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科學七下第3-4章綜合檢測B答題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請選出每小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二、填空題(本題共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1) ;(2) ;17、(1) ;(2) ;(3) ;18、(1) ; ;(2) ; ;(3) ;19、(1) ; ;(2) ;20、 ; ; ;21、 ; ;22、(1) ;(2) ;(3) ;(4)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23、(1) ;(2) ;(3)(4) ; ;(5) ;24、(1) ;(2) ;(3) ;(4) ;25、(1) ;(2) ;(3) ;(4) ;26、(1)① ;② ;(2) ;27、(1) ;(2) ;(3) 。四、解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35分)28、(1) ;(2) ; (3) ; 29、(1) ;(2) ;(3) ; ;(4) ; ;(5) ; ;30、(1) ;(2) ;(3) ;(4) ;(5) ; ;31、(1) ; ;(2) ; ; ;32、解:學校 班級 姓名 學號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科學七下第3-4章綜合測卷B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請選出每小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生活中常常會發生一些變化,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書柜中的樟腦球變小 B. 放久的橙子發霉爛掉了C. 用電熱水壺把水燒開 D. 烈日下的自行車胎爆炸解析:A. 書柜中的樟腦球變小,是升華現象,物理變化;A不正確;B. 放久的橙子發霉爛掉了,生成了有害物質,是化學變化,B正確;C. 用電熱水壺把水燒開,是物態變化,物理變化,C不正確;D. 烈日下的自行車胎爆炸,是氣壓增加壓破的,物理變化,D不正確,故B符合題意。答案:B2、冰棍是人們喜愛的一種冷飲,有關物態變化過程和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冰棍制作的最后一個步驟是凝華過程B. 從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裝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過程C. 打開包裝袋,冰棍周圍出現的“白氣”是汽化現象D. 吃冰棍時,冰棍會熔化,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解析:A. 冰棍制作的最后一個步驟是凝固過程,A不正確;B. 從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裝袋上“白粉”的形成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凝華過程,B不正確;C. 打開包裝袋,冰棍周圍出現的“白氣”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現象,C不正確;D. 吃冰棍時,冰棍會熔化,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D正確,故D符合題意。答案:D3、下列說法分析正確的是( )A. 冰不是晶體 B. 冰的熔點是0℃C. 冰水混合態的溫度一定在0攝氏度以上 D. 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升高解析:A. 冰有固定熔點是晶體,A不正確;B. 冰的熔點是0℃,B正確;C. 冰水混合態的溫度一定在0攝氏度,C不正確;D. 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D不正確,故B符合題意。答案:B4、發展節水灌溉實現節本增效,下列有關灌溉的說法,不合理的是( )A. 沙性土壤要勤澆水 B. 植物生長的一生中,自始至終要充足灌溉C. 不同的植物,灌溉的水量不同 D. 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長期,灌溉水量不同解析:灌溉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最少量的水取得最好的效果,合理灌溉要有一個量化標準。這可以根據土壤容重、土壤有效水分、萎蔫系數、田間持水量來確定。故選B答案:B5、幾位同學在探究“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時得出如下結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A.根和莖的導管是連通的 B.導管中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是一致的C.根尖生有大量的根毛,擴大了吸收面積 D.導管中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是相反的解析:植物體內主要有兩條運輸管道--導管和篩管.導管是植物體內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由下而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導管是為一串管狀死細胞所組成,只有細胞壁的細胞構成的,而且上下兩個細胞是貫通的;當根毛細胞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通過一定方式進入根部的導管,然后植物就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把水分和無機鹽運輸到植物體的全身。而篩管是植物體中由上而下輸導有機物的管道。故D說法錯誤。故D符合題意。答案:D6、如圖甲所示為某物質的熔化圖象,根據圖象可知( )A. 該物質是非晶體B. 第15min該物質處于液態C. 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圖乙),則試管內冰的質量會漸增D. 圖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內能會逐漸增加解析:A. 該物質有固定熔點是晶體,A不正確;B. 第15min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B不正確;C. 因為該物質熔化時溫度保持-1至-2℃間某一溫度不變,而冰水混合物溫度為0℃,所以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水會因遇冷而放熱凝固,所以試管內冰的質量會增加,C正確;D. 圖乙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會出現凝固現象,凝固放熱,其內能會逐漸減小,D不正確,故C符合題意。答案:C7、圖甲為水的密度在0-10 ℃范圍內隨溫度變化的圖像,圖乙為方冬天湖水溫度分布示意圖,根據圖像及水的其他性質,下列分析判斷錯誤的是( )A. 