溶液,b有晶體析出,也是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由于溶解度不變,因此二者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C錯誤符合題意;D.從③→④,溫度升高,氯化鈉的溶解度增大,則氯化鈉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變大,即④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大于③,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答案為:C。14.【答案】B【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解析】【分析】液體沸騰的條件:①達到沸點;②繼續吸熱,根據題目描述分析判斷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甲瓶中水從槽內水中吸熱,溫度升高直到100℃,此時甲瓶中的水一旦與槽內的水溫度相等,甲瓶中的水就無法吸熱,不能沸騰;乙瓶上端封閉,瓶內氣壓大于標準大氣壓,則乙瓶中水的沸點高于100℃,這樣乙瓶中水溫達不到沸點,不能沸騰。故答案為:B。15.【答案】C【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漂浮條件分析收集口到水面的距離H改變時垃圾收集器受到的浮力變化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水上垃圾收集器始終在水面漂浮,則它受到的浮力大小始終等于物體的重力,因此它受到的浮力始終不變,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16.【答案】(1)B(2)A;對流(3)降低【知識點】大氣的分層【解析】【分析】(1)平流層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氣流平穩,適合大型客機飛行。(2)對流層大氣對流劇烈,容易形成各種對流天氣;(3)根據對流層的氣溫變化規律解答。【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圖中B的層頂到地面的高度50千米左右,因此B位于對流層,大型客機就在這個未知飛行,故選B;(2)圖中A層位于近地面上方,為對流層,而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都發生在對流層,故選A;(3)原A層空氣有顯著的對流運動、該層集中了大氣中絕大部分的水汽和固體雜質等,因此A層對流層氣溫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1)平流層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氣流平穩,適合大型客機飛行。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圖中B位于對流層層頂到高度50千米左右,且氣溫隨著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為平流層。(2)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都發生在對流層,圖中A層位于近地面。(3)由圖及所學知識知,A層對流層氣溫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原因是該層空氣有顯著的對流運動、該層集中了大氣中絕大部分的水汽和固體雜質等。17.【答案】(1)蒸發;降水(2)DCABE【知識點】水循環;降水【解析】【分析】(1)水循環的環節主要包括蒸發(包括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2)降水形成的基本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錐形瓶中的水受熱汽化呈水蒸氣上升,這就是蒸發。上升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落回錐形瓶,這相當于降水,則這個模擬實驗展示的是水循環中的蒸發和降水環節。(2)降水形成的大致過程如下:空氣上升→冷卻降溫→水汽凝結水珠→冰晶增大→形成降水,所以其順序為:DCABE。(1)錐形瓶中的水蒸氣上升,在上升過程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即看到瓶內出現朦朧的“白霧”和表面皿下面的小水滴,這個模擬實驗展示的是水循環中的蒸發和降水環節。(2)一般認為,降水形成有2個基本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降水過程為空氣上升、冷卻降溫、水汽凝結、水珠和冰晶增大,形成降水、所以其順序為:DCABE。18.【答案】(1)打開活塞,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尖嘴管口,木條復燃,說明氣體是氧氣(2)(3)②③①(4)D【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氧氣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1)在水的電解實驗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產生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端產生氫氣,結合氧氣的檢驗方法解答;(2)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文字表達式;(3)化學反應的過程,其實就是分子先分裂為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形成分子的過程;(4)根據水的電解過程確定溶質、溶劑和溶液質量的變化,進而分析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管與正極相連,應該收集的氣體為氧氣,則檢驗a玻璃管中的氣體的操作是:打開活塞,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尖嘴管口,木條復燃,說明氣體是氧氣;(2)水在通電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文字表達式為:;(3)水電解的過程,其實就是水分子分裂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氧原子分別重新組合形成氫分子、氧分子的過程,則乙圖中水電解的微觀過程排序為:②③①;(4)根據題意可知,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則水的質量減少,而溶質硫酸的質量保持不變,故溶質的質量不變。根據“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可知,溶液的質量減小。根據“”可知,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故D符合題意,而A、B、C不合題意。故答案為:D。(1)電解水實驗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產生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端產生氫氣,則a、b玻璃管內收集到的氣體分別是氧氣、氫氣,氧氣具有助燃性,則檢驗a玻璃管中的氣體,其操作是:打開活塞,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尖嘴管口,木條復燃,說明氣體是氧氣;(2)水在通電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文字表達式為;(3)在通電條件下,水分子分裂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氧原子分別重新組合形成氫分子、氧分子,大量氫分子、氧分子分別聚集成氫氣、氧氣,則乙圖中水電解的微觀過程排序為②③①;(4)A、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水的質量減少,而硫酸不參加反應,質量保持不變,故溶質的質量不變,不符合題意;B、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水的質量減少,而硫酸不參加反應,質量保持不變,故溶液的質量減少,不符合題意;C、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水的質量減少,不符合題意;D、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水的質量減少,而硫酸不參加反應,質量保持不變,故溶液的質量減少,根據,則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大,符合題意。故選:D。19.【答案】(1)混合物(2)E;D【知識點】常見物質的分類;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結晶)【解析】【分析】(1)只有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而多種物質組成混合物;(2)根據各種分離方法的本質,對各個題目中采用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藍墨水是由顏料和水組成,其屬于混合物;(2)①用自來水制純水可以采用蒸餾,蒸餾后得到水純凈水,故選E;②氯化鈉與硝酸鉀的溶解度不同,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所以含有少量氯化鈉的硝酸鉀可以用冷卻熱飽和溶液得到硝酸鉀晶體,故答案為:D。(1)藍墨水是由顏料和水組成,其屬于混合物;(2)①用自來水制純水可以采用蒸餾,蒸餾后得到水純凈水,故選E;②氯化鈉與硝酸鉀的溶解度不同,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所以含有少量氯化鈉的硝酸鉀可以用冷卻熱飽和溶液得到硝酸鉀晶體,故選D;20.【答案】吸附;少【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凈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根據活性炭的性質和用途解答;(2)根據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答。【解答】(1)“生命吸管”是一種可以隨身攜帶的小型凈化器,里面裝有網絲、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樹脂。其中活性炭起到吸附和過濾的作用。(2)體內溫度高,喝了冰鎮汽水以后,常常會打嗝,說明有氣體溢出,即氣體的溶解度減小,即: 說氣體在溫度越高時,在等量水中溶解得越少。21.【答案】沒有;<【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等于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2)根據浮沉條件分析判斷。