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章綜合素質評價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一、選擇題 (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下列實驗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A. 稀釋濃硫酸 B. 測溶液的pHC. 聞食醋的氣味 D.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科學施肥可以提高糧食產(chǎn)量。 技術員測定了某塊耕地土壤中的氮、磷、鉀元素的含量,測定結果及土壤肥量標準如下表所示。此塊耕地應施用的化肥是( )含氮 含磷 含鉀土壤肥量標準/ 0.62 0.34 17.8測定結果/ 0.40 0.38 13.6A. B. C. D.3.下列物質的名稱、俗稱、化學式不能表示同一物質的是( )A. 氫氧化鈉、純堿、 B. 二氧化碳、干冰、C. 氫氧化鈣、消石灰、 D. 氧化鈣、生石灰、4.氫氧化銫是一種可溶性堿,其化學式是。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 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B. 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為C. 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D. 與硫酸反應生成的鹽的化學式為5.用數(shù)字傳感器探究稀鹽酸與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過程中溫度和的變化,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該反應為吸熱反應B. 反應過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漸增強C. 該實驗是向稀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D. 時,稀鹽酸與稀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6.生物檢索表常用來鑒定生物的種類,同樣化學物質也可以用檢索表來鑒定。現(xiàn)有氯化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稀鹽酸、稀硫酸五種溶液,并設計如表所示的檢索表來分辨這五種溶液。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la溶液呈中性…………甲 1b溶液呈酸性…………2 1c …………3 2a與溶液混合后有沉淀生成…………乙 2b與溶液混合后無沉淀生成…………丙 3a與二氧化碳反應變渾濁…………丁 3b與二氧化碳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戊A. 甲表示的是氯化鈉溶液B. 橫線處應該填寫“溶液呈堿性”C. 硝酸銀溶液可以分辨乙和丙D. 戊表示的是氫氧化鈉溶液7.推理是學習科學時常用的一種思維方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 燃燒伴隨著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所以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C. 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所以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性溶液D. 活潑金屬與酸反應能生成氣體,所以與酸反應生成氣體的物質一定是活潑金屬8.甲、乙兩廠分布如圖所示,箭頭代表水流方向。兩廠排放的廢水中含有、、、、、六種離子,兩廠分別含有其中不同的三種離子。如果在處取水樣進行檢測,廢水的大于7;兩廠廢水按適當比例混合,可將廢水中的某些離子轉化成沉淀,這樣處理后處的廢水就可以達到排放標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處廢水中含有、、B. 處廢水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C. 處廢水顯藍色D. 處廢水中溶解的溶質可用作肥料9.如圖所示,一木塊漂浮于中,向中緩緩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質后,最終木塊上浮,則與可能是(溶液的體積變化忽略不計)( )序號① 水 食鹽② 氫氧化鈣溶液 二氧化碳③ 稀硫酸 鎂粉④ 硫酸銅溶液 氫氧化鈉溶液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10.向一定量的稀鹽酸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下列圖像能表示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 B.C. D.11.某校九年級甲、乙兩班同學進行常見酸和堿與指示劑反應的實驗,使用的試劑如圖所示,實驗后廢液分別集中到廢液缸中。某研究小組對此廢液進行了檢測,結果如表。廢液來源 檢測方法和結果甲班 觀察,廢液呈無色乙班 觀察,廢液呈紅色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判斷,對該廢液中溶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A. 甲班廢液中可能含有鹽酸B. 甲班廢液中只有氯化鈉和氯化鈣C. 乙班廢液的成分中肯定沒有鹽酸D. 乙班廢液中可能含有氫氧化鈉12.你玩過“蓋房子”的游戲嗎?如圖所示,游戲規(guī)則是根據(jù)“上下相鄰的物質間均可發(fā)生化學反應,且左邊上下相鄰的物質間反應均有氣體產(chǎn)生”來判斷物質。根據(jù)上述游戲規(guī)則,適合圖中②、④、⑥三處的物質分別是( )A. 石灰水、氯化鈉、硝酸鋇 B. 碳酸鈣、碳酸鉀、氫氧化鈉C. 鐵、碳酸銨、氯化鈣 D. 銅、氫氧化鉀、氯化鋇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0分)13.(6分)袋裝食品中一般會放置一包干燥劑,干燥劑的種類各不相同,氧化鈣是比較常見的一種。(1) 氧化鈣吸水的過程會_ _ (填“吸收”或“釋放”)熱量。(2) 取少量氧化鈣放入水中,所得溶液呈_ _ (填“酸性”“堿性”或“中性”)。(3) 暴露在空氣中的氧化鈣,可能會轉變成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4.(8分)向盛有溶液(其中滴有少量無色酚酞試液)的燒杯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用計(用來精確測定溶液的儀器)測定溶液的,所得數(shù)據(jù)如表。加入稀鹽酸的體積/ 0 2 4 6 8 10 12 14燒杯中溶液的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1) 當加入稀鹽酸的體積為時,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2) 當加入稀鹽酸的體積為時,溶液顯色;當加入稀鹽酸的體積為時,溶液顯色。(3) 當燒杯中溶液的時,溶液中的溶質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5.(6分)某興趣小組同學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實驗結束后,他們把①、②兩支試管中的物質倒入乙圖所示的燒杯中,充分混合后觀察到有紅褐色絮狀沉淀生成,溶液呈黃色。