溫度等于4℃時,水的密度最大B. 在0~4℃C范圍內,水具有熱縮冷脹的性質C. 示意圖中從上至下A、B、C、D、E處的溫度分別為4℃、3℃、2℃、1℃、0℃D. 如果沒有水的反常膨脹,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時結冰,水中生物很難越冬解析:A.由圖象可知,在4℃時水的密度是最大的;故A錯誤;BC. 在0 ~4°C范圍內,溫度越高,密度越大;體積越小,故在0 ~4°C范圍內,水具有熱縮冷脹的性質,故B錯誤,C正確;D.因為水的凝固點是0 ℃,當河面結冰時,冰接觸的河水溫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也為0 ℃,0 ~4°C范圍內,水具有熱縮冷脹的性質,故從A到E ,湖水的溫度逐漸升高,故D錯誤。故C符合題意。答案:C8、下列有關農田施肥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無論什么植物,都應該多施含氮、含磷、含鉀的肥料B.農家肥易造成土壤板結,所以農田施肥應以化肥為主C.一般地,多數農作物在旺盛生長期都需要較多的肥料D.給農作物施肥后不要澆水,否則會造成肥料大量流失解析:A.不同植物不同生長時期所需無機鹽不同,A不正確;B.農家肥易造成土壤板結,所以農田施肥應以農農肥為主、以化肥為輔,B不正確;C.一般地,多數農作物在旺盛生長期都需要較多的肥料,C正確;D.給農作物施肥后應適量澆水,不正確,故C符合題意。答案:C9、一棵樹高1.5m,在距離地面1m高處作一標記,2年后該樹長到3m高,標記距離地面的高度是( )A.1.5m B.3m C.1m D.不能確定解析: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頂芽對側芽有一定的制約關系。當頂芽生長旺盛時,側芽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這種現象叫做頂端優勢。如果摘除頂芽,側芽會很快就發育成枝條。在生產實踐中,一小樹莖高1.5米,兩年后這棵樹長到了3米高,楊樹的生長主要是依靠頂芽的生長。因此,一小樹莖高1.5米,小明在其主干上距地面1米處作一標記。兩年后這棵樹長到了3米高,這時標記離地面的高度是1米。故C符合題意。答案:C10、下列關于地形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平原與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大 B. 山地與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C. 盆地四周被山地和高原環繞,中部一定是平原 D. 相對高度大且海拔較高的一定是高原解析:A. 平原與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平坦,地面起伏不大,故A不正確;B. 山地與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B正確;C.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環繞,中部相對平坦但一定是平原,C不正確;D. 相對高度大,且海拔較高的地形是山地,D不正確,故B符合題意。答案:B11、如圖是植物的根尖的四種不同類型的細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④ B. ②細胞和③細胞內的遺傳物質相同C. ②的細胞停止了分裂,開始迅速伸長 D. 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①解析:A、②伸長區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開始迅速伸長,是根伸長最快的地方,A錯誤;B、②細胞和③細胞內的遺傳物質相同,B正確;C、②伸長區的細胞停止了分裂,開始迅速伸長,C正確;D、①成熟區也叫根毛區,是根生長和吸收水分及無機鹽的主要部位,D正確。故A符合題意。答案:A12、如圖為不同等高線地形圖,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br/>A.圖中①表示陡崖 B.圖中②表示山峰 C.圖中③表示山谷 D.圖中④表示山脊解析:A.圖中①表示山頂,A不正確;B.圖中②等高線向低處突出,表示山脊,B不正確;C.圖中③等高線向高處突出表示山谷,C正確;D.圖中④等高線重合處表示陡崖,D不正確,故C符合題意。答案:C13、園林工人給移栽后的綠化樹“掛吊瓶”,以提高成活率?!暗跗俊敝械臓I養液是( ?。?br/>A.含葡萄糖、氨基酸的溶液 B.生理鹽水C.含氮、磷、鉀等無機鹽的溶液 D.以上三項都正確解析: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所以“吊瓶”中的營養液是含氮、磷、鉀等無機鹽的溶液。故C符合題意。答案:C14、如圖是綠色植物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①過程向上運輸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B. ②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 ③表示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 D. ④過程能促進水分的吸收和運輸解析:①的箭頭向上,表示水分向上運輸,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②表示吸入氣體,應該是二氧化碳;③表示向根部運輸的物質,應是有機物。④過程表示蒸騰作用,蒸騰作用有其重要的意義,一是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動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跟著一起被吸收和運輸。二是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的濕度,增加降水。三是蒸騰作用能帶走植物體內的熱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熱的夏天被烤死。故A符合題意。答案:A(第14題圖) (第15題圖)15、某興趣小組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液體的密度,他們根據實驗數據繪出如圖所示的圖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液體甲的密度小于液體乙的密度B. 液體乙的密度是1.0×103kg/m3C. 當體積為60cm3時,液體甲的質量為80gD. 當質量相同時,液體甲與液體乙的體積比是4:5解析:A.由圖可知,體積相同時,甲的質量大于乙的質量,由p=m/V得到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A錯誤;B.當液體體積為0時,即量杯中沒有裝液體時,質量是20g,這就是量杯的質量,當液體體積為100cm3時,乙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為100g,則液體的質量m=m總-m杯=100g-20g=80g,乙液體的密度:ρ乙=m/V=80g/100cm3=0.8g/cm3=0.8×103kg/m3,故B錯誤;C.當體積為60厘米3時,液甲的質量為80g-20g=60g,故C錯誤;D.