【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太空中水處于完全失重狀態,而水的壓強由水的重力產生,則水中各處的都為零,自然不會對乒乓球產生壓力。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可知,乒乓球不受浮力作用。(2)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則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22.【答案】(1)大于(2)變大【知識點】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解析】【分析】(1)流體總是從壓強大的位置流向壓強小的位置;(2)氣體壓強和體積成反比,據此分析活塞下壓時氣壓的變化,進而推斷下壓力的大小變化。【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當下壓活塞時,壺內氣體的體積會變小,而壺內氣體的壓強會變大。由于水從壺內流向壺外,因此壺內氣壓大于壺外的大氣壓強。(2) 向下壓活塞時,下壓的距離越大,則里面的空氣體積越小,那么氣壓越大,那么氣體對活塞產生的壓力越大,自然向下壓活塞的力F也會逐漸變大。(1)由圖可知,當下壓活塞時,壺內氣體的體積會變小,同時,壺內氣體的壓強會變大,大于壺外的大氣壓強。(2)由于壺內氣體的壓強變大,所以,壺內氣體對活塞產生的向上的壓力也變大,則向下壓活塞的力F也會逐漸變大。23.【答案】氣體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氣不易溶于水,氫氣難溶于水;上升;a、b管內匯聚氣體,氣壓變大,將水壓入c中;10;2.5【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2)①根據水電解實驗的產物,以及氣體難溶于水分析;②根據生成氣體后氣壓變大分析;(3)根據水電解實驗中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解答。【解答】(2)①根據題意可知,a、b管內生成的氣體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氣體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氣不易溶于水,氫氣難溶于水;②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則a、b管內匯聚氣體,氣壓變大,于是將水壓入c中,因此c管中液體的液面上升;(3)電解水實驗中,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當其中一個電極產生5mL氫氣時,則產生氧氣的體積為:5mL÷2=2.5mL。如果產生5mL氧氣,那么產生氫氣的體積為:5mL×2=10mL。24.【答案】無法判斷;②③⑥;升高;b不再溶解,不再放熱【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出現未溶的晶體,那么溶液肯定飽和;否則,無法判斷溶液是否飽和;(2)根據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判斷;(3)①液體沸騰的條件:①達到沸點;②繼續吸熱;②當某種物質達到飽和后,再加入該物質也不會繼續溶解。【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65℃時沒有固體析出,因此部分判斷此時溶液是否飽和;(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隨著溫度的降低,析出晶體的質量增大,即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則不飽和溶液轉換為飽和溶液的方法:①降溫;②加溶質;⑥蒸發溶劑,故選②③⑥;(3)①若加入物質b后,熱水會突然沸騰,即溶液升高高沸點,說明溶液的溫度升高了;②燒杯中出現固體物質后,再繼續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此時物質b也不會溶解,那么就不會再放出熱量,于是溶液不再沸騰。25.【答案】(1)大氣對紙片的壓力大于水對紙片的壓力,所以紙片不會掉下來,水也不會流出來(2)各個方向都有大氣壓(3)在杯子高度一定時,當空氣柱的高度增加時,液橋高度先增大后減小(4)B【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1)根據大氣對紙片產生向上的壓力分析;(2)根據大氣壓強朝向各個方向解答;(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空氣柱的高度對液橋高度的影響即可。(4)根據表格數據確定液橋高度最多時,空氣柱高度與杯子高度的數量關系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大氣對紙片的壓力大于水對紙片的壓力,所以紙片不會掉下來,水也不會流出來,這就是覆杯實驗原理;(2)紙片向左時不下落,說明大氣對紙片有向右的壓強;紙片向下時不下落,說明大氣對紙片有向上的壓強……。做覆杯實驗時順時針旋轉360°,紙片都不會掉下來,說明說明在各個方向都受到大氣壓的作用。(3)分析數據可知,在杯子高度一定時,當空氣柱的高度增加時,液橋高度先增大后減小。(4)從表格數據可知空氣柱的高度接近于杯子高度的一半時,液橋高度最大,由此可知B圖實驗中,空氣柱高度最接近杯子高度的一半,液橋高度會最大,最不可能成功,故答案為:B。(1)覆杯實驗原理是大氣對紙片的壓力大于水對紙片的壓力,所以紙片不會掉下來,水也不會流出來。(2)空氣在各個方向都存在壓強。做覆杯實驗時順時針旋轉360°,紙片都不會掉下來,說明在各個方向都受到大氣壓的作用。(3)分析數據可知,在杯子高度一定時,當空氣柱的高度增加時,液橋高度先增大后減小。(4)已知空氣會從液橋進入,液橋高度越大空氣越容易進入,覆杯實驗成功率越低。從表格數據可知空氣柱的高度接近于杯子高度的一半時,液橋高度最大,由此可知B圖實驗中,空氣柱高度最接近杯子高度的一半,液橋高度會最大,最不可能成功,故選B。26.【答案】(1)保持體積不變(2)3000(3)一定量的氣體,在體積保持不變時,氣體的壓強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4)降低溫度【知識點】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解析】【分析】(1)溫度和體積都會影響氣體的壓強,探究溫度對氣體壓強的影響時,需控制氣體的體積相同,只改變溫度;(2)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計算瓶內氣壓的增長值;(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氣體壓強隨溫度的變化規律;(4)根據水蒸發致冷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每次測量時都是壓強計左側水液面保持在圖中a點的位置不變,目的是保持一定質量密閉氣體的體積不變。(2)根據題意可知,a、b高度差30cm,則此時瓶內氣壓增加p=ρ液gh=1.0×103kg/m3×10N/kg×0.3m=3000Pa;(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氣體的體積不變時,熱水的溫度越高,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越大,那么得到結論:一定量的氣體,在體積保持不變時,氣體的壓強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4)不斷往輪胎上噴水,主要是通過水的汽化吸熱使輪胎的溫度降低,來減小輪胎內氣體的壓強,防止爆胎。(1)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探究,每次測量時都是壓強計左側水液面保持在圖中a點的位置不變,目的是保持一定質量密閉氣體的體積不變,探究氣體的壓強與溫度的關系。(2)a、b高度差30cm,則此時瓶內氣壓增加p=ρgh=1.0×103kg/m3×10N/kg×0.3m=3000Pa(3)分析實驗數據可知,一定量的氣體,在體積保持不變時,氣體的壓強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4)在炎熱的夏天,載重汽車在盤山公路下坡行駛時,輪胎與地面克服摩擦做功,使輪胎溫度不斷升高,體積一定的條件下,壓強不斷增大;不斷往輪胎上噴水,主要是通過水的汽化吸熱使輪胎內氣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來減小輪胎內氣體的壓強,防止爆胎。27.【答案】能豎直漂浮于被測液體中;1.4g/cm3、1.2g/cm3、1.0g/cm3、0.8g/cm3;不是;【知識點】液體密度的測量;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待改進”的指標內容確定“達標”的內容;(2)①根據浮沉條件分析密度計受到的浮力大小變化,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體密度大小隨排開液體體積的變化規律;②推導得到液體密度和密度計浸入液體深度的數量關系,據此推測刻度線的間距是否均勻;(3)根據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推算液體密度的表達式。【解答】(1)根據表格可知,“待改進”的指標內容為不能豎直漂浮在液面上,則“達標”的評價標準為能豎直漂浮于被測液體中。(2)①密度計始終漂浮在液面上,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始終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變。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密度計浸入液體的體積越大(刻度越靠下),液體的密度越小,所以四種刻度在密度計上自下而上的排列順序是1.4g/cm3、1.2g/cm3、1.0g/cm3、0.8g/cm3。②同一支密度計漂浮在不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同,即;當F浮、g、S一定時,ρ液與h浸成反比,所以刻度線之間的間距是不均勻的。(3)密度計在液體中處于漂浮狀態,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所以液體的密度。28.【答案】(1)蒸發皿(2)D(3)蒸發皿內的液體不要超過蒸發皿容積的三分之二(4)40%【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結晶的概念與方法;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蒸發結晶的實驗過程確定需要的實驗器材;(2)根據濾紙的折疊方法和過濾操作的過程分析;(3)根據蒸發結晶操作的注意事項解答;(4)精鹽的產率=。【解答】(1)根據蒸發結晶的實驗過程可知,除需要三腳架、玻璃棒、酒精燈外,還需要用到的儀器是蒸發皿;(2)在過濾操作中,泥沙會均勻分布在濾紙下端,故答案為:D;(3)該操作中,如果蒸發皿內的液體太多,那么容易造成食鹽固體飛濺,為盡量減少飛濺,除連續攪拌外,蒸發皿內的液體不要超過蒸發皿容積的三分之二;(4)溶解的粗鹽質量=10.0g-2.0=8.0g,最終得到氯化鈉晶體3.2g,故該實驗精鹽的產率=。