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檢測卷(一)(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或錯選均不得分。)1.豌豆的下列性狀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子葉黃色和葉子綠色純合高莖和雜合高莖純合高莖和純合矮莖幼嫩細莖和成熟高莖2.將純合顯性豌豆與隱性豌豆間行種植,隱性一行豌豆所產生的子代表現為( )顯性∶隱性=1∶1 顯性∶隱性=3∶1全是顯性 全是隱性3.(2024·湖衢麗質檢)孟德爾通過對豌豆的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發現,F2表型的比例約為3∶1。下列關于出現這一結果的條件中,不必要的是( )顯性基因對隱性基因為完全顯性F1產生的雌、雄配子比例為1∶1F1的雌、雄配子之間要隨機結合各種基因型的后代存活概率相等4.某同學自己動手制作了實驗裝置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兩小桶分別模擬兩親本,小桶中放置相同顏色和數量的彩球,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從甲小桶中抓取一個彩球,模擬產生配子的過程兩種顏色的彩球模擬一對等位基因甲、乙兩小桶內抓取的兩彩球有2種組合方式取出的彩球組合之后,要放回原小桶并搖勻5.豌豆子葉黃色(Y)對綠色(y)為顯性(如右圖)。根據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解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②③都是黃色子葉③的子葉顏色與F1相同①和②都是黃色子葉、③是綠色子葉①和②都是綠色子葉、③是黃色子葉6.“假說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下列屬于孟德爾在發現基因分離定律時的“演繹”過程的是( )讓F1測交,結果產生了兩種性狀的子代,比例接近1∶1由F2出現了“3∶1”,推測生物體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會出現兩種性狀,比例接近1∶1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分離,則F2中三種遺傳因子組成個體比接近1∶2∶17.(2024·山水聯盟高一聯考)下列各種交配組合中,遺傳因子A對a為顯性。子代中有關比例大小排列錯誤的是( )①AA×aa ②Aa×aa ③Aa×Aa ④AA×Aa ⑤AA×AA ⑥aa×aa顯性個體所占比例:①=④=⑤>③>②>⑥隱性個體所占比例:⑥>②>③>①=④=⑤純合子所占比例:⑤=⑥>④>③>②>①雜合子所占比例:①>②=③=④>⑤=⑥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第8~9題。ABO血型系統是1900年奧地利蘭茨泰納發現和確定的人類第一個血型系統。A型血的基因型為IAIA、IAi,B型血的基因型為IBIB、IBi,O型血的基因型為ii,AB型血的基因型為IAIB。8.在人類ABO血型的基因組成中,共有雜合子( )3種 4種5種 6種9.如圖為某家族血型系譜圖,□代表男性,○代表女性,除了甲、庚兩人外,其他人的血型已標明在圖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IA、IB、i基因的遺傳遵循分離定律,與血型相關的基因型一共有8種據圖分析,甲的血型可以是B型或AB型,庚的血型有4種可能若丙和丁生出了一個O型血的孩子,他們再生一個男孩,此男孩是A型血的概率為1/8生出O型血孩子的夫妻雙方的基因型組合可以有6種(正、反交算一種)10.(2024·浙江錢塘聯盟高一聯考)種植基因型為AA和Aa的豌豆,兩者數量之比是1∶3。已知該種豌豆產生的含a的精子有一半無法參與受精。自然狀態下,其子代中基因型為AA、Aa、aa個體的數量比接近(假設結實率相同)( )4∶3∶1 5∶2∶17∶6∶3 100∶60∶911.(2024·A9協作體高一期末)某植物的株高有高莖和矮莖兩種性狀,是由獨立遺傳的n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現將多株純合高莖植株和純合矮莖植株分別雜交,得到F1,并將所得F1進行自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為高莖∶矮莖有3∶1、9∶7、27∶37和81∶175這幾種,則n的值為( )1 23 412.人類的膚色由A/a、B/b、E/e三對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AABBEE為黑色,aabbee為白色,其他性狀與基因型的關系如圖所示,即膚色深淺與顯性基因個數有關,如基因型為AaBbEe、AABbee與aaBbEE等與含任何三個顯性基因的膚色一樣。若雙方均含3個顯性基因的雜合子婚配(AaBbEe×AaBbEe),則子代膚色的基因型和表型分別有多少種( )27,7 16,927,9 16,713.(2024·海淀高一期末)科研人員用純合的紫花與純合的白花豇豆品種雜交,獲得的F1全為紫花,F1自交后代的花色及個體數目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花色 紫花 白花 淺紫花F2個體數目/株 310 76 26推測花色由2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組合定律F2個體中紫花豇豆的基因型有4種F2個體中白花與非白花的比例約為3∶13F2中白花豇豆自交后代為白花∶淺紫花=5∶114.如圖為某家族遺傳病系譜圖(陰影表示患者),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該遺傳病是由一個基因控制的該遺傳病是顯性遺傳病Ⅰ2一定為雜合子若Ⅲ7與Ⅲ8結婚,則子女患病的概率為2/315.(2024·海淀高一期末)拉布拉多獵犬毛色分為黑色、巧克力色和米白色,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將純合黑色犬與米白色犬雜交,F1均為黑色犬。將F1黑色犬相互交配,F2犬毛色及比例為黑色∶巧克力色∶米白色=9∶3∶4。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米白色相對于黑色為顯性F2米白色犬有3種基因型F2巧克力色犬相互交配,后代米白色犬比例為1/16F2米白色犬相互交配,后代可能發生性狀分離16.紫羅蘭單瓣花和重瓣花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基因B、b決定。育種工作者利用野外發現的一株單瓣紫羅蘭進行遺傳實驗,實驗過程及結果如圖。據此作出的推測,合理的是( )重瓣對單瓣為顯性紫羅蘭單瓣基因純合致死缺少B基因的配子致死含B基因的雄或雌配子不育17.(2024·浙江5+1高中聯盟高一聯考)如圖是某對血型為A型和B型的夫婦生出孩子的可能基因型的遺傳圖解,圖示過程與基因傳遞所遵循遺傳規律的對應關系是( )僅過程Ⅰ,基因分離定律過程Ⅰ和Ⅱ,基因分離定律僅過程Ⅱ,基因自由組合定律過程Ⅰ和Ⅱ,基因自由組合定律18.