當質量都是100g時,液體甲與液體乙的體積比是80cm3: 100cm3=4:5,故D符合題意。答案:D二、填空題(本題共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以下為某地區森林植被與土壤涵養水分的關系表,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以上林型中,涵養水源性能最強的是 ;(2)在開發西部的過程中,國家提出不僅要退耕還林,還要退耕還草。你可以從表格中找到其科學依據是 。解析:(1)落葉闊葉林蘊藏著豐富的植物資源,它在水土保持上也有重要的意義。觀表數據可知:以上林型中的涵養水源性能最強的是B常綠落葉闊葉林;綠落葉闊葉林;(2)在開發西部的過程中,國家提出不僅要退耕還林,還要退耕還草。從表格中找到其科學依據是E灌草叢的土壤自然含水量和土壤涵養水量大。故答案為:(1)B落葉闊葉林;(2)E灌草叢的土壤自然含水量和土壤涵養水量大。答案:(1)B落葉闊葉林;(2)E灌草叢的土壤自然含水量和土壤涵養水量大17、小吳家裝修時,有些用剩的被大理石。他取來一塊想知道它的質量,步驟如下:(1)先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調節托盤天平平衡時,發現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邊,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使天平橫梁平衡;(2)測量大理石質量時,將最小為5g的砝碼放入托盤天平的右盤后,分度盤的指針仍如圖甲所示,接下來的操作是 ,直至天平橫梁平衡;(3)天平再次平衡時,所用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大理石的質量是 。解析:(1)稱量前天平調平衡時,游碼歸零,然后根據“左盤高螺母向左調”的原則,向左調節平衡螺母指針指中央刻度線為止,(2)稱量時,最小為5g的砝碼放入托盤天平的右盤,后指針偏右(左盤高),說明砝碼質量太大,應先取下5g砝碼,再向右移動游碼,直到天平再次平衡。(3)讀數:物質質量=砝碼質量+游碼指示值=50g+4g=54g。答案:(1)左 (2)先取下5g砝碼,再向右移動游碼 (3)54g(第17題圖) (第18題圖)18、如圖是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大小相同的兩個果實。已對枝條的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環剝。(1)A、B兩果實中,不能繼續長大的是 ,其原因是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 。(2)枝條上部的葉片不會因樹皮環剝而萎蔫,這是因為 是通過莖里的 向上運輸的。(3)枝條上的1~4四處中,會出現明顯腫脹的部位是 。解析:(1)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果實B所在的紙條上下都被環切,運輸有機物的試管已經被破壞,那么是不能繼續長大的了。(2)樹皮環切破壞的是篩管,而導管沒有被破壞,仍然能夠進行水分的輸運,引起在切口以上的葉子仍然不會出現萎蔫。(3)腫脹實際上是有機物的堆積,有機物是利用篩管運輸的,方向是向下。1處會有明顯的腫脹,上面的葉子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無法運輸到下面,會在1處積累。2、3處因為沒有葉子,不會制造有機物,4處在下面有葉子制造有機物,是向下運輸,4處也不會有過多的有機物積累。答案:(1)B 篩管;(2)水分 導管 (3) 枝條上的1處19、取甲、乙兩盆已經出現萎蔫現象的同種植物。甲盆:小心地將水噴在葉片上(注意:不要讓水滴滴落在花盆土壤里);乙盆:將水澆在花盆土壤里。大約一小時后,觀察并解釋現象。你所觀察到或猜測到的現象是:(1)甲 ,乙 。(2)理由是 。解析:植物細胞會失水或吸水;細胞液濃度大于周圍溶液濃度時吸水,細胞液濃度小于周圍溶液濃度時失水,細胞液濃度等于周圍溶液濃度時不失水也不吸水,若植物吸水變硬挺,若失水則變萎蔫。植物吸水主要器官是根,主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答案:(1)植物仍然萎蔫;植物恢復了硬挺狀態(2)植物體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兩盆植物都萎蔫,說明它們盆內的土壤中的水分不足。甲盆中的土壤沒有增加水,仍然萎蔫,而乙盆的土壤中有水,植物吸水恢復了硬挺。20、如圖分別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的關系,從圖甲中可見,120g的D物質的體積是 ,從圖乙中可見,斜線部分S的面積表示物質的 ,其值為 。解析:(1)對于D物質,其質量是6.0g時的體積是10.0cm3,所以此時該物質的密度是ρ=m/υ=6.0/10.0cm3=0.6g/cm3;故當其質量是120g時的體積是:V=m/ρ=120g/0.6g/cm3=200cm3。(2)分析圖象乙中的橫坐標和縱坐標,能看出其橫坐標表示體積,縱坐標表示密度,故此時斜線部分的面積即為ρV,即為該物質的質量;所以此時斜線部分的面積表示物質的質量,故此時斜線部分的面積或此時該物質的質量是m=ρυ=4g/cm3×3cm3=12g。答案:200cm3;質量;12g。21、某同學的家鄉在山區,地處亞熱帶,氣溫隨海拔高低的增加而降低,海拔高低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OC.如圖所示是該地區的等高線圖。根據此等高線的分布特點,箭頭所指的甲地的地形部位為________;當A地的氣溫為36oC時,B地的氣溫為________oC解析:根據圖中給的信息來看,等高線的數值往里越來越大了,說明海拔越來越高了,甲處是山頂,當A地的氣溫是36oC時,B地的氣溫應該逐漸降低,根據氣溫的垂直遞減率來計算,兩地相差600米,溫度相差3.6oC,所以B地氣溫是32.4oC。答案:山頂;32.4(第21題圖) (第22題)22、如圖所示為植物體的部分器官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根據你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判斷,該植物的根系為 系;(2)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D 區;(3)根、莖、葉中有導管,可將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自 輸送;(4)葉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可通過根、莖、葉的 往下輸送。解析:(1)該植物的根有主根和側根之分為直根系;(2)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的根毛區,即D區;(3)根莖葉中都有相通的導管,導管自下向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4)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可通過葉、莖、根中的篩管自上而下運輸。答案:(1)直根 (2)根毛 (3)下而上 (4)篩管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23、如圖甲所示是“研究水法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裝置圖。