(1)在蒸發結晶過程中,除需要三腳架、玻璃棒、酒精燈外,還需要用到的儀器是蒸發皿;(2)過濾操作中可以分離可溶性物質和不溶性物質, 玻璃棒在配置溶液時可以用來攪拌,加速溶質溶解,過濾時泥沙會均勻分布在濾紙下端,故選:D;(3)該操作中容易造成食鹽固體飛濺,為盡量減少飛濺,除連續攪拌外,蒸發皿內的液體不要超過蒸發皿容積的三分之二;(4)根據題意可知溶解的粗鹽質量=10.0g-2.0=8.0g,最終得到氯化鈉晶體3.2g,故該實驗精鹽的產率=。29.【答案】(1)B(2)利用對流,制冷迅速,效果好(3)喝完飲料后,取出罐體底部的水溶液,加熱蒸發掉2克水,冷卻到20℃,有2克晶體析出,此時溶液飽和,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0%,設2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x,則有,x=100g;答:2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100克。【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能夠解渴,說明放入固體溶解后溫度降低了,據此分析判斷;(2)倒置可以加快液體對流,從而使整杯飲料溫度迅速降下來;(3)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解答】(1)根據“一搖冰”飲料在炎熱的夏天解渴可知,其罐底的固體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氯化鈉溶于水吸熱放熱都不明顯,溫度不變。故選B。(2)罐身旋鈕開關下方有一個特別提示:“……務必倒置搖晃2分鐘”,要“倒置”的目的是:利用對流,制冷迅速,效果好。(1)“一搖冰”飲料在炎熱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體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A、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不符合題意;B、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符合題意;C、氯化鈉溶于水吸熱放熱都不明顯,溫度不變,不符合題意;故選B。(2)罐身旋鈕開關下方有一個特別提示:“……務必倒置搖晃2分鐘”,要“倒置”的目的是:利用對流,制冷迅速,效果好。(3)見答案。30.【答案】4;1N;3N【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當該液體密度計的示數為0kg/m3時,金屬塊不受浮力,此時刻度線的刻度值就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2)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自身體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它受到的浮力;(3)若將此時測力計指針所指刻度標為1.0╳103kg/m3,則液體密度為1.0╳103kg/m3,根據(2)可知此時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最后根據計算刻度線對應的刻度值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當該液體密度計的示數為0kg/m3時,金屬塊應未浸入液體中,則這條刻度線的刻度值為。答:該液體密度計的0kg/m3刻度標在4N處;(2)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自身體積,即;金屬塊受到的浮力為;答:金屬塊浸沒在水中靜止,受到的浮力是1N;(3)若將此時測力計指針所指刻度標為1.0╳103kg/m3,這條刻度線的刻度值是。答:若將此時測力計指針所指刻度標為1.0×103kg/m3,這條刻度線的刻度值是3N。31.【答案】AC;增大鍋內液面壓強,提高液體沸點,更快煮熟飯菜;【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系;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1)A.根據對流層的氣溫變化規律判斷;B.根據山腳到山頂的氣溫變化規律判斷;C.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D.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2)根據液體沸點隨上方氣壓的變化規律解答;(3)根據計算限壓閥對出氣孔的壓強,再根據計算限壓閥的重力,最后根據計算限壓閥的質量。【解答】(1)A. 珠峰峰頂常年覆蓋積雪,因為在對流層,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故A正確;B.從山腳到山頂的氣溫不同,故從山腳到山頂植物種類變化明顯,故B錯誤;C.珠峰南坡降水較多,植物種類更豐富,由于迎風坡降水較多,所以推測南坡是迎風坡,故C正確;D. 在登峰的過程中,隊員會出現高原反應,這主要是氣壓過低引起 ,故D錯誤。故選AC。(2)使用高壓鍋可以增大鍋內氣壓,能增大鍋內液面壓強,提高液體沸點,故可以更快煮熟飯菜。(3)空心柱排氣孔的橫截面積;限壓閥的自重對出氣口的壓強;限壓閥的自重對出氣口的壓力;限壓閥的質量。32.【答案】13.6;③④;26.5%;300mL【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分析第③組數據,從而確定1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的質量,然后對m的數值進行推算;(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體,那么溶液肯定飽和;(3)溶質質量分數=;(4)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保持不變,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列式計算加水的體積即可。【解答】(1)從表中可以看出,向10g加入4g氯化鈉只溶解了3.6g,說明加入3.6g時已經飽和,所以加入5g氯化鈉是溶液質量依然為13.6g;(2)溶液③和④中都存在未溶解的氯化鈉,那么溶液③④都是飽和溶液;(3)第三次是13.6g溶液中溶質為3.6g,所以對應的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100%≈26.5%;(4)設需加水的質量為x,那么得到:100g×20%=(100g+x)×5%;解得:x=300g,則需要加水的體積為300mL.1 / 1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科學試題1.(2024八上·玉環期中)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杭州市民以實際行動助力綠色亞運。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br/>A.生活污水通過下水道直接排入河流B.生活中盡量做到少喝水C.亞運會期間盡量減少用水D.一水多用,如淘米水用來澆花等【答案】D【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根據水資源保護的知識判斷。【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生活污水通過下水道直接排入河流,會污染水源,故A錯誤;B.生活中要多喝水,這樣有利于人體的健康,故B錯誤;C.亞運會期間,要在滿足需要的情況節約用水,故C錯誤;D.一水多用,如淘米水用來澆花等,能節約水資源,故D正確。故選D。2.(2024八上·玉環期中)小柯泡好一杯紅糖水并攪拌均勻,喝了一口感覺太甜,想要喝淡一點的紅糖水,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入紅糖 B.加水C.倒掉一部分 D.用吸管喝下層的紅糖水【答案】B【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解析】【分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可以通過改變溶質和溶劑的量,改變溫度來實現兩者之間的轉化。【解答】A.加入紅糖,使其中的溶質增加,濃度增大;B.加水可降低紅糖水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變得淡一點;C.由于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故倒掉一部分其溶質質量分數保持不變;D.由于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故上下層溶質質量分數保持不變;故答案為:B3.(2024八上·玉環期中)圖甲、乙是電解水的實驗及電解時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a,b試管中產生的氣體質量比為2:1B.水分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的數目保持不變C.該實驗證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D.水分解的過程中,保持不變的粒子是氫分子和氧分子【答案】B【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解析】【分析】根據水的電解實驗的過程、現象和結論,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在電解水的實驗中,生成氫氣和陽臺的體積比為2:1,質量比為1:8,故A錯誤;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分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的數目保持不變,故B正確;C.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C錯誤;D.水分解的過程中,保持不變的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故D錯誤。故選B。4.(2024八上·玉環期中)下列有關氣溫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一天中最高氣溫通常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B.人體最感舒適的氣溫是22℃C.氣溫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鳴叫,說明動物行為與氣溫有關D.氣溫即大氣溫度,故氣溫測量不需要在百葉箱里讀得【答案】D【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A.根據一天中氣溫的變化規律判斷;B.