已知小麥抗病對感病為顯性,無芒對有芒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用純合的抗病無芒與感病有芒雜交,F1自交,播種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感病植株都因遇到病原體侵襲而在開花前全部死亡,對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獲的種子數量相等,且F3的表型符合遺傳定律。從理論上講F3中表現無芒植株的比例為( )3/8 5/81/6 5/6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64分)19.(13分)(2024·溫州學考模擬)油菜為雌雄同株的植物,但分雄花和雌花,其種子種皮顏色有黃色和黑色,受A/a、B/b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為研究其遺傳規律,科學家利用種皮黑色的植株甲與種皮黃色的植株乙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雜交組合及結果如下表:雜交組合 F1 雜交組合 F2植株數量(表型)①甲×乙 全為 黑色 ②F1自交40(黃色) 601(黑色)③F1×乙81(黃色) 243(黑色)回答下列問題:(1)(4分)雜交實驗過程中,需要對母本進行__________處理,防止自交。(2)(5分)控制種皮顏色的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____________定律,能作出此判斷的雜交組合編號是________。(3)(4分)F1的基因型為________,若取組合③F2中基因型與F1不同的種皮黑色個體,讓其隨機交配后獲得F3,則理論上F3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20.(13分)(2024·寧波九校高一聯考)某兩性花二倍體植物的花色由2對等位基因控制。2對基因獨立遺傳,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基因a無控制紫色素合成的功能,也不會影響其他基因的功能。基因B控制紅色,b控制藍色。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長和繁殖,基因型為A_B_和A_bb的植株花色為紫紅色和靛藍色。現有該植物的3個不同純種品系甲、乙、丙,分別為紫紅色花、藍色花和紅色花,不考慮突變,雜交結果如下表所示:雜交組合 組合方式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Ⅰ 甲×乙 紫紅色 紫紅色∶靛藍色∶紅色∶藍色=9∶3∶3∶1Ⅱ 乙×丙 紅色 紅色∶藍色=3∶1回答以下問題:(1)(2分)該兩性花的花色性狀遺傳符合________定律。(2)(2分)乙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自然情況下紫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種。(3)(2分)讓只含隱性基因的植株與雜交組合Ⅱ的F2測交,________(填“能”或“不能”)確定F2中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狀的基因型。(4)(2分)雜交組合Ⅰ的F2中靛藍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種,其中雜合子占________。(5)(2分)若甲與丙雜交所得F1自交,則理論上F2表型為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6)(3分)請寫出雜交組合Ⅰ中F1自交的遺傳圖解(不要求寫配子)。21.(12分)某多年生植物的高莖和矮莖由等位基因A、a控制,紅花和白花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兩對基因獨立遺傳。某高莖紅花植株自交的子一代中高莖紅花∶高莖白花∶矮莖紅花∶矮莖白花=5∶3∶3∶1。請回答下列問題:(1)(2分)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的遺傳_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2)(10分)已知通過受精作用得到的各種基因型的受精卵均能正常發育。為研究子一代出現該比例的原因,有人提出兩種假說,假說一:親本產生的AB雄配子不能受精;假說二:親本產生的AB雌配子不能受精。請利用上述實驗中的植株為材料,設計測交實驗分別證明兩種假說是否成立(寫出簡要實驗方案、預期實驗結果)。①支持假說一的實驗方案和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支持假說二的實驗方案和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3分)某種甘藍的葉色有綠色和紫色。已知葉色受2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隱性基因的個體表現隱性性狀,其他基因型的個體均表現顯性性狀。某小組用綠葉甘藍和紫葉甘藍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實驗①:讓綠葉甘藍(甲)植株進行自交,子代都是綠葉。實驗②:讓甲植株與紫葉甘藍(乙)植株進行雜交。子代個體中綠葉∶紫葉=1∶3。(1)(3分)甘藍葉色中隱性性狀是________,實驗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為________。(2)(4分)實驗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種基因型。(3)(6分)用另一紫葉甘藍(丙)植株與甲植株雜交,若雜交子代中紫葉和綠葉的分離比為1∶1,則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雜交子代均為紫葉,則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若雜交子代均為紫葉,且讓該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葉與綠葉的分離比為15∶1,則丙植株的基因型為________。23.(13分)已知某種魚的普通眼和龍睛由一對等位基因D/d控制;體色由另一對等位基因T/t控制,透明魚(TT)與不透明魚(tt)雜交,子一代為半透明魚(Tt);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甲、乙兩個科研小組分別將多條透明龍睛魚與多條半透明普通眼魚作親本雜交,甲組的F1為透明普通眼∶半透明普通眼=1∶1,乙組的F1為透明普通眼∶透明龍睛∶半透明普通眼∶半透明龍睛=1∶1∶1∶1。回答下列問題:(1)(4分)根據________組可判斷普通眼是________性狀。