(1)實驗過程中,觀察到 的現象,可以判定水開始沸騰。(2)圖乙是實驗第5min時溫度計的示數為 ,將其讀數記錄到表中;(3)根據記錄的數據,在圖丙的坐標系中畫出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像;(4)通過實驗可知,水沸騰時,溫度 (填“逐漸升高”“保持不變”或“逐漸減低”);停止加熱,卻不能繼續沸騰,說明沸騰過程中水需要繼續 ;(5)實驗結果可知水沸騰時溫度不到100℃,其中的原因是 。解析:(1)實驗中可以通過觀察水的內部產生的大量氣泡由小變大,上升到水面破裂。由此來判斷水開始沸騰;(2)實驗中可以看出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示數為98℃;(3)根據溫度和時間描出對應點,用光滑的線描出;如圖所示:(4)從表中可以看出,水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且不斷從外界吸收熱量。(5)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100℃,當大氣壓小于1標準大氣壓時,沸點低于100℃;實驗中水沸點只有99℃,說明實驗時氣壓低于1標準大氣壓。答案:1)水的內部產生了大量氣泡,上升到水面破裂;2)98;3)見解析 4)保持不變;吸熱5)實驗時氣壓低于1標準大氣壓24、課外活動課上,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植物的生長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要求大家分組進行探究。某小組討論后認為可能有三個因素會影響植物生長。并設計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說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十號的數量表示澆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時間長短)(1)在科學實驗中,當實驗結果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時,必須控制好變量。1、2號花盆的其他因素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是 ;(2)仔細分析1號與3號花盆的實驗設計。你認為他們所要探究的問題是 ;(3)為了通過與1號盆的比較來確定澆水量多少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請你參照上表的方法對4號盆的土壤種類、澆水量、光照時間做出設計 ;(4)由于土壤的結構不同,因此它們的保水、通氣等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我們向2、3號花盆中同時澆一定量的水,則從盆底流出水分較多的是 號花盆。解析:(1)分析1號2號花盆,土壤種類和澆水量相同,光照時間不同;(2)分析1號和3號花盆,澆水量和光照時間相同,不同的是1號是壤土,3號是沙土,所以想探究的問題是土壤種類對植物生長的影響;(3)通過與1號盆的比較來確定澆水量多少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所以設計實驗時只要澆水量不同,其他變量相同均可,所以條件為:壤土,+++;+++;(4)土壤的結構不同,因此它們的保水、通氣等能力也是不同的,這與構成物質的顆粒大小有關,壤土的構成顆粒較小,沙土的構成顆粒較大,所以沙土漏水明顯。答案:1)光照時間長短;2)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3)壤土;+++;+++;4)3。25、小宏想知道重金屬鉻對玉米生長是否有影響,他做了如下實驗:在裝有同樣肥沃土壤的甲、乙兩個花盆中,同時移入生長同樣健壯的玉米幼苗,甲盆正常澆水,乙盆澆等量的、一定濃度的含鉻溶液。兩周以后,玉米幼苗生長狀況如圖。該實驗重復做三次,現象一致。(1)這是一組對照實驗,研究的問題是 ;(2)玉米幼苗要求“同時移入”“同樣健壯”,是為了 ;(3)該實驗重復做三次,是為了 ,提高準確性;(4)實驗結論是:該含鉻溶液會________(選填“促進”或“抑制”)玉米幼苗正常生長。解析:(1)由題意可知甲乙只有一個變量有無鉻(甲盆正常澆水,乙盆澆等量的、一定濃度的含鉻溶液)。因此,甲乙是一組對照實驗;通過本實驗的現象發現,無鉻玉米幼苗正常生長而有鉻玉米幼苗生長不良。所以,該實驗研究的問題是鉻對玉米(幼苗)的生長是否有影響呢?(或鉻對玉米(幼苗)的生長有影響嗎?) (2)對照實驗是唯一變量實驗,其他條件應完全相同且適宜。因此,玉米幼苗要求“同時移入”、“同樣健壯”,是為了控制無關變量。(3)在科學實驗中,為了減少獲取實驗數據的誤差,減少偶然性,提高準確性.常常設重復組,并且取各重復組的計算平均值。因此,該實驗重復做三次,是為了減少實驗偶然性。答案:(1) 鉻對玉米的生長是否有影響 (2)控制變量 (3)減少實驗偶然性 (4)抑制26、盛夏季節,沙漠地區的人們有時會將食物存放在“雙層陶罐”中,通過降溫來延長食物保鮮期。雙層陶罐是將一個較小的陶罐放在一個大的陶罐中間,并在兩個陶罐之間裝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過濕沙層水蒸發吸熱使食物降溫,其結構如圖甲所示。(1)為了探究雙層陶罐降溫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人員用相同的雙層陶罐,分別在不同的風速、空氣相對濕度(RH)條件下做了一系列的實驗。在控制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測得在不同因素影響下雙層陶罐的降溫效果指數(降溫效果指數越大,表明降溫效果越好),結果如圖乙所示。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寫出不同因素對降溫效果的影響。① ;② ;(2)有人用水代替雙層陶罐的濕沙層,實驗結果是用濕沙層降溫速度更快。試解釋其原因:。解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較多,如溫度、空氣流動快慢、物質種類、表面積大小,等;由題意可知,(1)雙層陶罐降溫效果與風速有關,空氣相對濕度一定時,風速越大雙層陶罐降溫效果越好;雙層陶罐降溫效果與相對濕度有關,風速一定時,空氣相對濕度越小,雙層陶罐降溫效果越好(2)濕沙層中水與空氣接觸面積更大,蒸發更快。答案:(1)空氣相對濕度一定時,風速越大雙層陶罐降溫效果越好;風速一定時,空氣相對濕度越小,雙層陶罐降溫效果越好(2)濕沙層中水與空氣接觸面積更大,蒸發更快27、小明的媽媽從市場上買回了一瓶色拉油,正好小明學習了密度的有關知識,他和小軍一起利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色拉油的密度。(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當移動游碼至零刻度線處時,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則應將平衡螺母向 (“左”或“右”)調,使橫梁平衡;(2)天平平衡后,他們開始測量,進行了以下步驟:A.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色拉油的總質量;B.