根據常見物體的溫度的知識判斷;C.根據動物行為和氣溫的關系判斷;D.根據氣溫的測量方法判斷。【解答】A.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出現在1午后2時左右,故A正確不合題意;B.人體感覺舒適的溫度在22℃左右,故B正確不合題意;C.溫度較高時蟬鳴叫得最厲害,而溫度降低后,就停止鳴叫,則對動物行為有影響的環境因素主要是氣溫。故C正確不合題意;D.百葉箱中溫度計讀數與百葉箱外陽光直接照射下的溫度計讀數相比平均值要低,數值變化小,能更客觀的反應氣溫的變化。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5.(2024八上·玉環期中)有人研發出一種吸盤式手套(如圖),把吸盤緊壓在墻上,開動抽氣機抽使人能在豎直墻面上攀爬,當人靜止在墻上時,讓抽氣機抽出更多空氣,這時( )A.吸盤內外氣壓差變大 B.吸盤受到摩擦力變大C.大氣壓力等于重力 D.吸盤對墻壁的壓力變小【答案】A【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A.抽氣機抽出的氣體越多在,則吸盤內氣壓越??;B.根據平衡力的知識分析摩擦力的變化;C.根據重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分析;D.根據內外氣壓變化,利用分析判斷。【解答】A.讓抽氣機抽出吸盤內更多空氣,則吸盤內氣壓更小,那么內外的氣壓差變大,故A正確;B.當人靜止在墻上時,他受到豎直向上的摩擦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則它們大小相等。當讓抽氣機抽出更多空氣時,此時人仍然靜止,此時摩擦力仍然等于重力,因此摩擦力大小不變,故B錯誤;C.重力在豎直方向,而大氣壓力在水平方向,無法比較,故C錯誤;D.讓抽氣機抽出吸盤內更多空氣,則內外的氣壓差變大。根據可知,吸盤外部和內部的氣體壓力差更大,所以吸盤對墻壁的壓力變大,故D錯誤。故選A。6.(2024八上·玉環期中)片兒川是杭州的特色美食,其主要食材和配料有:面條、倒篤菜(杭州咸菜)、筍片、瘦肉絲、毛豆、食用油、食用鹽、白糖、醬油、料酒等。上述食材和配料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面條、倒篤菜、筍片 B.食用鹽、白糖、料酒C.瘦肉絲、毛豆、食用油 D.食用油、醬油、料酒【答案】B【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質為可溶性物質,懸濁液的分散質為不溶性的固體,乳濁液的分散質為不溶性的小液滴。【解答】 A.面條、倒篤菜、筍片都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懸濁液,故A不合題意;B.食用鹽、白糖、料酒都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B符合題意;C.瘦肉絲、毛豆不屬于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懸濁液,食用油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乳濁液,故C不合題意;D.食用油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乳濁液,醬油、料酒都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D不合題意。故選B。7.(2024八上·玉環期中)小東想利用空的塑料礦泉水瓶來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下列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 )A.向塑料瓶中灌滿熱水后將水倒出,迅速旋緊瓶蓋,塑料瓶變癟B.將空塑料瓶瓶蓋旋緊后置于深水中,塑料瓶變癟C.用手捏空塑料瓶,塑料瓶變癟D.將空塑料瓶從高處靜止釋放撞擊地面,塑料瓶變癟【答案】A【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再比較是否與大氣壓強有關即可。【解答】A.倒出熱水的礦泉水瓶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強,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礦泉水瓶被壓扁了,因此該現象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故A符合題意;B.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將密封的礦泉水瓶置于深水中,受到水的壓強很大,而使礦泉水瓶變形,與大氣壓無關,故B不合題意;C.用手捏空塑料瓶,手對空塑料瓶施力,使空塑料瓶變癟,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與大氣壓無關,故C不合題意;D.空塑料瓶從高處下落撞擊地面,地面給空塑料瓶一個很大的力,使空塑料瓶變癟,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與大氣壓無關,故D不合題意。故選A。8.(2024八上·玉環期中)小安同學在寵物店買了淡水熱帶魚,為方便帶回家,商家將魚放在裝有水的輕薄的塑料袋(不考慮塑料袋自重)里。如果小明將裝著魚且沒有打開的塑料袋直接放入家里的淡水魚缸中,則圖中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 ?。?br/>A. B.C. D.【答案】B【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物體漂浮,浮力等于重力。【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塑料袋和魚缸中的水均為淡水,且輕薄塑料袋的重力可忽略不計;由圖知,熱帶魚懸浮在袋內的水中,則熱帶魚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將塑料袋浸入水中,袋內外水的密度相同,只有當袋中水和魚的總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V排時,袋內水和熱帶魚的總重力才等于受到的浮力,才能處于靜止狀態,即此時內外液面應相平。故答案為:B。9.(2024八上·玉環期中)如圖為滑雪運動員在空中滑行的場景,這樣的姿勢可以使他在空中滑行更遠的距離,其原理是( ?。?br/>A.運動員上方流速較大,上方壓強大于下方壓強B.運動員上方流速較大,上方壓強小于下方壓強C.運動員上方流速較小,上方壓強大于下方壓強D.運動員上方流速較小,上方壓強小于下方壓強【答案】B【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分析】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運動員在空中滑行的姿勢與機翼的形狀相似,則上方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下方流速慢壓強大,這樣就會產生向上的壓力差,從而使運動員在空中滑行飛行更遠的距離,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10.(2024八上·玉環期中)運河中一艘貨船因偏離航道擱淺(如圖)。為使該貨船能回到航道繼續航行,下列措施一定不可行的是( ?。?br/>A.借助浮筒使船上浮 B.將貨船拖回到航道C.清除貨船底部淤泥 D.將貨物搬到甲板上【答案】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增大浮力的方法和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解答】A、借助浮筒能增大浮力,可以使船上浮,故A不符合題意;B、將貨船拖回到航道,可以使船繼續航行,故B不符合題意;C、清除貨船底部淤泥,能增大船排開的水的體積,從而增大浮力,故C不符合題意;D、將貨物搬到甲板上,船和貨物的總重力不變,在浮力不變的情況下,不能繼續航行,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1.(2024八上·玉環期中)模擬實驗是一種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下列實驗中采用該方法的是( ?。?br/>A.甲:馬德堡半球實驗通過馬的拉力說明大氣壓很大B.乙:伽利略通過玻璃管內液柱高低判斷氣溫高低C.丙:通過線香煙的運動情況反映空氣的流動情況D.?。和ㄟ^對玻璃球注水和排水研究潛水艇的浮沉情況【答案】D【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模擬實驗是通過設計和操作一個與真實情況相似的模型或系統,來模擬和預測真實情況的行為和結果,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研究方法,然后與模型法對照即可。【解答】A.馬德堡半球實驗是通過實際的拉力實驗來展示大氣壓的存在和大小,使用的轉化法,故A不符合題意;B.伽利略的實驗是通過觀察玻璃管內液柱的高低來判斷氣溫的高低,這是直接觀察法,故B不符合題意;C.利用了香煙煙霧的可見性來觀察空氣流動,使用使用了轉換法,故C不符合題意;D.玻璃球被用作潛水艇的模型,通過模擬潛水艇在水中的浮沉過程,我們可以預測和理解真實潛水艇的行為,這完全符合模擬實驗的定義,故D符合題意。故選D。12.(2024八上·玉環期中)下列溶液中溶質不是固體的是( ?。?br/>A.食鹽水 B.硫酸銅溶液 C.酒精溶液 D.蔗糖溶液【答案】C【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根據溶液中溶質、溶劑的特點分析。【解答】A. 食鹽水中溶質是氯化鈉,為固體,故不符合題意;B. 硫酸銅溶液中溶質是硫酸銅,為固體,故不符合題意;C. 酒精溶液中溶質是酒精,為液體,故符合題意;D. 蔗糖溶液中溶質是蔗糖,為固體,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3.(2024八上·玉環期中)恒溫蒸發過程,c為升溫蒸發過程,②中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分析實驗過程,作出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br/>A.經歷a程后,②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大于①B.經歷a過程后,②中氯化鈉的溶解度仍等于①C.經歷b過程后,③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大于②D.經歷c過程后,④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大于③【答案】C【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A.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判斷;B.溶解度的大小只與溫度高低有關;C.相同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相同,那么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D.