(2)(2分)乙組親本中,透明龍睛與半透明普通眼的基因型分別是________。(3)(2分)乙組子代中半透明普通眼的雌雄魚相互交配,后代表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4)(5分)現要選育出能穩定遺傳的透明普通眼魚,請利用甲、乙兩組親本及子代中現有的魚為材料,設計出所用時間最短的實驗方案。單元檢測卷(一)1.C2.D [豌豆是嚴格的自花授粉植物,且閉花授粉,自然狀態下只能自交,故隱性豌豆所產生的子代全部表現為隱性。]3.B [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中顯性基因對隱性基因為完全顯性,這樣才會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A不符合題意;F1產生的雌、雄配子各有2種,其比例均為1∶1,才能使子代的表型出現3∶1的比例,但子一代產生的雄配子數目要多于雌配子數目,B符合題意;F1自交時2種類型的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即結合的機會是均等的,是出現3∶1的必要條件,C不符合題意;F2的各種個體存活概率是相等的,這是F2出現3∶1的原因之一,D不符合題意。]4.C [每個小桶中兩種顏色的彩球表示的是一對等位基因,B正確;甲、乙兩小桶內抓取的兩彩球有4種組合方式,C錯誤;取出的彩球組合之后,要放回原小桶并搖勻,以保證每種配子被抓取的概率均為1/2,D正確。]5.C [據圖可知,①②和F1的基因型都為Yy,表現為黃色子葉;③的基因型為yy,表現為綠色子葉。]6.C [A選項屬于實驗驗證;B選項屬于提出假說;C選項屬于預期結果,即“演繹”;D選項屬于提出假說,孟德爾基于3∶1的性狀分離比提出“分離”假設,依據“分離”假設,可解釋F2中三種遺傳因子組成個體比接近1∶2∶1(即F2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這表明“分離”假設是合理的,有進一步驗證的必要。]7.C [①AA×aa→Aa(全顯);②Aa×aa→1/2Aa(顯)、1/2aa(隱);③Aa×Aa→1/4AA(顯)、1/2Aa(顯)、1/4aa(隱);④AA×Aa→1/2AA(顯)、1/2Aa(顯);⑤AA×AA→AA(全顯);⑥aa×aa→aa(全隱),據此可判斷四個選項的正確性。]8.A9.D [與血型相關的基因型一共有6種,分別為IAIA、IAi、IBIB、IBi、ii、IAIB,A錯誤;乙的基因型為IAi(如果乙的基因型為IAIA,丙不可能為B型血),丙的基因型為IBi,則甲的基因型可能為IBi或IAIB,對應的血型為B型或AB型。庚的基因型只有2種(IAi或IBi),對應的血型也就只有2種(A型或B型),B錯誤;若丙和丁生出了一個O型血的孩子(ii),則丙的基因型為IBi,丁的基因型為IAi,后代的基因型為IAIB、IBi、IAi、ii;丙和丁再生一個男孩(已經確定是男孩了)是A型血的概率為1/4(IAi),C錯誤;要生出O型血(ii)孩子,夫妻雙方都必須含有基因i,則基因型組合有IAi×IAi、IAi×IBi、IAi×ii、IBi×IBi、IBi×ii、ii×ii,共6種,D正確。]10.A [自然狀態下豌豆只能自交。假設現有1株基因型為AA的豌豆植株,3株基因型為Aa的豌豆植株。令每株豌豆產生的豌豆種子都為60顆,則1株基因型為AA的豌豆植株產生的60顆豌豆種子都為AA;1株基因型為Aa的豌豆植株產生的60顆豌豆種子為20顆AA、30顆Aa、10顆aa(推導過程見下表),3株基因型為Aa的豌豆植株產生的180顆豌豆種子為60顆AA、90顆Aa、30顆aa,所以子代中基因型為AA、Aa、aa個體的數量分別接近120、90、30,則數量比接近4∶3∶1,故選A。] ♂ ♀ 2A 1a(含a精子有一半 無法參與受精)1A 2AA 1Aa1a 2Aa 1aa11.D [多株純合高莖植株和純合矮莖植株分別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的表型及比例為高莖∶矮莖有3∶1、9∶7、27∶37和81∶175這幾種,高莖為顯性,高莖的比例為(3/4)n,高莖最大的比例為81/256,因此n=4,D正確。]12.A [AaBbEe與AaBbEe婚配,子代基因型種類有3×3×3=27(種),其中顯性基因個數分別有6個、5個、4個、3個、2個、1個、0個,共有7種表型。]13.B [在F2中紫花∶白花∶淺紫花≈12∶3∶1,為9∶3∶3∶1的變式,推測豇豆花色由2對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設花色由基因A/a、B/b控制,則F2個體中紫花豇豆的基因型為A_B_、A_bb(或A_B_、aaB_),有6種,B錯誤;F2個體中白花與非白花的比例約為76∶(310+26)≈3∶13,C正確;白花的基因型為aaB_(或A_bb)其中為aaBB、aaBb(或AAbb、Aabb),白花豇豆自交后代淺紫花(aabb)所占比例為×=,所以F2中白花豇豆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白花∶淺紫花=5∶1,D正確。]14.A [據圖分析,Ⅱ5、Ⅱ6患病,Ⅲ9正常,推斷該病是顯性遺傳病,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A錯誤,B正確;由Ⅱ4正常推知Ⅰ2一定為雜合子,C正確;設控制該遺傳病的基因為A、a,則Ⅲ7的基因型為aa,Ⅲ8的基因型為1/3AA、2/3Aa,其子女正常的概率為2/3×1/2=1/3,子女患病的概率為1-1/3=2/3,D正確。]15.B [設相關基因用A/a、B/b表示,則根據題述分析可知,黑色犬基因型為A_B_,為顯性個體,A錯誤;根據分析可知,F1黑色犬基因型為AaBb,故F2米白色犬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共3種(或AAbb、Aabb、aabb,也為3種),B正確;F2巧克力色犬中,AAbb占1/3,Aabb占2/3,其中A配子概率為2/3,a配子概率為1/3,b配子概率為1,當F2巧克力色犬相互交配時,后代中米白色犬(aa_ _)所占比例為1/3×1/3×1=1/9(另一種情況同理,結果也相同),C錯誤;F2米白色犬基因型有aaBB、aaBb、aabb,當F2米白色犬相互交配時,子代基因型只可能是aa_ _,均為米白色(另一種情況同理,結果也相同),D錯誤。]16.D [根據題圖可知,單瓣紫羅蘭自交,子一代中既有單瓣紫羅蘭也有重瓣紫羅蘭,故單瓣對重瓣為顯性,A錯誤;若紫羅蘭單瓣基因純合致死,則題中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應為單瓣紫羅蘭∶重瓣紫羅蘭=2∶1,B錯誤;若缺少B基因的配子致死,則后代中只有單瓣紫羅蘭,C錯誤;若含有B基因的雄配子或雌配子不育,則單瓣紫羅蘭(Bb)自交,雌(或雄)配子有兩種,比例為1∶1,而雄(或雌)配子只有一種(b),D正確。]17.A [過程Ⅰ反映的是分離定律,即體細胞中決定血型的基因成對存在(IAi、IBi),產生配子時,成對的基因發生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過程Ⅱ反映的是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為受精卵的過程。]