將待測色拉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色拉油的總質量;C.將燒杯中的色拉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測出倒出的這部分油的體積;請你根據以上步驟,寫出正確的操作順序: (填字母代號);(3)又在步驟B中測得燒杯中的色拉油的總質量為55.8g,其余步驟數據如圖所示,則該色拉油的密度是 g/cm3。解析:(1)當移動游碼至零刻度線處時,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則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使橫梁平衡;(2)天平平衡后,他們開始測量,進行了以下步驟:B.將待測色拉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色拉油的總質量;C.將燒杯中的色拉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測出倒出的這部分油的體積;A.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色拉油的總質量;(3)又在步驟B中測得燒杯中的色拉油的總質量為55.8g,其余步驟數據如圖為:油的體積為20cm3,余下油和杯的質量37.4g,即油的質量為55.8g-37.5g=18.3g,則該色拉油的密度是:ρ=m/V=18.3g/20cm3=0.915g/cm3。答案:(1)左 (2)BCA (3)0.915(或0.92)四、解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35分)28、(本題6分,每空2分)學生小組為了研究外界溶液濃度對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影響,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取兩個大小相同的蘿卜,各從頂端向下挖一個大小一樣的洞。在A蘿卜洞內裝上濃鹽水,在B蘿卜洞內裝上等量的清水,過一段時間后,觀察蘿卜洞內液面升降的變化(如圖一)。(1)過了12小時后觀察發現:A蘿卜洞里的水變多,蘿卜變軟;B蘿卜洞里的水則變少,蘿卜變硬,那么,此時B蘿卜細胞發生了如圖二中 (填序號)所示的變化;(2)得出結論:當外界溶液的濃度 (選填“大于”或“小于”)蘿卜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反之則細胞失水;(3)根據以上實驗結論,我們可以解釋農業生產中一次施肥過多,會造成水稻的“燒苗”現象,這是因為 。A. 土壤溶液濃度過大,根細胞失水 B. 土壤溫度太高C. 水分太多,根無法呼吸 D. 土壤缺乏足夠的營養解析:(1)B蘿卜洞內裝的是清水,蘿卜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于外部清水,所以蘿卜細胞會吸水,蘿卜細胞因為吸水而變硬,此時B蘿卜細胞發生了如圖二中①所示的變化;(2)得出結論:當外界溶液的濃度小于蘿卜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反之則細胞失水;(3)根據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外界溶液濃度大于根細胞液濃度時植物細胞失水,外界溶液濃度小于跟細胞液濃度時植物細胞吸水。一次施肥過多,會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大于植物細胞溶液的濃度,植物細胞失水,導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出現燒苗現象。答案:(1)①;(2)小于;(3)A。29、(本題8分,每空1分)小李把一條魚的內臟埋進菜園的土里,過一段時間后,發現那里的菜長得特別旺盛,而翻開泥土,魚的內臟不見了。(1)魚的內臟在 的作用下分解成了無機物,因此過一段時間后內臟就消失了;(2)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 ;(3)含魚內臟的土壤稱腐殖質,請說說腐殖質的作用:① ;② ;(4)這種現象說明 對自然界的物質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植物的 是大自然將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的主要途徑;(5)土壤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它的最大威脅來自 。請列舉兩種土壤污染類型: 。解析:(1)魚的內臟在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了無機物,因此過一段時間后內臟就消失了。(2)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如殘枝落葉等。(3)含魚內臟的土壤稱腐殖質,腐殖質的作用:①提供土壤動物食物;②被分解轉化后為植物提供營養物質;(4)這種現象說明微生物等土壤生物對自然界的物質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大自然將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的主要途徑。(5)土壤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它的最大威脅來自土壤污染和過度開發。土壤污染類型:有化學污染、有害生物污染、重金屬污染等多種。答案:(1)土壤生物;(2)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3)為土壤動物提供食物 ;為植物提供養分(4)土壤生物 ;光合作用;(5)土壤污染、過度開發;化學污染、生物污染30、(本題6分,每空1分)下圖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邊保存的三根大理石柱,它們是古代建筑遺跡,請你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問題:(1)圖中三根石柱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判斷的依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該地區經歷過________次海陸變遷。(3)該地區海平面曾經上升的最大幅度為________米以上。(4)目前石柱上遺留的海生動物鉆孔是在________年代形成的。(5)該地區在建廟時發生的災難是______________,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意大利的這三根大理石柱建成以后,由于那不勒斯附近火山的噴發,火山灰將大理石柱埋在地下3.6米;到了15世紀,這里的地面下降了6.3米;15世紀到18世紀,地面又上升了6.3米;18世紀至1995年,地面又下降了2.5米。這個事實證明了海陸的變遷。地殼變動容易出現火山噴發或地震的發生。答案:(1)該地區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化。證據是三根大理石柱身上留下的火山灰和海生生物鉆孔。(2)三(3)6.3(4)15世紀(5)火山噴發;地殼變動活躍。31、(本題7分,第1小題4分,第2小題3分)天平是一種重要的測量工具。