物質的溶解度越大,則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①→②蒸發溶劑,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減少,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②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大于①,故A正確不合題意;B.a為恒溫蒸發過程,溫度不變,則②中氯化鈉的溶解度仍等于①,故B正確不合題意;C.②是恰好飽和的溶液,b有晶體析出,也是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由于溶解度不變,因此二者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C錯誤符合題意;D.從③→④,溫度升高,氯化鈉的溶解度增大,則氯化鈉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變大,即④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大于③,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答案為:C。14.(2024八上·玉環期中)如圖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適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將另一只同樣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內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標準大氣壓下,對槽內水加熱到沸騰時,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br/>A.槽內甲、乙瓶內水溫都不能達到100℃B.甲、乙瓶中水都不沸騰C.甲瓶內水不沸騰,乙瓶內水沸騰D.甲瓶內水沸騰,乙瓶內水不沸騰【答案】B【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解析】【分析】液體沸騰的條件:①達到沸點;②繼續吸熱,根據題目描述分析判斷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甲瓶中水從槽內水中吸熱,溫度升高直到100℃,此時甲瓶中的水一旦與槽內的水溫度相等,甲瓶中的水就無法吸熱,不能沸騰;乙瓶上端封閉,瓶內氣壓大于標準大氣壓,則乙瓶中水的沸點高于100℃,這樣乙瓶中水溫達不到沸點,不能沸騰。故答案為:B。15.(2024八上·玉環期中)清理效果調試。如圖為某水上垃圾收集器在水中漂浮時的狀態,小組同學通過上下移動泡沫柱來改變收集口離水面的距離H,以滿足不同厚度垃圾的收集需求(箭頭表示水流方向)。在調試過程中,該收集器所受浮力F浮與距離H的關系圖像正確的是( ?。?br/>A. B.C. D.【答案】C【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漂浮條件分析收集口到水面的距離H改變時垃圾收集器受到的浮力變化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水上垃圾收集器始終在水面漂浮,則它受到的浮力大小始終等于物體的重力,因此它受到的浮力始終不變,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16.(2024八上·玉環期中)讀下列大氣的垂直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大型客機主要在 層(填字母)飛行。(2)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多發生在[ ] 層(填字母和名稱)。(3)A層氣溫垂直變化的規律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 ?。ā吧摺被颉敖档汀保?br/>【答案】(1)B(2)A;對流(3)降低【知識點】大氣的分層【解析】【分析】(1)平流層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氣流平穩,適合大型客機飛行。(2)對流層大氣對流劇烈,容易形成各種對流天氣;(3)根據對流層的氣溫變化規律解答。【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圖中B的層頂到地面的高度50千米左右,因此B位于對流層,大型客機就在這個未知飛行,故選B;(2)圖中A層位于近地面上方,為對流層,而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都發生在對流層,故選A;(3)原A層空氣有顯著的對流運動、該層集中了大氣中絕大部分的水汽和固體雜質等,因此A層對流層氣溫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1)平流層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氣流平穩,適合大型客機飛行。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圖中B位于對流層層頂到高度50千米左右,且氣溫隨著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為平流層。(2)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都發生在對流層,圖中A層位于近地面。(3)由圖及所學知識知,A層對流層氣溫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原因是該層空氣有顯著的對流運動、該層集中了大氣中絕大部分的水汽和固體雜質等。17.(2024八上·玉環期中)小明為了模擬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向錐形瓶中注人少量溫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蓋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塊,稍后,在瓶內出現朦朧的“白霧”,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漸變大,最終下落到瓶內。(1)這個模擬實驗展示的是水循環中的 和 環節。(2)以下是降水形成的幾個階段,請排列出一個大致的降水過程(填字母) 。A.水汽凝結B.水汽和冰晶增大C.冷卻降溫D.空氣上升E.形成降水【答案】(1)蒸發;降水(2)DCABE【知識點】水循環;降水【解析】【分析】(1)水循環的環節主要包括蒸發(包括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2)降水形成的基本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錐形瓶中的水受熱汽化呈水蒸氣上升,這就是蒸發。上升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落回錐形瓶,這相當于降水,則這個模擬實驗展示的是水循環中的蒸發和降水環節。(2)降水形成的大致過程如下:空氣上升→冷卻降溫→水汽凝結水珠→冰晶增大→形成降水,所以其順序為:DCABE。(1)錐形瓶中的水蒸氣上升,在上升過程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即看到瓶內出現朦朧的“白霧”和表面皿下面的小水滴,這個模擬實驗展示的是水循環中的蒸發和降水環節。(2)一般認為,降水形成有2個基本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降水過程為空氣上升、冷卻降溫、水汽凝結、水珠和冰晶增大,形成降水、所以其順序為:DCABE。18.(2024八上·玉環期中)小樂利用電解水的實驗探究水的組成。(1)圖甲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向電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滿水后,接通直流電,等a、b玻璃管內收集到一定體積的氣體后關閉電源。若要檢驗a玻璃管中的氣體,其操作是 。(2)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為 。(3)對乙圖中水電解的微觀過程排序 。(用①,②,③表示)(4)實驗結束后,水電解器中剩余的硫酸溶液與原溶液相比,變大的是______;A.溶質的質量 B.溶液的質量C.水的質量 D.溶質的質量分數【答案】(1)打開活塞,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尖嘴管口,木條復燃,說明氣體是氧氣(2)(3)②③①(4)D【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氧氣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1)在水的電解實驗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產生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端產生氫氣,結合氧氣的檢驗方法解答;(2)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文字表達式;(3)化學反應的過程,其實就是分子先分裂為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形成分子的過程;(4)根據水的電解過程確定溶質、溶劑和溶液質量的變化,進而分析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管與正極相連,應該收集的氣體為氧氣,則檢驗a玻璃管中的氣體的操作是:打開活塞,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尖嘴管口,木條復燃,說明氣體是氧氣;(2)水在通電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文字表達式為:;(3)水電解的過程,其實就是水分子分裂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氧原子分別重新組合形成氫分子、氧分子的過程,則乙圖中水電解的微觀過程排序為:②③①;(4)根據題意可知,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則水的質量減少,而溶質硫酸的質量保持不變,故溶質的質量不變。根據“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可知,溶液的質量減小。根據“”可知,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故D符合題意,而A、B、C不合題意。故答案為:D。