18.B [由于病原體侵襲不影響無芒和有芒性狀,所以在分析所求解的問題時完全可以不考慮抗病、感病的遺傳,以簡化求解過程。設無芒/有芒性狀的基因為A/a,因為F2中純合無芒(AA)∶雜合無芒(Aa)∶有芒(aa)=1∶2∶1,且“對剩余植株套袋”意味著它們只能自交,所以從理論上講F3中表現無芒植株(A_)的比例為1/4+1/2×3/4=5/8。]19.(1)套袋/套袋和去雄(只寫“去雄”不對)(2)自由組合 ②(3)AaBb 黃色∶黑色=1∶3解析 (1)雜交實驗中,需要對母本進行套袋(和去雄)處理。(2)根據雜交組合②,子一代黑色種皮植株自交,子二代黃色∶黑色≈1∶15,是9∶3∶3∶1的變式,故這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3)根據雜交組合②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為AaBb。雜交組合③中,F1(AaBb)與乙(aabb)雜交,得到的子二代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與子一代不同的種皮黑色個體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1∶1;讓這個群體隨機交配,該群體產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Ab∶aB∶ab=1∶1∶2,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可得子三代中黃色(aabb)比例為×=,故子三代表型及比例為黑色∶黃色=3∶1。20.(1)自由組合 (2)aabb 4 (3)能(4)2 2/3 (5)紫紅色、紅色 3∶1(6)遺傳圖解:解析 (1)由題意可知,控制花色的2對基因獨立遺傳,所以該兩性花的花色性狀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2)由于組合Ⅰ的F2表型及比例為紫紅色∶靛藍色∶紅色∶藍色=9∶3∶3∶1,可知F1基因型為AaBb,而甲、乙分別為紫紅色花、藍色花且甲、乙均為純種品系,所以能推出甲的基因型為AABB,乙的基因型為aabb。自然情況下紫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種。(3)乙×丙的F1表型均為紅色,子一代自交后紅色(aaB_)∶藍色(aabb)=3∶1,說明組合Ⅱ的F1基因型為aaBb,已知乙基因型是aabb,且丙為純合子,則丙基因型是aaBB,F2紅色基因型有aaBB、aaBb,藍色為aabb,讓只含隱性基因的植株(aabb)與F2測交,可以確定F2中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狀的基因型。(4)雜交組合Ⅰ的F2中靛藍色花(A_bb)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共2種,其中雜合子占。(5)結合(2)分析可知,甲基因型是AABB,丙基因型是aaBB,兩者雜交,F1基因型是AaBB,則理論上F2基因型是AABB∶AaBB∶aaBB=1∶2∶1,表型為紫紅色∶紅色=3∶1。21.(1)遵循 (2)①以親本高莖紅花為父本與子一代矮莖白花為母本測交,子代出現高莖白花∶矮莖白花∶矮莖紅花=1∶1∶1(或子代未出現高莖紅花) ②以親本高莖紅花為母本與子一代矮莖白花為父本測交,子代出現高莖白花∶矮莖白花∶矮莖紅花=1∶1∶1(或子代未出現高莖紅花)解析 (1)據題意可知,控制高莖和矮莖、紅花和白花的兩對基因獨立遺傳,所以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2)由(1)分析可知,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若親本雌雄配子都是可育的,那么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應為高莖紅花(A_B_)∶高莖白花(A_bb)∶矮莖紅花(aaB_)∶矮莖白花(aabb)=9∶3∶3∶1,但子一代高莖紅花只有5份,故假說提出兩種可能,AB雄配子不能受精或AB雌配子不能受精,故①用親本高莖紅花(AaBb)為父本與子一代矮莖白花(aabb)為母本測交證明假說一,因為母本只產生ab雌配子,高莖紅花父本理論上能產生AB、Ab、aB、ab四種雄配子,若AB雄配子不能受精,則子一代沒有高莖紅花個體;②用親本高莖紅花(AaBb)為母本與子一代矮莖白花(aabb)為父本測交證明假說二,因為父本只產生ab雄配子,高莖紅花母本理論上能產生AB、Ab、aB、ab四種雌配子,若AB雌配子不能受精,則子一代沒有高莖紅花個體。22.(1)綠葉 aabb (2)AaBb 4(3)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AABb AABB解析 (1)實驗①讓綠葉甘藍(甲)植株進行自交,子代不發生性狀分離,說明甲植株是綠葉純合體,但此時無法判斷性狀的顯隱性。實驗②用甲植株(綠葉純合體)與紫葉甘藍(乙)植株雜交,子代發生性狀分離,說明紫葉甘藍(乙)植株是雜合體,雜合體表現出來的性狀是顯性性狀,故紫葉是顯性性狀,綠葉是隱性性狀。根據題干信息可知,甘藍的葉色性狀是由2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的,且只含隱性基因的個體表現隱性性狀,故表現綠葉性狀的甲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2)實驗②是雜合體和隱性純合體進行的測交。根據分離定律,若乙植株是一對基因的雜合體,則測交子代性狀分離比應為1∶1,而實驗②子代性狀分離比為綠葉∶紫葉=1∶3,可推斷表現紫葉性狀的乙植株是兩對基因的雜合體(AaBb)。根據自由組合定律,乙植株等比例產生4種配子(AB、Ab、aB、ab),而甲植株(aabb)只產生一種配子ab,雌雄配子結合后,測交子代有4種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其中只有aabb表現隱性性狀,其他基因型的個體均表現顯性性狀,所以子代性狀分離比為綠葉∶紫葉=1∶3。(3)用另一紫葉甘藍(丙)植株與甲植株(aabb)雜交,“若雜交子代中紫葉和綠葉的分離比為1∶1”,說明丙植株的一對基因為雜合體、另一對基因為隱性純合體(該對基因不可能是顯性純合體,否則雜交子代會因為從親本得到一個顯性基因而全部表現為紫葉),故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包括Aabb和aaBb。“若雜交子代均為紫葉”,說明雜交子代均至少含有一個顯性基因,進而推斷丙植株至少有一對基因是顯性純合的,即丙植株可能是兩對基因都為顯性純合,也可能是一對基因為顯性純合、另一對基因為雜合或隱性純合,故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包括5種,分別是AABB、AAbb、aaBB、AaBB、AABb。“若雜交子代均為紫葉,且讓該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葉與綠葉的分離比為15∶1”,為9∶3∶3∶1的變式,可知進行自交的子代為兩對基因雜合體(AaBb),該雜合體自交子代中只有aabb表現綠葉,其他均表現紫葉。