(1)小科同學用已經調節好的天平測量鐵塊的質量,操作部分過程如圖所示,他在操作中的錯誤有① ;② ;(2)另一組的小寧同學也在進行同樣的實驗,遇到如下問題(砝碼盒里的砝碼有100g、50g、20g、20g、10g、5g):①若她在調節橫梁平衡時,出現了如圖b所示的情形,則橫梁 (填“已經”或“沒有”)平衡;②在測量時,她在右盤中放入了50g、20g的砝碼各一個,再往右盤里放一個20g的砝碼時,指針位置如圖c;再用10g砝碼將一個20g砝碼替換下來,指針位置如圖a,則該鐵塊的質量( )A. 70~80g B. 80~90g C. 90~100g D. 100~110g③她接下來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使天平橫梁平衡。(填序號)A. 調節平衡螺母B. 取下10g的砝碼,再加入5g的砝碼,并移動游碼C. 加入5g的砝碼,若指針左偏,再移動游碼D. 加入5g的砝碼,若指針右偏,再取下5g的砝碼,并移動游碼解析:(1)操作中的錯誤:①物體應該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因此錯誤:物體和砝碼的位置放反了;②當測量開始后,只能通過調整砝碼和游碼實現平衡,因此錯誤:稱量過程中調節平衡螺母。(2)①根據圖b可知,天平的指針偏左,那么橫梁沒有平衡;②如圖c可知,指針偏右,那么砝碼質量偏大,為:50g+20g+20g=90g;如圖a所示,指針偏左,那么砝碼質量偏小,為:50g+20g+10g=80g;因此鐵塊的質量在80g∽90g之間,故選B。③她接下來應該進行的操作是:加入5g的砝碼,若指針左偏,再移動游碼;加入5g的砝碼,若指針右偏,再取下5g的砝碼,并移動游碼,故選CD。答案:(1)①物質和砝碼位置放反了;②稱量過程中調節平衡螺母;(2)①已經;②B;③C、D32、(本題8分,每小題4分)完成下列各題:(1)一個空玻璃瓶的質量為200克,裝滿水后兩者的總質量為600克。若該瓶裝滿油后的總質量為520克,則油的密度是多少?(2)一質量為232克的銅鋁合金塊,其中含鋁54克,求合金的密度?(鋁的密度為2.7×103kg/m3,銅的密度為8.9×103kg/m3)解析:(1)水的質量:m水=m總-m瓶=600g-200g=400g;水體積:v水=m水/ρ水=400g/1g/cm =400cm ;都裝滿,則水和油的體積都等于瓶的容積,則v油=v水=400cm ;該瓶裝滿油后的總質量為520克:m油=m總-m瓶=520g-200g=320g;ρ油=m油/v油=320g/400cm =0.8g/cm 。(2)V鋁=m鋁/ρ鋁=54g/2.7g/cm3=20cm3;V銅=(232-54)/ρ銅=(232-54)g/8.9g/cm3=20cm3;ρ=m總/(V鋁+V銅)=232g/40cm3=5.8g/cm^3=5.8×103kg/m3。答案:(1)油的密度0.8g/cm3;(2)合金密度為5.8×103kg/m3。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科學七下第3-4章綜合測卷B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請選出每小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生活中常常會發生一些變化,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書柜中的樟腦球變小 B. 放久的橙子發霉爛掉了C. 用電熱水壺把水燒開 D. 烈日下的自行車胎爆炸2、冰棍是人們喜愛的一種冷飲,有關物態變化過程和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冰棍制作的最后一個步驟是凝華過程B. 從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裝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過程C. 打開包裝袋,冰棍周圍出現的“白氣”是汽化現象D. 吃冰棍時,冰棍會熔化,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3、下列說法分析正確的是( )A. 冰不是晶體 B. 冰的熔點是0℃C. 冰水混合態的溫度一定在0攝氏度以上 D. 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升高4、發展節水灌溉實現節本增效,下列有關灌溉的說法,不合理的是( )A. 沙性土壤要勤澆水 B. 植物生長的一生中,自始至終要充足灌溉C. 不同的植物,灌溉的水量不同 D. 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長期,灌溉水量不同5、幾位同學在探究“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時得出如下結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A.根和莖的導管是連通的 B.導管中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是一致的C.根尖生有大量的根毛,擴大了吸收面積 D.導管中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是相反的6、如圖甲所示為某物質的熔化圖象,根據圖象可知( )A. 該物質是非晶體B. 第15min該物質處于液態C. 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圖乙),則試管內冰的質量會漸增D. 圖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內能會逐漸增加7、圖甲為水的密度在0-10 ℃范圍內隨溫度變化的圖像,圖乙為方冬天湖水溫度分布示意圖,根據圖像及水的其他性質,下列分析判斷錯誤的是( )A. 溫度等于4℃時,水的密度最大B. 在0~4℃C范圍內,水具有熱縮冷脹的性質C. 示意圖中從上至下A、B、C、D、E處的溫度分別為4℃、3℃、2℃、1℃、0℃D. 如果沒有水的反常膨脹,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時結冰,水中生物很難越冬8、下列有關農田施肥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無論什么植物,都應該多施含氮、含磷、含鉀的肥料B.農家肥易造成土壤板結,所以農田施肥應以化肥為主C.一般地,多數農作物在旺盛生長期都需要較多的肥料D.給農作物施肥后不要澆水,否則會造成肥料大量流失9、一棵樹高1.5m,在距離地面1m高處作一標記,2年后該樹長到3m高,標記距離地面的高度是( )A.1.5m B.3m C.1m D.不能確定10、下列關于地形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平原與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大 B. 山地與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C. 盆地四周被山地和高原環繞,中部一定是平原 D. 相對高度大且海拔較高的一定是高原11、如圖是植物的根尖的四種不同類型的細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④ B. ②細胞和③細胞內的遺傳物質相同C. ②的細胞停止了分裂,開始迅速伸長 D. 