(1)電解水實驗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產生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端產生氫氣,則a、b玻璃管內收集到的氣體分別是氧氣、氫氣,氧氣具有助燃性,則檢驗a玻璃管中的氣體,其操作是:打開活塞,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尖嘴管口,木條復燃,說明氣體是氧氣;(2)水在通電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文字表達式為;(3)在通電條件下,水分子分裂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氧原子分別重新組合形成氫分子、氧分子,大量氫分子、氧分子分別聚集成氫氣、氧氣,則乙圖中水電解的微觀過程排序為②③①;(4)A、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水的質量減少,而硫酸不參加反應,質量保持不變,故溶質的質量不變,不符合題意;B、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水的質量減少,而硫酸不參加反應,質量保持不變,故溶液的質量減少,不符合題意;C、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水的質量減少,不符合題意;D、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水的質量減少,而硫酸不參加反應,質量保持不變,故溶液的質量減少,根據,則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大,符合題意。故選:D。19.(2024八上·玉環期中)小潘同學做了一個有趣實驗,在距一支粉筆的粗端2cm處點上一滴藍墨水,將粉筆插入盛有酒精的培養皿中。過了一段時間發現隨著酒精的上升,藍墨水在粉筆上不斷移動,最后藍墨水在粉筆上形成兩個比較明顯的區域(如下圖所示)。試根據上述現象回答問題:(1)藍墨水屬于 ?。ㄟx填“純凈物”或“混合物”)(2)我們可以利用上述原理分離混合物,而且混合物分離的方法還有很多,請寫出下列各組分離混合物的方法(填字母)。A.沉淀法 B.過濾法 C.蒸發溶劑 D.冷卻熱飽和溶液 E.蒸餾法①用自來水制純水 ?。虎诤倭柯然c的硝酸鉀 ;【答案】(1)混合物(2)E;D【知識點】常見物質的分類;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結晶)【解析】【分析】(1)只有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而多種物質組成混合物;(2)根據各種分離方法的本質,對各個題目中采用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藍墨水是由顏料和水組成,其屬于混合物;(2)①用自來水制純水可以采用蒸餾,蒸餾后得到水純凈水,故選E;②氯化鈉與硝酸鉀的溶解度不同,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所以含有少量氯化鈉的硝酸鉀可以用冷卻熱飽和溶液得到硝酸鉀晶體,故答案為:D。(1)藍墨水是由顏料和水組成,其屬于混合物;(2)①用自來水制純水可以采用蒸餾,蒸餾后得到水純凈水,故選E;②氯化鈉與硝酸鉀的溶解度不同,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所以含有少量氯化鈉的硝酸鉀可以用冷卻熱飽和溶液得到硝酸鉀晶體,故選D;20.(2024八上·玉環期中)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動和生產、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生命吸管”是一種可以隨身攜帶的小型凈化器,里面裝有網絲、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樹脂。其中活性炭起到 和過濾的作用。(2)喝了冰鎮汽水以后,常常會打嗝。這種現象說明氣體在溫度越高時,在等量水中溶解得 (選填“多”“少”或“不變”)。【答案】吸附;少【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凈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根據活性炭的性質和用途解答;(2)根據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答。【解答】(1)“生命吸管”是一種可以隨身攜帶的小型凈化器,里面裝有網絲、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樹脂。其中活性炭起到吸附和過濾的作用。(2)體內溫度高,喝了冰鎮汽水以后,常常會打嗝,說明有氣體溢出,即氣體的溶解度減小,即: 說氣體在溫度越高時,在等量水中溶解得越少。21.(2024八上·玉環期中)中國空間站空中課堂和地面課堂同時利用乒乓球和水做了浮力實驗,如圖所示。(1)天宮課堂中的乒乓球可以懸浮在水中的任何位置,是因為太空中沒有重力,導致乒乓球上下表面沒有壓強差 受到浮力(選填“有”或“沒有”);(2)地面上的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判斷ρ乒乓球 ρ水(選填“>”、“<”或“=”)。【答案】沒有;<【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等于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2)根據浮沉條件分析判斷。【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太空中水處于完全失重狀態,而水的壓強由水的重力產生,則水中各處的都為零,自然不會對乒乓球產生壓力。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可知,乒乓球不受浮力作用。(2)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則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22.(2024八上·玉環期中)如圖所示是一個飲水壺的部分結構示意圖,a、b是出水管的兩端,壺內水面低于出水管的a端,活塞與壺口接觸緊密且能自由移動。用力向下壓活塞,在水從a端勻速流出(壺內水面始終高于b端)的過程中,壺內氣體的溫度保持不變。(1)壺內氣體壓強 ?。ㄟ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氣壓。(2)向下壓活塞的力F逐漸 。(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答案】(1)大于(2)變大【知識點】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解析】【分析】(1)流體總是從壓強大的位置流向壓強小的位置;(2)氣體壓強和體積成反比,據此分析活塞下壓時氣壓的變化,進而推斷下壓力的大小變化。【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當下壓活塞時,壺內氣體的體積會變小,而壺內氣體的壓強會變大。由于水從壺內流向壺外,因此壺內氣壓大于壺外的大氣壓強。(2) 向下壓活塞時,下壓的距離越大,則里面的空氣體積越小,那么氣壓越大,那么氣體對活塞產生的壓力越大,自然向下壓活塞的力F也會逐漸變大。(1)由圖可知,當下壓活塞時,壺內氣體的體積會變小,同時,壺內氣體的壓強會變大,大于壺外的大氣壓強。(2)由于壺內氣體的壓強變大,所以,壺內氣體對活塞產生的向上的壓力也變大,則向下壓活塞的力F也會逐漸變大。23.(2024八上·玉環期中)如圖是驗證水的組成的裝置。a、b是兩個連通并帶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帶活塞的尖嘴管),c為連接在a、b中間的漏斗,a、b管下端是與直流電源相連的兩個電極。實驗步驟如下:(1)先將活塞打開,然后從c處將水倒入裝置中,使a、b玻璃管中充滿水,關閉活塞后再接通電源。(2)打開電源開關,幾分鐘后在a、b玻璃管中生成氣體的體積如圖所示。根據實驗填空:①a、b管內生成的氣體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 ?。?br/>②c管中液體的液面 ?。ㄌ睢吧仙被颉跋陆怠保?,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 ;(3)電解一定量的水,當其中一個電極產生5mL氣體時,另一電極產生的氣體體積可能是 mL或 mL.【答案】氣體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氣不易溶于水,氫氣難溶于水;上升;a、b管內匯聚氣體,氣壓變大,將水壓入c中;10;2.5【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2)①根據水電解實驗的產物,以及氣體難溶于水分析;②根據生成氣體后氣壓變大分析;(3)根據水電解實驗中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解答。【解答】(2)①根據題意可知,a、b管內生成的氣體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氣體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氣不易溶于水,氫氣難溶于水;②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則a、b管內匯聚氣體,氣壓變大,于是將水壓入c中,因此c管中液體的液面上升;(3)電解水實驗中,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當其中一個電極產生5mL氫氣時,則產生氧氣的體積為:5mL÷2=2.5mL。如果產生5mL氧氣,那么產生氫氣的體積為:5mL×2=10mL。24.(2024八上·玉環期中)燒杯中盛有一定質量溫度為80℃溶質為M的溶液,將其置于室溫環境中,測定不同溫度時析出固體M的質量。測定結果記錄如表所示。若不考慮水蒸發對實驗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溶液的溫度(℃) 75 65 60 35 20析出固體M的質量(g) 0 0 2.0 4.5 8.4(1)65℃時,該溶液是否為飽和溶液? (選填“是”“否”或“無法判斷”)。(2)將40℃時接近飽和的M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達到目的的有 ?。ㄌ钚蛱枺?。①升溫 ②降溫 ③加溶質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種固體N ⑥恒溫蒸發水⑦與40℃時M的飽和溶液混合(3)如圖所示實驗中,若加入物質b(不與水反應)后,熱水會突然沸騰,說明溶液的溫度 。繼續向熱水中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又看到沸騰現象,至燒杯中出現固體物質后,再繼續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就看不到沸騰現象。請解釋不再產生沸胯現象的原因 。