而要得到兩對基因雜合的雜交子代,其親本必然是每對基因顯隱性都相反的純合體,從而推出與植株甲(aabb)雜交的植株丙的基因型為AABB。23.(1)甲 顯性 (2)TTdd、TtDd (3)3∶6∶3∶1∶2∶1(4)利用甲組親本中半透明普通眼魚為材料,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從后代中選出透明普通眼魚解析 (1)甲組:P(透明龍睛×半透明普通眼)→F1中透明普通眼∶半透明普通眼=1∶1,親代有龍睛魚和普通眼魚,子代只有普通眼魚,說明普通眼為顯性性狀,龍睛為隱性性狀。(2)甲組:P透明龍睛(TTdd)×半透明普通眼(TtDD)→F1中透明普通眼(TTDd)∶半透明普通眼(TtDd)=1∶1。乙組:P透明龍睛(TTdd)×半透明普通眼(TtDd)→F1中透明普通眼(TTDd)∶透明龍睛(TTdd)∶半透明普通眼(TtDd)∶半透明龍睛(Ttdd)=1∶1∶1∶1。(3)乙組子代中半透明普通眼(TtDd)雌雄交配→(3D_∶1dd)×(1TT∶2Tt∶1tt)=(3普通眼∶1龍睛)×(1透明∶2半透明∶1不透明)=3∶6∶3∶1∶2∶1。(4)選育出能穩定遺傳的透明普通眼魚,即選育出基因型為TTDD的個體。選擇基因型為DD的個體,即甲組親本中半透明普通眼魚(TtDD),讓其雌雄個體交配,子代出現的透明普通眼魚即為純合子。(共47張PPT)單元檢測卷(一)(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C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或錯選均不得分。)1.豌豆的下列性狀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A.子葉黃色和葉子綠色B.純合高莖和雜合高莖C.純合高莖和純合矮莖D.幼嫩細莖和成熟高莖2.將純合顯性豌豆與隱性豌豆間行種植,隱性一行豌豆所產生的子代表現為( )A.顯性∶隱性=1∶1 B.顯性∶隱性=3∶1C.全是顯性 D.全是隱性解析:豌豆是嚴格的自花授粉植物,且閉花授粉,自然狀態下只能自交,故隱性豌豆所產生的子代全部表現為隱性。D3.(2024·湖衢麗質檢)孟德爾通過對豌豆的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發現,F2表型的比例約為3∶1。下列關于出現這一結果的條件中,不必要的是( )A.顯性基因對隱性基因為完全顯性 B.F1產生的雌、雄配子比例為1∶1C.F1的雌、雄配子之間要隨機結合 D.各種基因型的后代存活概率相等解析: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中顯性基因對隱性基因為完全顯性,這樣才會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A不符合題意;F1產生的雌、雄配子各有2種,其比例均為1∶1,才能使子代的表型出現3∶1的比例,但子一代產生的雄配子數目要多于雌配子數目,B符合題意;F1自交時2種類型的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即結合的機會是均等的,是出現3∶1的必要條件,C不符合題意;F2的各種個體存活概率是相等的,這是F2出現3∶1的原因之一,D不符合題意。B4.某同學自己動手制作了實驗裝置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兩小桶分別模擬兩親本,小桶中放置相同顏色和數量的彩球,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A.從甲小桶中抓取一個彩球,模擬產生配子的過程B.兩種顏色的彩球模擬一對等位基因C.甲、乙兩小桶內抓取的兩彩球有2種組合方式D.取出的彩球組合之后,要放回原小桶并搖勻解析:每個小桶中兩種顏色的彩球表示的是一對等位基因,B正確;甲、乙兩小桶內抓取的兩彩球有4種組合方式,C錯誤;取出的彩球組合之后,要放回原小桶并搖勻,以保證每種配子被抓取的概率均為1/2,D正確。5.豌豆子葉黃色(Y)對綠色(y)為顯性(如右圖)。根據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解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A.①②③都是黃色子葉B.③的子葉顏色與F1相同C.①和②都是黃色子葉、③是綠色子葉D.①和②都是綠色子葉、③是黃色子葉解析:據圖可知,①②和F1的基因型都為Yy,表現為黃色子葉;③的基因型為yy,表現為綠色子葉。6.“假說-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下列屬于孟德爾在發現基因分離定律時的“演繹”過程的是( )A.讓F1測交,結果產生了兩種性狀的子代,比例接近1∶1B.由F2出現了“3∶1”,推測生物體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C.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會出現兩種性狀,比例接近1∶1D.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分離,則F2中三種遺傳因子組成個體比接近1∶2∶1C解析:A選項屬于實驗驗證;B選項屬于提出假說;C選項屬于預期結果,即“演繹”;D選項屬于提出假說,孟德爾基于3∶1的性狀分離比提出“分離”假設,依據“分離”假設,可解釋F2中三種遺傳因子組成個體比接近1∶2∶1(即F2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這表明“分離”假設是合理的,有進一步驗證的必要。7.(2024·山水聯盟高一聯考)下列各種交配組合中,遺傳因子A對a為顯性。子代中有關比例大小排列錯誤的是( )①AA×aa ②Aa×aa ③Aa×Aa ④AA×Aa ⑤AA×AA ⑥aa×aaA.顯性個體所占比例:①=④=⑤>③>②>⑥B.隱性個體所占比例:⑥>②>③>①=④=⑤C.純合子所占比例:⑤=⑥>④>③>②>①D.雜合子所占比例:①>②=③=④>⑤=⑥解析:①AA×aa→Aa(全顯);②Aa×aa→1/2Aa(顯)、1/2aa(隱);③Aa×Aa→1/4AA(顯)、1/2Aa(顯)、1/4aa(隱);④AA×Aa→1/2AA(顯)、1/2Aa(顯);⑤AA×AA→AA(全顯);⑥aa×aa→aa(全隱),據此可判斷四個選項的正確性。C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第8~9題。ABO血型系統是1900年奧地利蘭茨泰納發現和確定的人類第一個血型系統。A型血的基因型為IAIA、IAi,B型血的基因型為IBIB、IBi,O型血的基因型為ii,AB型血的基因型為IAIB。8.在人類ABO血型的基因組成中,共有雜合子( )A.3種 B.4種C.5種 D.6種A9.如圖為某家族血型系譜圖,□代表男性,○代表女性,除了甲、庚兩人外,其他人的血型已標明在圖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A.IA、IB、i基因的遺傳遵循分離定律,與血型相關的基因型一共有8種B.