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①12、如圖為不同等高線地形圖,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圖中①表示陡崖 B.圖中②表示山峰 C.圖中③表示山谷 D.圖中④表示山脊13、園林工人給移栽后的綠化樹“掛吊瓶”,以提高成活率。“吊瓶”中的營養液是( ?。?br/>A.含葡萄糖、氨基酸的溶液 B.生理鹽水C.含氮、磷、鉀等無機鹽的溶液 D.以上三項都正確14、如圖是綠色植物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①過程向上運輸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B. ②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 ③表示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 D. ④過程能促進水分的吸收和運輸(第14題圖) (第15題圖)15、某興趣小組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液體的密度,他們根據實驗數據繪出如圖所示的圖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液體甲的密度小于液體乙的密度B. 液體乙的密度是1.0×103kg/m3C. 當體積為60cm3時,液體甲的質量為80gD. 當質量相同時,液體甲與液體乙的體積比是4:5二、填空題(本題共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以下為某地區森林植被與土壤涵養水分的關系表,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以上林型中,涵養水源性能最強的是 ;(2)在開發西部的過程中,國家提出不僅要退耕還林,還要退耕還草。你可以從表格中找到其科學依據是 。17、小吳家裝修時,有些用剩的被大理石。他取來一塊想知道它的質量,步驟如下:(1)先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調節托盤天平平衡時,發現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邊,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使天平橫梁平衡;(2)測量大理石質量時,將最小為5g的砝碼放入托盤天平的右盤后,分度盤的指針仍如圖甲所示,接下來的操作是 ,直至天平橫梁平衡;(3)天平再次平衡時,所用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大理石的質量是 。(第17題圖) (第18題圖)18、如圖是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大小相同的兩個果實。已對枝條的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環剝。(1)A、B兩果實中,不能繼續長大的是 ,其原因是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 。(2)枝條上部的葉片不會因樹皮環剝而萎蔫,這是因為 是通過莖里的 向上運輸的。(3)枝條上的1~4四處中,會出現明顯腫脹的部位是 。19、取甲、乙兩盆已經出現萎蔫現象的同種植物。甲盆:小心地將水噴在葉片上(注意:不要讓水滴滴落在花盆土壤里);乙盆:將水澆在花盆土壤里。大約一小時后,觀察并解釋現象。你所觀察到或猜測到的現象是:(1)甲 ,乙 。(2)理由是 。20、如圖分別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的關系,從圖甲中可見,120g的D物質的體積是 ,從圖乙中可見,斜線部分S的面積表示物質的 ,其值為 。21、某同學的家鄉在山區,地處亞熱帶,氣溫隨海拔高低的增加而降低,海拔高低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OC.如圖所示是該地區的等高線圖。根據此等高線的分布特點,箭頭所指的甲地的地形部位為________;當A地的氣溫為36oC時,B地的氣溫為________oC(第21題圖) (第22題)22、如圖所示為植物體的部分器官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根據你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判斷,該植物的根系為 系;(2)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D 區;(3)根、莖、葉中有導管,可將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自 輸送;(4)葉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可通過根、莖、葉的 往下輸送。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23、如圖甲所示是“研究水法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裝置圖。(1)實驗過程中,觀察到 的現象,可以判定水開始沸騰。(2)圖乙是實驗第5min時溫度計的示數為 ,將其讀數記錄到表中;(3)根據記錄的數據,在圖丙的坐標系中畫出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像;(4)通過實驗可知,水沸騰時,溫度 (填“逐漸升高”“保持不變”或“逐漸減低”);停止加熱,卻不能繼續沸騰,說明沸騰過程中水需要繼續 ;(5)實驗結果可知水沸騰時溫度不到100℃,其中的原因是 。24、課外活動課上,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植物的生長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要求大家分組進行探究。某小組討論后認為可能有三個因素會影響植物生長。并設計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說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十號的數量表示澆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時間長短)(1)在科學實驗中,當實驗結果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時,必須控制好變量。1、2號花盆的其他因素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是 ;(2)仔細分析1號與3號花盆的實驗設計。你認為他們所要探究的問題是 ;(3)為了通過與1號盆的比較來確定澆水量多少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請你參照上表的方法對4號盆的土壤種類、澆水量、光照時間做出設計 ;(4)由于土壤的結構不同,因此它們的保水、通氣等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我們向2、3號花盆中同時澆一定量的水,則從盆底流出水分較多的是 號花盆。