【答案】無法判斷;②③⑥;升高;b不再溶解,不再放熱【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出現未溶的晶體,那么溶液肯定飽和;否則,無法判斷溶液是否飽和;(2)根據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判斷;(3)①液體沸騰的條件:①達到沸點;②繼續吸熱;②當某種物質達到飽和后,再加入該物質也不會繼續溶解。【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65℃時沒有固體析出,因此部分判斷此時溶液是否飽和;(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隨著溫度的降低,析出晶體的質量增大,即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則不飽和溶液轉換為飽和溶液的方法:①降溫;②加溶質;⑥蒸發溶劑,故選②③⑥;(3)①若加入物質b后,熱水會突然沸騰,即溶液升高高沸點,說明溶液的溫度升高了;②燒杯中出現固體物質后,再繼續加入相同質量的物質b,此時物質b也不會溶解,那么就不會再放出熱量,于是溶液不再沸騰。25.(2024八上·玉環期中)·覆杯實驗是科學教材中的經典實驗??茖W小組利用現代高速攝影技術進行了相關研究。當取一個高為18cm的杯子中裝入部分水(如圖乙),倒置的瞬間水與輕質蓋片會一起下降一段高度(如圖丙),在杯口和蓋片之間形成一段液橋。空氣柱高度/cm 2.25 4.50 9.00 13.50 15.75液橋高度/cm 0.078 0.138 0.215 0.168 0.123(1)覆杯實驗的原理是 (2)做覆杯實驗時按圖所示順時針旋轉目的是證明 ;(3)改變杯子內空氣柱高度,蓋上輕質蓋片并倒置,測出相應液橋長度,得到數據如表丁,可得出的結論是 ?。?br/>(4)相關實驗表明:空氣會從液橋進入,液橋越長空氣越容易進入,覆杯實驗成功率越低。則下列四個留有部分空氣的覆杯實驗,最不可能成功的是______。A. B. C.【答案】(1)大氣對紙片的壓力大于水對紙片的壓力,所以紙片不會掉下來,水也不會流出來(2)各個方向都有大氣壓(3)在杯子高度一定時,當空氣柱的高度增加時,液橋高度先增大后減小(4)B【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1)根據大氣對紙片產生向上的壓力分析;(2)根據大氣壓強朝向各個方向解答;(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空氣柱的高度對液橋高度的影響即可。(4)根據表格數據確定液橋高度最多時,空氣柱高度與杯子高度的數量關系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大氣對紙片的壓力大于水對紙片的壓力,所以紙片不會掉下來,水也不會流出來,這就是覆杯實驗原理;(2)紙片向左時不下落,說明大氣對紙片有向右的壓強;紙片向下時不下落,說明大氣對紙片有向上的壓強……。做覆杯實驗時順時針旋轉360°,紙片都不會掉下來,說明說明在各個方向都受到大氣壓的作用。(3)分析數據可知,在杯子高度一定時,當空氣柱的高度增加時,液橋高度先增大后減小。(4)從表格數據可知空氣柱的高度接近于杯子高度的一半時,液橋高度最大,由此可知B圖實驗中,空氣柱高度最接近杯子高度的一半,液橋高度會最大,最不可能成功,故答案為:B。(1)覆杯實驗原理是大氣對紙片的壓力大于水對紙片的壓力,所以紙片不會掉下來,水也不會流出來。(2)空氣在各個方向都存在壓強。做覆杯實驗時順時針旋轉360°,紙片都不會掉下來,說明在各個方向都受到大氣壓的作用。(3)分析數據可知,在杯子高度一定時,當空氣柱的高度增加時,液橋高度先增大后減小。(4)已知空氣會從液橋進入,液橋高度越大空氣越容易進入,覆杯實驗成功率越低。從表格數據可知空氣柱的高度接近于杯子高度的一半時,液橋高度最大,由此可知B圖實驗中,空氣柱高度最接近杯子高度的一半,液橋高度會最大,最不可能成功,故選B。26.(2024八上·玉環期中)小李騎自行車去郊游,休息期間,停放在烈日下的自行車爆胎了,小李猜想:一定質量的氣體,在體積不變時,氣體壓強與溫度有關。回家后,設計了下圖所示的實驗。將廣口瓶放入水槽中,給水槽中的水加熱(加熱器未畫出),水溫上升,每隔一段時間用溫度計測量熱水的溫度t(即瓶中密閉氣體的溫度)及對應U形管內水面高度差,高度差與熱水的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所示,每次測量時都使U形管左側水面保持在圖中a位置不變。熱水的溫度t/℃ 20 30 40 50U形管水面高度差 0 30 50 100(1)每次測量時都使U形管左側水面保持在圖中a位置不變的目的是 (2)圖中a、b高度差為30cm,則此時瓶內氣壓增加了 Pa。(3)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 (4)在炎熱的夏天,載重汽車在盤山公路行駛時,要不斷往輪胎上噴水,主要是通過 的方法來減小輪胎內氣體的壓強,防止爆胎。【答案】(1)保持體積不變(2)3000(3)一定量的氣體,在體積保持不變時,氣體的壓強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4)降低溫度【知識點】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解析】【分析】(1)溫度和體積都會影響氣體的壓強,探究溫度對氣體壓強的影響時,需控制氣體的體積相同,只改變溫度;(2)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計算瓶內氣壓的增長值;(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氣體壓強隨溫度的變化規律;(4)根據水蒸發致冷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每次測量時都是壓強計左側水液面保持在圖中a點的位置不變,目的是保持一定質量密閉氣體的體積不變。(2)根據題意可知,a、b高度差30cm,則此時瓶內氣壓增加p=ρ液gh=1.0×103kg/m3×10N/kg×0.3m=3000Pa;(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氣體的體積不變時,熱水的溫度越高,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越大,那么得到結論:一定量的氣體,在體積保持不變時,氣體的壓強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4)不斷往輪胎上噴水,主要是通過水的汽化吸熱使輪胎的溫度降低,來減小輪胎內氣體的壓強,防止爆胎。(1)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探究,每次測量時都是壓強計左側水液面保持在圖中a點的位置不變,目的是保持一定質量密閉氣體的體積不變,探究氣體的壓強與溫度的關系。(2)a、b高度差30cm,則此時瓶內氣壓增加p=ρgh=1.0×103kg/m3×10N/kg×0.3m=3000Pa(3)分析實驗數據可知,一定量的氣體,在體積保持不變時,氣體的壓強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4)在炎熱的夏天,載重汽車在盤山公路下坡行駛時,輪胎與地面克服摩擦做功,使輪胎溫度不斷升高,體積一定的條件下,壓強不斷增大;不斷往輪胎上噴水,主要是通過水的汽化吸熱使輪胎內氣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來減小輪胎內氣體的壓強,防止爆胎。27.(2024八上·玉環期中)某校項目化學習小組用塑料吸管制作簡易密度計。[材料工具]塑料吸管、金屬絲、石蠟,不同密度的液體(見表),燒杯、記號筆、刻度尺。液體 a b c d密度(g/cm3) 0.8 1.0 1.2 1.4[評價標準]評價標準 達標 待改進浮沉狀態 不能整直漂浮于被測液體中測量范圍 可粗略測量出密度為0.8~1.2g/cm3的液體密度 不能粗略測量出密度為0.8~1.2g/cm3的液體密度[實驗步驟]①取一根粗細均勻的飲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適量金屬絲并用石蠟封口(如圖甲所示);②將其放入液體a中,豎立靜止后,在密度計上與水面相平處標上0.8g/cm3;③用同樣的方法在密度計上標上1.0g/cm3、1.2g/cm3、1.4g/cm3;④用其測量不同液體密度;回答下列問題:(1)在表格中將評價標準補充完整;(2)0.8g/cm3、1.0g/cm3、1.2g/cm3、1.4g/cm3四種刻度在密度計上自下而上的排列順序是 ,刻度線之間的間距 ?。ㄟx填“是”或“不是”)均勻的;(3)將密度計放入某種未知液體中,液面在密度計刻度范圍之外。密度計浸入液體的長度為h,如圖乙所示。若密度計的質量為m,橫面積為S,用h、m、S表示液體密度= 。【答案】能豎直漂浮于被測液體中;1.4g/cm3、1.2g/cm3、1.0g/cm3、0.8g/cm3;不是;【知識點】液體密度的測量;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待改進”的指標內容確定“達標”的內容;(2)①根據浮沉條件分析密度計受到的浮力大小變化,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體密度大小隨排開液體體積的變化規律;②推導得到液體密度和密度計浸入液體深度的數量關系,據此推測刻度線的間距是否均勻;(3)根據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推算液體密度的表達式。【解答】(1)根據表格可知,“待改進”的指標內容為不能豎直漂浮在液面上,則“達標”的評價標準為能豎直漂浮于被測液體中。(2)①密度計始終漂浮在液面上,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始終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變。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密度計浸入液體的體積越大(刻度越靠下),液體的密度越小,所以四種刻度在密度計上自下而上的排列順序是1.4g/cm3、1.2g/cm3、1.0g/cm3、0.8g/cm3。②同一支密度計漂浮在不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同,即;當F浮、g、S一定時,ρ液與h浸成反比,所以刻度線之間的間距是不均勻的。(3)密度計在液體中處于漂浮狀態,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所以液體的密度。28.(2024八上·玉環期中)氯化鈉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純含少量泥沙的粗鹽,一般經過以下操作流程。(1)在蒸發結晶過程中,除需要三腳架、玻璃棒、酒精燈外,還需要用到的儀器是 。(2)過濾操作正確,過濾后展開濾紙,若黑色代表泥沙,則看到的情況是最接近圖中的______A. B.C. D.(3)操作①容易造成食鹽固體飛濺,為盡量減少飛濺,除連續攪拌外,還可采取 等措施。