據圖分析,甲的血型可以是B型或AB型,庚的血型有4種可能C.若丙和丁生出了一個O型血的孩子,他們再生一個男孩,此男孩是A型血的概率為1/8D.生出O型血孩子的夫妻雙方的基因型組合可以有6種(正、反交算一種)解析:與血型相關的基因型一共有6種,分別為IAIA、IAi、IBIB、IBi、ii、IAIB,A錯誤;乙的基因型為IAi(如果乙的基因型為IAIA,丙不可能為B型血),丙的基因型為IBi,則甲的基因型可能為IBi或IAIB,對應的血型為B型或AB型。庚的基因型只有2種(IAi或IBi),對應的血型也就只有2種(A型或B型),B錯誤;若丙和丁生出了一個O型血的孩子(ii),則丙的基因型為IBi,丁的基因型為IAi,后代的基因型為IAIB、IBi、IAi、ii;丙和丁再生一個男孩(已經確定是男孩了)是A型血的概率為1/4(IAi),C錯誤;要生出O型血(ii)孩子,夫妻雙方都必須含有基因i,則基因型組合有IAi×IAi、IAi×IBi、IAi×ii、IBi×IBi、IBi×ii、ii×ii,共6種,D正確。A.IA、IB、i基因的遺傳遵循分離定律,與血型相關的基因型一共有8種B.據圖分析,甲的血型可以是B型或AB型,庚的血型有4種可能C.若丙和丁生出了一個O型血的孩子,他們再生一個男孩,此男孩是A型血的概率為1/8D.生出O型血孩子的夫妻雙方的基因型組合可以有6種(正、反交算一種)10.(2024·浙江錢塘聯盟高一聯考)種植基因型為AA和Aa的豌豆,兩者數量之比是1∶3。已知該種豌豆產生的含a的精子有一半無法參與受精。自然狀態下,其子代中基因型為AA、Aa、aa個體的數量比接近(假設結實率相同)( )A.4∶3∶1 B.5∶2∶1C.7∶6∶3 D.100∶60∶9A解析:自然狀態下豌豆只能自交。假設現有1株基因型為AA的豌豆植株,3株基因型為Aa的豌豆植株。令每株豌豆產生的豌豆種子都為60顆,則1株基因型為AA的豌豆植株產生的60顆豌豆種子都為AA;1株基因型為Aa的豌豆植株產生的60顆豌豆種子為20顆AA、30顆Aa、10顆aa(推導過程見下表),3株基因型為Aa的豌豆植株產生的180顆豌豆種子為60顆AA、90顆Aa、30顆aa,所以子代中基因型為AA、Aa、aa個體的數量分別接近120、90、30,則數量比接近4∶3∶1,故選A。 ♂ ♀ 2A 1a(含a精子有一半無法參與受精)1A 2AA 1Aa1a 2Aa 1aa11.(2024·A9協作體高一期末)某植物的株高有高莖和矮莖兩種性狀,是由獨立遺傳的n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現將多株純合高莖植株和純合矮莖植株分別雜交,得到F1,并將所得F1進行自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為高莖∶矮莖有3∶1、9∶7、27∶37和81∶175這幾種,則n的值為( )A.1 B.2 C.3 D.4解析:多株純合高莖植株和純合矮莖植株分別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的表型及比例為高莖∶矮莖有3∶1、9∶7、27∶37和81∶175這幾種,高莖為顯性,高莖的比例為(3/4)n,高莖最大的比例為81/256,因此n=4,D正確。D12.人類的膚色由A/a、B/b、E/e三對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AABBEE為黑色,aabbee為白色,其他性狀與基因型的關系如圖所示,即膚色深淺與顯性基因個數有關,如基因型為AaBbEe、AABbee與aaBbEE等與含任何三個顯性基因的膚色一樣。A若雙方均含3個顯性基因的雜合子婚配(AaBbEe×AaBbEe),則子代膚色的基因型和表型分別有多少種( )A.27,7 B.16,9C.27,9 D.16,7解析:AaBbEe與AaBbEe婚配,子代基因型種類有3×3×3=27(種),其中顯性基因個數分別有6個、5個、4個、3個、2個、1個、0個,共有7種表型。A.27,7B.16,9C.27,9D.16,713.(2024·海淀高一期末)科研人員用純合的紫花與純合的白花豇豆品種雜交,獲得的F1全為紫花,F1自交后代的花色及個體數目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B花色 紫花 白花 淺紫花F2個體數目/株 310 76 26A.推測花色由2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F2個體中紫花豇豆的基因型有4種C.F2個體中白花與非白花的比例約為3∶13D.F2中白花豇豆自交后代為白花∶淺紫花=5∶114.如圖為某家族遺傳病系譜圖(陰影表示患者),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A.該遺傳病是由一個基因控制的B.該遺傳病是顯性遺傳病C.Ⅰ2一定為雜合子D.若Ⅲ7與Ⅲ8結婚,則子女患病的概率為2/3解析:據圖分析,Ⅱ5、Ⅱ6患病,Ⅲ9正常,推斷該病是顯性遺傳病,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A錯誤,B正確;由Ⅱ4正常推知Ⅰ2一定為雜合子,C正確;設控制該遺傳病的基因為A、a,則Ⅲ7的基因型為aa,Ⅲ8的基因型為1/3AA、2/3Aa,其子女正常的概率為2/3×1/2=1/3,子女患病的概率為1-1/3=2/3,D正確。A.該遺傳病是由一個基因控制的B.該遺傳病是顯性遺傳病C.Ⅰ2一定為雜合子D.若Ⅲ7與Ⅲ8結婚,則子女患病的概率為2/315.(2024·海淀高一期末)拉布拉多獵犬毛色分為黑色、巧克力色和米白色,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將純合黑色犬與米白色犬雜交,F1均為黑色犬。將F1黑色犬相互交配,F2犬毛色及比例為黑色∶巧克力色∶米白色=9∶3∶4。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米白色相對于黑色為顯性B.F2米白色犬有3種基因型C.F2巧克力色犬相互交配,后代米白色犬比例為1/16D.F2米白色犬相互交配,后代可能發生性狀分離B解析:設相關基因用A/a、B/b表示,則根據題述分析可知,黑色犬基因型為A_B_,為顯性個體,A錯誤;根據分析可知,F1黑色犬基因型為AaBb,故F2米白色犬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共3種(或AAbb、Aabb、aabb,也為3種),B正確;F2巧克力色犬中,AAbb占1/3,Aabb占2/3,其中A配子概率為2/3,a配子概率為1/3,b配子概率為1,當F2巧克力色犬相互交配時,后代中米白色犬(aa_ _)所占比例為1/3×1/3×1=1/9(另一種情況同理,結果也相同),C錯誤;F2米白色犬基因型有aaBB、aaBb、aabb,當F2米白色犬相互交配時,子代基因型只可能是aa_ _,均為米白色(另一種情況同理,結果也相同),D錯誤。16.紫羅蘭單瓣花和重瓣花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基因B、b決定。育種工作者利用野外發現的一株單瓣紫羅蘭進行遺傳實驗,實驗過程及結果如圖。據此作出的推測,合理的是( )DA.重瓣對單瓣為顯性B.紫羅蘭單瓣基因純合致死C.缺少B基因的配子致死D.