25、小宏想知道重金屬鉻對玉米生長是否有影響,他做了如下實驗:在裝有同樣肥沃土壤的甲、乙兩個花盆中,同時移入生長同樣健壯的玉米幼苗,甲盆正常澆水,乙盆澆等量的、一定濃度的含鉻溶液。兩周以后,玉米幼苗生長狀況如圖。該實驗重復做三次,現象一致。(1)這是一組對照實驗,研究的問題是 ;(2)玉米幼苗要求“同時移入”“同樣健壯”,是為了 ;(3)該實驗重復做三次,是為了 ,提高準確性;(4)實驗結論是:該含鉻溶液會________(選填“促進”或“抑制”)玉米幼苗正常生長。26、盛夏季節,沙漠地區的人們有時會將食物存放在“雙層陶罐”中,通過降溫來延長食物保鮮期。雙層陶罐是將一個較小的陶罐放在一個大的陶罐中間,并在兩個陶罐之間裝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過濕沙層水蒸發吸熱使食物降溫,其結構如圖甲所示。(1)為了探究雙層陶罐降溫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人員用相同的雙層陶罐,分別在不同的風速、空氣相對濕度(RH)條件下做了一系列的實驗。在控制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測得在不同因素影響下雙層陶罐的降溫效果指數(降溫效果指數越大,表明降溫效果越好),結果如圖乙所示。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寫出不同因素對降溫效果的影響。① ;② ;(2)有人用水代替雙層陶罐的濕沙層,實驗結果是用濕沙層降溫速度更快。試解釋其原因:。27、小明的媽媽從市場上買回了一瓶色拉油,正好小明學習了密度的有關知識,他和小軍一起利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色拉油的密度。(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當移動游碼至零刻度線處時,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則應將平衡螺母向 (“左”或“右”)調,使橫梁平衡;(2)天平平衡后,他們開始測量,進行了以下步驟:A.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色拉油的總質量;B.將待測色拉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色拉油的總質量;C.將燒杯中的色拉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測出倒出的這部分油的體積;請你根據以上步驟,寫出正確的操作順序: (填字母代號);(3)又在步驟B中測得燒杯中的色拉油的總質量為55.8g,其余步驟數據如圖所示,則該色拉油的密度是 g/cm3。四、解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35分)28、(本題6分,每空2分)學生小組為了研究外界溶液濃度對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影響,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取兩個大小相同的蘿卜,各從頂端向下挖一個大小一樣的洞。在A蘿卜洞內裝上濃鹽水,在B蘿卜洞內裝上等量的清水,過一段時間后,觀察蘿卜洞內液面升降的變化(如圖一)。(1)過了12小時后觀察發現:A蘿卜洞里的水變多,蘿卜變軟;B蘿卜洞里的水則變少,蘿卜變硬,那么,此時B蘿卜細胞發生了如圖二中 (填序號)所示的變化;(2)得出結論:當外界溶液的濃度 (選填“大于”或“小于”)蘿卜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反之則細胞失水;(3)根據以上實驗結論,我們可以解釋農業生產中一次施肥過多,會造成水稻的“燒苗”現象,這是因為 。A. 土壤溶液濃度過大,根細胞失水 B. 土壤溫度太高C. 水分太多,根無法呼吸 D. 土壤缺乏足夠的營養29、(本題8分,每空1分)小李把一條魚的內臟埋進菜園的土里,過一段時間后,發現那里的菜長得特別旺盛,而翻開泥土,魚的內臟不見了。(1)魚的內臟在 的作用下分解成了無機物,因此過一段時間后內臟就消失了;(2)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 ;(3)含魚內臟的土壤稱腐殖質,請說說腐殖質的作用:① ;② ;(4)這種現象說明 對自然界的物質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植物的 是大自然將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的主要途徑;(5)土壤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它的最大威脅來自 。請列舉兩種土壤污染類型: 。30、(本題6分,每空1分)下圖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邊保存的三根大理石柱,它們是古代建筑遺跡,請你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問題:(1)圖中三根石柱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判斷的依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該地區經歷過________次海陸變遷。(3)該地區海平面曾經上升的最大幅度為________米以上。(4)目前石柱上遺留的海生動物鉆孔是在________年代形成的。(5)該地區在建廟時發生的災難是______________,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31、(本題7分,第1小題4分,第2小題3分)天平是一種重要的測量工具。(1)小科同學用已經調節好的天平測量鐵塊的質量,操作部分過程如圖所示,他在操作中的錯誤有① ;② ;(2)另一組的小寧同學也在進行同樣的實驗,遇到如下問題(砝碼盒里的砝碼有100g、50g、20g、20g、10g、5g):①若她在調節橫梁平衡時,出現了如圖b所示的情形,則橫梁 (填“已經”或“沒有”)平衡;②在測量時,她在右盤中放入了50g、20g的砝碼各一個,再往右盤里放一個20g的砝碼時,指針位置如圖c;再用10g砝碼將一個20g砝碼替換下來,指針位置如圖a,則該鐵塊的質量( )A. 70~80g B. 80~90g C. 90~100g D. 100~110g③她接下來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使天平橫梁平衡。(填序號)A. 調節平衡螺母B. 取下10g的砝碼,再加入5g的砝碼,并移動游碼C. 加入5g的砝碼,若指針左偏,再移動游碼D. 加入5g的砝碼,若指針右偏,再取下5g的砝碼,并移動游碼32、(本題8分,每小題4分)完成下列各題:(1)一個空玻璃瓶的質量為200克,裝滿水后兩者的總質量為600克。若該瓶裝滿油后的總質量為520克,則油的密度是多少?(2)一質量為232克的銅鋁合金塊,其中含鋁54克,求合金的密度?(鋁的密度為2.7×103kg/m3,銅的密度為8.9×103kg/m3)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科學七下第3-4章綜合 檢測B(學生卷).doc 浙教版科學七下第3-4章綜合 檢測B(答題卷) .doc 浙教版科學七下第3-4章綜合 檢測B(解析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