(4)步驟②中稱,取10.0克粗鹽,將該粗鹽逐漸加入盛有10毫升水的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直到粗鹽不再溶解為止,稱得剩余粗鹽為2.0克,最終得到氯化鈉晶體3.2克,該實驗精鹽的產率是 【答案】(1)蒸發皿(2)D(3)蒸發皿內的液體不要超過蒸發皿容積的三分之二(4)40%【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結晶的概念與方法;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蒸發結晶的實驗過程確定需要的實驗器材;(2)根據濾紙的折疊方法和過濾操作的過程分析;(3)根據蒸發結晶操作的注意事項解答;(4)精鹽的產率=。【解答】(1)根據蒸發結晶的實驗過程可知,除需要三腳架、玻璃棒、酒精燈外,還需要用到的儀器是蒸發皿;(2)在過濾操作中,泥沙會均勻分布在濾紙下端,故答案為:D;(3)該操作中,如果蒸發皿內的液體太多,那么容易造成食鹽固體飛濺,為盡量減少飛濺,除連續攪拌外,蒸發皿內的液體不要超過蒸發皿容積的三分之二;(4)溶解的粗鹽質量=10.0g-2.0=8.0g,最終得到氯化鈉晶體3.2g,故該實驗精鹽的產率=。(1)在蒸發結晶過程中,除需要三腳架、玻璃棒、酒精燈外,還需要用到的儀器是蒸發皿;(2)過濾操作中可以分離可溶性物質和不溶性物質, 玻璃棒在配置溶液時可以用來攪拌,加速溶質溶解,過濾時泥沙會均勻分布在濾紙下端,故選:D;(3)該操作中容易造成食鹽固體飛濺,為盡量減少飛濺,除連續攪拌外,蒸發皿內的液體不要超過蒸發皿容積的三分之二;(4)根據題意可知溶解的粗鹽質量=10.0g-2.0=8.0g,最終得到氯化鈉晶體3.2g,故該實驗精鹽的產率=。29.(2024八上·玉環期中)你見過冬天能自發熱,夏天能自制冷的罐裝飲料嗎?如圖1是“瑪吉克牌”一搖冰功能飲料。根據所給資料,請仔細回答:(1)“一搖冰”飲料在炎熱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體是______(填固體)。A.氫氧化鈉 B.硝酸銨 C.氯化鈉(2)罐身旋鈕開關下方有一個特別提示;“……務必倒置搖晃2分鐘”,為什么要“倒置”呢? 。(3)喝完飲料后。取出罐體底部的水溶液,加熱蒸發掉2克水。冷卻到,有2克晶體析出,此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0%,則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多少克?(計算結果保留整數)【答案】(1)B(2)利用對流,制冷迅速,效果好(3)喝完飲料后,取出罐體底部的水溶液,加熱蒸發掉2克水,冷卻到20℃,有2克晶體析出,此時溶液飽和,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0%,設2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x,則有,x=100g;答:2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100克。【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能夠解渴,說明放入固體溶解后溫度降低了,據此分析判斷;(2)倒置可以加快液體對流,從而使整杯飲料溫度迅速降下來;(3)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解答】(1)根據“一搖冰”飲料在炎熱的夏天解渴可知,其罐底的固體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氯化鈉溶于水吸熱放熱都不明顯,溫度不變。故選B。(2)罐身旋鈕開關下方有一個特別提示:“……務必倒置搖晃2分鐘”,要“倒置”的目的是:利用對流,制冷迅速,效果好。(1)“一搖冰”飲料在炎熱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體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A、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不符合題意;B、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符合題意;C、氯化鈉溶于水吸熱放熱都不明顯,溫度不變,不符合題意;故選B。(2)罐身旋鈕開關下方有一個特別提示:“……務必倒置搖晃2分鐘”,要“倒置”的目的是:利用對流,制冷迅速,效果好。(3)見答案。30.(2024八上·玉環期中)小亮同學在測量浮力時發現:金屬塊浸沒在密度不同的液體中,測力計示數不同。于是,他用測力計和重為4N,體積為110-4m3的金屬塊,組裝成密度計,將金屬塊浸沒在不同液體中靜止,來探究液體密度與測力計示數的對應關系。(g取10N/kg,ρ水=1.0103kg/m3)(1)該液體密度計的0kg/m3刻度標在 N處;(2)如圖所示,金屬塊浸沒在水中靜止,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若將此時測力計指針所指刻度標為1.0103kg/m3,這條刻度線的刻度值是多少N? 【答案】4;1N;3N【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當該液體密度計的示數為0kg/m3時,金屬塊不受浮力,此時刻度線的刻度值就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2)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自身體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它受到的浮力;(3)若將此時測力計指針所指刻度標為1.0╳103kg/m3,則液體密度為1.0╳103kg/m3,根據(2)可知此時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最后根據計算刻度線對應的刻度值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當該液體密度計的示數為0kg/m3時,金屬塊應未浸入液體中,則這條刻度線的刻度值為。答:該液體密度計的0kg/m3刻度標在4N處;(2)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自身體積,即;金屬塊受到的浮力為;答:金屬塊浸沒在水中靜止,受到的浮力是1N;(3)若將此時測力計指針所指刻度標為1.0╳103kg/m3,這條刻度線的刻度值是。答:若將此時測力計指針所指刻度標為1.0×103kg/m3,這條刻度線的刻度值是3N。31.(2024八上·玉環期中)2022年5月4日,中國“巔峰使命”珠峰科考隊成功登頂,同時創造多個世界紀錄,包括在全球首次建成珠峰完整的海拔氣象梯度觀測站;利用高精度雷達完成冰厚測量和樣本采集等;(1)下列對科考隊登頂過程中的發現,分析正確的有 ??;(填字母編號)A.珠峰峰頂常年覆蓋積雪,因為在對流層,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B.從山腳到山頂植物種類變化明顯,其主要原因是光照強度的不同C.珠峰南坡降水較多,植物種類更豐富,由此可推測南坡是迎風坡D.在登峰的過程中,隊員會出現高原反應,這主要是氣壓過高引起(2)小科從媒體中獲悉科考隊員所攜帶的物品清單,制作了一份分析表。請你幫助小科補充表中的空格;攜帶物品 理由防裂唇膏 高原風大、空氣干燥,人體中水分蒸發快,嘴唇易干裂電熱鞋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腳離心臟較遠,溫度較低,需要保暖高壓鍋 防紫外線服裝 海拔高,空氣稀薄,紫外線照射強烈…… ……(3)現有一個直徑為20cm,鍋蓋上的豎直空心柱出氣孔的橫截面積為10mm2的高壓鍋,已知鍋內氣體能達到的最大壓強為2.0×105Pa,若用它在大氣壓強為0.9×105Pa的地區煮飯,則應配一個質量為多大的限壓閥?(g取10N/kg) 【答案】AC;增大鍋內液面壓強,提高液體沸點,更快煮熟飯菜;【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系;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1)A.根據對流層的氣溫變化規律判斷;B.根據山腳到山頂的氣溫變化規律判斷;C.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D.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2)根據液體沸點隨上方氣壓的變化規律解答;(3)根據計算限壓閥對出氣孔的壓強,再根據計算限壓閥的重力,最后根據計算限壓閥的質量。【解答】(1)A. 珠峰峰頂常年覆蓋積雪,因為在對流層,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故A正確;B.從山腳到山頂的氣溫不同,故從山腳到山頂植物種類變化明顯,故B錯誤;C.珠峰南坡降水較多,植物種類更豐富,由于迎風坡降水較多,所以推測南坡是迎風坡,故C正確;D. 在登峰的過程中,隊員會出現高原反應,這主要是氣壓過低引起 ,故D錯誤。故選AC。(2)使用高壓鍋可以增大鍋內氣壓,能增大鍋內液面壓強,提高液體沸點,故可以更快煮熟飯菜。(3)空心柱排氣孔的橫截面積;限壓閥的自重對出氣口的壓強;限壓閥的自重對出氣口的壓力;限壓閥的質量。32.(2024八上·玉環期中)氯化鈉俗名食鹽是工業生產和生活的一種重要原料,也是實驗室里常見的一種藥品。下表是20℃時,氯化鈉溶解于水的實驗數據,回答下列問題;實驗序號 水的質量(g) 加入氯化鈉的質量(g) 溶液的質量(g)① 10 2 12② 10 3 13③ 10 4 13.6④ 10 5 m(1)表中 m= ??;(2) 在這4次實驗中,得到的是20℃氯化鈉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ㄌ顚嶒炐蛱枺?;(3) 計算第3次實驗得到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過程) (4)20℃時,實驗室把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氯化鈉溶液釋成5%的氯化鈉溶液,需加水多少毫升?(寫出過程) 【答案】13.6;③④;26.5%;300mL【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分析第③組數據,從而確定1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的質量,然后對m的數值進行推算;(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體,那么溶液肯定飽和;(3)溶質質量分數=;(4)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保持不變,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列式計算加水的體積即可。【解答】(1)從表中可以看出,向10g加入4g氯化鈉只溶解了3.6g,說明加入3.6g時已經飽和,所以加入5g氯化鈉是溶液質量依然為13.6g;(2)溶液③和④中都存在未溶解的氯化鈉,那么溶液③④都是飽和溶液;(3)第三次是13.6g溶液中溶質為3.6g,所以對應的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100%≈26.5%;(4)設需加水的質量為x,那么得到:100g×20%=(100g+x)×5%;解得:x=300g,則需要加水的體積為300mL.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