含B基因的雄或雌配子不育解析:根據題圖可知,單瓣紫羅蘭自交,子一代中既有單瓣紫羅蘭也有重瓣紫羅蘭,故單瓣對重瓣為顯性,A錯誤;若紫羅蘭單瓣基因純合致死,則題中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應為單瓣紫羅蘭∶重瓣紫羅蘭=2∶1,B錯誤;若缺少B基因的配子致死,則后代中只有單瓣紫羅蘭,C錯誤;若含有B基因的雄配子或雌配子不育,則單瓣紫羅蘭(Bb)自交,雌(或雄)配子有兩種,比例為1∶1,而雄(或雌)配子只有一種(b),D正確。A.重瓣對單瓣為顯性B.紫羅蘭單瓣基因純合致死C.缺少B基因的配子致死D.含B基因的雄或雌配子不育17.(2024·浙江5+1高中聯盟高一聯考)如圖是某對血型為A型和B型的夫婦生出孩子的可能基因型的遺傳圖解,圖示過程與基因傳遞所遵循遺傳規律的對應關系是( )AA.僅過程Ⅰ,基因分離定律B.過程Ⅰ和Ⅱ,基因分離定律C.僅過程Ⅱ,基因自由組合定律D.過程Ⅰ和Ⅱ,基因自由組合定律解析:過程Ⅰ反映的是分離定律,即體細胞中決定血型的基因成對存在(IAi、IBi),產生配子時,成對的基因發生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過程Ⅱ反映的是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為受精卵的過程。A.僅過程Ⅰ,基因分離定律B.過程Ⅰ和Ⅱ,基因分離定律C.僅過程Ⅱ,基因自由組合定律D.過程Ⅰ和Ⅱ,基因自由組合定律18.已知小麥抗病對感病為顯性,無芒對有芒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用純合的抗病無芒與感病有芒雜交,F1自交,播種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感病植株都因遇到病原體侵襲而在開花前全部死亡,對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獲的種子數量相等,且F3的表型符合遺傳定律。從理論上講F3中表現無芒植株的比例為( )A.3/8 B.5/8 C.1/6 D.5/6B解析:由于病原體侵襲不影響無芒和有芒性狀,所以在分析所求解的問題時完全可以不考慮抗病、感病的遺傳,以簡化求解過程。設無芒/有芒性狀的基因為A/a,因為F2中純合無芒(AA)∶雜合無芒(Aa)∶有芒(aa)=1∶2∶1,且“對剩余植株套袋”意味著它們只能自交,所以從理論上講F3中表現無芒植株(A_)的比例為1/4+1/2×3/4=5/8。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64分)19.(13分)(2024·溫州學考模擬)油菜為雌雄同株的植物,但分雄花和雌花,其種子種皮顏色有黃色和黑色,受A/a、B/b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為研究其遺傳規律,科學家利用種皮黑色的植株甲與種皮黃色的植株乙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雜交組合及結果如下表:回答下列問題:(1)雜交實驗過程中,需要對母本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處理,防止自交。(2)控制種皮顏色的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 定律,能作出此判斷的雜交組合編號是 。(3)F1的基因型為 ,若取組合③F2中基因型與F1不同的種皮黑色個體,讓其隨機交配后獲得F3,則理論上F3的表型及比例為 。套袋/套袋和去雄(只寫“去雄”不對)自由組合②AaBb黃色∶黑色=1∶320.(13分)(2024·寧波九校高一聯考)某兩性花二倍體植物的花色由2對等位基因控制。2對基因獨立遺傳,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基因a無控制紫色素合成的功能,也不會影響其他基因的功能。基因B控制紅色,b控制藍色。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長和繁殖,基因型為A_B_和A_bb的植株花色為紫紅色和靛藍色。現有該植物的3個不同純種品系甲、乙、丙,分別為紫紅色花、藍色花和紅色花,不考慮突變,雜交結果如下表所示:雜交組合 組合方式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Ⅰ 甲×乙 紫紅色 紫紅色∶靛藍色∶紅色∶藍色=9∶3∶3∶1Ⅱ 乙×丙 紅色 紅色∶藍色=3∶1回答以下問題:(1)該兩性花的花色性狀遺傳符合 定律。(2)乙植株的基因型是 ,自然情況下紫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種。(3)讓只含隱性基因的植株與雜交組合Ⅱ的F2測交, (填“能”或“不能”)確定F2中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狀的基因型。(4)雜交組合Ⅰ的F2中靛藍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種,其中雜合子占 。(5)若甲與丙雜交所得F1自交,則理論上F2表型為 ,其比例是 。自由組合aabb4能22/3紫紅色、紅色3∶1(6)請寫出雜交組合Ⅰ中F1自交的遺傳圖解(不要求寫配子)。答案 遺傳圖解:21.(12分)某多年生植物的高莖和矮莖由等位基因A、a控制,紅花和白花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兩對基因獨立遺傳。某高莖紅花植株自交的子一代中高莖紅花∶高莖白花∶矮莖紅花∶矮莖白花=5∶3∶3∶1。請回答下列問題:(1)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的遺傳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2)已知通過受精作用得到的各種基因型的受精卵均能正常發育。為研究子一代出現該比例的原因,有人提出兩種假說,假說一:親本產生的AB雄配子不能受精;假說二:親本產生的AB雌配子不能受精。請利用上述實驗中的植株為材料,設計測交實驗分別證明兩種假說是否成立(寫出簡要實驗方案、預期實驗結果)。遵循①支持假說一的實驗方案和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支持假說二的實驗方案和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親本高莖紅花為父本與子一代矮莖白花為母本測交,子代出現高莖白花∶矮莖白花∶矮莖紅花=1∶1∶1(或子代未出現高莖紅花)以親本高莖紅花為母本與子一代矮莖白花為父本測交,子代出現高莖白花∶矮莖白花∶矮莖紅花=1∶1∶1(或子代未出現高莖紅花)解析:(1)據題意可知,控制高莖和矮莖、紅花和白花的兩對基因獨立遺傳,所以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2)由(1)分析可知,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若親本雌雄配子都是可育的,那么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應為高莖紅花(A_B_)∶高莖白花(A_bb)∶矮莖紅花(aaB_)∶矮莖白花(aabb)=9∶3∶3∶1,但子一代高莖紅花只有5份,故假說提出兩種可能,AB雄配子不能受精或AB雌配子不能受精,故①用親本高莖紅花(AaBb)為父本與子一代矮莖白花(aabb)為母本測交證明假說一,因為母本只產生ab雌配子,高莖紅花父本理論上能產生AB、Ab、aB、ab四種雄配子,若AB雄配子不能受精,則子一代沒有高莖紅花個體;②用親本高莖紅花(AaBb)為母本與子一代矮莖白花(aabb)為父本測交證明假說二,因為父本只產生ab雄配子,高莖紅花母本理論上能產生AB、Ab、aB、ab四種雌配子,若AB雌配子不能受精,則子一代沒有高莖紅花個體。