(1) 圖甲中,試管①中物質充分反應后,有剩余的反應物為_ _ _ _ _ _ _ _ 。(2) 通過以上現(xiàn)象,能確定燒杯內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2分)16.(12分)食用堿的主要成分是(含少量),項目小組為測定市售食用堿中的含量,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取食用堿樣品放入裝置B中進行實驗。規(guī)范實驗操作,并用電子天平對某一裝置進行連續(xù)稱重,直至該裝置的質量不再改變時停止實驗,測得該裝置的質量改變了(裝置中試劑均過量,A、C、D、中均能完全吸收)。回答下列問題:(1) 實驗中連續(xù)稱重的裝置是_ _ _ _ (填字母)。下表是項目小組設計的本實驗“影響測量結果精確度的誤差分析”評價量表。評價要素 評價結果不能,0★ 部分,1★ 完全,3★誤差分析 指標一:能排除裝置內原有空氣中 的干擾指標二:能排除外界空氣中 的干擾指標三:能排除裝置內殘留 的干擾指標四:能排除 中混有水蒸氣的干擾(2) 樂樂認為實驗裝置在指標四中能得3★,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 要使指標一的評價結果為3★,寫出實驗應進行的規(guī)范操作: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 結合項目分析與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得出該食用堿中的質量分數(shù)為_ _ _ _ _ _ _ _ (計算結果精確到)。17.(10分)檸檬富含維生素C和檸檬酸,可加工成多種飲料。某地開展了項目化作業(yè)“制作蜂蜜檸檬水”,其基本流程為清洗、切片、蜂蜜腌制、取出沖泡。在沖泡時,同學們對水溫的選擇展開了討論,下表是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5種水果在不同溫度時的維生素C含量(單位:mg/100g)溫度/ 橘子 獼猴桃 草莓 檸檬 葡萄30 38.5 95.5 37.3 64.1 43.240 38.0 95.3 37.4 64.4 43.550 38.3 95.5 37.4 64.0 43.660 38.5 95.3 37.4 64.5 43.170 20.7 60.6 16.7 38.9 22.8(1) 分析資料可知,沖泡蜂蜜檸檬水時水溫最好不超過 。(2) 由資料可知,不同的水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不同。為了粗略比較蘋果、梨和橙子中的維生素C含量,分別向盛有等濃度高錳酸鉀稀溶液的三支試管中逐滴滴加蘋果汁、梨汁、橙汁,邊滴邊振蕩,直至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請設計表格記錄實驗結果(已知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性,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3) 炎熱的夏天,同學們喜歡喝上一杯涼涼的汽水,為此某同學提議在沖泡檸檬水時加入小蘇打和冰塊制成檸檬氣泡水,請你說說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18.往燒杯中先加入、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的碳酸鈉溶液,再加入氯化鈣溶液,靜置一段時間,使兩者充分反應。將所得混合物加熱蒸發(fā)(此過程中不發(fā)生化學反應),稱得固體的質量為。(1) 氯化鈣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_ _ _ _ _ _ _ _ 。(2) 求固體的成分及質量。答案一、選擇題1.【答案】B2.【答案】A3.【答案】A4.【答案】C5.【答案】D6.【答案】C7.【答案】C8.【答案】B9.【答案】B10【答案】B向稀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碳酸鈉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鹽酸反應完后,碳酸鈉再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所以反應開始時不會出現(xiàn)沉淀,故錯誤。在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的過程中,氯化氫的量逐漸減少,溶液的逐漸增大;鹽酸反應完后,碳酸鈉再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這段時間溶液的不變;當碳酸鈉溶液過量時,溶液的大于7且逐漸增大,故正確。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當加入碳酸鈉溶液時,立即就有氣體(二氧化碳)產(chǎn)生,故錯誤。碳酸鈉先與稀鹽酸反應,然后再與氯化鈣反應,所以氯化鈣的質量先保持不變,后逐漸減小,故錯誤。11.【答案】B甲班廢液中可能含有鹽酸,因為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變色,正確,錯誤;乙班廢液的成分中肯定沒有鹽酸,因為乙班廢液呈紅色(顯堿性),正確;乙班廢液中可能含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變紅色,正確。12.【答案】C項,石灰水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均無氣體產(chǎn)生,硝酸銀不與硝酸鋇反應,不符合題意;項,氫氧化鈉不與碳酸鈉反應,不符合題意;項,鐵和稀鹽酸、稀硫酸都會反應生成氫氣,碳酸銨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碳酸銀沉淀和硝酸銨,氯化鈣和碳酸鈉、硝酸銀都會發(fā)生反應生成沉淀,符合題意;項,銅不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不符合題意。填空題13.【答案】(1) 釋放(2) 堿性(3) [或:;和14.【答案】(1) 10(2) 紅;無(3) 和15.【答案】(1)(2) 、【解析】(1) 由乙中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說明中有剩余。(2) 乙中有氫氧化鐵沉淀,說明鹽酸已反應完,溶液呈黃色,則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是、。三、實驗探究題16.【答案】(1) D(2) 裝置C中濃硫酸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3) 先關閉分液漏斗,再打開止水夾,往A中鼓入一段時間空氣,稱量裝置D的質量,記為;再關閉,打開分液漏斗加稀硫酸使反應進行(4)【解析】(4) 設食用堿中碳酸鈉的質量為。 食用堿中的質量分數(shù)約為。17.【答案】(1) 60(2)略(3) 制汽水時,小蘇打與檸檬酸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放入冰塊進行降溫,使二氧化碳氣體的溶解度變大四、計算題18.【答案】(1)(2) 解:設生成的質量為,生成的質量為。未參加反應的的質量為。答:固體中有、、。【解析】(1) ,由化學方程式,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得,則氯化鈣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 碳酸鈉與氯化鈣混合,碳酸鈉過量,應將氯化鈣的質量代入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第頁/共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