22.(13分)某種甘藍的葉色有綠色和紫色。已知葉色受2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隱性基因的個體表現隱性性狀,其他基因型的個體均表現顯性性狀。某小組用綠葉甘藍和紫葉甘藍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實驗①:讓綠葉甘藍(甲)植株進行自交,子代都是綠葉。實驗②:讓甲植株與紫葉甘藍(乙)植株進行雜交。子代個體中綠葉∶紫葉=1∶3。(1)甘藍葉色中隱性性狀是 ,實驗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為 。(2)實驗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為 ,子代中有 種基因型。(3)用另一紫葉甘藍(丙)植株與甲植株雜交,若雜交子代中紫葉和綠葉的分離比為1∶1,則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 ;若雜交子代均為紫葉,則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 ;若雜交子代均為紫葉,且讓該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葉與綠葉的分離比為15∶1,則丙植株的基因型為 。綠葉aabbAaBb4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解析:(1)實驗①讓綠葉甘藍(甲)植株進行自交,子代不發生性狀分離,說明甲植株是綠葉純合體,但此時無法判斷性狀的顯隱性。實驗②用甲植株(綠葉純合體)與紫葉甘藍(乙)植株雜交,子代發生性狀分離,說明紫葉甘藍(乙)植株是雜合體,雜合體表現出來的性狀是顯性性狀,故紫葉是顯性性狀,綠葉是隱性性狀。根據題干信息可知,甘藍的葉色性狀是由2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的,且只含隱性基因的個體表現隱性性狀,故表現綠葉性狀的甲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2)實驗②是雜合體和隱性純合體進行的測交。根據分離定律,若乙植株是一對基因的雜合體,則測交子代性狀分離比應為1∶1,而實驗②子代性狀分離比為綠葉∶紫葉=1∶3,可推斷表現紫葉性狀的乙植株是兩對基因的雜合體(AaBb)。根據自由組合定律,乙植株等比例產生4種配子(AB、Ab、aB、ab),而甲植株(aabb)只產生一種配子ab,雌雄配子結合后,測交子代有4種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其中只有aabb表現隱性性狀,其他基因型的個體均表現顯性性狀,所以子代性狀分離比為綠葉∶紫葉=1∶3。(3)用另一紫葉甘藍(丙)植株與甲植株(aabb)雜交,“若雜交子代中紫葉和綠葉的分離比為1∶1”,說明丙植株的一對基因為雜合體、另一對基因為隱性純合體(該對基因不可能是顯性純合體,否則雜交子代會因為從親本得到一個顯性基因而全部表現為紫葉),故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包括Aabb和aaBb。“若雜交子代均為紫葉”,說明雜交子代均至少含有一個顯性基因,進而推斷丙植株至少有一對基因是顯性純合的,即丙植株可能是兩對基因都為顯性純合,也可能是一對基因為顯性純合、另一對基因為雜合或隱性純合,故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包括5種,分別是AABB、AAbb、aaBB、AaBB、AABb。“若雜交子代均為紫葉,且讓該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葉與綠葉的分離比為15∶1”,為9∶3∶3∶1的變式,可知進行自交的子代為兩對基因雜合體(AaBb),該雜合體自交子代中只有aabb表現綠葉,其他均表現紫葉。而要得到兩對基因雜合的雜交子代,其親本必然是每對基因顯隱性都相反的純合體,從而推出與植株甲(aabb)雜交的植株丙的基因型為AABB。23.(13分)已知某種魚的普通眼和龍睛由一對等位基因D/d控制;體色由另一對等位基因T/t控制,透明魚(TT)與不透明魚(tt)雜交,子一代為半透明魚(Tt);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甲、乙兩個科研小組分別將多條透明龍睛魚與多條半透明普通眼魚作親本雜交,甲組的F1為透明普通眼∶半透明普通眼=1∶1,乙組的F1為透明普通眼∶透明龍睛∶半透明普通眼∶半透明龍睛=1∶1∶1∶1。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 組可判斷普通眼是 性狀。(2)乙組親本中,透明龍睛與半透明普通眼的基因型分別是 。(3)乙組子代中半透明普通眼的雌雄魚相互交配,后代表型的比例是 。(4)現要選育出能穩定遺傳的透明普通眼魚,請利用甲、乙兩組親本及子代中現有的魚為材料,設計出所用時間最短的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顯性TTdd、TtDd3∶6∶3∶1∶2∶1利用甲組親本中半透明普通眼魚為材料,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從后代中選出透明普通眼魚解析:(1)甲組:P(透明龍睛×半透明普通眼)→F1中透明普通眼∶半透明普通眼=1∶1,親代有龍睛魚和普通眼魚,子代只有普通眼魚,說明普通眼為顯性性狀,龍睛為隱性性狀。(2)甲組:P透明龍睛(TTdd)×半透明普通眼(TtDD)→F1中透明普通眼(TTDd)∶半透明普通眼(TtDd)=1∶1。乙組:P透明龍睛(TTdd)×半透明普通眼(TtDd)→F1中透明普通眼(TTDd)∶透明龍睛(TTdd)∶半透明普通眼(TtDd)∶半透明龍睛(Ttdd)=1∶1∶1∶1。(3)乙組子代中半透明普通眼(TtDd)雌雄交配→(3D_∶1dd)×(1TT∶2Tt∶1tt)=(3普通眼∶1龍睛)×(1透明∶2半透明∶1不透明)=3∶6∶3∶1∶2∶1。(4)選育出能穩定遺傳的透明普通眼魚,即選育出基因型為TTDD的個體。選擇基因型為DD的個體,即甲組親本中半透明普通眼魚(TtDD),讓其雌雄個體交配,子代出現的透明普通眼魚即為純合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單元檢測卷(一).docx 單元檢測卷(一).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